直流换流站集控中心建设方案研究
XX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集控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XX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集控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1立项理由 (1)1.1概况 (1)1.2改造的必要性及具备的条件 (1)2配套管理可行性分析报告 (2)2.1公司基本情况 (2)2.2集控建设必要性分析 (2)2.3可行性分析 (3)2.4配套管理方案 (4)2.5效果分析 (5)3集控中心建设 (5)3.1集控网络通道建设 (5)3.1.1公司通信网络现状 (5)3.1.2设计原则 (6)3.1.3集控系统通信总体要求 (6)3.1.4集控系统通信方案 (7)3.1.5芹山电站至周宁电站通信方案(项目另报) (10)3.1.6集控中心各系统接入方案 (10)3.1.7通信电源 (12)3.2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建设 (12)3.2.1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 (12)3.2.2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 (13)3.2.3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硬件配置 (14)3.2.4电力调度数据网 (15)3.2.5与电力系统通信 (15)3.2.6多业务综合传输数据网 (15)3.2.7大屏幕显示系统 (15)3.2.8监控UPS电源 (16)3.2.9集控中心监控系统建设配套项目 (17)3.2.10设备材料汇总表 (17)4概算编制 (19)4.1总概算表(详见表4.1-1) (19)4.2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表(详见表4.2-1) (19)5项目实施计划 (23)1立项理由1.1概况XX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拥有芹山、周宁两座电站,总装机320MW。
其中芹山电站是穆阳溪第一级电站,厂区位于周宁县泗桥乡溪口村,距离周宁县城约32公里,芹山水库总库容为2.65亿m3,为多年调节性能的“龙头”水库,电站装机2×35MW,多年平均发电量1.368亿Kwh;周宁电站是穆阳溪第二级电站,坝址(位于周宁县浦源镇钟山桥)距离周宁县城约16公里(目前新修一条公路距离芹山大坝约15分钟车程),厂址距离周宁县城约20公里,距离宁德机关本部约100公里(约1.5小时车程),周宁水库总库容0.47亿m3,为区间多年调节水库,电站装机2×125MW,多年平均发电量6.247亿Kwh。
详细解读!集控站建设与管理

详细解读!集控站建设与管理集控站建设与管理依据《设备变电〔2020〕57号国网设备部关于印发推进变电运维模式优化及集控站试点建设工作等4项意见(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集控站试点建设是国网公司年度重点工作,为整合完善现有资源,优化运维管理模式,确保试点工作高质量落地,各变电运维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要求,合理制定集控站试点建设方案,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开展。
一是做好集控站配套支撑系统建设。
坚持业务需求导向,有序开展集控站主辅设备监控、智能巡检等信息系统建设。
通过加快站端改造,优化主站系统设置,强化设备及辅助设施重要信号监控,完善监控值班业务流程,提高设备监控强度和管理细度。
二是开展“全科医生”型运维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运维、检修等专家人才资源,结合冬训工作,开展变电运维技术及运维一体化专项培训,通过设备原理讲解、工器具装备使用及实操训练,使运维人员逐步具备运维一体化业务技能。
同时结合设备主人制,落实设备全寿命周期管控,持续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缺陷发现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完善集控站管理制度。
编制完善集控站管理规定及岗位标准,明确集控站内部岗位设置、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考核指标等内容,促进集控站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开展。
为全面提升变电站运维监控强度、设备管理细度、生产信息化程度和队伍建设力度,国网河北检修公司成立石家庄集控站,构建“集中监控+无人值班”、“设备主人+全科医生”的变电运维新模式,从而实现集控站管理功能、业务能力和支撑手段的全面升级,有效保障了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SIMPLE建设发展历程01建设规划按照“分区域设置集控站,就近化设置运维班”的原则优化运维模式,每个集控站包含一个监控班和若干运维班。
按照集控站建设规模要求,制定三年集控站建设计划,每年建设一个集控站,到2022年全部完成集控站建设。
02制度建设及人员培训集控站目前配置12名监控人员,将班组业务与监控业务相结合,同时负责变电站日常维护和监控业务。
大型换流站建筑设计研究

大型换流站建筑设计研究发布时间:2022-01-18T09:22:56.72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24期作者:金焰[导读] 中国经济的腾飞带动了电力的发展,反过来电力又促使经济更进一步发展,相辅相成。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杭州 310014摘要:±800kV换流站为目前国内特高电压等级的换流站,本文着重阐述了换流站站内建筑设计的要点,在符合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对运用各种设计思想去协调各种制约关系,为创造工艺合理,功能与形式相统一,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工业建筑提供实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换流站、现代工业建筑、以人为本、隔声减噪;中国经济的腾飞带动了电力的发展,反过来电力又促使经济更进一步发展,相辅相成。
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西电东送的战略决策使各地电力电量交换活跃,促使特高压电网的飞速建设和发展,由此促进了换流站的建设从低电压等级向高电压等级的跨越。
换流站的建设可以解决电力供需矛盾,减轻能源运输和环境保护压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处于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能源匮乏的地区,地区能源难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华东地区需要充分吸纳区外来电,这既符合国家西电东送的战略决策,又可以解决华东电力供需矛盾,本文依托浙江省金华地区±800kV浙西换流站投标设计,对换流站建筑的设计展开研究和探讨。
一、工程概况±800kV浙西换流站总平面布置考虑共分五个区,分别为换流区、交流滤波场、直流场、交流配电装置场地和站前区,秉承“工艺合理、以人为本、隔声减噪、平衡和谐”的设计理念,兼顾场地环境的营造与工艺合理的理性要求,着重处理好生产场所与办公空间、办公场所与休息区域的协调统一,创造理性、大气、高度智能化的现代电力生产运行园区。
建成的换流站需满足两大功能需求,一部分为高度现代化、智能化的电力生产区域,运行人员集中于换流变和阀厅区域的心脏——控制楼,以实现换流站的核心功能;另一部分为满足于核心功能而派生的辅助区域,其中用于办公和休息的综合楼公共空间的塑造将体现建筑的灵魂,营造一个宽松的办公区域、安静的休息场所。
一种高压直流输电集中监控中心的设计与实施

Power Electronics •电力电子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21【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 集中控制 网络延伸按照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和实施“三集五大”的工作部署,结合跨区直流输电工程的发展规律,本文章介绍了开展直流输电区域集控化试点研究和建设工作。
在目前换流站“运检一体化、机构扁平化、职责矩阵化”的基础上,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大生产”体系进一步推进“区域集控化”工作,逐步实现换流站“集中监控、少人值守”管理方式,内部挖潜,流程再造,提高直流输电运行管理的生产效率,为“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奠定基础,实现生产管理上的创新突破。
下面就对本直流输电系统的集控中心做相应的论述。
1 集控中心建设的必要性1.1 直流集控中心建设符合电网事业的发展要求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对换流站运行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对换流站运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集中监控是电网运行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国家电网投资建设和运行规模逐步扩大,同时,设备制造水平不断发展、自动化程度飞速提高,电网装备水平、设备可靠性也大幅提升,国内变电运行管理逐步向“集中监控、无人值守”方式转变,取得了集中监控的成熟经验,并建立了相应的集中监控生产管理标准。
目前,集中监控、调控一体的运行管理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大规模使用,生产效率得到幅提高,因此集中监控已成为电网运行管理的发展趋势。
结合跨区直流输电工程的发展规律,大力推进换流站区域集控化,是顺应电网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1.2 集控中心建设是直流输电事业发展的内在一种高压直流输电集中监控中心的设计与实施文/刘翼 周玉勇 邵瑞博需求集控中心建设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集控中心建设能优化生产管理模式。
集控中心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集控中心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2 直流集中监控中心建设方案概述这种实现模式是把换流站的工作站“搬”到集中监控中心,如图1,该种模式下,直流集中控制中心LAN 网铺设到了换流站内,相应的运行人员工作站在集控中心也配置并连到换流站的LAN 网,集控中心的工作站和换流站内部的运行人员工作站一样,监视和控制功能都能够在集控中心同样完成。
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及规划探讨

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及规划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风电、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新能源电站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新能源集控中心的建设也更加重要。
通过建设集控中心,实现多个发电站的控制运行。
实现无人管理的运行方式,降低电站的运营成本。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提出了具体的规划路径,关键词: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规划;探讨引言目前,风电、太阳能等产业处于全面发展阶段。
为促进技术的进步,提高新能源运用水平,在建设集控中心前,需要先做好科学的规划,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使集控中心科学地推进。
集控中心的建设实现了集中控制、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各项工作的运行效率,降低了管理控制的成本。
因此,关注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方式和规划。
1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新能源集控中心可分为总厂控制和区域控制模式。
总厂控制用于相对集中的区域内的集中控制。
建在附近的城市,或者新能源发电厂内。
区域管理是分布在同一省份相对分散的区域内管理。
建设区域管理中心应建在城中。
总厂模式控制建设结构简单,功能也较单一,适用于高度集中运行的集中发电,但对提高管理水平的有限。
区域控制模式具有全面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提高生产运营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区域管理模式建设更需要系统性的运行,但管理模式能够实现集中控制,实现各站集中发展、集中生产管理、应急指挥和集中诊断等。
就未来发展而言,区域管理也将成为未来产业管理的主要方向。
2新能源集控中心规划2.1选址计划城市是集控中心建设中需要进行科学选择,缩短集控中心和基地的距离,提高新能源集控工作的便利性。
由于缩短了通信链路,确保了传输的可靠性,节约了电路专线的成本。
考虑到通信系统的需要,以及从传输接入电网连接需要,中心的用地在变电站中选择。
同时,还需要做好集控电力供应、建筑结构、防雷接地及周边安全,在选址时需要充分的考虑。
2.2集控室建设新能源集控室是集成控制的基础。
应以简练、实用、设备配置适当为原则。
特高压换流站设计方案研究

特高压换流站设计方案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已有三十余条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直流工程运维检修工作日益繁重,直流输电系统结构及控制保护策略复杂,因此对运行检修人员的运行操作和检修维护要求也更加专业。
为了研究直流系统运行特性与检修维护测试,需要搭建仿真培训系统。
直流仿真培训系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由硬件与软件构成,如由实时数字仿真(realtimedigitalsimulation,RTDS)和控保装置构成,也有采用RTLAB或者HYPERSIM和控保装置构成,但此种仿真系统设备多且结构复杂;另一种由纯软件构成,如在PSCAD/EMTDC中根据工程程序搭建控保逻辑,但该种仿真系统所建模型与实际控保逻辑存在较大差异,且无法像工程物理模型一样,为用户提供详细的系统状态信息。
关键词:特高压;换流站;设计方案引言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远和控制性能强等优点,在电能的远距离传输及区域电网互联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变电站站用电系统作为特高压换流站的辅助系统,是换流站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其保护配置及定值配合对防止事故发生和扩大起着关键性作用。
目前,换流站站用电系统属于低压部分,其保护配置及定值整定工作由调度部门依托网省检修公司自行整定,站内不同电压等级站用变压器保护配置、电流互感器(CT)选型及定值配合缺乏理论依据,同时换流站对站用变压器(以下简称“站用变”)保护的灵敏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
因此,站用电系统保护配置及定值整定配合的正确性是保证换流站站用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
1直流换流站仿真培训系统简介仿真培训系统目的是实现运行人员培训功能,为通过运行人员控制系统(以下简称后台系统)的各种功能操作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提供一个培训设施。
一个典型两端特高压直流系统全软件仿真培训系统(可以扩展为多端仿真培训系统)的整体结构。
它主要由两个换流站的培训工作站、仿真服务器和连接它们的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组成。
±1100kv直流换流站技术标准

±1100kv直流换流站技术标准一、概述±1100kV直流换流站是用于输送大功率直流电能的场所,主要用于远距离输电、海底电缆、特高压电网等领域。
为了保证直流换流站的稳定运行和安全可靠,本文件提供了±1100kV直流换流站的技术标准。
二、设备选择与配置1. 设备选择应考虑技术成熟度、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同时应考虑经济性、环保性等因素。
2. 应根据工程需求,合理配置直流换流站所需的设备,包括换流阀、直流变压器、无功补偿装置等。
3. 换流阀应采用先进的密封技术,保证长期运行下的密封性能。
4. 直流变压器应采用低损耗、高效率的型号,并应考虑环保因素。
5. 无功补偿装置应满足系统需求,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三、电气系统设计1. 应根据工程需求,合理设计直流输电线路,保证输送功率和稳定性的要求。
2. 应根据±1100kV直流输电的要求,合理设计电气主接线,包括交流输入输出接口、直流输电线路、保护装置等。
3. 应考虑电气设备的防雷接地措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4. 应根据电气系统的运行要求,合理配置各种保护装置,包括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低电压保护等。
四、土建结构设计1. 土建结构应满足工程荷载要求,包括人员荷载、设备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2. 应根据±1100kV直流换流站的特殊要求,合理设计结构形式和支撑系统,保证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3. 应考虑环保因素,合理设计建筑物的通风和排水系统。
4. 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方式,保证建筑物的基础稳定。
五、环境影响评价1. 应考虑±1100kV直流换流站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声、电磁辐射、固体废弃物等。
2. 应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声控制、电磁屏蔽、废物处理等。
3. 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六、安全与防护1. 应根据±1100kV直流换流站的特殊要求,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800kV换流站建筑设计中的要点分析

±800kV换流站建筑设计中的要点分析摘要:伴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高压输电技术逐渐在电网建设中普及运用,而且以及成为了输电系统中的关键环节,而且对于高压直流换流站的设计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因此本文对800kV换流站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字:±800kV换流站;主控制楼;阀厅;要点一、±800kV换流站换流站是进行高压直流输电的一种特殊形式,按照不同的运行方式可以分为整流站和逆变站,其中前者是将交流变换为直流,而后者是将直流变换为交流。
根据我国颁布的《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要求,换流站内装设有换流器、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交流滤波装置、直流滤波装置、无功功率补偿设备以及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监视、保护、测量设备和相关的辅助设施以及其它构筑物,而且在设计上要符合方便调度、简化控制的原则。
二、±800kV换流站的建筑设计要点800kV换流站的土建部分主要包括极1高端阀厅、极2高端阀厅、极1低端阀厅、极2低端阀厅、主控制楼、极1高端阀厅辅助控制楼、极2高端阀厅辅助控制楼、500kV等继电器室、备品备件库、综合楼、综合水泵房、雨淋阀间、阀冷却泵房、车库及警卫室等。
建筑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国家电力行业标准《高压直流换流站设计技术规定》及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企业标准《±800kV换流站设计技术导则》中的要求,其中主控制楼、阀厅等重要建筑物以及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交直流滤波器等大型设备都应该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而且还应该充分考虑环境污秽、水源、交通运输等多种因素进行考虑。
以下根据要求进行分析,主要以主控制楼和阀厅为主针对各自的设计要点进行细致分析:(一)主控制楼的设计要点基于换流建筑物工艺布置和运行巡视等因素,一般情况下控制楼和阀厅采用联合布置方式。
主控制楼内包括控制室、极控制保护设备室、站用直流以及UPS电源室、通信设备室、通信电源室、阀冷却设备室、空调设备室、中压配电室、低压配电室、蓄电池室等设备用房,以及检修间、备品备件室、资料室、值班室、会议室、办公室、备餐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维体系特别是跨区直流输 电运维体系的意义重
大 。本文 结合 上海 市 电力公 司直 流换 流站 实 际情 况, 研 究 以智 能 化 为基 础 , 以集 控化 为 手 段 , 实 现 多个 直流 换 流站 的集 约 化 管理 和智 能 化 控 制 , 从 而建 立简 洁 高效 、 智能 化集 约化 、 有力 支撑 智 能 电 网的跨 区 电网运 维 新 格 局 , 以实 现更 加合 理 配 置
2 0 1 3 年1 2 月
第3 4 卷 增 刊
电力与 能源
直 流 换 流 站 集 控 中心 建 设 方 案 研 究
马骥峰 , 王和杰 , 朱浩文 , 刘斯佳 , 肖烨辉
( 国网 上 海 市 电力 公 司 检 修 公 司 , 上海 2 0 0 0 6 3 )
一 ~ 一 ~ 一 一 一 ~ 一 Fra bibliotek 一 一 一
座, 输 电总 容 量 为 1 3 6 0 0 Mw 。现 所 辖 南 桥 、 枫
到应 用 。至 2 0 1 5 年, 国家 电网公 司跨 区 电 网内的 换 流 站将 达 到 4 0 " - - 5 0 个。
为适 应跨 区 电 网 的快 速 发 展 , 构 建 跨 区 电网
泾、 华新 3 座 常规 换流 站 , 南风、 书柔 、 芦潮港 3 个
Ma J i f e n g, Wa n g He j i e , Z h u Ha o we n, L i u S i j i a, Xi a o Y e h u i
( Po we r Gr i d I n s p e c t i o n a n d Ma i n t e n a n c e Co mp a n y,S M EP C,S h a n g h a i 2 0 0 0 6 3 ,Ch i n a )
~ 一 一 一 ~ _ 一 委 . ~ 一 一
咖 时 一 ~ 一
0 引 言
跨 区电 网是全 国互 联 电 网的 重 要组 成 部 分 , 随着跨 区特 高 压 交 直 流 输 电工 程 建 设 力 度 的 加
大, 跨 区输 电容量不 断增 大 , 跨 区 电网的重 要性 日
2
马骥峰 , 等: 直流换流站集控中心建设方 案研 究
的难 点 问题 从 而 降低 强 迫停 运 风 险 , 且 导 致跨 区 电网运维成 本快 速上 升 。
2 ) 无 法 充分 发 挥 多个 输 电通 道 之 间协 调 控
也 很先 进 。以瑞典 、 芬 兰为例 , 所有换 流 站均 为无
关键词 : 换流 站 ; 集控 中心 ; 人力资源 ; 应急 响应
中图 分 类 号 : T M7 6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1 2 5 6 ( 2 0 1 3 ) Z -0 0 0 1 -0 7
S t u d y o n Co ns t r u c t i o n S c h e me o f Ce nt r a l i z e d Co nt r o I Ce n t e r o f DC Co nv e r t e r S t a t i o n s
现有 的人力 资源 已不 能满 足跨 区 电网 的发 展
需求 , 当前单个换 流站 电网的迅 势不符合跨 区电网
集 约化管理及智 能化控制 的理念 , 单个换 流站 就地
管控 运维管理模 式且存在 以下几方面 的不 足 。 1 )站 与 站 之 间不 能 做 到人 力 资 源 及 智 力 资 源 的共 享 , 不利 于 形成 技 术 合 力 解决 生 产 运 行 中
单 站管控 运维 模式 不 利 于 形成 分 层 分 布 、 结 构 均
衡 的智 能 电网 自动 化系统 。 4 )对 于站址 偏 僻 的站点 , 大量 员 工长期 驻 站 将 限制 员工 生活质 量 的进 一步 提高 。
化 管理 进程 的加 速 , 上 海 市 电力公 司所 管 辖 的跨
年直 流工 程 可 达 到 1 4个 , 2 0 1 5年 直 流 工 程 将 达 到2 O个 。在 不远 的将 来 , 多端 直流输 电也 可 能得
区 电网换流 站 逐 年 增 加 , 已投 运 直 流 换 流 站 为 4
一 ~ 一 ~ 一 一 ~ 一 一 ~
摘
要: 换 流 站 集 中控 制 模 式 是 缓 解 和 解 决 现 阶 段 电 网发 展 所 带 来 的一 些 矛 盾 和 问题 的有 效 方 法 。介 绍 了 国
内外直流换流站集控 中心的建设情况 , 结合上海市 电力公 司直流换流站 实际情况 , 讨论 了直 流换流站集控 中 心建设 的必要性 , 以及在直 流换 流站集控模式下 , 如何更 加合理地 配置人力 资源以及提 高换 流站 的应 急响应 能力 , 并从集控技术层 面和管理层面对换流站 的实 际情况进行分析 和研究 , 提出 了解决方法和建议 。
益增 加 。按 照 国家 电网公 司 电 网建 设 规 划 , 2 0 1 2
人力资源和提高换流站的应急响应能力 。
1 直流换流 站集控 中心建设 的必要性
上 海 电网是 全 国一 个 重 要 的 负荷 中心 , 是 实 现“ 西 电东送 ” 最 重要 的 目的地 。随着换 流 站属地
人 值 守站 , 调度 中心对换 流站 实施 集 中监 视 、 操 作
及 控制 。
2 . 1 . 1 芬 兰
制对 坚强 智能 电 网的支撑作 用 。
3 )随 着换 流站 站点数 量 的快 速增 加 , 现有 的
芬兰 电 网公 司 员 工仅 有 2 5 0人 , 管 理 的变 电
站达 到 1 5 0座 , 线路 长 度 1 . 4万 k m, 资产约 8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