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贵州省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兴义市第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1、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A。

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分封制。

依照引文意思分析,秦国有卫商,被分封于商地、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规定功臣、先朝后代、王室子弟有接受分封的估计。

商鞅由于在秦国的变法的功劳,被分封于商地。

故答案选D。

其它三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姓氏的来源【名师点睛】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码事。

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

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

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1)以姓为氏。

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截了当承袭为氏。

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因此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

如:姬、姜、姒、姚等。

(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3)以邑名氏。

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

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

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

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

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4)以乡、亭之名为氏。

这类情况不多,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5)以居住地为姓。

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

出自此条的姓氏特别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

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性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7)以次第为氏。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学科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题人: 预佔难度系数:0.70第Ⅰ卷(4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下列古人类中,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

”2019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

这是祭拜( )A.蚩尤B.炎帝C.黄帝D.大禹3.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4.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充满着兴衰起伏、不断流徙与融合的情景。

上演这些情景的主要舞台是( )A.①B.②C.③D.④5.山东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到( )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的郡县制6.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

戎狄蛮夷融入华夏大体是在(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8.右图为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被誉为“国之重器”。

北京十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初一年级数学试卷 - 含答案

北京十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初一年级数学试卷 - 含答案

北京十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题初一数学 2017.10班级: 姓名: 学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21--的相反数是( ) A.21- B.21C. 2D. -22.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A. 正整数B. 正数C. 正数和零D. 负数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b a b a --=--2)(2B .b a b a +-=--2)(2C .b a b a 22)(2--=--D .b a b a 22)(2+-=--4. ,,.其中是负数的有( )A. 个B. 个C. 个D. 个5.有下列各式:①(-7)+(-7)=0;②(+ 13 )+(- 12 )= - 16 ;③ 0+(-101)=101;④(- 110 )+(+110 )= 0,其中运算正确的是()A. ① ②B.② ③C. ③ ④D. ② ④6.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 7665->- B. 100-> C. 33+<- D. 01.0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②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负数③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④两个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9.若为有理数,则表示的数为()A. 正数B. 非正数C. 非负数D. 负数10. 如果a是有理数,下列各式一定为正数的().A. aB. a+1C. ∣a∣D. |-a|+111.已知:如图,数轴上、、、四点对应的分别是整数、、、,且有,那么,原点应是点()A. B. C. D.12.下面每个表格中的四个数都是按相同的规律填写的:,根据此规律确定的值为()A. B. C. D.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3. 某日中午,北方某地气温由早晨的零下上升了,傍晚又下降了,这天傍晚北方某地的气温是.14.当时,代数式的值等于.15.把下列各数,,,,,,,67% 填在相应的横线上.非正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②不是有理数;③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④既是整数,也是偶数;⑤带有“—”的数是负数;⑥是分数,但不是有理数.17. 在数轴上与 距离 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 18.最大的负整数是_______;最小的非负整数是_________. 19.大于-3.5而不大于3的整数有________个.20.比较大小:;65____43)2(;5.0_____5.0)1(----+- 21. 若│x│=2, y=3, 且xy<0, 则x+y 的值为________ .22.(1)若,021=-+-+c b a 则a+b+c=_____;(2)若a<0,则_____=+a a .23. 有理数 ,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定义:对于任意一个不为 的有理数 ,把 称为 的差倒数,如 的差倒数为 , 的差倒数为 .记 , 是的差倒数, 是 的差倒数, 是 的差倒数,…,依此类推,则__ ; __ . 三、计算题(本题共35分,25----31题每题2分,32----38题每题3分)(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25. ; 26.6.6212536++-- 27. 28.29. )6()12765321(-⨯-+- 30. ;31. . 32.33. ()631112110-⨯⎥⎦⎤⎢⎣⎡⎪⎭⎫ ⎝⎛+--÷ 34. ()()()434512525223-÷⎪⎭⎫ ⎝⎛-⨯-⨯--⎪⎭⎫ ⎝⎛-÷-35. 2131)93()421(657331-⨯---÷⎪⎭⎫ ⎝⎛-- 36. )10198()9187()8176()7165()6154(5143+-+-++-+-++-+⎪⎭⎫ ⎝⎛-37.. 38. 291301......415131412131-+-+-+-. 四、解答题(本题共17分,39题3分,40、41题每题4分,42题6分 )39. 在数轴上把数4.5、―2.5、0、|―3|、―(―1)、―|―2|表示出来,并用“<”号把它们连接起来.4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 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式子化简后的结果为多少?41. 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b a a x 213---=, ()⎪⎭⎫ ⎝⎛-+-+=21c b a d c y , 求:62332y x y x +--的值. 42. 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对应的数的差的绝对值.例:如图所示,点 , 在数轴上分别对应的数为 ,,则 , 两点间的距离表示为.根据以上信息答题:(1)若数轴上两点 , 表示的数为 ,. ① , 之间的距离可用含 的式子表示为 ;②若连接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那么 值为 ;(2)的最小值为 ,此时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北京十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题答案初一数学 2017.10一、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B ; 2. C ; 3. D ; 4. B ; 5. D ; 6. A ; 7. A ; 8. D ; 9. C ;10. D ; 11. A ;12.C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2分)13. 4; 14.-1; 15.-5, 0,-7 ; 21-,-3.14, 321-,67%; 16. 2个; 17. 1或-7; 18. -1; 0; 19.7; 20. =,>; 21.1 ; 22. 3;0; 23. ①②④⑥;24. ,三、计算题(本题共35分,25----31题每题2分,32----38题每题3分)(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25.6; 26.211-; 27. 213-; 28. -7; 29.227; 30.3; 31.-2; 32.4118-; 33.-360; 34.125; 35.40; 36.203-; 37.0; 38.157. 四、解答题(本题共17分,39题3分,40、41题每题4分,42题6分) 39. 数轴略,()5.431025.2<-<--<<--<- 40. 由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 的点的位置可得 ,,所以,,,.41. x=-3, y=4, 原式=619-42. (1)1+x ; 或1; (2);(3)的最大值是;的最小值是。

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师大附中高一年级历史学科2020年10月学业质量检测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961年3月4日,国务院以龙山文化命名的山东济南“城子崖遗址”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文化时期,人们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应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农具D.铁质农具2.2011年3月28日,根据史学界对“司母戊鼎”内壁铭文(右图)的重新解读,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将其更名为“后母戊鼎”。

史学界解读的依据和方法可能是A.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B.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C.与同期青铜铭文对照D.研读古文字构造方法13.《尚书》保存了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

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D.“天人合一”学说4.1963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國)”字,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

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5.《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诸侯争霸D.王室衰微6.战国时期,“天下九州”的观念逐步取代西周、春秋的“华夷之辨”,居于中原的豫州、并州、冀州已与居于北方的幽州、南方的荆州、东南的扬州趋向平行、平等。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汽车区六中高一年级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巩汉涛审题人:刘毅娟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涂卡。

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和试卷Ⅱ。

第Ⅰ卷(8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80分)1.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的信息反映了九鼎随着夏商周政权更迭,在夏商周流转,说明了九鼎代表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级制度(九鼎)2. 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周王室衰微B. 生产力的发展C. 诸侯争权夺利D. 生产关系的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归纳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在西周初期分封制巩固西周的统治,在西周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周王室衰弱,各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增强,独立性更大,分封制逐渐瓦解,也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AC不是根本原因;D不是导致现象的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 严格的等级关系B. 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 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周天子正是通过分封制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控制,故A项正确。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数学(考试时刻: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命题人:刘萧旭 审题人:王福孔)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终止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A={x ∈Q|1->x },则 ( ) A .A ∈∅ B .2A ∉ C .2A ∈ D .{}2⊆A2.设m >n >0,m 2+n 2=4mn ,则22m n mn-的值等于( )A .2B.C .D .33.函数2211()31x x f x x x x ⎧-⎪=⎨-->⎪⎩,,,,≤则1(3)f f ⎛⎫⎪⎝⎭的值为( )A .1516 B .2716- C .89 D .184.如图所示,点P 从点A 动身,按逆时针方向沿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ABC 运动一周,O 为ABC ∆的中心,设点P 走过的路程为x ,OAP ∆的面积为()x f (当A 、O 、P 三点共线时,记面积为0),则函数()x f 的图像大致为( )5.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 A .f (x )=x 2,g (x )=(x )2 B .f (x )=x 2,g (x )=(x -2)2C .f (x )=⎩⎪⎨⎪⎧x ,x ≥0-x ,x <0,g (t )=|t | D .f (x )=x +1·x -1,g (x )=x 2-16. 已知集合1{|,},6A x x a a Z ==+∈1{|,},23b B x x b Z ==-∈1{|,},26c C x x c Z ==+∈则,,A B C 知足的关系为( ).A A B C =⊆ .B A B C ⊆= .C A B C ⊆⊆ .D B C A ⊆⊆ 7. 概念在R 上的函数)(x f 知足:①0)0(=f ,②1)1()(=-+x f x f ,③)(21)3(x f xf =,且当1021≤<≤x x 时,)()(21x f x f ≤,则)81()31(f f +等于( )A .1B .43 C .32 D .21 8. 若函数()y f x =为奇函数,且 ()0,+∞上单调递增, ()20f =,则()20f x ->的解集为( )A. {40}x x x <或B. {|22}x x -<<C. {22}x x x <-或D. {|04}x x <<9. 已知概念在实数R 上的函数y =f (x )不恒为零,同时知足f (x +y )=f (x )f (y ),且当x >0时,f (x )>1,那么当x <0时,必然有( )A .f (x )<-1B .-1<f (x )<0C .f (x )>1D .0<f (x )<1 10. 已知函数2(2)4,f x x -=-则函数()f x 的概念域是( )A .[0,)+∞B .[0,16]C .[0,4]D .[0,2]11. 已知()y f x =在[1,1]-上单调递减,且函数()1y f x =+为偶函数,设12a f ⎛⎫= ⎪⎝⎭, ()2b f =,()3c f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 b a c <<B. c b a <<C. b c a <<D. a b c << 12. 用()C A 表示非空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概念()()()()()()()(),*{,C A C B C A C B A B C B C A C A C B -≥=-<,若{}()(){}221,2,|20A B x x ax x ax ==+++=,且*1A B =,设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集合是S ,则()C S =( )A. 4B. 3C. 2D. 1第Ⅱ卷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已知a =-827,b =1771,则÷ 的值为___________.14.已知函数()()()21,143,1x x f x x x x ⎧-≤⎪=⎨-+>⎪⎩.若()()0f f m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5. 已知概念在R 上的函数25,1(),1x ax x f x ax x⎧---≤⎪=⎨>⎪⎩对任意的12x x ≠,都有1212[(())()]x x f x f x --0>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16已知(),y f x x R =∈,有下列4个命题:①若(12)(12)f x f x +=-,则()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1x =对称; ②(2)y f x =-与(2)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对称;③若()f x 为偶函数,且(2)()f x f x +=-,则()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对称; ④若()f x 为奇函数,且()(2)f x f x =--,则()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1x =对称. 其中正确的命题为 .(填序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许诺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进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概念域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当0x ≥时,1)1()(f 2--=x x 的图象如图所示,(1)请补全函数()f x 的图象并写出它的单调区间. (2)求函数()f x 的表达式.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121P x a x a =+≤≤+, {}2310Q x x x =-≤. (1)若3a =,求()RP Q ⋂;(2)若PQ Q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9.(本小题满分12分)食物安全问题愈来愈引发人们的重视,农药、化肥的滥用对人民群众的建康带来必然的危害,为了给消费者带来安心的蔬菜,某农村合作社会每一年投入200万元,搭建了甲、乙两个无公害蔬菜大棚,每一个大棚至少要投入20万元,其中甲大棚种西红柿,乙大棚种黄瓜,依照以往的种菜体会,发觉种西红柿的年收入P 、种黄瓜的年收入Q 与投入a (单位:万元)知足1801204P Q a =+=+,设甲大棚的投入为x (单位:万元),每一年两个大棚的总收益为()f x (单位:万元). (1)求()50f 的值;(2)试问如何安排甲、乙两个大棚的投入,才能使总收益()f x 最大?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1()f x x x=-. (1)判定函数()f x 的奇偶性,并加以证明;(2)用概念证明函数()f x 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3)若函数()f x 在区间[2,]a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不小于1122a a-,求a 的取值范围.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x 2+(2a -1)x -3.(1)当a =2,x ∈[-2,3]时,求函数f (x )的值域.(2) 当32a =-时,函数f (x )在[0,m]的值域为[-7,-3],求m 的取值范围.(3)若函数f (x )在[-1,3]上的最大值为1,求实数a 的值.22.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知足对一切实数12,x x 都有1212()()()2f x x f x f x +=+-成立,且(1)0f =,当1x >时有()0.f x <(1)判定并证明()f x 在R 上的单调性.(2)解不等式222[(2)]2(21)120f x x f x x -+---<.(3)若()22f x t at ≥-+对任意[]1,1x ∈-, []1,1a ∈-恒成立,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数学(考试时刻: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命题人 刘萧旭 审题 王福孔)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

高中历史(1)考点汇系列考点1.1 宗法制 含解析

高中历史(1)考点汇系列考点1.1 宗法制 含解析

三精考点系列之名卷考点汇系列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精讲考点汇总表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3宗法制★★★○○○8郡县制★★★○○○10北宋加强中央集权★★★★○○○○15内阁制★★★○○○21三省六部制★★★○○○○28选官制度★★★○○○【原题再现】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 中央集权B。

家国一体C。

天下为公D。

官僚政治【答案】B宗法制★★★○○○关于宗法制的若干内容(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3)核心(即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内容:大宗和小宗两个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5)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一、轻巧识记宗法制的几个要点:(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三个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4)四个重要观念:“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荫庇心态"。

二、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至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它的影子。

随之而来的“忠”“孝”观念、“家国一体”深入民心.另外,受宗法制社会的长期熏陶,使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1。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人大附中历史月考试卷

人大附中历史月考试卷

人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观察下列图片,下图到下图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B.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C.工具改良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 D.生产工具的改进经历了三个阶段2.(2017射阳县第二中学)北宋沈辽诗曰:“山田遶(绕)山脚,江水何可作。

车轮十涨围,飞湍半天落。

……有如万夫力,讙呼倾众壑。

曾不舍昼夜,美源终未涸。

”诗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筒车 B.人力翻车 C.耧车 D.风力水车3.(2017桥山中学)“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4.(2018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秦民歌:“七月流火,过我山陵。

女儿耕织,男儿做兵。

有功无赏,有田无耕。

有荒无救,有年无成。

悠悠上天,忘我苍生。

”这首民歌可以反映中国古代A.小农经济极其稳定的特征 B.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C.小农经济完全依赖自然 D.小农经济受火灾的危害5.(2017辽源五中)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6.(2017安徽宣城期末)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县二中2018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部分(50分)一.选择题(共50分,50小题,每题1分)1.商王通过占卜决策一切重大政治事务,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特点是()A.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B. 以禅让的方式传承王位C.王权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世袭 D.国家已成为帝王的私产2.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3.《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4. 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5.“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诸侯绝对服从周王B.周王实际控制全国土地C.周王权力高度集中D.体现周王天下共主地位6.《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B.鼎鼎有名C.三足鼎立D.问鼎中原7.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C.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出现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8.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之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都维护了地主阶级统治C.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D.都曾顺应了历史潮流9.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C.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全依法治国的国家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10.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11.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开创皇帝制度1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

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14.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迷”最近的是()A .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杜牧(803--852年)《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C.柳宗元(778--819年)《封建论》:“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 D.清·赵翼说:“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15.《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

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以观异能,以美风俗。

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

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

”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 )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④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6.下面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①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②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③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④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7.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

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应该对应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行省制18.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中国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④19.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分科考试 B.以德治国 C.公平竞争 D.学而优则仕20.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21.“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辖西藏地区,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22.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下列有关九品中正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B.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C.在这种选官制度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D.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23.中国古代某朝皇帝诏书中写道:“不期任非其人,丞相汪广洋、御史大夫陈宁昼夜淫昏……因是发露,人各伏诛。

特诏天下罢中书,……升六部。

”该皇帝为()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24.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B.唐尚书省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25.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26.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27.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2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

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

”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29.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

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B、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30.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31.伯利克里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

”文中的“雅典人”是指()A.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B.除贵族外的所有雅典成年男性C.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D.除奴隶外的所有雅典成年男性32.公元前6世纪的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繁荣的基础。

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C.工商业奴隶主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D.贵族与平民、工商业者的矛盾33.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表明戏剧公演()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34.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