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化学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备考备查清单7原子结构化学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化学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教师文档讲义:专题2.2物质的量浓度

第2课时物质的量浓度[考试标准]考点一:考查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1.(2016·湖州市高一期末)体积为V(mL)、密度为ρ(g·cm-3)的溶液,含有摩尔质量为M,溶质质量为m(g),物质的量浓度为c,质量分数为w。
下列表达式中不正确的是()A.c=1 000ρwM B.m=V·ρ·w100C.w=cM1 000ρD.c=1 000mMV解析已知溶质摩尔质量、质量分数和溶液密度时,c=1 000ρwM的含义为1 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若已知溶质摩尔质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密度时,可计算出溶质质量分数w=cM1 000ρ,其含义为1 L溶液中,溶质占溶液的质量分数,故A、C选项正确;B选项中求溶质质量,应通过溶液体积、密度、质量分数三者相乘而得,即m=V·ρ·w,故B选项错误;D选项是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由溶质质量、溶质摩尔质量和溶液体积计算而得,即c=mMV1 000=1 000mMV,故D选项正确。
答案 B考点二:溶液的稀释和混合2.(2015·浙江鄞州鄞江中学月考)将4 g NaOH溶解在10 mL水中,再稀释成1 L 的溶液,从中取出10 mL,这10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1 mol/L B.0.1 mol/L C.0.001 mol/L D.10 mol/L解析n(NaOH)=4 g40 g/mol=0.1 mol,加水稀释时,NaOH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因此所配1 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1 L=0.1 mol/L,从中取出10 mL溶液时,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仍为0.1 mol·L-1。
答案 B考点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3.(2016·金华市武义一中高二上期中)(1)用重铬酸钾法(一种氧化还原滴定法)可测定产物Fe3O4中的二价铁含量。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化学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训练)专题训练2物质的量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2016·浙江余杭区高二上期末)1 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A.1 L水中含有1 mol硫酸B.1 L溶液中含1 mol H+C.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所配成的溶液D.指1 L硫酸溶液中含有98 g H2SO4解析A.1 mol/L硫酸溶液表示1 L溶液中含有1 mol H2SO4,不是指溶剂的体积,故A错误;B.1 mol/L硫酸液溶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则溶液中含有H+的物质的量为=2 mol/L×1 L=2 mol,故B错误;C.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1 L,无法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故C错误;D.1 L 1 mol/L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硫酸质量为1 L×1 mol/L×98 g/mol=98 g,故D正确。
答案 D2.(2016·浙江乐成寄宿学校高一下3月月考)224 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0.32 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A.32 g·mol-1B.32C.64 g·mol-1D.64解析根据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公式m=nM=VV m×M可得出,M=mV mV=0.32 g×22.4 L/mol0.224 L=32 g/mol。
答案 A3.(2016·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下期末)某Al2(SO4)3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已知c(Al3+)∶c(Na+)=1∶2,若c(SO2-4)=2.5 mol·L-1,则c(Al3+)为()A.0.5 mol·L-1B.1 mol·L-1C.2 mol·L-1D.3 mol·L-1解析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则c(Na+)+3c(Al3+)=2c(SO2-4),设c(Al3+)=x mol/L,则c(Na+)=2x mol/L,故2x mol/L+x mol/L×3=2c(SO2-4)=2.5 mol·L-1×2,解得x =1 mol/L,故c(Al3+)=1 mol/L。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化学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教师文档讲义:专题5.2燃烧热、中和热及盖斯定律

第2课时 燃烧热、中和热及盖斯定律[考试标准]考点一:燃烧热和中和热1.(加试题)(高考选项精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890.3 kJ·mol -1B .500 ℃、30 MPa 下,将0.5 mol N 2和1.5 mol H 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 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2NH 3(g) ΔH =-38.6 kJ·mol -1C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 -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通电2H 2(g)+O 2(g)ΔH =+571.0 kJ·mol -1D .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则H 2SO 4与Ba(O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2SO 4(aq)+Ba(OH)2(aq)===BaSO 4(s)+2H 2O(l) ΔH =-114.6 kJ·mol -1解析 燃烧热是指1 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的反应热,所以生成的应为液态水,A 错;N 2和H 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1 mol N 2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38.6 kJ,B错误;电解2 mol水吸收的热量和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相等,ΔH=+571.0 kJ·mol-1,C正确;Ba2+与SO2-4反应有热量放出,使ΔH减小,D错误。
答案 C考点二:利用键能计算ΔH2.(2016·杭州地区重点中学高二下期中)已知:P4(g)+6Cl2(g)===4PCl3(g)ΔH =a kJ·mol-1,P4(g)+10Cl2(g)===4PCl5(g)ΔH=b kJ·mol-1,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的键能为c kJ·mol-1,PCl3中P—Cl的键能为1.2c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P的键能大于P—Cl的键能B.可求Cl2(g)+PCl3(g)===PCl5(s)的反应热ΔHC.Cl—Cl的键能为(b-a+5.6c)/4 kJ·mol-1D.P—P的键能为(5a-3b+12c)/8 kJ·mol-1解析由于氯原子的半径小于磷原子,因此P—P的键能小于P—Cl,A项错误;利用已知的反应可求出Cl2(g)+PCl3(g)===PCl5(g)的焓变,但是无法求出Cl2(g)+PCl3(g)===PCl5(s)的焓变,B项错误;设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②,②-①可得4Cl2+4PCl3=4PCl5,则4Cl—Cl-20P—Cl(PCl5)-12P—Cl(PCl3)=b-a,代入数据得Cl—Cl=b-a+5.6c4kJ·mol-1,C项正确;同理把①×5-②×3,即可求出P—P的键能为5a-3b+12c12kJ·mol-1(一个P4分子中有6个P—P键),D项错误。
(完整版)2017浙江化学选考考试内容及要求

(3)常见离子的检验
(4)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f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6)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B
A
B
B
B
C
C
A
C
B
B
C
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
(3)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4)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
B
A
A
B
B
B
从海水
中获得
的化学
(5)S、S02、H2S04等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6)几种重要的硫酸盐及其用途
B
A
A
A
B
C
A
B
B
C
A
10.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1)氮氧化物的产生、转化及其性质
(2)氮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3)氨的性质与用途
(4)工业合成氨
(5)铵盐的性质与用途
(6)硝酸的性质与用途
(7)工业制取硝酸的设备和流程
(6)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7)物质的量、微粒数、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简单计算
(8)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9)同、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10)胶体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1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B
B
B
B
B
B
B
A
A
A
B
C
B
B
B
B
C
B
A
A
A
2.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过滤、蒸馏、萃取、分液、结晶)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化学选考高分突破第二部分专题七原子结构化学键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答案
A
对点演练
易错防范
考点二:原子结构
2.(2016· 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下期中 )131 53I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 一, 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131 53I 的含量变化来检测核电站是 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 131 53 I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127 A.131 53I 的化学性质与 53I 相同
2 OH 的原子数和质子数不等,电子数都为 10;③C2 、 O 2 2 、
- - + + +
CN-的原子数和电子数都相等,质子数不同;④P、S、Cl 所 含的电子数分别为 15、16、17,酸根离子中所含氧原子数均 相等,所带负电荷数依次为 3、2、1,三种酸根离子所含的总 电子数相等(18+32)、原子数都为 5,但三种酸根离子的质子 数不相等。
其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但其气态氢化物的酸性不一定越弱,
如非金属性Cl>S,酸性HCl>H2S,错误。 答案 C
对点演练
易错防范
易错点四:不能正确地运用核外电子排布推断元素
对点演练
易错防范
[易错训练4]
(2016· 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三模拟)两种元素原子X和
Y,X原子的M层比Y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Y原子的L层电子 数恰好是X原子L层电子数的两倍,则X、Y分别是( D )
专题七
原子结构
化学键
元素周期
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
对点演练
易错防范
[考试标准]
必考 要求 a 加试 要求 a
考点
知识条目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原子结构、 核素、同位 素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1~18 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 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化学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训练)专题训练20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合成推断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2016·浙江桐乡高级中学)由CH3CH3→CH3CH2Cl→CH2=CH2→CH3CH2OH的转化过程中,经过的反应类型是()A.取代→加成→氧化B.加成→取代→消去C.取代→消去→加成D.取代→消去→水解解析CH3CH3可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H2Cl;CH3CH2Cl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生成CH2===CH2;CH2===CH2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
答案 C2.(2016·金华艾青中学)已知酸性强弱:羧酸>碳酸>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OH)取代(均可称之为水解反应),所得产物能跟NaHCO3溶液反应的是()解析酸性强弱:羧酸>碳酸>酚,所以能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官能团只能是—COOH,A.该物质水解后生成醇—OH,生成物中没有—COOH,所以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故A错误;B.该物质水解后生成—COOH,所以有羧基,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故B正确;C.该物质水解生成酚—OH,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故C错误;D.该物质水解生成酚—OH,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故D错误;答案 B3.(2016·浙江瑞安质检)有机物X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作为香料、麻醉剂、食品添加剂,曾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工业。
该有机物具有下列性质:①与FeCl3溶液作用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加成反应;③能与溴水发生反应。
依据以上信息,一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有机物X是一种芳香烃B.有机物X可能不含双键结构C.有机物X可以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D.有机物X一定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解析由信息①与FeCl3溶液作用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加成反应;③能与溴水发生反应可知,该物质一定含酚—OH和苯环,可能含双键或三键,A.该物质一定含O元素,不属于芳香烃,故A错误;B.由上述分析可知,X中可能不含双键结构,故B正确;C.酚—OH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故C错误;D.X中可能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故D错误。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化学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教师文档讲义:专题18烃的衍生物

专题十八烃的衍生物[考试标准]考点一:官能团的概念1.(2016·太原模拟)如图表示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解析易知发生四个反应得到的产物如下图所示,显然Y、Z中含一种官能团。
答案 B考点二: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2.(2016·浙江台州书生中学)以氯乙烷制取1,二氯乙烷,下列转化方案中,最好的是()解析 由氯乙烷生成1,二氯乙烷的过程应为:CH 3CH 2Cl ――→消去CH 2===CH 2――→Cl 2加成CH 2ClCH 2Cl 。
答案 D考点三:醇的结构、性质3.(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Ⅰ)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 10H 18O B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解析 依据碳原子结构分析可知,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形成四个共价键,剩余价键被氢原子饱和,由香叶醇的键线式可得分子式为C 10H 18O 。
B 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CCl 4溶液褪色。
C 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高锰酸钾的紫色褪去。
D 项,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醇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A考点四:苯酚的性质与用途4.(2016·榆林市高三检测)香柠檬酚具有抗氧化功能,它的结构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分子式为C13H9O4B.它与H2发生加成反应,1 mol最多可消耗7 mol H2C.它与溴水发生反应,1 mol 最多消耗3 mol Br2D.它与NaOH溶液反应,1 mol 最多消耗2 mol NaOH解析A项,据其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2H6O4;B项,该物质分子中含苯环、碳碳双键、酯基和羰基,故1 mol该分子最多可与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C项,该分子中碳碳双键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上羟基对位H原子与Br2发生取代反应,故1 mol 分子能与3 mol Br2发生反应;D项,该物质水解后的分子为,1 mol该分子中含2 mol酚羟基和1 mol羧基,故能消耗3 mol NaOH。
2017版《创新设计》浙江化学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教师文档讲义:专题11.2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2课时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考试标准]考点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2015·浙江杭州师大附中第二次月考)下列关于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纯净的铁是光亮的银白色金属,熔沸点较高B.铁能被磁铁吸引,在磁场作用下,铁自身也能产生磁性C.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分布在地壳中的铁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D.纯铁的抗腐蚀能力相当强,在干燥的空气里不易被氧化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自然界中游离态的铁主要存在于从天而降的陨石中。
答案 C考点二:涉及Fe2+、Fe3+的离子共存问题2.(2016·浙江省丽水中学月考)下列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2-4B.1.0 mol·L-1的FeCl2溶液:NO-3、Na+、K+、ClO-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Na+、Cl-、SO2-4、Fe3+D.酸性溶液中:NO-3、SO2-4、Fe3+、Mg2+解析A项中KNO3在酸性条件下能氧化Fe2+;B项中ClO-能氧化Fe2+;C项中Fe3+与OH-生成沉淀。
答案 D考点三:关于Fe(OH)2沉淀的制备3.(2016·浙江省宁波市九所重点校高一期末)下列各图示中能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因Fe(OH)2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即4Fe(OH)2+O2+2H2O===4Fe(OH)3,因此要较长时间看到Fe(OH)2白色沉淀,就要排除装置中的氧气或空气。
①、②原理一样,都是先用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并使生成的Fe(OH)2处在氢气的保护中;③的原理为铁作阳极产生Fe2+,与电解水产生的OH-结合生成Fe(OH)2,且液面用汽油保护,能防止空气进入;⑤中液面加苯阻止了空气进入;④由于带入空气中的氧气,能迅速将Fe(OH)2氧化,因而不能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形成1对共用电子就稳定。
(5) 不考虑 AB2 型离子化合物中 2 个 B 是分开写还是写一块。如: CaBr2、CaH2、CaO2中Br、H、O均为-1价,Br-、H-已达稳 定结构分开写,2个氧原子需形成一对共用电子才稳定,不能分 开。它们的电子式分别为:
短周期一、二、三 周期长周期四、五、六 不完全周期七 结构 主族ⅠA~ⅦA 副族ⅠB~ⅦB 元素周期表 族 第Ⅷ族 0族 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与原子结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 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4.化学键
[规律方法] 1.“四同”的判断方法
2 3 (1)同位素——原子,如1 H 、 H 、 1 1 1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 O2、O3。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 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2.巧记10e-、18e-微粒
备考备查清单
[知识体系] 1.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质子(Z)决定元素种类 原子核 中子(N=A-Z),Z同,N不同为同位素 2 ①每层最多容纳 2 n 个电子 A 原子(Z X) ②最外层不超过8个 核外电子(Z) 及排布规律 ③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1)10 电子体的记忆可以 Ne 为中心:
(2)以 Ar 为中心记忆 18 电子体:
此外,由 10 电子体中的 CH4、NH3、H2O、HF 失去一个 H 剩余部分—CH3、—NH2、—OH、—F 为 9 电子体,两 两组合得到的物质如 CH3CH3、CH3OH、H2O2、N2H4、 F2 等也为 18 电子体。
2.元素周期律
涵义: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 元的变化 素 (1)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主要化合价周期性变化 周 性质的变化 期 (3)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 律 性变化 实质: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3.元素周期表
(4) 不考虑原子间的结合顺序,如 HClO 的结构式为 H—O—Cl 而 非H—Cl—O,因氧原子需形成2对共用电子才稳定,而H、Cl各
需形成1对共用电子就稳定。
(5) 不考虑 AB2 型离子化合物中 2 个 B 是分开写还是写一块。如: CaBr2、CaH2、CaO2中Br、H、O均为-1价,Br-、H-已达稳 定结构分开写,2个氧原子需形成一对共用电子才稳定,不能分 开。它们的电子式分别为:
3.微粒半径的比较
4.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5.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3”种方法
6.电子式书写常见错误“5”提醒
(1)漏写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如: (2)化合物类型不清,漏写或多写[ ; 。 。 ]及错写电荷数,如:
(3) 书写不规范,错写共用电子对,如: N2 的电子式为∶ N⋮⋮N ∶ , 不 能 写 成 ∶ N ∶ ∶ ∶ N ∶ , 更 不 能 写 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