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级配碎石一般配比是

级配碎石一般配比是

级配砂石是指砂子或石子的粒度(颗粒大小)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

下面就详细来了解下级配砂石配合比是多少,以及级配砂石施工工艺。

级配砂石配合比是多少?级配是配合比是砾石(20mm-40mm):天然砂:水=9.11:4.97:3。

级配砂石(Graded sand)是指砂子或石子的粒度(颗粒大小)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用来做基础或其他用途的混合材料,它的配比是根据具体的工程设计不同而有所差别。

颗粒尺寸:在5--40mm之间。

第一种规定了所有颗粒直径均不能大于50mm,为了更好满足压实度,推荐选用第一种!另外为了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注意控制小于0.5mm细料的含量和塑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做沥青路面的垫层时,应在级配中加石灰,细料可适当增加,加入的石灰剂量占细料含量的8%--12%,目的在于增加垫层强度和稳定性。

级配砾石有时候用来做垫层叫做级配砂砾垫层,其级配砂砾要求颗粒尺寸在5--40mm之间,其中25--40mm含量不少于50%。

级配砂石施工工艺详解:一、设计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地基局部加深部分采用1:1级配砂石回填,压实系数0.97。

二、材料要求:采用人工级配砂石,碎石粒径应小于50mm以下其含泥量小于5%。

三、施工工艺:1、铺设垫层前先验槽,将基底清理干净,两侧应放坡防止振捣时塌方。

2、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30—1.0m,并注意充分夯实。

3、人工级配砂石应先将砂、石按配比拌和均匀后,再铺设压实。

4、铺设垫层时严禁扰动下排土层。

5、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实,基坑内设置控制桩,控制分层垫层的铺设厚度,每层的铺设厚度200—250mm,采用机械平板夯实机夯实。

6、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排水工作。

7、垫层铺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上面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设板行走。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一、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定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在碎石基层上使用水泥作为稳定剂进行强化处理的一种道路基层结构。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能够提高基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增加道路的承载能力,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原则1.基层结构力学性能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满足道路设计要求中对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包括强度、稳定性、变形性等方面的指标。

2.基层材料的选择: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设计应选择合适的基材和稳定剂材料。

碎石作为基材应满足一定的物理性能要求,稳定剂水泥应选择合适的型号和掺量。

3.配合比设计原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应合理确定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保证基层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方法1.确定水泥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水泥的用量。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可以根据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2.确定碎石用量: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确定碎石的用量。

碎石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3.确定水灰比:水泥与碎石的配合比例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实验数据和经验准则,确定合理的水灰比,保证水泥和碎石能够充分反应,并达到所需的稳定效果。

4.确定掺合料用量:根据情况需要,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掺合料来改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如矿渣粉、石灰粉等。

掺合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估算,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5.配合比设计验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来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配合比。

四、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设计的注意事项1.应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和掺量,以及碎石粒径和分配规格。

2.在设计中应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并合理安排水泥和碎石的配合比例。

无机结合料(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无机结合料(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包括以下步骤:1、原材料试验;2、目标配合比设计;3、生产配合比设计;4、施工参数确定。

一、原材料试验1、本配合比使用的原材料如下:(1)粗集料:15~25mm、10~20mm、5~10mm碎石,产地***。

(2)细集料:0~5mm石屑,产地***。

(3)水泥:P.O42.5水泥,厂家****水泥有限公司。

条款规定:《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实施手册》JTG F20-2015 附录B.2.1条,按照2倍标准差的标准确定级配的上下限控制范围,每档材料需要不少于8次的矿料筛分。

2、筛分结果统计平均筛分曲线及变异系数,按2倍标准差计算各档材料筛分级配的波动范围如下表1~4。

表1:15~25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表2:10~20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表3:5~10mm碎石筛分结果统计表4:0~5mm石屑筛分结果统计二、目标配合比设计1、选择级配范围(采用细则P19中C-B-3级配)。

2、以集料筛分平均结果构造4条合成级配曲线。

表5:集料组成比例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实施手册》JTG F20-2015 第4.6.7条,特征曲线一般有三条,上限曲线、下限曲线和中线曲线。

表6:合成级配表3、根据JTG/T F20-20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中表4.6.4所推荐的5个水泥剂量,对上述4条级配曲线分别进行击实试验,得到共20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结果见表7。

4、以2.2.3步骤所得到的20组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分别成型标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经试验得到对应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见表7。

5、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考虑设计强度要求与经济合理问题后,确定目标级配为3号级配曲线,其相应矿料组成为(15~2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石屑=34:22:17:27;同时确定最佳水泥剂量为3.0%,最大干密度2.220g/cm³,最佳含水率5.6%。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底基层用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前言:
根据现行级配碎石底基层设计规范要求,试验室在完成各项原材料检测试验后,在今日完成了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组成材料
1、产地及岩性:奉新县虬岭采石场,岩性为花岗岩。

2、规格:、、、。

三、矿料设计
1、我部试验室对上述各种矿料进行了筛分,并通过级配调整,确定了三种矿料级配比例如下:
合成级配如下:
四、击实试验
本项目按照3%、4%、5%、6%、7%五个含水量配料进行击实试验。

所有的集料烘干,每种含水量配制6000克干集料。

分三层击实,每层击98次。

1、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通过平行试验,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确定最大干密度为cm3,最佳含水量为%。

试验数据见试验表格。

垫层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垫层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AAAAAAAAA改造项目级配碎石垫层配合比设计AAAAAAAAAAAAAAAA有限公司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项目经理部工地试验室目录一、试验依据二、原材料选用三、配合比设计四、确定施工配合比五、附表:1、级配碎石试验报告2、粗集料试验检测报告3、细集料试验报告4、相关记录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报告一. 试验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 34—20002.《公路工程机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4. 设计图纸二. 原材料选用1. 碎石:(20~31.5mm、10~20mm、5~10mm及0~5mm石屑),产地沅陵,厂家为AAAAAA采石场。

2. 水:采用饮用水。

三. 配合比设计1、对上述各种矿料进行筛分,并通过级配调整,确定了两种矿料级配比例如下(表1、表2)表1表22、击实采用重型击实法,配料时将试样依次用四分法取样,并且用烘干法测其试样的含水量,预定 5 个不同的含水量(2.0%、3.0%、4.0%、5.0%、6.0%)将碎石加水拌和均匀,密封好浸润2小时后,做击实试验,分三层装料每层98击,每层击实完毕后检查该层厚度是否合适,以调整以后层次的试样用量,尽量保持每层高度一致。

每组击实完毕后混合料比击实筒的高度控制在6mm 以内,齐筒顶细心刮平、称量、取样,测其含水量。

击实结果如下图(图1、图2)图1图1为矿料级配(20~31.5mm、10~20mm、5~10mm、0~5mm)=20:25:30:25的击实试验结果,最佳含水率为4.0%,最大干密度为2.30g/cm3图2图2为矿料级配(20~31.5mm、10~20mm、5~10mm、0~5mm)=20:20:30:30的击实试验结果,最佳含水率为4.3%,最大干密度为2.27g/cm33、CBR通过筛分和击实试验,按级配比例和最佳含水率配料,用重型击实法制备3种干密度试件。

级配碎石配合比

级配碎石配合比

级配碎石配合比级配碎石(grading)是指对碎石或骨料进行分级的过程,通过将不同粒径的颗粒进行分离,实现了不同用途的石料的选择和应用。

级配碎石的配合比是指在混凝土、沥青等工程中,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性能要求,按照一定比例将不同级配碎石进行组合和搭配,从而获得满足工程需求的配合比。

级配碎石的配合比对工程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或沥青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使用性能等,使得工程具有较高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配合比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碎石的性质、施工要求、工程结构特点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

首先,配合比的选择要考虑碎石的粒径分布。

在混凝土工程中,粒径分布应符合工程设计规范中的要求,即符合最佳配合比原则。

通常来说,级配碎石应包括一定比例的大、中、小颗粒,以达到较高的工程强度。

对于不同结构的工程,配合比中的粗、中、细骨料的比例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调整。

其次,配合比的选择还要考虑碎石的物理性质。

包括碎石的坚固程度、压碎指数、粉体含量、颗粒形状等。

这些物理性质对混凝土或沥青的工作性能、流动性、强度发展规律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坚硬、磨耗小的碎石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而过高的粉体含量则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另外,配合比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工程施工要求和使用环境。

比如,对于要求较高的工程,可能需要选择级配碎石中更多的中小颗粒,以提高混凝土或沥青的密实性和坍落度;而在特殊环境中,如海洋、高温地区,可能需要选用具有较好抗侵蚀性能的级配碎石。

最后,还需要考虑成本控制。

不同级配碎石的价格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配合比的选择中还要综合考虑材料成本和工程质量的平衡,不仅要满足工程性能要求,还要尽量控制成本。

总之,级配碎石配合比的选择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包括碎石的粒径分布、物理性质、施工要求、使用环境和成本控制等。

只有在合理的配合比下,才能保证混凝土或沥青工程的质量和性能达到预期目标。

级配碎石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

级配碎石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步骤

一、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1、根据筛分确定掺配比例,根据掺配比例做击实试验5个,取其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无水泥的级配碎石1、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31.5mm =40 : 30 : 15 : 15最大干密度为2.3kg/m3 最优含水率为5.2%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 0~5mm 2300×0.40=920 kg5~10mm 2300×0.30=690 kg10~20mm 2300×0.15=345 kg16~31.5mm 2300×0.15=345 kg水 2300×0.052=120 kg有水泥的级配碎石2、例:0~5mm : 5~10mm : 10~20mm : 16~31.5mm =40 : 30 : 15 : 15最大干密度为2.3kg/m3 最优含水率为5.2% 水泥掺量为5%。

级配碎石单方用量为:粗骨料总质量为: 2300÷(1+0.05)=2190 kg水泥 2300-2190=110 kg0~5mm 2190×0.40=876 kg5~10mm 2190×0.30=657 kg10~20mm 2190×0.15=328 kg16~31.5mm 2190×0.15=328 kg水 2300×0.052=120 kg二、基准配合比设计步骤: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例题:已知假定容重为2400kg/m3,碎石为5~20mm、单掺粉煤灰20%、减水剂掺量为1.0%时的减水率为22%、以塌落度为180mm、砂率以33%为基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C40.1、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f cu,o≥f cu,k+1.654б=40+1.654×5.0=48.2 Mpa2、查表5.2.1-2用水量为:基准用水量= 215+(180-90)÷20×5=238 kg掺外加剂用水量=238×(1-0.22)=186 kg3、查表5.4.2 砂率为:33+(180-60)÷20=39 %4、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水胶比计算公式为:W/B=(0.53×0.85×1.16×42.5)÷(48.2×0.53×0.85×0.20×1.16×42.5) =22.21÷52.64=0.425、根据水胶比计算胶凝材料用量:B=186÷0.42=443 kg单掺粉煤灰20% F=443×0.20=89 kgC=443-89=354 kg6、砂石总质量等于:2400-443-186=1771 kg根据表计算得砂率:39% S=1771×0.39=691 kgG=1771-691=1080 kg7、外加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0% W外=443×0.01=4.43 kg8、基准配合比比例C:F:S:G:W外:W=354:89:691:1080:4.43:186=1:0.25:1.95:3.05:0.012:0.53实用文档标准文案。

三分部过渡段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三分部过渡段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30-65 20-50 10-30 2-10 /
实测通过率(%) / 100 96.1 86.1 83.4 79.6 47.4 31.4 14.6
级配比例
31.5-16mm:16-5mm:石粉=17:37:46
4.6 0.0
三、掺配后的数据:
掺量 (%)
最大干密度ρ (g/cm3)
最优含水率 (%)
过渡段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本配合比用于中铁九局施工的新建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段
6 标的过渡段填料,依据设计及(TB10751-2010)《高速铁路路
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进行配合比设计。
一、 原材技术指标及检验结果:
试验项目
标准规定值
针片状颗粒总质量(%)
≤20
黏土团含量(%)
≤2
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
0
2.30
4.9
3
2.33
5.2
5
2.35
5.2
堆积密度 (Kg
每方用量(Kg)
31.5-16mm:16-5mm:石粉:水 =270:588:731:78
31.5-16mm:16-5mm:石粉:水泥 :水 =269:585:727:47:82
31.5-16mm:16-5mm::石粉 :水泥 :水 =267:581:722:79:82
≤10
综合颗粒密度(g/cm3)
/
水泥剂量(%)
0
2
EDTA 滴定(%)
4
6
8
试验结果 12.3 0.80 1.1
2.66 EDTA 耗量(ml)
0.0 8.4 13.2 18.0 22.6
二、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基层用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前言:
根据现行级配碎石底基层设计规范要求,试验室在完成各项原材料检测试验后,在今日完成了配合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组成材料
1、产地及岩性:奉新县虬岭采石场,岩性为花岗岩。

2、规格:、、、。

三、矿料设计
1、我部试验室对上述各种矿料进行了筛分,并通过级配调整,确定了三种矿料级配比例如下:
合成级配如下:
四、击实试验
本项目按照3%、4%、5%、6%、7%五个含水量配料进行击实试验。

所有的集料烘干,每种含水量配制6000克干集料。

分三层击实,每层击98次。

1、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通过平行试验,取两次结果的平均值,确定最大干密度为cm3,最佳含水量为%。

试验数据见试验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