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电脑重要客户运作系统
戴尔电脑案例

戴尔电脑2003:为成为行业巨头而努力1984年,当迈克尔·戴尔19岁的时候,他以简单的理想和商业理念创建了戴尔公司,他的想法就是:个人电脑也可以视订单制造并可以直接销售给客户。
戴尔坚信他的个人电脑业务的销售方式有两个优势:(1)越过了分销商和零售商,减少了由于中间商的存在而提升的价格;(2)视订单制造大大地减少了由于零件、半成品和成品的大量库存带来的风险和成本。
在1986—1993年期间,公司努力调整自己的战略,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与那些知名度更高的竞争对手竞争而建立市场信用度,90年代末,戴尔公司的战略开始走上轨道。
进入2003年,戴尔的直销和按订单制造的商务模式和战略为戴尔在个人电脑行业的采购、制造和分销能力带来了很高的效率。
与竞争对手比,戴尔获得了根本的成本和边际利润优势。
2002年,戴尔的营运成本占收入的10% ,惠普为21% ,Gateway为25% ,思科(被认为是世界最有效率的网络生产商)为46% 。
戴尔的低成本策略为它在产品越来越丰富的行业中成为第一增强了力量。
2002年,戴尔公司的销售额毫无争议在美国成为行业老大,占有28% 的市场份额,稳胜惠普的16.8% ,Gateway的5.7% 。
戴尔在1998年排到IBM 前面,成为第二名,之后,在1999年第3季度,超过美国电脑销售冠军康柏。
从2000年以后,戴尔在美国领先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戴尔与在2002年5月兼并了康柏的惠普进行着不分伯仲的全球市场领导者的竞争。
2002年第1季度和第3季度,戴尔在单机销售上排名世界第一,而惠普是第2、第4季度的销售冠军。
戴尔在2001年超过全球市场领先者康柏,但当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供货商惠普兼并了世界第二大个人电脑供货商以后,戴尔感觉到自己与惠普世界第一的竞争异常激烈。
表1是1996—2002年期间个人电脑业务从国内到世界市场的销售份额排名情况。
只包括品牌出货不包括所有授权制造(OEM)的销售额,2002年最后3个季度康柏的个人电脑销售额包含在惠普2002年的数据中。
戴尔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

戴尔独特的销售方式一方面也决定了 戴尔的管理信息系统。戴尔信息管理系统来自订货信息产生报表
订货处理 更新库
采购员
戴尔信息管理系统所用到的技术
• EOS应用 •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Electionic Data Interchange) • 有效客户反馈系统(ECR-Efficiency Customer Response) • 快速反应系统(QR-Quick Response) • 销售时点数据系统(Point of Sale POS) • 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
戴尔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 ④
• 戴尔通过网络,利用电子数据交 换连接,使得上游的零 件供应商 能够及时准确地知道公司所需零 件的数量和时 间,从而大大降低 库存,这就是戴尔所称的“以信 息代 替存货”,这样,戴尔也和 供应商建立起一个“虚拟” 的企 业。
戴尔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 ⑤
• 戴尔公司实施信息管理系统后取得的 物流效果是:1998 年成品库存为零; 零部件仅有2.5亿美元的库存量;年库 存周转次数为50次;库存期平均为5天; 增长速度4倍于 市场成长速度:增长速 度两倍于竞争对手。信息系统负 责让 戴尔及其物流、客户服务伙伴,形成 一 个 互 惠 互 利的商业网络。
戴尔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
戴尔公司简介 戴尔公司的商业模式 戴尔管理信息系统 戴尔管理信息系统用到的技术 戴尔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
戴尔公司简介
• 戴尔(Del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朗 德罗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由迈克尔·戴尔于1984年创 立。戴尔以生产、设计、销售家用以及办公室电脑而 闻名,不过它同时也涉足高端电脑市场,生产与销售 服务器、数据储存设备、网络设备等。
戴尔 PowerMax 8000、VMAX All Flash DASD大型主机 产品说明书

DELL EMC 大型主機技術概觀摘要本白皮書將概括說明適用於 IBM Z 和 IBM z/TPF 環境的 Dell EMC 產品方案。
本白皮書的對象為有意瞭解 Dell EMC 大型主機相容性產品,以及 Dell EMC 為 IBM 使用者提供了哪些創新和獨特功能的客戶或潛在客戶。
2019 年 9 月修訂內容確認本白皮書由以下人員製作:作者:Brett Quinn、Bruce Klenk、Paul Scheuer支援:大型主機企業系統工程本出版品的資訊係以「現狀」提供。
Dell Inc. 對本出版品之資訊不做任何表示或保證,尤其不針對適銷性或特定用途的適用性提供默示擔保。
使用、複製及散佈本出版品中所提及之任何軟體,皆需獲得適用的軟體授權。
Copyright © 2019 Dell Inc. 或其子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
Dell、EMC、Dell EMC 與其他商標均為 Dell Inc. 或其子公司的商標。
Dell®/EMC®/Dell EMC® 等品牌商標將可能同時出現在戴爾易安信企業級產品 (包括硬體和軟體)、產品相關資料及戴爾易安信官方網站。
如果您對戴爾易安信產品有任何疑問,請聯繫您的銷售代表。
其他商標是屬於其各自擁有者之財產。
2019 年 9 月。
白皮書 h6109.9目錄報告摘要 (5)DELL EMC 大型主機產品簡介 (5)適用於大型主機的 Dell EMC 儲存陣列 (5)適用於大型主機的 PowerMax 8000 儲存陣列 (6)適用於大型主機的 VMAX 950F 儲存陣列 (6)PowerMAXOS 和 HYPERMAX OS 中的新大型主機功能 (8)IBM Z 相容性支援 (8)DELL EMC 最佳化工具系列 (9)PAV Optimizer (9)Mirror Optimizer (11)FLASHBOOST (12)資料保護 (12)適用於 z/OS 的 SRDF 產品系列 (12)並行 SRDF (13)串聯式 SRDF (14)SRDF/Star (14)SRDF/SQAR (15)AutoSwap for Z/OS (16)Dell EMC TimeFinder SnapVX for Z/OS (16)ZDP™ – DATA PROTECTOR FOR Z SYSTEMS (17)自 OS 5978 SR (2019 年第 3 季) 起的 ZDP 強化功能 (18)DISK LIBRARY FOR MAINFRAME (DLM) (18)GDDR 為您的資料中心提供自動化、復原和監控功能 (22)受支援的業務持續性組態 (23)Universal Data Consistency:GDDR 與 Disk Library for Mainframe (DLm) (23)GDDR 磁帶– DLm 災難復原 (DR) 容錯移轉自動化解決方案 (24)儲存裝置管理軟體 (25)Mainframe Enablers (25)Unisphere (25)適用於大型主機的 Connectrix B-Series (26)適用於大型主機的 Connectrix MDS Series (27)使用 Z/OS MIGRATOR 進行資料遷移 (27)摘要 (28)報告摘要大型主機平台目前仍是交易處理的重要選項,它可安全容納全球最大的金融、政府、健康照護、保險與製造商企業的「記錄系統」資料。
戴尔公司运作管理案例及分析

戴尔公司运作管理财政0801 林晓亮U200815650戴尔公司于1984年由迈克尔·戴尔创立。
他是目前计算机行业内任期最长的首席执行官。
他的理念非常简单: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
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
这种直接模式允许戴尔公司能以富有竞争性的价位,为每一位消费者定制并提供具有丰富配置的强大系统。
通过平均四天一次的库存更新,戴尔公司能够把最新相关技术带给消费者,而且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
致力于倾听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信赖和注重的创新技术与服务。
受益于独特的直接经营模式,戴尔在全球的产品销量高于任何一家计算机厂商。
戴尔之所以能够不断巩固其市场领先地位,是因其一贯坚持直接销售基于标准的计算产品和服务,并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
运作是企业的一种竞争力,运作采用新的实践并开发独特的管理运作方式和能带来竞争优势的新工艺技术。
戴尔公司本身并不生产电脑零件,它通过向2000多家生产商采购零件,根据顾客的需要再组装成电脑,再加上它的直销模式,这两点构成了戴尔的独特的管理运作方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总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要求企业必须建立高效的生产设施,在经验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加大对成本及管理费用的控制,并尽可能地节约在研发、服务、促销、广告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企业管理层必须对成本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尽管产品质量、服务等因素也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但贯穿本战略的核心是确保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意味着当别的公司在竞争中失去利润时本公司依然可以获利。
1983年,为了不辜负父母对他的一片期望,戴尔进入了德克萨斯大学,成为了一名医学预科生。
但事实上他只对电脑行业感兴趣,很想大干一场。
他从当地的电脑零售商那里以低价买来了一些积压过时的IBM的PC电脑,开始做起了二手商。
戴尔公司的运营方案

戴尔公司的运营方案一、戴尔公司的战略定位1. 主营业务戴尔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个人电脑、服务器与网络设备、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业务。
戴尔的个人电脑事业部主要负责生产和销售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产品;服务器与网络设备事业部则主要负责企业级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业务则专注于数据存储设备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2. 全球布局戴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遍布美洲、欧洲、亚太地区等地。
戴尔公司通过建立合作关系,遍布全球各地的销售网络,实现了产品的全球化输出,提高了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 创新发展戴尔公司一直致力于创新发展,加大对研发投入,在科技领域持续推出全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戴尔公司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
二、戴尔公司的运营模式1. 供应链管理戴尔公司一直将供应链管理视作重要的战略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供应网络,实现了产品的及时交付和高效运作。
戴尔公司采用的直接销售模式,使得它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
2. 全球化经营戴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渠道等,并构建了完善的全球化经营体系。
公司全球化运营能力突出,将全球市场纳入考虑范畴,有效应对国际经济动荡的风险,确保公司运营顺利。
3. 服务体系戴尔公司注重客户服务,建立了全球性的服务体系,提供了完备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
通过全球统一的服务体系,戴尔能够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高客户满意度。
4. 信息化运营戴尔公司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平台,对公司运营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和管理。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公司各项业务的有效运作和管理,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戴尔公司的市场策略1. 多元化的产品线戴尔公司在个人电脑、服务器与网络设备、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拥有强大的产品线。
dell ERP案例分析

保留企业特色,再造企业落后的业务流程
ERP各子系统的功能与设计
(一)研发管理 戴尔的核心能力在于管理好整条供应链,让商品在最 短时间内交到客户手上,和此事无关的都交给供应链的合 作伙伴。
麦克戴尔说:“全世界有人做得比我好,我 就买他的,戴尔自己要做的就是没人比得上 我交由台 湾的代工伙伴广大承揽 流程分析:产品的开发团队提供产品和市场定义,撰写产 品特点 规划阶段:产品和团队的成员为产品的开发制定详细的商 业计划,之后管理人员会详细审查潜在的价格和对财务状 况的影响,这就可以确保在对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投资前, 产品开发人员对产品的商业事宜投以足够的重视。
模式一:戴尔制造公司在香港的基地有自己的存储库存 该模式要求香港基地的库存管理有戴尔制造公司自行负责,一旦缺货, 通知供货商4小时内送货入库。供应商要能及时供货必须也要建立仓库, 从而导致供应商和企业双重设库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资源利用率,也 增加了制造商的成本。
(四)制造管理
ERP系统的实施主要是实现资源调度,决策支持,可以评价 种种工艺路线,但不等于自动控制,在制造过程的设计、 实施、评估以及改进环节也是这样,离不开人主导作用的 牵引方向和监控。 模式一: 成品有部分在实体店里进行展示,如果有产品中意,可以 直接从库房中调用满足顾客的需求,需求周期短,此类成 品的制造主要基于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对市场变动的敏锐 嗅觉。
实施阶段:产品开发团队设计建立并测试所建议的产品功 能原性。
dell的供应链管理

DELL的供应链管理1.1DELL供应链管理分析供应链是物流向上和向下的延伸,包括了满足顾客需求所直接或间接涉及的所有环节,不仅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而且包括运输商、仓库、零售商和顾客。
供应链是一个动态系统,它包括不同环节之间持续不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戴尔公司之所以能成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系统的直销商,得益于戴尔的独特经营理念:按照客户要求制造计算机,并向客户直接发货,使戴尔公司能够最有效和明确地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迅速做出回应。
这个直接的商业模式消除了中间商,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和时间,让戴尔公司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有戴尔曾不止一次地宣称过他的“黄金三原则”:即“坚持直销”、“摒弃库存”、“客户结盟”。
戴尔的直销模式以直线订购为手段,凭借其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在供应商、客户之间构筑一个“虚拟整合的平台”,保证整个供应链的无缝集成,对市场快速做出反应,为顾客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这也就是分销商、零售商的作用不断减弱甚至消失,导致供应链的结构逐渐变为由原料供应商、制造商、主体企业和客户组成的开放式网络结构。
连续性的供应电子商务的配合技术的领先地位低成本制造最佳客户体验低成本运作和最好的质量伙伴关系/虚拟整合产品品质性能价格比可定制可靠性,服务和技术支持享用最新技术1.2DELL的库存管理库存是指供应链中所有的原材料、流程中的半成品和制成品。
传统的库存管理仅仅是对自身库存物资的数量管理与控制,而在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则应把视野从自身扩大到由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网络上来,和它们之间充分交换库存信息,相互协调,共同管理库存,实现整体库存水平的下降,甚至零库存。
DELL公司所涉及的IT行业是一个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产业。
据悉,该行业的原材料每周都面临着1%的贬值,如果能有效控制库存,那么企业就能够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
DELL公司正是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实现库存优势的。
对戴尔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的分析

对戴尔公司的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的分析在开始讲戴尔公司的信息系统之前,我们必须先讲讲传统PC厂商的做法。
传统PC商采用的是直销模式。
这个模式导致了众多环节的分销链,从而导致产生巨额库存成本。
现在电脑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站稳脚跟甚至有所发展,不仅要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而且更要在价格上大做文章,为了节省成本,Dell选择了网络直销的模式。
网络直销模式遵循“客户打电话--前台接待--转咨询销售---支付定金---送货上门---接货付款”的方式。
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为手段,对直销的组织运作达到低成本的目的。
戴尔公司以因特网为中心,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消费者通过因特网向戴尔公司订货,戴尔公司又通过英特网向供货商下达订单。
供货商将货物交给物流商后,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了解货物的物流情况。
当货物签收后,还可以网上付款。
戴尔公司围绕因特网,建立起了整套高效便捷的系统。
戴尔公司因此省去了大量的销售中间环节节省了约20%左右成本,而与合作伙伴共同建立的有效的物流配送模式也帮助戴尔大幅降低成本。
戴尔公司的这套系统由于要建立包括工厂、数据库、物流、网络等一整套体系,别的公司要是转型做直销,必定要颠覆原有的生产体系、销售体系和物流体系,造成整条供应链的结构重组,利益重新分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供应商、渠道商的利益,这将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阻力。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有不可复制性。
戴尔管理信息系统所用到的技术有:戴尔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就是EOS的应用。
EOS系统对于供货厂商和批发商来说,可帮助分析零售商的商品订货信息,便于准确判断畅销品和滞销品,从而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开发出更符合需求的商品。
有利于企业调整生产计划、物料计划、采购计划、商品库存计划和销售配送计划,使产供销一体化。
戴尔还拥有无与伦比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保存和更换电脑配备与零组件的第三方物流的观念。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戴尔的成功。
戴尔通过网络,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连接,使得上游的零件供应商能够及时准确地知道公司所需零件的数量和时间,从而大大降低库存,这就是戴尔所称的“以信息代替存货”,这样,戴尔也和供应商建立起一个“虚拟”的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客戶運作系統介紹----DELLDell Quality System The Basics StepsRelationshipProcessPerformanceImprovementDell Quality SystemSupplier Quality RELATIONSHIP Supplier QualityPROCESSSupplier QualityPERFORMANCESupplier QualityIMPROVEMENT•Supplier Survey •Supplier Quality Standard (SQS)•Quality Agreement •Quality SystemAudit (QSA)•Process Audit•Quality MgmtPlan/MQT•PPAP•New P-Plan &Scorecard•Safe Launch•Yield/Line/ FieldMetrics•Daily,Weekly,MonthlyReports•QuarterlyQuality Review(QQR)•Closed LoopCA System•ContinuousImprovementProcess (CIP)Business RelationshipProcessEstablishment &QualificationCustomerExperienceDrive ChangeDELL 品質系統流程Identify Potential SuppliersShare Quality ExpectationsNegotiate Quality CommitmentExchange Quality GoalsNPP/SC Start Audit MFG.FacilitiesImplement Corrective ActionsIdentify Improvement OpportunitiesReview Performance w/ SupplierEvaluate Total Customer ExperienceMonitor l Line & Field Perform.Safe LaunchCreate Quality ManagementPlanReview Design &Lessons LearnedMonitor Supplier Line PerformanceQuarterly Business ReviewsTrack Lessons LearnedRELATIONSHIPPROCESSPERFORMANCEIMPROVEMENTEXISTING SUPPLIER AND/OR TECHNOLOGYNEWSUPPLIER AND/OR TECHNOLOGY確定可以合作的供應商提出品質期望商議品質意責任交換品質目標至生產地稽核設計審查&預防制定品質管理計劃安全放行(量產)監控供應商生產線生產線及應用段監控客戶心聲評價商業評審(每季)供應商評審確定改善時機執行改善對策追蹤及預防Based on ISO 9001/9002Perform Supplier SurveyShare Supplier Quality StandardPerform Quality Systems AuditPerform Process Audit Negotiate Quality AgreementSupplier SelectionDecisionSQE with new supplierSQE with SupplierSQE with SupplierSQE with SupplierSQE with Legal Team &(Supplier Legal Team)SQE / Business TeamSet Quality Goals with SupplierSQE with Supplier供應商評鑒品質標準擬定品質系統稽核製程稽核設定品質目標簽訂品質協議合格供應商確定(完整的稽核包括將近122個問題)90-100% = Approved 70-89% = Conditionally <70% = Not approvedDell 選擇供應商流程DELL 管理供應商流程SQE leadsQuality Mgmt Planning (OEM and Supplier)Safe Launch Perform Process Audit (if not done earlier)Managing / Monitoring Quarterly QualityReviews Supplier CorrectiveActionsManag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ProcessSQE leadsSQE leadsSQE leadsSQE partcipates with OEM Management TeamSQE leadsNew Product Plan andScorecardSQE leadsSupplier Quality PerformanceSupplier-Related Engineering ChangesPPAP, Production PartApprovalSQE leadsSupplier Management starts after supplier selection is completed品質管理計劃新產品計劃及計分卡生產性零組件核准製程稽核安全放行管理/監控品質成績改善行動工程變更每季品質評比持續改善Dell Safe Launch 簡化模式VolumeQuality Yields91% 91.5% 92% 92.5% 93%.....5 50 195 500 1000 2000 3000.....Safe Launch ProcessTest Point 1, 2, 3,4, etc....Improved Quality/Process Optimization Controlled Pilot and RampQual Build/TestRFDPilot Build/TestFAI Volume Ramp FCSRTSFVSQual Test2674OEM Supplier QA83•Check Point 1: Supplier QA Approved•Check Point 2 –Qual Test exit •Check Point 3 –Qual Build Completed•Check Point 4 –Release from Development (RFD)•Check Point 5 –FAI complete•Check point 6 –Ready To Ship (RTS) •Check point 7 –First customer ship (FCS)•Check Point 8 –Full Volume Ship achieved (FVS)•RFD –Release From Development •RTS –Ready To Ship•FAI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Pre-Ramp)•FCS –First Customer Ship •FVS –Full Volume ShipDurationSee Ramp Plan15Dell Safe Launch 模式Customer ExperienceResults of SuccessTotal Quality ProcessFoundation and Enabler toSuccess品質系統設計品質品質改善製程預防供應商及早介入分包商管理供應商全面的品質CIP IFIRLRRYieldCIPContinuous ImprovementAction that Drives SuccessDrive Quality @ the Source through...Dell Continuous Improvement (CIP)Dell 工程變更通知要求Any supplier changes to form, fit, function, or appearance 任何影響外形結構,安裝,功能,或外觀的變更須通知 OEM must be notified in writing OEM 須被書面通知到 Required number of days notice should be defined in the QPM/MQT 應定義所需的通知天數OEM SQE should be the conduit for any supplier changes -not OEM manufacturing or engineering任何供應商變更應通過OEM SQE 管道(非OEM 制程或工程)OEM SQE works with Supplier to ensure OEM is notified of supplier changesOEM SQE 應該對供應商的變更作掌控並確保OEM 被通知到Supplier Related Engineering ChangesDell ECN CONTROL1.例外產品被認可後,DELL 對一些供應商相對於例外要求,由採購部寫特採申請、由技術部批準、由品保部加以文件化2.變更2.1.在沒有事先得到DELL的書面批準以前,任何諸如生產材料、制程,制造地的變更都是不容許的,無論這些變更是否影響產品性能規格。
2.2.對於一些主要和關鍵性的變更,供應商應該通知DELL的採購部、工程部,以便客戶的設計team至少在90天以前開始介入執行,因為這些變更可能影響產品的性能、品質、可靠性、互換性、或ESD 靈敏度,這樣的申請在沒有得到DELL的書面批準前是不容許的。
並且必須對connector重新進行信賴性鑒定.選自Dell低功率連接器規範Dell Document Dell DocumentNumberPurposePart Qualification Process Cor.30.WWP.SQ.0014Overview Document to DellQual Process: Todetermine if all Dell engineering design record and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are fully understood by thesupplier and that the supplier’s process has thepotential to produce product meeting theserequirements during actual production at the normalproduction rateFigure 1Element DescriptionL1L2 L3Part Submission WarrantS S S Sample Product (Cosmetically defined) S S S Gage Reliability & Repeatability S S S Process Capability StudiesS S S Dimensional Evaluation (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Results) S S R Process FMEA S R R Process Flow Diagram S R R Process Management Plan S R R Process Definition DocumentsR R R Work Instructions and/or Checking A idsR R R OtherSRR*S=Supplier Submit/R=Supplier RetainSubmission LevelSubmission Basis Level Contact Initial Submission 1 Product Eng. Engineering Changes 2 Product Eng. Tooling Transfer, Replacement, Additional, etc. 1 Product Eng. Correction of Discrepancy1, 2, or 3 Product Eng. Optional Material 1, 2, or 3 Product Eng. Sub- Supplier or Material Source Change1, 2, or 3 SQEProcess Change – Not affecting Fit, Form or Function 1, 2, or 3SQEDefault Submission Levels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