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全科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全科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全科知识点归纳是一个系统性的知识总结,它涵盖了全科知识点的内容,将全科知识点部分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详细的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加深理解和提高成绩。
下面将按照课程表的顺序逐一介绍各个学科的知识点。
语文一、文言文1.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特点2.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3.常见句式的翻译方法4.文言文的基本词汇5.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二、现代文阅读1.文本识读和文本理解2.文本的主旨、寓意、语言风格的分析3.文本的段落结构、修辞手法、文体特点的分析4.阅读策略和方法三、写作1.写作能力的培养方法2.文体特点和写作技巧3.写作素材的扩充和组织4.文章结构的整体安排和段落过渡数学一、有理数与整式1.有理数的运算与应用2.整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3.整式的公因式、因式分解和检验4.多项式和多项式函数二、平面图形和空间几何体1.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应用2.空间几何体的性质和应用3.平行线、垂线、圆和三角形的性质4.直线、角、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三、函数、图像和方程式1.函数的概念和表示2.函数的分类和应用3.图形的表示和分析4.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英语一、基础阶段1.基础语法、词汇和口语表达2.基础阅读和写作技巧3.基础听力和口语训练4.基础词汇量和阅读速度二、进阶阶段1.进阶语法、词汇和口语表达2.进阶阅读和写作技巧3.进阶听力和口语训练4.进阶词汇量和阅读速度三、高阶阶段1.高阶语法、词汇和口语表达2.高阶阅读和写作技巧3.高阶听力和口语训练4.高阶词汇量和阅读速度物理一、运动学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和应用2.曲线运动和相对运动的描述和应用3.匀速圆周运动和周期性运动的描述和应用4.运动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二、力与运动1.牛顿运动定律的描述和应用2.摩擦力和弹力的描述和应用3.机械能和功的描述和应用4.运动中的能量转换和守恒三、波动与光学1.波动和振动的描述和应用2.声波、光波和电磁波的描述和应用3.光学元件和光学现象的描述和应用4.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的描述和应用化学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描述和分类2.原子和分子的描述和应用3.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4.反应平衡和能量的描述和应用二、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合成1.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描述和分类2.化合物的制备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3.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化学动力学的描述和应用4.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和应用三、化学元素和周期表1.化学元素和化学键的描述和分类2.周期表的历史和性质的描述和应用3.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的描述和应用4.元素周期性趋势和元素化学性质的描述和应用生物一、生物的组成和运动1.细胞学和细胞结构的描述和分类2.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运动的描述和应用3.体内环境和消化吸收的描述和应用4.生物体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描述和应用二、遗传与进化1.遗传学与遗传现象的描述和分类2.基因和染色体的描述和应用3.遗传变异和进化的描述和应用4.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的描述和应用三、生物分子和生物工程1.生物分子和酶的描述和分类2.DNA、RNA的描述和应用3.基因编辑和生物工程的描述和应用4.生物技术和生物应用的描述和应用总结以上是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全科知识点的归纳,适用于八年级各科的详细总结和复习。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一、语文1. 现代文阅读- 理解文章主旨大意- 分析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手法- 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 古文阅读- 理解古文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 学习古文经典篇章,如《出师表》、《岳阳楼记》等 - 掌握古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3. 写作- 学习写议论文,掌握论点、论据、论证的方法- 练习记叙文和描写文的写作技巧- 注意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4. 修辞- 学习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 在写作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二、数学1. 数与式- 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理解负数和零的概念及其运算2. 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3. 几何-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包括面积的求法4.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简单概率计算三、英语1. 词汇与语法- 扩展词汇量,学习生活中常用的英语单词- 掌握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等时态的用法- 学习并运用基本的句型结构2. 阅读理解- 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习获取信息的技巧 -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信息3. 写作- 学习写简单的句子和段落- 练习写日记、书信等应用文- 注意文章的格式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4. 听力与口语- 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练习日常口语交流,如问候、购物等情景对话 - 学习使用适当的语音和语调四、物理1. 物质与能量- 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转换- 学习能量的基本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2. 运动与力- 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速度、加速度 - 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力的合成与分解3. 简单机械- 理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功、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4. 电与磁- 学习静电场的基本知识,如电荷、电场强度- 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极、磁场线五、化学1. 物质的组成- 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了解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2. 化学反应- 理解化学反应的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 -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3.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 化学实验- 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六、生物1. 细胞与组织- 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组织的形成和作用2. 生物的分类- 学习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了解主要生物分类群的特征3. 生态与环境-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4. 遗传与进化- 学习遗传的基本原理,如基因、染色体- 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和证据七、历史1. 中国历史- 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及其特点2. 世界历史- 掌握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 了解不同文明和国家的发展概况3. 历史思维- 培养历史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学习从历史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八、地理1. 自然地理- 学习地球的构造和大气、水文等自然。
八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人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学习的道路上,掌握和总结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八年级下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第一单元:乘法与除法的计算1. 乘法基本法则: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 乘法的应用:计算面积、体积等问题。
3.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除法的定义、余数和商的关系等。
第二单元:小数的认识和计算1. 小数的定义和表示:小数的特点、小数点的位置等。
2. 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3. 百分数和小数的转换:百分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换。
第三单元:代数式的认识和运算1. 代数式的定义和表示:常数、未知数、系数、运算符等。
2. 代数式的基本运算: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计算。
3. 代数式的应用:列方程、解方程等问题。
第四单元:图形的认识和性质1.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的定义和性质。
2. 图形的相似和全等:图形的放大缩小、图形的旋转等。
3. 尺规作图:用尺和直尺画出特定形状的图形。
第五单元:整数的认识和运算1. 整数的定义和表示:正整数、负整数、绝对值等概念。
2. 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3. 整数的应用:温度计算、海拔高度计算等问题。
第六单元:分数的认识和计算1. 分数的定义和表示:分数的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等。
2. 分数的四则运算:分数的加减乘除计算。
3. 分数的应用:分数的化简、分数的比较等问题。
第七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1. 数据的分类和表示:统计图表、频数、众数、平均数等。
2. 数据的应用:解读统计图表、解答相关问题。
3. 数据的处理:求平均数、求众数、数据的比较等。
第八单元:几何图形的计算1. 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平行线、垂直线等。
2. 角的性质:钝角、直角、锐角等。
3. 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第九单元:比例和相似1. 比例的认识和计算: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等。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5. 代数式的加减乘除、化简和因式分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7.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和实际应用。
8. 质因数分解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9. 分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几何1. 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3. 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和判定方法。
4.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其计算。
5. 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6.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
7. 圆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定理。
8.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交角问题和判定方法。
9.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基本性质。
三、概率统计1. 事件和概率的基本概念。
2.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
3.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和应用。
5.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的定义和联系。
6. 统计分布(频数分布、累积频率分布)和直方图、折线图的绘制。
7. 样本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8. 正态分布的概念和应用。
9.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以上就是八年级数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同时,还应该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有关的题目,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举例: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为完全变态发育.(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总复习

D
C
O
A
B
3. 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 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4、公理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 理。
5、定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 定理 。 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 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 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法。
(定理中 a , b , c 及 a2 b2 c2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
三角形三边长
a,
b
,
c
满足
2
a
2
c
2
b
,那么以
a,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但是 b 为斜边)
3、勾股数
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
2
a
2
b
2
c
中,
a , b , c 为正整数时,称 a , b , c 为一组勾股数
等。
8、命题、定理、证明
1 、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理解:命题的定义
包括两层含义: (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 (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
件事情做出判断。
2、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 (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 (2)
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
3、命题的分类 (按正确、 错误与否分)
(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CD=1 AB=BD=AD 2
D
为 AB的中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代数知识点1. 代数表达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的定义- 合并同类项- 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代数式的乘除运算2. 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的建立与解法-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应用题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4.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组的建立- 代入法解方程组- 加减法解方程组- 应用题的解决二、几何知识点1. 平行线与角-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间的角关系2. 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 四边形- 四边形的基本概念- 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4.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与性质- 圆的直径、弦、弧、切线- 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切线长定理三、统计与概率知识点1. 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频数与频率-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条形图、折线图、饼图)2.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概率的计算方法-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四、数列知识点1. 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定义- 常见的数列类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应用3.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五、函数知识点1.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图像、表格)2.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应用题3.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图像- 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六、实数与根式知识点1. 实数- 实数的基本概念- 有理数与无理数- 实数的运算2. 根式-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定义- 根式的运算- 无理数的估算七、解题技巧与策略1. 解题步骤的规范化- 理解题意- 制定解题计划- 执行解题过程- 检查验证结果2. 常见解题误区与避免方法- 忽略题目条件- 计算失误- 逻辑推理错误3. 提高解题效率的方法- 练习典型题目- 分类记忆公式与定理- 定期复习巩固以上是对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的一个全面归纳总结。
(2023年春最新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

(2023年春最新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一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P3)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是什么?(P4)(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③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⑤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4、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4)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机关(P4)(1)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2)领导机关:①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②地方各级领导机关: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
6、中国共产党与宪法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5)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对()的作用。
物体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可以分为()和()。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的作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总是()存在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的改变和()的改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简称:__,符号:__。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弹力:物体受力发生()时,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这个力叫弹力。
7.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和();(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9、相互作用力:()、()且作用在()的两个力就叫相互作用力。
10.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标出力的大小。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
13.重垂线是根据()的原理制成。
14.重心:()叫重心。
15.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静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有了滑动的()而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
静摩擦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
1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
1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和使接触面()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代替滑动;(3)加();(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八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合力: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如果产生的()相同,这个力就叫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已知分力求合力就叫力的合成。
2、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作用的时候,总保持()或()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4.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自身原有的()或()状态(平衡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越大,惯性越大,惯性大小与()大小无关,任何物体、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5.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
平衡力是作用在()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7、一切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快慢和方向),就一定受到()的作用。
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并不需要()维持。
第九章压强知识点归纳1.压力:()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固体对水平表面的压力F=G=mg =ρvg2.压强:物体()面积上受到的()叫压强。
3.固体压强公式:___,式中p单位是:___,简称:(),1帕=1牛/米2,压力F 单位是:___;受力面积S单位是:___常用压强单位还有百帕(hPa)、千帕(kPa)兆帕(MPa)它们之间的关系: 1 MPa= 1000kPa 1 kPa= 1000Pa 1 hPa=100 Pa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 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和()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 h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和()有关,而与液体的()和()无关。
求固体产生的压强一般用公式:_____对于规则固体因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也可用公式:______求液体产生的压强一般用公式:______对于规则容器中的液体产生的压强也可用公式:______求液体产生的压强用公式:9、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的容器。
连通器里同种液体()时各容器中的液面()。
船闸是利用()原理修建的。
10、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帕斯卡原理)。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
1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实验。
1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5.标准大气压:把等于()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帕=()米水柱。
16.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气压增大时()。
第十章液体的力现象1.伯努力原理(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
2.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3.物体沉浮条件:(1)F浮< G,();(2)F浮> G,();(3)F浮= G,()4.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
5.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液体受到的()。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受到的重力)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和排开液体的()有关,与物体()和所处液体中的()无关。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6.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_________,(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_________(3)阿基米德原理:________(4)平衡法:________(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的,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一章功与机械知识点归纳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4)动力臂:从支点到()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距离(L2)3.杠杆平衡的条件:____________或写作:_________。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__L2,平衡时F1__F2。
特点是(),但费()。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__L2,平衡时F1__F2。
特点是(),但省()。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___L2,平衡时F1__F2。
特点是既(),也不()。
(如:天平)5.定滑轮特点:不(),但能()。
(实质是个()杠杆)6.动滑轮特点:省()(忽略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但不能(),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的杠杆)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n段)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
数学表达式:______(忽略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上升高度h的数学表达式:______8.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二是物体在()通过的()。
9.功的计算:功(W)等于()(F)跟物体在()通过的()(s)的乘积。
(功=______)10.功的公式:_____;单位:W→__;F→__;s→__。
(1焦=1牛?米).1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所做的(),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
12.斜面公式:_____(忽略绳重、动滑轮重和摩擦)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倍,推力就是物重的()。
(螺旋、盘山公路也是斜面)1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总是小于__)计算公式:有用功可用W有=Gh计算,总功可用W总=FS计算;η=____×100%(对于滑轮组:η=___)14.功率(P):()(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____。
单位:P→___;W→__;t→__。
(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机械效率和功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理量,机械效率高功率()大,功率大机械效率()高。
第十二章机械能知识点归纳1.一个物体能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越大,()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和()。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而具有的能。
物体()越大,被举得(),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而具的能。
物体的()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5.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的。
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弹性势能和动能、重力热能相互转化。
6.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