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唐家坞组的微古植物及其时代_方晓思

合集下载

浙江省临安市陶家坞钨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浙江省临安市陶家坞钨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浙江省临安市陶家坞钨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摘要:通过总结分析矿区勘查工作成果,对临安市陶家坞钨多金属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化)体地质特征,赋存规律,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化蚀变等特征进行了评述,对矿(化)体的成因及找矿标志和方向有了简单的认识。

关键词:陶家坞;钨多金属矿;找矿标志0 前言陶家坞钨多金属矿区属临安市於潜镇管辖,位于於潜镇北西15公里,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8°19′45″,北纬30°12′45″。

通过普查工作,主要对矿区花岗闪长岩体、岩株内部及周围发现的含钨矿化体进行系统的勘查工作,对矿区的成矿模式、成矿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成矿有力部位进行了工程验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区域地质背景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华埠新登陷褶带中段的龙源村—陈村隆褶束一部份。

昌化一平公山向斜构造带南西段偏南东部。

《浙江省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区带研究》中矿区位于“浙北成矿带岛石坞—仇山成矿区七里垅-乌金山钨钼金银C类成矿远景区(Ⅲ1-Ⅳ3-Ⅴ8)”东端,主要矿种为钨、金、银、钼。

该区花岗闪长岩类岩株是基本控矿因素,形成斑岩型钨钼(铜)矿床,泥质灰岩接触带部位形成接触交代型矿化和内接触带的石英脉带矿化。

区域成矿条件较有利。

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本区属扬子地层区的江南地层分区,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包括:奥陶系的于潜组(O3yu)、黄泥岗组(O3hn)、砚瓦山组(O3yw)、胡乐组O1-2hl)、宁国组(O1n)、印渚埠组(O1y),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下奥陶统印渚埠组(O1y):为灰黄色-灰绿色钙质泥岩,上部夹数层瘤状灰岩小透镜体。

主要分布在矿区东南侧,本组在陶家坞一带见有绿帘石矽卡岩,分布在该组以及组内钙硅质岩中。

下奥陶统宁国组(O1n):为灰黑色含炭硅质页岩、粉砂质泥岩,,平行微细层理比较发育。

主要分布在矿区中东侧。

中下奥陶统胡乐组(O1-2hl):灰白色-灰黑色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主要分布在矿区中东侧石井坞口一带,大致呈南北向展布,另在陶家坞出露,呈近椭圆形。

紫苏文化调查报告

紫苏文化调查报告
中的重要地位
01
从历史、文学、艺 术到日常生活,紫 苏都扮演着不可或
缺的角色
02
它不仅是一种有价 值的植物,更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
象征
03
6
紫苏的现代应用 与未来发展
紫苏的现代应用与未来发展
紫苏的现代应用
在当代,紫苏除了在烹饪和保健 中继续发挥其作用外,还在其他 领域找到了新的应用。例如,紫 苏油被发现在护肤和美容产品中 具有保湿、抗氧化和抗衰老的效 果,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此 外,紫苏的提取物也被用于制作 香料和草药药品
结论
总的来说,紫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 忽视的。它以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赢得 了人们的喜爱,并在历史、文学、艺术和生 活等多个领域都有所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 ,紫苏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它将不仅继 续在烹饪和保健中发挥其作用,还将在其他 领域找到新的应用
-
THANKS!
xxxxxxxxx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67 LOREM
10 LOREM
4
紫苏的文化象征
紫苏的文化象征
0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紫苏被赋予 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它既有清新的香气,又有强大的药
02
用价值,这使得它成为纯洁和力量
的象征
同时,紫苏的种子是顽强的,即使
03
在严寒的冬季也能生存,这使得它
成为坚韧和不屈不挠的象征
5
结论
结论

通过对紫苏在中国文 化中的多方面应用的 探讨,我们可以看到 这种植物在中国文化
2
紫苏的历史与文 学
紫苏的历史与文学
紫苏在中国古代文献中
"便描绘了妇女采集紫
"

湖北郧西奥陶纪微古植物群_孙淑芬

湖北郧西奥陶纪微古植物群_孙淑芬

湖北郧西奥陶纪微古植物群孙淑芬(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摘 要 本文研究的微古植物均发现于湖北省郧西县三官洞乡卡子陈家庄奥陶纪地层剖面,共500余粒,计18属34种,其中Pirea apertura 为新种。

其微古植物的组合特征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水田河组,由于光线充足、盐度正常、水能较高、营养物质丰富,单细胞浮游藻类大量繁衍,以个体较大,表面纹饰较复杂的分子为主,并伴有腹足类及海百合茎的出现。

吊床沟组,由于气温干燥,盐度高,微古植物仅适应那些结构简单,个体小,膜壳厚而坚密的种类才能繁衍。

本区微古植物特征表明与波罗的海区关系密切。

关键词 微古植物群 奥陶纪 湖北郧西1 前 言1992~1995年间在鄂西北从事1∶5万杨家村幅填图工作中,测制了郧西县三官洞乡卡图1 化石产地图Fig .1 Sketch map show ing fossils locality 本文发表的研究成果系1∶5万杨家村幅填图成果的一部分。

参加研究的人员还有秦正永、王长尧、牛绍武、王俊连、袁桂邦和李长民等作者:孙淑芬,女,1949年生,副研究员,从事古生物地层学研究,邮编:300170地 球 学 报第20卷 第1期ACT A GEOSCI EN T IA SI NICA Vo1.20No .11999年 2月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Feb .1999子陈家庄奥陶纪地层剖面(图1),系统采集了古生物化石标本及微古植物样品。

其中微古植物样品采自新鲜露头,每个样品约500g 。

室内以浸解法为主、磨片法为辅分析处理样品,从中获得微古植物个体500余粒。

经鉴定计,有18属34种(表1),从而为本区进一步探讨奥陶纪古地理环境及多重地层划分提供了有力的古生物证据。

表1 湖北郧西奥陶纪微古植物垂直分布及丰度Table 1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and specific abundance of micropalaeophytesof Ordovician in Yunxi ,Hubei统微组 古 植 物下统中统水田河吊床沟统微古植物组下统中统水田河吊床沟Ba ltis phaer idium dubium Volk .,1968a Pirea apertura sp .nov .r B .brevituberculatum Kjellstrom ,1971a Polythr ichoides lineatus Hermann ,1974rr B .c erin um Volk .,1968a c Ps eudozonosphaera nucleolata S in ,1978r Leiosphaer idia baltica Eisenack ,1958rr P .asperella Sin et Liu ,1978rL .tentativu m Volk .,1968c S atka colon ialic a Jankanskas ,1979c L .densa (Tim .)Sin et Liu ,1978r S iphonophycus capifaneum Nybery ,1984c rL .minor (Schep .)As .,1976c S .kesfron Schopf ,1968cLophom in uscu la pr ima Naum ,1960c S ymp lass ophaerid ium tu mid ulum Tim .,1959c Lophosphaeridium acietatu m Sin et Liu ,1978cS yns phaer idium c ong lutinatum Tim .,1959c c L .yichangens e Sin et Liu ,1978ccTrachymin us cula tenella Liu ,1978cMicrhystridium tornatum Volk .,1968a T .microrugosa Naum .,1961c M .m inu tu m Dow nie ,1982a Trachysphaeridiu m incrass atum S in ,1973c c M .henry Paris et Deunff ,1970aT .sim plex S in ,1962c c Microconcentrica subc oalita Tim .,1966c T .p lanu m Sin ,1973c M .indup licata Liu et Sin ,1973cr T .minor Liu ,1973r Nos tocomorpha prisca Sin et Liu ,1978r T .minor Liu ,1973Nuc ellos phaeridium foveu m Yin ,1985rTylosphaerid ium indu ratu m Sin ,1978ca -丰富,标本数>40;c -常见,标本数10~40;r -稀少,标本数<102 化石产出层位湖北郧西奥陶系由下而上分为下统水田河组(O 1s ),中统吊床沟组(O 2d )和上统两岔口组(O 3l )。

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

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

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方晓思;卢立伍;蒋严根;杨良锋【期刊名称】《地质通报》【年(卷),期】2003(022)007【摘要】综合报道了浙江天台盆地产出的蛋化石,其中包括新建立的龟鳖化石蛋科(新科)Testudoolithidae fam.nov.和天台蛋属(新属)Tiantaioolithusgen.nov.,以及5个新种:Dendroolithus shuangtangensissp.nov.,Elongatoolithuschichengshanensis sp.nov,Elongatoolithus laijiaensis sp.nov,Spheroolithus jincunensis sp.nov,Tiantaioolithus jiangisp nov.这批蛋化石以赤城山组出现的类型最为丰富,有长形蛋、树枝蛋、圆形蛋、龟鳖类化石蛋等;赖家组蛋化石数量少,仅见长形蛋和圆形蛋类,其时代均为晚白垩世.推测天台蛋化石消失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冷,受精卵不能正常孵化所致.孵化率降低,生殖链打断,可能是引起恐龙绝灭的原因之一.【总页数】9页(P512-520)【作者】方晓思;卢立伍;蒋严根;杨良锋【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浙江省天台县桐柏电力工程管理局,浙江,天台,317200;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15.81【相关文献】1.浙江天台盆地发现恐龙蛋一新蛋科化石 [J],2.为了恐龙蛋化石地质研究的完整性—西峡严厉打击盗挖贩卖恐龙蛋化石侧记 [J], 丁俊良;忻建军;等3.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 [J], 方晓思;卢立伍;蒋严根;杨良锋4.河南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及略论恐龙绝灭问题 [J], 周世全;冯祖杰5.略谈西峡恐龙蛋化石群的特点与价值──兼论恐龙绝灭的原因 [J], 君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江山下寒武统荷塘组的三叶虫及其地质意义

浙江江山下寒武统荷塘组的三叶虫及其地质意义

第42卷第4期地质调查与研究Vol.42No.42019年12月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Dec.2019浙江江山下寒武统荷塘组的三叶虫及其地质意义任玥,时国*,乔丹,陶菁(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南昌330013)摘要:浙江江山下寒武统荷塘组上段产三叶虫化石3属6种:Hunanocephalus sp.,Hunanocephalus ovalis ,Hunano-cephalus (Duodingia)constricatus ,Sinolenus sp.,Shabaella jiangshanensis ,Shabaella convexa 。

Hunanocephalus 为早寒武世筇竹寺期Hunanocephalus -Husuaspis 带的典型分子,可以与同期湖南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的Hunanocephalus 带、四川秀山水井沱组的Sichuanolenus 带进行对比。

Sinolenus 和Shabealla 两属则见于湖南龙山沙坝的水井沱组和石牌组,荷塘组和该两组的所属时代相当,属筇竹寺晚期至沧浪铺早期。

荷塘组结合岩性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由石煤层和磷块岩组成,含小壳化石和藻类化石,结合岩性特征指示沉积环境为静水滞留海盆地;上段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硅质页岩,三叶虫化石主要产于粉砂岩与硅质页岩中。

粉砂岩以及页岩主要呈灰色、灰白色或者灰绿色,发育微细水平层理,有连续的韵律层出现,三叶虫化石未见明显的弯折或破碎,结合岩性特征指示沉积环境水体较深呈弱还原性,反映出早寒武世荷塘组上段为陆棚斜坡相台地环境。

关键词:三叶虫;寒武系;浙江江山;荷塘组;沉积环境中图分类号:Q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135(2019)04-0282-09收稿日期:2019-05-08资助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课题“基于OBE 理念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XJG-17-6-19)”;东华理工大学校级教改课题“‘古生物学’课程内容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作者简介:任玥(1996-),女,硕士研究生,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E-mail:ry6105260720@;*通讯作者:时国(1978-),男,副教授,从事沉积学以及古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E-mail:gshi@。

发现于泰顺的5种浙江新记录植物

发现于泰顺的5种浙江新记录植物

发现于泰顺的5种浙江新记录植物刘西;郑方东;张芬耀;林莉斯;叶喜阳【期刊名称】《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年(卷),期】2017(044)002【摘要】报道了近来发现于温州市泰顺县的5种浙江分布新记录植物,分别是细花虾脊兰(Calanthe mannii Hook.f.)(兰科Orchidaceae)、钮子瓜(Zehneria bodinieri (H.Lév.) W.J.de Wilde & Duyfjes)(葫芦科Cucurbitaceae)、大齿报春苣苔(Primulina juliae (Hance) Mich.M(o)ller & A.Weber)(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大果俞藤(Yua austro-orientalis (Metcalf) C.L.Li)(葡萄科Vitaceae)和圆叶母草(Lindernia rotundifolia (L.) Alston)(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凭证标本保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Calanthe mannii Hook.f.(Orchidaceae), Zehneria bodinieri (H.Lév.) W.J.de Wilde & Duyfjes (Cucurbitaceae), Primulina juliae (Hance) Mich.M(o)ller & A.Weber (Gesneriaceae), Yua austro-orientalis (Metcalf) C.L.Li (Vitaceae) and Lindernia rotundifolia (L.) Alston (Scrophulariaceae) were reported as five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Zhejiang Province, all found in Taishun County.The voucher specimens are preserved in the herbarium of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ZJFC).【总页数】4页(P198-200,227)【作者】刘西;郑方东;张芬耀;林莉斯;叶喜阳【作者单位】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浙江泰顺 325500;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浙江泰顺 325500;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浙江杭州310020;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浙江泰顺 325500;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办公室, 浙江临安 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相关文献】1.发现于宁波的7种浙江新记录植物 [J], 傅晓强;马丹丹;陈征海;李修鹏;李根有2.发现于宁波的7种浙江新记录植物 [J], 傅晓强;马丹丹;陈征海;李修鹏;李根有;3.发现于宁波的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 [J], 叶喜阳;马丹丹;陈征海;金水虎;李根有4.发现于金华的浙江省卫矛科植物新记录 [J], 陈坚波;李根有;李华东;叶喜阳5.发现于浙江的2种归化新记录植物 [J], 郑子洪;陈锋;陈坚波;谢文远;陈征海;李根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浙江西天目山常见蕨类植物考察

(改)浙江西天目山常见蕨类植物考察

浙江西天目山常见蕨类植物考察吴晓芹孙仁强尹仙沈梦薇(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摘要通过对西天目山常见蕨类植物的考察,我们小组就常见蕨类植物的进行了细致的认识,编制了西天目常见22种蕨类的检索表,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定了其中8种蕨类的光和效率及最常见的贯众在5种不同环境下的光和效率。

关键词蕨类植物西天目山环境光和效率享有“天然植物园”与“大树王国”的西天目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物种丰富,蕨类植物大约有。

在现代植物中蕨类与种子植物相比只不过是一个较小的类群,所以很多人就忽略了其在自然中的重要的作用。

但蕨类植物曾有其辉煌的过去,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于演化过程中,蕨类植物是首先征服陆地生态环境的先锋植物类群,同时也为种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奠定了种源与环境基础。

在现在,蕨类植物与人类的生活仍有直接与间接的密切联系。

例如:药用价值(贯众),食用价值(蕨菜),农业(满江红—由于满江红通过与蓝藻共生作用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具肥田作用),园艺蕨类(翠云草),工业(石松的孢子),指示作用(盲萁等蕨只能在某种特殊环境生长)。

蕨类植物中的一些类群耐干旱、耐贫瘠,是荒坡绿化的先锋植物,也发现凤尾蕨植物Pteris spp具有富集重金属元素的作用。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1.自然概况西天目山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北纬30°20’,东经119°25’,是皖南黄山山脉的分支,属于我国东部亚热带地区。

西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

西天目山中汇集2000余种植物,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38种。

本课题主要就浮玉山庄到火焰山路段及太子庵、禅院寺等地蕨类植物的观察。

2.野外调查方法我们在实习第二、三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认识植物,第四天开始小组内小课题-常见蕨类植物的考察。

我们沿着浮玉山庄一直到火焰山的公路旁,及林间等地方进行实地取样考察。

我们对常见的22种蕨类植物做出了检索表,方便我们认识、了解蕨类。

映晚霞的诗句

映晚霞的诗句

《访李卿不遇》
钱起〔唐代〕
画戟朱楼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飞鸦。

门前不见归轩至,城上愁看落日斜。

《莫春》
赵雍〔元代〕
绿阴庭院碧窗纱,半卷珠帘映晚霞。

芳草萋萋春寂寂,东风吹堕落残花。

《西湖春日戏赠潘景升》
柳应芳〔明代〕
武林门外正春华,十里空湖带浅沙。

夹岸楼台千佛地,隔城箫鼓万人家。

青丝游骑乘朝日,红粉回舟映晚霞。

莫讶刘郎归未得,六桥芳树半桃花。

《题山水图》
吴澄〔元代〕
远树疏林映晚霞,江心雁影度平沙。

谁人写我村居乐?付与岩前处士家。

《菊》
唐文献〔明代〕
西苑宸游地,东篱菊已花。

当年誇野色,此日丽天葩。

轻白凌寒露,深红映晚霞。

秋英疑可茹,无复楚人嗟。

《醉梅》
释函是〔明代〕
暗香偏在野人家,鹤过寒空映晚霞。

洁白却宜微著酒,不妨篱落自疏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