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知觉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心理学第三章感觉和知觉知识点。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应2.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皮肤觉)(2)内部感觉(饥觉、渴觉、内脏的通觉)(3)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3.知觉的种类(1)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2)社会知觉(个人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注: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称为错觉(错觉在生活中的运用:服装、工艺、军事伪装)4.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①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的感受能力②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所需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量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注: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2)适应现象①明适应:由暗到明(如:从黑暗的电影院出来,刚开始我们会觉得两眼发眩,什么也看不清楚,可经过几秒后,我们的视力又恢复常态)②暗适应:由明到暗(如:刚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能分辨出事物的轮廓)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的适应现象)所有感觉中,唯有痛觉不能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①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吃了糖果之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②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之间由于刺激的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如:弱光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还有一种特殊表现“联觉”,如:看见红、橙、黄产生暖的感觉)③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其它感觉会给予补偿(如:聋哑人的视觉特别敏锐,盲人听觉特别好)5.知觉的规律(或称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而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如:“人脸双关图”每个人对一幅图的解读不同,是因为知觉的选择不同)(2)知觉的整体性: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而获得该事物的全面知觉(如:我们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就能在头脑中产生一辆汽车的知觉)(3)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如:一面红旗,在白天与晚上明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依旧会知觉旗是红色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人的评价方向)(4)知觉的理解性:人对当前所知觉的对象,总是以个人的过去经验加以认同和解释(例:在知觉斑点图形时,如果有人用语言提示一下、哪怕只讲一个“狗”,人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是狗的侧影图)6.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过程是从感觉开始的.(2)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3)知觉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社会心理学—3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3社会知觉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
认知心理学 p286
定义: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来研究认
知活动,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
提取
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
储存
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知觉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整体反映,
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
编码
组合,从而形成完整印象的过程。
物理世界 (客观事物)
社会世界/精神世界 (社会性事物)
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 是对他人印象形成施加影响。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30
印象管理的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印象管理
• 促进社会交往 –当获得礼物时应该表示喜欢
• 获取物质或社会奖赏 –策略性的自我展示
(Strategic self-presentation, Jones, 1990)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2
品牌的晕轮效应
社会心理学-
第三章-社会知觉
23
印象形成的效应3: 刻板效应/刻板印象
(social stereotypical impression)
闭上你的双眼,想象下列这些人物的长相与性别?
大学啦啦队长,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一个公司总裁
定义: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 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 。
软弱的。
¦ 逻辑性强 抱负宏大
¦ 欣赏艺术和文学 ¦
¦ 无依赖感 不因相貌而自负 ¦ 善于表达脉脉温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第3章 感觉和知觉《普通心理学》
(二)感受性的发展变化
2. 感觉的变化也可以在不同分析器之间发生 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可以产生许多种感觉。这些感觉之间往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 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 ➢ 一般来说,一种分析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一种分析器的强烈刺
激,能降低其他分析器的感受性。 例如,微弱的声音刺激,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弱的光的刺激,可以提高听觉感受性。 又如,强烈的噪音刺激,可以降低视觉感受性;强烈的光的刺激,可以降低听觉感受性。 生活中也可以利用这些变化,如呈现音乐的方法可以减轻牙科手术中病人的疼痛。
知觉
注意
人格
动机
《普通心理学》
思维
情绪
记忆
✩精品课件合集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感 觉 第二节 知 觉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导入
• 在实际生活中,任何客观事物的属性都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人们在对事物 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时,是把其个别属性作为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反映的。这种 对客观事物进行信息整合而形成客观事物的整体映象就是知觉。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 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就是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觉 阈限值越小,感觉能力越强,感受性越高;反之,感觉阈限值越大,感觉能力越弱, 感受性越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三、感受性及其发展变化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指的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受性的高低用绝对感觉阈限来度量。绝对感 觉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即达不到这个最小刺激量的刺激就不会引起感觉。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公式表示为:

3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3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第一节感觉概述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外部感觉✧远距离感觉✓视觉✓听觉✧近距离感觉✓味觉✓嗅觉✓皮肤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内部感觉✧机体觉✧运动觉✧平衡觉感觉产生的一般条件:适宜刺激、感觉器官、神经通路、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感觉是获得信息的第一步。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1、收集信息2、感受器3、神经通路4、大脑加工信息三、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大小与刺激强度的关系感觉总是由外界物理量引起的。

因此刺激的物理量必须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引起感觉;反之过强的物理量也不能引起感觉。

视力、光强、声强、重量之差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其范围可用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到最大刺激物理强度范围来表示。

也指对微弱刺激或微小刺激变化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的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它是感受性的衡量指标。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二)绝对感觉阈限可觉察的最小刺激量。

测量绝对感觉阈限的心理物理法:“50%”的标准。

(三)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同类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如两个声音的音高是否相同;两种油漆的颜色是否一样。

再如重时差别阈限和线段长度差别阈限。

韦伯定律:K 值越小,表明该种感觉的差别感受性越高;最小可觉差(jnd )即ΔI (四)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叫适应。

✧ 适应与感官的生理特性有关,如痛觉不宜引起适应。

✧ 在大部分情况下适应引起感受性降低(如:明适应),只有一小部分情况下引起感受性提高(如:暗适应)。

✧ 对不同刺激有不同的适应特点,如痛觉就很难适应,这与人类的生存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RS 1=II K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知觉
精品课件
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知觉活动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辩证 的、互相依存的。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 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例如:图4一3中的点子图。我们的知觉系 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 体结构。
精品课件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对个别 成分(或部分)的知觉,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精品课件
二、运动知觉
▪ 内涵
►概念:人们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认知,就 是~。它对于有机体的适应行为具有重要 意义。
►人们怎样才能获得关于物体运动的信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真正运动的知觉
精品课件
▪ 似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知觉的理解性: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识过 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在知觉过程中, 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 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 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 的意义。
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某些隐匿图 形来说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知觉整体性的作用
们给人们提供了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 信息。这些信息对维持知觉的恒常性有重要的 意义。(P138,139,图4-9,图4-10)
视觉线索的作用说明了人的知识经验对恒 常性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建立 了大小和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明度与物体 表面反射系数的联系。当观察条件改变时,人 们利用生活中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就能保持 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
精品课件
根据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说,如果有两个 物体,它们在网膜上的投影相等,而环境中的距离 线索告诉我们,一个物体的知觉距离大于另一个物 体的知觉距离。那么,距离大的物体看去显大,而 距离小的看去显小。如果两个物体的知觉距离相等, 而网膜投影一大、一小,那么,投影大的物体看去 大,投影小的物体看去小。总之,人们在进行大小 知觉时,同时考虑了网膜投影的大小和知觉距离。 环境中的距离线索和网膜投影的大小,都给人们提 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人们能保持大小恒常性,原 因也在这里。

3大近端感知觉常识

3大近端感知觉常识

前庭觉(语言迟缓阅读困难学习障碍)人类学习的感官最主要的在脸上,眼睛耳朵是高层次学习时最重要的器官,嗅觉和味觉也是较直接而敏锐的。

加上大脑这神经的总枢纽也在头部,脸部器官的学习效果自然要高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头部的感官又都集中在脸部那一面两个眼睛在前面耳朵虽分列两侧但仍略向前方,鼻子,嘴巴也向着前面。

这些由前面而来的讯息便是所谓的前庭讯息。

即使平衡感的讯息都必须保持高度的连系才能正确判断身体和环境的关系以及动作及姿态的意义,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

前庭平衡感及前庭讯息的学习便是所谓的前庭觉。

前庭觉成熟最重要的是头部的运动幼儿期的东张西望,七坐八爬特别是爬行对前庭觉的刺激最大所以没有爬行的孩子经常会产生日后学习的困难,因此也可见前庭觉对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感觉统合不足最重要是四种观点:①平衡感、②触觉、③前庭觉、④本体感。

平衡感和触觉是属于先天性的,前庭觉和本体感则是属于后天性的。

什么是前庭觉呢?很多人把前庭放在头上,这是错的。

所谓的前庭觉是颈后部,我们现在按下去的其实是我们的脑干组织脑干就是中枢神经里面大脑跟脊椎神经的交接处而前庭神经正好在脑干上前方一个非常小的神经核叫做前庭神经核。

它是在分辨这个阶段所有的前庭体系,包括眼睛的看、耳朵的听、嗅觉、味觉、面的触觉、颜面的触觉都包括在内,甚至与触觉,所有的触觉神经都要经过脑干前面这个前庭神经加以过滤。

所以很多人说它是一个打球的球门一样,它会过滤所有的讯息;譬如说这个树叶掉下来的讯息,被轻轻一碰的讯息,这些讯息不重要,前庭神经就把它过滤掉,不影响大脑的思考和运作。

所以孩子就不会造成心烦气燥的现象。

如果连这些讯息都过滤不掉,温度一改变,风吹来了,太阳晒了,或者人家碰你一下就好象人家打你一样,这些都是前庭神经核无法过滤触觉神经的讯息所造成的一种不良现象。

这种孩子经常会变成心烦气燥并且会有暴力倾向。

前庭神经不只这样它是人类学习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眼睛的视觉、耳朵的听觉、未来的阅读能力、倾听能力、沟通能力语言的发展、都依靠健全的前庭神经才能够有效的发展。

心理咨询师(二级):感觉和知觉三

心理咨询师(二级):感觉和知觉三

心理咨询师(二级):感觉和知觉三1、单选下列哪一种感觉属于外部感觉?()A.运动觉B.肤觉C.平衡觉D.内脏觉正确答案:B2、多选视觉的适宜刺激是()。

A.紫外线B.红外线C.光波D.380(江南博哥)纳米~780纳米的电磁波正确答案:C, D参考解析: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这一段的电磁波叫做光波。

紫外线和红外线是可见光谱以外的部分,是人眼看不到的。

3、多选()的现象属于联觉现象。

A.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B.听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其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正确答案:A, B参考解析: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A项是一个颜色刺激不仅引起了颜色感觉,还引起了温度感觉。

B项是一个听觉刺激不仅引起了听觉反应,还引起了视觉刺激。

C项是感觉后象,D项是感觉对比。

4、单选皑皑白雪,在晚霞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但是我们对雪地的知觉仍然是白色。

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

A.理解性B.对比性C.恒常性D.整体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①整体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②选择性。

人总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

③恒常性。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性。

④理解性。

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5、单选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公式为()。

(I为原刺激,△I为差别感觉阈限,K为常数)A.K=△I/IB.I/△I=KC.K=I/I·△ID.K/△I=I正确答案:A6、多选注视打开的电灯几分钟后闭上眼睛,眼前会产生一片黑背景,黑背景中间有一电灯形状的光亮形状,这就是()。

三个知觉推理量表分数36

三个知觉推理量表分数36

三个知觉推理量表分数36
【实用版】
目录
1.知觉推理量表简介
2.三个知觉推理量表的具体内容
3.三个知觉推理量表的分数 36 的含义
正文
一、知觉推理量表简介
知觉推理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在知觉和推理过程中的能力的测
试工具。

通过测量个体在面对不同知觉信息时的推理表现,可以了解其在逻辑推理、空间推理和语言推理等方面的水平。

二、三个知觉推理量表的具体内容
1.逻辑推理量表:逻辑推理量表主要评估个体在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通常包括了一系列涉及逻辑关系的题目,如类比、演绎和归纳等。

2.空间推理量表:空间推理量表主要评估个体在空间认知和空间推理方面的能力,通常包括了一系列涉及空间关系的题目,如方向判断、位置关系和形状识别等。

3.语言推理量表:语言推理量表主要评估个体在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的推理能力,通常包括了一系列涉及语言逻辑和语义关系的题目,如词语解释、语义理解和语境推断等。

三、三个知觉推理量表的分数 36 的含义
知觉推理量表的分数通常是基于某种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的,如百分位数、标准分或者 T 分数等。

当三个知觉推理量表的分数均为 36 时,意味着个体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均处于平均水平。

具体来说,这可能表示个体在逻辑推理、空间推理和语言推理方面的能力都达到了一般水平,但仍
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知觉
• 社会知觉: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 对他人的知觉 – 人际知觉: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 自我知觉: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 心理状态的自我感知,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 角色知觉:对人们表现的社会角色行为的知 觉
社会知觉的偏差
• 第一印象(首因效应)
– SOLER技术--建立良好第一印象
• S:坐、站面对别人;O:自然开放;L:身体前倾;E:目光接触;R:放松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眉清目修 相貌狰狞 没有照片
罪行轻 罪行重 介于两者中间
尽管相貌和性格没有联系,但人们在知觉他人 的性格时,相貌占了很重要的因素。
社会刻板印象: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
而笼统的看法。“由部分推知全部 ” 积极VS消极 思维定势 “什么老鼠两条腿走路 ”
• • • • • • •
近因效应 Recency error 晕轮效应halo error 投射倾向 对比效应 contrast effect 与我相似效应 similar-to-me 严格、宽大与平均倾向 定型效应 stereotype(刻板印象)
晕轮效应
——人不可貌相
被试看3组“罪犯”的材料,罪行相等,但面貌不同。让被试 做为法官来判刑。
第二章 个体心理和行为
知觉
感觉与知觉
• 感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 知觉: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 共同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当前事物在人 脑中的反映,所产生的主观映象都是具体 的感性形象 • 区别:个别 VS 整体 •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成分、基础
张三
情境
高--其他人都迟到
高--张三其它课没有迟到
低--张三上数学课偶尔迟到
评价:归因过程的严密逻辑分析模式,但是过分强调归因的逻辑性,成为理想 化的模型,我们通常喜欢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期望迅速归因。
归因偏差
• 自利性偏差 self-serving bias • 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还取决于他人行为是 否与自己发生利害关系 • 善有善报 • 拟人化的归因
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降低人们对成功的期望和信心 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会接受教训,坚持努力行为,增强 自信
凯利的归因理论
• 理性过程,依据三个因素
– 区别性(特殊性)distinctiveness
• 对其他刺激物或者情境是否已相同的方式作出反 应。
– 一致性(普遍性)consensus
• 在他人身上是否引起相同反应。
成功和失败 内在 外在
稳定
不稳定
能力
努力程度
工作难度
运气
指导意义:
• 内在的成功使人感到自豪,内在的失败使人内疚和无助 • 外在的成功使人产生意外和感激之情
外在的失败使人产生气愤和敌意
• 成功归于稳定 失败归于稳定 • 成功归于不稳定 失败归于不稳定 能力强 习得性无助 无法判断 提高今后的工作积极性
• 知觉对象的特征
– 强度、对比度、频率、新奇、尺寸大小、运动
• 知觉的情景因素
– 适应、对比、敏感化、感受性降低
错 觉
“黑林图形”
• 黑林图形:黑线看起 来是不是向外弯曲的? • 【解析】黑线完全是 笔直而平行的。这种 经典幻觉由19世纪德 国心理学家艾沃 德· 黑林首先发现。
“两个圆”
• 【解析】两个内部的 圆大小完全一样。当 一个圆被几个较大的 同心圆包围时,它看 起来要比那个被一些 圆点包围的圆小一些。
海德Heider归因理论
• 人们以“常识心理学”的方式来解释日 常生活事件。 内部归因:个人倾向归因
个人的努力和能力
外部归因:情境归因
任务的难易程度和运气 评价:是归因理论的开创性工作,但没有对内因与外因的 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和详细说明。
维纳——成功失败归因
• 人们在为事情找原因时,总是根据两个纬度 进行 • 内在--外在 稳定--不稳定
– 一贯性(稳定性)consistency
• 一个人的行为在不同情境下是否稳定。
例:张三上数学课迟到了……
行为信息
普遍性(行为 独特性(客体) 一贯性(情景)
主体)
归因结果
高--其他人都迟到
高--张三其它课没有迟到
高--张三上数学课总是迟到
数学课
低--其他人都不迟到
低--张三其它课都迟到
高--张三上数学课总是迟到
思考:
1、说明社会知觉中的效应及其偏差,列举生活中的 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2、试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你生活中碰到的事 情。
“曲线正方形”
• 曲线正方形:这些是 完全的正方形吗? • 【解析】正方形看起 来是变形了,但其实 它们的边线都是笔直 而彼此平行的。比 尔· 切斯塞尔创作了 这个曲线幻觉的视觉 艺术版本。
“弗雷泽螺旋”
• “弗雷泽螺旋”是最有影响 的幻觉图形之一。你所看 到的好像是个螺旋,但其 实它是一系列完好的同心 圆!这幅图形如此巧妙, 以至于会促使你的手指沿 着错误的方向追寻它的轨 迹。 • 【解析】每一个小圆的 “缠绕感”通过大圆传递 出去产生了螺旋效应。遮 住插图的一半,幻觉将不 再起作用。1906年英国心 理学家詹姆斯· 弗雷泽创造 了以整个系列的缠绕线幻 觉图片。
人种
美国人 民主 天真 乐观
日本人 爱国 尚武 进取 有野心
前苏联人 残酷 唯物 欺诈 狡猾
印度人 迷信 懒惰 落后 折中 肮脏
黑人 耐劳 落后 肮脏 懒惰 好音乐
特征 友善 热情
归因理论 attribution theory
• 归因理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 关系分析的理论。 • 研究问题
– 关于人们心里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内外部 原因) – 社会推论问题 – 期望与预测
• 相似性(similarity) :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 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
• 连续性(continuity) :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 动方向的刺激Fra bibliotek易被看成一个整体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 – – – – 兴趣和爱好 需要和动机 知识和经验 个性特征 其他:期望与价值观、最近的经历、情绪和心情、
知觉的特性
• • • • •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组织:知觉者对感觉所获得的材料进行主观 选择、处理,从而上升为知觉经验的过程。
– – – – 相似法则 接近法测 闭合法则 连续法则
恒常性
• 大小、形状、颜色、亮度等
接近
• 接近性(proximity):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 知觉组织在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