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科学知识。
一、水的性质和用途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非常重要,生命离不开它。
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水的固态是冰,液态是我们常见的水,气态是水蒸气。
水的熔点是0℃,沸点是100℃。
水的用途非常广泛,我们可以用水洗衣服、洗澡、洗碗等。
植物需要水才能生长,动物也需要水来喝。
水还可以发电、航运、灭火等。
我们要珍惜用水,节约用水。
二、物体的浮沉物体在液体中会有不同的浮沉现象。
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它就会下沉;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它就会浮起来。
这是因为物体受到液体的浮力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
比如,我们可以将一块木块放入水中,它会浮起来;而一块铁块放入水中,它会下沉。
这是因为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而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三、空气的存在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我们无法看到它,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
我们每天都需要呼吸空气来供给我们身体所需的氧气。
空气的存在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观察。
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个空的气球放在水下,然后放松手指,气球会浮起来。
这是因为气球里面有空气,空气的浮力使得气球能够浮起来。
四、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比如空气、水等。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3米/秒。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声音的传播。
比如,我们可以在一端敲击一个铃铛,另一端放一个听筒,我们可以听到铃铛的声音。
这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听筒里。
五、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吸收等现象。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知识点1.温度计的秘密1.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叫温度。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3.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
A.膨胀B.不变C.缩小4.烧水时,水还没有开,就从壶里往外溢,是因为()。
A.壶里的水变多了B.水热胀冷缩了C.水受热体积膨胀5.动物油熬好后,放在碗里,本来油面是平的,过一会儿它们凝固了,为什么油面的中间会凹下去?动物油遇冷后体积缩小了,所以油面的中间会凹下去。
6.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为什么水结了冰会“胀”呢?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有些物体却是相反的,比如水。
水在4℃以下,随温度降低,其体积不断增大。
因此水结了冰不会缩,反而会“胀7.这是被冻裂的水管,同学们想想该怎样防止冬天水管冻裂呢?深埋在地下或是缠上“棉外衣”,保持温度。
8.用带胶塞的玻璃瓶(2),玻璃杯(2)、细塑料管(2)等材料设计一个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案。
步骤:将细塑料管插入胶塞中,玻璃瓶中分别盛满酒精、水,将胶塞塞紧在玻璃瓶口。
首先将酒精的瓶子放到热水杯中观察在放到冷水杯中观察。
同样操作装有冷水的玻璃瓶。
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一般情况下,物体(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的性质。
不同材料的物体热胀冷缩的,在相同情况下,受热膨胀的体积最多,较多,最少。
2.冬天司机叔叔把机箱里的水放掉,原因是()。
A.水太热了B.水太多了D.水结冰会胀坏机箱3.油罐里装的油不能太满,是为了避免()。
A.油太多,油罐被压坏B.油受热膨胀溢出来4.说一说下列场景人们是怎么做的措施来防止热胀冷缩的。
5.你知道煮熟的鸡蛋怎样好剥皮吗?把煮熟的鸡蛋放入冷水后,鸡蛋受冷体积收缩。
由于蛋壳和里面部分收缩的程度不相同,所以鸡蛋壳和里面部分容易分开6.用气球、玻璃杯锥形瓶、细线冷热水等设计一个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案。
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是怎样做的?将气球套到锥形瓶口用细线扎紧。
将锥形瓶的瓶体放到热水杯中观察现象、然后放到冷水杯中观察现象。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要点(全)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要点(全)
本文档总结了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复要点,以帮助学生复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一章:活动与生活
- 了解了生命活动的特点和生命的基本需求
- 掌握了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 了解了人体的不同器官的功能和相互联系
第二章:时间与变化
- 了解了时间的概念和时间的分类
- 掌握了钟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 了解了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
- 探索了植物分布的规律和与环境的关系
- 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特征和栖息地
- 熟悉了某些植物和动物的生活性和生态位
第四章:物质与能量
- 掌握了常见物体的颜色和透明度
- 了解了物质在三态之间的转化
- 了解了热量传导和传递的规律
第五章:地球与太阳
- 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对昼夜和季节的影响- 了解了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 探索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地球同行者
- 了解了月亮的表面特征和不同形状
- 探索了月亮对地球的影响和月相变化的原因
- 了解了宇航员的工作和生活
以上是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复要点,希望对学生们的复有所帮助。
请学生们结合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巩固。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1.植物生长与繁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茎的生长。
2.动物的生长与繁殖:学习动物的生长过程,包括幼体到成体的变化,以及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和产卵。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以及物质的变化,如溶解、融化、凝固等。
4.环境与生态:认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壤等,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食物链。
5.健康与生活:学习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卫生习惯等。
6.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以上只是对四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具体的内容可能会因教材和教学大纲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四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电1、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电的形成原因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各种电池)两种。
4、静电存在丁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的生物和非生物。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5、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可以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
7、电池的一端是铜帽(为正极),一端是锌壳(为负极)。
8、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灯泡才会发光。
利用电来点亮灯泡时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9、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另外一端,就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10、当电池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导线会发热变烫,灯泡不会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
1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12、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
13、一个完整的环路是电从电池的负极通过导线和小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正极。
14、电路出故障了电流会断路。
15、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像铜丝那样可以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届、铅笔芯、带水的材料、人体、大地等等都是导体。
干木头、塑料、陶瓷、橡胶、石头、玻璃、纸等等都是绝缘体。
16、导体和绝缘体都是组成电路的重要材料,导线外面包着绝缘体,不能让电流通过,导线里是铜丝,电流可以通过。
17、发电厂发出的、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不要用这些电线、插座的电做实验。
(注:36V以下为安全电压,36V以上为危险电压。
)18、开关是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的装置。
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期末复习

土壤的组成1.土壤中既有非生物也有生物。
土壤中有沙粒、小石子等非生物,还有小虫子、小树枝、小草等生物。
2.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
3、怎样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实验:将干燥的土块放入水中,会产生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怎样证明土壤中含有水?4、将湿润的土壤放入蒸发皿,盖上玻璃片,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5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用农作物的秸秆、牲畜的粪便添加到土壤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使农作物生长得更好。
6、列举提高土壤肥力的三种方法?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施农家肥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1. 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科学家将土壤分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
根据含沙和黏土的多少,又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土壤颗粒最细的是黏质土,最容易成团的土壤是黏质土。
3.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4.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都有一定的渗水能力。
它们在渗水性、肥力和透气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适合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
沙质土有什么特点?适合生长哪些植物?沙质土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适合种植的植物有:西瓜、花生、红薯、仙人掌等。
5、壤土有什么特点?适合生长哪些植物?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好,耐旱耐涝,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
如:月季、桂花树等。
6、黏质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大多数植物不适合在黏质土土中生长?黏质土沙粒含量少,质地黏重,透气性差,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较为缺乏,不利于植物的根向深处生长。
适合种植的植物有:芦苇、水稻、莲等。
7、黏质土有什么用途?黏质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在工业模型制造和艺术领域具有较多的应用。
保护土壤资源1.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之一。
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养分和场所,为动物的生活提供了栖息地,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原料。
2.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黄土高原等地的部分土壤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译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梳理

【译林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知识梳
理
本文主要针对四年级下册科学的研究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并总结了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眼保健操
本章主要研究了眼保健操的相关知识,包括什么是眼保健操、眼保健操的好处,以及如何进行眼保健操等。
第二章动植物的种类
本章介绍了动植物种类的分类方法,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等。
第三章动物的生活和栖息地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物的生活起居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一些动物的性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第四章食品与健康
本章介绍食品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包括营养成分、饮食结构、食品安全、五谷杂粮等。
第五章物体与材料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体与材料的相关知识,包括物体的性质、形状、材料的种类、特点等。
第六章四季变化
本章介绍了四季变化的知识,包括了春夏秋冬的时间、气候和景象变化等。
第七章地球与月亮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与月亮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公转和自转、月亮的形状、月相变化规律等。
第八章身体卫生
本章介绍了身体卫生知识,包括人体各脏器的功能、保持身体
健康的方法等。
总的来说,四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内容较为丰富,有许多有趣
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加强技能掌握和理论知识的积累。
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科学是一门有趣而又实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下面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复习资料,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1. 太阳系和地球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着它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的。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公转则决定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地球的气候、植被和动物分布与其所处的纬度有关。
2. 水的性质和循环水是生命之源,它的存在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至关重要。
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水的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地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渗透和河流等。
3. 空气的组成和特性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其他气体组成的。
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所必需的,氮气则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
空气还有重量、压强和温度等特性,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些特性。
4.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并释放出氧气。
植物的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吸收水分和养分、支持和传输物质等。
5.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动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它们根据形态和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动物类别有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
动物的特征包括体内有机体、有感觉和运动能力、需吸收有机物等。
6. 声音的传播和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通过空气、水和固体等介质传播。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等,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探究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7. 电的产生和应用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形式,它可以通过发电站、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方式产生。
电的应用广泛,如电灯、电视、电脑等都需要电能来工作。
我们需要正确使用电器,注意安全,避免电击和火灾等危险。
8. 简单机械的使用和原理简单机械是指能够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下册
小学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
(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
(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1、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2、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14、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5、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6、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7、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1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19、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
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经常运动有哪些好处?
答:运动能提高大脑的指挥能力,运动能延缓运动器官老化,运功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运动能增强呼吸功能,运动能增强消化和吸收功能,运动可以预防高血压。
3、怎样预防运动受伤?
答:一、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二、做好放松和整理活动。
三、大重量训练要适可而止,用大重量训练,如果没有把握,最好请人保护。
四、加强医务监督和训练场地安全检查。
五、注意身体的警号。
第二单元《养蚕》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
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1.5—2.5)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
11、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是(中国)。
12、2000多年前,我国西汉的(张骞)用(丝绸)打开了中国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
14、抽丝要经过这样几道程序:(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15、蚕的一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蚕卵)、(蚕)、(蚕蛹)、(蚕蛾)。
16、象蚕这样,一生经过几次变化,各个阶段的外形、生活方式都不一样的现象叫(“变态” )。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开行着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运动的。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9、(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6)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12、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以外,还强调(风向)。
13、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生长)或(运动),如指甲的生长等。
15、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6、锯木头的动作属于(直线运动)。
17、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拉力(越大),走得越快。
18、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19、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摆动一次)。
20、摆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系,(摆线越短),摆得越快。
21、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摆角大小)没有关系。
22、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是(相同)的。
四年级科学下册一至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我会填。
25%
1.骨骼有()、()、()的作用。
2.骨头中间的软组织叫(),它能制造()。
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带动()、()而实现的。
4.蚕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
5.刚孵出的小蚕叫(),在蚕成长的过程,他要经过()次脱皮。
脱皮的原因是()。
6.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绸的国家是()。
7.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8.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来描述。
9.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
10.蚕娥的身体分为()部分,有()对足,它的触角是()形状的。
二、我会判断。
20%
1.世界上没有完全静止不动的物体。
()
2.坐在行使的汽车里,以椅子为参照物,司机动了,方向盘也动了。
()
3.人体静止不动时,身体内的肌肉也停止运动。
()
4.不同的运动项目锻炼的效果也不一样。
()
5.多吃脂肪和蛋白质可以强健骨骼和肌肉。
()
6.骨骼就是指某一块骨头。
()
7.肌肉占到身体重量的40%。
()
8.我们感觉骨骼、关节、肌肉的办法是摸。
()
9.骨骼又硬又结实,可以生长。
()
10.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可减少运动受伤的可能。
()
三、我会选。
20%
1.人体的骨骼由()块骨头组成。
A.1 B、206 C、27 D、207
2.蚕宝宝最喜欢吃()。
A、桑叶
B、人工饲料
C、莴苣
叶 D、蒲公英
3.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时间、风速、风级外,还强调()。
A、地点
B、原因
C、方向
D、距离
4.既能屈伸又能旋转的关节是()。
A、膝关节
B、肩关节
C、桡尺关节
D、指关节
你已经养过蚕,在养蚕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不少的发现,也一定还有不少的问题。
请写出你三个发现和三个想研究的问题。
(6分)
5.收缩后的肌肉摸上去有紧又硬,还会()。
A、变长
B、变短
C、不变
四、我会运用。
15%
1.我会根据实际对骨骼和肌肉进行保健。
我喜欢的运动:
有什么好处:
今后还要进行哪些锻炼:
2.我会对“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进行解释。
五、探究实验。
20%
请你设计一个本学期做过的有趣的实验。
(请写出详细的实验过程)
问题:
假设:
需要改变的因素:不需要改变的因素:实验过程记录: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