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汇总
某地区综合实验区1:500地形图航测数字化测图技术设计书

目录1、项目概况 (1)2、已有资料分析及利用 (2)3、引用标准及作业依据 (2)4、产品规格及技术指标 (3)4.1、数学基础 (3)4.2、数字化地形图产品规格要求 (3)4.3、数字化地形图产品精度要求 (4)5、生产流程 (4)生产流程图 (5)6、像控测量 (1)6.1、技术路线 (1)6.2、技术要求 (2)6.3、像控布点 (3)6.4、像片控制点的判刺和整饰 (4)6.5、像控成果 (5)7、航测内业数据采集 (5)7.1 技术路线 (5)7.2、数据采集总体原则 (5)7.3、空三加密 (6)7.4、航内数据采集要求 (8)8、外业调绘及内业数据成图 (11)8.1、一般规定 (11)8.2、外业补测 (12)8.3、外业调绘 (13)8.4、数字化地形图编辑成图 (19)9、质量控制 (23)9.1、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23)9.2、质量监理制度 (23)9.3、检查验收方法及比例要求 (24)9.4、质量控制内容 (25)10、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安排 (28)10.1、项目期限控制 (28)10.2、组织实施方案 (28)10.3、项目进度计划 (28)11、提交成果 (29)11.1、像控点测量成果 (29)11.2、数字化地形图成果 (29)11.3、项目技术文档 (29)某地区(某地区)综合实验区1:500地形图航测数字化测图技术设计书1、项目概况某地区县简称“岚”,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
东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以及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岛县,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市邻,南近莆田市的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
全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
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面积267.13平方公里。
1_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校园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1任务概述对中国地质大学()校园地形图进行地形图测绘任务。
具体任务如下:(1)绘制中国地质大学东校区1:500比例尺地形图。
为规作业,统一技术要求,确保项目成果质量,依据国家、省和中国地质大学()基础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标准和规,编写本项目技术设计书,以此作为本项目生产的主要依据。
➢2测区概况中国地质大学()东校区位于市洪山区鲁磨路的东侧,地大致呈不规则长方形,占地面积1.13平方千米。
整个校园地形非常复杂,且校树木茂盛,通视条件不是很好。
➢3作业依据(1)《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14912-2005);(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5)《城市测量规》CJJ8-99;(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1995;(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8)GB 14804-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9)GB 12898-91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规》;(10)《中国地质大学1:500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4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4.1 平面坐标系统中国地质大学自有平面坐标系。
4.2 高程系统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基本等高距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 0.5m,高程注记至0.01m,山地部分可采用1.0m等高距,教学楼、宿舍区、湖泊等平坦地区可不绘制等高线。
➢5四级控制点密度,选点要求(1)四等点编号以001、002、003……的形式进行编号。
(4)选点要求: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设计书

××市××片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市××片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二○一二年月日二○一二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二○一二年月日目录1 概述 3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43 技术依据 44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55 项目投入及工期计划 76 设计方案 87 缩编1:1000地形图 268地形图数据坐标转换 289质量控制 2910 成果上交和归档 3011 安全生产 3112 进度安排 31××市××片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内容和范围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范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内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西安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公里;(3)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年X月X日第一章概况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
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以下简称《规范》)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一、平面控制点资料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
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Autocad软件2005版本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一、以校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写范本1.前言叙述基本概况、测量目的等,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之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之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之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9带坐标,即中央经线为117度,三度带分带。
2.测量依据、原则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工程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
本工程位于的四至,面积约5.0k㎡;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至120 m。
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之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之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之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地形图之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之《工程测量规范》进行1:5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
按500米之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D级GPS点××、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为了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需要,XXX在2011年8月份为我们系的学生安排了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的实。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对校区进行了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位于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地理位置为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作业时间为一个月,由于季风气候影响和测区内草木茂盛,测绘工作有一定难度。
本次测绘工作的技术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包括平面控制点资料、高程控制点资料和地图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标志完好,成果可供利用;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本次测绘采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分别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85国家高程基准。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为0.5米,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 XP nal操作系统和Autocad软件2005版本。
平面控制测量以校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使用全站仪直接布设图根点,以测区内D002(E级)进行测区校正。
图根点相对于D002,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厘米,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厘米。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在选择控制点时,应考虑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易于长期保存和扩展的地方。
在硬性路面上,宜埋石并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为标志。
最新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1 概述1.1 任务来源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内容和范围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范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内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西安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公里;(3)将1980西安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地形图。
(4)在2009年城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图幅分幅编号,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市××城区地处××省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城区介于东经108°00'~108°07'、北纬24°39'~24°45'之间。
测区地处××城区西南方向城郊结合部,测图范围主要分布有××、××村及京峒等3个村庄,该项目东北面接边地区2009年已测过1:500地形图。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XX年X月X日第一章概况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测区概况: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
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以下简称《规范》)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一、平面控制点资料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
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Autocad软件2005版本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一、以校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XXXXXX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批准单位:申报单位:审批意见:总工程师:20xx年xx月xx 日主要设计人:20xx年xx月xx 日审批人: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020xx年xx月xx日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目录一、测区概况二、设计及作业依据三、已有资料情况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六、基础控制测量七、图根控制测量八、地形图测绘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Xxx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1.控制资料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
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114°)。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3.基本等高距,1:500地形图为0.5m, 1:2000地形图为1m。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1.在地面埋设一般普通标石(标石由甲方提供),四等点应做40cm×40cm,厚10cm的护面;并在基坑内浇铸混凝土。
在建筑物楼顶埋设的标石,规格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2.四等点编号前冠以Ⅳ,如Ⅳ01、Ⅳ02……。
一级点以测区为单位全区统一编号,在点号前冠Ⅰ,如Ⅰ001、Ⅰ002……。
3.埋石点的密度,四等点在测区内大致均匀布设30个点,。
一级点的布设(包括四等点)平均每1幅图(按1:500分幅)不少于一点;1: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2000区域一幅上不少于5点。
在城镇和较大的建筑区内应增加埋石点的密度,在居民地附近至少保证有一对点,对点之间应通视。
4.选点要求点位应选在稳固、易于设站和扩展,通视良好、能长久保存的地方。
GPS观测点位应满足GPS信号接收的需要,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的成片障碍物,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发射源。
六、基础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⑴GPS测量①平面控制点采用GPS施测,起算点的连测不应少于3个点。
一级点也可以用测距导线施测。
②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一级点最弱点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③ GPS作业时采用静态模式观测。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注:当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相邻点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6各等级的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值应小于6。
④观测时应量取仪器高两次,并记录于观测手簿中,两次读数差不大于3mm ,取平均值作最后结果。
每个点观测均要求用手簿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点名、点号、观测者、天气、日期、时间、天线高、时段、接收机编号,并将特殊情况记录在备注栏。
原始记录应字迹清楚、整齐,不得涂改。
⑤基线解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解算。
数据处理应满足《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第9条要求。
基线测量精度及所组成的异步环的坐标差分量闭合差及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22mm bd a +=δδn Wx 2≤、δn Wy 2≤、δn Wz 2≤ δn W 32≤、222Wz Wy Wx W ++=δ22≤∆S式中:a=10mmb :为比例误差因子,对应四等、5″、8″时分别取20、30、40ppm d :为基线长度,单位为公里Wx 、Wy 、Wz 为坐标差分量闭合差 W :为环闭合差 n :为环闭合差 △S :为复测基线长度差 ⑵光电测距导线光电测距导线技术要求注:表中n测站数。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12条。
光电测距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2.4的要求。
2.高程控制测量①四等点以四等水准精度连测,一级点以五等水准精度连测。
四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测量,也可二者交替进行。
②四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mm。
③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注:L为附(闭)合路线长度,以公里为单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双面标尺,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④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高程导线边长的测定,应采用不低于Ⅱ级精度的测距仪往返各观测一测回,其边长不大于1Km,测距的各项限差和要求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2.4的规定,每站应读取气压、温度。
垂直角观测应采用DJ2级经纬仪按中丝法观测三测回,垂直角测回差和指标差均不应大于7″。
高差测定应采用对向观测,对向观测高差较差不应大于±40√D (mm)。
(D为测距边水平距离Km)。
附合路线闭合差限差同四等水准要求,附合路线长度不大于15Km仪器高、觇牌高应在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读至1mm,当较差不大于2mm时取中数。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应满足《城市测量规范》3.6的要求。
七、图根控制测量①图根平面控制测量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图根点是直接提供地形图测绘的依据,应在以上各等级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图根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
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增加,空旷地区可适当减少,但要保证测图需要的控制密度。
图根点主要以光电测距导线布设,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注:表中n 测站数。
导线长度短于表1/3时,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0.15m 。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
图根导线一般应为附合导线,不宜超过二次附合。
当遇到较大单位只有一个出入口时,允许采用闭合导线。
②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图跟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注:S为边长,以Km为单位,不够0.1公里的按0.1公里计算;n为边数,L为路线长度Km。
八、地形图测绘①成图方法:采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
②基本比例尺1:500、1:2000。
③成图软件:南方CASS50成图软件。
④地形图的分幅采用50×50cm正方形分幅,图幅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计算编号,N1+N2:1:500 N1=(X-2520.0)×4N2=(Y- 840.0)×41:2000 N1=X-2520.0N2=Y- 840.0并以图内显著名称作该图图名。
⑤地形图的精度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5mm(图上),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大于±0.4mm(图上),高程注记点建筑区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5m,其它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1/2等高距。
隐蔽地区可放宽50%。
⑥用全站仪施测地物点、地形点时,测距一次读数,当经纬仪2C差小于40″时,水平角可测半测回;每一测站测完碎部点后应归零检查,归零差应不大于40″。
测站定向后需用另一已知点进行定向检查。
检查精度平面小于0.15m,仪器对中偏差不大于5mm,仪器觇标高量到0.01m。
高程注记点的间距注: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注记到千米位,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
⑦建筑区和不便于绘等高线的地方,可不绘等高线。
⑧居民地的表示外围轮廓及街道应准确绘出,内部可做较大综合。
房屋的轮廓以墙基外角为准,地下室不作专门表示。
菜地、果园、旱地等农用地中以木、油毡纸、草等为材料建造的简单房,住人的应表示,对轮廓小的拐角可适当综合取舍。
街道、公路、广场、空地上的花圃、花坛轮廓线以实线表示;以内部道路边线为轮廓线的花圃、花坛边线以虚线表示,符号配置按《地形图图式》135、137、139页图例执行。
城镇内道路边的汽车候车亭实测范围用实线表示,内配《地形图图式》52页6.5.6.d符号,没有候车亭的公共汽车站可不表示。
杆上变压器符号应注意表示输入高压线符号及输出低压线符号的配置。
街道边的邮筒,街道名称牌,小于1米的小型广告牌不表示。
交通红绿灯不表示,其支撑电杆应实测。
横跨街道、公路的路标、宣传栏、广告牌用《地形图图式》30页5.4.5符号按其方向表示,当广告牌、路标、宣传栏等为双面设计时,优先选取朝向北、向西方向表示。
街道中间、花圃中间单柱支撑的宣传栏、广告牌仿照《地形图图式》30页5.4.5符号表示。
单柱支撑表示道路、单位通道情况的标志牌用《地形图图式》52页6.5.6c符号表示。
桥梁、广场、街道、公路上的路灯用《地形图图式》32页5.5.2.1符号表示,简陋的路灯不表示。
街道名称、河流名称、道路名称、管线类别等注记的字向和字序应按图式119页注记规则执行。
地形图编辑时,各种注记的字体大小、字型、方向要认真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规定执行。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应分布均匀,一般每方格应不少于10个高程注记点(含房屋、地物的高程点),在街道交叉口中心线、道路路面、桥面、广场、地下检修井口、较大空地等位置适当加注高程,高程1:500注记到厘米,1:2000注记到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