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1.测区概况

谷歌略图围(附图)

测区地貌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洼谷地等不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境海拔在1456—836米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2.项目任务

该项目工序分为52km2测区的图根控制测量、1:1000全数字航测成图(围线中阴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以下简称DOM)和数字高程模型(以下简称DEM)制作等几项任务。根据测图和像控需要加密图根控制点;全数字航测成图包括无人机航空摄影、外业像片控制测量、外业地形图调绘、业空三加密和立体测图、DOM 和DEM制作,DLG图形数据编辑等。

3.测区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本项目由甲方提供围线(围线中阴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及比例尺为1:10000的测区地形图。

4.基本技术要求

4.1作业依据

4.1.1、CH/Z 3002-2010《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

4.1.2、CH/Z 3001-20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4.1.3、《1:500、1:1000、1:2000航空摄影测量业规》;

4.1.4、《1:500、1:1000、1:2000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

4.1.5、CH/Z 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

4.1.6、CH/Z 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业规》;

4.1.7、CH/Z 3005-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

4.1.8、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

4.1.9、CJJT 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

4.1.1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57.1-2007);

4.1.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4.1.12、《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

4.2平面和高程系统

4.2.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城建独立坐标系。

4.2.2 高程系统:高程采用“大沽高程系,等高距为1米。

4.3控制测量和测图的主要技术要求

4.3.1图根点精度,相对于邻近的等级控制点,其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

4.3.2 地形图精度:

其中:点位中误差为地物点在地形图上的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为高程注记点,等高线对最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两倍。

4.3.3 1:1000地形图采用50cm×50cm 的标准规格进行分幅。采用标准图廓西南角

坐标公里数编号法,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1000地形图取至0.1km(如:2315.0-504.0)。

图廓、注记、独立符号均按正北方向注记。

4.3.4图名选择所在图幅主要居民地、企事业或行政单位的名称,全测区不得出现同名,对于地物较少的图幅,可以相邻图幅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命名,在方位外加括号,如“庄(东)”。若用方位命名仍无法取图名时,可不取图名,只注图号。4.4总体技术方案

4.4.1流程与项目

4.4.2主要作业方法

4、电算加密: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测量加密点,用光束法加密软件对区域网进行平差,将加密和定向成果存入计算机,供测图时直接调用。

5、业测图: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业地形要素数据采集。采编所有地物外轮廓,测定房屋北屋檐房屋顶面或女儿墙(含混凝土护栏)顶部。对立体判测有疑问或影像模糊不易测定的地物,要加以说明或做出记号供外业补调,尽量为下工序提供准确、可靠、完整的数据。点状地物中心位置要求准确,线状地物要求线段连续,面状地物的测定要求图形连续且封闭,业能定性的地形要素可直接标注图式符号。

6、业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直接导入空三加密和定向建模成果,制作经规则格网(间距为1m×1m)特征点、线采样的DEM和经数字影像微分纠正的DOM。

7、外业地形图调绘:考虑到本测区要求制作DOM,在外业补调新增地物,或者进行图根控制测量的时候,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可将正射影像图供外业调绘。在外业现场进行100%的调绘和修补测,对个别简单易补测的新增地物可利用相关地物(需先检验其正确性)直接补测上图,并标注相关距离尺寸;对于毗连或成片新增地物可先圈出其大概位置,用全站仪全野外采集数据,外业画草图,业编辑后再巡视检查直至最终成图。在用全站仪全野外补测新增地物时,测站点点位误差和精度要求不低于

10cm。

8、房屋属性调查:所有房屋均调查确认房屋建筑结构[分为钢、砼、混、砖、简单房等五种结构;五种结构均要据实表示,一般规定为砼(7层以上)、混(4-7层)、砖(1-3层)]和层数,大楼有专有名称的注专有名称,无专有名称注单位名称、挂牌单

位较多者选择主要的一个单位名称加注,农村地区的村委会所在地、企事业单位等需注名称。

9、将外业调绘修补测好的数字线划地形图在计算机上编辑成满足建库要求的1∶1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地形图(以下简称DLG)。

4.5地形图编辑要求

为满足甲方和后期施工规划的要求,1:1000航测数字化成图(DWG格式)应满足以下要求:

1、所有地形要素须分层表示,地形要素的分类与编码按CASS8.0软件执行;

2、使用CASS8.0下默认的独立符号库、线型。图中所有独立符号都以块方式存在,线型使用符合《图式》规格要求的AutoCAD的线型文件。、

5 航带设计技术要求

采集应重点控制地形地貌高程精度及地物调绘的错漏。利用高等级控制点、外业补测高程点和多余像控点进行精度检测,并行成精度检测报告提交下工序。

9.1 作业环境准备

数据采集使用MapMatrix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完成。

采集前,仪器保证处于良好的作业状态,鉴定合格后方可作业。

软件参数设置正确,满足本项目数据采集作业要求。

9.2 模型定向精度指标

采集拿到空三作业前需要检测像控点、外业高程点的空三精度,并做好精度报告,随成果一起提交下工序。

采用空三自动恢复模型进行立体测图,不允许进行二次定向作业。

模型接边:相邻像对地物和等高线接边误差不得大于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和等高线中误差的1.5倍,个别不得大于2.0倍。

9.3 数据采集原则

A、地物、地貌要素的采集按编码分层进行采集,各要素编码要求使用正确,在有二级码的情况下,不允许用大类码、用大类码+小类码组成的要素编码进行采集。一般地物、地貌要素的分类码执行《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B、数据采集围应在定向点连线以,最大不得超过定向点连线外10mm(像片上)。如果相邻航线或像对,在接边处有阴影等缺陷,在本像对补测时,测绘围可酌情放宽,并做记录。

C、地物与地貌要素应先依据外业调绘片进行采集。原则上是外业定性、业定位。如确认外业调绘有错误时,业应根据立体模型进行改正并有相应的记录(如:调绘片说明、手簿记录等),备查。

测绘地物地貌做到无遗漏、变形、移位。注意,高压电杆、通讯杆、低压杆、地下光电缆、水渠、天然气管道等应认真判读调绘,对外调不合理的地方,应在仪器上进行处理并记录。

D、地物与地貌的采集,严格按实际立体采集。地物采集注意处理地物间的相互关系(如:道路和桥等地物关系),重点做好公路、铁路及其附属设施的采集。地貌采集要注意微型地貌的表示。

E、点状地物和非比例表示的线状地物,按照地物中心采集;有方向的点状地物第一个点采集定位点,第二点为方向点;依比例尺表示的线状地物严格按照实地位置采集;有符号的线状地物根据符号左生成原则采集。另外,采集线状地物时注意点的密度,确保地物几何形状的真实。

F、本项目按等高距为1M进行采集作业。

G、外业散点成果(外业实测高程点、电力线、水系、水池、上水管线等新增地物)需要引入到立体中检测精度(电力线、水系经核实为示意性要素,成果以立体模型为准),作为高程点使用(如果个别点误差超限的话,需要室主任核实,经核实确为外业点问题的应作标记随成果提交下工序)。立体参照外业实测高程点作业,确保地形、地貌的采集精度。立体需特别注意采集电塔、电杆、信号塔、电线架等跟项目息息相关的重要、敏感地物。

H、数据采集的围

采集的围依据:甲方提供的DWG格式围图。

I、保证采集成果的唯一性,绝不允许出现文件数据的重复问题。特别是采集后切图要准确,确保地物、地貌接边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如果出现重复参考或镶嵌的数据应在本工序自行删除,不得将重复数据问题移交给下工序。

J、采集完成后作业员应认真自校,检查员严格检查,对于隧道口、立交等重点应在立体上仔细检查地貌采集情况,并做到原始记录清楚,项目填写完整、齐全、正确,签名后方可交下工序。

9.4 测绘地物、地貌的要求:

测区的等级三角点、C、D、E级GPS点和一、二级控制点,一律按点位坐标展绘

在图上,并用图式上相应的符号表示。

A、居民地:

各类房屋均应调注层次,2层以上图注记表示,层次注记在房屋的中心。人字形房顶及规整居民楼底层的车库,四周门窗处檐高在2.2m以上的应算入层次。地下室、半地下室不计入层次,地面上层高在2.2m以上(含2.2m)的应计算层次。

a、一般房屋按照2110层码采集。简单房屋、破坏房屋等按照相应层码采集。

b、房屋按房屋的层次分别采集,房屋应逐个表示。不同层次、高度、建筑材料和形状的房屋,老居民街坊、房屋毗连、庭院套递,应根据房屋结构不同、屋脊高低、房基前后不齐等因素进行分割表示。建筑材料分钢、砼、砖、混、简单房五种结构;房屋顶面上的构筑物不表示;房屋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5mm不表示,简单房屋凸凹图上小于0.6mm不表示。居民地中间的空地图上小于6㎡时不表示。

c、密集居民地的2、3层房,外业调绘为示意性,采集时注意参考,以立体模型为准分层采集,同时,使用2、3分别标注层次。街道两侧和工地上不正规的石棉瓦小雨棚、临时建筑物、售货亭等不表示。机关、企事业单位正规的停车棚,图上大于6mm2用棚房符号表示。

室外楼梯宽度大于图上1mm时要表示,有转弯的室外楼梯宽度超过图上2mm时,在符号中间加绘一条竖线表示。

公共厕所要表示并加注“厕”,对农村地区的小型牲口圈用简易房表示,图上大于6㎜2的牲口圈要表示并加注“牲”,固定公共的垃圾台要表示。

在调绘截止期时已经拆迁堆土仍在建或停建的地块,其围用地类界绘出,并加注“施工区”,已建屋基或建筑物地基、基本成型的建筑物按《图式》中“建”房表示。

永久性的温室、花房虽然用塑料膜覆盖,部是钢筋、水泥柱支架或一侧有墙体的,用《图式》4.3.35符号表示。

雨搭、房檐、图上长度小于1cm栅栏或活树篱笆等不表示。

d、围墙使用2431层码按不依比例尺采集。单位、村庄的外围墙必须表示,栅栏、栏杆、篱笆、铁丝网等图上长度大于1cm时应表示;门顶是大门顶盖,依比例尺门顶的长度大于5m,门顶按实际投影表示,民宅院落门顶一概不表示,将围墙连通。

加固坎上有栏杆,且投影在0.5米以无法按真实位置表示时,用栅栏坎符号表示。

e、房屋顶上的室外设备和地下建筑物不表示。

f、场区有地下人防,注意测量人防出入口。

B、独立地物

独立地物的采集依据外业调绘片分层采集。外业散坟的调绘是示意性的,采集时注意定位和增补。

打谷场、烟囱、水塔、路标、水井、广告牌、庙宇、无线电发射塔等有方位意义的独立地物必须采集。

主要道路、广场、桥梁、企事业单位、大型小区部等突出的2m高以上的装饰灯要表示。

坟地用地类界表示围,中间配置符号,不注坟数。散坟应适当表示,有名称的墓地要注名称。

农村居民地图上大于2cm2水泥地要表示,注“水泥地”,城镇和单位部的不表示。

季节性谷场不表示。

C、交通及附属设施

a、公路按其技术等级代码以《图式》表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在括号注出公路的等级,如(2)。国、省道干线公路需注出公路的编号,如G104、S205等。其它公路可注出公路名称,如“京沪高速公路”、“徐宿淮盐公路”等。公路及其附属建筑物,如:桥梁、涵洞、路堤、里程牌、汽车站等应以相应的符号表示。公共汽车站一组多个时,选取中间的一个表示,公共汽车站台候车亭以棚房表示。等级公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如路边有路沟、路堤等时,路基线一般可省略。等外(9级)公路仅绘出铺面线。高速公路中间的绿化岛(边线使用街道边线,中间插注花圃符号)和两侧隔离栅栏要分别表示。

b、公路和铁路的附属建筑物(如:桥、桥墩、立交桥、平交道、涵、上下挡墙、里程碑、铁丝网、行树等)全部表示,路堤、路堑等人工地貌禁止使用等高线表示;另外,桥头的加固路堤和对应的坡脚线应与桥梁套合、对称。坡脚线的采集使用8524层。

c、公路统一按等外公路层码采集,编辑时注记道路名称、路面性质及宽度。

d、道路相交处路宽变化较大时,需按实际立体影象采集,不能使用平行线表示。

e、公路进入城镇或通过街区式居民地时,公路符号可用街道线代替,具体可依据实地情况如实选择变换处。通过散列式居民区的道路采集要连续,不宜中断。

公路平面相交时,铺面与路基线对应相接。大车路、乡村路与等级公路相交时,等级公路的铺面线不得间断,可相交接在等级公路的路基线上。

公路、大车路通过依比例尺的大堤时,路边线在堤边线侧(图上间隔0.2mm)分别表示。乡村路在堤上通过,当堤顶宽度大于图上2mm时,堤边线与道路符号同时绘出,堤顶宽度图上小于2mm时,以堤代路,堤上道路符号省绘。堤上小路不表示。

f、采集时注意区分依比例尺表示的大车路和乡村路及不依比例尺表示的乡村路和小路。

路面或铺面宽度实地小于或等于4m,大于2m的用依比例尺双线大车路表示,若实地宽窄不一,且变化频繁,图上可取中等宽度绘成平行线。乡村间供行人往来路基宽度小于或等于2m,大于1m的主要道路,用依比例尺双线乡村路表示。小于或等于1m的不依比例尺的小路一般不表示,田间均用田埂表示。

g、部道路只表示厂矿企业部铺装路面的道路。

D、水系及附属设施

a、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地物的水涯线按立体模型的水边线依比例尺采集。

b、河流、沟渠的宽度在图上大于1mm时依比例尺采集,否则,用单线按中心线不依比例尺采集。居民地的干沟用排水沟采集。

c、水塘采集应配合坎表示,当水涯线和坎边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可只采集陡坎。

水田与菜地的沟渠除宽度大于或等于1mm依比例表示以外,均用单线沟渠表示,单线沟渠过于密集时,可取舍表示,间距控制在2cm左右。

d、外业漏调的单线渠、冲沟,业采集时要补充采集。沟底宽度在图上大于5mm 的冲沟应加测等高线。

e、水系附属设施(如水井、泉、水闸、拦水坝、输水槽、倒虹吸等)必须采集。水闸有名称的应该调注,不注建材性质和闸门孔数。

f、一般水井不表示,但居民地外围的公用水井要表示,有名称的水井应表示。

双线地物下的涵洞要表示,单线地物下的涵洞均不表示。鱼塘要区分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长期养鱼及作渔业用途的,图上面积在1平方厘米的永久性鱼塘应逐个表示,统一注“鱼”,一般坑塘注“塘”,有水生作物的水塘,除绘出水生作物符号外,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E、管线及附属设施

a、电力线、通信线、输油输气管道等管线的采集按照调绘片作业。配电线、通讯线杆要表示,走向须准确。三根以下(含三根)支线不表示。多种线路共杆时,只用

主要线路表示。通讯线在空中相交、分岔处应在图上表示出来,要注意邻近杆线方向与对应的交叉线相接。图廓处可不补注无杆线路方向的符号,但要注意图边有杆线路方向的正确表示。拉杆线一般不表示。

b、电杆、铁塔、管线支架等要素全部采集,采集原则是以立体模型为准,根据调绘片认真判读和量测。

c、变压器、变电室全部采集。电力线或通信线入地时按相应层码加注入地符号。

F、境界和植被

根据外业调绘片采集境界。

G、地貌

地貌以等高线配合地貌符号表示,等高距为1m。街区、居民地以及平坦的水稻田不绘等高线。有明显起伏的土垅等应测绘等高线,计曲线的数字注记字头需指向高处,示坡线指向低处。图面上除地物点高程外,不允许有点线矛盾。

a、大面积的梯田坎应采集最上、最下的坎,中间的坎先采集高大的坎,再采集其它坎,坎的采集密度控制在图上8mm左右一个坎。

田埂在图上宽度大于或等于1mm时以双线表示,小于1mm的以单线表示,地形图上的田埂取舍按图上间隔2cm以表示。

b、平地上高度大于1米的斜坡、陡坎均应表示。斜坡坎的采集要求区分自然坡和人工坡。自然斜坡采集使用陡坎加等高线的方式表示;人工斜坡采集使用陡坎加坡脚线的方式表示。

陡坎是形成700以上的陡峻地段。700以下用斜坡表示,斜坡符号长线一般绘至坡脚,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以陡坎符号表示;坎的比高大于0.5m以上应表示,同时测注坎上、坎下、坡上、坡下的高程。比高大于1m时,量注比高至0.1m。

c、测区注意表示崩崖、滑坡、冲沟、陡崖等崩塌残蚀地貌。

d、乱掘地只采集围线(该围线必须闭合)、注高程点,不绘等高线。

e、等高线采集时手轮速度不能太快,且拐弯注意减速,防止出现微貌丢失、沟心等高线漂浮,不能真实的反映地貌。计曲线和首曲线的采集方向必须一致。修测等高线时应锁定脚盘。

f、在等倾斜地段,相邻计曲线间距在图上满足5mm≤d≤10mm时,可用曲线插功能完成首曲线的绘制;间距小于2mm时,不采集首曲线。

g、等高线过地物要断开,同时,注意和水系、公路、铁路等地物的关系协调配

合,不能穿越。

h、密林地区采集等高线时,应考虑树高的影响,使曲线切准地面。

i、洼地、山头、鞍部的高程变化处,如果没有高程注记点应加绘示坡线。

j、高程注记点的采集

每个方格高程注记点个数一般为15-20个,地物比较密集时,一般应不少于8个。采集高程注记点要注意优先采集特征点(如:山顶、洼地、沟心、山脊、鞍部、变坡点、陡坎及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的水位等),然后再兼顾图面美观且均匀分布采点。

注意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的协调性,尽量避免点、线矛盾。

适当加测比高注记。

公路、铁路,要求每隔50~100米测注道路交叉、路面、路肩、路堤、路堑大桥头、长隧道口及坡脚等特征位高程,注意高程点在道路两边交替分布。

H 、植被

a、测区所有植被符号一律绘出,不使用省略符号或图外附注。稻、麦轮作田,以稻田符号表示。果园面积大于图上4㎝2时,需加注果树名称,如:“桃”、“梨”等。图上面积大于2㎝2的菜地应表示。所有植被围边界在测图时均以地类界表示,植被的性质由外业调注。

b、沿堤、道路等地物两侧的行树要表示,起止位置要准确,符号间距按《图式》要求表示。镇区和居民地周围、塘边与地头的散树可择要表示。

c、花坛与花圃面积大于图上16mm2的要表示,花坛边高出地面0.3m以上的,用实线表示;比地面高而低于0.3m以虚线表示。与地面持平的用地类界表示。单位部、城市广场等花坛的独立树注意调绘。图上面积大于25cm2以上的林地需注记树名及平均树高(注记至整米)。

d、沿河、沟或较大池塘的水生作物及芦苇,按实际围配置符号,居民地周围的竹丛和较大场地上的草坪以实地围表示,绿化草坪用草地表示,同时加注“草坪”。

e、房前屋后的零星菜地不表示。

10 图形编辑

地形图图形编辑在Cass8.0图形编辑软件环境下完成。

10.1 作业环境准备

图形编辑在Cass8.0图形编辑软件环境下完成。保证软件参数设置正确,满足本项目数据编辑作业要求。

需要本项目作业软件必须采用Cass8.0(符号库均为2007版图式)。

10.2 编辑作业原则

A.检查图形编辑软件参数配置是否正确,包括符号库、线型库等。

B.地形图转换:将MapMatrix工作站采集的图形数据转换成正确的CAD数据(*.dwg)文件。

转换完成后参照调绘片检查地物有无遗漏,如果存在不能转换的图形符号,应查明原因。

C.本项目标准分幅,图幅裁边前注意处理围线和接边处的地物、地貌,避免图幅切边引起地物丢失。

D.依据外业调绘片对图形要素进行编辑。

E.图字体要求:按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作业:

*说明---性质注记包括:

道路---沥、碎石、水泥、土等

房屋---建、破、掘、温室、房层、垃圾、厕等

水系---水、塘、井、机井、闸等

其它---码头、旗杆、射电、电信、油、气、水管、松、桔等

F.编辑完成后作业员应认真自校和接边检查,注意接边处地物、地貌的性质和类别的的一致性。

G.1:1000比例尺图均采用标准图分幅的方法。

H.作业员接边、自校完成后,交检查员严格检查,并做到原始记录清楚,作业记录(含:问题处理)、签署需齐全。项目填写完整、齐全、正确,签名后方可交下工序。

10.3 地形图编辑注意事项

A、曲线压缩参数不要设置太大,宜为0.01—0.04,注意不要反复压缩、拟合,以免造成曲线移位、变形。

B、根据高程位置及密度对沙包、沙坑、山头、洼地加绘示坡线。

C、曲线和高程点矛盾时,可据实际情况处理:或移动曲线或修改点的高程,注意不能改变原有地貌、山形等。不符值在0.3m以时由本工序进行修改,大于0.3米时,必须上仪器检测。

另外,对于山头、洼地的不符高程点必须上仪器检测,以防止漏曲线。

D、曲线应与坎边线相交,且曲线进、出坎的根数相等,与比高相符。

E、水系、道路与其它地物、地貌要素的配合要求合理,曲线穿过道路、水系时要尽量垂直,沟心线应与曲线严格套合,河流水涯线、沟心线折线太明显时,编辑应添加节点、或拟合水线。

F、公路编辑时注记道路名称、路面性质及宽度,如G307(沥8),如无线路编号,可只注路面性质和宽度,如:沥4 等。道路相交应平滑处理,以符合实际地形。

G、房屋外轮廓必须闭合,且注意处理房房和房围墙的对接关系。

H、所有地下管线要标明性质。采集工序补测的电力线、通信线杆位,注意逐个

添加符号且保持杆和线的方向一致。

I、植被符号全部填充在图,不能以文字方式在图外注记。

J、汉字注记选位应满足图式4.9.1的要求,特别是居民地注记应选在居民地房屋稀少的地方,保持图面美观。

K、打印出图时,点线交断前注意注记的移位,以防止交断后地物的丢失。

M、外业散点成果(外业实测高程点、电力线、水系、水池、上水管线等新增地物)采集工序已引入到立体中检测精度,编辑工序需要进行验证。

10.4 成图要求

图廓整饰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作业成图。

11.图幅拼接

11.1本测区四至一般均作自由图边处理,并须经100%的外业检查,保证图边准确。11.2当相邻图为相同比例尺已成图时,应分别调用各自的数字化图,按无缝隙的接边要求,确保线条连续,构面完整,注记正确。若已成图接边处的地物发生变化,要尽量在新测绘图边处将新增地物表示完整,线状地物可中止在接边线处。11.3不同作业员、作业队之间的接边工作,原则上各负责接东、南图边,接边时双方参加,一人负责接,一人负责检查。自由边各自负责。

11.4各类地物的拼接,不得改变其真实形状和相关位置,直线地物在接边处不得产生明显转折。高程注记点同一块平地较差不得大于0.2m。

15.质量控制

15.1.图根控制、像控测量

测量员每天要对自己观测的数据进行导出并提交队长,由队整理、备份并作平差处理;测量员要结自己每次测量的点做好点之记,并由队长检查。

最终平差结果出来后,按设计书要求进行提供品质保障部进行100%检查。15.1.2.空三加密

每个空三加密分区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员进行对像控点及其它控制点的量测,其中一个人要对另一人量测进行重新量测,无误后再强制平差。符合要求后,按设计要求对成果整理提交品质保障部检查。

15.1.3.数据采集编辑

采编辑工序以图幅为单位编辑。每个作业员编辑完的第一幅图,都需进行自查、修改,100%的自查;

再由检查员进行该图幅的检查,主要检查已有资料的使用是否正确(外业高程点、像控点、已知点的精度再次验证),外业调绘资料、DOM相互结合检查作业成果的地物、植被、注记等上图(上图后的颜色、线型、线宽、图层)是否正确,图面表示、图面关系处理是否合理进行100%的全面检查;

公司品质保障部编辑质检员在项目编辑进行过程中、编辑结束后不定时地对作业完的成果进行抽检,监控作业过程中数据的质量;

数据作业员对检查员、质检员的意见修改完成后,由检查员、质检员本人对修改结果进行复查,查看是否修改到位;。

15.1.5.质量控制要求

1、确保交到下一工序的成果都是经上工序100%检查的合格产品;

2、要求各作业室应进行作业过程的中间检查;

3、项目负责人要有过程检查,检验技术设计的执行情况,并有检查报告;

4、品质保障部作为公司级质检,出具检查报告。

15.1.6.质量控制目标

本项目质量目标是:按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要求对本项目进行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使项目成果为合格级产品。

16.提交资料

16.1.数字线划地图(DLG) 电子版成果各一套;

16. 2 采集编辑检查记录手簿各一套;

16.3 形文件和字体;

16.4 数据提交说明。

地图设计报告(大纲)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地图设计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 院(部):

实习成绩评定表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掌握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包括地图设计阶段,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处理阶段以及地图输出阶段。 二、实习任务: 利用ArcGIS10.0软件设计编绘一幅合肥市市区普通地理图,并打印输出。 三、数据准备: (1)1:400万国家基础地理数据:检查现势性,如果一致则直接使用. (2)地理图:经校准后,矢量化提取各类要素 (3)在线地图:对比查看,制图综合。 四、实习内容: 1、地图设计: (1)地图基本信息: 1)主题:普通地理图 2)用途:地理服务 3)对地图信息的基本要求:标志性地物(火车站、医院、公园等)和景点标注清晰,居民点选取要反映出其分布规律,道路包括高速路、高架桥、主干道和部分街道,要求图面色彩丰富活泼,各地物易于区分。 d)图幅大小:552*722mm (2)、数学基础: 1)比例尺:1:65000 2)坐标系: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117°E投影坐标系。 3)经纬网布设:无 (3)、基础地理地图设计 1)制图综合内容选择表示方法:居民地(乡、镇、村)、医院、学校、火车站、公园、水库、道路、标志性大楼(图书馆、展览馆等) 2)符号化设计: A、地物点: a、市政府:红色五角星25mm、字号12+粗体,市辖区政府:红色五角星17mm,字号10 b、居民地:乡、镇、村使用点状符号,乡、镇符号大小为13mm,注记字号9,村符号大小为12mm,注记字号7 。 c、医院:红色十字;标志性建筑物:建筑楼;公园:树,其余地物按照其功能特色进行符号设置。符号大小:10~15,注记字号大小为7。. B、道路:高速路为棕土色,3.2mm宽,高架桥、国道(省道)、城市主干道以高速路为准,同一色系设置,线宽0.3mm等差递减,普通街道为明黄色,线宽1.4mm,注记字号:高速9、普通街道6,其余为7.

(完整版)1_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测量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题目:1:500地形图测绘设计技术 英文题目:1:500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design technology 学生姓名:*** 班级:工程测量*班 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 指导教师:***

****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012年4月

摘要:本设计主题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是实施、结合实际主要从图根控制网的设计布设、实测和利用全站仪对碎步点进行的采集方法以及碎步点数据的处理三方面做了探讨;也非常详细的阐述了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中运用,以及大比例尺测图的方案;最终使用全站仪或RTK测出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1:500数字化测图以其成图精度高,成图周期短,即用即测,快速建立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定特点,已被一些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领导所青睐和引用。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反战,全数字地形测图在现代制图技术下已经发展成为了高新的制图技术数字测图的基本思想是将地面上的地形和地理要素(或称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热爱后有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电子地图,需要时有图形输出设备(如显示器、绘图仪)输出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图图形。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这一过程通常称为数据采集。目前数据采集方法书要有野外地面数据采集法、航片数据采集法、原图数字化法等。数字测图就是通过采集有关的绘图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数据终端,然后再室内通过数据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由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再经过人机交互的屏幕编辑形成绘图数据文件,最后由计算机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制所需的地形图,最后又磁盘、光盘和硬盘等储存介质保存电子地图。数字测图生产成品虽然仍然提供图解地形图为主,但是它以数字形势保存着地形模型及地理信息。 关键词:1:500地形图数字测图要素采集设计碎部点Abstract:The design theme is: 1: 500 topograph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and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is mainly from the mapping control network design layout, survey and the use of total station in scattered points for collect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for scattered points in three aspects were discussed; also very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东海路(四环路)两侧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海安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的需要,受海安工业园区规划部的委托,我公司对小焦港河以西东海大道(四环路)两侧东西约500米南北约900米的测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整个测绘过程将于2005年11月结束。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海安镇平桥村十九组与海南村六、七、八、十组。地形图测绘具体范围:东至小焦港,南至东海路南600米,西至永安南路延伸段,北至海安镇二里村界河。 地理位置:东经:120o27′-28′,北纬:32o30′。 测区地貌:测区地势平坦,平均高程在4.0米左右,以水浇地、菜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9、10、11三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I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以下简称《GPS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公司2003年施测的E级点D002、C级点HA002两个GPS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公司2005年6月测的SW09和WD10两个国家四等水准成果。 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地图设计书

地图设计书 徐焕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1428007010031 地图设计是制图人员作业的技术依据,是生产的指导性文件。地图设计书依据图式和相关规定,满足使用方的要求。本区域是采用中国政区图和土地利用图裁减而成,具体为江西省九江市1:25000土地利用图,确定制图的总体要求后,分析原有地图资料,研究制图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然后结合编图环境,制定满足要求的技术规定。 1制图要求及数学基础 1.1制图要求: 满足该地区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指导各项规划的需要。图件格式为jpg。制图比例尺为l:25000。 地图图名:九江市土地利用图 1.2设计及作业依据: GB/T12341-2008(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规范设计书。 1.3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采用GCS_Krasovsky_1940坐标系,基准面为D_Krasovsky_1940基准面,采用的是Albers投影。 2制图资料 制图区域资料有:电子版版1:25000中国政区图,电子版的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水系、道路、铁路、居民点、土地利用类型、等高线等较为详尽的地图数据。其中中国政区图历史比较久远,许多新建的道路,铁路居民点等都没有显示,这对现实的指导会有一定的偏差,不过大体上基本正确。这些资料内容较为完整完整.地理延应性、现势性、数学精度都基本能满足编图的要求。 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最北部,介于东经113°57'~116°53'、北纬28°47'~30°06'之间,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23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东与上饶市鄱阳县和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毗邻,南接南昌市新建县、安义县、靖安县、奉新县和宜春市铜鼓县等五县,西与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崇阳县、通城县、通山县、阳新县等四县搭界,北与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黄梅县及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望江县等两县隔江相望。 九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区海拔20米),修水县九岭山海拨1794米,为九江最高峰,庐山区姑塘镇邓桥村化纤厂码头蛤蟆石附近的鄱阳湖底,海拔-9.37米,为九江市最低处。九江市山地占总面积的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耕地365.22万亩,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4地图编辑 按以下要求对地图要素进行编辑: 4.1文件命名。文件采用统一命名.和图号相同。 4.2点状要素。居民点统一用红色圆点表示 4.3线状要素。道路用红色1号线表示,铁路用黑白间隔的2号线表示,边界线用深灰色1号线表示。 4.4面状要素。水系统一用深蓝色表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依次用不同区分颜色来表示,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叠层,方便识别。 4.5图形编辑的符号、线型、线宽、注记、要素分层、颜色及字体规格等执行GB/T17160-2008

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2014年美好乡村测量项目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一、概况 为满足2014年美好乡村勘察、测量项目的需要,我院对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的测区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和定位放线工作。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长营180亩、牛集蒋楼120亩、古井赵楼260亩、十八里钧王营900亩。测区地势平坦,以旱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二、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三、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 1、已有测量成果及其分析利用 (1)亳州市四等GPS控制网,其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为±0.023m,,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22万,于2009年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测绘,其成果作为测图的首级控制使用。(该坐标系与土地局坐标系一致,

可以无差别对接。) (2)亳州市规划管理“一张图”,由亳州市岩土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0年编绘而成,精度较好,能满足踏勘和控制点布设使用。 2、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17度,将测区附近的四等GPS点作为起算点。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为高程基准。 四、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1、本项目成图比例尺为1:1000。 野外采用RTK,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2、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8.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 软件2004版本。 3、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4、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XX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 20xx年xx月xx日

审批人: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 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测绘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测绘项目地形图技术设计书 1.测区概况 谷歌略图围(附图) 测区地貌分为土石山区、黄土丘陵、沟洼谷地等不同类型,地形起伏较大,境海拔在1456—836米之间,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2.项目任务 该项目工序分为52km2测区的图根控制测量、1:1000全数字航测成图(围线中阴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以下简称DOM)和数字高程模型(以下简称DEM)制作等几项任务。根据测图和像控需要加密图根控制点;全数字航测成图包括无人机航空摄影、外业像片控制测量、外业地形图调绘、业空三加密和立体测图、DOM 和DEM制作,DLG图形数据编辑等。 3.测区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本项目由甲方提供围线(围线中阴影部分不绘制地形图)及比例尺为1:10000的测区地形图。 4.基本技术要求 4.1作业依据 4.1.1、CH/Z 3002-2010《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 4.1.2、CH/Z 3001-2010《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4.1.3、《1:500、1:1000、1:2000航空摄影测量业规》; 4.1.4、《1:500、1:1000、1:2000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 4.1.5、CH/Z 3004-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 4.1.6、CH/Z 3003-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业规》;

4.1.7、CH/Z 3005-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 4.1.8、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 4.1.9、CJJT 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 4.1.10、《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57.1-2007); 4.1.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 4.1.12、《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 4.2平面和高程系统 4.2.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城建独立坐标系。 4.2.2 高程系统:高程采用“大沽高程系,等高距为1米。 4.3控制测量和测图的主要技术要求 4.3.1图根点精度,相对于邻近的等级控制点,其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 4.3.2 地形图精度: 其中:点位中误差为地物点在地形图上的中误差; 高程中误差为高程注记点,等高线对最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两倍。 4.3.3 1:1000地形图采用50cm×50cm 的标准规格进行分幅。采用标准图廓西南角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X X X X X 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 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 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1.平面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中央子午线114°)。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基本等高距,1:500地形图为,1:2000地形图为1m。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1.在地面埋设一般普通标石(标石由甲方提供),四等点应做40cm×40cm,厚10cm的护面;并在基坑内浇铸混凝土。在建筑物楼顶埋设的标石,规

1:2000地形图项目测绘(航测)技术设计书

xxx地形图(航测)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编写单位: 编写人: 技术负责人: 2018年2月26日

目录 1、任务概述1 2、测区概况1 3. 工作内容1 4、作业依据1 5、飞行平台、航摄仪及内业数据采集设备2 6、项目实施方案2 6.1、作业流程2 6.2、一般规定3 6.3、控制网设计4 6.4、航测外业4 6.5、航测内业6 7、质量控制与保障7 8、上交的成果资料:7

1、任务概述 为加快乐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受地矿测绘院下属单位利群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其拟进行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的乐都区实施1:2000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为该项目规划设计、上报审批、工程施工提供现时、准确、可靠的地形地理信息数据,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服务。 2、测区概况 该工程项目位于乐都区达拉乡、雨润镇辖区内,达拉乡测图面积约21平方公里,雨润镇测图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测区属地形较为复杂、村庄稀疏,林木覆盖密度较小,通视条件一般,测区内盘山土路较多。 3. 工作内容 该项目区范围内1:2000地形测图,约24平方公里。 4、作业依据 1)《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CH/Z 3001-2010 2)《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CH/Z 3002-2010 3)《低空数子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7930-2008 5)《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6)《数字航摄仪检定规程》CH/Z 8021-2010 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地图设计书

地图设计是制图人员作业的技术依据,是生产的指导性文件。地图设计书依据图式和相关规定,满足使用方的要求。喻家山—磨山1:15000地形图编绘在确定,制图的总体要求后,分析原有地图资料,研究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然后结合编图环境,制定满足要求的技术规定。 1制图要求及数学基础 1.1制图要求: 满足该地区旅游和规划的需要。图件格式为.jpg.。 制图比例尺为l:15000。 地图图名:武汉市喻家山—磨山地形图 1.2作业依据: GB/T12341-2008(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规范,设计书。 1.3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采用武汉市城市坐标系,高程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制图资料 制图区域制网资料有:纸质版1:15000地形图,最新的遥感数据,网上武汉市交通图,包括路名变更和测量控制资料等。其中纸质版1:15000地形图为不在此时期内施测的地形图。可利用的只有等高线、地名等,图中地物地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修编数字地形图补测了这些变化,地路名变更资料为最新调绘的路名资料。这些资料内容完整.地理延应性、现势性、数学精度都能满足编图的要求。3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制图区域内主要地貌为低山丘陵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地理位置为E114°24’,N30°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一年中气温变化大,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左右,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4℃,存在着夏季高温、冬季冷冻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6.3℃,年均降雨量1163毫米,加上长江环绕全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故湖泊效应、垄岗效应、城市效应明显。 制图区域位于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喻家山、磨山、大团山、风筝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该区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塘堰在区内星罗棋布(东湖、喻家湖),是著名的“江汉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主要有环湖路,东湖东路,鲁磨路,植物园路,团山路,瑜伽山北路,喻家湖路纵横交错,形成网状。地物较简单,地貌明显。旅游景区多为有院落农家小院.分布相对松散。植被主要是山坡森林,湖港纵横,气候温和,有浮萍、水葫芦、莲藕等水生植物。 为了能较好地反映以上的地理特征。局部用坎线反映地貌特征.水系用清水河涯线、干河床、陡坎和坡线连续地表示出轮廓。区内大型建筑物通过综合取舍能反映出疏密程度及巷道交通状况.并且尽可能反映出单位轮廓。农村居民地要反映也分散的特点。

地形测量设计书

地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前言 1、设计目的: 1)通过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之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解读与使用测量规,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的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容进行依次实际的应用。 2)熟悉并掌握布设等级控制网的全过程,包括编写技术设计(课程设计)、选点埋石、外业观测、数据检核与平差计算、编写技术总结(实习报告)等部分。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训练,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 2、任务 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1:1000地形图的测绘。遵照国家颁布的《工程测量规》进行1:1000地形图测量布设D级GPS点及5级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3、测区概况:

本测区位于东经123°41’15”、北纬41°07’30”附近的市xx后坡周围,面积约25.0k㎡;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多断崖,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163m至553 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细河贯穿整个测区,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之困难。 4、测区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三等点A1、A2、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S1、S2两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根据设计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之地物、地貌逼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之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表1) 点名 标志 纵坐标Y 横坐标X 高程 备注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沈阳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的需要,受沈阳工业园区规划部的委托,我公司对小焦港河以西东海大道(四环路)两侧东西约500米南北约900米的测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整个测绘过程将于2005年11月结束。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沈阳镇平桥村十九组与海南村六、七、八、十组。地形图测绘具体范围:东至小焦港,南至东海路南600米,西至永安南路延伸段,北至沈阳镇二里村界河。 地理位置:东经:120o27′-28′,北纬:32o30′。 测区地貌:测区地势平坦,平均高程在4.0米左右,以水浇地、菜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9、10、11三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I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以下简称《GPS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公司2003年施测的E级点D002、C级点HA002两个GPS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公司2005年6月测的SW09和WD10两个国家四等水准成果。 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1:10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数字金昌1:1000地形图测绘方案 班级:10级测量二班 姓名:王金鹏 学号: 2012年10月20日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金昌市建设需要,受金昌市国土局委托,对金昌市进行1:10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本项目精度要求较高,而航摄精度较低,不能保证1:1000数字地形图的制作精度,为此成图方法改为航摄和野外数字采集补充、查核方法成图。 测区概况: 位于东经101°04′35″—102°43′40″,北纬37°47′10″—39°00′30″。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北、东与民勤县相连,东南与武威市相靠,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相接,西南与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搭界,西与张掖市山丹、民乐县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毗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10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内有金昌是国家等级点和测绘工程院前期所做的控制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测区内有金昌是国家等级点和测绘工程院前期所做的控制点控制点资料。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金昌市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1000,基本等高距。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cass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甘肃省测绘工程院专版cass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Autocad软件2008版本 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以测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使用全站仪直接布设图根点,以测区内D002(E级)进行测区校正。 图根点相对于D002,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cm。 二、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三、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四、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观测采用leica520仪器。此仪器经省测绘专用仪器计量站年检合格。 第八章高程控制测量

地图设计说明书

地图设计说明书

黑龙江科技大学 《地图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哈尔滨市 9月降水分布图院(系):矿业工程学院 班级:城乡 12-1 姓名:周春燕 学号: 024864 指导教师:王俊杰

地图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资料与数据的来源 1、资料的来源 资料主要来源于网上查找的资料数据、这幅底图本身含有的内容和一些关于专题地图的资料,资料和数据是比较综合整理后。该图的比例尺为1:20万,主要突出的区域是哈尔滨市,符合规定要求。 2、数据的来源 ①首先根据上课时老师的指导找一些关于专题地图的资料数据,比如哈尔滨市的旅游地图,人口分布图等。在这过程中我确定了自己的专题地图的内容,而且结合了课程设计的需要,绘制了一幅哈尔滨市9月份降水量分布图。 ②在哈尔滨市地图的基础上,应用了原有的资料如:边界线、县级的名称。 ③根据自己设定的以哈尔滨市9月降水量分布为专题之后,经过对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并巧妙地借用了网络的优势,找到了准确可靠的哈尔滨市 9月降水量分布数据和布局状况。 ④在图书馆里面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别人的专题地图的制作方法,和专题的布局所选用的一些图例进行参考和借鉴。 因此综合上述的资料和数据的来源主要为收集各种地图、影像、数据和文字资料,分析汇总资料,选取有效部分加工使用,利用画图软件最后绘制出专题地图。

二、分析方法与成图过程 1、专题的分析方法 专题地图的类型很多,其内容都是由地理基础和专题要素组成的。专题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一般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它的要素则围绕表示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当前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等直线法,定位图表法,范围法,点数法,统计图表法动态线法。用到了质底法,分区统计图表法。我运用Mapgis软件,选择质底法、分区与分级统计图法绘制了哈尔滨市 9月降水量分布专题地图。 Mapgis软件的“图面配置”是经过一个叫做“版面设计”的过程完成的。版面设计能够将Mapgis项目中除了自身之外的所有组件(由视图,图表,表格,脚本等),以及一般专题地图的必备要素:图名,图例,比例尺,等,经过整饰而组合成内容充实,表现方式多样,易于编辑修改与动态更新能力强的专题地图。 2、专题地图的成图过程 (1)地理底图的编制 ①比例尺:依据地图内容、用途选用等比例尺底图。由于是对整个哈尔滨市进行降水分布的专题地图的绘画,因此应该选用比例尺较小的比例尺,因此我选用了1:20万的比例尺。 ②边界线:根据专题地图需要选取市、县、镇边界,线性符号选用与设计。对边界进行勾勒,使得线转弧段利于对区的颜色填充。

120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蒙顶山景区休闲度假综合服务功能区 地形测量项目 技 术 设 计 书 四川*******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四月

蒙顶山景区休闲度假综合服务功能区 地形测量项目 技 术 设 计 书 编写者: 审核者: 编写单位意见: 日期:

目录 一、概述 (1) (一) 任务来源 (1) 1、测区概述 (1) 2、工作量 (1) 二、设计方案 (2) (一) 作业流程 (2) (二) 作业依据 (2) (三) 坐标与高程系统 (3) 1、坐标系统 (3) 2、高程系统 (3) (四) 平面控制测量 (3) (五)RTK地形测量 (5) (六)1:2000地形测绘 (6) 1、基本等高距 (6) 2、地形图精度要求 (6) 3、数据采集及成图 (6) 4、地形图图幅规格及命名 (6) 5、图幅编号 (7) 6、图根控制测量 (7) 7、野外数据采集 (8) 三、项目组织机构 (13) (一) 项目主要人员及岗位职责 (13) (二) 投入仪器及使用软件 (13) 四、质量保证体系 (13) (一) 质量目标 (13) 五、安全生产 (14) (一) 安全目标 (14) 六、提交成果资料 (15)

一、概述 (一) 任务来源 我单位受雅安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于2015年4月承担蒙顶山永兴寺、红牌村、后盐村、徐沟村一寺三村,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的1:2000地形图测绘任务,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该项目,特制定本设计书,望在作业过程中认真执行。 1、测区概述 雨城区为雅安市主城区,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衣江中游,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带。地处东经102°51′~103°12′,北纬 29°40′~30°14′,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3公里,地势呈南北长条形,西南高,东北低。总面积106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34万人,测区地处雅安市雨城区东北方向,地形承东北向西南走势,该区属邛崃山脉二郎山支脉大相岭北坡。测区内最高海拨1407米,最低海拨661米,气候温与,雨量充沛,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具有雅安市雨城区多种植物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藏量大,森林覆盖率60%以上,农户以种茶为主。 2、工作量 测区位于雅安市雨城区与名山区交汇处,测绘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核算工作量见下表:

1_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 1 概述 1.1 任务来源 随着××市××城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原有的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当前规划设计的要求,因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院在××城区西南方向的××、××及××片区增测1:500数字化地形图,以满足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的需要。 1.2 工作容和围 测区位于××市××城区西南方向的××片区、××片区一带,分为二个独立区块,测图具体围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派人实地指定。 任务容包括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用1980坐标系施测,并将1980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坐标系,具体包括:(1)测区控制测量; (2)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并将所测绘的1:500数字化图地形图缩编为1:1000地形图(80坐标),面积约6平方 公里; (3)将1980坐标系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转换为1954年坐标系地形图。 (4)在2009年城区地形图测绘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图幅分幅编

号,并完善原有图幅结合表(电子版); 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市××城区地处××省西北、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城区介于东经108°00'~108°07'、北纬24°39'~24°45'之间。 测区地处××城区西南方向城郊结合部,测图围主要分布有××、××村及京峒等3个村庄,该项目东北面接边地区2009年已测过1:500地形图。 国道G323横穿测区,测区大车路、乡村小路不多,交通条件一般。 植被以耕地、树林、灌木林和草地为主;测区属丘林地带,部分地方树木较多,通视条件困难。 2.2 已有资料情况 测区现有资料情况: (1)测区附近有国家GPS C级网,可作为一级GPS控制网的起算点。 (2)测区有1/1万、1/5万地形图,可以作为测区实地踏勘和设计用。

地图设计说明书

黑龙江科技大学 《地图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哈尔滨市2013年9月降水分布图 院(系):矿业工程学院 班级:城乡 12-1 姓名:周春燕 学号: 2012024864 指导教师:王俊杰

地图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资料与数据的来源 1、资料的来源 资料主要来源于网上查找的资料数据、这幅底图本身含有的内容和一些关于专题地图的资料,资料和数据是比较综合整理后。该图的比例尺为1:20万,主要突出的区域是哈尔滨市,符合规定要求。 2、数据的来源 ①首先根据上课时老师的指导找一些关于专题地图的资料数据,比如哈尔滨市的旅游地图,人口分布图等。在这过程中我确定了自己的专题地图的内容,并且结合了课程设计的需要,绘制了一幅哈尔滨市2012年9月份降水量分布图。 ②在哈尔滨市地图的基础上,应用了原有的资料如:边界线、县级的名称。 ③根据自己设定的以哈尔滨市2012年9月降水量分布为专题之后,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并巧妙地借用了网络的优势,找到了准确可靠的哈尔滨市2012年9月降水量分布数据和布局状况。 ④在图书馆里面查阅相关资料,参考别人的专题地图的制作方法,和专题的布局所选用的一些图例进行参考和借鉴。 所以综合上述的资料和数据的来源主要为收集各种地图、影像、数据和文字资料,分析汇总资料,选取有效部分加工使用,利用画图软件最后绘制出专题地图。 二、分析方法与成图过程 1、专题的分析方法 专题地图的类型很多,其内容都是由地理基础和专题要素组成的。专题地图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一般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体要素,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目前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一般有: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等直线法,定位图表法,范围法,点数法,统计图表法动态线法。用到了质底法,分区统计图表法。我运用Mapgis 软件,选择质底法、分区与分级统计图法绘制了哈尔滨市2012年9月降水量分布专题地图。 Mapgis软件的“图面配置”是通过一个叫做“版面设计”的过程完成的。版面设计可以将Mapgis项目中除了自身之外的所有组件(由视图,图表,表格,脚本等),以及一般专题地图的必备要素:图名,图例,比例尺,等,经过整饰而组合成内容充实,表现方式多样,易于编辑修改与动态更新能力强的专题地图。 2、专题地图的成图过程 (1)地理底图的编制 ①比例尺:依据地图内容、用途选用等比例尺底图。由于是对整个哈尔滨市进行降水分布的专题地图的绘画,所以应该选用比例尺较小的比例尺,因此我选用了1:20万的比例尺。

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XXX校区1:500地形图测绘技术设书 班级:XXXX 姓名:XXX ( 学号:XXXXXXXX XXXX年X月X日

第一章概况 为满足测绘工程技术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需要,XXX学院2011年八月份的实习安排,我们系的学生对XX校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5-6人左右,并且对校区进行地籍测量和校区以外的大乙坡进行了地形测绘。 | 测区概况: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而武XX区位于XX,本校区占地大约60多亩。该校区处于北纬25°30′31·07″、东经102°25′04·73″、海拔1751米、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一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类。 第二章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 (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 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校的已知点的国家四等水准成果。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有武定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第四章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 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Autocad软件2005版本 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以校区的已知点为起算点。使用全站仪直接布设图根点,以测区内D002(E级)进行测区校正。 图根点相对于D002,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 *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cm。 二、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三、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四、野外数据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