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0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掌握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的基本历史事实。

b.了解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中世纪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2、思想情感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的兴趣。

b.激发学生的研究和思考欲望。

c.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3、教育对象适用于九年级学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背景和过程。

(2)理解城市和大学兴起对中世纪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2、难点(1)了解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理解城市和大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教师引入(1)打开课程:为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简要讲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重要影响。

(2)概述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介绍时空背景等基本概念。

(3)宣读主题。

二、引入课内知识(1)了解城市的起源及其特点。

(2)城市和中世纪社会经济结构的联系。

讲解城市的职业分化和市民和商人等社会群体。

(3)讲解大学的起源和特点。

三、解读课文1、了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1)介绍城市的人口结构和城市的职业分化。

城市的商业和工业发展。

(2)城市在教会和封建贵族影响下的变化。

教会和封建贵族都重视城市的商贸和手工业。

但是,他们也限制了城市市民的自由。

(3)介绍城市的政治变化。

城市维护市民的权利。

城市也经常发生暴力事件。

城市和封建贵族爆发战争。

2、了解大学的兴起和发展(1)介绍大学的起源和传统。

在教会影响下,大学成为学术研究、传播知识和教育的中心。

(2)讲解大学的组织和运行。

大学的学制和行政机构的规范。

(3)介绍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

大学通常设置神学、法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

老师授课的方式和内容。

四、总结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中世纪欧洲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1、城市兴起和发展的影响(1)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并刺激了城市民主的兴起。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案设计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城市兴起的著名代表,中世纪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城市居民的身份情况;欧洲大学兴起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东西方文明存在明显的差异,城市就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原因;著名城市;大学的兴起难点:深入理解城市和领主的关系;大学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世纪(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的一个中间时期。

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最终融入文艺复兴和探索时代(地理大发现)中。

"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关于其名称,也叫做Medieval Ages或Middle Times,也称之为Dark Ages)。

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中世纪城市的有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

476年西罗马帝国衰落后,一般也被划分为古代欧洲的终结,并进入了中古时代。

民族:后来由外族瓜分的西罗马帝国,成为今天一些欧洲国家的前身。

政治:欧洲之后不再有统一政权。

局势:欧洲黑暗时代展开。

2、西欧城市的兴起:时间:从10世纪起原因: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等。

但学生对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认识大学在城市兴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产生兴趣,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大学在城市兴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世纪欧洲的图片、地图等材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等,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和大学的发展特点及其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辅助材料,分析大学在城市兴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讲解:农奴逃离庄园进入自由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身份,也就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获得新的身份,开始了新的生产和生活,带动了工商业的繁荣,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2、自主学习:阅读P44“相关史事”,回答下列问题:
建立行会的目的是什么?行会的类型有哪些?行会如何进行管理?
3、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教学重点
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
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
教法学法
阅读法、归纳法、讲述法和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总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自治城市:除了享有自由城市权利外,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阅读教材“城市居民的身份”一目,结合“相关史事—城市中的行业组织” 。找出:城市的基本居民都是哪些人?城市居民来自于哪里?后来城市居民身份发生了怎样变化?
市民身份的演变过程:由农民(农奴)--进城成为自由人(一年零一天)---逐渐形成市民阶级---分化成手工业者、商人--富裕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2、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手段都有哪些?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什么?举出一个自治典型的例子。
3、经过争取形成了哪几种类型的城市?
4、自由城市和自治城市有什么区别呢?也就是自由和自治城市有哪些自由和特权?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讨论:那些获得自由和自治的城市有哪些自由和特权?
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历史背景、兴起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对欧洲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需要结合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历史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掌握相关历史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资料,提高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关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相关论文、书籍。

3.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过程,包括城市复苏、大学创建等环节,同时阐述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世纪城市的重新兴起,大学的兴起及其意义,以及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知识,如封建制度、基督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

但学生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及其意义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产生疑问,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理解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欧洲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及其意义;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的理解;学生对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及其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的历史背景。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时期,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和大学逐渐兴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本节课内容涉及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发展以及相关史实,旨在让学生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仍较为陌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掌握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城市和大学兴起对后世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史实,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2.教学资源:相关史实资料、图片、地图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展示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发展情况,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相关史实。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分析中世纪城市和大学兴起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材分析:西欧城市蓬勃发展以后,推动了欧洲手工业的发展。

产生了市民阶级,与世俗文化,构成了早期资产阶级。

减少了欧洲的财富累积,提升了欧洲人民的生活水平。

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和近代科学的蓬勃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的经济繁荣。

同时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大学培育了人才,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繁荣,在一定意义上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作了准备工作。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能力】1、识记西欧城市复兴的时间、区域,城市争取斗争的常用方式;2、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过程;3、介绍大学的蓬勃发展、大学自治权及其开办的主要课程等。

【过程与方法】1、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2、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中世纪市民崇尚人生民主自由、谋求城市自治权的勇气,体悟“踏进中世纪”源自于“人”本身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蓬勃发展【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教学准备工作:1、电脑、投影仪;2、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3、有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多数人指出中世纪的西方文化较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来说就是一种退步,中世纪意味著滞后、腐化、幽禁和盲从。

实际上,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刚刚问世的城市沦为中世纪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城市会在这一时期出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引入方式提升学生的自学兴趣。

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民主自由和自治权的城市1.材料和图片展示: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

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

2.教师回答: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打声叙述一下乔治父辈的悲惨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原因,城市兴起的著名代表,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及典型例子。

城市居民的来源,大学的兴起,主要课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市民阶级的形成,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城市兴起以后,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了解大学的兴起使欧洲的教育出现新的变化,被认为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原因;
难点: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

这是怎么回事?城市难道有不受封建领主控制的特权吗?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样工作的?本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中世纪城市的有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城市的兴起
1、原因: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2、著名城市: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英格兰的伦敦等。

3、兴起的城市特点:
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

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

13世纪,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等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屈指可数。

佛罗伦萨米兰
巴黎
4、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

所以,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5、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看课本相关史料: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
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

琅城居民募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

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

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

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6、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
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消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了城市的拥护。

在自由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
市民任意征税。

部分城市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利。

当然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城市贵族一般也是国王的支持者。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
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

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2、意义: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

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大学的兴起
1、背景: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欧洲早期的大学
2、大学的自治地位: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3.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
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

4、大学的教育自主权
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5、课程:
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

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课堂小结:
西欧城市兴起以后,促进了欧洲手工业的发展。

产生了市民阶级,与世俗文化,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

增加了欧洲的财富积累,改善了欧洲人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和近代科学的兴起,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

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大学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②商业贸易的发展③人口的增长④统治者的英明决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城市居民和领主之间关系看法正确的是()
A.城市居民和领主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B.领主可以向市民任意征税
C.领主可可剥削市民财产
D.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
3、城市居民争取自治的常用手段是()
A.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B.协商解决
C.通过法律解决
D.委曲求全
4、在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11、12世纪哪一历史史实()
A.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B.琅城市民反侵略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人的袭击
D.这里是罗马政府的古战场
(五)、板书设计:
第10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一、城市的兴起
1、原因
2、著名城市:
3、兴起的城市特点:
4、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基本居民:
2、意义
三、大学的兴起
1、背景
2、大学的自治地位
3、大学的教育自主权
4、大学的课程: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