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期中复习资料全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词语专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词语专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20题;共50分)1.(6分)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2分)春城无处不飞花()。
A.昆明市B.长春C.春天的京城D.普洱市(2)(2分)皎皎河汉女()。
A.明亮而皎洁B.明白,清楚C.分明D.河的名称(3)(2分)终日不成章()。
A.文章B.章程C.指花纹D.章节2.(2分)2.对下列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惊惶”和“惊慌”的意思相同,可用于相同的情境之中。
B.“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和“我们要缅怀已逝的英烈”中“逝”的意思相同。
C.“这件事情怨我”中的“怨”是“怨恨”的意思。
D.“我被一些事绊住了,所以来晚了”中的“绊”有“束缚”的意思。
3.(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河汉:银河。
B.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C.机杼:织布。
4.(2分)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B.地白:白色的地面。
C.冷露:秋天的露水。
D.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5.(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盈盈:清澈的样子。
B.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C.章:文章。
6.(2分)下列词语中表示时间易逝的一组是()A.千门万户千变万化B.白驹过隙日月如梭C.一声不坑一成不变D.翻箱倒柜光阴似箭7.(2分)下面与“缥缈”意思相近的一项词语是()。
A.朦胧B.遥远C.清晰D.漂亮8.(2分)下列四组词语中不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遮挽——挽留B.确乎——的确C.觉察——忽视D.耽搁——耽误9.(2分)“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什么东西”中“稀罕”的意思是()。
A.稀奇B.认为稀奇而喜爱C.稀罕的事物D.需要的意思10.(2分)下面句子中下划线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当时不管它们有用无用,都把它们收拾在一起。
B.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全单元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全单元
第一单元:诗歌欣赏
-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韵律和意象表达情感和思想。
- 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
-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二单元:记叙文阅读
-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实或经历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 阅读记叙文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写。
- 通过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和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单元:说明文阅读
- 说明文是一种以解释、说明事物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 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关键信息。
- 通过分析说明文的举例、比较等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
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第四单元:议论文阅读
- 议论文是一种以陈述观点、辩证论证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 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 通过分析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
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五单元:课外阅读
- 课外阅读是指在课外自主选择并阅读的各类文学作品。
- 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 通过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以上是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复资料的全单元内容。
希望对你
的复有所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专项考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专项考点练习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拼音基础1. 读拼音写词语。
shùn jiān cì wei táo zuìkū jiéyōng dàidǐ yùlíng lìkāng kǎi tái xiǎn fèng xì2. 看拼音写词语。
chōu ti gē da dān báo zāo gāo kāng kǎipáo xiào héǎi pǔ xiědǐ yùlíng lì3. 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íquē fákǒng jùqī liángqīn xíqīng fùyàn huìliáo tiān4. 读拼音,写词语。
lĭn lièxĭng wùchóu bèi jŭ sàngqīng sùcí chăng shā mòbān diăn5. 读拼音,写词语。
yōu lǜdǒu péng héǎi huǐ huài kāng kǎichóu yuàn zhǎn dīng jiétiěwēi fēng lǐn lǐn形近字词6. 比一比,再组词。
毯(______)蹄(______)雅(______)拙(______)糊(______)毽(______)啼(______)难(______)础(______)湖(______)7. 辨字组词。
嵩(______)糍(______)钓(______)狗(______)煤(______)蒿(______)慈(______)钧(______)够(______)某(______)8. 比一比,再组词。
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资料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资料语文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我们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工具。
六年级的语文学习内容较为复杂,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语文期中考试,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复习资料。
一、词语积累词语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更多的词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背诵等方式来积累词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语:1. 形容词:美丽的、聪明的、勇敢的、善良的、快乐的等。
2. 动词:跑、跳、笑、学习、思考等。
3. 名词:花、树、小鸟、书包、笔记本等。
4. 连词:和、但是、因为、所以等。
5. 介词:在、上、下、里、外等。
二、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练习一些阅读理解题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以下是一些练习题: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他每天都会读一些书。
他最喜欢的书是《小王子》,他觉得这本书很有趣,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小明读书的时候总是全神贯注,不会被其他事情分心。
问题:小明最喜欢的书是什么?为什么他觉得这本书有意思?2. 阅读下面的短文,判断正误。
小明最近在学习数学,他觉得数学很难,经常做错题。
但是他不放弃,每天都坚持做题,慢慢地他的数学成绩提高了。
正误:小明觉得数学很容易。
三、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练习一些写作题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以下是一些写作技巧:1. 提纲式作文:写作时可以先列出提纲,明确要点,然后再一一展开。
2. 举例说明:在写作时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3. 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写作时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避免出现错误。
四、古诗词学习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通过背诵一些古诗词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六年级语文期中复习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文言古诗其他内容参看《金牌教练》 和古诗三首综合练习卷
《祖父和我》(结合《金牌教练》) 1、概述 第一部分 经过对自然景物旳描写,从不同角度,呈现祖孙玩乐旳花园旳丰
富多彩,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世界旳好奇与喜爱。 第二部分 以朴实又俏皮旳语言描绘了祖父和“我”在花园中旳日常生活,
集中体现我和祖父间浓浓祖孙情。 第三部分 描写了花园里动植物富有生命力,自由自在旳生存状态,流露作
理要敢于独立思索、大胆质疑;也阐明知识无穷,再博学得人也会有不懂得旳 事,学无止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山川之美》作者:【南朝】陶弘景 原题《答谢中书书》中书,官职名;第二个 “书”,书信。课文借描写山川旳美景,抒发了作者亲近热爱自然,渴望寄情 山水,归隐山林旳志趣。 《观沧海》作者:【三国】(东汉末年)曹操,字,孟德。 《望岳》作者:【唐】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被尊称为“诗圣”。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北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写出了海底奇光格外刺眼,具有生命力和运动力旳特点。 本文阐明对象:海底奇光 本文涉及旳阐明访法: A. 列数字(作用:详细生动地写出了微小生物旳数量之多) B, 作比较(作用:将海水旳阴暗和磷光旳刺眼作对比,突出奇
光“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刺眼”)
THE END
拾》(意思是:早上掉落旳花,傍晚旳时候捡起。指回忆往事,旧事重提) 《海底奇光》作者:【法国】儒勒·凡尔纳 课文选自《海底两万里》 《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编者:【南朝】刘义庆(友人:无信无礼 鲁
莽暴躁 知错能改 元方:聪明 是非分明 陈太丘:方正)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作者:【战国】列御寇。(认识自然、探求真
者对自然、对童年旳自由自在旳热爱与向往。2、中心:文章经过描写 了一幅充斥了情趣旳祖孙生活旳画面,以及描绘了祖孙一同玩乐旳大花 园,体现了对童年时美妙旳自然和自在旳生存状态,抒发了作者对亲情 旳赞美以及对美妙自然旳热爱和向往之情。 考点:修辞旳作用(比喻 拟人) 祖父和我旳形象(祖父:慈爱 仁厚 宽容 我:天真活泼调皮可爱) 作者旳思想感情:A.浓浓旳祖孙情 B.对自然 旳热爱和对自由旳向往。
六年级期中考试复习题语文

六年级期中考试复习题语文一、词语解释题1. 请解释“锲而不舍”的含义。
2. “因地制宜”在文中通常指什么?3. 解释“举世瞩目”的意思。
二、成语填空题1. 他______地工作,终于完成了任务。
2. 这个方案经过大家的______,最终获得了成功。
3. 她______地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三、古诗词默写题1. 请默写《静夜思》全诗。
2. 请默写《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前两句。
3. 请默写《春晓》全诗。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田野里,金黄的稻谷低垂着头,仿佛在诉说着成熟的喜悦。
果园里,苹果、梨子挂满枝头,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秋天的风,带着丝丝凉意,轻轻地吹过,让人感受到季节的更替。
1. 文章中描述了秋天的哪些景象?2. “金黄的稻谷低垂着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什么情感?五、作文题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六、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请解释“政通人和”的意思。
2. 文中提到的“岳阳楼”位于今天的哪个地方?3.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七、综合运用题1. 请用“锲而不舍”造句。
2. 请根据“因地制宜”的意思,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3. 请用“举世瞩目”写一句话,描述一个事件。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复习题,希望大家能够对本学期的语文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和巩固。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背诵,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希望你们能够在期中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
同时,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阅读,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全单元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全单元第一单元:《小兔的画集》知识点概述- 写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故事情节并进行复述-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复习内容- 重新阅读《小兔的画集》这篇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的描写。
- 复述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 写一篇关于自己画画的文章,使用描写人物的技巧,表达自己对画画的热爱和喜好。
第二单元:《小狗钱钱》知识点概述- 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 学习写记叙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复习内容- 回顾《小狗钱钱》这篇故事,理解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法,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法。
- 写一篇记叙文,描述一个自己的成长经历,包括遇到的困难和如何解决。
第三单元:《植树节》知识点概述- 学习诗歌的特点和修辞手法-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掌握写议论文的方法和结构复习内容- 学习《植树节》这首诗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感情表达。
- 分析诗中的议论文段落,归纳出写议论文的方法和结构。
- 写一篇议论文,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第四单元:《雷锋日记》知识点概述- 学习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 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 掌握写日记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复习内容- 重新阅读《雷锋日记》这篇文章,理解雷锋的人物形象和他的行为动机。
- 思考自己的行为动机和价值观,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和感悟。
第五单元:《小白兔和小灰兔》知识点概述- 学习对比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主题- 掌握写寓言故事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复习内容- 复述《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个寓言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 学习对比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分析故事中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对比形象。
- 写一篇自己的寓言故事,通过对比描写表达一个道德或生活哲理。
第六单元:《狼和七只小山羊》知识点概述- 学习推理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故事中的悬念和发展- 掌握写推理故事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复习内容- 复述《狼和七只小山羊》这个推理故事的情节和悬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下册必会、必背内容 (附复习资料全集)

六年级下册必背内容汇总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第二课:《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日积月累(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师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语文期中复习资料一、文言文两则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有一天,孔子到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二、匆匆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桃花心木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
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
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
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
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
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
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左丘明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王阳明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勰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六、的春节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七、藏戏藏戏的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
八、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皖南民居、四合院、蒙古包、土家族吊脚楼、藏南碉房、蒙古族马架房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介绍了古代春节习俗:放爆竹、喝屠酒、贴春联,渲染了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十、十六年前的回忆1.本文是大钊同志的女儿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1)被捕前,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
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母亲也几次劝他……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表现了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因为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十二、为人民服务1.《为人民服务》是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3.解释词语泰山:山名,在省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和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
鸿毛:大雁的毛,比喻事情微不足道。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出自司马迁《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囚歌叶挺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十四、卖火柴的小女孩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
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
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十五、凡卡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容穿插组成;(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