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设计中的物探问题

合集下载

探析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

探析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

探析工程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张 昱(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5)摘 要: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想要保证地质勘查效果,就要求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工作素质,并应保证其自身的技术水平,严肃工作态度,为确保所获得数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提供基础条件。

本文简述了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与工程地质勘察所应用的主要方法,并就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几点对应的问题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特点;方法;问题与措施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184-2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ZHANG Yu(Gansu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Tianshui 741025,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s beyond doub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t is required tha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 personnel should have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working quality, and should ensure their own technical level and serious working attitude, so as to provide basic conditions for ensuring that the data obtained have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industryKeyword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haracteristic; Methods; Problems and Measures随着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地质勘探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中应用频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复杂地质条件各地区,在建设工程项目时就需要利用地质勘探技术获得相应的地质数据。

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摘要:工程物探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运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物理探查手段,勘察方法就是以地下物理性差异作为主要的依据,借助专业化的设备仪器,形成物理场变化的情况下,对地下物质的分布进行明确。

在工程物探的支持下,岩土物性参数可以得到确定,并解决工程建设中的一些地质方面的问题。

鉴于此,文章对工程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具体应用要点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物探技术;勘察应用1物探技术概述物探技术即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物探技术采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或者人工的地球物理场变化,能够对资源利用采取可行的方案以及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

物探技术在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在相关领域进行技术突破,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勘探技术并且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中。

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放射性勘探等,依据工作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井中物探等。

地质体或者地质构造通过物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反映出物探方法解释推断的一个结果,是间接的一种物探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的发展趋向是更加轻便化、多功能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2物探技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意义第一,物探技术对比较有特点的地质灾害进行最大范围的地质灾害监察、预报、防灾减灾等工作,能够较准确得对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指导。

第二,物探技术对工程实施当中的预防灾害措施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措施,同时建立一定的灾害超前预警,对公共安全进行保障,保护我们的生存区域的安全。

第三,在水文地质探测中,运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对水文地质特征进行间接判断,能够很快的控制测区样貌,对水文地质勘探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向导。

第四,在物质灾害勘察设计方面,运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进行重点调查。

在水文和物质灾害勘察设计方面的作用都是其他勘察技术不能达到的一种效果。

物探技术对于工程建设的速度和效率有明显的助推作用之外,还能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起到保障的作用,从而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变化、文化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

工程地质勘探中的物探方法和仪器

工程地质勘探中的物探方法和仪器

工程地质勘探中的物探方法和仪器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通过多种物探方法和仪器对地下及地下水、地质构造、地下岩石体、自然地下裂隙、冻土性质等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分析和评价的一门科学技术。

物探方法和仪器是工程地质勘探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不同的方法和仪器可以获取不同的地质信息,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一、物探方法:1.震源探测方法:通过震源在地面或井孔中产生地震波,在地下的岩土体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探测地下介质的性质和结构。

常用的方法有地震反射法、地震折射法、地震透射法和地震井法。

2.地电探测方法:通过在地上或井孔中将电流注入地下,测量地下岩土体中的电阻率差异,来推断地下各种不同岩石层的厚度、位置和性质。

3.电磁探测方法:通过在地表或井孔中产生电磁场,测量地下岩土体对电磁场的响应,来判断地下各种不同岩石层的边界、厚度和性质。

4.重力探测方法:通过测量地球的重力场强度的变化,推测地下的岩土体密度分布,进而推断地下地质情况。

5.磁导探测法:通过测量地表或井孔中的磁场强度和方向的变化,来判断地下岩土体中磁性物质的分布和性质。

6.地热探测法:通过测量地下岩土体的温度分布,推断地下地温场的性质和分布。

二、常用仪器:1.地震仪:用来探测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和路径,并记录地震波在不同岩土层之间的反射和折射情况。

2.电阻率仪:用来测量地下岩土体的电阻率变化,通过不同的电极布置,可以获取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电阻率剖面信息。

3.电磁仪:用来产生电磁场和测量地下岩土体对电磁场的响应,通过分析响应数据,可以获取地下岩土体的物理特征。

4.重力仪:用来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强度变化,通过测量结果可以推断地下岩土体的密度分布情况。

5.磁力仪:用来测量地表或井孔中的磁场强度和方向,通过测量结果可以推断地下岩土体中的磁性物质的分布和性质。

6.地温仪:用来测量地下岩土体的温度分布,通过测量结果可以推断地下地温场的性质和分布。

物探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物探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物探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分析
1. 电法方法
电法方法通过将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引入地下,利用地下不同介质的电导差异来探测
地下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

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中,电法方法可以应用于研究滑坡
体内部的地质构造、洞穴、裂隙等特征,探测滑坡滑面附近的导水层、水位等信息,以便
得出滑坡的成因及演化过程。

2. 重力法
重力法是利用地球引力的性质来探测地下介质密度差异的一种物探方法。

在滑坡地质
灾害勘察中,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重力值和计算其差异,可以推断出滑坡体内部的密度分
布情况,进而获得滑坡体的结构特征、滑动面的位置、面积及倾向等信息。

3. 地震勘探法
地震勘探法又称地震探测法,是通过引入人工震源或利用地震波自然产生的振动来研
究地下构造的方法。

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中,地震勘探法可以探测出滑坡体内的地质构造、速度变化等信息,帮助研究滑坡体的成因及演化过程。

4. 射线法
射线法是利用射线源的放射性材料产生的伽马射线、X射线和中子射线等来探测地下
构造和矿产资源等信息的物探方法。

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中,射线法可以探测出滑坡体内
的地质构造和物质成分等信息,为滑坡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物探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可以揭
示滑坡体的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情况,而且可以帮助分析滑坡的成因及演化过程,为滑坡
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重要基础。

探究工程地质勘查中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

探究工程地质勘查中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

探究工程地质勘查中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摘要:在实际地质勘探过程中,地球物理方法具有探测精度高、前沿探测深度大、对施工现场影响小的特点。

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勘察水平。

目前,在工程地质勘察中使用的物探方法很多。

深入分析这些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从根本上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水平。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他们的研究。

同时,还要求地质调查人员准确及时地记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的现象,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这将推动中国地质调查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地质勘探中常用的工程物探方法。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分析前言近年来,工程技术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目前常用的工程勘探方法有钻探、勘探、物探等方法,但对于新阶段工程发展来说物探方法越来越受到工程项目的青睐,成为工程勘探的主流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但由于勘探方法的使用存在一系列问题,这里需要开展勘探方法的研究。

1.工程地质勘探中物质勘探方法的重要意义物质勘探方法是一种新兴的勘探技术,不仅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也应用于地质勘探以外的其他领域。

从地质勘探角度看,周围环境的水资源和岩石中所具备的电磁特性特别适合物探技术的使用,同时有物探技术的支持,工作人员可以全面掌握周围地质环境以避免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周围地质环境一直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物质勘探方法对地质环境的全面把握可以保证施工时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工程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工程质量气体,但有了物探技术,就可以给予管理人员数据的支持,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信心,增强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性。

2.物质勘探方法特征分析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对不同区域的地质环境有一定差异,因此可以采用物质勘探方法对不同地质环境给予综合评价。

在传统的勘探技术中,一般勘探深度仅限于地表部分,而物探技术可以勘探地表深度100米,提供了足够的勘探分析数据。

工程物探方案

工程物探方案

工程物探方案一、背景介绍工程物探是指在建设工程前期,通过对工程区域内地壳物质性质、结构构造及地下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并利用各种物探方法探测和评价地质构造及其内部性质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份工程物探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风险可控。

二、工程物探目标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本次工程物探方案的目标如下:1. 确定工程区域内地下岩石分布、厚度和性质等参数;2. 评估地下水位、水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 了解地下构造变化情况,包括断裂、褶皱等;4. 探测地下洞穴、溶洞等地质空洞的分布情况。

三、工程物探方法基于项目目标,本次工程将采用以下物探方法:1. 震源探测法:采用地震波的传播特性,通过地表观测仪器记录震源产生的声波传播情况,从而推断地下岩石层和构造的分布情况;2. 电磁法:利用地下电阻率变化来研究地下岩石、水体等物质分布;3. 地电法:通过测量地下电位差的分布,推断地下介质的性质和构造情况;4. 钻孔取样:在关键地点进行钻孔取样,获取实物样本以进行实验室分析;5. 地雷达法:通过地面向下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反射信号来研究地下介质。

四、工程物探方案流程1. 搜集现有数据:收集已有的地质、地球物理等方面的数据,包括地质图、地球物理勘探报告等;2. 选取调查点位:根据工程要求和地理条件,在工程区域内选取适当的调查点位;3. 现场勘测:对选定的调查点位进行现场勘测,包括使用地震仪、电磁仪、电阻仪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4.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更详细的地下信息;5. 数据处理与解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解释和地质模型构建,得出地下结构的分布情况;6. 编写报告:整理分析结果,编写工程物探报告,包括详细的调查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解释,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数据参考。

五、安全与环保措施在进行工程物探调查时,要注意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具体措施如下:1. 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确保工作安全;2. 在进行现场勘测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佩戴安全设备;3. 对勘测区域的环境进行评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 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勘测次数。

物探在找矿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物探在找矿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一般埋深较大或磁性较弱的磁体产生低缓 异常;但有时产状平缓的强磁性体也可以 产生低缓异常。例如,在垂直磁化条件下, 由于消磁作用的影响,强磁性板状体处于 水平状态比直立状态的感应磁化强度小一 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它在地面引起的 异常具低缓的特征。此外,在宽缓向斜的 中部也出现低缓异常。
如右图为北京某铁矿 的异常图,在剖面上 东西两侧为负磁场, 在铁矿层上有明显峰 值,在中间有低缓正 磁场,经计算浅部矿 体的剩余异常,推断 深处矿体是相连的, 在轴部打到了厚大矿 体。
(2)确定极化体顶部埋深:一般用激 电测深曲线前支转折点附近的AB/2值大 致估计极化体埋深,从该剖面的测深点 曲线推测10m以下有高极化体。
根据以上解释,确定了验证孔ZK1-1的 位置及开孔角。Zk1-1孔于10m以下见 强烈黄铁矿化凝灰质砂砾岩,并在 224.15-251.38m见矿10.89m。
做ηs等值线图或等视电阻率断面图时,以测深剖 面线(各测深点)为横坐标轴,用算术坐标;以
AB/2为纵轴,用对数坐标或算术坐标,各测深点 的位置为纵坐标轴的原点。横坐标可以表示为地 形线,这时的纵轴应当用算术坐标表示,而且各 测深点以其高程为各自纵轴的原点。横坐标轴写 “测点”,纵坐标轴写“AB/2”,不得写“高程”。 只有横坐标为直线时,才有统一的纵坐标。 在等ηs(或等ρs)断面上的ηs(ρs)数值,都是在 地面上以相应的AB/2供电,在M、N间观测的ηs (ρs)值;而决不代表地下该深度上的ηs(ρs)值。 这是电测深与电测井的区别所在。
(三)关于负异常
1、区域性负异常,由无磁性岩层引 起,如分布面积较大、厚度较大的沉 积岩地区出现平缓的负异常。
2、磁性岩石中的断裂带,由于应力作 用或热液蚀变、氧化还原作用,使磁 性岩石磁性降低或磁化方向发生变化, 在断裂带上出现负异常带。如某花岗 岩中一个热液蚀变带上的负异常带。 (见下页)但如果沿断裂有磁性矿物 或岩浆活动,则可能出现磁场高值带。

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2)

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2)

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引言概述:工程物探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和仪器设备对地下介质进行探测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在岩土工程中,工程物探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地下情况,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地质勘探、地下水勘探、地基稳定性、地下管线检测和施工质量监测五个方面介绍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一、地质勘探1.1 利用地震波探测地层结构:工程物探技术可以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反射情况来推断地下岩土结构,包括岩石层、土层、水层等,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2 电磁法勘探地下矿体:通过电磁法勘探技术,可以探测地下矿体的位置、形状和性质,为矿山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1.3 钻孔辅助勘探:工程物探技术可以结合钻孔数据,对地下介质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地质勘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地下水勘探2.1 利用地电法探测地下水位:地电法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水勘探技术,可以通过地下电阻率的测定来确定地下水位的深度和分布。

2.2 地磁法勘探地下水文结构:地磁法可以探测地下水文结构的分布情况,包括水文地质构造、水文地层等,为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支持。

2.3 高密度电阻率勘探地下水质:高密度电阻率技术可以对地下水质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三、地基稳定性3.1 地震波速度测试评估地基稳定性:通过地震波速度测试,可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地基处理和加固提供依据。

3.2 地电法探测地下裂隙:地电法可以检测地下裂隙和岩层的变形情况,帮助工程师预测地基变形和沉降风险。

3.3 重力勘探评估地基承载能力:重力勘探技术可以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地下结构的稳定性,为地基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四、地下管线检测4.1 地下雷达勘探管线位置:地下雷达技术可以探测地下管线的位置、深度和材质,帮助避免管线破坏和事故发生。

4.2 磁力法检测管线状况:磁力法可以检测地下管线的状况,包括腐蚀程度、漏水情况等,为管线维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6);
(11)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GB/T14499-93); (12)地球物理勘查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0069-93)。 (13)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 (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15)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测量规范(GB/T174241998); 目前还没有制定出标准的物探方法,应用时必须具 体说明: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仪器型号,主要 技术指标,工作方式,观测的参数,质量要求和 质量评价指标等。
95); (2)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DZ/T0071-93); (3)时间域激发极化技术规定 (DZ/T0070-93 ); (4)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 (DZ/T0072-93) ;
(5)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DZ/T0073-
93 ); (6)地面瞬变电磁法技术规程 (DZ/T0187-1997) ; (7)井中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的技术 (DZ/T0204-1999 ); (8)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DZ/T01861997) ;
(五)数据处理及解释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在定
性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定量解释; 对于重、磁异常应进行起伏地形条件下的 三维反演;对于直流电法(电阻率、极化 率)应进行起伏地形条件下的二维反演或 成像解释;对于TEM目前可进行一维反演, 有条件的应进行二维反演;对于CSAMT应进 行二维反演;以上均应编制地电断面图和 推断成果图。 (六)提交成果:包括原始资料、成果图 件和成果报告。
(七)成果报告内容,应包括: ⒈前言; ⒉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 ⒊工作方法技术和质量评价; ⒋解释推断; ⒌结论与建议。 成果报告的重点是解释推断,推断成果要 图文并茂,以图为主。 (八)组织管理及安全措施。 (九)经费预算。
物探技术规范
(常用的几种)
(1)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
地质设计中的物探问题
齐文秀 2006.3.21.
物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地质大调查项目、危机矿山接替资源 勘查项目、大比例尺成矿预测项目、财补和资补 项目设计的审查,物探设计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地质勘查项目中的物探工作部分叙述太简单, 有的廖廖几行字带过,面积性工作没有比例尺的 概念,剖面工作没有设计点距; 2.以往资料的收集不充分,有的只是从某个报告 中摘抄过来,有的没有作任何分析,只是以往工 作的一种罗列;
第三节、物化探异常特征
1/5000次生晕测量,圈定次生晕异常5处,其中C-1号铜、
钼、银综合异常带,与含Ⅰ、Ⅱ号矿化体、石英斑岩体、 角岩相对应,走向北西,长1200米、宽200-450米,不规 则状;C-2铅银综合异常C-41/5000次生晕测量,圈定次生 晕异常5处,其中C-1号铜、钼、银综合异常带,与含Ⅰ、 Ⅱ号矿化体、石英斑岩体、角岩相对应,走向北西,长 1200米、宽200-450米,不规则状;C-2铅银综合异常C-4 号铜、钼、铅锌综合异常,长900米、宽100-250米,产于 索伦(P2SL)变质砂岩中,与硅化、褐铁矿化及Ⅲ号矿化 带相对应;C-3铅银异常,位于Ⅲ号矿化带北东的砂岩中, 走向北西,长600米、宽50-100米,形态较规则;C-5号铜 钼铅银综合异常,位于石英斑岩体北接触带Ⅱ-1号矿化体 的北西延长线上,长400米、宽30-150米。最近,物探工 作新发现异常有两处,主要分布在工作区边部4-19线, 其中4、7、19线处都出现高磁、高极化、低阻异常。
任务、物探工作地区的范围及地理位置并 附工区位置图。 (二)工作地区以往物探工作成果及分析 详细收集与工作区有关的区域物探资料、 矿区物探资料并分析以往的工作成果,指 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三)工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概述
⒈概述与物探异常解释有关的地质特
征; ⒉工区地球物理特征,主要是根据工 作地区的物性参数,分析物探方法的 有效性;如果没有收集到物性资料, 必须进行物性参数的测定工作,物性 测定的技术要求按规范执行。
6.大部分设计没有物性参数资料;
7.有的设计技术要求和质量评价指标不明
确,过于简单;没有按规范要求执行; 8.不重视物探的测地工作;有的设计根本 没有提及物探测地工作和技术要求; 9.大部分设计没有物探工程布置图; 10.提交成果比较笼统,特别是推断解释要 求不具体。
地质项目设计中编写物探设计 的内容及要求

3.编写设计之前,有的项目没有进行现场踏
勘,物探工作布置不合理,测区范围太小, 往往没有考虑低值异常的范围以及地质填 图的需要; 4.有的设计比例尺和测网的选择不合理,大 部分物探工作的比例尺小于地质草测的比 例尺,一般情况下应该同比例尺进行比较 好; 5.有的设计勘查方法选择不合理,没有进 行方法有效性试验;有的方法选择依据不 充分;解决地质任务的目的不够明确;
日变站选取 为减小浅层磁性物质的干扰,以合适的探头高度
进行生产,在测区内布设试验剖面,进行探头不 同高度试验观测,统计不同高度的均方误差,选 取最佳探头高度进行生产。 观测误差的测定:选择浅层干扰小、有一定磁异 常变化剖面进行观测误差测定,在剖面进行往返 观测,分别进行均方误差计算。 仪器一致性的测定:施工前和收工前,在测区内 无人文干扰、有一定磁异常变化的地段布置若干 个测点,对投入生产的磁力仪进行一致性试验。 一致性均方根误差,要求小于±2.0nT。 按《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选择磁日变站,进 行24小时昼夜观测,取算术平均为基本场值。

内蒙古扎鲁特旗西沙拉 铜钼矿普查
物探设计实例示范
第四章 地球物理勘查工作
第一节、物探工作的目的与任务
⒈本区投入地面高精度磁测的主要目的是进
行深部地质填图,圈定斑岩体的范围,研究 控矿构造和蚀变带,为寻找隐覆矿提供深部 信息。 2.投入激电测深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研 究地层电性的垂向变化,了解隐伏斑岩体及 矿化富集地段的埋深及空间分布特征。主要 对Ⅱ、Ⅲ号矿化体北部深延异常进行定位, 指导工程验证。
1/5000次生晕测量,圈定次生晕异常5处,其中C-
1号铜、钼、银综合异常带,与含Ⅰ、Ⅱ号矿化体、 石英斑岩体、角岩相对应,走向北西,长1200米、 宽200-450米,不规则状;C-2铅银综合异常C-4号 铜、钼、铅锌综合异常,长900米、宽100-250米, 产于索伦(P2SL)变质砂岩中,与硅化、褐铁矿 化及Ⅲ号矿化带相对应;C-3铅银异常,位于Ⅲ号 矿化带北东的砂岩中,走向北西,长600米、宽 50-100米,形态较规则;C-5号铜钼铅银综合异常, 位于石英斑岩体北接触带Ⅱ-1号矿化体的北西延 长线上,长400米、宽30-150米。近期北京地质调 查所物探工作新发现异常有两处,主要分布在工 作区边部4-19线,其中4、7、19线处都出现高磁 高极化低阻异常。
对于1:10000的磁测工作,所定点位的最大平面误差值,



在按工作比例尺作的图上不大于2.5mm。 按下式计算的相邻点距离的相对误差值不大于25%。 |相邻点间的检查距离-该相邻点间的测定距离|/该相邻 点间的测定距离×100%。 测点的高程误差不大于高度改正允许误差1.0nT。 测点测量: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约2分钟, 最终经中心站相位差分计算测点的WGS-84大地坐标和高程 转换到54系统的大地坐标,再作投影计算,得到测点的平 面坐标和高程。 野外测点采用红布作标志。 测点点位检查,采用两个不同观测时段的方法进行同点位 观测,观测时间约2分钟。 每天收工之后,立即回放测量数据并进行计算。 测地工作:执行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第四节:物探方法技术
1.工作部署原则:根据地质项目总的目的

任务要求及以往物探方法有效性的分析, 投入1/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和激电测深工作 的依据是充分的(见工程布置图)。 2.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⑴ 1:10000地面高精度磁测: ①测地工作方法 定点方法根据工作任务,工区地形和以往 测地工作程度等具体条件确定。在测地工 作中采用GPS定位。
二维反演或成像解释并编制地电断面图和 推断成果图; ⑶对于TEM目前可进行一维反演,有条件的 应进行二维反演; ⑷对于CSAMT应进行二维反演;并编制地电 断面图和推断成果图。 (六)成果提交:包括原始资料,成果图 件和成果报告。
物探专项设计编写提纲及 内容要求
(编写提纲)
(一)前言 主要包括项目来源、物探工作的主要目标
性参数,说明投入物探方法的依据以及解 决地质任务的有效性等。 (四)方法技术、工作部署及实物工作量: ⒈工作部署的原则:根据目标任务的要求, 阐明物探工作的主要目的及解决的主要地 质问题,应用方法的依据和工作比例尺等 (附工程布置图); ⒉确定实物工作量的依据及工作进度并列 表说明;
⒊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提交成果:
探头高度的试验:
为减小浅层磁性物质的干扰,以合适的探头高度
进行生产,在测区内布设试验剖面,进行探头不 同高度试验观测,统计不同高度的均方误差,选 取最佳探头高度进行生产。 观测误差的测定:选择浅层干扰小、有一定磁异 常变化剖面进行观测误差测定,在剖面进行往返 观测,分别进行均方误差计算。 仪器一致性的测定:施工前和收工前,在测区内 无人文干扰、有一定磁异常变化的地段布置若干 个测点,对投入生产的磁力仪进行一致性试验。 一致性均方根误差,要求小于±2.0nT。
(四)方法技术、工作部署、工作量及进
度安排 ⒈根据物探工作解决地质任务的目标进行 工作部署,应充分说明投入方法的依据并 附工程布置图;如果投入方法的依据尚不 充分时,应进行方法有效性试验; ⒉方法技术要求,按有关物探技术规范的 要求执行;必须详细说明工作比例尺、工 作精度、测地工作、仪器设备、工作装置、 质量检查、资料整理及精度评价等;⒊实 物工作量及工作进度并列表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