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教案第三章3

合集下载

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教案第3章单相正弦电路分析

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教案第3章单相正弦电路分析

规量们则分的3别相:为 量若相Ii11等与与,Ii22为即,同:则I频i11 =率iI2的的2 正。充弦分量必,要代条表件它是们代的表相它
规则4:若i为角频率为ω的正弦量,代表它的相量
I
为 ,d则i 也是同频率的正弦量,其相量j为I 。
dt
跳转到第一页
例: i1 6 2 sin(t 30)
i2 8 2 sin(t 60)
3.3.3 KCL、KVL的相量形式
KCL: I 0
KVL: U 0
例:图示电路,电流表A1、A2的读 数均为10A,求电流表A的读数。
解 :由KCL有 I I1 I2
作相量图,由相量图得:
I
I12
I
2 2
102 102
A
+
A1
A2
u R
L

I1
U
-45°
10 2 14.1A
I2
A ae j1 B be j 2
a b
e j(1 2 )
a b
(1
2)
跳转到第一页
3.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将复数Im∠θi乘上因子1∠ωt,其模不变, 辐角随时间均匀增加。即在复平面上以角速 度ω逆时针旋转,其在虚轴上的投影等于 I弦 i=mIs电mins流(inω(it。ω+t可θ+i见θ),i 复)是正数相好I互m是∠对用θ应i正与的弦正关函弦系数电,表流可示用的复正数 Im∠θi来表示正弦电流i,记为:
U jLI jX L I 将U U u 、I I i 代入,得:
U u jLI i LI( i 90)
i
L
+ u - (a) 电感元件
U LI X LI

电工第三章教案

电工第三章教案

课外作业:试述磁电式、电磁式、电动式仪表的工作原理与电磁式仪表相比,电动式仪表用可动线圈代替了电磁式仪表中的可动铁片。

消除了磁滞和涡流的影响,提高了仪表测量精确度。

以上所述的磁电式、电磁式和电动式三类仪表都可制成电流表和电压表,用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路或设备两端的电压。

课外作业:试解释下列符号的含义:3.2.3 电压的测量一、直流电压的测量测量电路两端直流电压的线路如图3-10(a)所示。

电压表正端钮必须接被测电路高电位点,负端钮接低电位点,在仪表量程允许范围内测量。

如需扩大量程,无论是磁电式、电磁式或电动式仪表,均可在电压表外串联分压电阻,如图3-10(b)所示。

所串分压电阻越大,量程越大。

二、交流电压的测量用交流电压表测量交流电压时,电压表不分极性,只需在测量量程范围内直接并联到被测电路即可,如图3-11(a)所示。

电气工程中所用电压互感器按测量电压等,有不同的标准电压比率,如3000/100V、6000/100V等,配用互感器的电压表量程一般为100V,选择时根据被测电路电压等级和电压表自身量程合理配合使用。

读数时,电压表表盘刻度值已按互感器比率折算出,可直接读扩大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的量程可以加互感器,试说明原理。

扩大直流电流量表示。

标度尺上装有反光镜,以利于消除视觉误差。

型万用表表盘符号、字母和数字的含义如表3-3所列。

型万用表盘主要符号、字母、数字含义意义20 kΩ4 kΩ-V——仪表,F—多用式,47—型号测量直流电压,直流电流时精确度是标尺满刻度偏转的2.5%测理交流电压时精确度是标尺满刻度偏转的5%水平放置使用磁电系整流式仪表绝缘强度试压6Kv江苏省仪表生产批准文号测量直流电压时输入电阻为每伏20kΩ,相应灵敏度为1V/20 kΩ=50μ测量交流电压时输入电阻为伏4 kΩ,相应灵敏度为1V/4 kΩ=250μA3、转换开关万用表转换开关由多个固定触点和活动触点与某一个、两个或三个固定触点接触时,就可接通它们所控制的测量线路,完成一定的测量功能。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电工元件。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工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电能等。

2. 电工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3. 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功率定律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叠加原理、戴维南-纳恩定理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展示电工元件和电路。

2.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知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直流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直流电路的测量。

教学内容:1.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源、直流电阻、直流电流等。

2. 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直流电路的测量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4. 直流电路的测量方法:电压测量、电流测量、电阻测量等。

教学方法:1. 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流电路的知识。

2. 进行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室实践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交流电路教学目标:1. 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和测量技巧。

教学内容:1.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交流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等。

2. 交流电路的特点:周期性、频率、相位等。

3.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3-3单一参数交流电路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3-3单一参数交流电路
分析:功率波形见P56图2.17
a. 0~ 或π~ p为正,电容器充电,吸收能量,电压增高;
b. ~π或 ~2πp为负,电容器放电,释放能量,电压降低;
②有功功率(平均功率):
P = 0⇒说明电容也不是耗能元件,而是储能元件
③无功功率:一般将电容的无功功率定义为负值。
QC=-UCI =-I2XC=-UC2/XC=- UmIm (单位:乏var)
2相量图: = I , = U = XLI = XLj
2、功率:
①瞬时功率:
p = iuL= Um sin(ωt+90°) Im sinωt = U Isin2ωt
分析:功率波形见P53图2.14
a. 0~ 或π~ p为正,L相当于负载,吸收能量,电能→磁能;
b. ~π或 ~2πp为负,L相当于电源,释放能量,磁能→电能
难点: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电压电流的关系
关键:正弦函数的特性




3-3单一参数交流电路
1、复习回顾
2、纯电阻电路
3、纯电容电路
4、纯电感电路
5、作业
课后
小结
本节计算内容与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学生课后应多做思考,多做练习方可牢固记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
学生学习、
操作(主体)活动
P = UI = I2R =U2/R
三、纯电感电路:由直流电阻很小的电感线圈组成。(近似纯L)
1、电压电流的关系:
电磁感应⇒交流电路中线圈的自感L将产生eL阻碍i的变化:u =-eL=L
设:iL= Imsinωt,则uL= Um sin(ωt+90°)⇒Φu>Φi,uL超前iL,且频率相同,

电工基础教案模板(共7篇)

电工基础教案模板(共7篇)

电工基础教案模板(共7篇)第1篇:电工基础教案课题1-3电阻教学目标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掌握电阻定律。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教学难点R与U、I无关;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组织教学准备教案,检查出勤情况二.复习提问1、什么是电流?2、电流的计算公式三.新课讲解第三节电阻一、电阻1.导体对电流所呈现出的阻碍作用。

不仅金属导体有电阻,其他物体也有电阻。

2.导体电阻是由它本身的物理条件决定的。

例:金属导体,它的电阻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的性质和温度决定。

3.电阻定律: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并与导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R = ρ l S4.结论:电阻率的大小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电阻率愈大,导电性能愈差。

导体:ρ < 10-6 Ω⋅m绝缘体:ρ > 107 Ω⋅m半导体:10-6 Ω⋅m < ρ< 107 Ω⋅m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1.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1)温度升高,自由电子移动受到的阻碍增加;(2)温度升高,使物质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多,更易导电。

随着温度的升高,导体的电阻是增大还是减小,看哪一种因素的作用占主要地位。

2.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升高,其电阻增大。

少数合金电阻,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用于制造标准电阻器。

3.超导现象:在极低温(接近于热力学零度)状态下,有些金属(一些合金和金属的化合物)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ο4.电阻的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高1C时,电阻所变动的数值与原来电阻值的比。

若温度为t1时,导体电阻为R1,温度为t2时,导体电阻为R2,则α =即 R2-R1 R1(t2-t1)R2 = R1 [ 1 + α ( t2 - t1 ) ]οο例:一漆包线(铜线)绕成的线圈,15C时阻值为20 Ω,问30C时此线圈的阻值R为多少?四.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六.布置作业教材习题第4大题第(3)题。

第2篇:电工基础教案第8章线性电路中的过渡过程 8.1 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换路定律与初始条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电工基础说课教案

电工基础说课教案

电工基础说课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1.2 欧姆定律的应用1.3 电路的基本元件1.4 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第二章:磁场的性质和电磁感应2.1 磁场的基本性质2.2 电流和磁场的关系2.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4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三章:交流电的基础知识3.1 交流电的定义和特点3.2 交流电的表示方法3.3 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3.4 交流电的功率和效率第四章:电阻器的使用和测量4.1 电阻器的种类和特性4.2 电阻器的选择和使用4.3 电阻器的测量方法4.4 电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第五章:电容器的使用和测量5.1 电容器的基本概念5.2 电容器的种类和特性5.3 电容器的选择和使用5.4 电容器的测量方法第六章:电感器的使用和测量6.1 电感器的基本概念6.2 电感器的种类和特性6.3 电感器的选择和使用6.4 电感器的测量方法第七章:交流电路的分析7.1 交流电路的基本元件7.2 交流电路的阻抗和相位7.3 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7.4 交流电路的故障分析和解决方法第八章:变压器的原理和应用8.1 变压器的基本原理8.2 变压器的种类和结构8.3 变压器的接线和参数计算8.4 变压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和维护第九章:继电器的原理和应用9.1 继电器的基本原理9.2 继电器的种类和结构9.3 继电器的接线和参数计算9.4 继电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和维护第十章:安全用电和故障处理10.1 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10.2 常见电气故障的分析和处理10.3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10.4 电气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理解这些基本电学概念是理解整个电工学的基础。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的核心,其应用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它们的性质和作用需要重点掌握。

四、电路的串联和并联:这是电路分析的基础,需要理解和掌握其分析方法。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源推动电荷移动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欧姆定律的应用: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第二章:电工元件2.1 电阻器电阻器的种类: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线绕电阻器等。

电阻器的选用:根据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和功率。

2.2 电容器电容器的种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

电容器的作用:储存电能、滤波、耦合等。

2.3 电感器电感器的种类:固定电感器、可变电感器、线圈等。

电感器的作用:储存磁场能量、滤波、延迟等。

第三章:简单电路分析3.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串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并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3 混合电路混合电路的特点:串联和并联的组合。

混合电路的计算: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分析电路。

第四章:电工测量4.1 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电压表的使用:并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4.2 电能表电能表的作用:测量电路消耗的电能。

电能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正确接线。

4.3 多用电表多用电表的作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

多用电表的使用:正确选择测量功能和量程。

第五章:安全用电知识5.1 触电的危险性触电的危险: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命。

预防触电的措施:保持电路干燥、使用绝缘工具等。

5.2 安全用电规则遵守安全用电规则:不私拉乱接电源、使用合格电器产品等。

紧急情况处理: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并进行急救。

第六章:交流电基础6.1 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的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

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周期是电流一个完整的正负变化所需的时间,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周期的个数,单位是赫兹(Hz)。

电工基础教案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

电工基础教案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

电工基础教案-瞬态过程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瞬态过程简介1.1 教学目标1. 了解瞬态过程的定义及其在电工学中的应用。

2. 掌握瞬态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1.2 教学内容1. 瞬态过程的定义及分类2. 瞬态过程的基本特征3. 瞬态过程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示意图、公式等方式直观展示瞬态过程的特点。

1.4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瞬态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解答相关习题。

第二章:瞬态响应2.1 教学目标1. 了解瞬态响应的定义及其与瞬态过程的关系。

2. 掌握常用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

2.2 教学内容1. 瞬态响应的定义及与瞬态过程的关系2. 常用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3. 瞬态响应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示意图、公式等方式直观展示瞬态响应的特点。

2.4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瞬态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解答相关习题。

第三章:RC电路的瞬态响应3.1 教学目标1. 了解RC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工学中的应用。

2. 掌握R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

3.2 教学内容1. RC电路的基本概念2. R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3. RC电路的瞬态响应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3.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示意图、公式等方式直观展示RC电路的瞬态响应特点。

3.4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请学生举例说明RC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并解答相关习题。

第四章:RLC电路的瞬态响应4.1 教学目标1. 了解RLC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电工学中的应用。

2. 掌握RL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

4.2 教学内容1. RLC电路的基本概念2. RLC电路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3. RLC电路的瞬态响应在电工学中的应用举例4.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流过电阻的电流的公式: iR(t)=iR ()+[iR(0+)- iR ()]e-t/ 先求iR(0+):据换路前的电路求出uc(0-)根据换路 定律 uc(0+)=uc(0-)求出uc(0+) 据换路后的电路求出
各电阻上的电压uR(0+) 据欧姆定律求出流过电阻
的电流 iR(0+)
S i C +
-
uC uR i U0 U0 R 0 uC ,uR i t
uC
uR R -
+
解:利用三要素法来求解 (1)求uc(t) 据三要素法有:uc(t)=uc ()+[uc(0+)- uc ()]e-t/
先求uc(0+):
因为换路前电容上的电压为U0 ,所以uc(0-)= U0 又因为uc(0+)=uc(0-),故uc(0+)= U0 再求uc (): 当t= 时,电容相当于开路,所以电路中的电流为0, 则电阻两端电压也为0.所以据KVL得uc ()= uR ()=0
再求iR ():利用换路后的电路求当t= 时的电阻中的电流[在
此时电容也相当于开路]
再求: =RC
最后把求得的量代入上面公式中即可
说明:在具有电容的一阶电路中在求流过电容的电流ic(t),电阻上
的电压uR(t)和电流iR(t)时除了用上面的三要素方法来做之外,
还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方法。
du (1)求ic(t)的另一种方法: i C dt 即先求uc(t),然后再利用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式来求解电流
(2)求uR(t):也是先求出uc(t),然后据换路后的电路利用 KVL等来求解
(3)求iR(t):求出uR(t),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电流的解析式
三.利用三要素法来分析具有电容的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一) 电容的充电过程 已知电路如图所示,且在换路前开关S是打开的,且电容上不 带有电荷。在t=0时刻将开关合上,试求合上后电容电压uc(t)和 电流ic(t)
变,即换路后电容两端的电压值与换路前的相等。用式子 表示:uc(0+)=uc(0-) 说明:但其流过的电流可以跳变,就是说ic(0+)不一定与ic(0-)相等
(1)具有电感的一阶电路:在换路前后流过电感的电流不能跳 变,即换路后电感 中的电流值与换路前的相等。用式子 表示:iL(0+)=iL(0-) 说明:但其两端的电压可以跳变,就是说uL(0+)不一定与uL(0-)相等 二.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1.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就是由一阶电路的初始值、稳态值、时间常 数三个要素求解一阶动态电路的方法
再求时间常数:
因为 =R总C,而此时的R总= R
故得
(2)求电流ic(t)
uc(t)= 0+(U0 - 0) e-t/RC= U0 e-t/RC
ic(t)=ic ()+[ic(0+)- ic ()]e-t/
先求ic(0+): uc(0+)= U0 据换路后的电路求出各 电阻上的电压uR(0+)= uc(0+) =U0 iR(0+) =uR(0+)/R =U0/R ic(0+)= iR(0+) = U0 /R 再求ic ():因为t= 时,电容相当于开路,故ic ()=0 已经求出,即为=RC 故得ic(t)=0+[U0 /R-0] e-t/RC= (U0 /R) e-t/RC
2.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的基本公式:
f (t ) f () [ f (0 ) f ()]e

t

式中f(t) ——待求电路变量; f(0+)——相应电路变量的初始值;
f(∞)——相应电路变量的稳态值。
τ——一阶动态电路的时间常数.反应电路过渡过程的快慢
含电容元件电路的时间常数 RC
故得
uc(t)= US+(0- US) e-t/RC= US(1- e-t/RC)
(2)求电流ic(t) ic(t)=ic ()+[ic(0+)- ic ()]e-t/ 先求ic(0+):uc(0-)=0 uc(0+)=0 据换路后的电路求出各
电阻上的电压uR(0+)=US iR(0+) = uR(0+)/R= US /R
可以认为此时充电过程基本结束。
【例3.7】 在图所示电路中,电容原来未曾带电,已知电源 电压,开关K在t=0时闭合,此时电流值(初始值)为20mA,电 流在0.1s时接近于零。试求(1)电阻R1的值;(2)电容量C的 值;(3)uC、iC的表达式。
S + R1 + uR US C +
-
uC u R i i uC US I0 i uR t uC
ic(0+)= iR(0+) = US /R
再求ic ():因为t= 时,电容相当于开路,故ic ()=0
已经求出,即为=RC
故得ic(t)=0+[US /R-0] e-t/RC= (US /R) e-t/RC
如图曲线形象的反映了初始电压为零的电容元件充电过程中 充电电流、电容电压及电阻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S + R1 + uR US C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uC u R i i uC US I0 i uR t uC
电容充电过程中,任一时刻电容电压的大小不仅与外加电压有关,
还与电路的时间常数τ有关,即与电路中电阻和电容的大小有关, 如图所示:
u US u1 u2 u3
ττ τ 2 1 3
这里τ1<τ2<τ3
t
O
可以看出,时间常数τ 越小,曲线越陡峭,过渡过程进行的越 快;时间常数τ 越大,曲线越平坦,过渡过程进行的越慢。 从理论上讲,充电过程要到t=∞时才结束。实际上经过 3τ ―5τ ,u C就达到了最大值的95%―99.3%,在工程计算中
第四节
一.换路定律
用三要素法来分析一阶电路的过渡过程
1.换路的定义:引起过渡过程的电路变化就叫换路。 2.说明:为了简化问题起见,我们认为换路是瞬间完成的,把换 路瞬间取为计时起点,的将换路前的终了时刻记为t=0-
换路后的初始时刻记为t=0+
3.换路定律的内容
(1)具有电容的一阶电路:在换路前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跳
uC 600ms U0et / 10e600 / 200 10e3 0.5(V)
解:(1)因为电容原来未带电,所以t=0时,有
iC 0
R1
US 0 US 100 e 20(mA) R R R
100 50(K) 20
(2)由于电流在0.1s时接近于零,说明过渡过程基本结束, 而通常认为3τ ―5τ 后过渡过程结束,这里取4τ ,则
4 0.1s
S + R1 + uR US C +
-
uC u R i i uC US I0 i uR t uC
解:利用三要素法来求解 (1)求uc(t)
据三要素法有:uc(t)=uc ()+[uc(0+)- uc ()]e-t/ 先求uc(0+): 因为换路前电容上没有电荷,所以uc(0-)=0 又因为uc(0+)=uc(0-),故uc(0+)=0 再求uc (): 当t= 时,电容相当于开路,所以电路中的电流为0, 则电阻两端电压也为0.所以再求uc ()=US 再求时间常数: 因为 =R总C,而此时的R总= R
S i C +
-
uC uR i U0 U0 R 0 uC ,uR i t
uC
uR R -
+
解: RC R1C 20 103 10 106 200(ms) 当t=0时,放电电流最大
U0 10 imax 0.5(mA) 3 R 20 10
当t=600ms时,电容上的电压为
流ic(0+)
再求ic ():因为在t= 时,电容相当于开路,所以流过电容 的电流为0,所以ic ()=0 再求: =RC
最后把求得的量代入上面公式中即可
(3)电阻两端电压的公式:uR(t)=uR ()+[uR(0+)- uR()]e-t/ 先求uR(0+):据换路前的电路求出uc(0-)根据换路 定律 uc(0+)=uc(0-)求出uc(0+) 据换路后的电路求出 电阻上的电压uR(0+) 再求uR ():利用换路后的电路求当t= 时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在 此时电容也相当于开路] 再求: =RC 最后把求得的量代入上面公式中即可
RC电路的放电电压与电流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S i C +
-
uC uR i U0 U0 R 0 uC ,uR i t
uC
uR R -
+
【例3.8】 在图所示电路中,已知,C=10F,R=2OK;
当t=0时, uc(0)= U0=10V.试求:(1)放电时的最大电
流imax;(2)当t=600ms时,电容上的电压uC。
再求uc ():利用换路后的电路求当t= 时的电容两端的电压[在
此时电容也相当于开路]
再求: =RC
最后把求得的量代入上面公式中即可
(2)流过电容的电流的公式: ic(t)=ic ()+[ic(0+)- ic ()]e-t/ 先求ic(0+):据换路前的电路求出uc(0-)根据换路 定律 uc(0+)=uc(0-)求出uc(0+) 据换路后的电路求出各 电阻上的电压uR(0+) 据欧姆定律求出流过电阻 的电流 iR(0+) 再利用KCL等来求出流过电容的电
含电感元件电路的时间常数 R 其中R为从储能元件两端看换路后电路,所有电源都不作用 (电压源相当于短路,电流源相当于开路)时的等效电阻,单 位为欧姆(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