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实词

合集下载

常见文言文实词

常见文言文实词

常有文言文实词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意,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凑近、勾通、亲近等。

③比较、比较。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种事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僻部分,是和邻国凑近的地区。

( 边境,边远的地方。

)②见解浅陋。

( 俗气,浅陋。

) 眼光短浅 ( 肉食者鄙 )③鄙夫 ; 鄙人( 自谦); 鄙俚;鄙吝④鄙薄 ;唾弃 ;鄙视 (小看嫌弃 )⑤鄙俗,身份低下,身世卑微。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器、武器。

( 本意,兵器、武器。

)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 ; 兵库 ; 兵工厂 ; 兵不血刃 ; 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大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惫过分、饥饿过分造成的困苦不堪、脆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愁、担忧、烦恼、困顿比较:病 ; 疾5、察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认真、详细、频频的观察、查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清清楚楚。

②“察”有各种各种的方式,如察看、省察、体察、观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认识实情。

③推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理解白,清清楚楚。

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畅; 贯穿。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究竟,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重新到尾、从上到下的贯穿。

(深透 ;透辟。

)②中古以后,“彻”更宽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芒、温度、气味等的浸透究竟上。

(日光下彻 ;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④欺辱,欺负。

⑤追赶⑥计量,计算。

⑦乘, sheng,量词。

一车四马; 搭车驾四马。

8、从①“从”是跟从在后边意思,它和行动关系亲近。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卑:低下(非天质之卑)备:详尽。

完备(前人之述备矣)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鄙: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毕:全部(群响毕绝)薄:迫近,接近(薄暮冥冥)策:马鞭(执策而临之)长:擅长(技长于官)称:称说,讲(称善者久之)诚:的确(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惩:苦于(惩山北之塞)驰:骑马飞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辞:推辞(辞胜而约)从:跟随(从流飘荡)达:实现(此达士也)当: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道:遵从,遵照(不足为外人道也)得:领会,理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掉:落,掉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果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睹:看见(睹其色许多端)都:城市(不似豪人之室,而屋宇绝出沟上者也)非:不是(今非昔比)给:供应(旦暮食来而而即日又来而与卖者早暮来而而日日暮来而而月月来而而岁岁来而而)更:还(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苟:如果(苟富贵,无相忘)固:本来(人固有一死)顾:探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所以,因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购:买(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果:果真(果如鹤立云端)患:担忧,忧虑(不患寡而患不均)会:适逢,恰巧碰上(会天大雨)或: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即:靠近(即更刮目相待)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既……又……(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济:帮助,接济(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凝、琛等之慢。

琛等之慢,以济其事,此则吾无以谴之进贤才,退不肖,所以励将士。

)将:将要(公将战)节:节操,气节(予节甚次)间:间或,偶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见:知道(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安:安稳、安全。

何:为什么。

故:原来、旧。

置:安置、放置。

安闲:安逸、闲适。

安逸:舒适、安乐。

然后:这样以后、之后。

得:能够。

度:揣度、思量。

非:不是。

复:再、又。

负:背负、担负。

盖:大概。

故:所以、因此。

固:本来、原来。

顾:回头看、照顾。

文言文常考实词

文言文常考实词

文言文常考实词(仅供参考)
1 .走:跑、逃跑
2 .或:有的;有的人;有时;或许
3 .狱:案件
4 .去:离去;距离;去掉
5 .穷:穷尽;完结;不得志
6 .涕:眼泪
7 .汤:热水
8 .向:从前;原来的
9 .发:起,指被任用;征召;生长;头发;开放
10.股:大腿
11.虽:即使
12.安:怎么;养
13.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14.可以:可,可以。

以,凭借
15.布衣:平民百姓
16.地方:地,土地。

方,方圆
17.如此:像这样
18.毕:尽;完毕
19.策:马鞭;鞭打、驱使;计谋、办法
20.诚:诚心;的确、实在
21.道:说、讲;道路;方法;学说
22.奉:侍奉;接受;供养
23.故:特意;原因,缘故;所以,因此
24.患:担心;灾祸
25.举:推举;被举用;全
26.可:大约;可以、能够;值得
27.且:尚且;表示并列关系;并且;将近;况且
28.去:离开;除去
29.甚:十分;厉害;超过
30.胜:胜利;优美的;尽
31.始:起初;才、刚刚
32.是:表判断,是;这
33.所以:用来;……的原因
34.谓:说;称谓;是;对……说;叫作;认为
35.闻:听到;收获;使……听到;扬名
36.许:表示约数;赞成;答应
37.遗:给;留下
38.已:已经;治愈;停止
39.益:更加;增加;利益、好处
40.诸:之于;那些;各位,众位
41.属:类;嘱托。

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什么是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指具有实际意义,且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的词语。

这些词语在传统文化和文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例句及其翻译。

1.天人合一:指天地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2.众生平等:强调所有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3.和谐共处:指不同事物和人之间和平共处。

4.大同世界:指人类在精神和道德上达到一种永久和谐的理想状态。

5.致良知:强调人应该遵循内心的良知去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动。

6.日月如梭:比喻时间过得非常快。

7.默默无闻:形容做事不张扬,不图名利。

8.功德无量:形容功德的价值和重要性无法计量。

9.追根溯源:追溯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10.真知灼见:形容见解深刻,洞察事物的本质。

11.波澜壮阔:形容事物的规模和景象宏大壮观。

12.春华秋实:形容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果实丰盛。

13.宜乐宜嗔:强调在适当的时候宜乐宜怒。

14.明察秋毫:形容观察细微之事非常敏锐。

15.虚怀若谷:形容胸怀宽广,学识谦逊。

16.昙花一现:形容事物短暂而珍贵。

17.破釜沉舟:形容决心坚定,不可退缩。

18.笑里藏刀:形容善于隐藏真实想法和意图。

19.临渴掘井:比喻事先未做准备,临时抱佛脚。

20.蜻蜓点水:形容轻轻触及水面,比喻只是稍微提及。

…119.本末倒置:形容将主次关系颠倒了。

120.悔过自新:指意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例句及翻译,这些词语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也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结语文言实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通过学习和使用文言实词,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也能够丰富和提升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文言实词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张晓航. (1999). 汉语词汇学.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明熙. (2005). 文言实词研究.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言文实词汇总

文言文实词汇总

文言文实词汇总文言文实词汇总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文言文实词,欢迎查看!家居生活1、孤:幼年失去父亲;孤独;封建君王自己的谦称。

2、家:安家;大夫统治的地方。

3、归:女子出嫁;返回;归还;归附。

4、适:女子出嫁;到------去;适合,适宜;恰好。

5、事:侍奉;为------服务;从事,做。

6、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7、作:起身,起来,如“虽少,必作”;创作,制作,如“仲尼戹而作《春秋》”8、字:女子许嫁。

学习修养为人1、工:擅长。

工擅文。

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

3、劝:勉励,奖励;劝告。

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

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

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6、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

7、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8、习:反复练习;学习;通晓,熟悉。

9、务:致力,从事,如“务农”“君子务本”;事务,事情,如“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10、攻:深入钻研,如术业有专攻。

11、游:出外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纵,放纵,如游目骋怀;游玩,游览;旅行。

12、售:考试得中,如“操童子业,久不售”;实现,如“挟邪作蛊,于是不售”;施展(奸计),如“以售其奸”;卖出去;买13、笃:忠厚,“太祖闻其笃行”;坚定,如“笃志而体(意志坚定,并且努力去实践)”;深,甚,如“笃好文章”;(病)重,如“孙权病笃”。

14、敬: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尊敬,尊重。

15、忠:(做事)尽心竭力,如使民敬、忠以劝;忠于君主。

16、恕:待人仁爱宽厚,指推己及人,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宽恕,原谅。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150个文言文实词

150个文言文实词

150个文言文实词60、就1、接近,依靠。

(金就砺则利)2、赴任,就职。

(连辟公府不就)3、完成,达惦瓤的。

(轲自知事不就)4、成就。

(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5、即,随即。

(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6、走向,走上。

(若无罪而就死地)7、上车、上路。

(荆轲遂就车而去)61、举1、举起,抬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案齐眉举足轻重)2、举出,提出。

(举类迩而见义远举一反三)3、举行,发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4、推举,举荐。

(孙叔敖举于海)5、攻下,占领。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6、拿。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7、全,尽。

(杀人如不能举举国上下)62、绝1、断绝。

(不绝如缕络绎不绝韦编三绝)2、终止,消失。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3、隔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穷尽。

(绝处逢生)5、极,最,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6、到了极点。

(以为妙绝)7、完全,绝对。

(绝无踪响绝无仅有)8、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3、堪1、经得起,忍受。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能够,可以。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3、能够,可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胜任。

(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64、克1、能够。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2、战胜,攻破。

(然操遂能克绍)3、克制。

(克已复礼为仁)4、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

(子克家)5、克制、约束。

(克已奉公)6、限定、约定。

(与克期俱至)7、通“刻”,刀刻、雕刻。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65、类1、种烙矗(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2、事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3、类似,象。

(中会殿阁,类兰若)4、类推。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5、条例。

(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6、大都、大队矗(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66、怜1、怜悯,同情。

(独不怜公子姊耶?)2、可怜:可爱。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3、疼爱、爱惜。

100个文言实词 精心整理

100个文言实词  精心整理

31、 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翻译: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 他没有不知道的。 32、 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翻译: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 来,片刻也不停留。 33、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 翻译: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 自己,妒忌他。 34、 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翻译:(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 备年成不好。
45、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 ?” 翻译:没有问候(袁弘),迎着便说:“你们那 迎着 46里有位颜子,你认识吗?”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
翻译: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就会人马疲乏, 通“疲”,疲乏 47、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翻译: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把公主嫁给他。以女嫁人 48、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翻译: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 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促”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翻译: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客。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 翻译: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宽恕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翻译:楚庄王谋划事情得当,群臣没有人比得上。 及,达到 问候
翻译:(如果)我真能到那里,返归汉朝后,汉王赠送大 王的财物,会多得无法说尽。 赠送
65、性刚嫉恶,与物多忤。 翻译生性刚烈,嫉恶如仇,与别人多有抵触。别人
66、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翻译: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 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 增长 67、伦见虞世基幸于炀帝而不闲吏务 翻译:封伦见虞世基被炀帝宠幸却不熟习为官的政务。 通“娴”,熟习 68、彧据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 翻译:杨彧手按几案站立,让杨素站在庭院中,审问杨素 的犯罪事实。杨素从此怀恨在心。 怀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文言实词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5)仁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说。

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6.当(1)面对,对着。

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

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3)应当。

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7.方(1)指面积。

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2)方位、方向、处所。

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3)当……时。

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4)将要。

例:方欲行(《狼》)(5)正在。

例:方出神(《童趣》)8.国(1)国防。

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国家。

例: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3)国都,京城。

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4)国事。

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5)地势。

例:国险而民附(《隆中对》)9.会(1)适逢。

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体会,领会。

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3)汇集。

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4)定将。

例:会挽雕弓如满月(《江城子》)/会当凌绝顶(《望岳》)10.见(1)看见。

例:清澈见底(《满井游记》)/见渔人(《桃花源记》)(2)拜见。

例:徐庶见先主(《隆中对》)/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3)接见。

例:将军岂愿见之乎(《隆中对》)(4)了解。

例:见往事耳(《孙权劝学》)(5)认识。

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6)xiàn,引见。

例:胡不见我于王(《公输》)11.将(1)将要。

例:将以攻宋(《公输》)/公将鼓之(《曹刿论战》)(2)带兵。

例: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3)带兵的人,将领。

例: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带领。

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5)扶持。

例:出郭相扶将(《木兰诗》)(6)拿。

例: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7)和,与,同。

例:暂伴月将影(《月下独酌》)13.尽(1)全部取得。

例:利尽南海(《隆中对》)(2)尽兴。

例: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3)尽头,到头。

例:林尽水源(《桃花源记》)(4)穷尽。

例: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观潮》)(5)完,没有了。

例: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6)全,这里作动词,“吃尽”。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14.文(1)文章。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2)文字。

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记》)(3)文采。

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4)刺花纹,画着文采。

例:皆披发文身(《观潮》)16.知(1)知道。

例: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2)同“智”,聪明,智慧。

例: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了解。

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4)明白,懂得。

例:不可谓知类(《公输》)(5)识别,认识。

例:其真不知马也(《马说》)(6)觉得,感觉。

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常见多义词例释按照多义词、义项、例句及篇目顺序整理:从①跟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②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③顺着,随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④依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⑤介词,由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⑥介词,向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策①名词,泛指马鞭子执策而临之(《马说》)②动词,用鞭子打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载(名词用作动词)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故①旧的,原来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②原因,缘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③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④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具①详细,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具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③工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④备,置办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⑤同“俱”,全,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书①字条,文字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②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③文书,公文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④著作,书籍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⑤书写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亡①灭亡,亡国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③同“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许①答应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②赞同杂然相许(《愚公移山》)③名词,处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④代词,此,这样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⑤数词,表示对数量的估计,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⑥拟声词,hǔ曳屋许许声(《口技》)已①停止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②完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③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④同“以”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⑤已经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隆中对》)作①振作一鼓作气(《曹刿论战》)②奋起,有所作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写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④兴建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⑤劳作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⑥起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⑦像……那样马作的卢飞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使①使者,使节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春秋》)(第一个“使”是动词,派)②派遣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③出使晏子使楚(《晏子春秋》)④让,令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⑤假使,假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比①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②比较,较量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③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六、常见文言虚词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三)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四)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记忆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其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记忆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以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例:2、作为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记忆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于1、对,对于。

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6、被例:受制于人记忆顺口溜: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