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习题课
高分子习题课(1-3)

f kd=2.0×10-9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R p kp( fk d kt
Kp Kt
ν 2(fk kp
d
)
1/2
[I]
1/2
[M]
1 2
0 .0 3 3 5 4 1
[M]
1/2
kt)
[I]
1/2
V=3750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设苯的浓度为[S],在1L苯乙烯-苯的理想溶液中, 有:V苯+V苯乙烯=1000(mL)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反应程度(参与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
P = N 0- N N0 =1 - N N0
N0 起始二元酸和二元醇的分子总数 N
为时间t 时的体系中的聚酯分子数
聚合度
Xn =
结构单元数目 大分子数
= Xn = N 1 P -
N0
1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不可逆线形缩聚动力学
M1010=374 M0=338/2=169
n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假设对癸二胺的反应程度P=1,
在1g1010盐中:
胺基摩尔数: 游离羧基摩尔数为: 羧基摩尔数:
等于KOH的摩尔数
第二章 缩聚和逐步聚合
酸值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分解动力学
Rd d[I ] dt kd [I ]
例4.尼龙1010是根据1010盐中过量的癸二酸控制分子量的。 如果要求合成尼龙1010的分子量为20000,问尼龙1010盐 的酸值(以mg KOH/g 1010盐计算)应是多少?
1010盐 尼龙1010 NH3+(CH2)10NH3OOC(CH2)8COOC O (C H 2 ) 8 C O N H (C H 2 ) 10 N H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练习一-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练习一-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通过对加减法算式的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计算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1.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用计算器或算盘(可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大家还记得怎么计算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观察练习题,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方法。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观察练习题,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方法。
四、实际应用(15分钟)1.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巩固练习、实际应用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基础知识练习题

86-88、明清出现了地 域性的商人群体“___” 代表是___和___
86-88、明清出现了地 域性的商人群体“___” 代表是___和___ 89、宋朝城郊和乡村的 “____”更加普遍
89、宋朝城郊和乡村的 “____”更加普遍 90-92、中国古代城市 的功能主要是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
1、________是中国传 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世界农业起源最早 可追溯到距今___年左 右
2、世界农业起源最早 可追溯到距今___年左 右 3、距今_____年时,中 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3、距今_____年时,中 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4、原始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法是_______
4、原始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法是_______ 5-6 原始农业中先用 ___、___把树木砍倒
22-23、魏晋南北朝时 期,北方旱地和南方水 田分别采用_____和 ____技术
22-23、魏晋南北朝时 期,北方旱地和南方水 田分别采用_____和 ____技术 24、两汉的耕作制度是 以______为主
24、两汉的耕作制度是 以______为主 25、__朝以后,我国经 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46-47、西汉赵过推广 推行了____和____
46-47、西汉赵过推广 推行了____和____ 48-49、随着农业生产 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 从频繁___开始走向___
48-49、随着农业生产 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 从频繁___开始走向___
48-49、随着农业生产 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 从频繁___开始走向___ 50、高转筒车出现于__ 朝
32-33、宋朝时候出现 利用____的灌溉工具即 _____ 34、明清时期的灌溉工 具是_______
有机化学习题课(1-3章)

➢若环上连有支链时,支链作为取代基,其所在位次即 是环上碳原子的位次号,最后将取代基的位次和名称放 在“螺”之前。
16
桥环烷烃的命名:
和螺环烷烃的相似。
不同之处:
✓环上的编号是从一个桥头碳原子开始,沿最 长的桥到另一个桥头碳原子,再沿次长的桥编 回到开始的桥头碳原子,最短桥上的碳原子最 后编号。 ✓各桥的碳原子数由大到小分别用数字表示。
其中,CH3OCH3的C-O-C键角不是180°。
5
九、化合物按碳架和官能团分类(P23)
(1)脂肪族 卤代烷 (2)脂肪族 羧酸
(3)杂环族,四氢吡咯 (4)脂环族,酮
(5)芳香族,醚
(6)芳香族,醛
(7)脂肪族,胺
(8)脂肪族,炔
(9)脂环族,醇
例如: 呋喃
呋喃甲醛 (糠醛)
吡啶
(参见第十七章)
24
1、烯炔的命名——特别注意两点
① 所有烯炔的名称中主链的碳数必须放在烯前。 ② 若双键和三键处于相同的位次供选择时,优先给 双键最低编号。 例如:
1-戊烯-4-炔
25
习题 3.1 命名下列化合物(P73)
(1)
(2)
2,5-二甲基-3-己烯
2,6-二甲基-4-辛烯
(3)
3-己炔 (二乙基乙炔)
(1)E>A>B>C>D
(2)F>G>E>H>D>C>B>A
(3)D>B>C>A 14
第二章 脂环烃
命名规则不清
15
螺环烷烃命名:
➢两个碳环共有的碳原子称为螺原子,以螺作为词头, 按成环的碳原子总数称为“某烷”。
五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第5单元练%E3%80%80习%E3%80%80课(1_3课时) 北师大版(共11张PPT)

(6)一个数的 是120,这个数是( 150 )。
3. 先看图想一想商是几,再计算。 12
4. 列式计算。 (1)一块正方形木板,它的周长是 边长是多少?
m,它的
答:它的边长是 m。
(2)一辆汽车行驶9 km,用去汽油 每千米用汽油多少升?
L,平均
答:平均每千米用汽油 L。
答:平均每行驶1 km耕油 L。
数学五年级 下册 配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分 分 数 除 法
练 习 课(1~3课时)
基础巩固
1. 算一算。
14
40
1
24
2. 填一填。
(1)12里面有( 2 )个14。 (2)8是12的 2 ,12是8的(
3 (3)( )×59=78。
)倍。
(4)铅笔的单价是钢笔的 ,是把( 钢笔 ) 的单价看作单位“1”。
(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 公顷,耕地 公顷需要多少小时?
答:耕地 公顷需要 小时。
5. 解方程。 x=30
素养提升扩展
6. 解决问题。 (1)修一条长 km的水渠,工程队4天修了全长 的 ,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答:平均每天修 km。
(2)一辆汽车行4 km,耗油27 L,平均每行 驶1 km耗油多少升?
习题课教案

习题课教案习题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习题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前一堂课所学的知识点;2. 针对所学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综合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和运用;3. 提供一些拓展的题目,让学生有机会挑战自己。
三、教学重点1. 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复习回顾1. 复习上一堂课所学的知识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回顾关键概念,引导学生复述要点。
步骤二:习题训练1. 准备一些与上一节课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2. 让学生课堂上解题,辅助学生解答疑问,纠正错误。
步骤三:拓展训练1. 准备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题目;2.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题方法,并在黑板上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解题思路;3. 学生独立完成拓展题目,老师检查并给予指导。
步骤四:小结1. 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和总结;2.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思和总结;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老师及时解答。
五、板书设计习题课教案1. 复习回顾2. 习题训练3. 拓展训练4. 小结六、课堂实施要点总结1. 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 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反思通过习题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但是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基础薄弱,无法解决一些较难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帮助。
1-1-3正、余弦定理习题课

第一章
1.1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3 3 3 故 sin B=4,sinB= 2 或 sinB=- 2 (舍去),
2
π 2π 于是 B=3或 B= 3 . 2π 3 若 B= 3 ,则 cos(A-C)=2-cosB=2,这不可能,所以 B π = . 3
第一章
1.1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必修5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第一章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第一章
第 3 课时 正、余弦定理习题课
第一章
1.1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解析]
(1)由 acosC+ 3asinC-b-c=0 及正弦定理得
sinAcosC+ 3sinAsinC-sinB-sinC=0. 因为 B=π-A-C,所以 3sinAsinC-cosAsinC-sinC=0, π 1 由于 sinC≠0,所以 sin(A- )= . 6 2 π 又 0<A<π,故 A= . 3
利用两角和的公式,辅助角公式以及正弦余弦定理.本题是常 规题目,但紧扣考试说明,万变不离其“本”(教材).
第一章
1.1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命题方向
方程思想
[例 3]
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D⊥CD,AD=10,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1-3课《我们一家人》一课一练同步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一课一练同步习题及答案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填空题1.在长辈眼里,我们缺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永远是长不大的___________。
2.我们需要了解长辈们的___________。
3.家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相对丰富,我们与他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有所不同。
4.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___________,甚至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感受他们的爱。
5.我们和家人之间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为重要。
判断题1.做个有心人,体会家人的喜怒哀乐,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忧愁。
( )2.奶奶总是唠叨那句话,“中午在学校好好吃饭”。
这些唠叨让我厌烦。
( )3.父母对我管教很严格,这是父母对我的一种爱。
( )4.当我和家人发生矛盾时,我会和他们吵架。
( )5.小时候摔倒时,父母不扶我,鼓励我自己爬起来。
他们不爱我。
( )选择题1.家人的唠叨里藏着他们的( )。
A.责备B.批评C.爱D.恨2.四心沟通法指的是( )。
A.留心看B.细心听C.用心讲D.耐心说3.读懂家人的心,有利于( )。
A.向父母要更多的零花钱B.避免受到批评C.帮助我们更好地为家人分忧D.把作文写得更好问答题1.当你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2.为什么原本和谐亲密的关系会变得有些紧张了?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填空题1._________对_________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_________对_________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2.家是我们生活的_________,情感的_________,精神的_________。
3.一个家庭承担着赡养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方面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和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法;掌握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达标练习
1、.如右图所示,如果电流计偏转,a 变粗,b 变细,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 A. a 是锌,b 是铜c 是硫酸溶液 B. a 是铁,b 是银,c 是硝酸银溶液 C. a 是银,b 是铁,c 是硝酸银溶液 D. a 是铁,b 是碳,c 是氯化铜溶液
2、埋在地下的输油铸铁管道,在下列各种情况下,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A.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含碳粒较多、潮湿透气的土壤中
3、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气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 ( ) A.CH 3OH +O 2 -2e -
=H 2O+CO 2+2H +
B.O 2+4H ++4e -
=2H 2O C.CH 3OH+H 2O -6e --=CO 2+6H
+
D.O 2+2H 2O+4e -
=4OH -
4、镍镉可充电电池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Cd(OH)2+2Ni(OH)2
充电
放电
Cd+2NiO(OH)+2H 2O
由此可知,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 )
A.Cd
B. NiO(OH)
C. Cd(OH)2
D. Ni(OH)2
5、下列事实不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的是 ( ) A.轮船吃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有一定数量的锌块
B.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C.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CuSO 4溶液后反应速率加快
D.镀锌铁比镀锡铁更耐用
6、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
产生电流。
电池总反应为4Al+3O 2+6H 2O=4Al(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正极反应式为:2H 2O+O 2+4e -
=4OH
-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要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7、据报道,锌电池也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
其电池反应为:2Zn+O 2=2ZnO ,原料为锌粒、电解质溶液和空气。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 B.负极反应为Zn=Zn 2+
+2e
-
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质溶液肯定不是强酸溶液 8、由A 、B 、C 、D 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填表:
高 二 化 学 导 学 案
(双选)9、电子表所用纽扣电池的两极材料为锌和氧化银,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电极反应是:Zn+2OH--2e-=ZnO+H2O Ag2O+H2O+2e-=2Ag+2OH-,总反应式为:Zn+ Ag2O=2Ag+ Zn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锌为正极,Ag2O为负极
B.锌为负极,Ag2O为正极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pH减小
D. 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区溶液pH增大
10、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H
2SO4,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图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
11、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氧化
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O2放电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
B.有H2放电的b极为电池的负极
C.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
D.b极对应的电极反应为2H2-4e-+4OH-=4H2O
12、一种新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发电效率.现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
一极通CO气体,另一极通O2和CO2混合气体,其总反应为:2CO+O2=2CO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CO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2CO2+4e-=2CO2-3
C.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O+CO2-3-2e-=2CO2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13、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
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14、2.某原电池构造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B.取出盐桥后,电流计的指针仍发生偏转
C.外电路中每通过0.1 mol电子,
铜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4 g
D.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u+2AgNO3=2Ag+Cu(NO3)2
15、如下图所示,装置1为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
为KOH溶液),通过装置II实现铁棒上镀铜。
①b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_。
②电镀结束后,装置II中Cu2+的物质的量浓
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若完全反应后,装置II中阴极质量增加12.8g,则装置I中理论上消耗甲烷______L (标准状况下)。
整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