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三种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三种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s n i v t n p cfct f e st iya d s e i i o CK— i i y Mb. MB a d c I l n r o i e e e t n frd a n sso n Tn o e o mb n dd t ci ig o i f a c o o AM1 r n l z d ea ay e . we
Re u t L v l fMb,C MB , n T I i e e i n f a t e w e s ls e e so K— a d c n f r d sg i c n l b t e n AMIg o p a d UA r u t o r 4, n df i y r u n g o p a u s2, a d h 8 ( <0 0 P .5 T e s n i vt n p cf i f i e e i i c n l o to eo t e r e sa o eo o i e h e st i a d s e i c t o i y i y Mb df r d sgf a t f m s f h rma k r l n r mb n d f i yr h o c
感 性 和 特 异 性 ,提 高 确 诊 的 速度 和 确 诊 率 ,具 有 重 要 的 临 床 意 义 。
【 关键 词 】 肌红蛋 白 ;肌钙蛋 白 I ;肌酸激酶 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 死 ;早 期诊断 ;心肌标 志物
Th e a d a r e s i h a l i g o i fa u e my c r i li f r to Y r e c r i c ma k r n t e e ry d a n s s o c t o a d a n a c i n AN G i mi We - n, L1S a - o h o h

心肌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

二.持续时间短。以CK为例,一般在 AMI发病3d后即可恢复正常,此时常 需借助LDH及其同工酶来诊断亚急性 AMI。
三.特异性较差。用于反映心肌受损 的多种酶在人体各组织器官,尤其骨 骼肌中大量存在。当骨骼肌及其他器 官疾病是,上述酶都可能升高。
心肌损伤理想的标志物应是:
1.在心肌中以高浓度出现 2.在其他组织中不出现,或在病理情况下 只以微量出现
CK-MB质量: CK-MB质量免疫试验是利用同时抗-M 和抗-B的单克隆抗-CK-MB抗体,测 定CK-MB质量浓度,而代替其酶活性, 它显示在质量和活性浓度之间有极好的 一致,其分析敏感度在1 g/L以下,对微 小心肌梗死以及AMI早期诊断具有高度的 灵敏性和准确性,并且测定时间短,可 以检出AMI发作后早几小时期间的少量改 变。
CK、CK-MB对心肌梗死诊断的4条标准:
(1)CK活性>160u/L。 (2)CK-MB >20 u/L。 (3)CK-MB/CK应落在6%~25%之间, 6%一 般为肌损伤,大于25%考虑有低于CK-BB和 巨-CK1、巨-CK2、线粒体肌酸激酶、腺苷 酸激酶的干扰。 (4)CK-MB峰值一般出现在心肌梗死后18 小时左右,然后下降,其变化相对稳定而 有规律,不可能忽高忽低。
2 590
80
2 070
60
1 550
40
1 030
20
510
0
0 µÚ Ò» ¼¾ ¶È
µÚ ¶þ ¼¾ ¶È
µÚ Èý ¼¾ ¶È
¶« ²¿ Î÷²¿ ±²¿
µÚ ËÄ ¼¾ ¶È
心梗
肌损
图3 CK-MB/CK比值分布图
目前常用的CK和MB方法是基于Oliver原理而 设计的,即CK-HK-G6P-DH酶偶联法。

心肌临床意义

心肌临床意义

心肌三项是临床上常用来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指标,特别是在患者突发胸闷、胸痛的时候,最有可能诱发心肌三项的升高,应该第一时间完善心电图以及心肌三项,明确是否存在影响心肌健康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急性心肌炎等,这是心肌三项检查的最重要的意义。

由于这三项都相对比较敏感,又能特异地反映出心肌坏死的程度,而且对于判断心肌损伤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所以通常被放在一个试剂盒当中同时去测量。

心肌三项主要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肌红蛋白:在心梗之后1-2个小时就会升高,4-6个小时达到高峰,通常持续的时间是在12-24个小时,也就是在心梗发作之后,最先出现动态演变的就是肌红蛋白,意味着它对于心肌损伤的诊断有很高的灵敏度。

但是特异度比较差,而且持续时间也较短,不利于临床上对于疾病治疗的判断;
2、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心梗之后的4个小时左右开始升高,通常是在10-30个小时达到高峰,持续时间是48-72个小时。

在三个指标当中升高得最晚,是相对于其他两个指标中间的一个判断指标;
3、肌钙蛋白:主要在心梗之后的4个小时左右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到高峰,通常可以持续7-14天。

虽然肌钙蛋白的升高灵敏度不及肌红蛋白,但是特异度非常高,是三个心肌指标中特异度最高
的一种心肌酶,而且持续时间较长,能够有效的协助医生来诊断,还能判断患者病情变化。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

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心肌损伤和心肌功能。

本文将介绍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并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一、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肌酶谱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心肌酶在血液中的水平变化来评估心肌损伤的方法。

心肌酶指标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

这些指标的升高通常与心肌损伤相关。

心肌酶谱检测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诊断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的血栓形成导致。

心肌酶谱检测可以检测到心肌酶的持续性升高,尤其是CK-MB和cTnI的浓度升高,从而帮助医生确诊心肌梗死。

2. 监测心肌损伤的程度:在心肌梗死和其他形式的心肌损伤中,心肌酶谱检测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通过监测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进展情况,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3. 评估心肌功能:心肌酶谱检测不仅可以用于检测心肌损伤,还可以用于评估心肌功能。

心肌酶谱检测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肌功能的变化,并评估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状况。

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心肌酶谱检测通常通过静脉血检测来获取结果,下面将对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1. CK和CK-MB: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广泛存在于心肌、骨骼肌和脑组织中。

在心肌损伤发生时,CK和CK-MB会释放到血液中。

正常情况下,CK-MB占总肌酸激酶活性的3%-5%。

当心肌损伤发生时,CK-MB的浓度会显著升高,此时CK-MB/CK比值大于5%可以作为诊断心肌损伤的指标。

2. cTnI:心肌肌钙蛋白(cTnI)是一种特异的标志物,几乎只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cTnI的升高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可以用于诊断心肌梗死和评估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

正常情况下,cTnI的浓度非常低,但在心肌损伤后会迅速升高并持续一段时间。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心肌损伤标志物
酶类标志物
1.肌酸激酶(CK)
❖ 能可逆的催化肌酸与ATP之间高能磷酸键转换生成磷酸肌 酸和ADP,为肌肉收缩和运输系统提供能量来源。
❖ 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心肌含量最多, 其次是脑组织和平滑肌,肝、胰、红细胞中含量极少。
❖ 分子量为86kD。
CK的临床意义
❖ 健康人血清中CK含量极低,当肌肉组织受损时,CK进 入血液中,使CK活性明显升高。
Attention 婴幼儿心肌酶
❖ 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经研究发现,儿童 心肌酶正常参考值明显高于成人,年龄越小其正常值越高, 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并随年龄 增长逐渐接近成年人。所以不要认为小儿心肌酶增高就认为 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的因素较多,应采用测定心 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8-18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 达高峰,1-2周恢复正常。对于入院较晚、亚急性发病患者 的诊断和病情监测及回顾性诊断等仍具有一定意义。
❖ 儿童患者比成人LD升高更显著,可能与未发育完全、耐受 性差、组织损伤更严重有关。
LDH降低
❖ LDH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当检查过程中出现误差、 过于劳累、睡眠不好、心情不好、内分泌失调时LD 会偏低,但是一般不是很严重,经过调理即可恢复。
3.乳酸脱氢酶(LDH)
❖ 是参与糖酵解和糖异生过程中催化丙酮酸与乳酸之间还原与 氧化反应的重要酶类。
❖ 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以心肌、骨骼肌和肾脏最为丰富, 其次是肝、脾、胰及肺组织内较多,红细胞中LD含量也极 为丰富。
❖ 分子量135-140KD
LDH的临床意义
❖ LD是重要的细胞代谢酶,对组织损伤非常敏感。正常时LD 在血清中含量较低,而组织中LD含量比血清高500倍以上。 临床上很多疾病中组织细胞遭到破坏,使细胞中的LD释放入 血,导致血清中含量升高。

2023医学知识一POCT检测心脏标志物

2023医学知识一POCT检测心脏标志物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高敏CRP检测试剂盒
❖心血管炎症检测 ❖常规炎症检测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高敏C反应蛋白的指标特性
COMPANY LOGO
检测结果
临床应用建议
心血管病危 险分层
常规炎症危 险分层
<1.0mg/L 1.0~3.0mg/L
>3.0mg/L 10~20mg/L 20~50mg/L
CT 肺动脉造影


正常
阳性

排除肺栓塞
排除肺栓塞
诊断肺栓塞
Company Logo
➢临床应用
※ 肺栓塞(PE)和深静脉栓塞(DVT)的筛查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 ※ 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ACS的辅助诊断 ※ 肝脏疾病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 ※ 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凝状态的诊断及检测 ※ 外科手术患者预后判定 ※ 溶栓治疗的监测
>50mg/L
心血管危险性评估为低危险性
心血管危险性评估为中度危险性,建议 给予抗炎治疗;间隔2周后再次检测一
次,取平均值作为观察的基础 心血管危险性评估为高危险性,建议给
予抗炎与抗栓同时治疗
病毒或轻微细菌感染
一般细菌感染
严重细菌感染
100-15000
血中浓度

较高(BNP的5~10倍)
昼夜节律变化


检测目标
BNP(77~108)
NT-proBNP(1~76)
与proBNP的交叉反应
显著
不显著
Company Logo

心脏标志物

心脏标志物
Gal-3 可能是心肌纤维化的上游原因,而不是下游标 志物,其水平的升高可导致心肌纤维化的进展。
Company Logo
总结
目前心脏标志物方向进展 迅速,还有很多未广泛应 用于临床的标志物如 MMP、 miRNA 标志物等。 希望在未来能够广泛应用 于临床,为精准诊断和治 疗贡献力量。
Company Logo
BNP 和 NT-proBNP 均是急慢性心力衰竭很好的诊断标志物,并可用 于危险分层[5]。BNP < 100 ng/L 或 NT-proBNP 小于 300 ng/L 为排除急性心力衰竭的切点;而当 NT-proBNP > 5000 ng/L 提示 心衰患者短期死亡风险较高,> 1000 ng/L 提示长期死亡风险较高。
Company Logo
血管炎性标志物
2、髓过氧化酶(myeloperpxidase,MPO)
MPO 又称过氧化物酶,是血管炎症的指标,能够预测 健康人群未来冠心病的发生,早期发现亚健康人群血管 粥样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判断冠心病患者 6 个月内 心肌梗死的风险。
MPO 表达和活性增加早于 cTNT 和 CK-MB,甚至在 患者发生胸痛的 2 小时内其水平明显升高,是预测 ACS 的重要指标。
半乳凝素-3
Company Logo
心脏纤维化标志物
1、血清可溶性基质裂解素(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来自igenicity 2,sST2)
sST2 是白介素 1(IL-1)家族受体中的一员,IL33 可与 sST2 结合,通过拮抗心肌肥大和心肌纤 维化起到心脏保护的作用,因此 sST2 可作为心肌 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CK-MB 为肌酸激酶的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 肌细胞的外浆层,急性心肌梗死时 3~8 小时 开始升高,16~24 小时达峰值,3 天后恢复 正常。CK-MB 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 标志物,其特征性的动态演变具有很高的特异 性。

心肌标志

心肌标志
2、AM I后6~ 12 h, 血中AST 开始升高, 在48 h达高 峰, 其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4~ 10倍, 与心肌坏死 范围和程度有关, 3~ 6 d后恢复正常。 3、若再次增高提示梗死范围扩大或新的梗死发生。
乳酸脱氢酶( LDH )
1、 乳酸脱氢酶(LD)分子量为l35~140KD,由 两种亚单位组成:H(表示heart)和M(表示 muscle)。它们按不同的形式排列组合形成含4个 亚基的5种同工酶,即:LD1(H4)、LD2(H3M1)、 LD3(H2M2)、LD4(HM3)、LD(M4)。
4.生理性增高 人体在运动后将导致CK活性明显增 高,运动越剧烈,时间越长,则CK活性上升的幅 度越大,通常在运动后l2~20小时达到峰值,并 维持36~48小时。也有报道,怀孕妇女通常在 14~26周时出现CK活性降低,而后又逐渐增高, 分娩时CK升高。
5.由于骨骼肌中CK单位含量极高,且其全 身总量大大超过心肌,所以在各种肌肉损 伤和疾病时,CK极度升高,活性常高于参 考数值数十至数百倍。 6.在急性脑外伤、恶性肿瘤时CK也可增高。
BNP的生理作用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分泌, 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利钠、利尿
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动静脉 脏前

降低血压、心
负荷


抑制心肌纤维化、血管平滑肌增生、抗冠脉痉挛
阻断交感神经系统 、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
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理因素
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b) -----分子量为17.5KD,是一种含有亚铁的血红素低分子 量氧结合蛋白,有贮存氧和运输氧的功能,广泛分布于 心肌和骨骼肌中。健康人血中含量低,很少与白蛋白结 合,主要在肾脏代谢并排出,部分由单核-巨噬细胞系 统代谢,体内分解过程类似于血红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消防安全”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关于心肌梗塞 心脏标志物 心肌酶谱检测
第四部分
心肌蛋白检测
第五部分
B型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 )
“消防安全”
心肌梗塞(MI )
心肌梗塞(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
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 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 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心肌标志物增高 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 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
“消防安全”
心肌梗塞(MI )
急性心肌梗塞( AMI ):
“消防安全”
心肌酶谱检测
肌酸激酶 CK :
CK 是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主要存在于需大量耗 能的器官物质中,红细胞中几乎没有,是由M 和B 两个亚基 组成的二聚体。其同工酶有:CK-MB 、CK-BB 、CK-MM 。 不同肌肉内同工酶的比例不同,CK-MB 占心肌总CK的15 % -25% 。各个同工酶存在的分布表:
“消防安全”
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意义 :
在AMI 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 小时达峰值,持续 5天或一周。
但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而且敏感性不高(AST 诊断AMI 敏感性77.7 %,特异性53.3 % ),故单纯AST 升高不能诊断心 肌损伤,而且分子较大,6~12h 才升高,24h 才达峰值,远 不能满足尽早干预,恢复血液灌注的要求,当今医学界已不 主张AST 用于AMI 诊断。
“消防安全”
心肌酶谱检测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
31 (传统的心肌酶谱中包含) 2 肌酸激酶( CK )CK 及其同工酶 3 乳酸脱氢酶( LDH )及其同工酶
34 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 )
“消防安全”
心肌酶谱检测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又称谷草转氨酶 (GOT ), 广泛存在人体各组织(心,肝,骨骼,肾, 胰,红细胞内AST 约为血清10倍,故轻度溶血就会使测 定结果升高)。
“消防安全”
心肌酶谱检测
组织 骨骼肌 脑 心脏 胃 小肠 肾 肝
CK-MM(%) 98.9 0 78.7 4.3 12 2.8 0
CK-MB (%) 1.1 2.7 20 0 8 0 0
CK-BB (%) 0.06 97.3 1.3 95.7 80 97.2 100
“消防安全”
心肌酶谱检测
现在测定CK 的主要方法是连续监测法:在CK 的催化下,生 成ATP 使葡萄糖磷酸化为葡糖-6-磷酸,再在葡糖-6-磷酸脱氢酶 催化下,氧化NADP+ 为NADPH ,340nm 下监测NADPH 的生 成率代表总CK。
乳酸脱氢酶( LDH ):
乳酸脱氢酶(LDH )是无氧酵解中调节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 极重要的酶,广泛存在于肝脏、心脏、骨骼肌、肺、脾脏、 脑、RBC、血小板等组织细胞的胞浆和线粒体中。其同工酶 有五种见表格:
命名 LD1
亚单位组成 H4
主要分布组织及细胞 心肌、红细胞、肾、白细胞、肝
LD2
H3M1
白细胞、肾、红细胞、心肌、肝
血清CK-MB 测定用免疫抑制法:在测定血清总CK活性后, 加入M亚基抗体,抑制CK-MM 和CK-MB 中M亚单位活性,再 测定残余CK活性,即为CK-BB 和CK-MB 中的B亚单位活性.此法 忽略血清中少量的CK-BB 。
“消防安全”
心肌酶谱检测
日常中经常会碰到 CK-MB大于CK的情况 ,主要是由于抑制法检测 CK-MB活性原理,当血 清中CK-BB升高或存在巨CK1、巨CK2(巨CK1 、巨CK2其活性不受抗 CK-M单体的抗体抑制) 时,其B亚基活性同CK-MB中B亚基一起被检测 ,检测活性结果自然明显高于真实值,甚至出现 CK-MB活性大于CK总活性的可能。现在推荐用 抗CK-MB 单克隆抗体测定 CK-MB同工酶。

“消防安全”
心肌酶谱检测
临床意义:
?CK-MB 对AMI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诊断AMI 的最 佳血清酶指标。AMI 发病后3—8小时血清中CK、CK-MB 增 高,24h达到高峰,2—3日恢复正常。 CK-MB 的特异性和 敏感性都高于总CK,故CK-MB 和CK常同时测定,这样更有 助于疾病的诊断和病情进展的分析。 ?用于较早期诊断AMI ,也可以用于估计梗死范围大小或再 梗死。CK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的面积成正比。 而且CK-MB 高 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是否成功。 ?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CK-MB 活性也升高。
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 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可有严重而持久的胸 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表现,伴有低热、 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常可见特征性的心肌标志物及心电 图动态改变。一般将发病4--8 周以内的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称 为急性心肌梗塞,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中老年人的常见急症。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时间为降低死亡率的关键。AMI 致死的重 要原因是不能早期诊断而延误了治疗时机。因而,研制高灵敏 度、高特异性的早期诊断试剂,是目前提高急性心肌梗塞诊断 率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的迫切需要。
LD3
D5
M4
“消防安全”
心肌酶谱检测
CK 作为AMI 标志物的缺点:
?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 AMI 患者入院 后6h 内,总CK 活性最佳临界点仅能达到58% 的敏 感性和62% 的特异性,CK-MB 可用于AMI 早期诊断
? 特异性较差,特别难以与骨骼肌疾病、损 伤鉴别
?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消防安全”
心肌酶谱检测
“消防安全”
心肌标志物
心肌标志物 (cardiac biomarkers) :
是指在循环血液中可测出的生物化学物质,能够敏 感、特异地反映心肌损伤及其严重程度,因而可以用作 心肌损伤的筛查、诊断、评定预后和随访治疗效果的标 志。心脏标志物正常情况下,主要或仅存在于心脏,在 心脏或心血管异常情况下由心脏大量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