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显像2012

合集下载

无创脑成像技术有哪些

无创脑成像技术有哪些

1.无创脑成像技术有哪些?答:无创脑成像技术有10种:(1)X射线断层成像(CAT)(2)近红外光学成像(DOI)(3)事件相关光学信号成像(EROS)(4)光声效应成像(5)磁共振成像(MRI)(6)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fMRI成像的物理学基础是核磁共振现象:自旋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如氢原子核)在外界静磁场中发生磁化,环绕静磁场的纵轴拉莫进动,产生静磁矩,在一定频率(拉莫共振频率)的射频脉冲作用下,吸收能量发生能级的跃迁,而射频脉冲停止后,跃迁的原子核通过弛豫回复到原来的能级状态,同时释放出能够被记录到的能量信号。

选择不同的成像周期的重复时间参数和成像的回波时间参数,可以得到不同参数依赖的加权图象,如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质子密度像。

fMRI成像的时间可以短至几十毫秒,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1毫米,能同时提供大脑结构像和功能像获得1 / 5准确的空间定位,可以无创性地多次重复实验。

但fMRI测量的信号不是直接的神经活动信号,其测量的血氧变化信号一般滞后于神经活动(4~8秒)响应延迟,目前能够达到的时间分辨率最多只能在数百毫秒数量级。

(7)脑电图(EEG)脑电图是通过脑电图描记仪将脑自身微弱的生物电放大记录成为一种曲线图,以帮助诊断疾病的一种现代辅助检查方法.它对被检查者没有任何创伤。

(8)脑磁图(MEG)脑磁图是一种完全无侵袭,无损伤的脑功能检测技术,可广泛地用于大脑功能的开发研究和临床脑疾病诊断。

MEG的检测过程,是对脑内神经电流发出的极其微弱的生物磁场信号的直接测量,同时,测量系统本身不会释放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射线,能量或机器噪声。

在检测过程中,MEG探测仪不需要固定在患者头部,测量前对患者无须作特殊准备,所以准备时间短,检测过程安全、简便,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

(9)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系统是利用正电子同位素衰变产生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发生湮灭效应这一现象,通过向人体内注射带有正电子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采用符合探测的方法,探测湮灭效应所产生的γ光子,得到人体内同位素的分布信息,由计算机进行重建组合运算,从而得到2 / 5人体内标记化合物分布的三维断层图像。

SNM年度图像纪念WAGNER教授

SNM年度图像纪念WAGNER教授

1986
1986 SNM 的年度图像是维也纳的 Ivo Podreka等用Tc-99m-HMPAO 完成的多种病人的脑血流断层图像,证明了 Alzheimer’s disease, Huntington’s disease、 脑卒中等疾病的脑血流分布的异常。
1987
62岁女性乳癌病人术前的FDG-PET检查。横隔水平的断层面 图像可见右乳腺、右腋窝淋巴结以及肝脏顶部多个高代谢病 灶。病人的雌激素受体 197 fmol/mg.
1994
没有找到。
1995
ADAC的工程师将SPECT的准直器取下,用复合线路探测代替 高能光子的铅准直器获得了高质量FDG脑图像。仅仅用了3mCi FDG,而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小于5mm)。
1996
99mTc-标记多巴胺转运体的脑显像。 多巴胺类物质一直是核医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1997
2012
核医学的开拓者Dr. Henry Wagner于2012-9-25 逝世于家中,享年85岁。 国内知名教授发吊唁信致哀。
仅以此图片集锦 纪念中国核医学界的老朋友和导师 Wagner教授
谢谢关注!先驱和导师 Henry N. Wagner, Jr., MD
海军总医院核医学科 朱家瑞 收集并整理
30年以来,SNM年会每次都会选出年度图像,并给予奖励。 这个Wagner倡导的奖项,实际上已经成为核医学发展方向的 预报和前瞻。成为核医学临床医生、基础研究工作者和药物及 设备厂家的指路明灯。这些突破性的发明和创造为今天核医学 发展打下基础,开辟了新路。 他不仅是这些突破性的发明和创造的见证者,也常常是直接参 与者。他对核医学的充分理解和广阔的视野,以及他的纵贯东 西、涉及多学科的国际关系, 造就了他成为每年SNM年会优 秀论文和杰出成果总结报告(Highlight)的不二人选。

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患者SPECT脑血流显像特点

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患者SPECT脑血流显像特点

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患者SPECT脑血流显像特点王兆平;徐俊健;孙一兵;曾飞雁;王文静;王前友;程义壮;刘学公;洪波;金晓毛;姚晓波;张然【摘要】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核素显像(SPECT)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VCIND)与局部脑血流量(rCBF)的关系.方法对VCIND患者和对照组进行一般检查、神经功能评定和脑SPECT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ND组双侧额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丘脑rCBF明显降低(P<0.05);左侧额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丘脑均较右侧rCBF明显降低(P<0.05).结论 SPECT脑灌注显像对早期发现VCIND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 rCBF )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 by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 SPECT). Methods VCIND pati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s and brain SPECT perfusion imaging.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rCBFs in the bilateral frontal lobe, the left superior parietal lobule and left thalamus in the VCIN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 05 ). The rCBFs of the left frontal lobe, the left superior parietal lobule and left thalamu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ight in the VCIND group(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brain SPECT perfusion imaging have important value in early detection of VCIND.【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47)001【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脑血流量;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作者】王兆平;徐俊健;孙一兵;曾飞雁;王文静;王前友;程义壮;刘学公;洪波;金晓毛;姚晓波;张然【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安徽省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影像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影像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核医学科,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R445.6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包括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临床痴呆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包括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混合性痴呆(通常是阿尔茨海默病AD合并VD)3个亚型,在脑中风患者的发生率约为64%[1-2]。

脑成像技术的发展

脑成像技术的发展

脑成像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大脑的认知越来越深入。

脑成像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神经科学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大脑的结构、功能和活动。

本文将介绍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和应用领域。

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物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不断进步,脑成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70年代初期,神经科学研究者发现了“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概念,这项技术可以记录脑电活动的传输。

这颗种脑电图技术极大推动了神经科学田地的发展。

之后又出现了同位素扫描(PET)和取向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善,脑成像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能够对大脑进行更加准确的观察和研究。

二、主要脑成像技术类型1. 脑电图( EEG )脑电图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可以记录头皮表面产生的电位变化。

通常是通过放置一些电极,记录大脑表面电位的变化,来研究脑电活动。

2.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可以非常清晰的展示大脑活动的地点和程度。

它基于成像技术所使用的磁共振技术,可以监测到大脑血流量增加的区域并进行扫描和记录。

通过与基线血流量进行比对,可以查看大脑区域的功能特性。

3. 脑磁图成像(MEG)脑磁图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可以检测到脑部磁场的变化。

它通过检测头部周围的磁场活动,来确定大脑活动区域的位置和活动程度。

4. 核磁共振成像(MRI)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可以提供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它利用位于医学成像设备内的磁场和无需使用X射线进行体内内部信息的成像。

三、应用领域脑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用于神经心理学、精神疾病、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

下面举几个例子:1. 认知神经科学通过使用fMRI和PET等技术,研究者可以观察到受试者的大脑响应和情绪反应,以及不同刺激对于大脑区域的影响。

这可以有助于了解认知神经和神经心理病理的机制。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概念与原理脑功能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脑神经活动来了解大脑功能的技术。

这种技术要求能够定位人脑中特定单元的活动状态,并把这种活动状态转换成可视化或可测量的形式。

它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心理、神经、物理等学科的研究,并为人们了解大脑功能和疾病提供了更直观的方式。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电生理技术电生理技术是根据神经元的电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记录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

通过电极或磁力计放置在头皮上,可以记录到头皮上的电位或磁场。

EEG技术是通过测量头部表面的电信号来反映脑部神经活动的电生理技术。

MEG技术是通过测量头表面磁场来反映脑部神经活动的电生理技术。

EEG技术和MEG技术都具有时间精度高的优点,能够捕捉到几毫秒以内的神经活动,但是定位精度比较低。

2. 光学成像技术光学成像技术可以检测大脑局部的代谢和血流变化。

这种技术需要使用特殊的光源和探头进行检测,可以得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光学成像技术包括近红外光谱(NIRS)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NIRS技术利用红外线探头测量头皮下的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的变化,反映出脑活动时的代谢和血流变化。

fMRI技术是一种测量脑部血流变化的方法,通过测量氧气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的比例来反映神经元活动的状态,具有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3. 核素成像技术核素成像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标记物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来检测脑部代谢、血供等方面的变化。

其中脑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和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技术被用于检测神经元活动。

SPECT技术是将一个放射性同位素注入身体内,并记录该物质在人体内分布的图像。

PET技术是通过输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进行成像,反映脑部神经元活动的变化。

这两种技术可以获得比其他技术更准确的脑部神经元代谢活动的信息。

总结一下,各种脑功能成像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人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这些技术,以更好地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为研究成果提供好的工具和方法。

SPECT技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SPECT技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论著SPECT技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林辉(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005)【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SPECT显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尼莫地平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均采用SPECT显像技术对患者的原发灶缺血体积、血肿周围及其他脑部区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不同变化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B组和A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原发灶缺血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原发灶缩小程度明显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原发灶及远隔部位缺血灶局部脑血流增加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PECT技术可灵敏的反映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后继发性缺血灶局部脑血流中的变化,对临床治疗和用药有着指导与评价作用。

【关键词】SPECT;脑出血;局部血流【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01(2012)12-2167-03The clinical value of SPECT perfusion imaging in brain ischemic injury due to cerebral hemorrhag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LIN Hui.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ancheng,Yancheng,Jiangsu224005,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PECT perfusion imaging in brain ischemic injury due to cerebral hemorrhag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Methods Eighty-two cases of 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and B,group A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groupB for nimodipine.The volume of primary ischemic focus,changes of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perfusion around hematoma and other cerebral areas were observed by SPECT imaging,and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ofthe change.Results The primary focal ischemic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after treatment in group A and B patients,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original tumor narrow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in group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ed with group A,the primary focal and hematogenously focal ischemic cerebral blood flow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group B,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technology of Brain SPECT can sensitively reflect the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reby,it is useful in clinical treatment and medication as a guidance and evaluation function.【Key words】SPECT;cerebral hemorrhage;regional blood flow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是最常见的病因[1]。

脑显像2012

脑显像2012
1、可以自由通过完整无损血脑屏障。 2、脑细胞的摄取量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 3、进入血脑屏障后不能反向出血脑屏障。 4、在脑细胞中的滞留时间较长,能满足断层显 在酶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 物质或分解成带电荷的产 像的时间要求。
物,不能反向扩散出脑细 胞
10
(一)显像剂的基本特征:
§脑血流灌注显像
(二)SPECT显像剂的分类:
rCBF显像对癫痫灶的检出率可达70% ~ 80%,借助诱 发试验可进一步提高癫痫灶的检出率。癫痫发作期病灶区 的血流增加,rCBF显像表现为病灶区放射性增浓;而发作 间期癫痫病灶的血流低于正常,rCBF显像病灶呈放射性减 低区。 (美解眠bemegride可诱发癫痫)
-----如何得到发作期血流灌注显像?
24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三)异常图像: 1、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异常增高或减低 2、交叉性脑失联络现象 3、白质区扩大及脑中间结构移位 4、假性结构紊乱 5、脑萎缩征 6、脑内结构不对称 7、介入前后放射性分布有显著差异性.
28


具体应用

缺血细胞活性检测 癫痫灶定位 精神情感障碍性疾病
8
§脑血流灌注显像

几乎没有能源储备,葡萄糖为主要能量来
源,静息脑占全身耗氧量的20%,成人脑 血流量约平均750ml/min,约占心输出量的 13%,灰质血流量为白质血流量的3~4倍。 脑血流量的调节受动脉血压、神经体液因 素和脑血管的自身调节等多种因素影响。
9

§脑血流灌注显像

二、显像剂及显像方法

16
§脑血流灌注显像

(二)正常图像
脑功能显像剂在正常脑内分布与脑局部
以横断层为例: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流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神经科学研究工具,它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结构和功能。

通过使脑组织变得透明,这项技术可以让研究人员观察和分析大脑内部的细胞结构、连接方式和活动模式,从而揭示出更多关于大脑运作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流程及应用领域,希望能为读者们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介绍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背景和意义,引出本文要讨论的主题。

2. 正文:-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简介:介绍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发展历史。

-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流程步骤:详细阐述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步骤。

-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应用领域:探讨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等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3. 结论:- 总结:总结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 未来展望:展望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 结束语: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强调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对科学研究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流程和应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技术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步骤。

通过对该技术在神经科学、医学研究以及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行探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旨在为读者提供对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全面认识,促进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对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的关注和研究,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正文2.1 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简介脑组织透明成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神经科学研究工具,通过对大脑组织进行透明化处理,使得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清晰可见。

这项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更深入地探究脑部结构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酶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 物质或分解成带电荷的产
物,不能反向扩散出脑细

9
§脑血流灌注显像
(二)SPECT显像剂的分类:
1. 锝标记显像剂:99mTc-HMPAO (99mTc-六甲 基丙二胺肟) 和 99mTc-ECD(99mTc-双半胱 乙酯)740~1100 MBq(20~30 mCi),
2. 胺类显像剂 :123 I-IMP(异丙基安菲他明) 和123 I-HIPDM,111~222 MBq(3~6 mCi)
物质难于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病
变,如肿瘤、炎症、外伤、缺血 等可引起局部或广泛的BBB损害,
神经系统显像: 使原来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的物质 穿透而进入脑实质。
BBB(blood-brain barrier)
一、脑显像
1、脑普通显像(血脑屏障功能显像):
脑动态显像、脑静态显像
2、脑功能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脑代谢显像(PET脑 代谢显像)、脑受体显像
15
§脑血流灌注显像
(二)正常图像 以横断层为例:
脑功能显像剂在正常脑内分布与脑局部 血流量有关,大脑皮质、基底节神经核团、小 脑和脑干等灰质结构血流量高于白质,呈现放 射性浓集区,而白质和脑室部位血流量小,放 射性明显稀疏。脑左右两侧放射性分布基本 对称,均匀。
16
正常rCBF影像 横断层(下→上)
2
神经核医学(nuclear neurology) 是利用核素示踪技术对神经、精神疾患进行
诊治及进行脑科学基础研究的一门分支学 科
3
血脑屏障的基础为毛细血管内皮
脑屏障包括血脑屏障、血脑脊液
细胞,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血
屏障、脑脊液脑屏障。
§分类 管外壁有特殊的基膜和附着与毛
细血管外的胶质细胞,使大分子
正常rCBF影像 矢状断层(左→右);
正常rCBF影像 冠状断层(前→后);
异常判断
正常情况下左右大脑半球相应部位放射性比值差 异小于10%,大于10%视为异常。
断层影像上≥2个方向断面有一处或多处异常放射 性稀疏、缺损或浓聚灶,病变范围>2×2cm2,脑 室及白质区域扩大,尾状核间距增宽,两侧丘脑、 尾状核及小脑较明显不对称等均为异常。
具有脂溶性的、电中性的小分子(<500) 放射性示踪剂,它能自由通过完整无损的 血脑屏障,并大部分被脑细胞所摄取,且 在脑内的存留量与血流量成正比,通过体 外计算机断层显像显示脑内各局部放射性 分布状态,从而获得脑血流灌注显像图。
7
§脑血流灌注显像
几乎没有能源储备,葡萄糖为主要能量来 源,静息脑占全身耗氧量的20%,成人脑 血流量约平均750ml/min,约占心输出量的 13%,灰质血流量为白质血流量的3~4倍。
随后在脑内不断被洗出而不再反映脑血流灌注情 况。
11
133Xe为脂溶性惰性气体,进入血循环后能自由通过正常血脑 屏障,通过弥散方式被脑细胞摄取,继而迅速从脑组织清除, 其在脑组织的清除率与rCBF成正相关,测定各区域脑组织 133Xe的清除率,可以计算rCBF和CBF。
受检者仰卧,将头部置入多探头探测装置的头托内,吸入 133Xe含量为185 MBq/L的133Xe-O2混合气体1 min,接着吸 入空气15 min。启动多探头系统记录10~15 min,通过计算 机处理获得每个探头相应部位的rCBF和脑灰质血流分布图。 若行断层显像必须使用高速旋转和高灵敏度的SPECT系统在 短时间内完成。
脑血流量的调节受动脉血压、神经体液因 素和脑血管的自流灌注显像
二、显像剂及显像方法
(一)显像剂的基本特征:
1、可以自由通过完整无损血脑屏障。
2、脑细胞的摄取量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
3、进入血脑屏障后不能反向出血脑屏障。
4、在脑细胞中的滞留时间较长,能满足断层显
像的时间要求。
N3,.N,N弥’-T散rim性et显hyl像-N’剂-〔(2即-H惰ydr性ox气y-3体-M显eth像yl剂-5-)Iodo1b33eXnze
碘标记的2-羟基-3-甲基-5-碘苯甲醛的烷基胺衍生物
10
123I-IMP脑摄取率约8%,在脑内的放射性浓聚是逐 渐积累的过程,约注射30min达到高峰并保持稳定, 此时局部放射性分布与血流量呈正比。
12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三)显像方法 1、显像前准备
注射显像剂前1h令患者空腹,口服过氯酸盐400mg,以封 闭甲状腺、脉络丛和鼻粘膜,减少99mTc的吸收和分泌。
视听封闭:令受检者闭目戴黑色眼罩,用耳塞塞住外耳 道,5分钟后由肘静脉注射显像剂。受检者仰卧于检查 床上,头部固定于头托中,调节头部位置使眼外眦和 外耳道的连线(OM)与地面垂直。将室内灯光调暗, 保持室内安静。
教学大纲要求掌握
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熟悉脑血流灌注显像正常及异常图像 脑血流灌注显像常用的显像剂 PET脑代谢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图像及
临床应用 了解脑脊液显像的原理、方法、正常图像
及临床应用
1
§概述:
随着CT和MRI的临床应用,传统的脑显像受到 了严峻的挑战,但新的核素显像技术及显像剂的 不断开发和成熟,人们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已 从CT和MRI的形态学定位上升到了功能变化的研究, 而神经系统的核素显像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功 能判断,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并提供最佳 的治疗时机。因此,我们介绍神经系统的核素显 像。
4
§分类
二、脑脊液间隙显像 1、脑池显像 2、脑室显像 3、脊髓蛛网膜下腔显像
5
分类
神经系统显像
脑显像
脑普通显像 脑功能显像
脑脑 动静 态态 显显 像像
脑脑 血代 流谢 灌显 注像 显(
脑 受 体 显 像

PET

脑脊液间隙显像
脑池显像
脑室显像 脊髓蛛网膜 下腔显像
6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一、原理: 根据血脑屏障的特殊功能,选择一些
13
2 、数据采集及图像处理
探头尽量靠近头部 绕头部做360度旋转。20~ 30秒/帧,共采集60~64帧,采集完毕使用断层处理 软件进行图像重建,显示横断、冠状及矢状断层三 个方向图像,供临床诊断。
14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三、图像分析: (一) 图像分析要点:
1 图像质量 2 放射性分布状态 3 对称性表现 4 解剖标志和神经核团的显示 5 定位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