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亲爱的同学,如果这份试卷是一片蔚蓝的天空,你就是那翱翔的雄鹰。
请自信地拿起你的笔,认真细致对待每一道题,也许你会比雄鹰飞得更高、更远!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看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注音。
(4分)①bì益②咬文jiáo 字③摒.弃④挑剔.2、根据课文默写。
(10分)①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②,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④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⑤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⑥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冰心《纸船—寄母亲》)⑦青山有幸埋忠骨,。
(《对联六副》)⑧遽契其舟,曰:“。
”(《刻舟求剑》)⑨苏轼的《浣溪沙》中体现出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性格的诗句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①遽.契其舟()②而置之其坐.()③私拟.作群鹤舞空()④鞭.数十()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回到母校,我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老师,那充满希望的笑声。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C.灯月交映、水波粼粼,无锡蠡湖的夜景美若仙境,让人心旷神怡。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母亲的话令他茅塞顿开....,美好的生活图景再次在他眼前展开。
B.他白驹过隙....般越过跳杆,轻松拿下了该项比赛的冠军。
C.泰山之巅,云海汹涌,茫无涯际....,使人产生如在仙境的感觉。
D.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锱铢必较....的人无法感受其中的幸福。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
选择博爱,______________;选择回忆,__________;选择诚信,_____________;选择坚强,_____________;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①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②我们感受苦尽甘来的喜悦③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④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D、①③④②7、名著阅读(4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在《“海盗”生活》这个片段中,写了汤姆和、三个小“海盗”在岛的清晨生活。
XXX2014-2015学年上学期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后有答案

XXX2014-2015学年上学期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后有答案XXX2014-2015学年上学期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积累·运用(共41分)一、选择。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艺术节的筹备会上,他指手画脚,提了不少好的建议,敏捷的头脑使大家十分佩服。
B.母亲在平时生活中极具责任心的言行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C.寂静的山林中传来阵阵鸟鸣声,这鸦雀无声的环境真让我们陶醉。
D.那匹马号称“日行千里”,奔跑起来神速无比,具有白驹过隙的速度。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买履》—XXX—春秋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XXX—宋代 C.《繁星》—现代—XXX D.《社戏》—现代—XXX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来到大海边,呼吸着新鲜空气、阳光和海水。
B.听了XXX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D.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4.选出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A.“满招损,谦受益。
”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这是怎么啦?同学们。
”XXX一进门就问。
D.社区蔬菜店中的蔬菜品种还真多,有白菜、萝卜、西红柿、蘑菇、土豆等等。
5.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分析: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上的夜的安静与甜美,给人以美的感受。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分析:这两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江苏省无锡市八士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苏教版

2014-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八士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半明半昧mài走头无路B.镌刻jūn陈词烂调C.霎chà眼鸦鹊无声D.行辈háng无动于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中应是“半明半昧mèi 走投无路”B中应是“镌刻juàn 陈词滥调”C中应是“ 霎shà眼鸦雀无声”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A.私:私下里B.强:倔强C徐:慢慢地D.怡然:喜悦的样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中应是“强”通“僵”。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母亲在平时生活中极具责任心的言行对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我也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B.老师和同学的指点,使我茅塞顿开,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C.全校涌现出四个文明班级,100 多个三好学生,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D.时光如白驹过隙,让我们来不及准备就悄然流逝。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中“可歌可泣”程度过重,使用不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的多动,防止人们不再浪费用电。
B.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班级优秀的标准之一。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练了意志,增长了见识。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中说法不合事理,应删去“不”;B中前后不一致,应删去“有没有”;D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江苏无锡玉祁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苏教版

2014-2015学年江苏无锡玉祁初级中学初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1、下列各项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眼花瞭liáo乱裨pí益擂lèi 鼓无动于中B.凫fú水撺cuān掇犀xī利挑剔tìC.驰骋chěng jiǎo皎洁máo茅塞顿开谆谆教导D.瑕疵xiácī谈笑风声潜移默化徜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中应是“眼花缭liáo乱裨bì益”擂léi鼓无动于衷;B中应是“ 挑剔tī”D中应是“谈笑风生”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遂不得履(终于)至之市(到……去)B.反归取之(同返返回)见藐小微物(小)拔山倒树而来(移,搬开)C.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常蹲其身(自己的)项为之强(因此)D.遽契其舟(立即,匆忙)宁信度(宁可)不亦惑乎(迷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中应是“ 项为之强(因为)”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知你有没有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人的行为和想法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B.班主任教育我们课间要文明休息,否则学生很容易在嬉闹中出意外,这可真是危言耸听。
C.他生性吝啬,不论亲疏,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
D.我们之所以喜欢语文老师,就是因为她对同学一视同仁。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中“危言耸听”指故作惊人之语,惊骇听者。
这里与语境不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班团体总分能否在本届运动会上冲进前三,就靠我班运动员们去拼搏了。
B.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一生受益不尽。
C.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学校保安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语文

繁昌三中14-15(1)七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答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26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乡书何处达?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诗有画,那是“曲径通幽处, ”的花草情态; 诗寄情,那是“ ,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淡淡闲愁; 诗言志,那是曹操《龟虽寿》中“ ,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豪情。
(2)默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
,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7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缭亮地响着。
(1)本段共4句话,主要运用了 和 两种修辞手法。
(2)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错误,请写出改正的方法。
(3)请解释②③句中的两个加横线的词语。
酝酿: 婉转: (4)第③④句中分别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应改为 ; 应改为3.名著阅读: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分)冰心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了一些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的小诗,并将其收集在《 》《 》里。
这些小诗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作品中,她把 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4.综合性学习。
(6分)语文是几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
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
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
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6分)①诧.()异②自诩.()③无ɡū()④瑕cī()⑤xī()来攘往⑥罪kuí()祸首2.解释下面文段中的加点词(4分)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A. 散发承载凝结B. 焕发承载凝聚C. 焕发承担凝结 D.散发承担凝聚4.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情境】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A. 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B. 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 妈妈,你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快点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5. 下列各组对联,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2分)A.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B.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走足底C.千古迷人繁盛地九州耀眼艳阳天 D.醉倚春风弄明月斜撑老树护幽亭6. 请仿照示例,依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
(4分)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
【我的思考】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的人。
备选标题:①了不起的粉刷工②法庭指证③洞中历险我选标题【】(填序号)情节介绍【我的思考】7. 课文默写(10分)①,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③,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④但愿人长久,。
2014年春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年春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亲爱的同学们:又到展示你才能的时刻,别匆忙,别慌张,请你微笑着拿起语文试卷,握笔凝思,盘点半个学期来的收获,愉快地接受检验,相信你平日的辛勤耕耘定会在这里收获到累累硕果。
积累·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2分)A.哺育(bŭ)崎岖(qū)骊歌(lí)迥乎不同(jǒng)B.赫然(hè)哽咽(yè)蝉蜕(tuì)锲而不舍(qì)C.炽痛(zhì)菜畦(qí)花圃(pŭ)义愤填膺(yīn)D.污秽(huì)亘古(gèng)嫉妒(jí)鲜为人知(xiăn)2、根椐语境和表达的需要,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在蒲公英身上不正体现了那伟大的母爱吗?母亲们不辞辛苦地把儿女抚育成人,()她们并不渴望得到什么报答,只盼望子女们生活得快乐、欢畅。
A.自己拥有的一切都被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子女。
B.把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子女。
C.难道能不把自己拥有的一切都奉献给自己的子女吗?D.不得不把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子女。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社戏》是写幼时一段看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的心情。
C、《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议论为线索来组织全文,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D、《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这生命和力量,是由东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的。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因为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一切艺术都具有音乐因素。
②音乐与建筑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③它们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但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正如英国19世纪艺术理论家佩特所说的:“所有艺术通常渴望达到音乐的状态。
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作业检查语文试卷(纯word解析)苏教版

2014-201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东湖塘中学七年级9月作业检查语文试卷(解析版)1、用楷体书写一句话(5分)【答案】略【解析】试题分析:抄写汉字要求准确、规范、端正。
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画要清楚;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音汉互写(8分)bì()益潜()移默化挑剔()走tóu()无路瑕cī()嫩()绿xī()动镌()刻【答案】裨qián tī投疵nèn翕juān【解析】试题分析: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解释加点的字(8分)吾忘持度_________ 反归取之_________ 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_ 不亦惑乎____________明察秋毫_________ 项为之强_________ 方出神____________鞭数十____________【答案】(量好的)尺寸返回这糊涂细致明了通“僵” 才鞭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文言字词皆出自所学课文,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结合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度”为动词作名词,“鞭”为名词动用,“反”“强”为通假字,“是”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选词填空(4分)(1)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的学位,也不过只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这并不是_________。
(A.骇人听闻 B.危言耸听)(2)人们在壮丽的黄果树瀑布前都__________地发出了感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1)xī_______来攘往 (2)迸._______溅 (3)juān_______刻 (4)腼腆._______ 2.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2)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 (杭州岳墓对联)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5)_________________,无欲则刚。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6)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纸船》) (7)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8)人曰:“_________________?”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郑人买履》) (9)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浣溪沙》)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看到志愿者全心全意为北京奥运会忘我的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B.新世纪启动的国家课程改革,在苏州实验区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C.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D.不知为什么今天来看比赛的人数比上一次少了一倍。 4.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无锡地铁修建已成为我市家喻户晓....的大事。(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B.海交会整合了两岸各自的资源,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双赢:双方都获益。) C.张老师那幽默风趣的一席话,让全班同学忍俊不禁....。(忍俊不禁:忍住不敢发出笑声。) D.在省中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上,一群阳光少年的表演很给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给力:形容精彩、酷、棒。) 5.名著导读(3分) 汤姆叫醒其他两个海盗..,三个人大叫一声往外跑。不到一两分钟,他们已经脱光了衣服,在白色沙洲边清澈的浅水里追逐、嬉戏打闹了。他们毫不想念....远处这片浩瀚的河水那一边沉睡着的小镇。也许是一股游移不定的水流,也许是稍稍上涨了的河水把他们的筏子带走了;不过这只会叫他们高兴,因为筏子一漂走,正如他们和文明之间的桥梁给烧掉了一般,断了后路。 (1)这段文字中加点的“海盗”是指 和 。(2分) (2)根据原文,说说他们“毫不想念”那小镇的理由。(1分) 答: 二、阅读与赏析 (37分) (一)(3分) 除夜①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6.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1分) 答: 7.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答: (二)(12分) (甲)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 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乙)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 而身为宋国笑。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遽.契其舟 ②不亦惑.乎 ③冀.复得兔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 9.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3分) A.楚人有涉江者. 宋人有耕者. B.遽契其.舟 因释其.耒而守株 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折颈而.死 D.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于.土墙凹凸处 10.翻译句子。(2分)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3分) (1)甲乙两文后来分别演化成什么成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怎样的人?(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9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2.说说第①自然段中加点字词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选文第②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景物描写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第②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3分)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苗青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含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也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形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选自《中学生文摘》) 15.第①自然段划线句手法多样,情感丰富,请从词语的运用或修辞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⑤自然段说“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请概括作者读到了哪几类人,并逐一写出他们不同的个性。(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你说说第⑨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一位同学阅读本文后的感悟,还没有写完,请你将它写完整。(3分) 从作者对人的阅读中,我感悟到人的品格体现于细节,我也在生活中发现了各种美好的细节,它们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永恒。例如:在困难中同学投我以一个鼓励的眼神,挑灯夜读时母亲为我端上温热的牛奶,„„ 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再写三个..类似的细节。(句式不必一致) 答:① ② ③ 三、作文(40分) 19.记忆中,总会有一些东西撞击你的心灵,在你的心海里激起朵朵浪花。这些浪花或许是一位朋友、一件往事、一处风景、一段情感„„它们让你难以忘怀,让你深思,让你回味。 请你以“回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