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乡村旅游真实性及塑造——以阳朔为例
阳朔县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阳朔县旅游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问题及其现实意义1,骑行线路规范问题通过对游客的访谈及观察,发现大部分自助游游客对骑行十里画廊与遇龙河沿岸有较高的期待,但现实中,十里画廊汽车拥挤占道,道路破烂,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此外部分游客反映遇龙河沿岸骑行出现收费站且费用高于竹筏,这不仅仅降低了游客体验还大大损坏阳朔名声。
因此,合理规划遇龙河两岸骑行资源有利于开发国内外越发庞大的自助游游客市场。
竹筏游遇龙河已经开发了许多年,且受汛期及干旱的影响较大。
而骑行遇龙河不仅仅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感受阳朔田园美景,还不太受气候影响,开发潜力大。
但规范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道路管理等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重视。
2,西街管制问题通过访谈,发现本地居民对西街现在的管制力度颇有微词。
从他们口中了解到西街在十几年前管制得非常好,“摩托车开进去就要罚款50元”,旅游小商品也没有现在泛滥,较为有特色,但现在西街却一团乱,政府换届频繁,没有管制。
众所周知,西街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享誉中外,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拥挤、同质化、世俗化、商业化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游客对西街的印象和感知。
阳朔旅游发展带动了一批非西街世居的本地居民从事摆地摊、做野导、贩卖门票等活动,他们一门心思赚钱营利,对旅游负面影响没什么感知。
因此,对西街进行管制,不仅仅可以缓和西街本已拥挤不堪的现象,还可以规范商家经营,美化环境,还原旅游商业特色,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与游客对西街的情感感知。
3,生态效益问题通过观察,网上收集资料与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对漓江及遇龙河的水质不太满意,虽然比起国内其他地方的水体,这两条河的水体状况较好,但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片下,显得名不副实。
特别是江面上漂浮的固体垃圾等废弃物。
此外,十里画廊沿途、阳朔县城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
阳朔是一个适合开展乡村深度旅游的地方,但旅游开发和拥挤的人流带来大量物质和能源的消耗。
特别是近年来生态旅游意识较为薄弱的国内游客大量涌入,垃圾的随处乱扔,污水大量排放等问题越发严峻,这就需要执法部门加大力度,管理部门宣传教育,当地居民以身作则,旅游者提高意识。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阳朔乡村旅游为例

广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阳朔乡村旅游为例摘要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广西已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区(点)200多个,农家乐旅游点达700多个,直接从事农家乐旅游的农户已达3.6万人。
乡村旅游不仅成为广西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也成为广西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阳朔的乡村旅游变正是桂林乃至整个广西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阳朔具有天然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生产习俗与民俗节庆活动,完美的中西文化交融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水平低,道路设施不完善等劣势。
只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引入资本经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加强宣传力度,扩大阳朔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等措施才能更好的发展阳朔的乡村旅游产业。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一、乡村旅游概论(1)乡村旅游的涵义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都曾对此做过阐述,但是概念表述上各国学者并不一致,这一方面是因为各国对乡村的定义并不一致;另一方面,各个专家、学者对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不一,故而乡村旅游的定义也并没有统一下来。
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乡村旅游在国外起始的时间比较早,乡村旅游概念很早就出现在国外的研究学界,本文摘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表述做一下缠述:(1)欧盟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4)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并且认为“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的卖点”。
[1](2)Lane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
阳朔县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探析

H i t l ( c ol f n r t n l uies S h a t a o a S d s n esy C o g i 0 3 ) E Qa e a o S ho o It n i a B s s, i u nI e t n t i i r t, h n q g 0 0 e ao n c nr il ueU v i n n4 1
o me ta d e oo ia fe t fr a tu m n is fr e e eo r n n n c lgc lef cs o r o rs i t u h rd v lpme t eain hp a n e a me t sre u , tu s me h ns u l i t n ;r lt s i mo g d p r n s otd o t o r m c a im o t i i r v d;tan n fsr ie safe h n e oi r v uai ftu s evc s;p o a a d r moe op p lrz r o rs ;moetu - mp o e rii go evc tf n a c dt mp e q l t o r tsr ie o y oi r p g n ap o td t o uaier a tu m u l i r o r
摘要 在解析 乡村旅游概 念的基础上 , 述 了 E 概 l 朔县 乡村旅 游的发展现 状及其 3 来所取得 的成绩 , O年 综合 分析 了阳朔 县发展 乡村旅 游 的区位 、 源、 资 产业 、 市场 以及基础 设施 方面的优 势, 同时也指 出 了阳朔县 乡村旅游发展 中存在 的环境 、 行政 管理 、 营方式 、 息滞后 及 经 信 利益 分配 问题 。在 此基础 上 , 讨 了阳朔县 乡村旅 游可持 续发 展战略 , 探 强调 其在 乡村旅游深度 开发方 面要 注意保 护 生态环境 , 注重 乡村 旅游 的生 态效 益 ; 理顺部 门关 系, 完善旅 游机制 ; 强对从业人 员的培训 , 高旅游服 务质量 ; 强宣传促销 , 高 乡村旅 游知 名度 ; 加 提 加 提 开发 多种 形式的旅 游项 目。 关键 词 阳朔; 乡村旅 游; 深度 开发 中图分类号 F 9 文献标识码 A 50 文章编 号 o 1 — 6 1 2 1 )3— 0 8 — 3 5 7 6 1 (0 1 3 2 5 0 0
广西乡村振兴特色案例

广西乡村振兴特色案例:阳朔县农村旅游发展1. 案例背景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初,阳朔县的农村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和提升农民收入,阳朔县政府积极推动农村旅游发展,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 案例过程2.1 农民参与旅游项目规划与建设阳朔县政府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和建设,通过征集意见、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
在项目选址、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并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2.2 发展农家乐与特色民宿阳朔县积极推动农家乐和特色民宿的发展,鼓励农民将闲置的农房改造成接待客人的场所。
政府提供贷款支持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进行装修和经营管理。
同时,还组织培训班,提升农民的服务意识和经营能力。
2.3 丰富乡村旅游产品阳朔县注重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景点和活动。
例如,在山水田园风光中建设了自行车道,并租赁自行车给游客骑行;在村庄中设置了手工艺品展示区,让游客亲身参与制作;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等。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并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
2.4 引进外部投资与合作阳朔县积极引进外部投资与合作,吸引企业和旅游机构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鼓励企业在当地投资兴业。
通过与企业合作,阳朔县得以获得更多资金和专业管理经验,推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3. 案例结果3.1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阳朔县农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实现了收入的显著增加。
农家乐和特色民宿的经营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部分农民还通过销售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获得额外收入。
据统计,阳朔县农民人均年收入在乡村旅游发展之前仅为几千元,而发展之后已达到数万元。
3.2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阳朔县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
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和完善,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

农村旅游发展案例分析我将以中国的桂林阳朔为例,分析农村旅游发展的案例。
桂林阳朔地区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历史悠久,拥有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和震撼人心的漓江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
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阳朔地区农村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发展农村旅游。
首先,政府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修建了道路、提供了电力、引进了通讯网络,使得游客进入和居住阳朔地区更加便利。
然后,政府鼓励农民发展家庭旅馆和农家乐,提高农民收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农家乐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和地道的农家饭菜,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农民生活和品尝地道农村美食。
此外,政府还加强宣传推广工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阳朔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农村文化。
这些宣传营销活动提高了阳朔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吸引了更多游客来到这里。
农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还带来了其他一系列的社会效益。
首先,农村旅游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问题。
其次,农村旅游提供了就业机会,使得一些年轻人可以在家乡找到工作,减少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现象。
再次,农村旅游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带动了农村农业的发展。
最后,农村旅游还促进了农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得当地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
然而,农村旅游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政府追求速度和规模,过度开发农村旅游,导致环境破坏、生态破坏等问题。
其次,一些农民对旅游行业缺乏相关知识和管理经验,导致服务质量不稳定。
最后,一些农村旅游项目缺乏差异化和创新,导致游客的兴趣和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农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和规模,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对农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此外,需要不断推动农村旅游项目的创新和升级,满足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总之,农村旅游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试论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

试论乡村旅游地发展趋势——以桂林阳朔为例摘要当今,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地国家,乡村旅游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旅游者所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地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旅游名城桂林市地阳朔为例,阐述该地目前地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通过对阳朔本身具有地独特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地分析, 揭示桂林阳朔乡村旅游开发、管理与经营中地一些问题, 从而总结出阳朔乡村旅游未来地发展趋势. b5E2RGbCAP关键词:乡村旅游桂林阳朔发展趋势1. 绪论:乡村旅游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传统文化为资源, 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为一体地旅游活动.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地休闲产品, 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我国现代乡村旅游地发展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政府发展旅游地主导战略下, 在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地驱动下, 我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 在有着山水旅游名城地桂林,乡村旅游更是占着主导地位,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走出一条具有广西桂林特色地乡村旅游. p1EanqFDPw2 . 正文:2.1桂林阳朔地独特旅游资源阳朔历史悠久,建县已有1400 多年,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朝县境属桂林郡,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始名阳朔,为始安郡地,历代沿袭使用.阳朔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地区, 主要有汉、壮族、瑶族、回族、侗、苗、满、黎、仫佬、毛南、朝鲜、高山、白族等13 个民族. DXDiTa9E3d2.1.1丰富地自然资源阳朔位于亚热带地区, 农林物产丰富, 尤其是沙田柚、金桔、板栗、柿子四大名果及竹凉席、木地板砖等享誉国内外. 优越地田园风光与自然条件是阳朔发展旅游地前提. RTCrpUDGiT2.1.2深厚地文化底蕴阳朔历史悠久,是一个地灵人杰之地. 江西会馆、遇龙河《阳朔纪事》摩崖、中山纪念堂、碧莲峰石刻、唐城遗址、潘庄等景点, 是阳朔历史文化地精华所在, 也是阳朔旅游资源高品位地关键. 5PCzVD7HxA2.1.3独特地生产习俗民俗节庆活动与淳朴地民间牛耕、插秧、鸬鹚抓鱼等传统民俗以独特地魅力吸引这诸多地游客.独特地民间节庆, 留有岭南民俗地精华、淳朴、勤劳地民风, 文明地旅游社区氛围,大大促进阳朔旅游品味地提高. jLBHrnAILg2.1.4独特地中西文化地完美交融西街有1400 年地历史, 是一条古色古香、民风朴实地小街, 无数中外游客驻足休歇, 它是中国了解外国地洋人街,同时又是外国人了解中国地中国街. 这种中西文化地交融使阳朔成为国内外旅游者共同地家园, 这是阳朔旅游地资源优势. xHAQX74J0X2.2桂林阳朔地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在1990 年初阳朔县就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了, 其最早是高田乡地一些村民给外国游客担任导游时,主要是请外国游客到家里吃饭,住宿, 那淳朴地民风,特别是优美地自然山水风景给游客留下了美好地印象, 然后通过外国游客地口头宣传而逐渐发展起来地.1998 年克林顿总统访问兴坪渔村,为阳朔乡村旅游地发展发挥了积极地作用由于阳朔具有丰富地旅游资源,又是漓江黄金旅.2005 年7月26日,世界旅游组织在桂林阳朔设立地旅游观测点举行了奠基仪式. 这是世界旅游组织在中国建立地首个旅游观测点, 它标志着阳朔乡村旅游已进入世界旅游大循环体系.经过十几年地发展乡村旅游已由最初地高田乡辐射到了周边地兴坪, 白沙和福利等乡镇。
广西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以阳朔为例

深度旅游第一县 、 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第一镇 、 全球休闲度假旅游第一村.
阳朔具 有 良好 的 区位 优势 . 阳朔 乡村旅 游 的依 托城 市桂林 市来看 : 从 经过 2 改革 开放 的实践 , 0年 经
济的发展 , 给桂林城市居民有条件外 出旅游创造了有利条件 . 同时, 桂林是著名 的旅游城市. 阳朔作为大 桂林旅游圈的重要 组成部分, 它的田园风光与桂林山水相映相衬 , 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 阳朔旅游资
收 稿 日期 :0 6 6 0 20 —0 —2
基金项 目: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 十五” 规划 2 0 年 自选研究课 题( 目号 :5 J O 2 05 项 0FY 1) 作者简 介 : 王晓丽 (9 9 , , 17 一)女 山东维坊人 , 硕士生 , 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 宋书巧( 94 , , 1 6 一) 女 博士 , 教授
2 广 西建筑综合 设 计 院, 西 南宁 5 0 0 ) . 广 3 0 2
摘 要: 在介绍层 次分析法的特点及思路的基础上 , 建立了广 西乡村旅游资源定 量评价的层次 结构模型 , 用 并
该模 型定量评价 阳朔 乡村旅游资源 , 以验证其应用价值 , 结论是该模 型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
非定量 事物作 出定 量分 析 , 人 们 的主观判 断作 出客观 描述 , 对 是一种 简洁 而实用 的定量 评价 方法 .旅游资源 , 首先应确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 . 就某一地 区而言 , 影
响 因素复杂 多样 , 且 因素之 问互 相联 系 , 相制 约 . 内外 专 家学 者对影 响旅 游 资源 开 发 的 因素 已做 而 互 国
乡村 田园景观 、 乡村 村落 景观 、 乡村 古建 筑景观 、 乡村农 耕 文化景 观和乡 村 民俗 文化 景观 等 , 为发 展 乡村 旅 游提供 了坚实 的物质基 础 .
阳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讨

阳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讨【摘要】本文对阳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进行探讨。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阳朔乡村生态旅游的现状,并探讨了其资源优势、开发模式、开发策略和发展对策。
结论部分讨论了阳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前景展望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阳朔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开展生态旅游业。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为阳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启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阳朔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看好,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阳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讨、现状分析、资源优势、开发模式、策略、发展对策、可持续性、前景展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阳朔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
近年来,中国乡村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热点,阳朔作为独具特色的乡村景区,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阳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些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导致了乡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阳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现状、资源优势、开发模式和策略,以及对策,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阳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为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也旨在为其他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阳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资源优势,探讨适合该地区的旅游开发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发展策略,以及探讨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阳朔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研究,旨在为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参考,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乡村旅游真实性及塑造一一以阳朔为例吴萍裴蓉(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3)l●理论科学【擅要】随着我国乡村游向纵深发展,游客对于真实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塑造乡村旅游的真实性。
给旅游产品打上个性化标签,是摆在景区经营者而前得一个霞要课题。
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四个角度阐述旅鹕体验的真实性的含义,并且以阳朔为例,阐述如何创建乡村旅谫体验真实性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真实体验中圈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l^文章绩号:1671--7597(2008)0620199--02乡村旅游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农民日常生活与环境,以及农村民俗风情为资源,融观赏、参与、休闲、度假、休疗养、考察、修学、科普、美食、娱乐、购物等方式于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村旅游日益蓬勃发展起来,并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现代生活的方式之一。
同时,当前我国的旅游发展正处于商业较为发达、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中,旅游者对于深度旅游的需求增加,趋向于追求旅游的真实。
我国的乡村旅游如果仅停留在简单的观赏、采摘、餐饮、自娱自乐等粗浅层面上,将会变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对“真实性”的感知,往往和他们的消费欲望成正比。
“真实性”已成为旅游资源开发中的1大卖点。
因此,深入探讨乡村旅游“真实性”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一、真实性的内涵真实性(A ut hent i c i t y)最初来自希腊语,意思为自己做的、最初的。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真实性有了新的含义。
在人文社会科学讨论的内容,是指艺术品和文学作品的创作是否基于客观事物和事件。
在旅游研究领域,由社会学家迪迈肯尼尔(D ean M accannel)于1976年在其著作(The Touri s t》中首次提出,他借用高夫曼(G of f m an)的“舞台真实”中的“前台”和“后台”理论,认为前台是给游客看的,正如宾馆的大堂、招待室、侍者展示给游客,是游客能够看到的地方;“后台”是旅游经营商和出售者的所准备的真实现场,是隐藏道具和活动地方[2]。
该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各种热烈的讨论和分析。
目前真实性已经成为西方旅游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旅游体验是游客购买的一次经历,一种旅游产品。
真实(或本真)是对这种产品质量的评价。
因此,真实性可以是异域情调(exot i ci sm)、地方特色、传统、独特性等,它要求旅游产品的出处、形式、风格、语言、象征等都源于一个假设的没被破坏的传统、传说或神话[1]。
真实性决定着旅游产品的质量,意味着差异,它可以使某旅游产品从其它产品中脱颖而出。
因此,真实性是旅游产品差异化的有效途径,地方特色是旅游产品区别于其他旅游地的标签目前学界对旅游体验的真实性主要集中在客观性主义真实、建构性主义真实和存在性主义真实以及后现代“超真实”44-方面:客观主义真实是从客观的、博物馆学的角度来看待真实性问题的,强调被旅游的客体(t our ed obj ec t)与原物完全对等,即认为展示给旅游者的对象应是完完全全的真,不能掺杂丝毫的假。
客观主义者认为,商品化会破坏地文化真实性。
例如,西班牙富恩特拉比亚(F ue nt e rr a bi a)的“阿拉德”(A l a rde)仪式最终变成“为了钱的表演”;建构主义真实认为旅游真实性是由各种旅游企业、营销代理、导游解说、动画片制作者等共同制造出来的。
游客虽然希望获得真实的经历,但不见得会愿意面对东道丰社会的现实。
游客4i会花大笔钱去观看贫穷、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儿童患了疾病却没钱就诊。
因此,真实性足一个社会建构的概念,其社会含义不是给定的,而是相对的、商榷的、由环境决定的,是思想意识形态的:建构主义者则认为商品化并不。
定会破坏文化的真实性。
商品化会不断地为地方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民族身份的标志;存在主义真实认为存在的本真是人潜在的一种存在状态,刚出生的婴儿是最本真的。
这种本真町由游客参与的各种令人难忘的、激动人心的旅游活动来激发,如游客在参加不同寻常的活动时,会感到比日常牛活中更加真实、自由地展示了自我。
又如,在迪斯尼乐园游玩的成年游客会感到找回了童年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本真的;后现代主义“超真实”抹杀了“真”与“假”的界线,认为模拟变得如此真实,比真实还真,已达到一种“超真实”境界。
=、乡村旅游弓I入真实性的必要性我国乡村旅游者对于出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出游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希望通过乡村旅游暂时性的摆脱日常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呼吸清新的空气,观赏自然景色等,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上的追求,他们到乡村或城郊去旅游,通过观察东道地居民真实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变迁、传统习惯,并参与当地的农耕、民族节口庆典、传统仪式、自做农家美食、传统民俗工艺品的加工,寻求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社会变革、家庭变迁,满足了其体验异国、异族、异地风情的渴望,将身心融合到一种新的生存状态中,使心灵得到一种回归。
因此,乡村旅游者对于“真实性”的要求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另一方面,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真实性的塑造不仅在于商业利润,还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
欧克斯(O akes)在贵州经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后,认为村民通过操纵舞台真实保持住了自己生活的真实:少数民族村民们不是政府和旅游企业冠之的那个所谓真实的“纯洁年代”的残存者,也不是那些真实性追寻者凝视下的景观。
从村民的角度讲,他们并不希望回到或者始终停留在遥远的过去,成为孤离的边缘人。
然而,如果村民要就业,就不得不迎合消费者对“真实性”的定义。
于是他们利用某些都市人追求真实性的天真心态,表演一场场出色的戏剧,而又不丢失自己真正的“真实文化”。
也许只有面对这种错位,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才能真正达到现代化[3]。
兰、啊朔乡村旅游瑰状“桂林…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阳朔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东与恭城县、平乐县交界,南与荔浦县相邻,西回蠹鋈Ⅵ裂耐豁与永福县接壤,北与临桂县、灵川县毗邻,全县面积1428公里,距离桂林市区64公里,有高等级公路桂阳公路与桂林相接。
同时,还有88公里漓江山水画廊连接桂林至阳朔,交通便捷。
2006年,阳朔接待的游客达415万人次,留宿游客118.77/人,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今年到阳朔的游客已突破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1.6亿元,全县旅游收入首次超过农业,旅游业已成为阳朔经济支柱产业。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漓江风景最优美的河段杨堤至必坪段就位于阳朔县境内。
而被誉为“刘三姐水卜公园”的漓江下游段(阳朔至普益)风景极佳,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认可。
被称为“小漓江”的遇龙河两岸奇峰秀丽,层次丰富,竹木苍翠,水质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宜人。
此外,金宝河、田家河等河流两岸翠竹依依,田畴广袤,水流平缓、河水清澈,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阳朔还是广西较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土地肥沃,物种丰富,有桠柑、罗汉果、沙田柚、月柿、银杏、荔浦芋、马蹄等农产品,还有脐橙、板栗、李、梅、桃、枇杷、梨、夏橙、葡萄等水果。
阳朔是一个生态农业县,生态农业示范比较典型。
有“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茹f,有优质、安全、高校标准化果园观光游。
金桔年产量在6万余吨,2006年在金桔产区进行统一规划,投资修建了葡萄杨梅岭兴坪大坪白沙龙潭门芭蕉林阳朔神山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公路。
同时,农业生产仍然是古老传统的耕作方式。
阳朔建县已有多年的历史,农村中房屋古朴典雅,有一大批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和古民居建筑,最为著名的曾有两位总统到过的兴坪渔村、高田的朗梓、龙潭,白沙的旧县等,以及朴实无华就地取材而建造的泥瓦房、石头屋等也极其特色。
阳朔民风独特集各地民风之大成,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主要有汉,壮、瑶,回、侗、苗、满、黎,松佬、毛南、朝鲜、高山、白族等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有自己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使阳朔成为一个多民族、多地方风情特色的地区。
多民族多地区杂居造就了阳朔的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民间手工艺术更是令人叫绝。
皿、如何儡■簟尊体t的I宴旅游者的真实性体验和四方面因素有关:(一)文化和当地文化的直接接触越多,真实性体验越强烈;(二)旅游者数量旅游者数量越多.体验越不真实;(三)独立程度越是在行程安排上独立的旅游者体验越真实;(四)和宣传的一致性旅游过程中如果看到的现象和宣传中的越相符体验越真实[4]。
景区规划者、管理者可通过直接体验、客体真实、自然、位置、与名人名事相连、地方感、民族起源、庆典、日常培训以及“虚拟”等途径来创造真实性或真实感[5]。
结合阳朔乡村旅游实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首先,通过直接体验让游客感知“真实”的旅游经历,比如,与当地人亲密交流,比如吃住在农家、参与田问劳动等。
第二,推销“自然”是普遍采用的另一种创造真实的形式。
例如,被称为“小漓江”的遇龙河两岸奇峰秀丽,层次丰富,竹木苍翠,水质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宜人。
此外.金宝河、田家河等河流两岸翠竹依依,田畴广袤,水流平缓、河水清澈,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游客或漫步或骑行其问,恍若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第三,让景点与名人名事联系起来.推销“真实性”。
即,让游客觉得“正是这里”曾发生或将要发生某些重大的事件。
如刘三姐抛绣球的大榕树。
刘三姐作为中年一代人当年的青春偶像。
如果能真囫实的再现当年的情形,必然会受到这代人的追捧。
第四,基于传统技术、通过质量控制、组织培训项目等,保持地方舞蹈、音乐、戏剧表演、艺术和工艺的真实性和刨造性。
艺术及工艺必须报于历史传统以及目前生活。
真正的真实不能单靠保护来实现,否则只会让人厌倦。
阳朔民风独特集各地民风之大成,民间文艺异彩纷呈,有壮族山歌会、瑶家歌堂、舞“大头狗”、师公舞、舞牌灯等。
民间手工艺术更是令人叫绝,福利的大扇制作、高田访石、郎梓的仿古工艺、竹、木根雕等等,如何保持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文化,不是单纯的在游客面前唱支山歌敬杯水酒这么简单的,只有将其植入当地生活并且转化成为经济效益,即将文化商业化,才能保持其活力。
第五,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活动要尽量在原来的、真实的、传统民族村寨内展示给游客。
对这类旅游还府限制团队人数,以及每天应接待的团队数。
旅游部门麻吸引研究型的“导游”,如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由他们讲解当地传统及礼仪等。
第六,地方感、地方价值、地方特征是创造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的最重要因素。
比如,保证宾馆饭店等旅游设施反映当地特色,使这些设施与当地文化氛围协调,为游客创造一种独特的地方感。
另外,还可通过“当地神话”、“地方起源”等创造真实性,“庆典”足创造真实性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就阳朔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