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数相交线与平行线1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五四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五四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五四制)第十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1)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2)两条相交线在形成的角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的有对顶角和邻补角两类.(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重合除外)相交:如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O,其中以O为顶点共有4个角: 1,2,3,4对顶角与邻补角(1)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邻补角:只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4)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5)邻补角、对顶角成对出现,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们都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邻补角:其中1和2有一条公共边,且他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像1和2这样的角我们称他们互为邻补角;对顶角:1和3有一个公共的顶点O,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1和2互补,2和3互补,因为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1=3。

所以对顶角相等二:垂线(1)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2)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过一点”的点在直线上或直线外都可以.如图所示,图中ABCD,垂足为O。

垂直的两条直线共形成四个直角,每个直角都是90。

垂线段最短(1)垂线段: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2)垂线段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正确理解此性质,垂线段最短,指的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最短.它是相对于这点与直线上其他各点的连线而言.(3)实际问题中涉及线路最短问题时,其理论依据应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这两个中去选择.点到直线的距离(1)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长度,而不是一个图形,也就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它只能量出或求出,而不能说画出,画出的是垂线段这个图形.三、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重合除外).(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对于这一知识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①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②对于线段或射线来说,指的是它们所在的直线.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记作a//b平行线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3)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4)平行公理的推论可以看做是平行线的一种判定方法,在解题中要注意该结论在证明直线平行时应用.四、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一个平面中的三条直线关系三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关系有4中情况:有一个交点,有两个交点,有三个交点,没有交点(1)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个点,如图所示,以交点为顶点形成各个角,可以用角的相关知识解决(2)有两个交点:(这种情况必然是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七年级数学培优提高讲义:相交线与平行线(一) (1)

七年级数学培优提高讲义:相交线与平行线(一) (1)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要点:1.平面上两条不重合的直线,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2.两条不同的直线,若它们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它们相交。

即,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3.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有关两直线垂直,有两个重要的结论:(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5.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6.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8.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1章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测试试题以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1章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测试试题以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第一小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测试试题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平行两种。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6、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7、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8、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9、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10、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1)则(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00001290(180),1390(180),∠+∠=∠+∠=23∠=∠(2)且则(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 、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射线叫平行线C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重合 D 、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2、如图所示,直线a ,b ,c 两两相交,∠1=2∠3,∠2=68°,则∠1= ,∠4= 。

(2题) (3题)3、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4、如图所示,已知O 是直线AB 上一点,∠1=40°,OD 平分∠BOC,则∠2= 。

.(4题) (8题) (9题)5、下面角的图示中,能与30°角互补的是 。

A .B .C .D .6、下列语句错误的有( )个.00001290(180),3490(180),∠+∠=∠+∠=14,∠=∠23∠=∠(1)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互补(4)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A.1 B.2 C.3 D.47、小明做了四道练习题:①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②两个直角互为补角③一个三角板中两个锐角互为余角④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其中正确的有。

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北师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解:互余的角:∠AOD和∠EOD,∠EOD和 ∠EOC,∠EOC和∠COB,∠AOD和∠BOC;
互补的角:∠AOD和∠BOD,∠AOE和 ∠BOE,∠AOC和∠BOC,∠AOC和 ∠DOE,∠EOC和∠BOD;
相等的角:∠AOD=∠EOC,∠EOD=∠BOC.
3.如图所示,小颖想测量一堵拐角高
墙在地面上所成的角∠AOB的度数,人 不能进入围墙内,你能帮小颖想出简单 的测量方法吗?请简述你的方法,并说 C
【知识归纳】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
和平行两种.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 为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对顶角的定义与性质
观察下面两个图形,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 观察上面图中的∠1与∠2、∠3与∠4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大小有 何关系,为什么? 问题2 剪子在剪东西的过程中,∠1和∠2还保持相等吗?∠3和∠4呢? 你有何结论? 【归纳总结】 如图①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1和∠2有公 共点O,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对顶 角.对顶角有如下性质:对顶角相等.
[知识拓展]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相交
时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指的是两条直线平行,而不是线段
或射线.
2.对顶角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①有公共顶点;②两边互为反向延 长线.
3.互为余角、互为补角是指两个角之间的关系,是成对出现的.两 角互为补角并不一定一个是钝角一个是锐角,也有可能是两个直角.
【即时练习】
1.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D )
2.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 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一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 :相交线、平行线的概念(1)相交线平行定义: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3)两套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4)两条直线是指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注意:1、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2、我们有时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知识点二:关于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定义 对顶角:像这样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O ,∠1与∠2有公共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注意:对顶角的判断条件:⎪⎩⎪⎨⎧无公共边有公共顶点两条直线相交另外,从对顶角的定义还可知:对顶角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是互为对顶角;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一般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 C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D .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练习 1、如图2-1,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图2-1知识点三: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定义: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钝角没有余角注意: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一般例题 ⑴∵1∠和2∠互余,∴=∠+∠21_____(或2_____1∠-=∠) ⑵∵1∠和2∠互补,∴=∠+∠21_____(或2_____1∠-=∠)练习1、若∠α=50º,则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若∠β=110º,则它的补角是 ,它的补角的余角是 。

2若∠1与∠2互余,∠3和∠2互补,且∠3=120º,那么∠1= 。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经典题(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经典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A .平分一条线段B .直角都相等C .在直线AB 上取一点D .你喜欢数学吗?B解析:B【分析】根据命题的定义分别进行判断.【详解】A.平分一条线段,为描述性语言,不是命题;B.直角都相等,是命题;C.在直线AB 上取一点,为描述性语言,不是命题;D.你喜欢数学吗?是疑问句,不是命题.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事物的语句叫命题;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称为假命题;经过推理论证的真命题称为定理.2.如图,如果AB ∥EF ,EF ∥CD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1+∠2−∠3=90°B .∠1−∠2+∠3=90°C .∠1+∠2+∠3=90°D .∠2+∠3−∠1=180°D 解析:D【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3=∠COE ,∠2+∠BOE=180°,进而得出∠2+∠3-∠1=180°.【详解】∵EF ∥CD∴∠3=∠COE∴∠3−∠1=∠COE−∠1=∠BOE∵AB ∥EF∴∠2+∠BOE=180°,即∠2+∠3−∠1=18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如图,直线12l l ,130∠=︒,则23∠+∠=( )A .150°B .180°C .210°D .240°C解析:C【分析】 根据题意作直线l 平行于直线l 1和l 2,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作直线l 平行于直线l 1和l 212////l l l1430;35180︒︒∴∠=∠=∠+∠=245∠=∠+∠2+3=4+5+3=3018021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关键在于等量替换的应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如图,将三角形ABC 沿BC 方向平移3,cm 得到三角形,DEF 若5BC cm =,则EC 的长为( )A .2cmB .4cmC .6cmD .8cm A解析:A【分析】 由平移性质可得:BC=EF ,CF=3,cm 可得EC=EF-CF .【详解】因为将三角形ABC 沿BC 方向平移3,cm 得到三角形,DEF所以EF=5BC cm ,CF=3,cm所以EC=5-3=2(cm)故选:A【点睛】考核知识点:平移性质.抓住平移性质:对应边相等,是解题关键.5.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A .②③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④C解析:C【分析】 根据同位角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得答案.【详解】图①中的∠1与∠2是同位角,图②中的∠1与∠2是同位角,图③中的∠1与∠2不是同位角,图④中的∠1与∠2是同位角,所以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图①②④中的∠1和∠2是同位角.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同位角的定义,属于基础概念题型,熟知概念是关键.6.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AB ∥CE ,且∠ADC =∠B :④AB ∥CE ,且∠BCD =∠BAD .其中能推出BC ∥AD 的条件为( )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②③④D解析:D【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条件,逐一判断,排除错误答案.【详解】解:①∵∠1=∠2,∴AB ∥CD ,不符合题意;②∵∠3=∠4,∴BC ∥AD ,符合题意;③∵AB ∥CD ,∴∠B+∠BCD =180°,∵∠ADC =∠B ,∴∠ADC+∠BCD =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C ∥AD ,故符合题意; ④∵AB ∥CE ,∴∠B+∠BCD =180°,∵∠BCD =∠BAD ,∴∠B+∠BAD =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BC ∥AD ,故符合题意; 故能推出BC ∥AD 的条件为②③④.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7.已知//AB CD ,∠EAF=13∠EAB ,∠ECF=13∠ECD ,若∠E=66°,则∠F 为( )A .23°B .33°C .44°D .46°C解析:C【分析】 如图(见解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可得66EAB EC C D AE ∠+∠=∠=︒,同样的方法可得F FAB FCD ∠=∠+∠,再根据角的倍分可得,2323FAB EAB FCD ECD ∠=∠∠=∠,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如图,过点E 作//EG AB ,则////EG AB CD ,,EAB CE C A D G G E E ∴∠=∠∠∠=,66AEG EAB ECD CE A C G E ∴∠+=∠+=∠=∠∠︒,同理可得:F FAB FCD ∠=∠+∠,11,33EAF EAB ECF ECD ∠=∠∠=∠, ,2323FAB EAB FCD ECD ∴∠=∠∠=∠, ()266443333222F FAB FCD EAB ECD EAB E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的和差倍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8.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3,AB cm =4AC cm =,把ABC 沿着直线BC 的方向平移2.5cm 后得到DEF ,连接AE ,AD ,有以下结论:①//AC DF ;②//AD BE ;③ 2.5CF cm =;④DE A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D解析:D【分析】根据平移是某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可对①②③进行判断;根据∠BAC=90°及平移的性质可对④进行判断,综上即可得答案.【详解】∵△ABC 沿着直线BC 的方向平移2.5cm 后得到△DEF ,∴AB//DE ,AC//DF ,AD//CF ,CF=AD=2.5cm ,故①②③正确.∵∠BAC=90°,∴AB ⊥AC ,∵AB//DE DE AC ∴⊥,故④正确.综上所述:之前的结论有:①②③④,共4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易混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或翻转.9.如图,已知AB CD ∕∕,AF 交CD 于点E ,且,40BE AF BED ⊥∠=︒,则A ∠的度数是( )A .40︒B .50︒C .80︒D .90︒B【分析】直接利用垂线的定义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答案.【详解】解:∵,40BE AF BED ⊥∠=︒,∴50FED ∠=︒,∵AB CD ∕∕,∴50A FED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线的定义,正确得出FED ∠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10.如图,A 、P 是直线m 上的任意两个点,B 、C 是直线n 上的两个定点,且直线m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C=BPB .△ABC 的周长等于△BCP 的周长 C .△ABC 的面积等于△ABP 的面积D .△ABC 的面积等于△PBC 的面积D解析:D【分析】 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及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 、P 是直线m 上的任意两个点,B 、C 是直线n 上的两个定点,且直线m ∥n , 根据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可得:△ABC 与△PBC 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故△ABC 的面积等于△PBC 的面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二、填空题11.已知A ∠与B (A ∠,B 都是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的两边一边平行,另一边垂直,且227A B ∠-∠=︒,则A ∠的度数为_________.或【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作EF ∥BD 由BD ∥AC 推出EF ∥AC 得到∠B=∠BEF ∠A=∠AEF 根据∠A+∠B=求出∠A=;②如图2作EF ∥BD 由BD ∥AC 推出EF ∥AC 得到∠B+∠BEF=∠A 解析:39︒或99︒.【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作EF ∥BD ,由BD ∥AC 推出EF ∥AC ,得到∠B=∠BEF ,∠A=∠AEF ,根据∠A+∠B=90︒,227A B ∠-∠=︒,求出∠A=39︒;②如图2,作EF ∥BD ,由BD ∥AC 推出EF ∥AC ,得到∠B+∠BEF=180︒,∠A+∠AEF=180︒,根据∵∠AEB=∠AEF+∠BEF=90︒,227A B ∠-∠=︒,计算得出答案.【详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作EF ∥BD ,∴∠B=∠BEF ,∵EF ∥BD ,BD ∥AC ,∴EF ∥AC ,∴∠A=∠AEF ,∴∠A+∠B=∠AEF+∠BEF=90︒,∵227A B ∠-∠=︒,∴∠A=39︒;②如图2,作EF ∥BD ,∴∠B+∠BEF=180︒,∵EF ∥BD ,BD ∥AC ,∴EF ∥AC ,∴∠A+∠AEF=180︒,∴∠A+∠AEB+∠B=360︒,∵∠AEB=∠AEF+∠BEF=90︒,∴∠A+∠B=270︒,∵227A B ∠-∠=︒,∴∠A=99︒;故答案为:39︒或99︒..【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平行公理的推论,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引出恰当的辅助线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2.在平面内,若OA ⊥OC ,且∠AOC ∶∠AOB =2∶3,则∠BOC 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45°或135°【分析】根据垂直关系可得∠AOC=90°再由∠AOC :∠AOB=2:3可得∠AOB 然后再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AOC 的位置有两种:一种是∠AOC 在∠AOB 内一种是在解析:45°或135°根据垂直关系可得∠AOC=90°,再由∠AOC :∠AOB=2:3,可得∠AOB ,然后再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如图,∠AOC 的位置有两种:一种是∠AOC 在∠AOB 内,一种是在∠AOB 外.∵OA ⊥OC ,∴∠AOC=90°,①当∠AOC 在∠AOB 内,如图1,∵∠AOC :∠AOB=2:3,∴∠BOC=12∠AOC=45°, ②当∠AOC 在∠AOB 外,如图2,∵∠AOC :∠AOB=2:3,∴∠AOB=32∠AOC=135°, ∴∠BOC=360°-∠AOB-∠AOC=135°.故答案为:45°或135°.【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同时做这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图形.13.如图,//AB EF ,设90C ∠=︒,那么x ,y ,z 的关系式______.【分析】过作过作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过作过作∴∴∵∴∴∴∴∴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正确理解平行线的解析:90x y z +-=︒过C 作//CN AB ,过D 作//DM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B CN DM EF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如图,过C 作//CN AB ,过D 作//DM AB ,∴//////AB CN DM EF ,∴1x =∠,23∠∠=,4z ∠=,∵90BCD ∠=︒,∴1290∠+∠=︒,∴390x +∠=︒,∴3490x z +∠+∠=︒+,∴90x y z +=︒+,∴90x y z +-=︒.故答案为:90x y z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正确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把直角梯形ABCD 沿AD 方向平移到梯形EFGH ,28HG cm =,5MG cm =,4MC 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 130cm2【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梯形EFGH ≌梯形ABCD 那么GH=CDBC=FG 观察可知梯形EFMD 是两个梯形的公共部分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梯形MGHD 再根据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解析:130cm 2.【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知梯形EFGH ≌梯形ABCD ,那么GH=CD ,BC=FG ,观察可知梯形EFMD 是两个梯形的公共部分,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梯形MGHD ,再根据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即可.【详解】解:∵直角梯形EFGH 是由直角梯形ABCD 平移得到的,∴梯形EFGH ≌梯形ABCD ,∴GH=CD ,BC=FG ,∵梯形EFMD 是两个梯形的公共部分,∴S 梯形ABCD -S 梯形EFMD =S 梯形EFGH -S 梯形EFMD ,∴S 阴影=S 梯形MGHD =12(DM+GH )•GM=12(28-4+28)×5=130(cm 2). 故答案是130cm 2.【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15.如图,1∠与2∠是对顶角,110α∠=+︒,250∠=︒,则α=______.40°【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得出∠1=∠2即可求出α的度数【详解】解:∵∠1与∠2是对顶角∠2=50°∴∠1=∠2∵∠2=50°∴α+10°=50°∴α=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 解析:40°【分析】先根据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得出∠1=∠2,即可求出α的度数.【详解】解:∵∠1与∠2是对顶角,110α∠=+︒,∠2=50°,∴∠1=∠2,∵110α∠=+︒,∠2=50°,∴α+10°=50°,∴α=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以及角度的计算.16.如图,已知AB ,CD ,EF 互相平行,且∠ABE =70°,∠ECD =150°,则∠BEC =________°.40【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先求出∠BEF 和∠CEF 的度数再求出它们的差就可以了解:∵AB ∥EF ∴∠BEF=∠ABE=70°;又∵EF ∥CD ∴∠CEF=180°-∠ECD=180°-150°=30°解析:40【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先求出∠BEF 和∠CEF 的度数,再求出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解:∵AB ∥EF ,∴∠BEF=∠ABE=70°;又∵EF∥CD,∴∠CEF=180°-∠ECD=180°-150°=30°,∴∠BEC=∠BEF-∠CEF=40°;故应填40.“点睛”本题主要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以及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进行解题.17.运动会上裁判员测量跳远成绩时,先在距离踏板最近的跳远落地点上插上作为标记的小旗,再以小旗的位置为赤字的零点,将尺子拉直,并与踏板边缘所在直线垂直,把尺子上垂足点表示的数作为跳远成绩.这实质上是数学知识____________在生活中的应用.垂线段最短【分析】根据题干跳远落点视为一个点直尺垂直踏板边缘可理解为作垂线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答案为:垂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点到直线距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注意在书写答案解析:垂线段最短【分析】根据题干,跳远落点视为一个点,直尺垂直踏板边缘可理解为作垂线,然后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即可.【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答案为:垂线段最短【点睛】本题考查点到直线距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注意在书写答案时,尽量用“数学化”的语言来描述.18.如图所示,AB∥CD,EC⊥CD.若∠BEC=30°,则∠ABE的度数为_____.12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EC=90°再根据垂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过点E作EG∥AB则EG∥C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GEC=90°所以∠GEB=90°﹣30°解析:120°.【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EC=90°,再根据垂线的定义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过点E作EG∥AB,则EG∥CD,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GEC=90°,所以∠GEB=90°﹣30°=60°,因为EG∥AB,所以∠ABE=180°﹣6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垂直的概念等,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9.如图,a∥b,∠1=80°,∠2=45°,∠3=_____.5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b∴∠1+∠3+∠4=180°∵∠2=∠4∠2=45°∴∠4=∠2=45°∵∠1=80°∴∠3=180°-45°-80°=5解析:55°【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b,∴∠1+∠3+∠4=180°,∵∠2=∠4,∠2=45°,∴∠4=∠2=45°∵∠1=80°,∴∠3=180°-45°-80°=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0.观察下列图形:已知a b ,在第一个图中,可得∠1+∠2=180°,则按照以上规律:112n P P ∠+∠+∠++∠=…_________度.(n ﹣1)×180【分析】分别过P1P2P3作直线AB 的平行线P1EP2FP3G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1+∠3=180°∠5+∠6=180°∠7+∠8=180°∠4+∠2=180°于是得到∠1+∠ 解析:(n ﹣1)×180【分析】分别过P 1、P 2、P 3作直线AB 的平行线P 1E ,P 2F ,P 3G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1+∠3=180°,∠5+∠6=180°,∠7+∠8=180°,∠4+∠2=180°于是得到∠1+∠2=10°,∠1+∠P 1+∠2=2×180,∠1+∠P 1+∠P 2+∠2=3×180°,∠1+∠P 1+∠P 2+∠P 3+∠2=4×180°,根据规律得到结果∠1+∠2+∠P 1+…+∠P n =(n+1)×180°.【详解】解:如图,分别过P 1、P 2、P 3作直线AB 的平行线P 1E ,P 2F ,P 3G ,∵AB ∥CD ,∴AB ∥P 1E ∥P 2F ∥P 3G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1+∠3=180°,∠5+∠6=180°,∠7+∠8=180°,∠4+∠2=180° ∴(1)∠1+∠2=180°,(2)∠1+∠P 1+∠2=2×180,(3)∠1+∠P 1+∠P 2+∠2=3×180°,(4)∠1+∠P 1+∠P 2+∠P 3+∠2=4×180°,∴∠1+∠2+∠P 1+…+∠P n =(n+1)×180°.故答案为:(n+1)×18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在ABC 中,AB AC =,直线l 经过点A ,且与BC 平行.仅用圆规完成下列画图.(保留画图痕迹,不写作法)(1)如图①,在直线l 上画出一点P ,使得APC ACB ∠=∠;(2)如图②,在直线l 上画出所有的点Q ,使得12AQC ACB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以C 为圆心,以CA 为半径画弧,交点即为所求;(2)以A 为圆心,以AC 为半径画弧,交点即为所求.【详解】(1)如图所示,点P 即为所求,理由如下:CP CA =,//l BC ,则APC CAP ACB ∠=∠=∠.(2)如图所示,点12Q Q 、即为所求,理由如下:1AC AQ =,//l BC ,则11112AQ C ACQ BCQ ACB ∠=∠=∠=∠; 12CQ CQ =,则1221CQ Q CQ Q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熟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已知在每个小正方形的网格图形中,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A B C为格点.(1)先将ABC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DEF,(点A,B,C所对应的顶点分别是D,E,F)(2)求出DEF的面积;(3)连结AD,BE,直接说出AD与BE的关系(不需要理由).解析:(1)见解析;(2)8;(3)AD=BE且AD∥BE【分析】(1)利用网格特点和平移的性质画出A、B、C的对应点D、E、F,再依次连接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3)根据平移的性质回答.【详解】解:(1)如图,△DEF即为所作;(2)S△DEF=1442⨯⨯=8;(3)如图,由平移可知:AD=BE且AD∥BE.【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确定平移后图形的基本要素有两个:平移方向、平移距离.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对应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23.如图,已知:AD BC ⊥于D,EG BC ⊥于G,AD 平分BAC ∠.求证:1E ∠∠=.下面是部分推理过程,请你填空或填写理由.证明:∵AD BC EG BC ⊥⊥,(已知),∴ADC EGC 90∠∠==︒(垂直的定义),∴AD //EG ( )∴21∠=∠( ),3∠= ( ).又∵AD 平分BAC ∠(已知),∴23∠∠=( ),∴1E ∠∠=( )解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角平分线的定义;等量代换.【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等量代换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证明:∵AD BC EG BC ⊥⊥,(已知),∴ADC EGC 90∠∠==︒(垂直的定义),∴AD //EG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D 平分BAC ∠(已知),∴23∠∠=(角平分线的定义),∴1E ∠∠=(等量代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垂直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灵活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4.如图,DE 平分∠ADF ,DF ∥BC ,点E ,F 在线段AC 上,点A ,D ,B 在一直线上,连接BF .(1)若∠ADF =70°,∠ABF =25°,求∠CBF 的度数;(2)若BF 平分∠ABC 时,求证:BF ∥DE .解析:(1)∠CBF =45°;(2)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条件即可求出∠CBF 的度数;(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C =∠ADF ,再根据BF 平分∠ABC ,DE 平分∠ADF ,可得∠ADE =∠ABF ,再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证明BF ∥DE .【详解】解:(1)∵DF ∥BC ,∴∠ABC =∠ADF =70°,∵∠ABF =25°,∴∠CBF =70°﹣25°=45°;(2)证明:∵DF ∥BC ,∴∠ABC =∠ADF ,∵BF 平分∠ABC ,DE 平分∠ADF ,∴∠ADE 12=∠ADF ,∠ABF 12=∠ABC , ∴∠ADE =∠ABF ,∴BF ∥DE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25.如图,已知12∠=∠,C D ∠=∠,求证:A F ∠=∠.解析:证明见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证.【详解】解:∵12∠=∠,∴//BD CE ,∴C ABD ∠=∠,∵C D∠=∠,∴D ABD∠=∠,∴//AC DF,∴A F∠=∠.【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已知,AB//CD,EF交AB,CD于G、H,GM、HN分别平分∠AGF,∠EHD.试说明GM//HN.解析:证明见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GF=∠DHE,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明∠1=∠2,然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HN∥GM.【详解】证明:∵AB∥CD,∴∠AGF=∠DHE,∵GM、HN分别平分∠AGF,∠EHD,∴∠1=12∠AGF,∠2=12∠DHE,∴∠1=∠2,∴GM∥HN.【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27.试用举反例的方法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例如:如果ab<0,那么a+b<0.反例:设a=4,b=-3,ab=4⨯(-3)=-12<0,而a+b=4+(-3)=1>0,所以这个命题是假命题.(1)如果a+b>0,那么ab>0.(2)如果a是无理数,b也是无理数,那么a+b也是无理数.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可举的例子多,但只举一例就可.如果a+b>0,那么ab>0;所举的反例就是,a、b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且正数的绝对值大于负数.(2)可利用平方差公式找这样的无理数,比如1±2,两数相加就是有理数.【详解】解:(1)取a=2,b=-1,则a+b=1>0,但ab=-2<0.所以此命题是假命题.(2)取a=1+2,b=1-2,a 、b 均为无理数.但a+b=2是有理数,所以此命题是假命题.【点睛】本题主要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证明几何题的过程中,有时需从反例上先去判断,然后再证明.28.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C ,FO ⊥CD 于点O ,若∠BOD ∶∠EOB=2∶3,求∠AOF 的度数.解析:45︒.【分析】设2BOD x ∠=,从而可得3EOB x ∠=,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3EOC EOB x ∠=∠=,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求出x 的值,然后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90DOF ∠=︒,最后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得.【详解】设2BOD x ∠=,则3EOB x ∠=,∵OE 平分BOC ∠,∴3EOC EOB x ∠=∠=,180BOD EOB EOC ∠+∠+∠=︒,233180x x x ∴++=︒,解得22.5x =︒,45BOD ∴∠=︒,FO CD ⊥,90DOF ∴∠=︒,又180BOD DOF AOF ∠+∠+∠=︒,4590180AOF ∴︒+︒+∠=︒,解得45AOF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垂直的定义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并理解各定义是解题关键.。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1.1相交与平行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1.1相交与平行

双杠扶手边 沿所在直线
4.如图是用电脑画出来的“花”,它由一些平行 线段组成,你能找出其中的一些平行线段吗? 请你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设计一件“艺术品”.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c,
b∥c,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
(B)
A.相交
B.平行
C.相交或平行
D.无法确定
2.下列语句中,正确的个数是( C ) 做一做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2)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即相交或平行 (3)若线段AB与CD没有交点,则AB//CD (4)若a//b,b//c,则a//c
1.在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相交 和 平行 。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 没有公共点 的 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平行的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 一条 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 平行 。
知识结构
相交 与
平行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的基本事实 平行的传递性。
第4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随处可见 由平行和垂直交织而成的图形。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平行线 有什么性质?怎样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什么样的两条直线叫作互相垂直?垂线有 哪些性质?
通过本章的学习,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1.1 相交与平行
学习 标
1. 知道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表示方法; 3. 掌握平行线的画法; 4. 掌握平行的基本事实及平行的传递性; 5. 培养认识几何图形的能力。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七下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七下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七下数学“相交线与平⾏线”的知识点开学已经有⼏天了,新的第⼀章知识掌握的怎么样了呢?这⼀单元主要是概念和性质定理⼀定要理解清楚,可以在这篇⽂章梳理⼀下,⼀定能帮到你!⼀、相交线1.邻补⾓与对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中存在⼏种不同关系的⾓,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是成对出现的,对顶⾓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那么⼀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定是对顶⾓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则⼀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定是邻补⾓。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中,每⼀个⾓的邻补⾓有两个,⽽对顶⾓只有⼀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中,有⼀个⾓是直⾓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条直线叫做另⼀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

符号语⾔记作:如图所⽰:AB⊥CD,垂⾜为 O⑵垂线性质 1:过⼀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公理相⽐较记)⑶垂线性质 2:连接直线外⼀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点作线段的垂线,垂⾜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靠:⽤三⾓尺⼀条直⾓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移:移动三⾓尺使⼀点落在它的另⼀边直⾓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边画线,不要画成给⼈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应该结合图形进⾏记忆。

如图,PO⊥AB,同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是 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

PO 是点 P 到直线 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条。

现实⽣活中开沟引⽔,牵⽜喝⽔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相异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练习
1.填空
(1)如图2-43,直线AB 、CD 被DE 所截,则∠1和 是同位角,∠1和 是内错角,∠1和 是同旁内角,如果∠1=∠5.那么∠1 ∠
3.
(2)上题中(图2-43)如果∠5=∠1,那么∠1=∠3的推理过程如下,请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5=∠1( ) 又∵∠5=∠3( ) ∴∠1=∠3( )
(3)如图2-44,∠1和∠4是AB 、 被 所截得的 角,∠3和∠5是 、 被 所截得的 角,∠2和∠5是 、 所截得的 角,AC 、BC 被AB 所截得的同旁内角是 .
(4)如图2-45,AB 、DC 被BD 所截得的内错角是 ,AB 、CD 被AC 所截是的内错角是 ,AD 、BC 被BD 所截得的内错角是 ,AD 、BC 被AC 所截得的内错角是 . 2.选择题
(1)如图2-46,∠1与∠2是同位角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2-47,( )是内错角
A. ∠1和∠2
B. ∠3和∠4
C. ∠2和∠3
D. ∠1和∠
4
(3)如图2-48,图中的同位角的对数是( )
A.4
B.6
C.8
D.12 3.如图2-49,已知∠1的同旁内角等于57°28′,求∠1的内错的度数.
4.如图2-50图中,共有几对内错角?这几对内错角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构成的?
5.如图2-51,直线AB 、CD 被EF 所截,如果∠1与∠2互补,且∠1=110°,那么∠3、∠4的度数是多少?
平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下列四组图形中,•有一组中的两个图形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这组图形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DEF经过平移可以得到△ABC,那么∠C的对应角和ED的对应边分别是( )
A.∠F, AC
B.∠BOD, BA;
C.∠F, BA
D.∠BOD, AC
3.如图所示,右边的四个图形中,经过平移能得到左边的图形的是
( )
D
C
B
A
4.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 )
A.互相平行且相等;
B.互相垂直且相等
C.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二、填空题:
1.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________和_________都相
同,•因此对应线段和对应角都________.
2.如图所示,平移△ABC可得到△DEF,如果∠A=50°,∠C=60°,那么∠
E=•____度,∠EDF=_______度,∠F=______度,∠DOB=_______度.
3.如图所示,长方体中,平移后能得到棱AA
1
的棱有________ .
4.小明的一本书一共有104页,在这104页的页码中有两个数码的,并且这
两个数码经过平移其中一个能得到另一个,则这样的页共有________页.
三、训练平台:
1.如图所示,请将图中的“蘑菇”向左平移6个格,再向下平移2个格.
C
A
D
C
B
A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所示,将△ABC平移,可以得到△DEF,点B的对应点为点E,请画出点A的对应点D、点C的对应点F的位置.
3.如图所示,画出平行四边形ABCD向上平移1厘米后的图形.
四、提高训练:
1.如图所示的是某商品包装盒上图案的一部分,•请分析这个图案的基本图形和形成过程.
O
F
E
C
B
A
D
O
F
E
C
B
A D
D1
C1
B1
A1
C
B
A D
2
3
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中,AD ∥BC,AB=DC=AD,将DC 向左平移AD 长,•平移后你得到的两个图形是什么样的?
D
C
B A
五、探索发现:
公路上同向而行的两辆汽车,•从后车车头与前车车尾“相遇”到原后车车尾离开原车车头这段时间为超车时间,如果原前、后两车车长分别为a,b,•那么在超车时间内两车行驶的路程与两车车长有何关系?
六、能力提高:
如图所示,大圆O 内有一小圆O 1,小圆O 1从现在的位置沿O 1O 的方向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小圆O 2,已知小圆半径为1.
(1)求大圆的面积;(2)求小圆在平移过程中扫过的面积.
七、中考题与竞赛题:
1.如上图所示,点A,B,C,D 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D=∠ECA,EC=•FD.试说明AE=BF.
F
E
C
B A
2.如图所示的是用火柴杆摆的一只向左飞行的小鸟,你能只平移3根火柴杆就使它向右飞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