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的探究
燃烧发生的条件探究实验 共26页

在线测试
6、(1)纸火锅在城市里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精
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
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
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小
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利
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
______ 。
(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 放出气体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______(填写化学 式),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 _____。
反应化学方程:
延伸思考 ⑵若铜片上的白磷量比较多,燃烧一段时间
后,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起来,为什么?
⑶若将烧杯上的铜片移走,并用一根玻璃导 管对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你将观察到 什么现象?为什么?能不能说”水生火“?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 ① 可燃物;
三者
•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同时
• ③达到着火点.
6、(1)纸火锅在城市里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 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 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 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纸张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 小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 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氧气) 。 (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 所放出气体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根 该据气上体述所现具象有推的测 性, 质该 是气__体不是燃C烧O也2填不写支化持学燃式烧)。,
假如你是工程人员, 结合相关知识请提出针对性整改方案
猜一猜:如此壮观的图 片描述了什么场面?
燃烧条件的探究

【小组比赛】
请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烧杯 中正在燃烧的蜡烛。
【讨论结果】
灭火方法:嘴吹、水浇、手摇、沙扑、 湿抹布扑盖、书本盖、剪灯芯等。
小结:灭火的原理有 ①移走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空气) ③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燃烧的条件
1.需要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
1.移走可燃物 2.隔绝氧气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水火相融可能吗 (三)、给水中的白 磷罩上一个“空”试管, 燃烧,为什么?
【资料】
1.白磷自燃和红磷燃烧现象相同,都产 生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 2.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 火点)
物质 白磷 着火点/℃ 40 红磷
240
木材
无烟煤
250~330 700~750
思考:可燃物着火点高低与什么有关?
实验二:点燃两只蜡烛,在一 只蜡烛上罩一只烧杯。
实验三.在金属薄片上等距 离放上火柴,在薄片的一端 用酒精灯加热,因。 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 考为什么?
(一)、金属盖上白 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 为什么? (二)、金属盖上白 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 烧,为什么?
(缺一不可)
3.降温至着火点下
(其中之一)
对立与统一
请你想一想:
家里炒菜时油锅着 火了,你会怎么做?
游戏一 人人争当消防员
(1)家中有人不慎引燃棉被;家中的电器着火。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3)扑灭森林大火;
(4)图书馆着火;
【课后作业】
1.你有什么方法让炉火烧得更旺? 2.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6
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探究燃烧条件【提出问题】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现象,

能量变化 温度 是否发光 联系
达到可燃物的 达到可燃物的 未达到可燃 达到可燃物 着火点 着火点 物的着火点 的着火点 发光 发光 无明显发光 现象 发光
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 出 问 题】: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 物质燃烧究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需要可燃物; 猜想2:可燃物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猜想3:可燃物需要和氧气接触;
实验一
火柴可燃吗?水泥块呢?
现象:火柴可燃,水泥块不可燃 条件一
物质本身必须是可燃物;
实验二
一支蜡烛室温存放在空气中,一 支蜡烛点燃后放在空气中。
现象:室温存放的不燃烧,点燃的蜡烛 继续燃烧。 条件二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实验三
点燃2支小蜡烛,一支放在 空气中,另一支用烧杯罩住。 现象:放在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 用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了 条件三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探究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实验用品:
火柴、蜡烛、沙土、剪刀、烧杯、水、 抹布。
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 不同
“蜡烛熄灭”的方法及原理:
水
降温至着火点下
沙 子
隔绝氧气 隔件之间的关系吗? 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一、灭火可采用的原理
1、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 除可燃物 2、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
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燃烧条件探究

科学实验教学教案:燃烧条件探究一、教学目标:1.知晓不同燃料的燃烧条件。
2.掌握燃烧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消防常识,掌握火灾应急处理方式。
4.能够自主观察、实验、总结、提出问题。
二、教学重点:1.知晓燃烧的化学反应条件,如氧气和燃料的比例。
2.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化学反应和消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对于火灾应急处理方式的掌握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燃烧条件实验操作步骤:(1)在实验室准备好测试所需的器材和燃料。
(2)取一个净空瓶,将其口用一根玻璃吸管与瓶内附的杯子连接。
(3)将瓶内燃料燃烧至完全燃烧,向瓶内慢慢注入少量氧气,使其燃烧更加旺盛。
(4)通过直观观察,比较燃烧前后产生气体的量的差异,总结出氧气和燃料的正确比例。
2.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1)将烧杯放在天平上,记录其重量。
(2)将适量的酒精倒入烧杯中并点燃酒精,让其完全燃烧。
(3)将烧杯放入烤箱中加热,直到所有水分蒸发后,再将其取出放冷。
(4)根据烧杯的重量计算出酒精的质量,再将颜色无色的费氏试剂滴入烧杯中,记录下产生的化学反应,根据化学反应推测出产生的气体类型及化学反应式。
3.消防常识与实际操作:(1)对于初中生而言,消防常识和实际操作至关重要。
(2)通过给学生讲解火灾事故的类型,结合实际演习进行示范和实现训练来提高学生对于火灾应急处理的警惕与反应能力。
五、教学后记:本教学方案设计理念广泛,通过实验教学方式,探究燃烧条件和化学反应原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积极参与和学习热情。
同时在运用消防常识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和指导,使学生了解具体的火灾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是分析物质燃烧及其各种燃烧变化的有效手段。
它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化学、机械、动力、材料等,用于研究物质对不同燃烧条件的反应。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可以大致分为燃料探究和燃烧探究两个基本阶段。
燃料探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燃料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粘度、比重、混合物性质等等。
燃烧探究则是研究燃料在实骅条件下如何燃烧,包括反应物密度、反应物温度、燃料/氧气/其他添加物比例、反应物混合比例等影响燃烧性能及其变化的因素。
燃烧条件探究实验需要专业的设备,例如回旋燃烧器回旋燃烧实骅装置,它可以模拟燃烧过程的实骅环境,控制燃烧的参数,如燃烧温度、压力、流速等,并且可以准确测量反应物温度、压力、混合气体中各种组分的浓度等。
同时,专用的脉冲拍摄装置可以测量实骅燃烧的辐射能量,从而定量评价反应物的燃烧效果。
燃料探究与燃烧探究有很多交叉叠加之处,涉及到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现象。
因此,进行燃烧条件探究实骅时,实骅参数的控制和测量都十分重要,它可以为燃烧反应数据统计、信息化及模型拟合提供可靠的依据。
探究燃烧的条件

煤
石头 玻璃
蜡烛
具有可 燃性
2、实验二: 点燃两支蜡烛,一支用烧杯罩住,一支不罩住,观 察实验现象。
现象:罩住的蜡烛熄灭
条件二: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 较点燃的难易。
现象:木条比木炭更容易被点燃
条件三: 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着火点)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40℃ 183 ℃
2是可燃物 的固有属性,不可改变。
木炭320 ℃ ~370 ℃
归纳:一、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即具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思考:以上条件是否需要同时满足,还是 只需部分满足呢?
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沸水 ,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 一片铜片,金属盖一端放一小堆干 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 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如图所示 )观看视频,观察现象。
着火点参考信息:着火点是物质 燃烧达到的最低温度。
白磷 40℃
红磷 240℃
物质
金属盖上的 白磷
金属盖上的 红磷
沸水中的白 磷
现象 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燃烧的三个条件 必须同时满足,
解释缺一不可
①白磷是可燃物 ②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如何能使热水中的白磷在水中燃烧起来? 通入氧气或空气
纸 火 锅 白纸着火点180 ℃
钻木取火:
摩擦产生热量,使温度达到木头的着 火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
1、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呢? 2、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11燃烧的条件

【同步实验课】 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实验仪器】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三脚架、薄铜片【实验试剂】 酒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实验内容】实验步骤 实验图示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1蘸酒精的棉球燃烧, 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①酒精 是 可燃物,水 不是 可燃物; ①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2(1)乒乓球碎片燃烧 , 滤纸碎片不燃烧。
乒乓球和滤纸都是 可燃物 。
(2)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滤纸碎片后燃烧。
①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①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的着火点 低 。
3 利用蜡烛和烧杯,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画出设计方案图示: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1. 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01实验梳理 02实验点拨 03典例分析 04对点训练 05真题感悟(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 着火点某种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着火点。
【注意】(1)物质燃烧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就不能发生。
(2)不同物质着火点一般不同,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满足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使用冷却剂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电器设备或电线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直接灭火。
(4)油、酒精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否则易引起火势蔓延。
【典例01】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B.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答案】B【详解】A、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条件不燃烧,说法不正确;B、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向水中通氧气,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白磷会燃烧,说法正确;C、热水的作用除了提供热量,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说法不正确;D、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说法不正确。
探究燃烧的条件ppt课件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可燃物的性质、氧气浓度和环境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和速度。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控制可燃物、氧气和温度等条件来预防火灾或促进燃烧。
实验反思与改进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 火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变 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助燃物(氧化剂)
燃烧需要助燃物,也称为氧化剂 ,如氧气、氯气等。
助燃物与可燃物发生化学反应, 释放出能量,推动燃烧的进行。
不同的助燃物对燃烧的速度和火 焰的强度也有影响。
温度或者点火源
温度或者点火源是燃烧的必要 条件,没有足够的温度或点火 源,可燃物和助燃物无法发生 化学反应。
点火源可以是火柴、打火机、 电火花等。
靠性。
可以尝试改进实验方法,例如采 用更精确的温度控制、更准确的 氧气浓度测量等手段,以提高实
验的精度和可靠性。
05
CHAPTER
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安全
实验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手册, 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 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
实验服、护目镜和化学防护面罩等。
05
02
2. 点燃蜡烛
使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04
• 控制助燃物
将烧杯倒扣在蜡烛上,观察蜡烛熄灭 的现象。说明助燃物(如氧气)也是 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06
4. 实验总结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助 燃物(如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04
CHAPTER
实验结果与结论分析
实验结果记录
产生火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北京中考)1.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A B C D(1)设计B、D的目的是。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 2的现象是。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2017年北京中考)2.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两支玻璃管内径相同)。
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实验1】制备气体【实验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左管中带孔的燃烧匙盛有足量MnO2,右管盛有双氧水Ⅰ. 打开K1和K2,使反应发生Ⅱ. 在K1的导管口处收集气体Ⅲ. ……左管中燃烧匙盛有足量白磷,右管盛有水Ⅰ. 光照引燃白磷Ⅱ. 待白磷熄灭,冷却,打开K2,至液面不再变化,右管中液体的高度为h1(1)实验1: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为使反应停止,Ⅲ中的操作是。
(2)实验2:打开K2,右管中液面下降,原因是;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h0、h1表示)。
(2016年北京中考)3.(4分)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实验I.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塞紧瓶塞II.打开K,从长今漏斗向瓶内加入约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III.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闭K实验中,仅对比步骤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2015年北京中考)4.(3分)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2N,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2O,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 、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2014年北京中考)5.(6 分)用右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NaOH 溶液可以吸收CO 2(1) H 2 O 2 稀溶液与 MnO 2 接触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 1 中,推入H 2O 2 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 推入 H 2O 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
(3)实验2中,推入 H 2O 2 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
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 内容步骤【实验 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 2】研究氧气性质 Ⅰ 烧杯中盛有 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 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烧杯中盛有 NaOH 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 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Ⅱ 推入适量 H 2O 2 溶液 推入适量 H 2 O 2 溶液(2017年房山一模)6.(3分)化学小组同学设计右图所示装置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步骤一:水槽中放有一定量约80℃热水,水面下...a 处放一小块白磷,观察到白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在烧杯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烧杯甲倒扣在乙上。
观察到烧杯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燃烧。
(3)同学们对比步骤一、二中的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朝阳二模)7.(3分)课外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装置气密性良好,白磷始终在注射器1中。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按右图所示组装仪器,白磷不燃烧。
②向上推动注射器1的活塞至底部。
③向下推动注射器2的活塞至底部,白磷不燃烧。
④将装置倒置······,白磷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④中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2)步骤④的操作是 。
(3)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
(2017年通州一模)8.(2分)可以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
在两支三角架上分别放置两个铁丝网,在上面放置三团医用脱脂棉A 、B 、C 。
其中棉花B 中放置一支温度计,棉花C 上罩一只小烧杯,并在A 、C 处铁丝网下各放置酒精灯。
同时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棉花A 燃烧,B 没变化,C 底部变黑但不燃烧。
(1)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为 。
(2)当把小烧杯拿下后,发现C 能燃烧,说明燃烧所需要的一个条件是 。
(2017年顺义一模)9.(4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内容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o C)①将胶头滴管内吸入约2mL冷水,在分液漏斗内放入约20mL开水。
②在A管中装入一小块白磷。
并塞进橡胶塞。
③将冷水和开水分别放入A、B支管内。
④倾斜Y型管,将B中开水倒入A中。
⑤再次倾斜Y型管,将A中热水(约90o C)倒入B中。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能证明燃烧可燃物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西城二模)10.(3分)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1)实验①中酒精燃烧、实验②中水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③中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由此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实质是阻断燃烧的条件,请举出一个生活中利用“隔离可燃物”防火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海淀二模)11.(3分)某小组同学选择白磷和红磷作为可燃物,用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过程中,瓶1、瓶2充入氧气,瓶3中充满80 ℃的热水,水槽中盛放80 ℃热水。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2)瓶1中加入少量白磷,瓶2、瓶3中分别加入,则可同时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3)若仅利用瓶3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则相应的实验方案是。
ab(2017年昌平二模)12.(5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B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用手捂住A瓶外壁,说明装置的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用其他方法检验右侧气密性良好。
(2)实验中,加入H2O2溶液前,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打开K1、K2和K3,将H2O2溶液加入A中,关闭K1,观察到,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B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018年东城一模)13.(4分)用右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资料:棉花的着火点为210℃。
[步骤1]将U型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打开K2,关闭K1,从a口通入氧气,两端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2]关闭K2,打开K1,从b口通入二氧化碳,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将U型管放入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两端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3]打开K2,关闭K1,从a口通入氧气,右端白磷先燃烧,一会儿棉花开始燃烧,此时左端棉花没有燃烧。
(1)步骤2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2)请解释步骤3中,右端棉花燃烧的原因是。
(3)依据上述实验,完成下表:14..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过程:① 打开 K 1、K 2,通入N 2 一段时间后,Ⅰ、Ⅱ 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 改通入氧气,Ⅰ中白磷燃烧,Ⅱ中无明显现象。
(1)仅通过实验②可得到的结论是 。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2018年西城二模)15.(3实验过程:①通入N 2,将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 、b ②通入空气,a 处白磷不燃烧,b 处白磷燃烧。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P 2O 5能与H 2O 反应(1)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3)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B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C .②中,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2018年朝阳二模)16.(2分)利用下图装置完成23-A 或23-B 两个实验。
请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23-A 计分。
(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盐酸和石灰石反应是实验室制取C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