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诊疗中护患伦理关系的探讨_刘聪
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一种由人体免疫系统受损而引起的疾病,由HIV病毒感染引起。
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道德与伦理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患者权益、公共健康政策、隐私保护等方面。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患者权益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保护患者的权益至关重要。
患者有权获得医疗保健和支持,包括艾滋病的治疗、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
然而,在现实中,有时患者的隐私和权益会受到侵犯。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对艾滋病的偏见而歧视患者,这是道德上不应该被接受的。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和减少歧视行为的发生。
此外,患者的知情同意也是一个伦理问题。
在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或治疗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测试、诊断和治疗的风险和效益,并自主决定是否接受。
任何对患者的强迫性行为都是违反伦理原则的。
二、公共健康政策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公共健康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定合理的政策可以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但政策的执行也面临着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首先,艾滋病的防控策略可能牵涉到一定的权衡。
例如,为了控制疾病的传播,有些国家可能会实施强制HIV检测或强制性医疗隔离。
这种权衡往往涉及到公共利益与个体自由之间的冲突。
政策的制定应该综合考虑社会公平、人权和公共健康的原则,力求达到最佳的平衡点。
其次,公共健康政策的执行需要透明和公正。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当遵循科学原则,并经过公众参与和透明的决策过程。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与民众进行沟通,向他们传递准确的信息,以便取得广泛的支持和认可。
三、隐私保护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艾滋病病毒检测和诊断过程中涉及到个体的私人信息,如个人身份、性行为、健康状况等。
这些信息的泄露可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可能导致患者面临歧视和排斥。
因此,保护患者的隐私是至关重要的。
艾滋病患者护理伦理要求

艾滋病患者护理伦理要求艾滋病是一种严重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护理艾滋病患者过程中,护士需要遵守一定的伦理要求,来保护患者的尊严和权益。
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介绍了艾滋病患者护理伦理要求。
1. 保护患者隐私权:艾滋病是一种敏感的疾病,患者往往希望保持自己的隐私。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不得随意公开患者的个人信息,除非是为了患者的治疗或紧急情况下需要分享信息。
2. 尊重和理解: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歧视和偏见,护士应该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他们。
不对患者进行歧视,不因为感染了艾滋病而对患者不友善或厌恶。
3. 保密性:护士需要遵守医疗保密原则,不得将艾滋病患者的病情或个人信息泄露给未授权的人员。
在与其他医护人员讨论患者病情时,应该确保在私密的环境中进行。
4. 提供准确信息:护士应该提供艾滋病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疾病和治疗方案。
同时,需要避免过度引起患者的恐慌或焦虑情绪,不能夸大疾病的严重性。
5. 照顾情感需求:艾滋病是一种长期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
护士应该关注患者的情感需要,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6. 保持专业边界:护士需要与患者保持适当的距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确保自己的行为不会侵犯患者的权益。
在与患者的互动中,护士需要保持专业性,不得利用患者的弱势地位谋取私利。
7. 安全防护:护士在护理艾滋病患者时需要严格遵守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包括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等可能感染的物质。
8. 多学科合作:艾滋病治疗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合作,护士需要积极与医生、社工、心理咨询师等其他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合作,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9. 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艾滋病的治疗和护理手段在不断进步,护士需要保持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态度,随时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伦理难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艾滋病防治的伦理难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艾滋病防治的伦理难题主要包括资源的分配不公、预防HIV/AIDS的措施与传统伦理观冲突、性伴通知的失范和治疗的标准化与公正性难以实现。
解决这些伦理难题需坚持尊重宽容、有利无害、公平公正、互帮互助和注重弱势群体的原则,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建立完善的艾滋病防治规范和组织机构,贯彻落实好中国正式启动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方案,开展人群干预,在全社会形成控制艾滋病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艾滋病;伦理;对策艾滋病(AIDS)是毁灭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被称为“现代瘟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
引起艾滋病的元凶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自1981年美国报道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2006年11月21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又联合发布了《2006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最新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43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至此全球感染数已达3950万人,15岁以下的儿童达230万人。
这些数据让人触目惊心,艾滋病不仅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而且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带来重大不良影响。
尽管其发生发展有着明显的生物、心理和社会性质,但由于各种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与艾滋病的传播密切相关,使得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伦理问题。
对于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既是一种政策性很强的社会系统研究,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需要学科间相互合作的应用研究。
因此,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试图剖析艾滋病的伦理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倡导艾滋病防治的伦理政策和营造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以期全社会都来共同参与、理解和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
一、艾滋病流行的现状艾滋病流行在中国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即1985-1988年的传入期,患者主要为外国人或海外归国人员;1989-1993年的扩散期,艾滋病从7个省扩大到21个省,主要以吸毒人群为主;1994-1997年的增长期,全国除青海省外全部发现感染病例,并在1996年发现第一例母婴传播病例;1998年后的快速增长期,患者遍布全国,部分地区还出现暴发性流行。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初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 次南奖 征文 、 证 话动的对象是 l~l 2 g
乱话动。 现实人道的性伦理文化注重人 与人
情 感、 人格 、 性 的完满 发 展 , 一 种 性 交 关 人 对 系 的评 价 不在于 是否 是 一 夫 一 妻制 , 在于 更
是否有着以高尚的道德 关系为背 景的爱, 因
此倡 导一 种新 型性 伦 理 道 德 , 对那 些 不 愿 意 恪守 一夫 一妻制 又无持 久 性 伴 的 人 , 避 孕 将 套 作 为增 强个 人 防护手 段是 目前 A皿l s防治 趋 向。
恐参与, 这种 科 学技 术 与伦 理 问 的矛 盾有 待
进一 步 探讨 。 还有 人 认 为恪 守 一 夫 一 妻 制 , 遵 守 传 统 的性伦理 道 德是 防治 A s根 本 措 Ⅱ)
施。
传统的性伦理道德, 放弃 了对性 爱本质
追 求 而拚 命 追求其 社 会 形式 , 型 的 性伦 理 新 观 则是 以追 求性 自由为基础 的更 高 层次 的爱 情观 , 们 不 能 为 防 治 A 6轮 回 到 传 统的 我 m 性 伦理 中 去 , 不能 为 追 求 性 自由而 从 事 性 也
状 , 表 与 常人 又无 异 , 随 时 把 病 毒 传 给 外 却 他 人 , 染 途 径 又 主 要 是 最 为 隐 秘 的 性 接 传 触 , 有 必 要 公 开患 者 的诊 断 结 果 , 免 他 这 以 人受 染 . 另一 方 面 , 是 A S的 致死性 和 传 正 Ⅱ) 染性 , 开诊 断结 果 会使 他 们遭 受 歧 视与 打 公 击 , 异 于 在 精 神 上 宣 判 了其 死 刑 . 是 一 无 这 对难 以 调 合 的 矛 盾. 国 医学 会《 美 医疗 道 德 原 则》 定 : 知 自己患 有 A S 因过 失 或 规 明 Ⅱ), 故意 传染 他人 才构 成 犯 罪 , 只能 在 法 律规 定 范 围 内 予 以 保 密 , 又 有 谁 去 监 督 患 者 行 但 为 , 以什 么样 的证 据 区别 过 失 与故 意 ? 又 我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学问题

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学问题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许多伦理学问题。
本文将讨论艾滋病防治中的一些伦理学问题,包括个人权利、隐私保护、道德责任和公共利益等方面。
首先,个人权利是伦理学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艾滋病患者有权拥有隐私和自由选择是否公开自己的艾滋病状况。
然而,艾滋病传播具有严重的公共危害性,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个人权利可能会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
例如,应当要求艾滋病患者向潜在性伴侣告知自己的状况,以预防疾病传播。
此时,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存在一种权衡。
其次,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也十分重要。
艾滋病患者的隐私可能会受到侵犯,因为他们的病情常常需要与医生和其他医疗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和共享。
艾滋病患者可能不愿意被识别,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歧视和排斥。
因此,医疗保健机构和工作人员有道德责任保护艾滋病患者的隐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其身份。
第三,艾滋病防治涉及到个体和社会的道德责任问题。
个体有责任采取措施来预防疾病的传播,包括使用安全套、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和接种疫苗等。
此外,医疗工作人员也有责任提供适当的医疗和支持。
社会应当提供艾滋病防治的教育和宣传,以增加公众的意识和知识,减少歧视和偏见,并促进艾滋病患者的社会融入。
最后,公共利益是艾滋病防治中的重要问题。
艾滋病是一种具有严重后果的传染病,因此,防治艾滋病的措施应当根据公共利益制定和执行。
例如,某一地区发生艾滋病爆发时,政府可能需要采取强制隔离措施来防止疾病传播。
然而,这种措施可能侵犯个人权利和隐私,并引发伦理学争议。
因此,在决策中应当进行权衡,确保公共利益与伦理原则的平衡。
总之,艾滋病防治中涉及到许多伦理学问题,包括个人权利、隐私保护、道德责任和公共利益等方面。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我们应当权衡不同的利益和价值观,确保在防治艾滋病的过程中遵循伦理原则和保护个人权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艾滋病的挑战,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传播和痛苦。
浅谈医生是否应将艾滋病病情告知患者伴侣

浅谈医生是否应将艾滋病病情告知患者伴侣【摘要】本文从法律规定、患者精神压力、社会危害三个层面分析了医生将艾滋病病情告知患者伴侣的造成的危害,为了确保患者的权力,促使患者从精神上和行动上自愿接受治疗,因此医生不应将艾滋病病情告知患者伴侣。
【关键词】艾滋病医生患者伴侣在中国社会中,患有艾滋病的人难免会在工作、生活、学习中受到歧视,而且这群人会被贴上自身行为不检点的标签,这会使艾滋病病人不敢将自己的实际病情公之于众。
而其隐瞒行为又会对其伴侣的知情权和生命健康权造成伤害,所以有一部分人称,医生应将艾滋病病情告知患者伴侣,但这又违背了患者的隐私权。
这两者的矛盾一直存在,而本文从法律规定、患者精神压力、社会危害三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医生不应将艾滋病病情告知患者伴侣。
1.法律上没有赋予医生告知患者伴侣的权力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四十三条中规定“医务人员未经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在《侵权责任法》中第六十二条提到“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这些法律无疑都是对艾滋病患者隐私权的保护,这也从法律层面否定了医生不得擅自将艾滋病人病情告知患者伴侣的行为。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四十二条中规定,“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
”所以医务人员的义务是在医生及其医院检查出疫情后,有告知当事人和上报疾控中心的义务,同时也需保护患者隐私权; 同时在《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章第三十八条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履行将感染或发病的事实及时告知与其有性关系者的义务”,据此,医生不应主动告知家属患者的情况,但应明确告知患者,并通知相关人员来检测。
艾滋病患者护理伦理要求

艾滋病患者护理伦理要求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需要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特殊的照顾和支持。
艾滋病患者护理的伦理要求是确保他们的尊严和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提供恰当的医疗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康复。
以下是艾滋病患者护理伦理要求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尊重患者权益和自主决策:艾滋病患者有权知情、自主选择治疗方案和参与医疗决策。
护士应提供准确、易懂的信息,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治疗选项和可能的风险,同时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决策。
2. 保护患者隐私和保密:艾滋病患者的艾滋病状态是私人信息,应得到严格保密。
护士需要遵守相关法规和道德准则,确保患者的隐私不被泄露。
3. 消除歧视和偏见:护士应根据科学知识和专业标准,提供平等的护理服务,不因患者的艾滋病身份而对其存有偏见或歧视。
4. 提供内外部资源和支持:护士应了解艾滋病相关的社区资源和支持组织,并提供相关信息和引导。
通过提供心理、社交和法律支持,帮助患者应对艾滋病带来的身心困扰。
5. 保证护理安全和公正分配资源:艾滋病患者需要特殊的感染控制措施。
护士应遵守感染控制的规范,确保安全的工作环境。
此外,护士应公正地分配医疗资源,确保艾滋病患者能够平等地获得医疗服务。
6. 陪同与关怀:艾滋病患者常常遭受孤立和社会排斥,护士可以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护士应提供情感支持和温暖,帮助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并和他们共同面对艾滋病所带来的挑战。
7. 持续教育和研究:护士应持续更新自己的艾滋病专业知识,以确保提供最新的护理服务。
护士还可以积极参与相关研究,为提高艾滋病患者的护理水平作出贡献。
艾滋病患者护理伦理要求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保护患者的权益与尊严。
护士需要提供全面的护理,并以同理心和善意对待患者。
通过持续学习和研究,护士可以提高专业素养,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艾滋病病房护士伦理困境来源及启示

艾滋病病房护士伦理困境来源及启示摘要本文梳理了艾滋病病房护士所面临的伦理困境现状及及应对方式,从不同角度分析伦理困境出现后带来的不利影响,从护士本身及管理者两个方面进行干预建议,正确认知伦理困境的发生及应对,分析其原因及内涵,通过持续的伦理知识学习及经验交流做好伦理困境的预判和应对。
关键词:艾滋病;护士;伦理困境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疾病[1]。
随着经济、医疗护理模式的发展,艾滋病的广泛流行给医学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仅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且在伦理领域的冲突和矛盾日益剧烈[2]。
医学的进步从来都伴随着伦理的争论,艾滋病自被发现以来,存在着公平公正、病情保密、歧视等伦理困境,给临床护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由于艾滋病本身的社会特殊性,使得护理艾滋病患者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护理行为,更是一个棘手的伦理行为[2]。
艾滋病病房中,直接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士,常常因为自身角色混乱、伦理原则冲突陷入伦理困境。
本文旨在梳理伦理困境在艾滋病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为临床护士更好的应对伦理困境提供一定的参考。
1概念及内涵伦理困境也称道德困境,是美国伦理学家Jamton1984年在护理领域引入的新概念,是指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做出自身认为正确的事情,所产生的一系列痛苦感受[3],经过后期多次的研讨商榷,形成了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Lutzen[4]等人认为伦理困境是指个体知道在实践中自所要采取的正确行为,但因为内外部各种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实施,而后产生的内心失衡及痛苦感受。
在艾滋病护理领域,伦理困境可以理解为在护士在护理艾滋病患者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伦理问题、冲突。
艾滋病病房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预判伦理困境的发生及应对对护理质量及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2艾滋病病房护士伦理困境来源2.1无效护理无效护理是指护士在知晓患者病情没有明显积极治疗效果的情况下,仍需要按照医嘱或家属意愿进行延续生命护理,无法采取一定的的措施使患者脱离生命支持依赖[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ttp:∥www.yxllx.comE-mail:zgexllx@mail.xjtu.edu.cn中国医学伦理学Chinese Medical Ethics2011年4月Apr.2011第24卷第2期Vol.24No.2·艾滋病防治伦理·艾滋病诊疗中护患伦理关系的探讨刘聪,翁守能,吴建瑜,倪仁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060)〔摘要〕在艾滋病诊疗中,护患伦理关系的问题主要有知情同意权在护理过程中引发的护患伦理矛盾、患者病态时造成危害与护士职业道德的矛盾、护理带教与患者心理的伦理矛盾。
针对上述矛盾,提出加强护理伦理学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在护理及带教过程中,采取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权等伦理学措施改善护患关系,最终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护患关系;艾滋病;伦理学;护患伦理;护理伦理〔中图分类号〕R-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65(2011)02-0222-02On Nurse-Patient Ethical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IDS(LIU Cong,WENG Shou-neng,WU Jian-yu,NI Ren-fang(Guangzhou NO.8People's Hospital,Guangzhou510060,China)Abstract:The main problems of nurse-patient ethical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IDS includ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caused by informed consent rights,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hazards caused by morbid patients and nursing professional ethics,and the ethical conflicts between nursing teaching and patients'psychological condition.This paper analyzed the above contradictions,and carried out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nursing ethics learning,improving nurses'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and show-ing enough respect for patients'dignity and privacy during nursing and teaching proces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alleviate patient's suffering,and eventually improve patient's life quality.Keywords: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AIDS;Ethics;Nurse-Patient Ethics;Nursing Ethics目前,尽管艾滋病诊疗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所涉及护患之间的伦理学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护患关系是指护患双方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特点差异的基础上,在相互学习和促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1]其不但影响护士的个人素质、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影响艾滋病患者的诊疗护理。
1艾滋病诊疗过程中护患伦理关系的影响因素1.1知情权在护理中引发的护患伦理矛盾知情同意是社会和法律赋予患者的基本权利,患者有权知悉与其生命健康相关的信息。
[2]艾滋病至今仍是医学难题,由于其敏感性,在执行知情时,易出现护患伦理矛盾。
如告知患者其被诊断为艾滋病时,有的患者悲伤痛苦,有的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轻生;若医护人员不告知,就违反了知情同意原则。
又如在患者家属的知情权上,特别是配偶,当得知对方患上艾滋病时,有的责怪,有的厌恶、鄙视,甚至离弃,导致家庭破裂。
以上所列举的医护人员在维护艾滋病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与侵犯患者隐私权的矛盾是很难化解的。
1.2同意权在护理中引发的护患伦理矛盾患者在知晓与其生命健康相关的信息后,有权自主做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选择。
[2]有的艾滋病患者不配合打针、服药,甚至要求终止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在维护其同意权时,可能导致患者的亲属投诉医方没有给予应有的治疗和护理。
该矛盾反映了法律上知情同意权与伦理中的有利原则之间的冲突。
而更突出的伦理矛盾是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暴露,即护理中不慎被患者血液溅入眼睛或术中划破皮肤或者被患者打伤等,需检测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量及HIV病毒量以判断职业暴露的级别时,有的患者不同意检测,这就出现了同意权在执行中的护患伦理矛盾。
1.3患者病态时造成危害与护士职业道德的伦理矛盾来住院的艾滋病患者,大多心情沉重、病情复杂,有的已是晚期,护理难度大。
如遇到吸毒患者静脉穿刺困难或长期静脉吸毒导致腹股沟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在护理诊疗中很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若发生职业暴露,有的护士不敢告诉家人,自己默默承受;有的服用抗病毒药物后在承受副作用反应的同时还需继续上班;有的怀孕的护士要人工引产;有的毒瘾发作的患者对护士施行暴力,致使护士受伤,这些都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极大的安全威胁。
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艾滋病患者受教育层次不同,其对疾病认识、对专科护理认识也就不同;其次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受到伦理或职业道德侵犯,无法采取有效的保护方式。
1.4护理带教与患者心理的伦理矛盾艾滋病患者一般都有心理问题,常常焦虑、恐惧,更多的—222—中国医学伦理学Chinese Medical Ethics 2011年4月Apr.2011第24卷第2期Vol.24No.2http:∥www.yxllx.comE-mail:zgexllx@mail.xjtu.edu.cn是孤独无助、多疑,甚至强烈的报复心理,[3]特别是住院的艾滋病患者,疾病的反复性及难治性导致其出现恐惧、焦虑心理,甚至产生轻生的想法。
为使见习护士、实习护士及新护士更好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行为、心理,需在临床护理中加强护理带教工作。
2对策2.1加强护理伦理学知识学习,增强医护人员安全保障和不畏惧、不歧视艾滋病患者的意识护理学和护理实践与医学和医疗实践一样,要遵循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以生命的问题为取向,更好地解决生命科学或医疗保健中出现的伦理问题。
[4]所以护士应加强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履行护士伦理道德的承诺,做到一视同仁,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尽量满足艾滋病患者的合理诊疗要求,不歧视、不疏远患者。
护士还要加强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自身心理素质。
同时要善于观察患者,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度过心理危机。
针对造成护士心理压力及安全威胁因素,艾滋病病区可实行24小时保安值班制,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对于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者,在服用抗病毒药物期间可给予公休,并进行跟踪及血液检测;对于怀孕的护士应将其调岗,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2提高处理护患伦理关系的方法与技巧,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权艾滋病患者是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需要特殊的就医环境,而且要求医护人员对其病情进行保密。
护士不仅要对一般患者负责,更要保障艾滋病患者的权益,缓解二者之间潜在的冲突。
在面对艾滋病患者的分诊、咨询答疑、讨论病情及专科护理操作时,要注意谨言慎行,不能在一般患者或其他医护人员面前进行。
特别在分诊、消毒隔离、专科治疗时,要严谨、认真,保证病史资料的相对隐秘性。
检查的环境应独立分开,且应具有较好的隔音性等。
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可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
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对艾滋病患者的隐私及病情进行保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只有为艾滋病患者做好保密工作,才能使患者解除精神负担,从而促进其疾病与心理康复。
2.3坚持社会公益原则,落实患者家属及性伴侣的知情权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患者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除了遵循自主原则、生命价值原则、有利原则、无伤原则,还需遵循社会公益原则。
[5]艾滋病患者的性伴侣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高危对象,是保护的重点。
按照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确认艾滋病诊断后,患者的性伴侣应得到告知。
在实践中,可先告知患者,然后由感染者本人告知其配偶。
若感染者拒绝告知,应遵循社会公益原则,告知其性伴侣及其家属,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但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履行告知义务的主体尚不明确,如究竟由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告知还是由疾控中心及其工作人员告知?谁是告知义务的主体?对此,应当进一步明确。
2.4提高护理带教过程中的方法与技巧,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在带教过程中,第一,要做好对见习护士、实习护士、新护士进行知识、态度、行为和自我防护知识的教育,逐渐消除学员的恐惧和抗拒心理,增强其工作信心。
第二,带教环境要求安静,要请病房内其他病人及其家属在病房外等候,学员安排要少量多批,并避免同一患者被多次询问病史。
第三,带教前先与患者沟通,征得患者的同意,并要向学员简单介绍患者病史及心理状况。
第四,教育学员以平常心态面对患者,不询问尖锐、尴尬的问题,不谈论患者私生活。
2.5加强健康教育,促进护患伦理关系和谐健康教育是艾滋病护理伦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护理伦理学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规范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依从性和复诊率。
可通过电视、录像等方式,定期对患者及家属宣传该疾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同时向患者讲解自我护理和家庭消毒方法;通过电话咨询、科室宣传栏、自制的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叮嘱患者要坚持治疗,按时复诊。
在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融入道德教育,鼓励艾滋病患者自尊自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
护理伦理学揭示了护士保护人类尊严、权利、健康和幸福的承诺等道德责任。
新型的护患关系是一种信息交换、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融洽关系,而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主从关系。
[6]在艾滋病护理工作中,要强化护理伦理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尊重患者的人格及隐私权,不断提高护士思想建设及专业水平,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1]李小妹.护理导论[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0-107.[2]宋天然.对知情同意书和知情同意过程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5,26(10):66-68.[3]吕岩红,程怡民.向HIV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心理关怀与支持的研究现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4):252.[4]邱仁宗.护理伦理学:国际的视角[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69-573.[5]冯显威,等.人文社会医学导论[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246.[6]张雅丽.强化伦理理念改善护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5):41-43.〔收稿日期2010-11-18〕〔修回日期2011-02-12〕〔编辑吉鹏程〕—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