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君碑资料

合集下载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

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

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

楷书28行,行59字。

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

《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

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

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

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

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皇甫诞碑》,于志宁制,欧阳询书,唐刻,宋拓,装裱成册,共32页,每页纵30.2cm,横16.4cm。

有张祖翼、朱翼盦等题签,钤有“翼盦鉴之”、“卢江刘健之鉴藏石墨”等印4方。

为“参综机务”之“务”字未损本。

此碑文28行,行59字。

篆额阳文12字。

碑文内无年月,据前人考之,为高祖武德时立,又谓贞观初立,宋时尚在咸宁鸣犊镇。

碑阴有宋皇祐三年(1051年)刻“复唯识廨院记”。

碑侧原刻花纹,宋时右侧已刻题名。

以后移至西安府学文庙。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余君房督学作亭覆之,至二十四年亭圮,此碑中断,损数十字。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此碑书法用笔、结体及字形具有北齐风格,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明王世贞说:“率更书《皇甫君碑》,比之诸碑尤为险劲。

是伊家兰台发源,然兰台《道因碑》,笔笔带批(隶法),得之家学也。

”宋赵明诚《金石录》,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朱枫《雍州金石记》等书著录。

皇甫君诞碑原文及译文

皇甫君诞碑原文及译文

《皇甫君碑》的原文和译文如下:原文:公量包申伯,禀嵩山之秀气;材兼萧相,降昴纬之淑精。

据德依仁,居贞体道。

含章表质,讵待变於朱蓝;恭孝为基,宁取训於桥梓。

锋剸犀象,百练挺於昆吾;翼掩鸳鸿,九万奋於溟海。

博韬胥产,文瞻卿云,孝穷温凊之方,忠尽匡救之道。

同何充之器局,被重晋君;类荀攸之宏图,见知魏主。

斯故包罗众艺,囊括群英者也。

起家除周毕王府长史,策名蕃牧,则位重首寮;袨服睢阳,则誉光上客。

既而苍精委驭,炎运启图,作贰边服,实资令望,授广州长史。

悦近来远,变轻訬於雕题;伐叛怀柔,渐淳化於缓耳。

蜀王地处维城,寄深磐石,建旟玉垒,作镇铜梁,妙择奇才,以为僚佐,授公益州总管府司法。

寻除尚书比部侍郎,转刑部侍郎。

趍步紫庭,光映朝列;折旋丹地,誉重周行。

俄迁治书侍御史。

弹违纠慝,时绝权豪;霜简直绳,俗寝贪竞。

随文帝求衣待旦,志在恤刑,咒网泣辜,情存缓狱。

公巨细必察,同张季之听理;宽猛相济,比于公之无冤。

译文:皇甫先生的气量可比申伯,他禀受了嵩山的灵秀之气;他的才能兼备萧何和萧相国,他降生了昴星和纬星的美好精神。

他依据道德,遵循仁爱之道,保持贞节,体现道义。

他内心充满美德,外表彰显质朴,哪里需要朱蓝这样的颜色来装饰呢?他以恭敬孝顺为基础,哪里需要向桥梓这样的楷模学习呢?他的才能如锋利的刀剑,经过百炼而更坚硬,犹如昆吾的宝剑;他的志向如展翅的鸳鸯和鸿鹄,九万里高空奋飞在茫茫大海之上。

他博学多才,文采飞扬,瞻望星辰,他的孝顺竭尽温情的方式,忠诚竭尽匡救的原则。

他和何充一样有器量和气局,受到晋君的重视;他和荀攸一样有宏伟的谋略,受到魏主的赏识。

因此,他包罗了各种才艺,囊括了所有的英才。

他初出茅庐就担任了周毕王府的长史,一旦策名就职,就担任了蕃牧的重要职位;他穿着华美的官服,在睢阳任职,赢得了上客的赞誉。

随着天象的变化,他担任了广州长史的职务。

他悦近来远,对雕题族轻浮的习气进行了改变;他讨伐叛逆,怀柔远方,逐渐淳化了民风。

欧阳询《皇甫君碑》高清打印收藏版

欧阳询《皇甫君碑》高清打印收藏版

欧阳询《皇甫君碑》高清打印收藏版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皇甫君碑》亦称《皇甫诞碑》,全名《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正书。

唐刻,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碑额阳文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

碑文记述了皇甫诞的事迹,此碑中断,损数十字。

「名帖欣赏」唐代·欧阳询《皇甫诞碑》赏析

「名帖欣赏」唐代·欧阳询《皇甫诞碑》赏析

「名帖欣赏」唐代·欧阳询《皇甫诞碑》赏析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唐朝⼤⾂、书法家。

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
并称'初唐四⼤家',其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

于志宁
撰⽂,欧阳询书,为其楷书代表作之⼀。

此碑现存于陕西西安,碑⽂为楷书,共28⾏,满⾏59字。

现存于西安碑林。

《皇甫诞碑》⽤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翁⽅纲说:'是碑由⾪成楷,因险绝⽽恰得⽅正,乃率更
⾏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必由之路也。

'杨宾在《⼤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严
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险绝尤为难,此
《皇甫碑》所以贵也。

”明王世贞说:“率更书《皇甫君碑》,⽐之诸碑尤为险劲。

是伊家兰台发源,然兰台《道因碑》,笔笔带批(⾪法),得之家学也。

”。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

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

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

楷书28行,行59字。

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

《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

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

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

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

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

皇甫君碑资料

皇甫君碑资料

皇甫诞碑《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

碑帖鉴赏----欧阳询—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

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

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

楷书28行,行59字。

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

《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

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

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

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

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皇甫诞碑》,于志宁制,欧阳询书,唐刻,宋拓,装裱成册,共32页,每页纵30.2cm,横16.4cm。

有张祖翼、朱翼盦(ān)等题签,钤有“翼盦鉴之”、“卢江刘健之鉴藏石墨”等印4方。

为“参综机务”之“务”字未损本。

此碑文28行,行59字。

篆额阳文12字。

碑文内无年月,据前人考之,为高祖武德时立,又谓贞观初立,宋时尚在咸宁鸣犊镇。

碑阴有宋皇佑三年(1051年)刻“复唯识廨(xiè)院记”。

碑侧原刻花纹,宋时右侧已刻题名。

以后移至西安府学文庙。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余君房督学作亭覆之,至二十四年亭圮(pǐ),此碑中断,损数十字。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林则徐《皇甫君碑》

林则徐《皇甫君碑》

林则徐《皇甫君碑》知否 | 两百年来最优秀的楷书,曾是民间学习书法的范本古典书城08-10 19:02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断层的文化,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文字。

中国的文字不仅具有文字的功能,还有艺术的功能,这便是书法的艺术性。

林则徐《皇甫君碑》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有着许多的书体,在不同的时期主流的书体略有不同!在这些不同书体当中,有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等。

其中流传最广、同时影响最为深远,修习者最多的要属楷书了。

林则徐《皇甫君碑》楷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楷书的高峰,一个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便是唐代,这两个时代是楷书水平的一个高峰。

到了中国晚清民国时期,由于碑帖两种学派的盛行以及馆阁体的盛行,在这个时候也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楷书书法家。

这些优秀的楷书书家,影响了一个时代,甚至还影响着今天的许多楷书爱好者!林则徐《皇甫君碑》清朝的楷书名家很多,比如清朝四大家之一的成亲王,比如盛极天下的黄自元,还有临欧楷极像的姚孟起。

在晚清民国时代,在民国的私塾之中,流传着这样的一本字帖,成为了学生学书法的必备字帖!林则徐《皇甫君碑》林则徐不仅是朝中重臣,也是一位书法家,他的字点画瘦硬,结体精稳,非常适合初学书法入门。

初学书法,宜从楷书入门,而楷书的学习必要学习优秀的作品。

当下许多初学者,一开始学习便从田英章学起,这其实并不可取。

林则徐《皇甫君碑》当然,如果仅仅想把字写得俗气但漂亮一点,写田英章没有问题的,但这样在书法的艺术上会大打折扣!苏东坡说:唯俗不可医。

就是这个道理!林则徐《皇甫君碑》学习林则徐是迹近古人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通过学习林则徐的楷书,将自己的楷书练得精稳,继而再去学习欧阳询或者颜柳,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林则徐《皇甫君碑》。

欧阳询《皇甫诞碑》

欧阳询《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

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

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

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
皇甫诞碑 (3张)
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皇甫诞碑》,于志宁制,欧阳询书,唐刻,宋拓,装裱成册,共32页,每页纵30.2cm,横16.4cm。

有张祖翼、朱翼盦等题签,钤有“翼盦鉴之”、“卢江刘健之鉴藏石墨”等印4方。

为“参综机务”之“务”字未损本。

此碑文28行,行59字。

篆额阳文12字。

碑文内无年月,据前人考之,为高祖武德时立,又谓贞观初立,宋时尚在咸宁鸣犊镇。

碑阴有宋皇祐三年(1051年)刻“复唯识廨院记”。

碑侧原刻花纹,宋时右侧已刻题名。

以后移至西安府学文庙。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余君房督学作亭覆之,至二十四年亭圮,此碑中断,损数十字。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

碑帖鉴赏----欧阳询—皇甫诞碑
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

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

此碑现在陕西西安,无书写年月。

楷书28行,行59字。

碑额篆书“隋柱国宏议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

《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

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皇甫诞碑》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

点画重在提笔刻入,此为唐初未脱魏碑及隋碑的瘦劲书风所特有的笔法特点。

杨士奇云:“询书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论者谓虞(世南)得晋之飘遗,欧(阳询)得晋之严整。

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此碑用笔研润,虽为欧阳询早年作品,但已具备了“欧体”严整、险绝的基本特点。

明王世贞云:“率更书皇甫府君碑,比之诸贴尤为险劲。

是伊家兰台(欧阳通)发源。

”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信本碑版方严莫过于《邕禅师》,秀劲莫过于《醴泉铭》,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皇甫诞碑》,于志宁制,欧阳询书,唐刻,宋拓,装裱成册,共32页,每页纵30.2cm,横16.4cm。

有张祖翼、朱翼盦(ān)等题签,钤有“翼盦鉴之”、“卢江刘健之鉴藏石墨”等印4方。

为“参综机务”之“务”字未损本。

此碑文28行,行59字。

篆额阳文12字。

碑文内无年月,据前人考之,为高祖武德时立,又谓贞观初立,宋时尚在咸宁鸣犊镇。

碑阴有宋皇佑三年(1051年)刻“复唯识廨(xiè)院记”。

碑侧原刻花纹,宋时右侧已刻题名。

以后移至西安府学文庙。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余君房督学作亭覆之,至二十四年亭圮(pǐ),此碑中断,损数十字。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此碑书法用笔、结体及字形具有北齐风格,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明王世贞说:“率更书《皇甫君碑》,比之诸碑尤为险劲。

是伊家兰台发源,然兰台《道因碑》,笔笔带批(隶法),得之家学也。


宋赵明诚《金石录》,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朱枫《雍州金石记》等书著录。

全文:
随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
夫素秋肃煞,劲草标於疾风;叔世艰虞,忠臣彰於赴难。

衔须授命,结缨殉国,英声焕乎记牒,徽烈著於 常,岂若衅起萧墙,祸生蕃翰,强逾七国,势重三监,其有蹈水火而不辞,临锋刃而莫顾,激清风於后叶,抗名节於当时者,见之弘义明公矣。

君讳诞,字玄宪,安定朝那人也。

昔立效长丘,树绩东郡,太尉裂壤於槐里,司徒胙土於而彡门,是以车服旌其器能,茅社表其勋德,铭功卫鼎,腾美晋锺,盛族冠於国高,华宗迈於栾却,备在史牒,可略言焉。

曾祖重华,使持节龙骧将军梁州剌史。

润木晖山,方重价於赵璧;媚川照阙,曜奇采於随珠。

祖和,雍州赞治,赠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胶、泾二州刺史。

高衢将骋,遽夭追风之足;扶摇始搏,早坠垂天之羽。

父 ,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长乐恭侯。

横剑┕ 互,威重冠军;析瑞蕃条,声高渤海。

公量包申伯,禀嵩山之秀气;材兼萧相,降昴纬之淑精。

据德依仁,居贞体道。

含章表质,讵待变於朱蓝;恭孝为基,宁取训於桥梓。

锋 犀象,百练挺於昆吾;翼掩鸳鸿,九万奋於溟海。

博韬骨产,文瞻卿云,孝穷温情之方,忠尽匡救之道。

同何充之器局,被重晋君;类荀攸之宏图,见知魏主。

斯故冗罗众艺,囊括群英者也。

起家除周毕王府长史,荣名蕃牧,则位重首寮;ㄚ服睢阳,则誉光上客。

既而苍精委驭,炎运启图,作贰边服,实资令望,授
广州长史。

悦近来远,变轻讠少於雕题;伐叛怀柔,渐淳化於缓耳。

蜀王地处维城,寄深磐石,建 玉垒,作镇铜梁,妙择奇才,以为僚佐,授公益州总管府司法。

昔梁孝开国,首辟邹阳,燕昭建邦,肇徵郭隗。

故得驰令问於碣馆,播芳猷於平台,以古方今,彼此一也。

寻除尚书比部侍郎,转刑部侍郎。

步紫庭,光映朝列;折旋丹地,誉重周行。

俄迁治书侍御史。

弹违纠慝,时绝权豪;霜简直绳,俗寝贪竞。

随文帝求衣待旦,志在恤刑,咒网泣辜,情存缓狱。

授大理少卿。

公巨细必察,同张季之听理;宽猛相济,比于公之无冤。

但礼闱务殷,枢辖寄重,允膺此职,实难其人。

授尚书右丞,洞明政术,深晓治方,臧否自分,条目咸理。

丁母忧去职。

哀恸里闾,邻人为之罢社;悲感衢路,行客以之辍歌。

孝德则师范彝伦,精诚则贯微幽显,虽高曾之至性,何以加焉。

寻诏夺情,复其旧任。

于时山东之地,俗升民浇,虽预编民,未行声教。

诏公持节为河北河南道安抚大使,仍赐米五百石、绢五百匹。

公 轩布政,美冠皇华之篇;拥节观风,荣甚绣衣之使。

事讫反命,授尚书左丞。

然并州地处参墟,城临晋水,作固同於西蜀,设险类於东秦,实山河之要冲,信蕃服之襟带。

授公并州总管府司马,加仪同三司。

公赞务大邦,声名藉甚,精民感化,黠吏畏威。

属文帝剑玺空留,銮跸莫反,杨谅率太原之甲,拥河朔之兵。

方叔段之作乱京城,同州吁之扌延祸濮上,虽无当璧之地,乃怀夺冠不之心。

公备说安危,具陈逆顺,翻纳魏勃之荣,反被王悍之灾。

仁寿四年九月,溘从运往,春秋五十有一。

万机起歼良之叹,百辟兴丧予之悲,切孔氏之山颓,痛杨君之栋折。

赠柱国、左光禄大夫,封弘义郡公,食邑五千户,谥曰明公,礼也。

丧事所须,随由资给,赐帛五千段,粟三千石。

惟公温润成性,夙表白虹之珍;黼黻为文,幼挺雕龙之采。

行已穷於六本,蕴德包於四科,延阁曲台之奇书,鸿都石渠之秘说,莫不寻其枝叶,践其 奥隅。

譬越箭达犀,馀之以括羽;楚金切玉,加之以磨 龙。

救乏同於指菌,亲识待其举火,进贤方於推毂,知已俟以弹冠。

存信舍原,黄金贱於然诺;忘身殉难,性命轻於鸿毛。

齐大小於冲襟,混宠辱於灵府,可谓楷模雅俗,冠冕时雄者也。

方当亮采泰阶,参综机务,岂谓世逢多故,运属道消,未展经邦之谋,奄锺非命之酷。

世子民部尚书上柱国滑国公无逸,以为邢山之下,莫识祭仲之坟;平陵之东,谁知子孟之墓。

乃雕戈勒石,腾实飞声,树之康衢,永表芳烈。

庶葛亮之陇,锺庄禁之以樵苏;贾逵之碑,魏君叹之以不朽。

乃为铭曰:
殷后华宗,名卿胄系。

人物代德,衣冠重世。

逢时翼主,膺期佐帝。

运荣经纶,执钧匡济。

门承积庆,世挺伟人。

夜光愧宝,朝采惭珍。

云中比陆,日下方荀。

抑扬元辅,参赞机钧。

玉叶东封,贰图北启。

伏奏青蒲,曳裾朱邸。

名驰碣石,声高建礼。

珥笔宪台,握兰文陛。

分星裂士,建侯开国。

辅藉正人,相资懿德。

中台辍务,晋阳就职。

望重府朝,誉闻宸极。

乱阶蔓草,灾庄剪桐。

成师构难,太叔兴戎。

建德效节,夷吾尽忠。

命屯道著,身殁名隆。

牛亭始卜,马犭葛初封。

翠碑刻凤,丹旆图龙。

烟横古树,云镇乔松。

敬铭盛德,永播笙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