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
本次修订增加了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的规定。
基本国策是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基本准则。
除本法外,对基本国策作出规定的法律有四部。
(1)节约能源法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4)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2009)、十八大报告、《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从政策上升为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等环境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人类都将难以生存,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保护环境具有长期性。
一是保护环境必须立足未来。
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要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二是改善环境,任重道远。
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都经历过污染严重的时期,也都花了几十年才使环境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解决环境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此外,改善环境还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公众的生活方式,还是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3.环境保护是一项战略任务。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中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

中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
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量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这三个方
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2、着
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3、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
4、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
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
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技术水平。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环境 执法力度,为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提
供法律保障。
倡导绿色生活
引导公众树立绿色生活理念,推广节 能环保产品和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 环境污染。
加强国际合作
色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
04
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 系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资源过度消耗
随着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 求量增加,导致森林、水源、土 地等资源过度开采和消耗。
环境污染加剧
人口增长导致生产和生活废弃物 排放量增加,加剧了空气、水和 土壤污染。
生态平衡破坏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 受到破坏。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和合作,共同 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推动全球可持 续发展进程。
THANKS。
医疗保健服务
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保障母婴健康,促进优 生优育。
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人口数量控制
01
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数量增长,减轻了资源压力和环
境负担。
人口素质提高
02
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了优生优育,提高了人口素质,减少了出生
缺陷和遗传疾病的发生率。
人口结构优化
03
计划生育政策优化了人口结构,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
环境质量对人口的影响
健康风险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增加了人类患病的可能性, 对健康构成威胁。
生存压力
环境恶化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增加人们的生存压 力。
经济负担
环境问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给家庭和国家带来 经济负担。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议题,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在积极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是在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基础上形成的,旨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以下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进行探讨。
一、基本方针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一方针强调了资源利用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并重,注重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基本方针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实际,对于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基本政策1.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我国坚持以法律为基础,依法管理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环境立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执行和监管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以确保环境保护政策的切实执行。
2. 推进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对涉及环境的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环境管理,推动企事业单位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局面。
4.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鼓励和支持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5.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和交流,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和条约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国际环保标准的制定和统一,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进程,促进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确立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指导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
九年级思品导学案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0

第四课第二节《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导学案主备人:陈艳丽审核:九年级政治组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一、学习目标1. (1)了解我国人口和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3)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1)搜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点(2)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3.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学习难点: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三、预习导学(一)时政播报我们一起来收集一则近期时事或事例(最好与本课学习内容有关),并做相应的评述,准备课堂上时政演讲。
(要求:收集时事或事例可以通过查阅报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途径,但不可以整段整篇的抄,而应该进行修改整理,以把时事、事例交代清楚为标准。
评述时,应运用课本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二)导入新课三、课堂学习:1、预习交流展示(四人一组)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探讨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长记录小组内都不能解决的或有异议的问题。
2、释疑解难:(请大家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来共同解决,同学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哦)疑难问题:(1)(2)(3)3、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第50页案例中的两个观点,通过讨论你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2.阅读教材第51页案例中所给的提示,举例说明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选出一名代表阐述该组的观点,在全班进行交流.四、拓展延伸◆中考链接请你写一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倡议书.(倡议的内容不得少于三个方面) 亲爱的朋友们:地球是哺育人类生生不息的母亲,她无私地向我们提供水、矿产、木材等各种自然资源,而她的儿女们毫无节制地索取和对环境的破坏,使今日的地球母亲伤痕累累,.如果我们继续浪费、滥用资源,地球母亲将不堪重负,必会忍痛抛弃人类.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迫在眉睫.在此我们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1)做一名义务宣传员,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同事、同学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和我国严峻的环境国情,以及树立节约意识的重要性;(2)(3)(4)(5)(6)地球的居民们,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就是爱护人类,节约资源就是富足我们自己.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共同携手,让生我养我的家园更加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谐、美好!教(学)后记:。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1、为什么将保护环境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答:新《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是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决定性影响的基本准则。
《环境保护法》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从政策层面上升为法律层面,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首先,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带有全局性的问题。
缺少大气、水等任何一个环境要素,人类都难以生存,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保护环境具有长期性。
改善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无论是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公众的生活方式,还是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都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最后,环境保护是一项战略任务。
我国将保护环境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体现了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途径,也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2、为什么称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是我国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答:环境保护领域“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重点解决了这一问题,提出多种强有力的措施。
一是赋予了查封、扣押的行政强制权。
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二是规定了按日计罚制度。
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三是规定了责令停业、关闭。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世界各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出现了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的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为此,我国积极推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把它作为基本国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了基本法律和政策。
例如,禁止污染排放、促进节能减排、控制能源消耗、实施固定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措施,将有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其次,政府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严格控制能源消耗,推进新能源开发,提高节能技术,大力发展再生能源,禁止破坏森林,推行水源保护等。
这些措施无疑有助于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
此外,我国还大力发展环境保护技术,不断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活动,提倡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理念和行为,号召全民落实“三包”原则,努力实现不浪费、不污染、不破坏的社会发展。
最后,我国根据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经济的约束作用,推行节能标准、发布有关节约资源的节能计划,让社会经济的发展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
若是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放任无度,必将引发污染、浪费、破坏的后果,因此,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要求不容忽视。
综上所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在法律政策、措施实施、技术开发、经济约束等方面均采取了有效措施,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中国,造福子孙后代。
只有持之以恒,全体中国人民才能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资源与环境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资源与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三政治《资源与环境》的复习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三政治复习知识:资源与环境1、自然环境资源:(1)重要性:①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唯一资源;②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③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资源状况):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资源类型齐,是资源大国;②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相对数量是一个资源小国;③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正确态度:①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②应亲近自然,感激自然,保护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和物质条件;④人类在索取和享用自然资源时不要忘记奉献的义务;2、我国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大自然为何哭泣)(1)资源问题:资源在枯竭(表现在):①物种减少;②土地荒漠化;③水资源短缺;④能源匮乏;(2)环境问题:环境被破坏(表现在):①大气、水体污染加剧;②垃圾围城,噪声超标;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④物种减少,水资源短缺;⑤耕地减少,森林面积缩小;(3)造成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的原因:①人类的乱砍滥伐乱捕和环境污染,造成物种减少;②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和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造成土地荒漠化;③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造成淡水资源短缺。
④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过渡消耗、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⑤缺乏环保意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3、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引发的后果:(1)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威胁着生态平衡,土地荒漠化给人类带来典型的环境灾难(泥石流、沙尘暴);(3)威胁人类健康;4、面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对策:①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