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溶液的形成》课件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练习
把足量的锌放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 B
()
A.硫酸
B.硫酸锌
C.锌
D水
练习
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稀:硫酸_H__2_S_O__4_,澄清的石灰水_C_a_(_O__H__)_2 _,
稀盐酸__H__C__l __,
课本练习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下 降。这种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蔗糖
课本练习
在化学实验室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曾接触过许多溶液。指出下列 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完成下表。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碳酸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医用酒精
生理盐水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 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 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 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 。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溶液的特征 。了解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是不同的 。掌握常见的溶于水吸热和放热的物质 。了解乳化的现象和原理 。 教学难点
课本练习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 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 现象?为什么?
课本练习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在实验室里,常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 高反应速率。 (2)用汽油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物理化学_溶_液_PPT课件

物理化学 第三章 溶 液
溶液
•上善若水
•天下莫柔弱如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
老子:“ 道德经 ”
• 溶液是典型的多组分体系. • 定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在分子水平上均匀混合
所形成的单相体系即为溶液(solution). • 广义的溶液包括: • 气态溶液(如空气等); • 液态溶液,简称溶液(如白酒等); • 固态溶液(如某些金银饰品). • 溶液的组分一般分为两大类: • 溶剂(solvent): 通常为含量最多者; • 溶质(solute): 通常为含量较少者. • 溶液按其分子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可分为: • 非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
(过去为101325Pa=1atm)
• 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化学势0只 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力无关.
• 化学势不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还 是压力的函数.
• 纯组分理想气体化学势表达式常简化为:
• = 0+RT ln(p/p0)
(3)
• 二. mixture of ideal gases
• 多种理想气体混合在一起所组成的体系称为理想气体 混合物. 其数学模型为:
• mi与x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联系:
•
xi=miMA/(1+MA(∑mi))
(3)
• (3)式中MA为溶剂A的化学式量(kg.mol-1), 当溶液的浓度极稀 时, 可以认为:
•
MA(∑mi)<<1
• 故对于极稀的溶液, (3)式可以简化为:
•
xi=miMA
(极稀溶液)
(4)
• 质量摩尔浓度的优点是可以用称重法准确配制溶液, 且溶液的
•
mixH=0
(6)
理想气体混合物 i 组分的化学势:
溶液
•上善若水
•天下莫柔弱如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
老子:“ 道德经 ”
• 溶液是典型的多组分体系. • 定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在分子水平上均匀混合
所形成的单相体系即为溶液(solution). • 广义的溶液包括: • 气态溶液(如空气等); • 液态溶液,简称溶液(如白酒等); • 固态溶液(如某些金银饰品). • 溶液的组分一般分为两大类: • 溶剂(solvent): 通常为含量最多者; • 溶质(solute): 通常为含量较少者. • 溶液按其分子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可分为: • 非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
(过去为101325Pa=1atm)
• 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化学势0只 是温度的函数,与压力无关.
• 化学势不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还 是压力的函数.
• 纯组分理想气体化学势表达式常简化为:
• = 0+RT ln(p/p0)
(3)
• 二. mixture of ideal gases
• 多种理想气体混合在一起所组成的体系称为理想气体 混合物. 其数学模型为:
• mi与x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联系:
•
xi=miMA/(1+MA(∑mi))
(3)
• (3)式中MA为溶剂A的化学式量(kg.mol-1), 当溶液的浓度极稀 时, 可以认为:
•
MA(∑mi)<<1
• 故对于极稀的溶液, (3)式可以简化为:
•
xi=miMA
(极稀溶液)
(4)
• 质量摩尔浓度的优点是可以用称重法准确配制溶液, 且溶液的
•
mixH=0
(6)
理想气体混合物 i 组分的化学势:
溶液课件ppt

溶质分离
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时,溶 质可能会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或 沉淀。
02
溶液的化学性质
溶液的酸碱度
01
02
03
酸碱度定义
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中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 度比值,通常用pH值表示 。
pH值范围
溶液的pH值范围通常为014,其中pH值为7时表示 中性,小于7时表示酸性 ,大于7时表示碱性。
食品添加剂
许多食品添加剂也是以溶液的形式存在,如防腐剂、色素、香精等。这些添加 剂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感。
医药中的溶液
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是溶液在医药领域的重要应用,如注射液、口服液、眼药水等。这些溶 液形式的制剂能够使药物快速地被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消毒液
消毒液也是溶液的一种应用,如酒精、碘酒等。这些消毒液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 和病毒,保护人们的健康。
03
溶液的制备与分离
溶液的制备方法
溶解法
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溶剂中 ,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稀释法
将一定浓度的溶液稀释至 所需浓度。
化学反应法
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目标物 质,再将其溶解于溶剂中 制备成溶液。
溶液的分离技术
蒸馏法
利用不同物质沸点的差异,将溶 液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萃取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不相溶溶剂 中的溶解度差异,将目标组分从 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
环境中的溶液处理
水处理
在环境领域,溶液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通过沉 淀、过滤、吸附等溶液处理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 害物质,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废液处理
废液处理也是溶液处理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酸碱中和、氧 化还原等溶液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工业废液和实验室 废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时,溶 质可能会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晶体或 沉淀。
02
溶液的化学性质
溶液的酸碱度
01
02
03
酸碱度定义
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中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 度比值,通常用pH值表示 。
pH值范围
溶液的pH值范围通常为014,其中pH值为7时表示 中性,小于7时表示酸性 ,大于7时表示碱性。
食品添加剂
许多食品添加剂也是以溶液的形式存在,如防腐剂、色素、香精等。这些添加 剂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感。
医药中的溶液
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是溶液在医药领域的重要应用,如注射液、口服液、眼药水等。这些溶 液形式的制剂能够使药物快速地被吸收和利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消毒液
消毒液也是溶液的一种应用,如酒精、碘酒等。这些消毒液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 和病毒,保护人们的健康。
03
溶液的制备与分离
溶液的制备方法
溶解法
将固体物质溶解于溶剂中 ,制备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
稀释法
将一定浓度的溶液稀释至 所需浓度。
化学反应法
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目标物 质,再将其溶解于溶剂中 制备成溶液。
溶液的分离技术
蒸馏法
利用不同物质沸点的差异,将溶 液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萃取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不相溶溶剂 中的溶解度差异,将目标组分从 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
环境中的溶液处理
水处理
在环境领域,溶液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中。通过沉 淀、过滤、吸附等溶液处理方法,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 害物质,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废液处理
废液处理也是溶液处理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酸碱中和、氧 化还原等溶液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工业废液和实验室 废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课件 -202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共23张)

第三单元 溶 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
新课导入
海水为什么 会是又苦又咸 的呢?
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一:视察食盐的溶解
在一只装有50mL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 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视察产生的变化,直 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感受温度是否有变化。
气+液
气体
液体
固+液
固体
液体
液+液
无水 有水
量少 非水物
量多 水
【拓展】溶液的名称一般由“溶质的+溶剂+溶液”组成水。若名称中只有一种物质,
则省略了溶剂“水”,如氢氧化钠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钠,溶剂
是水。如果溶液中有水,不管水的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一、溶解的过程
二、乳化现象
活动天地三:视察乳化现象
1.向装有水的试管中滴入两滴食用油,用力振荡,视察现 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视察现象。
现象
不溶于水,静置后分层
2.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汽油,重复上述操作,视察现象。
现象
溶于汽油,静置后不分层
3.在步骤1中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视察 现象。
现象
不易分层
二、乳化现象
1、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不一定。如水就不是溶液、 酒精也不是溶液。
2、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Cu2+ 氯化铁溶液(黄色)——Fe3+
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 MnO4-
一、溶解的过程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
体系
溶质
溶剂
一、溶解的过程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
新课导入
海水为什么 会是又苦又咸 的呢?
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一:视察食盐的溶解
在一只装有50mL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 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视察产生的变化,直 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感受温度是否有变化。
气+液
气体
液体
固+液
固体
液体
液+液
无水 有水
量少 非水物
量多 水
【拓展】溶液的名称一般由“溶质的+溶剂+溶液”组成水。若名称中只有一种物质,
则省略了溶剂“水”,如氢氧化钠溶液,溶质是氢氧化钠,溶剂
是水。如果溶液中有水,不管水的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一、溶解的过程
二、乳化现象
活动天地三:视察乳化现象
1.向装有水的试管中滴入两滴食用油,用力振荡,视察现 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视察现象。
现象
不溶于水,静置后分层
2.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汽油,重复上述操作,视察现象。
现象
溶于汽油,静置后不分层
3.在步骤1中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视察 现象。
现象
不易分层
二、乳化现象
1、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不一定。如水就不是溶液、 酒精也不是溶液。
2、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Cu2+ 氯化铁溶液(黄色)——Fe3+
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 MnO4-
一、溶解的过程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方法:
体系
溶质
溶剂
一、溶解的过程
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溶液的形成》课件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溶剂
量、压强),溶质 不会从溶剂分离 出来。
3、溶液由什么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注意:
1、 溶液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
液。(如蒸馏水)
2、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NaCl溶液是无色 KMnO4溶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 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 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 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 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
B、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 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 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 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③写名称)
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①稀硫酸: H2SO4,②澄清石灰水:Ca(OH)2
再见
化铜 D 配制成溶液后两种物质的粒子易接触
碰撞,反应快而且彻底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上面和下面所含的溶质是 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最初是混合物, 等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透明的纯净物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 被海水覆盖着
量、压强),溶质 不会从溶剂分离 出来。
3、溶液由什么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注意:
1、 溶液是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
液。(如蒸馏水)
2、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NaCl溶液是无色 KMnO4溶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 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 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汽 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 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
B、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 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 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 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③写名称)
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①稀硫酸: H2SO4,②澄清石灰水:Ca(OH)2
再见
化铜 D 配制成溶液后两种物质的粒子易接触
碰撞,反应快而且彻底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上面和下面所含的溶质是 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最初是混合物, 等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透明的纯净物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 被海水覆盖着
《溶液的形成》PPT免费课件

生活小难题
小南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将植物油洒 到了衣服上。你能帮小南清理油污吗?
用水洗? 错误! 用洗涤剂洗?正确! 用汽油洗? 正确!
原理一样吗?
学以致用:
1、如果把下列厨房中的用品分别放入适量的水
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①食盐 ②面粉 ③豆油 ④白糖 ⑤面酱 ⑥料酒
A、③⑥
B、①④⑤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 汽油;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 5mL水或5mL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二 实验9-2 不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编号 1
溶质 碘
2
碘
3 高锰酸钾
4 高锰酸钾
溶剂 水 汽油 水 汽油
现象 几乎不溶 溶解,溶液呈棕色 溶解,溶液呈紫红色 几乎不溶
外界条件不变(温度、溶剂量、压强), 溶质不会从溶剂分离出来
一
溶液
组成
溶质加溶剂,溶解得溶液
溶液
=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多种)
+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
m溶液 = m溶质+m溶剂
一
溶液
Question
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 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溶质是蔗糖,氯化钠,溶剂是水
生活小难题
用水洗? 用洗涤剂洗? 用汽油洗?
生活小难题
振荡前
水、 植物油
振荡后
静置后
水、 植物油、 洗涤剂
生活小难题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 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 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它能 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 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样 的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溶液的形成》溶液PPT课件

状浑浊 液体
液体 分层
试管 不干净
水和 植物
形成
油及 液体 乳状 液体
试管
洗涤 剂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液体
较干净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3、乳化功能: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问:洗涤剂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的区别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
【实验9-3】P29(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溶 振荡前现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剂质
象
结论
乙
水 醇 分层
均匀 不分层 乙醇与水互溶 混合
问:水和植物油能够互溶吗?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实验9-4】P29(水和油的小实验)
现象
倒掉液体后试
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 植物 油
液体 分层
形成乳
溶质是什么?
课外研究:
1、家庭小实验 , 清洗餐具 。 2、将家中的日用品溶于水。探究溶解时的吸
热、放热现象
一、溶液
被溶解
溶质 的 物 质
一种或几种 物质
分散到
能溶解其他 另一种 物 质
物质的物质
溶剂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第一部分主要是使 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 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 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 绍了乳化现象 ,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 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 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动 画模拟讲解,并注意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液体 分层
试管 不干净
水和 植物
形成
油及 液体 乳状 液体
试管
洗涤 剂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液体
较干净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3、乳化功能: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问:洗涤剂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的区别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
【实验9-3】P29(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溶 振荡前现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剂质
象
结论
乙
水 醇 分层
均匀 不分层 乙醇与水互溶 混合
问:水和植物油能够互溶吗?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实验9-4】P29(水和油的小实验)
现象
倒掉液体后试
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 植物 油
液体 分层
形成乳
溶质是什么?
课外研究:
1、家庭小实验 , 清洗餐具 。 2、将家中的日用品溶于水。探究溶解时的吸
热、放热现象
一、溶液
被溶解
溶质 的 物 质
一种或几种 物质
分散到
能溶解其他 另一种 物 质
物质的物质
溶剂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第一部分主要是使 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 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 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 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 绍了乳化现象 ,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 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 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动 画模拟讲解,并注意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第1章溶液-无机化学精品PPT课件

欲配制1.0mol·dm-3的硫酸溶液0.50dm3,需取 用ρ=1.84g·cm-3、98%的浓硫酸多少立方厘米
解:设需取用浓硫酸xcm3。 因为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不变,故有: 0.5dm*1.0mol·dm-3*98g·mol-1=x*1.84g·cm3*98%
解得 x=27.2cm3
18
第二节:稀溶液的依数性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ligative properties of dilute solutions)
什么是“稀溶液的依数性 ”?
与溶解有关的性质分为两类: 溶液的颜色、比重、导电性等性质, 与溶质的本性有关;溶液的蒸气压、沸点、凝固点等性质,与溶质的 本性无关。
只与溶质的数量(摩尔分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 无关的性质,称为“依数性”。
9
注意:使用物质的量单位mol时,要指明物 质的基本单元。
例: c(KMnO4)=0.10mol·L-1 c(1/5KMnO4)=0.10mol·L-1的两个溶液。
两种溶液浓度数值相同,但是,它们所表示 1 L溶液中所含KMnO4的质量是不同的,前者 15.8克, 后者为3.16克。
10
1.1.5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bB
nB mA
bB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为mol·Kg-1。 nB —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mA —溶剂的质量,单位为kg。
11
两组分的溶液系统 :
溶质B的量分数:
B
nB nA nB
溶剂A的量分数:
A B 1
A
nA nA nB
任何一个多组分系统,则
12
i 1
例1-1 求(NaCl)=10%的NaCl水溶液中溶质和 溶剂的摩尔分数。
解:设需取用浓硫酸xcm3。 因为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不变,故有: 0.5dm*1.0mol·dm-3*98g·mol-1=x*1.84g·cm3*98%
解得 x=27.2cm3
18
第二节:稀溶液的依数性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lligative properties of dilute solutions)
什么是“稀溶液的依数性 ”?
与溶解有关的性质分为两类: 溶液的颜色、比重、导电性等性质, 与溶质的本性有关;溶液的蒸气压、沸点、凝固点等性质,与溶质的 本性无关。
只与溶质的数量(摩尔分数)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 无关的性质,称为“依数性”。
9
注意:使用物质的量单位mol时,要指明物 质的基本单元。
例: c(KMnO4)=0.10mol·L-1 c(1/5KMnO4)=0.10mol·L-1的两个溶液。
两种溶液浓度数值相同,但是,它们所表示 1 L溶液中所含KMnO4的质量是不同的,前者 15.8克, 后者为3.16克。
10
1.1.5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bB
nB mA
bB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为mol·Kg-1。 nB —溶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 mA —溶剂的质量,单位为kg。
11
两组分的溶液系统 :
溶质B的量分数:
B
nB nA nB
溶剂A的量分数:
A B 1
A
nA nA nB
任何一个多组分系统,则
12
i 1
例1-1 求(NaCl)=10%的NaCl水溶液中溶质和 溶剂的摩尔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
实验9-4
图9-6 水和油的小实验
试管内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把液体 加入的 的现象 的现象 的现象 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 物质
干净
水和植 分层 物油
水和植 物油及 分层 洗涤剂
成乳状浑 液体分层 试管 浊,不分层 不干净 成乳状浑 液体 浊,不分层 不分层 有泡沫
试管 较干净
二、乳浊液
课堂练习一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在括号内打“”
不正确在括号内打“”。
(1)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2)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 )
( )
(3)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4)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 )
( )
( 5) 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 √ 蔗糖溶 液中蔗糖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 )
7、两种能溶于水且能起反应的块状 固体A、B,反应最快的情况是( ) C A、两种块状固体接触 B、将两种固体碾细拌合 C、将两种固体溶于水并搅动 D、一种块状固体与另一种粉末混合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
二 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吸收热量 (溶液温度降低) 例如:NH4NO3固体溶于水
溶 解 过 程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 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 形成溶液,从而除去油污.
1、在糖水中,溶质是_______,溶剂是 蔗糖
水 ________。在澄清的石灰水中,溶质是
氢氧化钙,溶剂是____。在酒精溶液中, 水 溶质是____,溶剂是____。在稀盐酸中, 酒精 水
溶质是 氯化氢 ,溶剂是_____。在碘酒 水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 乳状浑浊液体,不均一 不稳定,液体分层
三、乳化现象
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 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小液滴能随 水流走。
特征: 乳状浑浊液体,能稳定存在
探究实验三: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 P45
定义 特征 类别 举例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 均一 溶 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稳定 液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 不均一 浊 体里形成不均一、不 不稳定 液 稳定的混合物。 乳 液体小液滴分散到另 不均一 浊 一种液体里形成不均 不稳定 液 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
要的意义。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
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
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
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 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③写名称) 填在相应的短线上。 ①稀硫酸: H2SO4 ,②澄清石灰水:Ca(OH)2 ③碘酒: 碘 , ④锌和盐酸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ZnCl2 , ⑤氢氧化钠溶液: NaOH 。 2、少量的碘加入到汽油中,振荡, 观察到的现象是 碘溶解,溶液呈红色 ____________, 所得到的溶液名称是 碘的汽油溶液 。
4、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往往是先分 别配制成溶液,后再进行反应,其原因 是( D ) A 在溶液中两种物质才能反应 B 因为它们都溶于水 C 配制成溶液后才能生成不溶性的氢氧 化铜 D 配制成溶液后两种物质的粒子易接触 碰撞,反应快而且彻底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凡是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 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上面和下面所含的溶质是 不同的 D、溶质和溶剂混合时最初是混合物, 等溶质全部溶解后就变成透明的纯净物
3、溶液的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溶液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如: 1、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2、把80g的蔗糖加入100g水中,只是溶解了30g蔗糖则蔗糖溶液中, 那么溶液的质量是什么?
注意:1、溶质的质量是指已经溶解的那部分 溶质,没有溶解的那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溶液中,溶质是 碘 酒精 ,溶剂是______。
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形成的溶液中,前 者是溶剂,后者是溶质的一组是( C )
A 糖、水 C 酒精、碘
B 硫酸铜、水 D 氢氧化钠、水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溶质 的是( AD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二氧化碳、碳酸溶液 D、氯化钠、食盐水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地球的表面大部分
被海水覆盖着
海水是纯净物吗?
• 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掌握判断方法; • 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阅读指导
• 1、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么形成的?溶液由什 么组成?溶液的特征是什么?P26-27 • 2、什么是溶质?什么是溶剂?如何判断?P27 • 3、最常用的溶剂是什么?它能否溶解所有物质 ?液体可否作为溶质?P27-29 • 4、溶液有什么用途?为什么?P28
4、溶质/溶剂的判定。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A、固、气与液体相溶时,液体是溶剂,另 一种物质是溶质。 B 、两种液体互溶,溶液中无水存在时, 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叫溶质。 C 、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的多 少,水都是溶剂。 D、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水溶液。
E、若固体溶于液体,发生了化学反应,则反应后的生 成物为溶质。
4.一杯溶液里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是( A ) A.相同的 B.不同的 C.只有上层是相同的 D.无法确定 5.溶液一定是( D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 .混合物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一定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D、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注:
1、 溶液是混合物。
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吗? (如蒸馏水)
2、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 KMnO4溶液是紫红色
CuSO4溶液是蓝色)
3、读法 :溶质的溶剂溶液。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若 水做溶剂,可以省略读作氯化钠溶液)
4、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P27
硫酸锌、水
4、溶液的用途
医药用品
无土栽培的植 物在营养液中
A、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
反应的速率。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较快的。 ∵ 溶质在溶剂中分散成分子或离子,大大增加 接触面积,使反应加快。若是药品或营养变成 溶液也更易被吸收。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 泛的应用。如医疗、清洁、农业生产等。
几乎不吸热、放热 (溶液温度不变) 例如:NaCl固体溶于水 放出热量 (溶液温度升高) 例如:NaOH固体、氧化钙 (CaO)和浓硫酸 (H2SO4)溶于水
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说明NH4NO3溶于水吸热,液体温度降低。 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现象:U形管内的红色墨水液面左高右低。
NH4NO3
水
红色墨水
课堂练习:
溶液 溶质 溶剂
硫酸铜溶液
碘酒
0.9%的生理盐水 75%的酒精 80mL酒精和20mL 水形成的溶液
硫酸铜 碘 氯化钠
酒精
水 酒精
水
水
酒精 氯化氢
水 水
稀盐酸
1、铁钉放进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它的溶质和溶 剂分别是什么? 硫酸亚铁、水
2、锌粒放入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的 溶液,溶质和溶剂又分别是什么呢?
长时间放置有没有沉淀析出?
现象
蔗糖很快消失
形成什么 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
一、溶液
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任何一部分组成和性质完全
相同(指密度、浓度、性质等)。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溶剂
量、压强),溶质不会从溶剂分离出 来。
实验9-2
溶剂 水 水 溶质 碘 高锰 酸钾 碘 高锰 酸钾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紫红色
汽油
汽油
红色
无明显现象
结论: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 溶解能力不同; 2、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 溶解能力不同。
实验9-3
溶质
乙醇水
分层 不分层
溶剂 振荡前现象 振荡后现象
静置后现象
结论
不分层
水和乙醇能以任意比例 互溶
二、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B) A.水银 B.蔗糖水 C.石灰浆 D.植物油、水、洗洁精混合振荡后的液体 2.以下不属于溶液外观上的基本特征的是 ( C ) A.均一 B.稳定 C.无色 D.透明 3.组成溶液的溶质( D ) A. 只能是固体 B. 只能是液体 C.只能是气体 D.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 体
混 合 物 混 合 物 混 合 物
食盐水 糖水 稀盐酸 石灰水
泥浆水 洪水 石灰浆 油水
问题: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 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 (这种现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溶液一定是液体 B、空气也是溶液 C、40毫升酒精跟60毫升水混合一定 得到100毫升溶液 D、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两者 混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 溶液了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