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的另类解题技巧
太阳高度角的有关问题

试析太阳高度角的有关问题太阳高度角在整个高中地理知识中,是学生学习、理解最困难的知识点之一,对学生能力要求高。
它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应用意义强,常成为出题者光顾的对象。
在备考复习中,可从以下方面突破该难点。
首先要分清是太阳高度角还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问题。
虽然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太阳高度角的特殊情况,但在考查的知识方面二者还是有所差异,下面分别探讨之。
一:太阳高度角的有关问题(一)太阳高度角的分布:任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都以直射点为圆心,呈同心圈状向外逐渐递减。
如图1,圆心为直射点,太阳高度角为90º,外圆为晨昏圈,太阳高度角为0º。
(即昼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大于0º,夜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小于0º。
)(二)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影子长短的关系:1: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影子的方向在太阳的相反方向)。
因此一天中,日出、日落时的影子最长,正午时的影子最短。
据此,当告诉物体影子达一天中最短时,说明该地地方时为12点,若是影子缩为零,则太阳直射该地。
2:根据物体影子还可推知以下知识点。
据日出、日落时的物体影子朝向,推知日出、日落的方向,从而得知太阳直射半球。
如: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南,则说明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太阳直射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北,则说明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太阳直射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西,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东,则说明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太阳直射赤道。
(三)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分布图太阳高度角1:极点: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23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
这是因为一天中极点离太阳的距离都相等的缘故。
如图2所示:太阳0 12 24(小时)高度在坐标图上呈一直线。
且可推知以下两个知识点:(1)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º到23.5º间变化。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四种解法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四种解法读上图,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时,某地该日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该地的经纬度是,及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2) 该地可能位于下列哪一地A.南极大陆B.俄罗斯C.格陵兰岛D.阿拉斯加(3) 该地居民做饭时,发现烟飘向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4)常年居住在该地的居民属于人,主要从事、等生产活动。
(5)下列说法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A.该地出现极昼,半年极夜 B.该地该日太阳全天位于南方C.该地低等植被有所增加 D.该地建有我国的第一个北极考查站【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只要解决第一题,其它几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由题意可知,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图,应该是在1月初,接近12月22日前后,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又从图可以看出一天最小太阳高度角是10°,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是30°,该地在北极圈以北。
解法一:图解法。
如图2所示,∠1为最小太阳高度角10°,∠4为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0°。
太阳光线和晨昏线垂直,由几何知识可知,∠1=∠2=10°,同理∠4=∠3=30°,弧NA和弧NB度数相等且等于10°,故该地所在纬度为80°N,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30°=90°-|80°N-直射纬度| => 直射纬度为20°N。
由题知当地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即0点的时候北京时间为11点,当地经度为45°W。
解法二:巧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
在出现极昼的纬度,0点的太阳高度角利用正午太阳角公式也是适用的,H=90-直射纬度和当地纬度差,这里的纬度差,是指直射纬度到0点所在地点的空间纬度差,如图4直射点C到极点N再到A的纬度差。
数学公式的方法:设太阳直射北纬x,当地纬度是y,那么根据0点的太阳高度是10度,最大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30度,列:10=H小=90-直射纬度和0点的纬度的纬度差=90-(90-x+90-y)30=H大=90-直射纬度和当地纬度差=90-(y-x )两公式可得2x=40度可得直射x即北纬20度,y即北纬80度。
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高度角知识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知识一、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高度角是我们观察太阳时的仰角,也就是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如图1所示)。
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太阳东升西落,太阳高度角在一日内不断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正午(地方时为12时)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太阳的高度角达到最大值H,我们将此时的太阳高度角称为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分布规律1、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1)某时刻的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此时刻太阳直射点A的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向四周,随着球面的弯曲,太阳高度角递减,呈同心圆状分布,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
(2)日变化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点沿纬线移动,球面上各点的太阳高度角均不断发生变化,其大小取决于该点到直射点的球面距离。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1)某日的空间分布在上图中,A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即为该纬线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同一纬线上各地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A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从A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随着球面的弯曲,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减,且与A点之纬度比较,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角也相差多少。
比较某日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须比较两点中哪点离太阳直射纬线近,近者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2)年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某地到太阳直射纬度的距离发生变化,其正午太阳高度角随之变化。
在太阳直射点移近该地所在纬线的时段,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增;反之,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减。
若某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或南回归线以南),则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在夏冬至日达最大、最小值。
若某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则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达90°;在冬夏至日达到两次极小值。
3、特殊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1)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出现极昼的北极点,一日内太阳高度不变,(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a。
2023年新高三地理暑假精品课太阳高度与太阳方位解题技巧

2023年新高三地理暑假精品课太阳高度与太阳方位解题技巧知识脑图课程目标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能解决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2.高考围绕地球运动相关知识命题,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主要考查太阳视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模块一正午太阳高度知识精讲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空间变化规律(1)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图形描述(3)特别说明①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②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季节变化规律(1)文字描述(2)图形描述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2)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到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1.公式法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其中纬度差为太阳直射点与观测点之间相差的纬度数。
若两点在同一半球,该纬度差即为两纬度数之差;若不在同一半球,则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2.图示法如图所示,太阳直射10°N,A地(42°N)、B地(23°26′N)、C地(23°26′S)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90°减三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a、b、c)。
A地正午太阳高度=90°-a=90°-(42°-10°)=58°B地正午太阳高度=90°-b=90°-(23°26′-10°)=76°34′C地正午太阳高度=90°-c=90°-(23°26′+10°)=56°34′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分析1.计算地方时一天中太阳高度达最大时,地方时为12时;春、秋分时,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任何一天赤道上太阳高度为0°的地方地方时为6时或18时。
【地理】太阳高度角的另类解题技巧(素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太阳高度角的另类解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意义历年来都是高考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许多学生甚至把课本和资料上的内容全部背了,但每次模拟考试仍然难以越过这个坎。
原因就在于课本上的东西都是一些最基础、最简单的规律现象,而考试的要求已不再是考查背下了多少,而是理解了多少、能够灵活运用的有多少。
所以除了记住课本上的基本理论,更要注重的是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因此就需要对课本上的基本理论加以细读、钻研、寻找问题、发现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驾驭于试题之上,才能在高考中处于不败之地。
下面就以太阳高度角为例来求解某一类特殊的试题。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等太阳高度角线是以直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它的中心是直射点,它的最外围是晨昏圈,能很好地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太阳高度角为90°,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两地纬度差)注:“两地纬度差”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相差多少纬度数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课本上写得很详细,这里就不再重复累赘。
如果我们在解题中只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那是远远不够。
比如下面一题很多同学肯定是无从下笔。
如图1:该图表示北半球某日某一纬度上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该地的地理纬度。
如果我们只根据课本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那么只能够从图中知道该地在北半球,而且出现了极昼,正午12点的时候太阳高度角为20°,午夜太阳高度角为10°。
但是要求当地的纬度和直射点的纬度那就很难找到突破口了,甚至可能还有人会说条件欠缺。
那么要解决这一类与太阳高度角有关的问题时,我们除了熟悉课本上所讲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外,还需进一步去探讨不同纬度同一季节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同一纬度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纬度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太阳高度角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时间10 15 20 25 0 6 12 18 24 图1 太阳高度角图 2如图2、3,从图2、图3中我们不难发现,另外一些与太阳高度角关于隐含的条件:一、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等于零度,白昼太阳高度角大于零度,黑夜太阳高度角小于零度;如图3中北极圈上午夜时分的太阳高度角即为零度,而黑夜部分太阳高度角为负;二、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发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只跟直射点和所求地的纬度有关,而且在同一经线圈上纬度相差一度,其太阳高度角亦相差一度;如:图3所示,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北纬30°正午太阳高度角H=83°26′与北纬60°正午太阳高度角H=53°26′的差就等于两地的纬度差,即30度;三、极点的太阳高度角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北极上的太阳高度角也为23°26′等于太阳直射点;四、同一纬线圈上某一时刻的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与其对应的经线圈上的午夜太阳高度角之和N AB C 的一半等于极点的太阳高度角,也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利用基本规律巧解太阳高度角难题

纬线的度数是 ( o 一x ) 9。 。 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计算公式可得 :
H= 9 。 一 I d± B I 0 o
这个 角度 ( 6 2 ) 4 。5 恰好等于2 。2 的2 ,由此 3 6 倍 我们得出又一个结论——
现象的最低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 线的纬度数据的2 ”,可知 ,该线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倍
是3 。 ,所以可知该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l。N上,又由 0 5 于 “ 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 数据之和为9 。 ,所以,图中该线 的纬度是7 。N,故 0 5
② 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 太阳直 射点所在纬度数据的2 ;同时,我们发现 , 倍
③ 太 阳直射 点 所 在 纬度 与发 生 极 昼 ( 极夜 ) 或 的
பைடு நூலகம்
3 。 = 0 一 I 9 。 一X。 ) 一X。 I 0 9。 (0
解之 ,得Nx 1。 =5 即太阳直射在 l。N 上 ,故该纬线是7 。N,所 5 5 以选B 正确。 同步练习举例 :下图
一
题议 一
± 塑 箜
垒堂
一
题参解
其乐无穷
据此及 图回答 :航 天专 家该 日经历 的昼 长为
9。 8 12 0。
38 o
浙江 省上虞 市城 南高 级 中学 ( 3 3 0) 施 建国 3 0 2
在高三地理教学 中,有关 时间换算的专题向来是 个重点 ,也是—个难点 。许多学生上课听讲时大致已 ‘ 经能理清一些知识要点,如地方时 、区时、新 旧日期划
关于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推算的方法讨论

关于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推算的方法讨
论
关于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推算的方法讨论
假使推算地球表面任意一点A正午太阳高度角,则必须分以下三种情形讨论:
1、点A与此时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时:
(1)几何推算
以点A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例,如图1所示:假使太阳直射点为B,且A点纬度为φ,B点纬度为β,太阳高度角为α,于是根据几何关系,δ=α+β=90°-φ,也就是:α=90°-φ-β
(2)结论
当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与此时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时,那么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90°-此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2、点A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
(1)几何推算
以点A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例,如图2所示:假使太阳直射点为B,且A点纬度为φ,B点纬度为β,太阳高度角为α,于是根据几何关系,α=β+δ,而δ=90°-φ,也就是:
α=90°-φ+β。
(2)结论
当地球表面任意一点与此时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时,那么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90°-此点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3、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
(1)几何推算
以点A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为例,如图3所示:假使太阳直射点为B,且A点纬度为φ,太阳高度角为α,于是根据几何关系,δ=90°-φ,而δ=α,也即是:α=90°-φ
(2)结论
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那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90°-此点纬度。
高中地理期末备考答题要点整理:太阳高度专题

2019年高中地理期末备考答题要点整理:太阳高度专题期末复习时刻,考生们都经过多次模拟考、大小考,那么如何在最短时间掌握知识要点,做到考试不丢分?不妨一起来看看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期末复习备考答题要点,希望大家纠正错误,取得好成绩。
太阳高度(一)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
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
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
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二)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太阳高度角的另类解题技巧
地球运动及其意义历年来都是高考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许多学生甚至把课本和资料上的内容全部背了,但每次模拟考试仍然难以越过这个坎。
原因就在于课本上的东西都是一些最基础、最简单的规律现象,而考试的要求已不再是考查背下了多少,而是理解了多少、能够灵活运用的有多少。
所以除了记住课本上的基本理论,更要注重的是对其基本理论的理解。
因此就需要对课本上的基本理论加以细读、钻研、寻找问题、发现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够驾驭于试题之上,才能在高考中处于不败之地。
下面就以太阳高度角为例来求解某一类特殊的试题。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等太阳高度角线是以直射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它的中心是直射点,它的最外围是晨昏圈,能很好地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的全球分布状况;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太阳高度角为90°,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H=90°-(两地纬度差)
注:“两地纬度差”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所求地的纬度相差多少纬度数 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课本上写得很详细,这里就不再重复累赘。
如果我们在解题中只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
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那是远远
不够。
比如下面一题很多同学肯定是无从下笔。
如图1:该图表示北半球某日某一纬度上一
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
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该地的地理纬度。
如果我们只根据课本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
变化规律,那么只能够从图中知道该地在北半
球,而且出现了极昼,正午12点的时候太阳高
度角为20°,午夜太阳高度角为10°。
但是要求当地的纬度和直射点的纬度那就很难找到突破口了,甚至可能还有人会说条件欠缺。
时间 10
15 20 25 0 6 12 18 24 图1 太阳高度角
那么要解决这一类与太阳高度角有关的问题时,我们除了熟悉课本上所讲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外,还需进一步去探讨不同纬度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同一纬度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纬度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太阳高度角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图 2
如图2、3,从图2、图3中我们不难发现,另外关于一些与太阳高度角隐含的条件:
一、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等于零度,白昼太阳高度角大于零度,黑夜太阳高度角小于零度;如图3中北极圈上,午夜时分的太阳高度角即为零度,而黑夜部
分太阳高度角为负;
二、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发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只跟直射点和所求地的纬度有关,而且在同一经线圈上纬度相差一度,其太阳高度角亦相差一度;
如:图3所示,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北纬30°正午太阳高度角H=83°26′与北纬60°正午太阳高度角H=53°26′的差就等于两地的纬度差,即30度;
三、极点的太阳高度角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此时北极上的太阳高度角也为23°26′等于太阳直射点;
四、同一纬线圈上某一时刻的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与其对应的经线圈上的午夜太阳高度角之和的一半等于极点的太阳高度角,也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如图3中,北纬75°正午太阳高度角H=38°26,午夜太阳高度角H=8°26′,有(38°26’+8°26′)/2=23°26′等于极点的太阳高度也等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
有以上几点隐含的条件,尤其是第四点,那么对于上述一题的求解便如庖丁解牛一般:
解析:因为正午太阳高度角H=20°,午夜太阳高度角=10°。
由第四点可知:(20°+10°)/2=15°………………等于极点太阳高度,也等于直射点纬度
所以太阳直射在15°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便很容易计算出当地地理纬度为85°
如这一类的题目,不管出题者如何变化,如何改变设问,我们都能很快的得出答案。
再看以下几题:
1、某人在某地观测太阳,发现一天中最高太阳高度为38°,此时人影朝正南;一天中最低太阳高度为8°,此时人影朝正北。
当人影朝向正北时,北京时间为7时,当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30°E,75°N B.30°W,75°S C.15°E,
85°S D.15°E,75°S
答案选:D
解析:从题目中我们不难得知,此地全天都有太阳高度,说明出现极昼现象;又因为一天中最高太阳高度为38°,所以此太阳高度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低太阳高度为8°,此太阳高度为午夜太阳高度。
根据第四点我们便能很快算出极点的太阳高度以及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N
A B C 极点太阳高度=(38°+8°)/2=23°=太阳直射点纬度
又因为当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时,人影朝正南,一天中太阳高度最低时,人影朝正北,所以可以判断为南半球。
因此算得的极点太阳高度也为南极的太阳高度。
所以太阳直射23°S,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当地的纬度为75°S,纬度算出来了,经度就不难了,根据北京的时间即可算出其经度为15°E。
故答案选D
读图4 图中N 为北极点,AB 为晨昏线的一段,且B 为晨昏线与某一纬线的
切点,这一天B 点最大太阳高度为40°,B 、C 在同一经线上。
读图回答2--4
题:
2.A 点位于:
A .昏线上
B .晨线上
C .可能在昏线上,也可能在晨线上
D .昏线和晨线的交点上
3.B 点的纬度是:
A .66.5°
B .70°
C .75°
D .80° 4.位于NB 之间的任意点C 此时太阳高度可能是: 图4
①小于0° ②5° ③15° ④25°
A .①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A 3、B 4、B
解析:第2题,由题可知AB 为晨昏线,B 点有太阳高度角,且太阳高度角为40°故
可得知北极附近出现极昼,根据晨昏线的判断依据故可判断A 点为于晨线上;第3题,因为B 的最大太阳高度角为40°(即为正午太阳高度),B 点又为晨昏线且于某纬线圈相切,故可知B 的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即午夜太阳高度)根据第四点便可计算出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0°,即太阳直射在北纬20°纬线上,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和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便可以算出该纬线圈为70°;第4题,因为图中此刻B 点的太阳高度为0°,而B —N 之间出现了极昼,N 点的太阳高度为20°,所以B —N 之间的太阳高度取值的范围应该为0°—20°,故选B
小试牛刀:
读图5,完成1~2题。
1.①地 ( )
A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幅为23°26′
B .白昼变长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C.日影最短时,影子方向朝南
D.太阳直射日过后,白昼渐长或渐短
2.若②的数值为-13°26′,则( )
A.②所对应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另一极值为33°26′图5 B.只有80°~90°(纬度)范围的地区出现极昼
C.②所对应纬度极昼天数不超过3个月
D.②所对应纬度夏季有成群的企鹅聚集在海边
参考答案:1、D 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