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与眼眶CT检查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眼及眶区CT检查结果_课件模板

果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眼及眶区CT检查 结果>>>
别名: 眼及眶区计算机体层摄影CT。
医学检验·各论:眼及眶区CT检查 结果>>>
简介:
眼及眶区的CT检查是通过CT对眼及眶 区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CT扫描可提供一种高分辨力、切面图 像及灰阶眼部图像,它以X线为能源而显 示人体的层面图像。目前CT已很普及,从 而为眼科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优越的检 查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眼部病变的 CT分析和诊断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医学检验·各论:眼及眶区CT检查 结果>>>
简介:
mm厚的层面检查需要6~8个层面。作薄层 扫描时(1mm层厚),全部眼眶需要近40个 层面。
2.冠状扫描 患者仰卧或俯卧检查台 上,头过伸,使头矢状线与床面一致,两 侧眶耳线与扫描基线垂直,向外耳道前 4cm处向前连续扫描,层厚4~5mm)。如作 眼内病变CT扫描则自眼球开始向后扫描。
医学检验·各论:眼及眶区CT检查 结果>>>
简介:
一些特殊情况或病变需较薄层面厚度扫描, 如球内病变、眼外肌病变、视神经病变、 或估计病变直径小于5mm时,需要3mm或 1mm层厚扫描,否则因层面厚,病变小, 而只有一个层面显示病变,不利于诊断和 分析,甚至有可能遗漏病变的显示。由于 薄层断面较少受体积平均影响,从而提高 了图像分辨力,显示病变更加清楚。
医学检验·各论:眼及眶区CT检查 结果>>>
简介:
视,这时视神经伸直,且与扫描线平行, CT即可在一个层面上观视神经眶内段甚 至管内段的全长。 2. 眼部CT扫描层面厚度
常规眼部CT扫描厚度为5mm,正常眼 眶垂直高度在40mm左右,故一般水平扫描 8个层面即可包括全部眼眶内结构。眶内 病变体积较大,适合5mm厚度的扫描层面。 但遇
眼突出ct诊断标准

眼突出ct诊断标准
眼突出CT诊断标准如下:
1. 眼球突出度大于或等于20毫米,即眼球突出于眼眶外的距离在20毫米或以上。
2. 眼睑退缩,即眼睑向眼球方向移动,离开眼球表面的距离超过正常范围。
3. 眼裂增大超过10毫米以上,即上下眼睑之间的距离超过正常范围。
4. 至少有一条眼外肌受累,且为限制性病变,即眼球周围的肌肉受到损伤或病变,导致眼球运动受限。
5. CT检查提示单眼或双眼眼外肌肥大,即眼球周围的肌肉组织异常肥厚。
这些标准是诊断眼突出的重要依据,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医学影像学:眼眶影像诊断

4.MRI是眼眶病变的主要鉴别方法,是海绵 窦、视神经是首先检查方法,结合增强, 横断、斜矢状位及冠状位、压脂技术诊断 球后病变
眼与眼眶正常影像表现(掌握)
眼球:两侧对称,近似圆形,位于眶前 部,1/3 -1/2 突出于眶外缘前方
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表现
1.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分界清楚。
2.CT平扫密度均匀,可见静脉石 MRIT1等 信号T2高信号 3.增强后 渐进性强化 最后明显均匀强化。
强化时间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4.视神经、眼外肌、眼环一般无受累增粗; 仅推移或包埋,骨质压迫吸收。
海绵状 血管瘤
边缘清晰
渐进性强化
眼眶影像诊断
主要内容
一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二 眼眶正常CT及MRI解剖结构(眼球、眶壁、
眼肌、视神经、泪囊及泪腺等) 三 眼眶内异常病变的CT及MRI表现:炎症、 肿瘤、甲状腺相关眼病、外伤
眼眶的影像检查方法
1.X线主要泪囊及泪道造影观察其形态 2.B超是观察眼球病变首先检查方法 3.CT是主要检查方法 观察先天病变、肿
海绵状 血管瘤
骨质压迫吸收
钙化 不均匀强化
海绵状血管瘤 MRI渐进性强化
视神经脑膜瘤
等密度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脑膜 瘤 MRI等信号 明显强化 轨道征
视神经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 T1等低信号 T2高信号 明显强化 分界不清 可以沿视神经生长
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脑膜瘤鉴别诊断
1.视神经胶质瘤见于10岁以下儿童 视力下降先于眼球突出
眼外 肌肿胀,形成肿瘤样变。
炎性假瘤CT及MRI表现
表现多样,形态各异;无特异性。
眼部B超联合眼眶CT检查定位球壁异物

12 方 法 .
导 手 术 并 取 出 部 分 球 壁 异 物 , 得 了 较 大 的 成 功 , 报 道 获 现
如下 。
B超 采用 仰 卧位 、 睑 , 闭 涂耦 合 剂 , 用 高 增 益 , 探 头 采 将 置于 眼 睑皮肤 上 , 横斜 多 切面 检查 , 节增 益 , 次 观察 晶 做 调 依
・
医学影像 ・
22 2第0 第 期 0年 月 5 5 1 卷
眼部 B超联合 眼眶 C T检 查定位球壁异物
陈爱菊 1 , 2 李 英芳 : 3 70 130 1 江省 台州 恩泽 医疗 中心 ( 团 ) . 浙 集 眼科 部 , 江 台州 3 8 0 ;. 浙 10 0 2浙江 省仙 居县 人 民 医院 眼科 , 江仙 居 浙
p e p rtv alwal n v lae h c u a y o o aiain o oeg o y b lrs u d a d CT e a n t n ro e aie b l l ,a d e au td t e a c rc flc l t fa fri b d y B utao n n x mi ai . z o n o Re u t h alwalfrin b d f1 y s wee s c e sul e v d s l T eb l s l o eg o y o 7 e e r u c sfly rmo e .Poi o ig a c rc ae o l ao n s st n n c u a y rt fB ut s u d wa i r
眼球 壁 异物 对 眼组 织 损 伤 严重 , 常 伴 随视 网膜 脱 离 、 常
玻璃 体积 血等 并 发症 , 预后较 差 。 近年 来发 现 , 前精 确 的异 术 物定 位对异 物 取 出手 术 的成 功 实施 意义 重 大 。我科 2 0 0 0年 7月 一 0 7年 9月利 用 眼部 B超 联 合 薄层 眼 眶 C 20 T定 位 、 指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肺窗窗宽.窗位下列正确的是 ( )A、肺窗窗宽采用3000~4000HU之间,窗位在300~600HU之间。
B、肺窗窗宽采用1100~1800HU之间,窗位在-500~-800HU之间。
C、肺窗窗宽采用1500~3000D、肺窗窗宽采用200~300HU之间,窗位在30~50E、肺窗窗宽采用250~400HU之间,窗位在30~50HU之间之间。
正确答案:B2、眼及眼眶CT检查常规采用 ( )A、矢状位扫描B、直接增强行冠状位扫描C、冠状位扫描D、轴位扫描E、增强扫描正确答案:D3、关于准直器的作用,错误的叙述是:( )A、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B、提高图像质量C、决定象素的长和宽D、决定扫描层的厚度E、大幅度减少散射线的干扰正确答案:C4、需要进行CT增强检查的是A、肺动脉血栓栓塞B、骨矿含量测量C、眼眶内异物D、颅颌面三维重建E、肺间质病变正确答案:A5、若采用胸部后前位片观察心脏大血管时,要求被检者采用的呼吸方式是:A、平静呼吸后屏气B、平静呼吸C、呼气后屏气D、深吸气后屏气正确答案:A6、T1WI具有较高的信噪比SNR,更适于显示( )A、解剖结构B、水肿C、液体D、病变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A7、腕关节后前位中心线应对准下列哪项射入暗盒()A、尺骨茎突B、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上方1cmC、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D、桡骨茎突E、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下方1cm正确答案:C8、下述中提高密度分辨率的最有效方法是:( )A、增加mAB、缩小FOVC、减小层厚D、增加kVpE、增大兴趣区正确答案:A9、下列关于腰.尾椎体表定位标志的说法,属于错误的是:( )A、第5腰椎前面观对应平面是脐下B、第3腰椎前面观对应平面是脐上3cmC、尾骨前面观对应平面是耻骨联合上3cmD、第1腰椎前面观对应平面是剑突末端与脐连线中点E、第4腰椎前面观对应平面是脐,侧面观对应平面是髂嵴正确答案:C10、滑环式CT扫描机与传统CT机比较,改变的是:( )A、数据采集方式B、图像显示方式C、图像重建方式D、X线曝光方式E、常规运动方式正确答案:E11、下列关于腹部脏器体表定位,常采用“九分法”的划分方法错误的是:( )A、左垂线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B、下水平线为经过两侧骼嘴最高点的连线C、所分的9个区,中部为腹上区D、右垂线为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E、上水平线为经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正确答案:C12、关于传统X线照片标记的主要内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摄影侧别B、摄片时间C、X线照片号D、摄片单位E、摄影日期正确答案:D13、脐上3cm对:A、第3腰椎B、第5腰椎C、第4腰椎D、第2腰椎正确答案:A14、与X线CT相比,MRl检查显示占绝对优势的病变部位为:( )A、头颅病变B、颅颈移行区病变C、骨关节病变D、肺部病变E、肝脏病变正确答案:B15、肩胛骨摄影时,正确的呼吸方式是:A、平静呼吸中屏气B、均匀连续浅呼吸C、平静呼吸不屏气D、深呼气后屏气E、深吸气后屏气正确答案:A16、关于Gd-DTPA的特性正确的是:A、主要缩短机体组织特别是病变组织的T1弛豫时间B、常规用量为0.2C、常规用量下,显示血脑屏障无破坏的肿瘤形态D、主要经肝脏排泄E、口服Gd-DTPA可吸收正确答案:A17、鼻窦柯氏位摄影,中心线向足侧倾斜角度正确的是( )A、37°B、15°C、30°D、45°E、23°正确答案:E18、了解膝关节半月板病变首选哪种影像学检查方法:A、CTB、DSAC、超声D、X线E、MRI正确答案:E19、X线呈矢状方向从患者的后方垂直射入探测器的体位是A、侧位B、颌顶位C、前后位D、后前位正确答案:D20、吞咽动作对下面那个部位CT扫描检查影响不大 ( )A、腰椎间盘B、鼻咽部C、颌面部D、喉咽部E、颈椎间盘正确答案:A21、与密度分辨率无关的因素是 ( )A、物体大小B、辐射剂量C、系统MTFD、图像矩阵E、噪声等级正确答案:D22、急腹症应首选的摄影体位是( )A、腹部侧位后前位B、腹部仰卧前后位C、腹部站立前后位D、腹部站立侧位E、腹部仰卧侧位正确答案:C23、关于腹部X线照片标记的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铅字排的长轴应与腹部的长轴平行B、标记内容应当显示清晰,尽量在胶片的边缘C、标记内容不能与诊断区域重叠D、腹部正位片铅字排应置于身体内侧E、腹部侧位片铅字排应置于身体腹侧正确答案:D24、眼眶CT扫描骨组织图像显示的窗宽.窗位是 ( )A、W150~250,C30~60B、W1500~2000,C350~500C、W-500~-800,C30~60D、W-1500~-2500,C300~600E、W3500~5500,C800~1000正确答案:B25、根据病变显示的需要,操作者不能够修改的成像参数是:( )A、T2B、平均次数NC、翻转角度FAD、反转时间TIE、TR正确答案:A26、关于乳腺X线摄影操作,属于错误的是:A、管电压选择20~40kVB、适当加压,但恶性肿瘤较大时不宜加压过度,以防扩散C、采取平静呼吸不屏气曝光D、轴位,日期放于乳腺内侧,片号及侧别置于乳腺外侧。
眼眶ct扫描方案

眼眶CT扫描方案一、引言眼眶CT扫描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检测眼眶区域的病变和异常情况。
本文档旨在提供眼眶CT扫描的详细方案,包括扫描准备、操作步骤以及后续处理等内容。
二、扫描准备在进行眼眶CT扫描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症状和任何过敏史。
此外,还会进行眼部的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球运动和眼压等方面的测试。
2.提醒患者注意事项:患者需要了解CT扫描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同时还需注意事项,如禁食、避免喝咖啡或其他刺激性饮料等。
3.移除金属物品:患者需要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等)摘除,以避免对扫描结果的干扰。
4.注射对比剂: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需要给患者注射对比剂,以提高扫描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在注射对比剂之前,医生会先进行相关的检查,以确保患者对对比剂不过敏。
三、操作步骤进行眼眶CT扫描的操作步骤如下:1.定位和固定:患者需要平躺在扫描床上,并将头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医生会调整床的位置和角度,以确保扫描区域准确对齐。
2.调整参数: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CT扫描仪的参数,如扫描方式(螺旋扫描或层厚扫描)、扫描范围和扫描层数等。
3.开始扫描:医生会在受检眼眶区域设置扫描起始点,然后启动扫描仪开始扫描。
患者需要尽量保持头部静止,以避免影响扫描的质量。
4.观察患者反应:在扫描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是否出现不适感或过敏反应等。
如果患者有任何不适,医生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完成扫描:一旦扫描完成,医生会结束扫描并将患者转移到休息室,等待后续处理和结果评估。
四、后续处理眼眶CT扫描完成后,需要对扫描结果进行后续处理和评估。
1.图像重建:CT扫描会生成一系列的图像切片,这些切片需要进行三维重建,以获得更全面的眼眶结构。
2.图像分析:医生会通过专业的图像分析软件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评估,检测是否存在眼眶区域的异常情况,如肿瘤、感染或外伤等。
眼部X线及CT检查

眼部X线及CT检查眼部X线及CT检查适用于眼球突出、眼眶外伤、异物定位和泪道阻塞的检查等。
目录适应症1. 1. 眼部X线2. 2.眼部CT检查操作方法1.1、荧光透视2.2、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透视摄影步骤普通检查1.造影剂增强扫描2.造影扫描适应症1. 眼部X线适用于眼球突出、眼眶外伤、异物定位和泪道阻塞的检查等。
(1)眼部常用的投照体位。
(2)异物定位。
(3)泪囊造影:在冲洗泪道、压迫泪囊后,经泪小点注入40%碘油或60%泛影葡胺1~2ml,拭去结膜囊残留造影剂,摄眶正、侧位像,观察造影剂充盈情况。
4)眼球突出:可观察眶容积、密度大小、眶壁和视神经孔改变,眶上裂扩大以及邻近结构的变化。
2.眼部CT检查(1)①眼球内病变:白瞳症、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骨瘤、黑色素瘤及转移瘤等。
②眼眶病:有眼球突出或疑有眶内肿瘤,眶内炎症及寄生虫,视神经及眼外肌病变,血管性病变如静脉曲张、动静脉瘘、眶壁肿瘤及缺失畸型等。
③眼外伤:异物、眼球破裂、骨折、软组织血肿等。
④眶邻近结构病变。
⑤视路病变等。
(2)①水平层面;眼眶竖径35-40mm,取3mm厚度需14个断层面,可分别观察眶下部、中部和上部大部分结构及形态。
②冠状层面:可显示眶顶、眶底和眼外肌的厚度,甚至眼动静脉等小结构,弥补水平CT的不足。
③矢状层面,在平行于眶轴的层面上,可显示眶上、下壁,上、下直肌及眶内神经的全程。
操作方法眼部X线常规利用X线的荧光作用,将患者置于球管与荧光屏之间,进行观察称为透视。
1、荧光透视未采用荧光增强装置,荧光亮度较低,必须在暗室内进行操作。
注意选择适当的透视条件,胸部透视用55~65KV、2~4mA;透视前做好眼睛暗适应。
透视时,应将患者被检部位贴近荧光屏,以防止影像放大和失真;此外透视时间不可过长,注意射线防护。
现仅在基层医院采用该透视方法。
2、影像增强器电视系统透视采用影像增强器与电视系统结合,避免了暗室操作,扩大了检查范围,减低了病人所受的射线剂量。
五官疾病影像诊断学

粘液囊肿系炎症使鼻窦开口阻塞,致粘液潴留而成,鼻窦 粘膜为囊壁,囊内含黄绿色或棕黄色粘稠液,发生感染时 可为脓液,多见于额窦和筛窦,少见于上颌窦和蝶窦。
粘膜下囊肿和粘液腺囊肿较小时一般无症状,较大时局部 有胀感,头痛。粘液囊肿早期多无症状,病变进展可致窦 腔膨胀扩大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引起局部隆起,眼球突出移 位,溢泪、头痛等症状,检查局部可触及肿块。
MRI:粘膜下囊肿和粘液囊肿在MRI平扫T1WI上呈低—中 等信号强度,T2WI呈高信号强度,囊肿壁光整。粘液囊肿 MRI的信号强度变化取决囊内蛋白浓度,早期在T1WI、 T2WI均呈高信号强度,随着蛋白粘液的变性、机化、纤维 化,其在T1WI、T2WI信号强度降低,以致均可呈低信号强 度。囊肿膨胀压迫周围组织移位。
眼眶肿瘤CT表现 (血管瘤)
眼眶血管瘤
平扫
增强
炎症性假瘤
为眼眶非特异性炎症,较常见,占突眼病50%,可分为弥漫 炎症型,泪腺炎型、血管炎型、肌炎型、脂肪坏死型、肉 芽肿型、纤维硬化型。眼部不适、疼痛、红肿、突眼、复 视、视力下降、。可触及质硬边界不清肿块。
X:早期可无异常,严重可有眼眶内密度增高及眼球突出。 CT:眼环增厚,眼球后形态不规则中等密度肿块包绕眼球,
良性肿瘤:边缘光滑、 密度/信号多数均匀,眶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为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 性肿瘤,本病35~45%属遗传性,其中10%有阳性家族史。该 肿瘤起源于胚胎发育期视网膜感光层内的幼稚细肥,肿瘤 一般位于晶体后面或玻璃体腔内,呈白色鱼肉状或豆渣状 ,肿瘤可侵犯葡萄膜、视神经、巩膜。瘤体可坏死、出血 、钙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 侧 鼻 咽 癌
左 侧 鼻 咽 癌 并 颅 底 骨 质 破 坏
第四节 喉
一、CT检查技术
轴位,扫描时停止吞咽运动 层厚、间距:3-5mm 范围从会厌尖至上部气管环 发“e”音扫描可了解声带的活动情
况
平静呼吸
发 “e”
二、正常CT表现
声门上区:喉前庭、梨状窝、会
厌间隙、 杓会厌皱襞
腮 腺 混 合 瘤
平扫
2. 颌骨囊肿
CT表现:
颌骨膨大,皮质变薄
内见囊性病灶,边缘光滑,呈水样密
度
单房或多房,囊内可包含牙齿
左 上 颌 骨 含 齿 囊 肿
3. 颌骨肿瘤
CT表现:
良性:颌骨内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的软
组织块,颌骨呈膨胀性改变
恶性:边界不规则、密度不均、软组织
肿块,颌骨侵蚀性破坏,肿瘤累
二、正常CT表现:
外耳:外耳道、耳廓
中耳:鼓室(包括其内听小骨)、
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内耳:前庭、半规管、耳蜗等
正 常 颞 骨
锥隆起
圆窗
正 常 颞 骨
密集重建图像清晰显示镫骨脚弓
镫骨脚弓
冠状面CT:
能显示鼓室盾板、天盖、卵圆窗、面神
经管垂直段等结构
更清楚显示鼓室底和颈静脉球窝的关系
单眼或双眼发病 眼外肌和视神经增粗,眼环增厚 眶内局限性或弥漫性密度增高或肿块 泪腺增大
右 眶 炎 性 假 瘤
3. 眼格氏病
无甲亢表现,眼球突出
双眼多肌受累 眼外肌肥大(多为肌腹增粗),视
神经增粗
双 眼 格 氏 病
双 眼 格 氏 病
4. 眶外伤、异物
眶骨骨折
乳突、颞骨鳞部、乙状窦、耳蜗等
颞骨恶性肿瘤(骨肉瘤)
女 49岁
颞骨恶性肿瘤(骨肉瘤)
3. 先天畸表
外、中耳畸形:外耳道闭锁
鼓室狭小、不发育
听小骨畸形
内耳畸形:迷路、前庭、耳蜗异常
外 中 耳 畸 形
外中耳畸形SSD成像
右侧畸形听小骨 左侧正常听小骨
双侧前庭扩大,与半规管融合,左侧中耳炎
及周围软组织及颈淋巴结转移
下 颌 骨 恶 性 肿 瘤
转 移 癌
第六节 甲状腺
一、CT检查技术
常规轴位 层厚、间距:3-5mm 平扫、增强
(有甲亢症状者不宜行CT增强扫描)
二、正常CT表现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左右两侧叶大
致呈三角形,中间有细的峡部相连
甲状腺呈均匀性高密度影,血流丰
CT表现:
弥漫性甲状腺肿呈对称性肿大,密
度减低,并有均匀性强化
结节型甲状腺肿通常为非对称性肿
大,密度不均匀,其中可见多发大 小不等低密度结节,少数出血,结 节呈高密度,囊变结节密度较低, 可有弧形、砂粒状钙化
弥 漫 性 甲 状 腺 肿
增强CT
结 节 性 甲 状 腺 肿
平扫
结 节 性 甲 状 腺 肿
二、正常表现:
腮
腺
大多呈类圆形,左右基本对
称,密度介入肌肉与脂肪之间
颌面部
骨骼、肌肉、皮肤,脂肪间
隙清晰,两侧基本对称
正 常 腮 腺
三、疾病诊断
1. 腮腺肿瘤 以混合瘤较常见,多为良性,
少数恶性
CT表现: 良性肿瘤: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或不均,可有斑点状钙化,囊 变区,多均匀强化 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密度 不均,常有出血、坏死、囊变, 不均匀强化,可有颈淋巴结转 移和邻近骨质破坏。
眶内血肿
眶内、球内异物
高密度:金属(高),沙石、玻璃 (较高)
等密度:CT不易发现
低密度:木片、竹片
左 内 板 骨 折 、 晶 状 体 脱 位
右 眼 球 后 血 肿
右 眼 球 后 血 肿
左 眼 异 物
左球内异物 角膜穿孔
第二节 耳
一、CT检查技术
扫描范围
颞骨岩部
轴位
冠状位
1mm
层厚、间距 高分辨算法
第一节 眼与眼眶
一、眼眶CT检查技术
轴位、冠状位
层厚和间距:3-5mm 双眼平视 平扫、增强
二、正常CT表现:
1.
眼眶 眶壁:内、外、上、下壁 眶内:视神经、眼外肌、球后脂肪、 血管
2.
眼球 眼环、玻璃体、晶状体
正 常 眼 眶
正 常 眼 眶
三、疾病诊断:
1. 眶内肿瘤
CT表现:
声
门 区:室带、 声带、喉室
声门下区:声带平面以下
甲状软骨、杓状软骨
正 常 喉 部 平 扫
正 常 喉 部 平 扫
正 常 喉 部 平 扫
发“e”
三、疾病诊断
喉 室带、喉室癌 声 门 癌:源于声带 声门下癌:声门下区域的癌
位于眶内,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良性—密度均匀,边界光滑清楚
眶壁可有压迫性凹陷
恶性—密度不均,边界不规则
眶壁可破坏,向鼻窦、颅内延伸
左 眼 球 后 海 绵 状 血 管 瘤
右 视 神 经 鞘 膜 瘤
左 眼 眶 泪 腺 混 合 瘤
右 眶 腺 样 囊 性 癌
2. 炎性假瘤
分弥漫型、肿块型、泪腺型、肌炎型 CT表现:
实,强化明显
正 常 甲 状 腺
三、疾病诊断
1. 甲状腺肿
单纯性甲状腺肿:由于碘量摄取不足(又称 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因需碘量增加如青春 期和妊娠期引起,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出 现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出血、坏死、 囊变、纤维化或钙化
毒性甲状腺肿:系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 20~40岁女性,常有甲亢症状
CT表现:
软组织肿块
喉旁、会厌间隙脂肪消失,梨状 窝消失
杓会厌皱襞不规则增厚 喉软骨、气管环不规则破坏
喉癌(声门上区)
喉
癌
声门、声门下区
喉 癌
声 门 上 、 声 门 、 声 门 下
第五节 腮腺 颌面部
一、CT检查技术
常规轴位,必要时冠状位 层厚、间距:3-5mm 观察软组织肿瘤须平扫+增强扫描
CT表现:
窦腔内类圆形、半圆形,含液囊性病灶
CT值稍高于水
增强扫描无强化
左 筛 窦 囊 肿
3. 鼻窦肿瘤
骨瘤 良性,好发于额、筛窦
CT上为骨质密度,边缘光滑
右筛骨骨化纤维瘤
上颌窦恶性肿瘤
上颌窦恶性肿瘤多为原发上皮癌 CT表现: ①上颌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②增强后肿瘤密度较水肿粘膜密度高
有利于分辨上、中、下鼓室
锤骨
正常冠扫
耳蜗
内听道
盾板 Prussak间隙
上半规管
正常冠扫
耳蜗
前庭
砧镫关节
外耳道 卵圆窗
正常多平面重建图像
砧镫关节
面神经管垂直段
正常听小骨SSD图像
砧 骨 短 突 镫骨 砧镫关节 关锤 节砧 锤 骨 柄
锤砧 关节 锤 骨 柄
砧 骨 短 突
三、疾病诊断:
1. 中耳乳突炎
鼻咽腔、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
咽口
正 常 鼻 窦
正 常 鼻 窦
三、疾病诊断
1. 鼻窦炎
CT表现:
窦腔内密度增高,可见气-液平 窦腔内粘膜增厚,或软组织密度影 窦壁骨质增生、硬化
上 颌 窦 慢 性 炎 症
右 上 颌 窦 感 染 ( 真 菌 )
双 上 颌 窦 炎 鼻 息 肉
2. 鼻窦囊肿
肿块大小不一,轮廓不规则,边界不清 密度减低且不均匀 常有出血、囊变和钙化 多不均匀或环形强化 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
增强
结 节 性 甲 状 腺 肿
2. 甲状腺腺瘤
为良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下女性, 单发为主,包膜完整,生长缓慢。 CT表现:
低密度结节影,边缘清楚,轮廓光滑 可有钙化 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甲 状 腺 腺 瘤
甲 状 腺 腺 瘤 囊 性 变
3. 甲状腺癌
病理上分为乳头状、滤泡型、髓性和未分化 癌 CT表现:
CT表现:
鼓膜增厚、穿孔、内陷 乳突气房混浊、骨质硬化 鼓室、鼓窦内有炎性渗出物或软组织密度影
骨质破坏:
听小骨、天盖、鼓室的各个壁、盾板
面神经管水平段及垂直段
中耳炎
外耳道胆脂瘤
中耳巨大胆脂瘤
中耳巨大胆脂瘤
2. 中耳癌
较少见,多为鳞癌 大范围侵蚀性骨质破坏,代之以软组织影 骨破坏以鼓室为中心,向周围累及外耳道、
③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
④向周围结构浸润
左 上 颌 窦 恶 性 肿 瘤
脂 肪 肉 瘤
左 上 颌 窦 恶 性 肿 瘤
血 管 肉 瘤
4. 鼻咽癌
CT表现: 好发于中年男性 鼻咽腔两侧壁不对称 咽隐窝变浅或闭塞 咽旁、顶后壁肌肉增粗或出现软组织肿块 周围脂肪间隙消失,软组织块可突向腔内 病变要向周围侵犯:向前破坏上颌窦 向外累及翼腭窝和颞下窝 向上侵犯颅底 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前庭半规管融合
正常前庭和半规管
前庭半规管融合 右 左
正常半规管水成像 右
左
耳 蜗 畸 形
第三节 鼻腔、鼻窦、鼻咽
一、CT检查技术
轴位 冠状位 层厚、间距 3-5mm 骨窗、软组织窗观察 范围:上颌窦、筛窦、蝶窦、额窦
二、正常CT表现
上颌窦、筛窦、蝶窦、额窦:窦腔、窦
壁
鼻腔、鼻甲、鼻中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