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篇一:《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dìzǐ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译。不是圣贤的书籍,宁可摒弃不看,免得蒙蔽了耳目,坏了我们的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循至。
译:如此认真努力,不自暴自弃,成圣成贤的目标,一定可以按部就班到达的
篇二: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
《弟子规》书名解读:
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年幼的
孩子,儿童,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还有一个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都有。但是在古代,是以前一种为主的,因为《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什么叫“规”。“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这里是指规则,规矩。“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凡与取,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译。给人东西跟拿人东西,要清楚明白,给人家的可以多,拿人家的最好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译。要求别人必先问问自己,自己如果也不想要这样做,就得立刻停止。●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译。有恩一定想办法报答,有仇则想办法忘掉,报仇的心念时间要短,报恩的心念时间要长。
译。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变,酒肉美食暂时不去享用。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守丧完毕,逢年过节祭祀要竭尽诚意;对死去的父母亲,要如生前一样的尽孝。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译。作哥哥的友爱弟弟,作弟弟的尊敬哥哥;兄弟和睦,也就是尽到了孝道。●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事奉叔伯,要像事奉父亲一般;敬爱堂兄弟,要像敬爱自己兄弟一般。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_《弟子规》_原文_注释_翻译_解读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出处】本句出自《弟子规》第二章入则孝【原文】亲有疾①,药②先③尝④。
昼⑤夜⑥侍⑦,不离⑧床。
【注释】①疾:泛指疾病,后引申为快速、疼痛、嫉妒等释义,此处指病痛。
②药:本义为祛除病痛的物品,后泛指治病药草、药材等,这里表示药物。
③先:多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此处指的是事先。
④尝:本义指用舌头辨别滋味,这里引申为品尝。
⑤昼:此处指白天,与“夜”相对。
⑥夜:原指黄昏、天黑,这里表示夜晚。
⑦侍:本义是陪侍在长者身旁,此处指侍奉。
⑧离:本义指黄鹂,后引申为分离、离散,这里指离开。
【翻译】父母生病了,要为父母事先品尝下药物的味道。
日夜都在父母身旁服侍,不离开父母所在的坐榻。
【解释】父母患病无疑是最考验子女孝心的时候。
正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无论多有孝心的人,要长年累月地在父母病床前侍奉,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但父母都日益年迈,患病的情况往往时有发生,所以为人子女者应该尽量多关心父母。
放任自己的父母沉疴在床,那显然是不孝的。
因此,在父母患病的时候,子女要在内外两方面对自己的父母进行照顾。
所谓在外方面,就是指随时关心自己父母的病情,为父母抓药熬药,陪床送饭。
所谓在内方面,就是指要在精神上多关注父母的情绪。
年事已高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病特别敏感,也容易孤独。
所以,为人子女者应该时常陪伴在父母的病床前,跟父母聊聊天,为父母解解闷,不让父母闲得无聊而去瞎想。
坚持做好以上两点便是病床前最好的“孝”了。
【解读】久病床前有孝子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面对沉疴经年的父母,的确很少有人能始终如一地在病床前服侍。
但这也并非绝对,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一位孝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久病床前是可以有孝子的。
这位孝子的身份还不低,他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邦在位时被封为代王。
他的亲生母亲是薄太后。
汉文帝即使在继任皇位以后依旧对自己的母亲尽心奉养,毫无懈怠。
汉文帝的母亲经常生病,有一次甚至久病不起,一直病了三年。
《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第1章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则告,反必面,居有长,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恶色,柔吴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礼尽,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第二章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第三章章谨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至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务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闻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明,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第四章章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宁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且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第五章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归,道两亏凡取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望,抱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第七章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第七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涩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凊,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爆,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25《弟子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多久,这位老医师回来了,抱着一大迭病例,含着泪水。
他看到这二十多年来,一个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中风的父亲。
这个老医师对王希海讲,你现在的护理能力,可以到大学跟我们护理系的学生讲课,我们所有医院里面的护士都要拜你为师。
因为再有水平的护士,也没有办法像你做的这么细致,这么用心。
五.总结。
古人讲:“大孝终身慕父母。
”久病床前有孝子,不论是古代的汉文帝,还是现代的王希海,他们都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份孝的至诚之心。
我们能见贤思齐,相信我们能德日进,过日少。
板书: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弟子规 亲有疾 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弟子规》第十五讲-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亲有疾,药先尝】朗读和解释这句话:这是告诉我们当父母生病的时候,为人子女应该怎麽样来照顾父母。
过去药几乎都是中药,是汤药,刚煮好的汤药一定非常的烫。
我们要端给父母、长辈吃的话,要特别注意它的温度是不是太烫,太烫了会烫嘴,太冷了喝下去胃会不舒服。
所以子女往往会倒一点点,喝喝看,它是不是太烫还是太冷。
所以古人对父母的侍奉,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那么,现在如果父母生病的时候服用的西药,我们应该注意提醒让父母按时服药,不可以服错药。
『昼夜侍,不离床』昼就是白天,夜晚侍候在旁,不离开床边。
为什麽要做到这样?父母养我们,这样的恩德非常大。
想想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当我们会走路,他怕我们跌倒;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他半夜不晓得要看我们几次,摸了我们的额头,一摸再摸,怕我们发烧。
随时随地都在关心我们,体贴我们。
这个时候父母年纪已经大了,他们生病了,身体不好了,正是我们回馈的时候,所以说『药先尝』,应该的。
「昼夜侍,不离床」,也是应当的。
【丧三年,常悲咽。
】如果不幸父母走完了人生最终点站之後,在此三年之内,我们要常常追思父母教养的恩德。
古人都有守丧三年的这种美德。
为什麽要守丧三年?因为子女从出生到三岁才能稍微离开父母的怀抱,自己吃饭、穿衣,为人子女在父母过世守丧三年,也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在以前,经常孝子就会在坟墓的旁边筑一个简陋的草棚子,就在那里居住。
『居处变,酒肉绝』。
面对家里有过世父母,在这个时候我们生活应该要简朴,想到平常父母跟我们一道吃饭,此刻一个位子空着,我们看到这种景象,往往是咽不下饭,吃不下食物。
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子女真的也无心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
因此在守孝的期间,我们的饮食、我们日常生活都要特别的节俭,可以说是对父母的一种哀悼。
虽然我们现在物质环境这麽好,但是在这一段时间之内,我们能替父母,把父母生前如果他有留下很多财物,我们在这个时候也可以让父母的钱财遗留人间,替他布施或者做有意义的事情,也是非常好的,也是一种尽孝的表现。
《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的解释

《弟子规》第入则孝的解释《弟子规》是中小学生都应学习的古文,弟子规的第一篇是入则孝,下面是《弟子规》第一篇入则孝的解释,欢迎阅读了解。
父母呼,应勿缓 ;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 须敬听 ;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在家中,父母召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必须恭敬地听取。
父母责备我们的时候,要心悦诚服的接受。
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早上要给父母请安,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睡。
孝感动天小故事: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粮仓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小鸟代他除草。
帝尭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外出时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免得父母不放心。
日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立定下的志向、选定的事业不要轻易改变。
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
假如自作主张去做,那样就有损为子女的本分了。
不是自己的东西即便再小,也不可偷偷藏起来,否则就会惹父母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怡亲忧;德有伤,怡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喜欢的东西,当子女的要尽力为他们准备齐全,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替父母去除。
自己身体受到伤害,就会使父母为我们担忧,品德上有了缺失,会令父母感到羞耻。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一、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德行培养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学习吸收经典的知识。
二、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父母亲有所教导,要恭敬听取;父母有所责备,也要承担接纳。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虽然是小东西,也不可私自收藏;如果个个藏为己有,就会惹父母亲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译:身体如果受伤了,会让父母亲担忧;品德如果败坏了,会让父母亲蒙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译:父母亲喜欢我,要孝顺一点都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仍然孝顺那才是真贤能。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译:父母亲有过错,想办法劝谏让他们改正,但是要和颜悦色,要声音柔婉。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译: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和悦的再劝,甚至用哭泣来求父母答应,就算被责打也无怨言。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译: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汤药冷热苦甘亲自尝过;早晚照顾,不离父母身边。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译: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变,酒肉美食暂时不去享用。
弟子规原文(5篇)

弟子规原文(5篇)弟子规原文1弟子规原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若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入则孝: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就是告诉我们当父母生病的时候,为人子女应该怎么样来侍奉汤药。
我们知道在过去,药几乎都是中药,刚煮完的中药非常的烫。
我们要端给父母吃、端给长辈吃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它的温度不要太高,太高了唯恐烫到父母。
所以在古代,他往往会倒一点点,然后喝喝看,它是不是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古人对父母的侍奉,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
‘昼夜侍,不离床’。
就是白天、夜晚侍候在旁的意思。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知道父母养我们,这样的恩德非常大。
我们想想小时候,父母照顾我们,当我们会走路的时候,他们怕我们跌倒;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他们半夜不知道要看我们多少次,摸了我们的额头,一摸再摸,怕我们发烧。
随时随地都在关心我们,体贴我们。
现在父母年纪已经大了,他们生病了,身体不好了,正是我们回馈的时候,所以说‘药先尝’是理所应该的。
“昼夜侍,不离床”,也是理所应该的。
有一个故事,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患病,这一病就是三年,刘恒不但自己亲力亲为,守候在母亲的床前,而且还亲自学习煎药的方法,哪个药需用什么样的温度,最适宜给母亲去服用。
给母亲服药之前,也必定把那个药自己先尝,火候到了没有,非常的细心。
三年如一日,就侍奉在母亲的床边。
母亲有时候看不过去了,说宫里这么多宫女,你就不用亲自忙了,让宫女做就行了。
但是汉文帝不放心,非要自己亲力亲为。
汉文帝虽贵为帝王,日理万机,但他也能做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所以他让万民爱戴,天下大治,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现在我们医药发达,父母吃药就方便多了,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要按时让父母服药。
我们还要注意不可以服错药,一定要特别的注意。
尤其病情危急的时候,更应该守在床边,稍微的闪失,都有可能使父母病情恶化。
所以在照顾年老的父母的时候,为人子女更应该要很细心很仔细的来服侍。
能让父母在晚年的时候,得到很好的照料,不但是父母所期望的,同时为人子女有这样的机会为父母尽孝,我们也应该要好好的珍惜,一定要尽心尽力的奉侍自己的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