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明史·李仕鲁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word范文模板 (3页)

合集下载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

天顺初进士。

授刑部主事。

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

又善辨疑狱。

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

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

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

”礼泣谢,从之。

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

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

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

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

师儒竞劝,文教大兴。

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

”中官咋舌不敢受。

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

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

数与中官张庆忤。

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闻母丧,立出。

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按行关塞,武备大饬。

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

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

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

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

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

较他司亦然。

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

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由是十人者获释。

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

”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

《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明史》阅读答案附译文李徜,字正言,平城人。

嘉靖三十五年进士。

授行人。

擢御史。

历按畿辅、淮、扬,矫然有风裁。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

万历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

以严为治,属吏皆惴惴。

按行关隘,增置敌楼①三百余所,筑边墙万余丈。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

中官冯保家在畿内,张居正属为建坊,徜拒不应。

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归。

其冬大计京官,言路②希居正指劾之。

诏起官时,调南京用。

御史按陕西者,知保等憾不已,密讽西安知府罗织其赃。

知府遣吏报御史,吏为虎噬。

及再报,则居正已死,事乃解。

起应天府尹。

召拜大理卿,进户部右侍郎。

十五年,河北大饥。

徜乡邑及邻县蒲城、同官至采石为食。

徜伤之,进石数升于帝,因言:“今海内困加派,其穷非止啖石之民也。

宜宽赋节用,罢额外徵派有诸不急务,损上益下,以培苍生大命。

”帝感其言,颇有所减罢。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归。

召拜刑部尚书。

徜以狱多滞囚,由公移③牵制。

议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狱上刑部,次日即详谳大理,大理审允,次日即还刑部,自是囚无淹系。

寻奏,帝报从之。

已,条上省刑省罚各三十二事。

帝称善,优诏褒纳。

自是刑狱大减。

有内监杀人,逃匿禁中。

徜奏捕,卒论戍。

改左都御史。

徜以白首趋朝,非荐贤无以报国。

先后推毂林居耆硕,帝雅意不用旧人,悉寝不报。

徜齿虽迈,帝重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

而徜乞去不已,疏复二十余上。

既不得请,则于明年二月拜疏径归。

家居二年卒,年八十三。

赠太保。

天启初,追谥恭介。

注:①敌楼:城墙上御敌的城楼,即谯楼。

②言路:言官。

③公移: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选自《明史》)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B.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C.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D. 隆庆中/擢大理丞/以尝劾高拱拱门生/给事中程文诬劾徜/落职候勘/拱罢/事白起故官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理,官名,掌刑法,北齐置大理卿,隋唐之后沿之,此处指大理寺。

“李稙字符直”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稙字符直”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稙字符直,泗州临淮人。

幼明敏笃学,两举于乡。

从父中行客苏轼门,大史晁无咎见之曰:“此国士也。

”以女妻焉。

靖康初,高宗以康王开大元帅府。

湖南向子諲转运京畿..,时群盗四起,偏道阨绝,环视左右无足遣者。

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

时高宗驻师钜野,闻东南一布衣统众而至,士气十倍,首加劳问。

稙占对详敏,高宗大悦,亲赐之食,留之幕府..、高宗既即位,寻以奉议郎知潭州,稙发廪粟,振贫困,专以抚摩为急。

丞相张波督师江上,知稙才,荐为朝奉郎、鄂州通判。

大盗马友、孔彦舟未平,稙请修战舰,习水战,分军马为左右翼,大破彦舟伏兵,诛马友,二盗平。

浚以破贼功上于朝,转朝奉大夫、通判荆南府。

秩满,除尚书户部员外郎。

时秦桧当国,凡帅府旧僚率皆屏黜,浚亦去国,稙杜门不仕。

桧死,除户部郎中。

稙始入见,帝曰:“朕故人也。

”方有意大用,以母老辞,除知桂阳军。

丁母忧,归葬,哀毁。

刘锜遗之书曰:“忠臣孝子,元直兼之矣。

”服阕,参政钱端礼荐差知琼州。

陛辞,帝慨然曰:“卿老矣,琼州远在海外。

”改知徽州。

逾年,金人败盟,朝廷将大举,以稙漕运有才略,授直敷文阁、京西河北路.计度转运使。

稙措画有方,廷议倚重。

干道二年,直宝文阁,主管行宫留守司事。

稙上书极言防江十策,皆直指事宜,不为浮泛。

疏上,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阙,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宝文阁学士致仕。

年七十有六卒,谥忠襄。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六》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B. 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C. 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D. 有以稙荐/遂借补迪功郎使/督四百艘/总押犒师银百万/粮百万石/招募忠义/二万余众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卒以计达/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京畿..,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

明史节选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节选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明史节选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金幼孜,名善,新淦人。

建文二年进士。

成祖即位,改翰林反省,与解缙同等直文渊阁,迁侍讲。

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

七年从幸北京。

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水源,有泉涌出。

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

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

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

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

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色彩。

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

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

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刻,不听。

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

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心。

”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

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

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

帝御西脚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

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心腹,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

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

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

”幼孜等顿首称谢。

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

寻乞归省母。

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

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

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

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正人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B.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C.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D.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高中文言文史传类文本阅读(有详解)

高中文言文史传类文本阅读(有详解)

语文史传类文本阅读(1)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继昌字世长。

初,父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每太祖诞辰,必遣继昌奉币为寿。

尝畀弱弓轻矢,教以射法。

建隆三年,荫补西头供奉官。

太祖欲选尚..公主,崇矩谦让不敢当,亟为继昌聘妇,太祖颇不悦。

开宝..五年,继昌迁如京副使。

后入为东头供奉官,监大名府商税,岁课增羡。

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至道二年,蜀贼平,余党颇啸聚,拜峡路二十五州军捉贼招安都巡检使。

贼酋喻雷烧者,久为民患,以金带遗继昌,继昌伪纳之,贼懈不设备,因掩杀之。

咸平三年,王均乱蜀,与雷有终、上官正等同受诏进讨,寨于城西门。

贼忽开城伪遁,有终等各以所部径入,继昌亟止之不听,因独还寨。

贼果闭关发伏,有终等仅以身免。

继昌按堵如故,所部诸校闻城中战声,泣请引去。

继昌曰:“当俟主帅..命。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

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

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继昌急领兵追贼至资州,闻均枭首乃还。

大中祥符元年,进秩东上閤门使。

俄以目疾求归京师。

少愈,令枢密院传旨,将真拜刺史。

继昌以疾表求休致..。

未几,改右骁卫大将军。

其子遵勖,尚万寿长公主。

天禧初,主诞日,邀继昌过其家,迎拜为寿。

帝知之,密以器币、珍果等赐之。

二年冬,卒,年七十二。

继昌为治尚宽,任峡路时,与上官正联职。

正残忍好杀,尝有县胥护刍粮,地远后期,正令斩之,继昌徐为解贷焉。

郑伸者,早死,其母贫饿,尝诣继昌乞丐。

继昌召见,与白金百两,时人称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B.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C.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D.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寨/斩首/千级均脱走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尚,在此意为被选中与公主婚配。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明史》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

授编修,进左中允。

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

历左谕德少詹事。

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

皆不报。

寻请追谥建文朝忠臣。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

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

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

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

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

久之,始入朝。

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

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

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

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

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

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织造中官刘成死,遣其党吕贵往护,贵嗾奸民留己督造。

中旨许之,命草敕。

道南偕从哲争,且询疏所从进,请永杜内降,弗听。

鄱阳故无商税,中官为税使,置关湖口征课。

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请罢关勿征,亦不纳。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

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

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

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

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式,都下为之大哗。

道南等亟检举,乃诏令复试。

同和竟日构一文。

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

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

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

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

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南即辍讲拱俟辍:停止B.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

皆不报。

报:回复C.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莅:到D.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覆:覆灭,破灭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吴道南“尽忠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②不获见,不敢入直③道南偕从哲争④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⑤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⑥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2018-2019】《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推荐word版 (6页)

【2018-2019】《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推荐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行人。

正德时,历两京御史。

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

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

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

筑黄潭堤。

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

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

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

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殿成,帝置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

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

既归,僻处陋巷。

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

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明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

祖贵,户科给事中。

父宝,永州知府。

顺之生有异禀。

稍长,洽贯群籍。

年二十三,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

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

固辞,乃调兵部主事。

引疾归。

久之,除吏部。

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

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

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

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太子,复削籍归。

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

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

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起南京兵部主事。

父忧未终,不果出。

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覈蓟镇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

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

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

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

斩馘一百二十,沉其舟十三。

擢太仆少卿。

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顺之闻贼犯江北,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

贼窘,退巢庙湾。

顺之薄之,杀伤相当。

遂欲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

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进击,再失利。

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

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

镗、显惧失利,固要顺之还。

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

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

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

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三十九年春,汛期至。

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

讣闻,予祭葬。

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不复叙复叙:再度任用B.督舟师邀之海外督:督促C.坚壁不出壁:营垒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条:分条陈述答案:B解析督:率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明史·李仕鲁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

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

闻鄱阳朱公迁得宋
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

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

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

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

期年,治行闻。

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

帝自践
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
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

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
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

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今勋
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
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则太平可立致矣。

帝不听。

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

于是以先所置
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

道教亦然。

一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

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
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

仕鲁性刚介,
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

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
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

遂置笏于地。

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

(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
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B.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
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C.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
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D.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
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从汉武帝开始真正使用,更改年号称为改元。

明清以后年号也常用来指称皇帝,如万历、
康熙等。

B.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要登上宗庙东面的台阶(主阶在东,称阼阶)主持祭祀,喻指皇帝登基,即位。

也作践祚,意同登极。

C.股肱,股本意为大腿,肱本意为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之臣,辅佐帝王的重臣,也喻为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D.乞赐骸骨,即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等原因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是致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仕鲁从小聪颖好学,曾从朱公迁学习了朱熹学说。

因皇帝下诏寻求通晓朱氏学说的人,有关官员推荐了他。

B.明太祖喜欢佛教,不听众多大臣劝告,答应受宠僧人的请求,为之创立专职官员,并把他们的品级俸禄提得很高。

C.李仕鲁上了数十次奏章,请求皇上不要崇尚佛教异端,不要舍弃了儒家圣学,但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D.李仕鲁性格刚直耿介,推崇朱氏学说,把排斥佛教作为自己的责任,最终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

(2)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

参考答案
二、(一)4、C5、D(致仕即退休。


6、B(不听众多大臣的劝告有误,原文为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
相继争之。


7、(1)吴印、华克勤这些人,都被提拔为大官,他们经常安排刺探消息的人(监听时事),因此这批人十分蛮横,用谗言诋毁大臣。

(得分点:之属,这
些人。

皆拔擢至大官,译为被动句,被提拔为大官。

耳目,刺探消息的人。

由是,因此。

其徒,这批人。

句意通顺酌情给分)(2)自古有帝王以来,没有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