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
高考诗歌鉴赏主要题型答题方法例析

手法技巧题答题步骤和方法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审清题干要求,明确回答一种还是多 种手法,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表达方式等都要充分 考虑,回答尽量全面);如果题干已经指出手法,则直接点明该 手法在具体诗句上的体现。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在句中的运用(手法运用的具体体 现)。
③指出作用效果:分析此手法在构思或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效 果。
古代诗歌鉴赏主要题型 答题方法例析
问什么答什么。审清题意,下功夫去筛 选,抓住要点,确定“问点”。
总说(概括)+具体说明(诗句分析) +表达效果(思想感情或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鉴赏术语具有概括性,运用它可以收到 言简意丰的效果,同时,恰当运用鉴赏术语可以使表述更为精确, 更切近诗歌的语体。
一、情景题、画面题答题步骤和方法
其二 爱把山瓢莫笑侬②,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范例解析】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陈居士是一个爱喝酒寻诗、生活清贫、洒脱自在、志 趣高雅的文人。②“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两句, 畅饮楚地美酒,可酣醉三日不醒,可看出他生活清贫、爱喝酒、 不拘小节、自由洒脱的一面;③“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 寻诗去”两句,酒醒之时,不分白天黑夜,到处寻诗,可看出他 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范例]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宋·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清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范例解析】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 之处。(6分) 【答案】①举子们奋笔疾书的声响就好像春蚕在食桑叶时的“沙沙”声一样。 (阐述诗句意思)②诗人运用了比喻手法,以“春蚕食叶声”形象地描摹出举 子们应试时的情形;以声衬静,以落笔答卷的声响反衬出考场的庄严肃穆。 (分析手法)③“春蚕食叶”一词,又蕴含了诗人心中对举子们的期盼之心与 得选人才的喜悦之情。(作用、效果)
探索解题规律,规范答题要领——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古典诗歌鉴赏题《送魏二》答题例析

、
把 握 诗 歌 内容
要 整 体 把 握诗 歌 的 思 想 内容 , 须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着 眼 。 必
1知 人 论 世 .
“ 言 志 ” 在 鉴 赏 古 诗 时 , 们 应 尽 可 能 多 地 了 解 诗 歌 诗 , 我 创 作 时 的 历 史 背 景 、 者 的 际 遇 及 情 感 抱 负 。 比 如 , 昌 龄 作 王 ( 元 6 8 7 6 ) 盛 唐 著 名 诗 人 , 境 贫 寒 , 元 十 五 年 进 公 9- 5年 , 家 开 士 及 第 , 秘 书 省 校 书 郎 。 王 昌 龄 是 盛 唐 著 名 诗 人 , 重 一 授 名 时 , 称 为“ 家夫子王江宁 ” 被 诗 。与 当 时 名诗 人 交 游 颇 多 , 谊 交 很深 , 与李 白、 浩然 的交游外 , 同高适 、 颀 、 参 、 除 孟 还 李 岑 王
之 涣 、 维 等 都 有 交 谊 。他 因数 次 被 贬 , 荒僻 的 岭 南 和 湘 西 王 在 生活 过 , 曾来往 于经 济较 为发达 的 中原和 东南 地 区 , 曾 也 并 远 赴 西 北 边 地 。 丰 富 的 生 活 经 历 和 广 泛 的交 游 , 他 的 诗 歌 对 创 作 大 有 好 处 。 王 昌 龄 擅 长 七 言 绝 句 , 后 世 称 为 “ 绝 圣 被 七 手” 。如 《 塞 》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出 诗 “ 万 龙 城 飞 将 在 ,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 叹守 将 无 能 , 不 慨 意境 开 阔 , 感 情 深 沉 , 纵 横 古 今 的 气 魄 , 实 为 古 代 诗 歌 的珍 品 , 誉 为 有 确 被 唐 人 七 绝 的 压 卷 之 作 。又 如 《 军 行 》 , 都 为 脍 炙 人 口 的 从 等 也 名 作 。反 映 宫 女 们 不 幸 遭 遇 的 《 信 秋 词 》 《 宫 春 怨 》 , 长 、西 等 格 调哀 怨 , 境超 群 ; 写 思妇情 怀 和少女 天真 的《 怨 》 《 意 抒 闺 、 采 莲 曲 》 , 笔 细 腻 生 动 , 新 优 美 ; 别 之 作 《 蓉 楼 送 辛 等 文 清 送 芙 渐》 样为千古 名作 。 同 了解 了诗 人 的 相 关 背 景 有 利 于对 诗 歌 思 想 内容 的 整体 把 握 。诗人 有如 此 的经历 , 不难 理解诗 中的“ “ ”忆 君 ” 就 醉 凉 “ “ ” 情感 了。 愁 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高考语文考试中,诗歌鉴赏不算是大题,但也是容易丢分的一块,考生需要掌握答题技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1表达技巧分析类表达技巧分析=说出表达技巧类型+结合内容分析说明+表达作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如是点明了诗歌采用了哪一种或哪几种手法(如“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样的问法),此一要点则可省略。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明,作者怎么运用这种手法来写作。
3、此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根据题目具体要求,有时可以省略)。
2情感主旨提炼类1、情感主旨提炼=抒发了什么情感+内容分析(先提炼情感,后结合事实分析)2、情感主旨提炼=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除此之外,考生需要熟记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主旨:①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②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③ 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④ 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⑤ 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⑥ 抒发个人忧愁、寂寞、苦闷、伤感、恬淡、闲适之情。
3诗歌意境鉴赏类诗歌意境鉴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解答此类题,应包括三个要点:1、结合诗中的意象,展开适当的想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对这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常见的写法有:自然清新、恬静美好、清旷冲淡、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寞冷清、苍凉萧瑟等等。
3、对上面的总结再进行外延的拓展,从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特定形象解读类特定形象解读=指出形象+说明形象的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注:“点明了鉴赏对象”的题目,省略第一项。
)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应包括三个要点:1、阅读诗歌,根据题目所指定的范围,找出相关的诗歌形象。
2、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一形象的特点或具体细节做进一步的描写或说明,使之详细化。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诗歌如诗如画,但是它也是我们得分上的拦路虎。
为了更好的拿到该得的分数。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5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5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1)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谈能很好地表达出某种感情。
如: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对策小结:修辞方法及作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2)形式为内容服务,技巧为主旨表达。
不少鉴赏题由技巧切入,解题时须立足主旨,领悟情感,去赏析技巧运用的妙处。
但解题的前提是要学说行话,规范表达。
常见的表达技巧包括(1)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衬托(烘托和反衬)、对比、双关、互文、反复等。
(2)抒情方式,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3)表现方法,如:用典、象征、想象、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等。
例05年高考试题2题第一问,只有抓住作者客居邯郸,思念家人的主旨,才可赏析到三、四句的情真意切、形象传神。
诗的主旨是游子思家,诗的三、四两句,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里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样写,不仅回应了上文“抱膝灯前影伴身”,诗人坐了多久,想了多久,诗中一字未提,而是通过第三句作了暗示:“想得家中夜深坐”,不是说明诗人自己也已“坐”到深夜了吗?用这种翻进一层的艺术手法,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至于家中人“说着远行人”什么?未做进一步阐发,给读者又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精选篇3)诗歌形象指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意境,也包括人物形象。
感受形象的方法是抓住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景的交融,从而理解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010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专题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 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 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 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 算对) 29 检测表达技巧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景物描写如何表现无奈之情?请简析。(4分)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 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 之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动作)描写。用捻 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 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 30 检测表达技巧 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
分析意境型 14
(二)检测内容和情感
①检测层次内容 ②检测中心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析全诗情感)
15
检测层次内容
•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 请简要分析。 • 答题步骤: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
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检测层次内容
16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 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 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22
古代诗歌鉴赏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 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 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 清照) 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 一梦,堪愁。„„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 外长江空自流。(王安石) 昔盛今衰之愁; 6、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23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

高中语文诗歌赏析的答题技巧或步骤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答题总那么: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根本规律:1、如果问“写了什么〞,那么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那么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那么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那么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构造上答复〔即在构造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那么可按2的方式答复。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诗歌的类别〔从内容角度划分〕。
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断出诗歌的内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
譬如:1、写景抒情类。
如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内容当然是写所见所闻的自然景物,手法常从修辞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察。
2、即事感怀类。
如送别、登高等,这类诗,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伤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样。
3、咏物言志类。
如咏物诗,那么托物抒情、托物言志〔总说〕,怀才不遇、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比照、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4、怀古咏史类。
这类诗,那么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比照、衬托、扬抑、挖苦〔表现手法〕。
5、边塞征战类。
这类诗,多着意于绝域风物的描写,以抒写军旅之苦辛、戍卒之离思乡情或表现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
喜用术语:豪迈、大方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衬托、渲染、比照、双关、挖苦等等〔表现手法〕。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一、鉴赏诗歌艺术形象。
1.分析古诗的艺术形象。
提问方式:对这首诗中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提问变体:这首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试对诗所吟咏某某形象作简要分析,试分析诗人主人公的形象。
解答分析: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物的形象,也要分析诗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③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①首先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
②进而分析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分析古诗的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分析意境应该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解答步骤: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注意描绘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的具体。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蒸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①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②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 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 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 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 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 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16 分析全诗情感
• 答题步骤: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 合具体诗句,加以阐释 3、分析表达效果。 • 答题套路:这首诗用了( )的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修辞手法),如( ),从而突 出了(强调了,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心情,心境)。
检测表达技巧 20
07(安徽卷)12.阅读……(8分) 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 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 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 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 诗人广阔的胸襟。
分析意境型 6
分 析 意 境 型
•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变式提问: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 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 • 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 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 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通过( )等意象(景物描写),构造了一 幅( )的画面,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7 分析意境型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突出了……作用)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 )的情感。 (比如:引起联想、想像,把……写得淋漓尽致、 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表现 28 了、暗示了、透露了、突出了、照应、总领……)
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 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 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 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 17 分析全诗情感 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三、检测表达技巧
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18
07(天津卷)16. 阅读……(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 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 什么作用?
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 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25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P15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 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 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在诗 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 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 分的心绪。 26 分析语言的深层含义——炼字型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 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 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 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 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 志存恢复。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 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简要分析。(4分) (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深沉凝重)。(2) 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 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 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 思接近即可) 24 解说语言的表层含义
绝 句 杜甫 课堂示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 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 骤三)。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 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 次?请简要分析。 (4分)
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 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 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 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 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 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13 检测层次内容
炼 字 型
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
指定诗中一个字 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 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 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 并分析理由。
27
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表层深层)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试作赏析。 (4分) 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 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 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 “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检测表达技巧 19
识断并分析表达技巧
•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变式提问: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②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分析全诗情感
•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 •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 你觉得呢?请说出理由。 •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 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点(具体) •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分条陈述)
分析全诗情感
)
15
08【全国卷Ⅰ】12 、阅读……(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 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 船雨打篷。
例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比较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优劣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 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问】:此诗第二联“潮来两岸失”,有的 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 “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9
【答】①
“失”用得好。 ② “失”有“消失”意, ③一个“失”字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 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 观视觉形象。
①“阔”字用得好。 ② “阔”有“开阔”意, ③一个“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
分析意境型 9
二、检测内容和情感
①检测层次内容 ②检测中心意思 (分析全诗情感)
10
检测层次内容
• 一般提问: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 请简要分析。 • 答题步骤:1、指出具体是几个层次
2、分别解析层次内容
检测层次内容
12
08(四川卷)12.阅读……(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 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 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 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 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 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 的乐观者形象。 5 确认意象特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 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 丽的自然图景,其 流水 意象体现出温 润柔美的特征,而 白云 意象则给人以 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确认意象特点 4
08(广东卷)10、阅读……(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 辛苦孤花破小寒, 雨后霜前着意红。 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 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 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 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 算对) 21 检测表达技巧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景物描写如何表现无奈之情?请简析。(4分)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 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 之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动作)描写。用捻 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 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 22 检测表达技巧 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