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各个方面。
本科培养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以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具体内容。
一、培养目标本科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电子产品设计、研发和应用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关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独立进行电子产品设计与研发。
2.具备一定的电子产品工程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数据库原理、嵌入式技术等专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3.实践课程:电子实验、电路设计、项目实践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本科培养计划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电子实验,通过实验掌握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2.项目实践:引导学生参加电子产品设计与研发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电子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了解电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
四、创新实验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科培养计划将建立创新实验室,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开展科研和创新项目的平台。
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展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
五、毕业论文本科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一篇毕业论文,通过独立的科研工作和实践项目,展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六、就业方向总而言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学校会进一步完善实验设施,引入更多前沿科研项目,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助力学生未来的发展。
六、专业要求
学习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数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挑战和机遇的专业,学生们在学习期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抓住机遇,做好准备,以更好地走向社会,为信息化进程做出贡献。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一、专业概述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方面。学生主要学习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
二、课程设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电子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接触到理论知识,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特色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在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与各种实验课程和实训项目,例如电子设计大赛、通信工程实习等。学校还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使学生接触到前沿的科学技术知识。
四、就业方向
主要就业方向包括电子通信、科研院所、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互联网公司等。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子电路设计、通信网络规划、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集成等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越发广阔。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区别

20160520网上下载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信息安全、光电子技术科学、电信工程及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属于相近专业。
主要区别是学习和培养的侧重点不同。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宽理论厚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系统、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以及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与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其培养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个方向,如无线通讯、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有的院校则涵盖两个专业方向,如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
我现在读的是信息科学与工程硕士,主攻通信方面的,根据我所了解的谈谈对你这个问题的看法:他们是相近专业,主要区别是:(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偏理科,偏向软件编程多些,可授工科或理科学位,主要看你们学校的培养计划.(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偏工科,偏向硬件部分多些,一般授予工科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侧重微电子领域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工艺、制作及应用,与同类专业相比具有覆盖面宽、面向企业应用等特点。
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领域宽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能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及相应新产品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个专业肯定要比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好,并且很好就业,高薪岗位多!不管学什么都要学精,学专,这是最重要的,祝你学业有成,前程似锦!04我是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我不想去网上查些套话来回答你,我就我上了这三年大学的经验来回答你这个问题,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有微电子和固体电子两个方向,其中微电子是研究元器件的,主要是制作工艺(楼主可借本书浏览一下工艺是做什么的),比如说设计一个器件,优化器件内部结构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
一个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是一门研究电子技术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掌握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和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推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包括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专业的核心课程有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基础、电子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电子器件、数字电子技术等。
专业研究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学生,要求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要掌握信息处理技术,要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电子系统原理、电子器件等基本知识,要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将在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网络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智能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和控制能力,能够在电信、电子、计算机、网络
和控制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为实现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贡献力量。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它不仅是科技发展的核心支撑,而且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支柱。
由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用性强,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很好,同时也为社会的科技创新做出了成就。
电子信息类七个专业哪个最好(一)2024

电子信息类七个专业哪个最好(一)引言概述: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当前互联网和电子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备受关注和热门的专业领域。
在众多七个电子信息类专业中,哪一个是最好的呢?本文将从教学资源、就业前景、实践机会、师资力量和学科研究等方面,对七个电子信息类专业进行详细比较和分析,以便为选择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一、电子科学与技术1.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课程设置全面而深入2.就业前景广阔,面向多个行业3.实践机会丰富,涉及到各种电子器件和电路的设计与制造4.师资力量雄厚,涵盖了多个电子学科的专家教授5.在学术研究方面,电子科学与技术具备强大的专业基础和潜力二、通信工程1.教学资源丰富,涉及到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等多个领域2.就业前景广阔,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增长迅速3.实践机会丰富,提供了各种通信设备和网络系统的实验机会4.师资力量较强,拥有众多通信工程领域的专业教师5.在学术研究方面,通信工程具备丰富的实践基础和创新潜力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教学资源丰富,涉及到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等多个方面2.就业前景广阔,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3.实践机会丰富,提供了各种软件开发和网络搭建等实践机会4.师资力量雄厚,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家教授5.在学术研究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备强大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应用创新潜力四、微电子科学与工程1.教学资源较为丰富,课程设置涵盖了微电子器件与制造等领域2.就业前景较好,微电子技术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3.实践机会相对较多,提供了针对微电子芯片的设计和生产等实践项目4.师资力量雄厚,有专门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教学和研究的教师5.学科研究较为深入,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前沿技术领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发展潜力五、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教学资源比较充足,包含了光电器件和光电材料等多个领域的知识2.就业前景广阔,激光技术、光通信等领域需求量大,前景看好3.实践机会较多,有机会参与光电器件制造和光电系统设计的实践项目4.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有从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教学和研究的教师5.具备较强的学科研究实力,涉及到光电器件与系统的研究和创新总结:通过对电子信息类七个专业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汇报人:2024-01-08•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目录•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规划•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重点领域与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保障措施与建议目录0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概述专业背景与发展历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起源于20世纪初的电子管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该专业逐渐演变为涵盖电子材料、器件、电路、系统与应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发展历程该专业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目前正朝着微纳电子学、光电子学和生物电子学等新兴领域拓展。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显著的学科交叉性,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学科交叉性技术创新性产业关联性该专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在通信、计算机、医疗、能源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对于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030201专业特点与优势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定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0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迅速,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国外发展现状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拥有世界领先的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
这些国家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链条,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国内外发展现状比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科学与技术在未来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将为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考专业详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专业简介1.专业初识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与前沿专业。
它是以近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研究电磁波的产生、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的专业。
2.学业导航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器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以及微电子学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3.发展前景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
信息科学是21世纪三大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其诞生和发展始终与科技前沿和先进生产力密切相关。
毫无疑问,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地位显著,前景广阔。
二、人才塑造1.考生潜质对电子知识很感兴趣,能阅读家用电器的电路图。
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感兴趣。
观察过电动机的结构,对家电维修感兴趣。
动手能力比较强,会使用万用表,能绘制照明电路图,致力于研究理论物理等等。
2.学成之后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ppt课件

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
最好就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情况
没有微电子技术的划时代发展,就没有现代 电子技术的辉煌成就。
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等领 域都无法脱离开依靠微电子技术制造的产品。
半导体材料学 Si、Ge、GaAs、GaN、InP等等。 半导体器件学 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光子器件、传感器件、微 机械器件等 集成电路设计学(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模拟、数字、混合 半导体器件及集成电路的制造学 涉及工艺问题
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工程系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大体上包含如下内容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 技能与方法; 掌握集成电子器件、数字集成片上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技 术、集成电路测试与封装技术,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践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集成电子设备开发设计能力; 具有独立获取更新本专业新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技术 问题、应用所学进行创新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 进一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主要课程:
主要理论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高频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 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学、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版 图设计、硬件描述语言与SOC设计方法、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FPGA数字系统设计、DSP技术及应用。 主要实践课程: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 习和毕业设计,其中课程设计包括电路仿真综合课程设计、 数模混合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光电子、电磁场与微波等相关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光电子、光通信、电磁场、射频微波等方面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光电子、电磁场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英语基本能力,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有光电子技术、光通信、微波通信技术和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3.具有光电子、光通信、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应用能力;4.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测试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5.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现代光学工程、信号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磁场、微波技术、光电子学、光电器件与系统、光通信技术、微波通信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微波电路及CAD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机械工程训练、电子认知实习、工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43周。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光电子学实验等、现代光电信息处理实验、光通信技术实验等。
四、毕业合格标准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90学分。
包括:所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文化素质教育、军训、公益劳动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标准修业期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七、专业培养计划总学时、学分统计表(见附表二)八、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见附表三)8182附表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必修部分)学时分配各学期学时分配 上机课程类别 主 要课 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总计讲授实验 课程实践课内课外学分数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 应修 学 分BG9009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16 16 1 16 BG9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40 8 3 48 BG9005 形势与政策880.58 BG90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 408 348BG90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248 232★ BG9008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88 72 16 5.5 88* ★ BG6301-04大学英语Ⅰ—Ⅳ 256 256 1664*64*6464*BG7113-16体育Ⅰ—Ⅳ 128 128 8 32323232 BG9006 就业指导 24 241.5 24 公共 必 修课 公共必修课小计648 608 40 40.5 40.5 BJ00033工程制图C32 32 2 32 ★ BJ00041 C 语言程序设A 56 56 3.556* ★ BJ70441-51高等数学AⅠ—AⅡ176 176 1188*88* BJ70012 线性代数B 32 32 2 32 ★ BJ70581-91大学物理AⅠ—AⅡ112 112 7 64*48 BJ7111-12 物理实验Ⅰ—Ⅱ 4848 3 2424 BJ7106概率论 32 32 2 /32 BJ70022 复变函数B 32 32 2 32/ 基础必修课 基础必修课小计 520 472 4832.5 32.5 ★ BT00071 电路分析基础 72 72 4.5 72* ★ BT00081 模拟电子技术 72 72 4.5 72 ★ BT2221 信号与系统分析 72 64 4 44 4.572BT2337 固态电子学 48 483 48* ★ BT00091数字逻辑A 64 64 4 64*BT2161 通信电子电路64 64 464 BT2239_1 数字信号处理(外文教材)56 563.5 56* ★ BT2170 电磁场 56 54 2 3.5 56* ★ BT2316 现代光学工程32 32 2/32* BT0006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Ⅱ 48 48348 BT2444 EDA 技术 328 242 32 BT00142通信原理B48 426 3 48* ★ BT2104 微波技术 40 36 4 2.5 40*/ ★ BT2307_1 光电子学(双语) 48 42 63 48* BT2327 专业外语(电子科学类)32 322 /32专业基础必修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小计 784 734 464949 必修课总计19518194 40 441223604244041621612024122注: 表中有★的课程为主要课程;有“*”的 为考试课程,“X/”为上半学期开课,“/X”为下半学期开课。
主管校长:古天龙 教务处长:景新幸 学院领导:林基明8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选修课部分)学时分配各学期学时分配上机课 程 类 别主要课程课程 代码课程名称总计 讲授 实验课程实践课内课外学分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 应修 学分 XZ2330 微带电路(双语) 32 28 4 2 /32 ★ XZ2332 光电器件与系统 32 28 4 2 /32 XZ2317 光通信网络与交换 32 32 2 /32 ★ XZ2304 电波传播与天线 48 42 6 3 48 XZ2308 现代光电信息处理 48 42 6 3 48* ★ XZ2331 光通信技术48 42 6 3 48* ★ XZ2302 微波电路及CAD 技术 48 38 4 663 48* 专 业 限 选 课 *★ XZ2183 微波通信技术 32 28 4232* 13RZ2228 信息技术发展前沿讲座 16 16116 RZ0905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2 16 162 32 RZ2146 电磁兼容 32 32 2 32 RZ2209 宽带接入技术 32 32232 RZ2503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32 26 66232 RZ2341 RFID 技术与应用 32 26 6 232 RZ2233 DSP 技术 32 22 1010232 RZ2321 现代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技术 32 28 4 232 RZ2334 射频电路仿真与实验 16 16232 RZ2235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32 16 16 2 32 RZ2240 局域网技术32 16 16 32 RZ2341 物联网技术概论 3232RZ2232 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论32 26 6 232 RZ2123 无线定位及GPS 系统 32 32 2 32 RZ2333 微波集成电路32 284 2 32 RZ02103无线资源管理与网络规划优化 32 32 2 32 RZ2342 物联网射频与微波技术 32 32 RZ2338 激光技术与应用 32 28 4 32 RZ2339 移动通信技术32 32 32 专 业 任选 课 *RZ2329 光电显示与图像信号采集 32 3223210 通识选修课全校通识选修课在人文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工程、文化与艺术、形势与政策类这四类课程中选修8个学分,其中必须在形势与政策类中选修1学分、在管理类中选修3学分。
(注意文理类学生的选课原则;学生不得选修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通识选修课。
建议选修计算机文化基础,必须通过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
)8 * 限选课和任选课的选修建议在两个课程系列(微波射频技术、光通信-光电技术)有所侧重。
84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实践与课外教育部分)学 时 分 配 各 学 期 学 时 分 配上机 课 程类 别课程代码 课 程 名 称总计 讲 授 实 验 课程实践 课内课外学分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应修 学 分BS00041_C 语言程序设计A 实验 16 16116 BS9007形势与政策实践880.58 BS00071_电路分析基础实验 16 16 1 16▲ BS00081_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6 16 1 16▲ BS00091_数字逻辑A 实验 16 16 161 16▲ BS2161_3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 16 16 1 16▲ BS2239_3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16 16161 16▲ BS00062_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Ⅱ实验 1616 116▲ BS0906电子认知实习 0.5周 0.50.5BS00801 机械工程训练Ⅰ 2周 2 2周英语强化 2周 1周1周BS2801基础工程设计2周 2 2周▲BS00703 电子工程实习Ⅲ 3周 3 3周▲BS2802 专业工程设计 3周 3 3周▲ BS2149 生产实习 3周 3 3周实 践 环 节BS2902 毕业设计(论文) 16周 16 16周▲ 37BS2903 入学教育与国防教育 BS2904社会实践 I1001 学科竞赛 I1002科研活动I1003技能训练(证书认证) 课外 教育 I1004 文体实践活动8实践环节与课外教育小计45 注:1、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进行。
2、加“▲”符号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3、加“()”表示课外学时。
85附表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总学时、学分统计表课内教育课外教育总学时数毕业最低总学分课程类别学时数学时比例 学分数 学分比例 理论教学 2148 73.8% 135 74% 实践教学 764 26.2% 47 26% 合计2912100%182100%83168190附表三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学 时 分 配上 机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总 计 讲授实验课内课外学分 数 学 期FG00081 模拟电子技术 64644 3 FG00081_3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6 16 1 3 FG2221 信号与系统分析A 7268 4 4.5 3 FG00091 数字逻辑A 6464 4 4 FG00091_3 数字逻辑A 实验 16 16 16 1 4 FG2170 电磁场 5654 2 3.5 5 FG2310 固态电子学 4848 3 4 FG2307_1 光电子学(双语) 4842 6 3 6 FG2311光通信 4844 4 3 7 合 计4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