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第十一课 楼兰古国

第十一课楼兰古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的词语,达到听说读写用的全面要求,为理解课文扫除障碍,重点词语和句式要求会造句。
2、通过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达到能利用其做各种练习。
掌握近义词语用法对比。
3、熟练朗读课文,语音基本正确,语调较为自然。
4、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的词语、语法结构,语篇表达形式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要说的话。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词57个专名8个2、重点词语:来往(动)、考察(动)、细致(形)、清除(动)、隐约(形)、聚集(动)、罚(动)、恶劣(形)3、次重点:注意多音字“都、重、露、恶、埋”的读音4、语言点:甚至(副、连)、只有(副)、除了…以外…、家(后缀)、使(动)、对(介)、各…各…(固定格式)、可见(连)、不可、非…不可5、词语辨析:考察∕考查6、课文:《楼兰古国》7、课后练习三、教学方法:精讲多练,以练为主。
四、课时安排本课共需4讲,8学时教学内容一、课文《楼兰古国》二、生词57个三、重点词语:8个;语言点:10个近义词语用法对比:组四、课后练习第一讲(1—4学时)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询问考勤二、检查复习:(一)抽背上节课课文并找学生回答问题(二)检查学生的汉语展示《分工不同》三、检查预习情况。
(一)要求学生齐读生词并纠正发音错误。
(二)要求学生回答:①楼兰古国遗址在哪儿? (位于……)②为什么说楼兰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地方?③为什么有人怀疑楼兰国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除了……以外,……根本……)④是谁在什么时候在哪儿发现了楼兰古城遗址?⑤现在的楼兰是什么样的?⑥考古学家在楼兰城内发现了什么?这些文物的发现说明了什么?(三)判断①古城的遗址位于新疆境内的一个大沙漠的西南。
(错)②楼兰古国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错)③环境恶化是楼兰古国消失的最主要的原因。
(对)(四)听写词组、句子:1—6段:1.楼兰古城2.古城的遗址3.位于新疆境内4.一个大沙漠5. 丝绸之路6.交通要道7.外交使者8.来往不断9.人口稠密10.经济繁荣11.政治中心12.像谜一样13. 神秘地消失了14.有人怀疑15.关于楼兰的记载16.找不到证据 17.瑞典地理学家18.向世界宣布19.考古学家20.1关注的热点21.发生灾难22.解开古楼兰之谜23.深入沙漠 24.进行考察 25.献出生命 26.埋在黄沙下27.露出一点儿木桩28.进行挖掘 29.认真细致 30.一段城墙 31.一座佛塔木头房屋33.清除黄沙 34.生命之水 35.从西北流入36.楼兰居民 37.汉文木简 38.玻璃用品39.西亚风格的毛布40. 文物被发现 41.文化交流的产物 42.隐约地告诉7—10段:1.各种各样的解释 2.环境恶化 3.罗布泊绿洲 4.十多万平方公里 5.动物聚集 6.根据出土文物分析 7.种过小麦 8.生产过日常用品 9.发现许多古墓10.相当讲究11.规模稍大12.圆形木材围绕在周围 13.满眼黄沙 14.破坏了生态环境 15.破坏水源 16.绿洲沙漠化 17.不可避免 18.必然结果 19.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20.明确记载着 21.当时的法令 22.严禁砍树23.罚马一匹 24.保护自己的家园 25.古尸的肺 26.有很多沙粒 27.恶劣的环境 28.曾经繁荣一时的名城 29.留下教训 30.不可能恢复的程度2、领读,抽读,齐读生词和词组;并作词组扩展四、学习新课:(一)导入课文:我想首先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提到丝绸之路你会让你想到什么画面或者哪些词语……(文明、文化交流、商人、贸易、来往、经济、繁荣、沙漠、骆驼、木卡姆、刀郎……)丝绸之路:传统的丝绸之路,从中国古代的都城长安开始,到罗马为止,全长6640公里。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环境问 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区 表现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别 方式 噪声污染
土地盐碱化
放射性污染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联系
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 坏
境问题更加严峻。
问题思考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承受着经
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到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没有足够能
力进行环境整治。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全球性环境问题 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中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 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等。还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问题思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 酸性气体排放量大;②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 难以中和大气和雨水中的酸;③南方多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 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④南方气候湿润, 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选择题 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下题。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解析:依据图示“违法占地”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建设占地、 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 答案:C
介绍楼兰文化演示文稿

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
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 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 之谜。
第十一页,共27页。
第十二页,共27页。
楼兰古国消亡的各种说法
@美国人亨廷顿认为,由于气候干旱而降水量减少了 30%,古楼兰人被迫大批迁移 @英国人斯坦因认为,楼兰古国的消亡与降水量无 关,而是高山冰川萎缩,河流水量减少所致。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陈汝国研究员
英国的斯坦英都曾在这里大肆挖掘
,并将文物带运出国。这些文物后 来被博物馆收藏,由专家进行研究
,并在国际上兴起了‘楼兰学’的热 潮
第二十一页,共27页。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海 在这里采集了一批珍 贵文物标本,进一步
填补了罗布泊地区考
古 古的空白。 城
这里曾发现过“印度文化特征的 绝妙壁画”——带翼天使,以及 公元8-9世纪的吐蕃藏文木牍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楼兰在毁灭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 波助澜的作用。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生机勃勃的绿洲。然
而声势浩大的“太阳墓葬”却为楼兰的毁灭埋下了隐患。
“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 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 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壮观,整个外 形酷似一个太阳,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太阳墓 ”的盛行,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埋葬了自己的
第二十七页,共27页。
射光芒状。 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它是哪个民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公开课PPT

罗布泊
生物多样 性减少
水文
气候干旱 加剧
土壤更加 贫瘠
风蚀作用加剧, 土地荒漠化严重
2. 分析罗布泊水源枯竭对楼兰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8分)
① 罗布泊水源枯竭导致楼兰地区气候干旱加剧;(2分)
② ③
风植蚀被作减用 少加,剧生,物土多地样荒性漠减化少更;加(严2分重);(2分)某它自要然素地甚理至—要整— 素个的环牵变境一化的发会变而化导动致全其身
环节三 再探楼兰——干涸之因
3. 结合下表,归纳罗布泊水源枯竭的原因。(10分)
地理 要素
气候
中上游塔里木河、孔雀河地理环境的变化 气候变暖,冰川萎缩,河水补给减少
水文
生物 植被大量破坏,河床泥沙淤积加剧
人类 农业灌溉过渡引水 活动
罗布泊补给水量减 少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 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1. (2)并分析楼兰气候对区域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8分)
白龙堆雅丹风蚀地貌
死亡之海
太阳墓
楼兰消失之谜
说法一: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 说法二:楼兰消失于战争… 说法三: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 说法四:楼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
环节二 初探楼兰——水断城空 阅读罗布泊地理位置图,回答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生物
环节一 走进楼兰——气候干旱
阅读亚洲局部图和气候资料图,回答问题。
①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楼兰(2分), ② 气温年较差大(2分); ③ 全年降水少(2分)
1. (1)描述楼兰地区的气候特征(6分)
环节一 走进楼兰——气候干旱
阅读亚洲局部图和气候资料图,回答问题。
① 地貌: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广布(2分); ② 水文:河流水量小,以冰川补给为主,冬季易断流(2分); ③ 植被(生物):植被稀少,以荒漠和荒漠草原景观为主(2分); ④ 土壤:土壤发育差,多楼兰 沙质土壤(2分)
介绍楼兰文化PPT优秀课件

王国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会卢文残简等。
在历史的舞台上,楼兰古城 孤立在那里,没有任何布景 和说明。考古学家推断,楼 兰曾经像今天的香港、上海 般的繁华,但又在很短的时 间内倏然消失。楼兰文明从 何而来,为何又无声地消失? “楼兰美女”——那具3380年 前的女尸,至今保存完好, 它是否能告诉我们楼兰人是 欧洲人还是亚洲人
轮 台 古 城
且末遗址
且末遗址地表无植被,已沙化,呈雅 丹地貌,在东西约长1公里,南北宽约 200米的范围内,地表散布着大量的陶 片及铁块,炼铁渣等,采集到数件磨盘 石残块、玻璃片、料珠,在遗址中心已 成风蚀地表,尚残存数间房屋及其他建 筑遗址。
古 墓 群
古烽燧、壁画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 与汉朝关系密切
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 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 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 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 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 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 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 兰地也。” 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 通过发现的楼兰古墓及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细石器表 明楼兰人本为游牧人,丝绸之路开通后,域处文明尤其 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才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共32张)教育精品PPT课件

30%
40%
50%
全球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1900-2000年)
什么地区降水明显增加,什么地区降水明显减少?15
back
1993年 2000年
过去40年间,北极冰盖已经收缩 15%至20%。冰盖“缩水”的结果就 是海平面上升,融化的冰汇入海洋。在 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 米 。如果气温按目前趋势继续上升, 北极熊在21世纪末前将消失。
读“地质时期的气候变
化”图:
(见P67)
1.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
并大体估算其时间。
2.恐龙繁盛时期大约在哪
个代的哪个纪?当时的气候
有何特点?
3.归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 特点。
9
2、不同时期气候变化的特征
㈠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P96活动: 读“地质时期的气候变
化”图: 1.在图中标出几次大冰期,
并大体估算其时间。 2.恐龙繁盛时期大约在哪
乞力马扎罗的积雪 这座“赤道上的雪峰”海拔5895米,
永久性积雪的融化和减少,反映了气候的
变暖趋势,有人断言:不久的将来,赤道上
将见不到雪峰景象了!
全球气
候变暖使中
国冰川年融
水量相当于
黄河。
16
(P99图)因气候变暖首先可能被淹没的地区
17
18
马尔代夫
19
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由9个环形珊瑚 岛群组成,南北两端相距560公里,由 西北向东南绵延散布在约130万平方公 里的海域里,而陆地面积仅 26平方公 里。侵袭岛上最大的巨浪是3.2米,而图 瓦卢海拔最高的地点只有4.5米。
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P98)图4–21 1860— 2002年全球 平均气温距 平变化
楼兰古国简介

“ 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年代最早的一具, 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的 “ 楼兰美女”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然而,关于此 尸所代表的人群具体属于何种种族类型以及他们生前是当 地土著还是从他处迁徙而来等问题至今在考古界仍众说纷 纭。
楼兰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古国。 曾经的曾经,这里的土地被清澈的河水 所浸润,这里的土地被青青的小草所希 冀,这里的人民被灿烂的文明所光临, 这里的夕阳下有袅袅炊烟,这里的牛羊 长着肥硕的毛皮,这里的鸟儿奏出明快 的乐曲 。时过境迁,如今只有狂风号 叫着经过这片寂寞的废墟和残墙断壁, 昔日的繁华早已消失。楼兰消失了,永 远的被风沙掩埋,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 史的舞台。 同时,我也希望等长大后,我们也 能去游览楼兰古城遗址。
传说当中的楼兰, 探险者的脚 步不曾停止……
1899年,斯文赫定又在瑞典国王经诺贝尔的资 助下,在新疆进行了第二次考察探险。 1899年12月-1900年2月,从东向西南穿越塔克 拉玛干沙漠; 1900年3月,考察罗布泊,3月28日,由于一个 偶然机遇,发现楼兰古城; 1900年4月-5月考…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 (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 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 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 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 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三: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 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 斯文· 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 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 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 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 说法七:由于佛教文化的输入而使楼兰失去了创造力和生 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产力,逐渐发展成为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 任何一件自然因素都会导致其消失
楼兰古国简介

“ 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年代最早的一具, 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的 “ 楼兰美女”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然而,关于此
尸所代表的人群具体属于何种种族类型以及他们生前是当 地土著还是从他处迁徙而来等问题至今在考古界仍众说纷 纭。
楼兰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古国。曾 经的曾经,这里的土地被清澈的河水所 浸润,这里的土地被青青的小草所希冀, 这里的人民被灿烂的文明所光临,这里 的夕阳下有袅袅炊烟,这里的牛羊长着 肥硕的毛皮,这里的鸟儿奏出明快的乐 曲 。时过境迁,如今只有狂风号叫着 经过这片寂寞的废墟和残墙断壁,昔日 的繁华早已消失。楼兰消失了,永远的 被风沙掩埋,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的 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第 2 部分 消失之谜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 回国后,他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 莱鉴定。经鉴定,这座古城是赫赫 有名的古国楼兰,整个世界震惊了。 经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长期不懈的 努力,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被撩开 了一角。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第2部分
所以
这既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地域性的问题,除了自然方面 的原因,还有人为方面的因素。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经验教训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第 3 部分 经验教训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 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 阿尔金山,北至哈密。
第1部分
楼兰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 然而当时匈奴势力强大,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他们攻杀汉朝使 者,劫掠商人。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将军霍光设计杀死 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 但是汉朝并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 积谷",楼兰仍很兴旺。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第2部分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第 2 部分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消失原因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 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
……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第2部分
同时
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万年前的快 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 化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整个湖泊干涸。 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被流沙淤 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 被迫外迁。
消失之谜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第 2 部分 消失之谜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 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 3月27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土岗。这时,糟糕的 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 许多。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令人难以置信的一 幕发生了,一座古城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有城墙,
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 题,我们应积极采取措 施。 类似楼兰的情况可采取 封杀禁牧,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 好现有资源,以实现人 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THANKS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
楼兰古城
の消失
1——楼兰
昔日繁华 消失之谜 经验教训
楼兰——昔日繁华
第 1 部分:楼兰——昔日繁华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家,位于罗 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 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 1 部分
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 记·大宛列传》。根据记载,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 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这里的 "盐泽",指的是罗布泊。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 书》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 都名"打泥"。《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 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 (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 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 羌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楼兰在唐朝还是边陲重镇
第 1 部分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 千一百里。
--- 《 史记》 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 堆,通敦煌,是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ö
地理——楼兰古城教用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