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
工程心理学考试复习

第一部分导论Q:1、工程心理学研究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观点?2、模拟法对工程心理学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3、什么是模拟逼真度?{1}以二战为标志的工程心理学历史改变。
(1)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萌芽期动时研究(Time-and-motion study)F. W. Taylor:时间研究Frank Gilbreth & Lillian Gilbreth:动作研究时间-动作工程师(效率专家)(2)工程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二战前:“以机器为中心”二战后:“以人为中心,使机器适应人”{2}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模拟研究法、实验发、心理测量与测验法、访谈与问卷调查法、现场研究Q1:二战前对人机关心的研究室以机器为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机器的结构与性能日益复杂,而人的素质提高却有一定的限度。
在这种情形下,要完全通过人员选拔和训练去适应不断发展的高性能机器是不可能的。
因此人们认识到人、机是一个整体,机器的设计必须考虑使用者的能力限度。
高性能的装备,只有当它符合使用者的身心特点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要把机器设计得符合使用者的要求,自然就得对人的身心特点和要求有所了解,特别要对处于人—机—环境系统中的人的行为状态、能力水平、操作可靠性等有充分的认识。
因此,只有研究使机器设计适应人的特点的时候,工程设计才真正与心理学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
所以,工程心理学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Q2:模拟实验的主要特点是它具有现场研究的真实感,但不受现场条件的限制。
在条件控制上,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要求完全相同。
它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控制实验条件,可以根据研究者的愿望设置和调整实验变量,参加实验的被试也可根据需要加以选配。
模拟实验是工程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最广和最有效的方法。
Q3:人机关系模拟实验的逼真度包括设备逼真度,环境逼真度和心理逼真度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视觉Q:1、视觉显示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工效学要求?2、什么是视觉编码?视觉编码的基本方式有哪些?Q1:基本要求:鲜明醒目、清晰可辨、明确易懂工效学要求:○1视觉显示器的选择○2视觉显示器设计中的人机匹配原则:1、选择最适宜的维度作为传递信息的代码,并将视觉代码的数目限制在人的绝对判别能力的允许范围之内;2、使显示精度与人的视觉辨认能力相适应;3、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显示方式;4、尽量采用与所表示意义有内在联系的显示方式;5、对同时呈现的有关联的信息尽可能采用综合显示;6、目标和背景之间要有适宜的对比关系;7、应有良好的照明性质和适宜的照明水平,避免眩光;8、根据任务的性质和使用条件,确定显示器的尺寸和位置;9、应使同时使用的显示器在信息编码上尽可能互相兼容;10、显示器与相应的控制器在空间关系和运动关系上应相互兼容。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心理学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a3c9242ad51f01dc281f1f3.png)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第1章概论壹、填空1.工程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壹门新学科。
它以人-机系统为对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于系统中的行为特点,以及人机间的合理配合等。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有人把人机系统概念扩大为人-机-环境系统。
这里说的“机”是广义的,包括简单的工具和复杂的生产技术装备;这里说的“环境”,不仅指各种物理环境,也包括劳动组织、工作制度等社会环境条件。
2.要解决好人、机、环境三者的关系,必须对人于系统中的认识的俩种对立观点:机器中心论和人中心论。
3.人机系统指于劳动和工作中人和使用的机器以壹定的方式互相结合而构成的系统。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机系统,就是为了使人机间建立最合理的结合关系,使系统获得最好的效益。
划分方法:⑴人机系统按人机连接的方式,可区分为串联式人机系统和且联式人机系统。
串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连环串接,人机任何壹方停止活动或发生故障,均会使整个系统中断工作;且联式人机系统中,人机且接,俩者可互相替代。
⑵人机系统仍可作闭环系统和开环系统的区分。
区别于于人是否能够了解系统活动的结果,即有没有所谓结果反馈。
闭环人机系统中有信息反馈回路。
人机系统按人于系统中的作用特点区分为三类:即手控式人机系统、机控人机系统和自动化人机系统。
人机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人机系统中的人机相互作用过程就是人机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
人和机器是俩种性质不同的系统,但俩者于功能上有相似的地方。
人和机的活动均包括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
人的这三个环节,通常用S-O-R表示。
S表示刺激作用;O表示机体组织;R表示身体反应。
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称为效应器官。
⒋人机配合包括俩方面的涵义:壹是人机功能分配,二是人机于构形和性能特点上的匹配。
⒌泰勒被认为是最早对人和工具匹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者。
他开创了“时间研究”和吉尔布瑞斯创始的“动作研究”合称为“动作时间研究”,迈开了工业心理学研究的第壹步。
工程心理学内容概要

工程心理学内容概要(第一部分)工程心理学是以人—机—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系统中人的行为及其与机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特点的工业心理学分支。
它的目的是使工程技术设计与人的身心特点相匹配,从而提高系统效率、保障人机安全,并使人在系统中能够有效而舒适的工作。
人—机—环境系统是多学科研究的问题。
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有心理学家,生理学家、人体测量学家、医生、工程师等。
在不同的国家或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往往使用不同的名称。
中国、美国、和苏联等的心理学界多称“工程心理学”,美国还使用“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工程学”等名称;西欧各国则普遍称“工效学”。
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在研究内容上也各有侧重:工程心理学家强调研究系统中人的行为和身心功能特点,为系统设计提供有关人的数据;而工效学家或人的因素工程学家则侧重于研究把有关人的数据应用于系统设计。
使人适应机器的要求,是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机关系研究的基本特点,工程师设计机器往往只着眼于机械力学性能的改进,很少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心理学家的工作也局限于为现成的机器选拔和训练操作人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武器性能和复杂性大大提高,即使经过选拔和训练的操作人员也很难适应,由此发生了许多机毁人亡或误击目标事故。
这便迫使人们去重新审查装备的设计,并促使人们认识到机器和操作者是一个整体,武器只有与使用者的身心特点匹配时才能安全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由这种认识出发,又提出了人机系统的概念。
这样,人们开始了从主要研究由人适应机器转向研究使机器适应人的阶段,由此形成了工程心理学这门学科。
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工程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指针式仪表和开关按钮设计中的人机匹配问题,因此有人把这一时期称为工程心理学发展中的“开关和表盘”时代。
50年代以后,由于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影响,工程心理学采用信息接收、传输、加工、反馈、信道容量、系统控制等概念分析人和机器的相互作用过程,使人机系统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0XX年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6)-自学考试.doc

第六章决策1.决策:研究者认为决策的任务是:①人们必须从多个选择中挑选一个选择项的任务;②要有一些与这些选择有关的可用信息;③时间进程相对要长;④这个选择是带有不确定性的,即并不清楚哪一个是最佳选择。
决策过程应包括风险,一个好的决策者应能有效地评估每个选择项的风险。
有两种决策:一种是快速的、自动的“知觉-行动”决策。
一种是有控制的,需要付出努力,进行分析才能完成的决策。
2.决策的理性模型有时也称为常态模型,能指出人们理想状态时应该怎么做,他们并不需要描述人们实际上是怎么作出决策的。
3.常态决策模型:常态决策模型的中心概念是效用,效用即每个选择的总价值,或者每一个结果或产品对决策者来说价值是多少。
4.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决策均是类似于一种“博弈”形式的决策,每一个选择项均有一个或多个与之有关的结果的价值和概率;还认为,一个选择项的总价值是每个结果的价值与它的概率的乘积。
5.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该理论仍坚持,每个结果都是期望概率与其价值概率的乘积。
但是,这个价值成分是主观的,依赖于个体差异。
每个结果都对每个个体有一些价值或“效用”。
每个人的每一次选择都与一个或更多的结果相联系,每个结果都有一个相应的概率与一些主观的效用。
6.描述性决策模型:特沃斯基和卡纳曼发现,决策的改变依赖于决策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7.框架效应:由呈现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决策上的变化被称作框架效应。
8.启发式:人们的决策只依赖于简单的,不完全的选择性就可以了。
为了简单起见,他们通常都把这种描述模型称为“启发式”。
9.满意决策:一个早期的著名的描述模型就是西蒙提出的“满意决策”模型。
西蒙认为,通常人们并不是作出一个唯一的、最好的,或最合适的决策,而是选择一个能达到目的的、“足够好”的决策,即获得一种满意感就行了。
这种决策方法简称为“满意决策”。
10.如果信息量相对较小,而且时间又很充裕,决策时人们需要仔细分析各种选项和它们的“效用”。
2009年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

电梯测试试题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0分)1、曳引机具有调频调压调速装置的电梯称为简称VVVF电梯2、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间隙应不大于 ;与井道前壁间隙不得大于3、当轿厢载有额定载荷并以额定速度向下运行时,操作制动器应能使电机停止运转。
4、防止电梯超速(失控)的保护装置有限速器和 _等5、当电梯下行速度超过额定速度时,达到限速器设定速度后,限速器开始动作.6、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间隙应为㎜;7.紧急电动运行时,应使极限开关 ,,限速器开关,安全钳开关缓冲器开关的电气安全装置失效。
8、对重重量其估算公式为:总重量= 轿厢重量 +一,单选题(30分)1.人在轿顶上准备开动以观察有关电梯部件的工作情况必须牢牢握住()。
A.钢丝绳 B.绳头板 C.轿厢上梁 D.防护栏2.电梯维修保养时不得少于( )。
A.1人B.2人C.3人 D.4人3. 轿厢提升速度与曳引钢丝运行速度的比是1/2,这种绕法是( )。
A.1:1B.2:1C.1:2 D1:34.熔断器的作用是( )。
A.短路保护B.长期过载保护 C欠压保护 D.回馈制动5.当电梯上行方向超速时,能起保护作用的是( )开关。
A.限速器断绳B.安全钳C. .限速器D.缓冲器6 额定载重量为1000公斤的电梯,其额定载客人数为()。
A 13人B 14人C 18人D 20人7 曳引机制动轮与闸瓦之间隙应不大于( )mm。
A 0.1B 0.35-0.5C 0.7D 1.08 当电梯行程超过( )米时,需要在对重底部与桥厢底之间装设补偿装置。
A 15B 30C 40 D509 导轨接头缝隙应不大于( )mm。
A 0.5B 0.05C 5D 0.610 开门刀与各层门地坎保持( )间隙。
A 2-3mmB 3-4mmC 4-6mm D5- 10mm11 液压缓冲器按规范标准,缓冲器与桥厢距离应为( )mm。
A 250-350B 150-400C 200-35012 轿厢与弹簧缓冲器的距离应为( )mm。
工程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1)

工程心理学信息量(amount of information):反映信息多少的度量。
在信息论中用比特作为计算信息量的单位。
信息超负荷(information overload):在一定时间内信息量超过人加工信息的能力的现象。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每个企业系统都是信息沟通的网络,随着企业的发展,信息沟通的网络也会趋于复杂,但是毫无限制的信息流并不会导致更好的信息沟通,而只会带来混乱。
对于管理者来说,信息超负荷会导致无法处理更多信息,不能有效地处理问题并作出决策。
信息反馈(information feedback):人类活动调整过程中信息从效应器向中枢返回的过程。
信息加工的过程之一。
通过反馈回路,将执行状态的信息输入感受器官,并进入中枢进行加工,再将决策信息输向执行器官,以改变或修正执行过程,如此循环反复,直至达到最后的目的。
刺激维度(stimulus dimension):刺激物具有的、可引起心理反应的特性或属性。
可用作信息编码。
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社会的维度。
根据刺激物特性的数量可分为单维刺激和多维刺激。
单维刺激只在单一特性上发生变化,如只在色调上变化的颜色。
多维刺激具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特性,如具有响度、音高、音色等特性的声音。
多维刺激比单维刺激包含更多的信息量,具有更高的传递信息效率。
社会刺激物一般都具有多维特性,在具体研究中应谨慎操作。
刺激-反应兼容性(stimulus-response compatibility):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与人们的习惯或期待的关系相一致的特性。
包括:(1)空间兼容性,指刺激信号的空间位置与反应操作部位的一致性。
如刺激信号出现在左边,反应按键也设计在左边;刺激信号出现在右边,反应按键也设计在右边。
(2)运动兼容性,指刺激信号的显示与对应的反应操纵的运动关系的一致性。
如汽车方向盘操作,向左转车向左拐,向右转车向右拐。
(3)概念兼容性,指刺激信号与反应操作的关系与人们已有概念的一致性。
工程心理学——精选推荐

工程心理学第一章1、工程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与发展简史?(1)工程心理学是以实验心理学和人体科学的原理与方法为基础,研究技术设计与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的匹配关系,使工程技术设计与使用者的身心行为特点相适应,使人能够高效、安全、健康和舒适地工作与生活。
(2)发展史:以二战为中心二战前:以机器为中心二战后:以人为中心,使机器适应人2、人-机-环系统的涵义?1)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
2)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
3)环境-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
4)人-机-环系统: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3、工程心理学研究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具体:P7)(1)人是机器的创造者(2)人和机器之间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3)人和机器的可塑性4、模拟法对工程心理学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具体:P52)(1)模拟法具有经济、易控制、易检验、安全、效率高、可观察等优点。
模拟实验主要的特点是它具有现场研究的真实感,但不受现场条件的限制。
(2)对情境的模拟可以用来研究各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例如,利用模拟装置在不离开地面的情况下训练飞行员、宇航员、在陆地上训练深水潜水员,在模拟室内训练汽车驾驶员及机器、仪表操作员等。
这些模拟研究有助于发现和解决人类在特殊工作环境下所出现的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5、什么是模拟逼真度?(具体:P53)(1)设备逼真度(2)环境逼真度(3)心理逼真度6、请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应用价值。
7、研究方法:(1)观察法(2)模拟研究(3)实验法(4)访谈与问卷调查法(5)心理测量与测验法(6)现场研究第二章1.视觉显示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工效学要求?1)视觉显示器设计中的人机匹配原则(1)选择最适宜的维度作为传递信息的代码,并将视觉代码的数目限制在人的绝对判别能力的允许范围之内;(2)使显示精度与人的视觉辨认能力相适应;(3)尽量采用形象直观的显示方式;(4)尽量采用与所表示意义有内在联系的显示方式;(5)对同时呈现的有关联的信息尽可能采用综合显示;(6)目标和背景之间要有适宜的对比关系;(7)应有良好的照明性质和适宜的照明水平,避免眩光;(8)根据任务的性质和使用条件,确定显示器的尺寸和位置;(9)应使同时使用的显示器在信息编码上尽可能互相兼容;(10)显示器与相应的控制器在空间关系和运动关系上应相互兼容。
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4)

自学考试《工程心理学》知识点概要(4)第四章人的信息加工1.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包罗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
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作出反应。
记忆可以储存和提取符号结构,加工器则包罗基本信息过程、短时记忆和解说器。
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是输入、输出、储存和复制。
2.人的信息加工模型有哪几个阶段? ①感觉储存。
又叫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内容人是意识不到的。
视觉记忆保持的时间不足一秒,听觉记忆约能保持2秒。
②知觉译码。
在知觉时,人把当前感觉登记中的信息与以前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从而赋予刺激必然的意义。
③记忆与决策。
一旦某个知觉的对象被归入必然范畴后,个体需要决定对它作出什么行动。
决策以反应选择的形式表示出来。
④执行。
这种决策信息以指令形式传输到效应器官,支配效应器官作出相应的动作。
⑤反馈。
反馈回路,通过反馈,人能对本身的活动进行自我调节。
⑥注意。
3.视觉和听觉是信息输入的主要感觉通道。
4.信息量的多少,取决于消息的不确定程度。
消息的不确定程度大,包含的信息就多,反之,包含的信息就少。
用数学语言来讲,不确定性就是随机性。
因此,一个消息的不确定程度与消息集合中所包含的消息数和各消息发生的概率有关。
5.常用的信息测量单位叫比特。
1比特就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等概率事件之一发生时所提供的信息量。
6.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信息量,叫做人的信息传递率,也称人的通道容量。
7. 希克-海曼定律:在做选择反应时,人传递信息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与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成线性关系,称为希克-海曼定律。
公式:RT=a+bHs或者是RT=a+b log2N;式中RT为选择反应时,N为等概率出现的刺激信号数目,Hs为刺激信号的平均信息量,a,b 为经验常数。
8.人的信息传递率是一个常数。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所得出的信息传递率并不完全一致。
一般来说,人的信息传递率变化范围为每秒3——10比特。
被试接收信息的最大速度均接近55比特/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引治疗牵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徒手、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关节面发生一定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复位、固定、减轻神经根压迫、纠正关节畸形的物理治疗方法。
一、腰椎牵引1、定义应用牵引器械或徒手牵引力治疗腰椎疾病的方法称为腰椎牵引治疗技术。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脊柱牵引适用于椎间盘突出、脊柱小关节紊乱、颈背痛、腰背痛及腰腿痛等;四肢牵引适用于四肢关节挛缩、四肢关节骨折且不能或不适宜手术复位的患者。
(2)禁忌证: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破裂型)、腰脊柱结核和肿瘤、骶髂关节结核、马尾肿瘤、严重椎管狭窄症、急性化脓性脊柱炎、重度骨质疏松症、孕妇、腰脊柱畸形、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另外,对于后纵韧带骨化和突出椎间盘的骨化以及髓核摘除术后的患者都应慎用。
3、设备与用具腰椎牵引床(手摇式、电动式、三维快速式),牵引架,徒手时必要的绑带等。
4、操作方法与步骤根据牵引力和牵引作用时间分为慢速牵引和快速牵引。
(1)慢速牵引:根据牵引力作用时间可分为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
1)患者仰卧位,上身通过肩部固定带固定,腰椎牵引带捆绑于腰部,下肢伸直位或双膝屈曲位。
2)牵引的初始重量一般不低于自身体重的60%,可以用体重的60%~80%,如30~40kg 的重量,起效后再逐渐增加,通常每3~5 天增加2~4kg,增至患者耐受重量。
3)每次牵引20~30 分钟,每日1 次,10~14 次为1 个疗程。
(2)快速牵引:又称多方位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
该牵引力在0~3000N内是一个变量,变量的大小依据被牵引者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拮抗力。
不论性别、身体强弱均可达到要求的牵引距离,避免了牵引过度和牵引不足的现象。
1)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上身和腰臀部分别固定于胸腹板和腰臀板上,然后将身体上部和下部的固定绑带收紧,按输入的牵引、屈曲和左右旋转角度参数调整牵引床。
106/2622)当调整完毕后,操作者站立于患侧,双拇指叠压于患部棘突或椎旁压痛点上,右脚脚踏牵引床控制开关,待患者呼气时瞬间踩踏脚下的控制开关,操作者拇指同时用力下压,完成一次组合牵引。
3)依据患者的反应,再行1~3 次的重复,即完成一次牵引过程。
4)牵引后,腰围固定带固定腰臀部。
快速牵引一般1 周重复一次,总次数不超过3 次。
5、注意事项(1)腰椎牵引除了掌握好适应证与禁忌证外,还要注意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药物、肌力训练,维持正确姿势等才能维持牵引效果,取得最佳疗效。
(2)慢速牵引中,如果经过2~3 次牵引,症状没有改善或反而加重,应停止牵引治疗,重新评定患者或改换其他的治疗方法。
(3)慢速牵引结束后,松开骨盆带时不宜太快,以免腹部压力突然降低引起患者不适;松开骨盆带后,应让患者仰卧休息数分钟后,再站起来。
(4)快速牵引后患者卧床休息3~5 天,可仰卧也可侧卧。
(5)快速牵引1 次后1 周若病情无改善,原则不再行第二次牵引。
可再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6)腰围固定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牵引后使用腰围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腰椎的活动度,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但不宜超过20 天,以免造成腰部废用性肌萎缩,引起腰椎不稳。
(7)恢复期的患者每天可进行正确的腰部肌肉训练,增加腰部肌力,加强腰椎的稳定性。
二、颈椎牵引1、定义应用牵引器械或徒手牵引力治疗颈椎疾病的方法称为颈椎牵引治疗技术。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症状较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寰枢椎半脱位无手术指征者,斜方肌筋膜炎急性发作期。
(2)禁忌证:年迈体弱、全身状态不佳者,有脊髓受压症状的颈椎病,颈椎骨质有破坏者,如怀疑有结核、肿瘤等骨质破坏和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颈椎骨折脱位者,心肺功能差及精神不正常者。
3、设备与用具颈椎牵引椅、简易牵引带和牵引支架。
4、操作方法与步骤颈椎病的牵引方式一般采用坐位牵引,仰卧位牵引适合寰枢椎半脱位或颈椎骨折的患者。
(1)体位:一般采用坐位牵引,牵引带分别托住下颌和后枕部。
(2)角度: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及颈椎曲度选择,可以采取中立位、前屈位或后伸位,其中中立位和前屈位比较常用。
使用时应根据颈椎病的类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及其病变的节段决定牵引的前屈角度。
上位颈椎疾患采用中107/262立位,下位颈椎疾患多采用前屈位牵引,角度10°~30°,椎动脉型和较轻的脊髓型颈椎病采用中立位牵引。
(3)时间:颈椎牵引的时间以15~30 分钟为宜,时间太短达不到牵引的力学效果,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头痛、头麻、下颌关节疼痛、心悸、胸闷、恶心等不良反应。
一般牵引重量愈大,牵引时间应愈短。
带有间歇牵引的牵引设备,牵引时间可稍长些,一般不超过40 分钟。
治疗每日1~2 次,10~14 次为1 个疗程。
(4)重量:一般以体重的8~10%开始牵引。
根据患者体质及颈部肌肉发达情况逐步增加牵引重量,通常每3~5 天增加1kg。
如症状有改善,可维持此重量,如果没有改善,可适当增加,最大可达10~12kg。
5、注意事项(1)牵引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体位、重量及时间,开始时可以是小重量、短时间,逐渐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
(2)坐位牵引结束时,缓慢解除牵引力后取下牵引带,患者静坐片刻后,再站起离开。
(3)如果牵引中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或症状加重,应即刻中止牵引,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1、定义利用直流电使药物离子通过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与直流电疗法和所导入药物的适应证相同,常用于周围神经损伤、各种神经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血压病、关节炎、颈椎病、慢性炎症浸润、瘢痕、粘连、慢性咽喉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2)禁忌证:对拟导入药物过敏者,其余与直流电疗法相同。
3、设备与用具直流电疗仪(电极的衬垫以多层吸水的柔软绒布制成,厚1cm,衬垫的周边应比电极大1cm,衬垫上应有(—)、(+)极性标志;药物衬布与电极尺寸一致)。
选择离子导入用药的原则:1)易溶于水,易于电离、电解;2)明确需导入的药物有效成分及其极性;3)成分纯,不得同时应用几种药物或单味、多味中草药煎制导入,或阴阳极交替导入;4)局部用药有效;5)一般不选用贵重药。
4、操作方法与步骤(1)常规法:1)采用衬垫法或电水浴法;2)将浸有药液的滤纸或纱布放在衬垫下,或将药液倒入水浴盆中;3)电水浴时的盆内药物浓度为衬垫法的十分之一;4)操作方法与直流电疗法相同。
(2)非极化电极:药物导入较少应用抗生素。
需要使用抗生素时,部分药物需要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能做离子导入治疗,需采用特殊的非极化电极。
5、注意事项(1)因药物极易被电极下产生的电解产物破坏,因此需要采用非极化电极。
(2)电水浴时注意避免手、足、肢体接触盆壁的电极发生电灼伤。
(3)其余与直流电治疗注意事项相同。
110/262三、低频电疗法1、定义将频率1000Hz 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或低频脉冲电流。
应用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又称低频脉冲电疗法。
低频电疗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TENS 疗法、电体操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感应电疗法、电兴奋疗法、电睡眠疗法、间动电疗法、超刺激电疗法、直角脉冲脊髓通电疗法、脊髓电刺激疗法、微电流疗法、高压脉冲电疗法等。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1)止痛作用与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各种扭挫伤、肌筋膜炎、瘢痕、粘连、慢性炎症等软组织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骨关节疾病、脉管炎等血管疾病等;2)兴奋神经肌肉作用:各种神经炎、脑与脊髓损伤所致的肢体瘫痪、废用性肌萎缩、尿潴留、肌张力低下、弛缓性便秘、癔症性瘫痪、外周神经损伤等。
(2)禁忌证:1)全身情况:出血倾向、癫痫,传染性疾病、各种重要脏器疾病急性进展期和危重期;2)局部情况:金属异物及结核病灶局部,有心脏起搏器,心前区、颈动脉窦区、体腔、孕妇腰腹部等特定部位,皮肤过敏、破损、感染、皮疹等区域。
3、设备与用具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具有相关波形和参数的低频电疗机,如感应电疗仪、直流感应电疗仪、间动电疗仪、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仪、功能性电刺激仪等,仪器有相应的电极、衬垫、导线等配件。
4、操作方法与步骤(1)治疗前准备:按照治疗目的与部位选择电极,检查电极、导线连接正确,仪器电流输出调零后开机。
暴露患者治疗区域皮肤,按照需要放置电极,采取并置法或对置法,电极紧密平整接触皮肤。
(2)治疗操作:选择所需波形与物理参数,缓慢调节电流强度直至达到治疗剂量,治疗剂量可用电流量直接表示,也可用感觉阈、运动阈等人体反应情况表示,在治疗时间内可根据需要调节电流输出。
当需要移动法治疗时,可采用单点手柄电极或滚动电极为主电极。
(3)治疗结束:输出调零,取下电极后检查治疗部位皮肤,关机。
5、注意事项(1)治疗前:以兴奋神经肌肉为主要治疗目的时,神经肌肉电诊断有助于治疗参数的合理选择。
将治疗中的正常感觉和可能的异常感觉告知患者,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2)治疗中:皮肤微细损伤局部可用绝缘衬垫后使用低频电疗法。
局部感觉障碍区域治疗时,需采用低电流强度谨慎治疗。
电极需有良好固定,保证治111/262疗过程中电极不滑落。
(3)治疗时,详细参考各种仪器说明及操作注意事项。
四、中频电疗法1、定义将频率1~100kHz 的脉冲电流称作中频电流,用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包括等幅中频电疗法、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等。
2、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1)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止痛:各种扭挫伤、肌筋膜炎、各种神经炎、颈腰椎病、各种关节损伤与疾病等;2)兴奋神经肌肉:废用性肌萎缩、尿潴留、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伤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等;3)软化瘢痕松解粘连:瘢痕与挛缩、浸润硬化与粘连、血肿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乳腺增生等。
(2)禁忌证:出血倾向、金属异物局部、有心脏起搏器、心前区、孕妇腰腹部。
含有低频成分的中频电疗需参照低频电疗法的禁忌证。
3、设备与用具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具有相关波形和参数的中频电疗机,包括等幅中频电疗仪、调制中频电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音乐电疗仪等;仪器有相应的电极、衬垫、导线、耳机、磁带等配件。
4、操作方法与步骤(1)治疗前准备:按照治疗目的与部位选择电极,仪器电流输出调零后开机。
暴露治疗区域皮肤,采取并置法或对置法或交叉并置法,电极紧密平整接触皮肤。
(2)治疗操作:选择恰当的处方,缓慢调节刺激强度,治疗剂量以感觉阈或运动阈描述;治疗中可根据需要调节强度。
(3)治疗结束:输出调零,取下电极后检查治疗部位皮肤,关机。
需要时清洗消毒电极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