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评课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执教者:黄宝凤田永贵:
今天听了三年级黄宝凤老师的这节数学课《认识几分之一》,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在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观念。
巧选素材,让学生亲近数学。
李秀娟:
课一开始,黄老师就通过分东西,怎样分的问题引入“平均分”,复习了平均分的知识,为学习分数作了铺垫。
在认识了分数之后,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分数,由生活到数学又回到生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应用中,他们感到了分数的应用价值。
金宝辉:
创设机会,让学生创造数学。
在认识1/2后,黄老师反问:如果我要得到这个正方形的1/3,怎么办?1/4,1/8,1/16呢?然后让学生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的几分之一,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同时黄老师也给足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展示,让他们交流(如错误的1/3和2/4等的交流),通过动手操作,让几分之一的意义得到内化。
周海英:
改革教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从一开始分东西,当半个月饼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的,先让学生用圆片表示半个,再介绍一种新的
数——分数。
用“1/2”表示,在认识1/2后再次操作1/2,深化1/2的理解,最后又进行一次创造几分之一的操作等等。
高桂芳:
细细回味这节课,会发现这是一节“让学生会学习”的一节课。
学会把新知识与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黄宝凤:
学会倾听,独立思考。
善于和同伴交流,敢于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求得问题的解决。
学会应用,要能用学到的知识去理解生活中的现象或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实录与评析

数学2014·10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探索———认识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师:同学们,请欣赏《西游记》。
(课件展示:片头曲中随着一声“俺老孙回来啦!”孙悟空乘云而来。
画面定格在孙悟空变出一只桃子,膝下缠着四只可爱的小猴)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让我们想起了什么数?生1:每只猴子得到这一个桃子的四分之一。
师:哎呀!你想到了分数,真了不起,我们今天就来继续认识分数,好吗?(板书:认识分数)师: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2:将这个桃子平均分给四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它的14。
(板书:平均分)师:他说得真好。
谁能再说说?(学生回答后完成板贴: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师(强化):这里的“它”是指什么?生3:一只桃子。
【评析:故事引入,让学生乐于探究。
在故事中,学生既温习了上学期所认识的“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又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师:孙悟空神通广大,“变”,他将一只桃子变成了———一盘桃子!现在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别急,请先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这样你会说得更棒!【评析:由一个桃子变为一盘桃子,这是“一个整体”的平滑嬗变,整体内涵的多样性变化呼之欲出。
】师:你们想知道猴弟弟是怎样想的吗?(课件展示猴弟弟的想法:我想盘子里如果有4个桃子,那我就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师:你知道猴弟弟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多少吗?生4:猴弟弟可以得到这盘桃子的14。
我是这样想的:把这盘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只猴子可以得到其中的一份,每份就是这盘桃子的14。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3篇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3篇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1覃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是从生活中“分”字引入,从平均分引出分数,而覃老师这节课从接从1/2这个分数直接引入,显然他是经过多番思考的。
每个学生学习数的基础不同,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绝对不是一张白纸,部分学生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听过或看到过分数,可能也有部分学生会读、写分数,只是他们的认识是不完善的,覃老师先让学生各抒已见,然后经过系统地整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认识、理解分数。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分数。
覃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一折1/2和用不同的方法折出1/4,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分之一的分数,但是学生在比较学生大小时,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教师用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一》的评课稿尊敬的家长、老师:大家好!今天听了301班吴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吴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情境激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吴老师这节课是从生活中“分蛋糕”引入,从平均分引出分数,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进入问题的探究。
通过平均分的结果有时能用整数表示,有时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生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数的产生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
二、注重动手体验、加强直观教学吴老师这节课多次让学生动手体验。
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分数。
吴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一折1/2和用不同的方法折出1/4,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学生在圆形纸上折出了几分之一的分数,直观地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记录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记录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记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执教者却能通过直观教学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折、涂、比较大小让学生易于接受掌握。
主要优点:
1、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住了教材的重点,突破了教材的难点。
2、教法设计合理、有效。
3、加强了直观教学,使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4、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化难为易。
5、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6、教师的指导恰到好处,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真正的引领作用。
7、练习设计适时、恰当,使学生新知的学习得以及时巩固和提高。
8、板书工整、认真,有条理。
9、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加强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训练。
10、课件制作简洁。
建议:
1、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生活动的指导还应加强。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 4

听《几分之一》心得体会今天在中心校听了朱老师的《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朱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
整节课能准确把握目标,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优点:(1)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是从生活中“分”字引入,从平均分引出分数,朱老师这节课也不例外,从学生去公园游玩分饼入手,半个饼用1/2这个分数表示,显然老师是经过多番思考的,每个学生学习数的基础不同,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绝对不是一张白纸,部分学生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听过或看到过分数,可能也有部分学生会读、写分数,只是他们的认识是不完善的,朱老师先让学生各抒已见,然后经过系统地整理,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认识、理解分数。
(2)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而以后要学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逐渐脱离了直观方式的支持,更多的是从数系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分数。
朱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准确,紧紧地抓住目标,层层落实。
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一折1/2和用不同的方法折出1/4,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地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了几分之一的分数,但是学生在比较学生大小时,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教师用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听到吕老师讲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具体如下:
1:教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表现在:在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对学生发问:你们听说过分数吗?学生纷纷表示听说过。
师抓住时机紧接着开始启发学生对“分数”提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对“分数”的好奇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2: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整节课教师始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提问题。
比如: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这句话里面哪些词语比较重要?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去探究解决问题,扣击本节课的重点。
同时,这一举措不但培养了问题意识,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师重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
课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多次强调:用准确的数学语言。
比如:对照分月饼的过程,用数学语言描述月饼的分法等。
4:吕老师设计的练习非常有层次,有层次的练习是提高有效课堂的保证。
这样的练习设计,为本节课的课堂效果提供了保证。
5: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
通过说一说,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更深入地了解分数。
吕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含义还是读写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稿评课人:何树莲蒋海嫦老师上的《认识几分之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第一课,我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一、开课时激情导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兴趣。
蒋教师充分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选用了学生熟悉的故事(哆唻A梦)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好奇心,初步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自然的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分数。
即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诱发学生产生主动想解决问题的心理。
教学中,蒋老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课件图片演示,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分数,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独立学习延伸教学内容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强调对比,突破难点通过把1个桃平均分成4份和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新课的知识,即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另外在练习部分还设计了三幅图比较,通过教师的提问:为什么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学生利用自己的认识和分析,知道都是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
认识到都是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
三、教师注重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时,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一直提问: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意思?其实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中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其分数表示的意义。
四、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中,左老师在课堂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学生得到肯定,受到鼓励,更能激励学生的情感。
五、结合实际,便于理解。
用过老师生日分蛋糕结合实际,说明比较分数大小的原理。
建议: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我觉得最好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而不是口头说。
可以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虚线分一分,在涂色表示出分数,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
周末会课时,在学校的多功能室,聆听了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几分之一》一课,收获很多。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程导航所提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教”应该服务于“学”的理念。
课堂上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首先,由把1个桃平均分给四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4,联系到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1\4。
并及时对这两次分桃进行对比,初步渗透本节课重点:我们还可以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给四只小猴,用1\4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结果。
第二环节,通过4只猴平均分4个桃、8个桃、12个桃,多次分桃,在操作中,对比中,理解1/4的含义,突破本节课难点:分数的表示与桃子总数和每份桃子的个数无关,只与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有这样的几份有关。
第三环节,让学生动手分一分6个桃,完成研究报告。
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最后,通过多样性的练习巩固这部分知识,在练习的设计上也独具匠心,紧扣重点,做到新颖、多样、层次分明,有坡度,让学生练得有趣,练得有效。
总之这节课,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在关键之处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始终是处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既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又达到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