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絮凝剂
絮凝剂PNT310-25产品说明书

絮凝剂PNT310-25产品说明书
◊产品介绍:
絮凝剂PNT310-25是水溶性高分子电解质,具有离子度高、水溶性好等特点,并不受水温低的影响,不成凝胶,水解稳定,使水中TOC降低,特别适合低浊度和水中有机物的处理,可在宽PH及碱度范围内使用,是一种新型的絮凝剂。
◊产品特性:
◊使用说明:
加药点:为了达到最大效能PNT310-25最好在砂滤器之前添加。
投药量:PNT310-25絮凝剂需根据进水浊度、悬浮物及胶体含量计算出一个合适的加药量,经处理后SDl值(污染指数)可小于3,残余浊度(NTU)一般为0.067左右,去除率一般为80%左右,并可减少大量污泥。
推荐加药-5ppm.
请询问当地的丰信业务代表,针对您特定系统条件来决定加药点及加药量,在某些系统中,特定的加药点及注入设备是必须的。
稀释:使用时,建议配成10-20%浓度的水溶液,最好用中性不含盐类杂物的水来配制(溶解箱搅拌器转速不得过高)O
◊包装
产品包装形式为25KG/桶。
◊保存期
室温25℃,阴凉遮蔽环境下,保存12个月。
Tel: Fax:。
絮凝剂主要成分

絮凝剂主要成分絮凝剂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和复合型絮凝剂。
传统的无机絮凝剂为低分子的铝盐和铁盐,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双电层吸附。
铝盐中主要有硫酸铝(Al(SO4)3·18H2O)、明矾(Al2(SO4)3·K2SO4·24H2O)、铝酸钠(NaAlO3)。
铁盐主要有三氯化铁(Fe-Cl3·6H2O)、硫酸亚铁(FeSO4·6H2O)和硫酸铁(Fe2(SO4)3·2H2O )。
硫酸铝絮凝效果较好, 使用方便,但当水温低时, 硫酸铝水解困难, 形成的絮凝体较松散, 效果不及铁盐。
三氯化铁是另一种常用的无机低分子絮凝剂, 具有易溶于水, 形成大耳中的絮体、沉降性能好、对温度、水质和pH 的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但其腐蚀性较强, 且有刺激性气味, 操作条件差。
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的优点是经济、用法简单, 但用量大、残渣多。
絮凝效果比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低。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在传统的铁盐和铝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水处理药剂。
其絮凝效果好, 价格相对较低, 已逐步成为主流絮凝药剂。
在日本、西欧和中国, 目前都已有相当规模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生产和应用, 其产量约占絮凝剂总产量的30%~60%。
近年来, 我国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聚合铝、铁、硅及各种复合型絮凝剂方向发展, 并已逐步形成系列: 阳离子型的有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磷酸铝(PAP)、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磷酸铁(PFP)等; 阴离子型的有活化硅酸(AS)、聚合硅酸(PS);无机复合型的有聚合氯化铝铁(PAFC)、聚硅酸硫酸铁(PFSS)、聚硅酸硫酸铝(PFSC)、聚合氯硫酸铁(PFCS)、聚合硅酸铝(PASI)、聚合硅酸铁(PFSI)、聚合磷酸铝铁(PAFP)、硅钙复合型聚合氯化铁(SCPAFC)等。
絮凝剂的使用种类和投加量

絮凝剂的使用种类和投加量絮凝剂是一种化学品,在水处理、废水处理、矿山废水处理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它能够有效地促使悬浮在水中的固体颗粒快速沉降,从而实现水体的净化和澄清。
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要求,有多种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可供选择,并且它们的使用投加量也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絮凝剂的使用种类和投加量。
1.无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主要包括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
它们的优点是投加量较少,处理效果好。
其中,氯化铁通常用于处理含有氨态氮的废水,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
聚合氯化铝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适用于处理各种水质,尤其对具有较高的浊度和有机物含量的水体效果显著。
硫酸铝主要用于处理水体中的氟化物、碱性离子等。
2.有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主要包括聚丙烯酰胺(PAM)和聚合物铁盐。
PAM是一类非离子型絮凝剂,具有高效的絮凝作用,适用于处理含有悬浮物的废水和水体。
聚合物铁盐是将聚合物和铁盐复合而成的絮凝剂,具有毒性小、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领域。
3.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是将有机絮凝剂和无机絮凝剂混合而成的一种絮凝剂。
它们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絮凝作用的效果。
例如,将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混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废水的絮凝效果,同时降低絮凝剂的使用量。
投加量是指将絮凝剂投加到水体中的数量。
根据具体情况,投加量的大小会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投加量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水质特性:包括水体的浊度、酸碱度、有机物含量等。
水质越差,投加量通常越大。
2.目标要求:根据需要达到的水质目标,确定必要的絮凝剂投加量。
如果要求处理效果更好,通常需要增加絮凝剂的投加量。
3.运行条件:根据水处理设备的特点和水体的流量,确定合适的投加方式和投加量。
一般来说,絮凝剂的投加量可以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经验来确定。
通过试验可以进行不同投加量下的实验观察,找到最适合的投加量。
同时,也可以参考实际应用中相似情况下的投加量,作为参考值。
絮凝剂检测标准

絮凝剂检测标准
絮凝剂是用于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悬浮物质、浑浊物质和颗粒物的化学物质。
絮凝剂的检测标准可以涉及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效果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与絮凝剂检测相关的标准和参数:
1.化学成分和纯度:包括絮凝剂的化学成分、纯度和重金属含量
等。
这些信息通常在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中规定。
2.溶解度和稳定性:絮凝剂的溶解性和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稳定
性是检测的关键参数。
3.絮凝效果:通过测定絮凝剂在实际水样中的絮凝效果来评估其
性能。
这可能包括测定絮凝后的悬浮物沉降速率、浊度的变化
等。
4.剂量要求: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以确保有效絮凝而不产生过
量的残留物。
5.pH影响:考察絮凝剂在不同pH条件下的效果,以确定其适
用范围。
6.环境影响:对絮凝剂在环境中的生态影响的评估,包括生物降
解性等。
具体的絮凝剂检测标准可能会因地区、行业和应用领域而异。
在进行絮凝剂的选择和使用时,建议参考相关的国家或地区水处理标准、行业规范以及制造商提供的技术文档。
常用絮凝剂的使用方法

常用絮凝剂的使用方法1.调制絮凝剂:根据水体的特性和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絮凝剂,并按照厂家建议的比例将絮凝剂溶解于适量的清水中。
一般来说,絮凝剂的浓度为0.1-1%。
2.混合搅拌:将溶解好的絮凝剂液与待处理的水体充分混合搅拌。
搅拌的时间和速度取决于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处理目标,一般为10-30分钟。
3.静置沉淀:停止搅拌后,让水体静置一段时间,使其内部的颗粒悬浮物沉降到底部。
沉淀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脱泥处理:将底部的沉淀物进行脱泥处理,通常可以使用排泥机、污泥脱水机等设备进行处理。
脱泥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5.脱水处理:对上一步中脱泥后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以减少体积和重量。
常用的脱水设备有带式脱水机、离心机、压滤机等。
6.出水处理:经过上述处理后,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已经得到有效去除,但可能仍然含有一定的溶解物、微量杂质或残余的絮凝剂。
此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使用活性炭吸附、砂滤等方法进行过滤,以达到出水水质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絮凝剂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不同水体的污染程度、水质要求和处理工艺等都会对絮凝剂的使用量、混合搅拌时间等参数产生影响。
同时,应注意合理控制絮凝剂的浓度,避免过高或过低造成效果的降低或浪费。
此外,在处理高浓度、难处理水体时,可能需要采用多级絮凝剂或组合使用不同类型的絮凝剂,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总之,絮凝剂的使用方法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和处理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其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提高水质。
絮凝剂的作用

絮凝剂的作用絮凝剂,在很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其作用是用于加速悬浮物的聚集和沉淀,以便于分离和净化。
絮凝剂的作用使得水体、废水、液态或气态物质中的悬浮物能够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从而便于后续处理和处理效果的提高。
絮凝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聚集悬浮物:絮凝剂能够吸附在悬浮物的颗粒表面,形成带有电荷的复合体,从而使颗粒之间发生吸引力,促使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团块。
这些团块的大小和密度大大增加,使得悬浮物更易于分离和沉淀。
2. 中和电荷:在水体中,很多悬浮物颗粒表面都带有电荷。
电荷的存在导致颗粒之间的互斥作用,使悬浮物难以聚集和沉淀。
絮凝剂能够与悬浮物中的电荷进行反应,并中和其电荷,从而减弱互斥作用,促使颗粒的凝聚和沉淀。
3. 提高分离效果:絮凝剂的作用不仅仅是使悬浮物凝聚成团块,还能够促使团块与悬浮液之间的分离更加容易。
通常情况下,团块越大,沉降速度越快,从而分离效果越好。
絮凝剂的作用使得团块的大小和密度增加,分离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絮凝剂根据其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
常用的无机絮凝剂有氯化铁、氯化铝等,而有机絮凝剂则包括聚合铝氯化物、聚合硫酸铝等。
无机絮凝剂通常具有较好的絮凝和沉淀效果,但是对水质有一定的污染作用;而有机絮凝剂则对水质的污染较小,但是絮凝和沉淀效果相对较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絮凝剂。
在水处理、废水处理、矿山废水处理、纺织工业、造纸工业、污水处理厂等领域中,絮凝剂被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絮凝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悬浮物、浊度、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提高水质和废水处理效果。
此外,絮凝剂还可以用于提取悬浮物中的有用成分,如矿石中的金属离子等。
总之,絮凝剂的作用是通过聚集悬浮物、中和电荷和提高分离效果,使得悬浮物能够凝聚成较大的团块,便于后续处理。
通过絮凝作用,可以提高水质和废水处理效果,从而保护环境、改善生态。
絮凝剂原理

絮凝剂原理
絮凝剂的原理是通过吸附、凝聚、桥连等作用,将悬浮物颗粒聚集成大颗粒,从而使其易于沉淀或过滤。
这些颗粒往往具有正电或负电荷,与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相互吸引形成絮凝体,并与水形成易于分离的团聚物。
絮凝剂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处理系统的沉淀速度和过滤效果,从而减少悬浮物的含量和浑浊度,提高水质。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有以下几种:
1. 吸附作用:絮凝剂分子上的功能基团可以与悬浮物颗粒表面的静电荷或化学基团相互吸引,发生吸附作用。
吸附后,絮凝剂与水中悬浮物形成絮凝体,使之沉淀或过滤。
2. 凝聚作用:絮凝剂分子具有较高的分子量,能够与悬浮物颗粒发生凝聚作用,形成较大的颗粒。
这些大颗粒的密度较大,易于沉淀。
3. 桥连作用:絮凝剂分子中的功能基团可以与不同悬浮物颗粒相互作用,形成桥联结构。
这些桥联结构增强了颗粒之间的吸附和凝聚作用,促使颗粒聚集成大颗粒。
通过以上机理,絮凝剂能够有效地聚集悬浮物颗粒,使其易于沉淀或过滤。
在水处理过程中,合适的絮凝剂选择和控制使用量能够提高水质、减少处理时间和成本。
絮凝剂ph范围

絮凝剂ph范围一、什么是絮凝剂?絮凝剂是一种能够使悬浮在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凝聚成较大颗粒并沉淀的物质。
其主要作用是改变水体的物理性质,使固体颗粒形成结块,便于过滤和处理。
二、絮凝剂的pH范围絮凝剂的pH范围是指絮凝剂在不同pH值下的适应性。
不同的絮凝剂对pH值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通常来说,絮凝剂对水体的pH 值有一定的要求。
1. 阳离子絮凝剂阳离子絮凝剂是一种能够与水中的阴离子形成絮凝物的絮凝剂。
常见的阳离子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这些絮凝剂对水体的pH值要求一般在6-9之间。
当水体的pH值过低或过高时,会影响阳离子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过低的pH值会导致絮凝剂无法充分溶解,从而降低絮凝效果;过高的pH值则会使絮凝剂与水中的颗粒反应速度变慢,影响絮凝效果。
2. 阴离子絮凝剂与阳离子絮凝剂相反,阴离子絮凝剂是一种能够与水中的阳离子形成絮凝物的絮凝剂。
常见的阴离子絮凝剂有聚丙烯酰胺等。
这些絮凝剂对水体的pH值要求一般在4-7之间。
与阳离子絮凝剂类似,阴离子絮凝剂在过低或过高的pH值下都会影响絮凝效果。
过低的pH值会使絮凝剂的溶解度降低,而过高的pH值则会使絮凝剂的聚合速度变慢,从而降低絮凝效果。
三、影响絮凝剂pH范围的因素除了絮凝剂本身的特性外,还有一些因素会影响絮凝剂的pH范围,包括水质、水温、溶解氧含量等。
1. 水质不同的水质对絮凝剂的pH范围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硬水中的阳离子絮凝剂对pH值的要求可能会更高,而软水中的阴离子絮凝剂对pH值的要求可能会更低。
2. 水温水温对絮凝剂的效果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较高的水温可以加快絮凝剂的溶解速度和反应速度,提高絮凝效果;而较低的水温则会使絮凝剂的溶解速度和反应速度下降,降低絮凝效果。
3. 溶解氧含量溶解氧含量也会影响絮凝剂的效果。
较高的溶解氧含量会使絮凝剂的聚合速度变慢,从而降低絮凝效果;而较低的溶解氧含量则会提高絮凝效果。
四、结语絮凝剂的pH范围是指絮凝剂在不同pH值下的适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絮凝剂是指能使溶胶变成絮状沉淀的凝结剂。絮凝剂能 使分散相从分散介质中分离出絮状沉淀,其凝结作用称 为絮凝作用。
絮凝剂的分类
无机絮凝剂 有机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
一.无机絮凝剂
主要分为两大类别:铁制剂系列和铝制剂系列,当然也包括其丛生的高聚 物系列。
无机絮凝剂包括硫酸铝、氯化铝、硫酸铁、氯化铁等,其中硫酸铝最早是 由美国开发的,并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重要的无机絮凝剂。常用的铝盐有 硫酸铝Al2(SO4)3·18H2O和明矾 KAl(SO4 )2·12H2O,另一类是铁盐有三氯 化铁水合物FeCl3·6H2O.硫酸亚铁水合物FeSO4·7H2O和硫酸铁。
1. 非离子型聚苯稀酰胺:它是以水合状态溶于水中,此时高分子链不是伸展状态, 而是蜷曲状态,其絮凝作用是通过酰胺基与粒子表面的氢结合而产生吸附。为了 在被吸附粒子间产生侨联作用而形成坚实的絮凝体,聚苯稀酰胺的分子量应尽可 能大些。
2. 弱离子型聚苯稀酰胺:与非离子型PAM相比,絮凝沉淀性强,所以工业应用广泛。
氯化铝:固体三氯化铝和液体聚合氯化铝(PAC)
制备:铝灰碱溶法,氯化铝、硫酸铝混合法、铝、矾土二段酸溶法。 应用:工业废水净化,造纸废水及自来水的净化用絮凝剂,代替硫酸铝作
纸浆施胶沉淀剂等。 特点:1.絮凝能力强,是硫酸铝的1.5-3倍
2.絮凝快,可提高设备处理能力 3.絮凝颗粒大而坚实,减少漏滤事故发生 4.絮凝效果不受温度影响 5.不需要碱或只需少量 6.可得到低电导率的净化水,存储使用简单 7.贮存和使用方法,可实现设备自动化
合硅酸。在净化水厂中,作为低浊度水的絮凝剂使用,也广泛用于工业用 水和废水处理,与硫酸铝共用,则有促进沉淀作用。
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无机絮凝剂的优点是比较经济、用法简单;但用量大、絮凝效果低,而且存在成本高、 腐蚀性强的缺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废 水处理剂。与传统絮凝剂相比,它能成倍的提高效能,且价格较低,因而有逐步成 为主流药剂的趋势。加上产品质量稳定,有机聚合类絮凝剂的生产已占絮凝剂总产 量30%~60%。
常用的絮凝剂
硫酸铝:
制备:硫酸处理含铝的矿石制得 絮凝机理:硫酸铝和水中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反应如下:
AlSO4 3 6NaOH 2AlOH 3 3Na2SO4
氢氧化铝胶体带正电,被废液中胶体粒子吸附,胶体粒子的负电 荷被中和而产生絮凝。 应用:造纸业、自来水和工业废水净化、皮革、制药、木材防护等。 特点:价格相对便宜,絮凝效果好,无毒无腐蚀性,但与铁盐相比,絮凝 pH范围较窄,生成颗粒较轻;在废水处理中,需要加碱和助凝剂; 与PAC(聚合氯化铝)相比,用量较大。
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体或其分泌物提取、纯化而获得 的一种安全、高效,且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剂。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可 以克服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固有的缺陷,最终实现无 污染排放,因此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正成为当今世界絮凝剂方面研究的重 要课题。
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类
➢ 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 如某些细菌、霉菌、放线菌和酵母,它们大量存在于土壤、活性污泥和沉积物中。
某些天然的高分子有机物例如含羧基较多的多聚糖和含磷酸基较多的淀粉都有絮凝 性能。用化学方法在大分子中引入活性基团可提高这种性能,如将一种天然多糖进 行醚化反应引入羧基、酰胺基等活性基团后,絮凝性能较好,可加速蔗汁沉降。
将天然的高分子物质如淀粉、纤维素、壳聚糖等与丙烯酰胺进行接枝共聚,聚合物 有良好的絮凝性能,或兼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国内研制的一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污 水处理和污泥脱水。
3. 阳离子型聚苯稀酰胺:在水中溶解时,具有带正电的活性基,从而吸附带负电的 悬浮胶体粒子,中和粒子表面电荷,消除了粒子间的斥力产生絮凝。如果聚合物 有较长的链,则一个聚合物分子链可同时吸附几个粒子,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形成 桥联作用,就可以导致大颗粒而产生沉淀。
三.微生物絮凝剂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功能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 有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具有分泌絮凝剂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絮凝剂产生菌。
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 电性中和:水中胶粒一般带负电荷,当带有正电荷的生物大分子絮凝剂或其水 解产物靠近这种胶粒时,将中和其表面上的部分电荷,使胶粒脱稳,从而胶粒 之间、胶粒与絮凝剂分子间相互碰撞,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凝聚而沉淀。
➢ 吸附架桥:絮凝剂借助离子键、氢键,同时结合多个颗粒分子,因而在颗粒间 起“中间桥梁”的作用,把这些颗粒联结在一起,从而使之形成网状沉淀下来。
铁盐:作为絮凝剂使用的铁盐主要有硫酸亚铁、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与铝
盐相比,铁盐絮凝剂颗粒比硫酸铁重而易沉淀,常用作废水处理, 一般不用于自来水和工业用水的处理。
石灰絮凝剂:石灰在早期主要用作絮凝剂的助碱剂,现在在水处理和造
纸废水处理中,可直接用作絮凝剂。
活性硅絮凝剂:活性硅是在硅酸钠的稀溶液中,加入稀酸制成胶体状聚
➢ 网捕卷扫:当微生物絮凝剂投量一定且形成小粒絮体时,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 迅速网捕,卷扫水中胶粒,从而产生沉淀分离。
微生物絮凝剂的优势
➢ 、抑制污泥膨胀、促 进污泥脱水等方面的效率高于传统的无机及有机絮凝剂,而且用量少,应 用范围广,沉淀过滤性能好,饮用后对人体无毒害作用。
➢ 利用微生物提取物的絮凝剂: 酵母细胞壁的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N-乙酰葡萄糖胺等均可作为絮凝剂。
➢ 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的絮凝剂: 主要是细菌的荚膜和粘液质,除水分外,其余主要成分为多糖及少量的多肽、 蛋白质、脂类及其复合物,其中多糖在某种程度上可作为絮凝剂。
➢ 通过克隆技术获得的絮凝剂
由于大多数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或其水解、降解产物有毒,且合成用丙烯酰胺单 体有毒,能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应用领域受到一定限制,迫使絮凝剂向廉价实用、 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
制备:丙烯腈在浓硫酸中水解后,再经氨和NaOH中和制得单体,最后聚合得到。
应用:作为造纸业的絮凝剂、助留剂、干强剂、表面施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