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读书笔记范本
诗经蒹葭读后感400字

诗经蒹葭读后感400字诗经蒹葭读后感400字(精选篇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 首诗,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和“雅”更贴近普通百姓,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是《蒹葭》,全称《国风。
秦风。
蒹葭》。
全诗共有三段,皆以起兴开头。
全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人为了追求河那边的“伊人”而不顾道路险阻的情景。
首句“蒹葭苍茫,白露为霜”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无须过多的修饰,就能让人遐想万千。
次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适时地点出了年轻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时暗示路途遥远。
第三句“溯洄从之,道路且长”表明了追求过程的艰辛。
第四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出了年轻人认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寻“伊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但年轻人却始终执著地前进着,一种被称为爱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给予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因为心里有你,再大的风雨也不畏惧,因为心里有你,苦一点也愿意,爱情的力量总是不可估量,它能够让你倾尽全力,即使失败也不后悔。
如果仅仅是为了赞美爱情,那么此文不写也罢,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为梦想,目标吗?这是望深层次想,抛开表面的爱情来看,又有哪一点不吻合呢? 梦想总是在彼岸,总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条追梦之路,即使路上满是荆棘,即使伴随你的常常是狂风暴雨,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进的动力依然十足,有这些就足够了,它不会让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拥有它们,你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对吗?这是《蒹葭》给予我的启示,而《蒹葭》又仅仅是《诗经》中的一首,如果我们能细细研究每一首诗的内涵,取其精华,虽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有些人认为学习古代文化会让国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错特错了,除去科技的进步外,对比古今作品,反倒觉得很多现代*比不上那短短的几十字古文,现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静不下心来,使得传统的中国文学底蕴正逐渐流失。
《蒹葭》读后感作文

《蒹葭》读后感作文《蒹葭》读后感作文《蒹葭》这个故事出自《诗经·秦风》,以下是WTT收集的相关读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蒹葭》读后感作文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吟哦着远古的歌谣,轻轻踱向芦苇丛深处。
蒹葭是我极爱的植物。
且不说文人墨客对它有多么青睐,只看那一束荻花立于水畔,就觉得无比的美。
在我看来,芦荡是最好的景致,是令我神往的地方,而芦荡水乡酝酿的红色往事,更为这翩然诗意平添几分豪情。
进园,拉上同学直奔“芦苇迷宫”,一路风光恰好。
青石板路,亭台水榭;路边风情茶肆,炉水交响;过往旧寺厅堂、楼台古碑,皆非雄壮,与吴依软语呼着、应着,与江南小镇拼连着、模糊着,与老镇的记忆一起蒙着轻尘,和着清风。
栈桥亭中有人吃茶说话。
扯几处闲景,平淡里过。
到了“芦苇迷宫”,却是游人稀少,放眼茫茫芦荡,心中说不出的喜欢,它们不知在沙家浜的'清波里依偎了多久,好似紧挨着不肯分开。
芦花尚青嫩活跃,邻家女孩一般的模样,清纯青涩。
河畔的芦苇却有些泛黄,将长成我心中理想的“蒹葭美人”。
一簇一簇,将水面细细隔开,密不透风,水汽便在小空间流转,如朦胧神秘、氤氲未知的梦境。
就深里步行,路过一座“蒹葭桥”,走上最高点,便可胸怀些许诗情,稍稍俯视芦荡,水路狭窄曲折,实实在在的清澈盈动;芦苇旁泊着渔家小船,船桨横卧,颇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味道。
偶能听见摇橹声,却想起阿庆嫂们自然也是江南女人,也有芦苇一样的气质,芦苇般温婉的美,也会在斜风丽日里浣着纱,在低矮的屋里燃起炊烟,经营安逸悠长的水乡生活。
但她们也选择了像芦秆般坚韧,一身青花粗布,一顶芦编斗笠,一叶小木船,驾驭一方天赐芦荡,水里来,水里去,一颗炽热的心。
提起擦得晶亮的茶壶,顺便搁下女性的柔弱,谱就美谈。
江南平实安宁的历史也有了些波澜,多了种新的恪守,展示它“宁静无为”的对立面。
往回走,割舍淡淡的留恋。
踏过一座栈桥,耳畔隐约有唱戏声,极投入,向游人诉说当年的故事,与春来茶馆的清茶一起淌进人们的心田。
《蒹葭》读后感

《蒹葭》读后感《蒹葭》是一首流传已久的古代民歌,被誉为中国民歌之父的聂耳以其深情的歌声,将其改编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唱和发扬,一直都是广为流传的话题。
正是因为它的美妙动人,我在初三时期,对其进行了详尽的阅读和研究,并从中获得了许多人生启示和精神支撑。
小时候,我对《蒹葭》一无所知,唯一的印象就是聂耳。
后来在一次晚自习中,一位语文老师为我们播放了一遍民歌《蒹葭》,并在讲解中提到了它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它付出的代价。
自此,我开始了对这首音乐作品的研究和学习。
在读过《蒹葭》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它所传达出的感人情感,那种对整个世界的宏伟,以及对个人的关注和重视,给我带来了极其沉静的感觉。
在我沉浸在那音乐的海洋中的同时,又在不断思考这首歌曲的意义和价值。
那歌声虽然悲伤,但却足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自省,它教会了人们珍惜自己的人生,重视自身,珍惜爱人。
人生离别、情感亲善、甚至于求爱、追求之类,都在歌曲中找到了其精神向度,它无愧于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蒹葭》这首民歌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传递出来的精神和价值,还在于它所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和文化遗产。
很多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珍视,都归功于《蒹葭》等经典的存在。
民歌并不是只属于特定的时代和群体,它的价值与意义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所以,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就是珍视和保护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
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应该努力扶持和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遗产。
读《蒹葭》这本书,我还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
虽然《蒹葭》传承的是古老的文化,但正是因为有了作者聂耳的改编,使得它被延续至今,传销到了全世界。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想象,如果不断有更多人推陈出新,尝试创新,那么,古老的文化和故事,他们的理念和思想,就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其价值。
总之,我对《蒹葭》的阅读之旅受益匪浅。
通览全书,我体会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真谛,并从中获得了精神启示和文化支持。
蒹葭的读后感

蒹葭的读后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还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孩子,那时候只觉得这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并不明白其中的深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多了,再读这首诗,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前几天,我去了一趟乡下的外婆家。
外婆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村子的前面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河的两岸长满了芦苇,微风拂过,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就像里所描绘的那样“蒹葭苍苍”。
那天清晨,我起了个大早,沿着小河散步。
河面上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就像一层轻纱,给小河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我看到芦苇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犹如“白露为霜”。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里的诗句,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
我沿着河边的小路一直往前走,突然看到对岸有一个身影。
那是一个女孩,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衣裙,长发飘飘,宛如仙子下凡。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这不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伊人”吗?我想要靠近她,可是河水挡住了我的去路。
我沿着河岸往上游走,想要找到一座桥过河,可是河边的杂草丛生,道路崎岖不平,“道阻且长”。
我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却始终没有找到过河的路。
无奈之下,我只好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去,希望能在下游找到过河的地方。
可是下游的水流湍急,我不敢贸然下水。
就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那个女孩的身影出现在了河的中央。
她就站在那里,微笑着看着我,仿佛在向我招手。
我想要大声呼喊她的名字,可是喉咙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发不出声音。
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无奈。
我知道,我和她之间隔着一条河,就像里的主人公和他的“伊人”之间隔着一条河流一样。
我想要靠近她,却始终无法跨越那道障碍。
回到外婆家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一直在想那个女孩,想她的微笑,想她的眼神。
我知道,我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但是她的身影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蒹葭读后感作文600字怎么写

蒹葭读后感作文600字怎么写
《蒹葭》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著名的篇目之一,出自《诗经》中的“国风”篇目,被誉为中国诗歌的经典之一。
作为一名读者,我读了《蒹葭》之后感触颇深。
在读《蒹葭》之前,我并不知道这首诗的背景和含义。
通过一些查阅,我了解到《蒹葭》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歌。
作者借用蒹葭这一植物的形象,表达了他对爱情的思考和对恋人的怀念之情。
这种简洁、深刻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
读完《蒹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对恋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行云流水,字字珠玑,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中雅静唯美的情怀与意境。
作者借用蒹葭这一植物,表现出对恋人的思念和离愁别绪,真正体现了古代诗的内涵和深度。
除此之外,《蒹葭》也给读者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作者用自然中的蒹葭寄托自己对爱情的看法,表达出了对美好感情的追求。
这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从自然中汲取力量,以自然为师,从享受自然的美好中汲取精神滋养。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蒹葭》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社会中,读这一首诗歌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爱情、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读完《蒹葭》让我大开眼界,领略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意境,同时也让我重新思考了人与自然、爱情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未来的阅读中,我希望能够读更多这样的经典之作,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
蒹葭读后感700字作文怎么写

蒹葭读后感700字作文怎么写
作为一篇名为《蒹葭》的古诗,其在文学界享有极高的地位。
诗中的蒹葭不仅是草木名,更是象征着华夏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一种寄托和赞美,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读完这首诗,我深有感触。
首先,读完《蒹葭》诗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情感的真挚和对生命的热爱。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蒹葭为主题,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并以高度的审美力量创造了美丽的诗句。
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作者都能够用其鲜明的思维表达出来,这种亲身体验的情感使我们在阅读中也得到了内心的震撼。
其次,我认为《蒹葭》这首古诗的重要性在于抒发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理解。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会感慨生活的艰辛和不公,而忘记了我们的生命是多么的宝贵。
古人的思考和阐述,尤其是如此的精彩的诗歌,能够从一个侧面激励我们去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与生活。
最后,读完《蒹葭》之后,我也有了一些创新的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述和赞美是不可避免的,而蒹葭作为一个重要的象征手段,其所传达的“柔婉”、“娇媚”等
美丽表情也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对于女性美的认知。
但是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性别平等这一理念,我们需要积极去寻找新的象征手段,去描述和表达女性的独立、坚强和美丽。
这也是我们在阅读经典诗歌之后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蒹葭》这首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独特的价值。
阅读这首古诗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也能够启迪我们对于生命和人性的认识,是一首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的佳作。
蒹葭 读后感

蒹葭读后感《蒹葭》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出自《诗经》中的《国风·秦风·蒹葭》。
这首诗以蒹葭这种植物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逝去的时光的怀念之情。
蒹葭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它柔软而婉转的形态,寓意着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蒹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厚意。
诗中的“蒹葭”一词,寓意着故国的风土人情。
蒹葭虽然不是最美丽的花草,但它却承载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诗人在诗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里的“伊人”指的是诗人思念的对象,也可以理解为对故国的思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形象地描绘了故国的景色,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厚意。
在这种情感的催化下,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切。
诗中还写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水之湄,是故国的一处景色,也是诗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的象征。
诗人通过对水之湄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水之湄,是诗人心中永远的故乡,是他对故国永恒的眷恋。
诗中还写到:“蒹葭苍苍,白露未晞。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的怀念之情。
蒹葭苍苍,白露未晞,形象地描绘了逝去的时光。
诗人通过对蒹葭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蒹葭虽然苍苍,但它依然承载着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深情厚意。
总的来说,《蒹葭》这首诗通过对蒹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逝去的时光的怀念之情。
蒹葭虽然不是最美丽的花草,但它却承载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厚意。
蒹葭苍苍,白露未晞,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以及对逝去的时光的怀念之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关雎蒹葭读后感大学生

关雎蒹葭读后感大学生篇一关雎蒹葭读后感《诗经》,那是来自远古的声音,带着质朴与纯真,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心间。
最近读了《关雎》和《蒹葭》,真的让我感触颇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关雎》一开篇,就仿佛把我带到了那河边,听到了雎鸠鸟的啼叫,看到了一位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也许,在那个时代,爱情就是这般纯粹直接,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
我觉得吧,这种纯粹的感情真的让人羡慕,不像现在,爱情可能都变得复杂了,要考虑好多好多东西。
再说《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那苍苍的芦苇,那清晨的白露,还有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构成了一幅多么唯美的画面!这伊人啊,始终是那么遥不可及,让追寻者充满了迷茫和无奈。
我就在想,这伊人到底是谁呢?是心中的理想?还是那难以触及的爱情?读这两篇诗歌,我可能有点自相矛盾。
一方面,我感叹古人爱情的真挚和美好;另一方面,又觉得这种爱情在现代社会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也许,爱情这东西,从古至今都让人捉摸不透。
这一路读下来,我觉得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和古人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关雎》和《蒹葭》,它们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对美好的向往。
你们说,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这样纯粹的感情吗?篇二关雎蒹葭读后感哎呀,读了《关雎》和《蒹葭》,我这心里头啊,就跟那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先说说《关雎》吧,“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瞧瞧,这君子为了追求心爱的女子,那可是茶不思饭不想啊!我就在想,这得是多深的感情,才能让人这样牵肠挂肚?也许爱情就是这样,让人疯狂,让人失去理智。
不过呢,再看看《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追寻伊人的路啊,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
有时候我都替主人公着急,你说这伊人到底在哪儿啊?找得这么辛苦,值不值得呢?但转念一想,这也许就是爱情的魅力所在吧。
不管有多难,不管能不能找到,都要去试一试,不然怎么知道结果呢?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追求自己的梦想一样,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只要有那股子劲儿,说不定就能成功呢!说起来,这两首诗里描绘的场景可真美啊!那河边的雎鸠,那苍苍的蒹葭,仿佛就在我眼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读书笔记范本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人曾说,邂逅一首好诗如同邂逅一位知己,《蒹葭》就是我寻找多年的知己。
《蒹葭》中对于伊人的追求的精神,就如同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向我娓娓道己这些年人生境遇的经验。
这就是我喜爱的《蒹葭》,一篇让人觉得悲凉与正能量的诗篇。
诗的开头让我们走进了一个芦苇飘飘的世界,清晨的露珠在秋风中化为洁白的冰霜,而我在寻找我的伊人,伊人何处寻?宛在水中央。
爱情是我们这个年纪永远推不开的话题,信念更是一个人一生为之追求的东西。
伊人是何人,我希望是说出“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美丽女子,是那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的女子,可是水中小岛上的伊人却是如同佛中大道一般如电如露让人悟透轮回方能求之。
伊人是芸芸众生不能逃脱的爱情大网,每个人都期待自己的爱情,特别是青春年少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完美的女神,难以触及,却又充满追求的信念,我们期待着一场爱情,期待这是人生中最美的一场烟火,可,南来的风,吹灭了烟火的美丽,也吹迷失了追求爱情的青春子弟,我逆流而上,却寻不到你的影迹。
伊人,我一生中的信念,恍恍惚如爱琴海岸高耸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路。
男儿志,在四方,终点只有一个方向,我苦苦向前,再向前,一路望着你的背影,好像一个即将在黑暗世界迷路的小孩,看见面包屑的路标一样执着的走下去。
理想很丰满,我一直想追寻到那伊人,衣带渐宽不去思量,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没有在意,我只想在东
风夜放花千树的夜晚,暮然回首,看见你的身影。
现实却让我身心疲惫,我在长长跻跻的道路上不知走了多远,芦苇割破了我的手,我想用这手中鲜血来向你敬礼,而你,却一直对我漠然而视,原来伊人一直都不在我的身边,你只用了一眼,便让我对你用一生去追念。
纳兰曾说过“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我时常在想,纳兰曾经肯定熟读诗经,要不然他怎么会那么的哀伤,天涯行役,不语半字苦,正如同那追寻伊人的人,无论道路多么困难,他却依然为之疯狂。
只是,物是人非,梦醒之后,只剩凄凉,伊人,伊人,唤不回的前世千眸。
一弹指不知有多少念,让我来思考一生的路线。
我始终在这条路上去勾勒完美的线条,画出一个无暇的你,我始终在用生命去想象你在何方,填满佛教中的十方。
你是爱情,醉生梦死,你是信念,破晓天荒。
那爱情,让人变傻,走着一条困难的道路,还笑语天堂。
那信念,让人坚强,坚信横刀过后,昆仑乾坤。
[蒹葭读书笔记范本]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