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生疏.(shū) 商酌.(zhuó) 拖沓.(tà) 诲.人不倦.(huǐ juàn)B.草率.(shuài)晦涩..(huì sè)牵涉.(sè)自顾不暇.(xiá)C.恳.切(kěn)冗.长(rǒng)累赘.( zhuì)颠沛..流离(diān pèi)D. 譬.如(pì) 朦胧.(nóng)搀.合(chān)鞠躬..尽瘁(jū gō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繁碎慎重不屑不即不离B.躬行尊嘱拙作以身作则C.峰芒恢复效法付之一笑D.规矩生疏妥贴下里巴人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第14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修润.(rùn)譬.如(pì)累赘.(zhui)叶圣陶.(táo)B.拖沓.(tà)妥帖.(tiē)悲哀.(āi)丁卯.年(mǎo)C.恳.切(kěn)监.督(jiān)触.及(chù)颠沛.流离(pèi)D.草率.(shuài)感慨.(kǎi)告辞.(cí)诲.人不倦(huǐ)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对普通话shēngshū(),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训练(含答案)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别.扭(bié) 譬.如(bì) 鞠.躬尽瘁(jū) 正心休身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南腔北调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躬行君子D.累赘.(zhui)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学尔不厌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不用这个词还好,用了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
B.张老师要求我们不能迟到一分钟,他自己便以身作则....,第一个到教室。
C.这几年,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王欣颠沛流离....地换了好几个学校。
D.孔子虽然被尊为“圣人”,但他还是经常不耻下问....。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人。
B.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那么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②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
④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⑤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A.⑤④①③②B.④①③②⑤C.⑤①④②③D.①④②③⑤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昂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案及答案【最新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丁卯.(mǎo)触.及(chù)修润.(rùn)B.商酌.(zhuó) 遵嘱.(zhǔ) 打拱.(hǒnɡ)C.恳.切(kěn) 拖沓.(tà) 譬.如(bì)D.累.赘(lěi) 别.扭(biè) 草率.(shuà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逝世繁碎悔人不倦B.慎重修润颠沛流离C.朦胧感概一以贯之D.零碎妥贴以身做则3.根据意思写词语或翻译句子。
(1)商量斟酌。
()(2)修改润色。
()(3)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4)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们应当学而不厌....,勤奋刻苦,这样成绩才能步步高升。
B.大家来自全国各地,说起话来,南腔北调....,各不相同。
C.老师鼓励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多思多问,凡是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不耻下问....,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D.“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不仅要对人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执法人员更是要以身作...则.,公正执法。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案及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丁卯.(mǎo)触.及(chù)修润.(rùn)B.商酌.(zhuó) 遵嘱.(zhǔ) 打拱.(hǒnɡ)C.恳.切(kěn) 拖沓.(tà) 譬.如(bì)D.累.赘(lěi) 别.扭(biè) 草率.(shuà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逝世繁碎悔人不倦B.慎重修润颠沛流离C.朦胧感概一以贯之D.零碎妥贴以身做则3.根据意思写词语或翻译句子。
(1)商量斟酌。
()(2)修改润色。
()(3)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4)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们应当学而不厌....,勤奋刻苦,这样成绩才能步步高升。
B.大家来自全国各地,说起话来,南腔北调....,各不相同。
C.老师鼓励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多思多问,凡是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不耻下问....,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D.“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不仅要对人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执法人员更是要以身作...则.,公正执法。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重点练习课后习题课件

一、语文要素训练
7.【训练点:引用的作用】第二段中作者引用《论 语》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语》中的话,用孔子自认为“虽心 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 进行对比,强调了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 人之处。
8.【训练点:过渡句】请说说第三段第一句中“凡 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双重否定,意在 强调突出。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 品德是得到认可的。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具体事 件的叙述,起过渡作用。
例文:那栋老屋,装满了我童年的记忆。踌躇着走上阁楼, 走进卧室,头脑中满是对奶奶的回忆。我看见书桌上有好几本大 大的日历,走过去一瞧,日历正面普普通通,而反面的字让我愣 住了:“2018年2月4日,兰兰今天和父母回家。”“5月6日晚上 八点十分,兰兰打电话让我多穿点衣服。”……上面是详细的日 期和与我有关的事,有的时间具体到分。我有些不敢相信,却又 不自觉地想,在昏黄的灯光下,奶奶是怎样戴着老花镜在桌前写 下这一点一滴的。
6.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虽然内 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却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B.本文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但是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 情笔墨,而以议论为主,结合记叙,以小见大,突显了人物的 精神风貌。 C.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的核心是“写话”与“简洁”,这是我 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他的 主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D.在文风方面,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 【解理析的】口本头文语是,以同记时叙不为失主其,真结挚合。议论。
梁教授来校作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__久__仰____(久违 久仰)大名!” 呈上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___莅__临_____(莅临 来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 ___拜__读___(阅读 拜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别.扭(biè) 商酌.(zhuó) 丁卯.(mǒu)B.冗.长(chén) 慎.重(shèn) 打拱.(gǒng)C.累赘.(zhui) 悔.恨(huǐ) 躬.行(gōng)D.拖沓.(tà) 草率.(shuài) 譬.如(bì)【答案】C【解析】A项“卯”应读mǎo;C项“冗”应读rǒng;D项“譬”应读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妥贴躬行君子南腔北调B.恳切一以贯之颠沛流离C.生疏感慨系之鞠躬尽悴D.修润学而不厌悔人不倦【答案】B【解析】】 A项“妥贴”应为“妥帖”;C项“鞠躬尽悴”应为“鞠躬尽瘁”;D项“悔人不倦”应为“诲人不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李璐同学学习很认真,发现问题后及时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
B.在班级里,张华作为班长,处处以身作则....,为大家做好榜样。
C.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答案】A【解析】“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答案】B【解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后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下册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练习01(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C.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D.你去办公室问老师问题,你说:“老师,我来不耻下问了,请给我讲讲这个题。
”6.根据下列描述写出相应的词语,有误的一项是()A.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颠沛流离)B.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付之一笑)C.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不耻下问)D.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为人师表)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基础练习 1.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B.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C.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D.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缀又别拗。 2.文学常识填空。 (1)叶圣陶,原名_________,江苏苏州人,____家、____家、______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童话集《____》等。 (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______,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____家。代表作有随笔集《______》等。 提升练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知道自己身为编课本的领导,要处处以身作则....。
B.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们要诲人不倦....地向老师请教。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贬义色彩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
B.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C.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D.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模拟练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kuì zuò( )。 (2)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 zhuó( )性的意见。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shēn wù tòng jué( )之的。 (4)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wǔ zàng liù fǔ( )似乎都要碎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 D.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 B.又到酷暑时节,学校再次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独自一人去游泳。 C.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但要靠严明的纪律,还要靠自己的品德修养。 D.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才能伴你一辈子,因为好体魄是成功的前提。 中考链接 (山东临沂中考,19-2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看一样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一晃,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雍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 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 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 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⑪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有删改) 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答: 2.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3.阅读文章⑨⑩自然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 (2)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意) 答: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 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举行以“走近叶圣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副能体现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对联。 答: (2)班级掀起纪念叶圣陶先生的热潮,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请你为这次纪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 答: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D缀→赘,拗→扭。 2.答案(1)叶绍钧 作 编辑 教育 倪焕之 稻草人 (2)张中行 散文 负暄琐话
1.B“诲人不倦”是“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的意思,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2.B A.逝世:去世(含庄重意)。褒义词。B.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含贬义.C.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褒义词,.D.业绩:建立的功劳和完成的事业;成就。褒义词。
1.答案(l)愧怍(2)商酌(3)深恶痛绝(4)五脏六腑 2.D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B.都德是法国作家。C.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3.A B.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第二个“游泳”后添加“的通告”。C.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D.关联词使用不当,“即使”与“才”不能搭配,应将“即使”改为“只有”。
1.答案 向史铁生约稿,似乎没用;“我”去他地坛附近的家,和他谈散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写法;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结果未遂;史铁生从延安回来,告诉“我”延安有人问“我”好。 2.答案 因为《我与地坛》凸显了史铁生的人格魅力,他的生命充满劫难,但是苦难的人生也能够辉煌和灿烂。他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真挚动人。 3.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字比作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写出了“我”读《我与地坛》读得久,体会深。表达了“我”对此文的喜爱: (2)好的文章常读不倦,文中所展现的作者的人格魅力也常驻人们心中:好的文章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史铁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永记心中。 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梳理赏析句子的角度(修辞、用词、表现手法、句式等):其次细读画线句子进行辨析,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写出了“我”经常阅读此文,“润泽成玉”说明“我”对此文体会之深。 (2)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意的把握。把握句子的含意,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再结合文本主旨来解读。本句关键词为“在”“活着”。“文章在,人就在”意思是好的文章常读不倦,文中所展现的作者的人格魅力也常驻人们心中。“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意为文章经过长时间的流传,依然被人们所喜爱,人物品格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就是史铁生的人格魅力。 4.答案 照应题目,强化作者对史铁生的怀恋。
答案(1)(示例)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示例)搜集叶圣陶先生的照片,播放有关他的纪录片,介绍他的人生经历、文学创作及思想探索之路,开设叶圣陶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