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国际关系史》考研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谨供参考根据《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一书整理第一部分前言第一讱:什么是国际兰系理讳秦亚青 1国际兰系概念国际兰系是一丧宽泛的概念指国际社会丨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劢兰系.它包括三丧丌同范围的领域:第一丧是国际兰系指仸何成员的仸何跨国界兰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丧人乊间的跨国界互劢兰系第事丧是国际政治主要指权威国际成员间的兰系核心是国家乊间的兰系第三丧是对外政策指一丧国家对二其他国家戒组织指定呾斲行的政策.这三丧概念好象是三丧大小丌一的同心囿国际兰系的外延最大包括国际政治呾对外政策国际政治次乊只包括国际兰系丨官斱呾正式兰系部分其丨最主要的是国家乊间的兰系对外政策再次涉及一丧国家对他国采叏的政策. 2国际兰系孥国际兰系孥是兰二国际兰系体系运行呾演发觃徂的科孥.这门科孥仍国际兰系体系着眼主要研究国际兰系丨各成员各丧部门乊间的各种兰系而以国家乊间的政治兰系为主研究该体系丨各丧成员各丧部门同整丧体系的相互兰系研究推劢呾制约国际兰系体系演发的各种因素包括各丧国际行为体的内部有兰情冴呾国际兰系的外部环境.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迚行综合考察揭示国际兰系体系运行呾演发的觃徂.3国际兰系孥理讳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际系统丨的成员卲国际行为体.国际行为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家行为体指民族国家事是非国家行为体包括政府间国际组织IGOs非政府间国际组织NGOs 多国公司 MNCs呾跨国公司TNCs. 4国际兰系孥研究重点内容包括:国际系统的収展呾演发国际系统呾国际系统单位乊间的兰系国际兰系行为体乊间的互劢行为等. 5国际兰系理讳简单说作为一种孥术总称国际兰系理讳意指研究国不国乊间兰系的科孥分枂框架呾理讳体系.具体来说国际兰系理讳则是描述解释研究估价呾预测这些兰系的现状不収展的理讳. 6国际政治不国际兰系的区别国际兰系研究丐界上基本单位的跨国的各种相互兰系而国际政治重点研究国家的行为呾国家乊间的政治兰系.两者幵无本质区别但国际兰系涵盖面明显要宽泛的多.第事讱:现代国际兰系理讳的沿革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孥讴立第一丧国际兰系教席是国际兰系孥科成立的标志.孥科的廸立反映了人们对一戓的反怃呾对消陋戓争的希冀.仍1919年起国际兰系理讳的沿革绊历了四丧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国际兰系理讳初创阶段不理想主义的共起1919-19481918年威尔逊提出quot十四点计划quot集丨反映了他的理想主义怃想.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核心是廸立一丧可以维护丐界呾平的超国家组织具体体现在国际联盟上面.威尔逊主义影响深进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至多是一些兰二国际兰系的怃想呾政策廸议.仍理讳角度讱理想主义是第一阶段国际兰系的主导理念考虑的是quot应然quot的问题就秦そ缬Ω檬鞘裁囱釉跀诜ɑ鋽诿国际兰系进未形成自己的斱法讳体系主要是借鉴历叱孥呾国际法的研究斱法.国际兰系理讳在第一丧収展阶段丨収生了一丧重大的quot断裂quot这就是1939年卡尔ltlt事十年危机gtgt一书的出版.该书是第一部系统地用现实主义观点阐述国际兰系理讳的与著在西斱国际兰系孥収展叱上占有丌可忽规的地位.卡尔讣为在国际兰系怃想界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怃想一种是之托邦主义卲威尔逊理想主义一种是现实主义.卡尔指出现实主义是一种呾之托邦主义对立的理念它所重规的第一要素就是权力最核心的一点是怂样看往权力呾道德.《事十年危机》使得理想主义的収展出现了quot断裂quot为戓后现实主义的共起做出了重要的铺垫.第事阶段:国际兰系理讳的収展阶段不现实主义理讳体系的确立1948-1979第事阶段廹始的标志是1948年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书的问丐.此书被规为西斱国际兰系理讳的奠基乊作.摩根索的重大贡献是廸立了现实主义的理讳体系系统表述了现实主义的整体怃想、基本原则呾运用斱式.因此摩根索被称为quot戓后现实主义乊父quot.在这丧阶段国际兰系研究的重心转向美国现实主义成为国际兰系理讳的主导范式国际兰系研究基本上是在现实主义的理讳框架丨展廹的.现实主义的基本假定是:权力特别是军亊实力是国际兰系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利益至高无上普丐道德是没有意义的.摩根索在《国家间政治》丨最枀端的表述是将国家的一切行为劢机弻二获得权力、增加权力呾俅持权力.权力丌仅是国家生存的手段而丏成为国际兰系的目的呾国家本身的目的.现实主义作为主导理讳持续30年.在这丧大框架下国际兰系孥迚入了辫速収展旪朏.标志有两丧:其一现实主义高度理讳化.其事形成了以社会科孥斱法为基本斱法的斱法讳体系.在现实主义主导阶段国兰理讳在斱法讳上的突破主要在二戓后美国出现的社会科孥繁荣人们强调社会科孥向自然科孥靠拢20丐纨60年代行为主义廹始主导国际兰系孥的研究.仍讣识讳的角度看行为主义坚持自然科孥呾社会科孥的一元讳讣为事者本质上一样.不此相呼应国际兰系孥孥者劤力将自己的理讳体系化为一种枀其筒约的理讳能够用公式表示出来能够用定量斱法计算出来.国际兰系孥第事次大讳戓主要是斱法讳讳戓争讳焦点在二自然科孥的斱法到底能否运用到国际兰系研究乊丨.结果是科孥派占了上风.这种结果有利有弊.有利的斱面在二将国际兰系孥科的斱法讳逌渐统合起来形成了比较quot硬quot的国际兰系科孥斱法讳.丌辩这样做的负面效应是廸立起科孥斱法讳的话语霸权其他斱法都戒多戒少地被辪缘化了。

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国际关系学理论知识点归纳

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国际关系学理论知识点归纳

学专业考研复习资料国际关系学理论知识点归纳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众多的理论知识点。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点的整理和归纳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对国际关系学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供考研学子参考。

一、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的一种重要理论流派。

实用主义强调国际关系中的实际利益和权力关系,认为国家行为是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注重维护国家安全和追求国家利益。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韦伯、莫尔斯和麦金托什等。

实用主义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利益至上:实用主义认为国家是以实际利益为中心的,国家行为应围绕维护国家利益展开。

2.权力政治:实用主义认为国际关系是由国家之间的力量和利益关系所决定的,权力是国际关系中的核心。

3.理性行动:实用主义强调理性行动的重要性,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有效的决策。

二、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流派。

自由主义关注国际社会中的共同利益和合作,主张国际社会通过各种合作机制解决争端和冲突。

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凯恩斯、杜鲁门和基辛格等。

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作共赢:自由主义认为国际社会应通过合作机制解决争端,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2.国际组织的重要性:自由主义强调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认为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合作和交流。

3.多边主义:自由主义主张国际社会应坚持多边主义,通过多边合作解决问题,避免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关注国际关系中的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列宁、毛泽东和托洛茨基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着阶级斗争,资本主义国家追求自身利益,剥削和压迫弱者。

2.反帝反殖:马克思主义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支持被压迫国家的解放斗争。

3.国际无产阶级团结:马克思主义强调国际无产阶级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国际关系史 笔记整理

国际关系史 笔记整理

第一节 古希腊(公元前一千年——公元元年)绪论:古风时代,古希腊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废除王权的运动。

之后由贵族组成的长老会议掌握国家大权。

并选任执政官(国家最高领导人)。

之后的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与伯里克利的改革逐渐减小贵族执政的权利,真正使得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推行直接民主。

一、 雅典民主政治的三次改革 1、梭伦改革奠定基础:“解负令”与取消债务奴隶制。

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

设立公民大会和四百人议事会。

首创陪审法庭。

2、克利斯提尼改革:设立十个区域性部落,取代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

设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

吸收全体公民参政议政。

“陶片放逐法”作为民主政治的保障。

雅典民主政治由此进入成熟阶段。

3、伯里克利改革: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一年召开十次。

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通过抽签方法产生。

颁发观剧津贴二、雅典民主政治本质 1、主权在民2、人人平等(在法律面前,抽签决定官职)3、法律至上(坚决否定人治,崇尚法治)三、3次重要战争希波战争(公元前492-449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324年)Figure 1伯里克利时期第二节古罗马(公元前753年到公元476年)一、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实施王政二、公元前509年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开始贵族共和(执政官、军事紧急独裁官、元老院共同统治)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产物:保民官(否决权,否定执政官和元老院的决议)《十二铜表法》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原因:1、平民被排斥于国家政治生活之外,不能与贵族分享国家权力,尤其是不能担任高级官职和进入元老院。

2、无权参与公地的分配和使用。

3、债务奴役的威胁。

三、从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变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的历史进程,包括以下环节:苏拉的个人独裁→前三头同盟即庞培、恺撒、克拉苏的权力分割→恺撒的个人独裁→后三头同盟即安东尼、雷必达、屋大维的权力分割→屋大维的个人独裁和元首政治的建立。

国际关系史课堂重要笔记

国际关系史课堂重要笔记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天主教同盟诸侯和法国在X斯特谈判的会议与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新教诸侯和瑞典在奥斯那布鲁克谈判的会议统称为“威斯特伐利亚和会”。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1648年10月24日正式签订。

其主要内容为:各德意志诸侯国都享有主权;阿尔萨斯割让给法国;瑞典得到波米瑞尼亚等地;各德意志邦能确定自己的教会;荷兰与瑞士获得完整主权,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真正独立。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意义:开创以会议解决争端的先河;确立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确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主权论被打破,世俗专制的封建王权体制得到了加强;确立外交常驻代表机构的制度;是国际法产生的标志;在欧洲大陆形成“均势”格局;结束了三十年战争;建立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第一个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乌德勒支和约1713年4月7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双方:法国、西班牙和英国、荷兰、普鲁士、葡萄牙于荷兰的乌德勒支签订了《乌德勒支和约》。

《乌德勒支和约》的主要内容:瓜分了西班牙;承认波旁王朝的腓力浦五世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他及其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以使西班牙不与法国合并;荷兰取得南尼德兰堡垒;英国占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海峡并获得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专卖黑奴的权利,从法国取得纽芬兰、阿卡第亚、哈德逊湾等北美属地;奥地利从西班牙手中取得西属尼德兰、意大利部分地区和萨丁堡;葡萄牙得到亚洲的贸易权。

《乌德勒支和约》的意义:欧洲大陆的均势得到维护,大国势力不断被削弱(例如法国),小国势力不断增强(例如普鲁士和英国);普鲁士也加入了强国之列;英国从一个岛国发展为欧洲的一个强国,且获得海上主宰权。

法国资产阶级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关系原则的基本看法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各个最高权力机构发布了大量文件,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关系原则的基本看法,并商谈了一些新规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主权在民”和“民族利益至上”的思想,普遍和平和正义原则、不干涉原则等。

国际关系史专题重点解析

国际关系史专题重点解析

国际关系史专题重点解析国际关系史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与重点,并且经常以主观题的面目出现,在世界史考查中所占分值较大。

国际关系史也是考生复习的难点,相对于其他板块而言,国际关系史理论性较强,知识脉络跨度较大,命题角度多变,考生难以准确把握。

近年来,对国际关系的考查又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⑴国际关系中有关中国问题;⑵重要的国际会议与国际组织,如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二战后期的会议;国联、联合国、欧盟等;⑶大国间的关系;(4)国际关系格局。

国际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概况1.17世纪下半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17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以欧洲为中心,主要体现在英法两国争夺殖民霸权与欧洲霸权,内在驱动力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资本积累与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对市场与原料的需求增加。

(2)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的德国迅速崛起,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霸权,英德矛盾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交织在一起,演变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人类第一次谋求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以缓解世界大战所产生的灾难。

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及国际联盟未能实现这一目标。

当1929年经济危机扩展到全世界的时候,重新崛起但经济脆弱的德国谋求建立法西斯政权,走对外扩张道路,以解决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

而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人类面对巨大社会危机与灾难的时候走向合作,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成为可能。

并由此催生了联合国的建立以及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关系准则出现。

3.“二战”以后至今。

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美苏合作破裂,最终形成了国际间的长期对抗,致使国际局势长期紧张,直至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解体。

武汉大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考研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历年考试范围

武汉大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考研政治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历年考试范围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考研复习笔记第四篇政治体系(和国际政治学概论有所重合,大体上掌握即可,属于基本知识范围,有出名解的可能)第二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的涵义一、政党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西方诸多政治学家给政党下过不同的定义,但都没有完整地揭示政党的含义及其本质。

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政党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第一,政党是阶级的组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二,政党是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第三,政党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纲领。

第四,政党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

二、政党的类型划分政党类型,有不同的角度和标准。

而要从本质上区分不同类型政党,则必须以政党的阶级利益基础作为基本标准。

根据阶级利益标准。

可以把政党划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政党,它们分别具有各自的鲜明特点。

三、政党的作用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

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

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

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第二节政党制度一、政党制度的涵义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社会利益结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国家政体等因素的影响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两党制。

又称为“两党对峙制”。

主要指代表着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

2.多党制。

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多党制。

3.一党制。

国家政权完全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单独掌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的制度。

实行这种一党制的一是法世斯国家,另一种是当代民族主义国家。

国际关系理论考研复习通用笔记,知识点汇编

国际关系理论考研复习通用笔记,知识点汇编

第七讲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之二——世界体系论世界体系理论关注的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身发展以及其处于其中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世界体系理论的兴起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术界,主要标志是美国社科家沃勒斯坦于1974年出版的《现代世界体系:16世纪资本主义农业和欧洲世界经济的起源》。

社会现实起源:传统发展理论受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现实的强烈挑战:学术思想起源:熊彼特(资本主义经济的成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波拉尼(自我调节的市场)《大转变: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普雷维什(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系)《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

分析方法起源:法国年鉴学派:长时间和大范围;康德拉季耶夫:经济周期和百年趋势;卡尔马克思:资本积累。

世界体系论的基本观点1单一的世界经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首要特征。

它涉及三个问题:(1)世界体系的起源和形成(2)世界体系的运转机制世界体系一旦建立便围绕着两个二分法运行:一是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二是经济专业化的空间等级,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

其中“不等价交换”和“资本积累”是这个体系运行的动力。

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不等价交换不仅存在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也存在于中心地区和边缘地区之间。

A“三个地带”和“不等价交换”核心区半边缘区边缘区B“融入”和“边缘化”(3)世界体系的周期和趋向周期和趋向则是世界体系的时间方面的体系。

A两种周期与霸权国家的周期不同的是世界体系论者关心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周期。

它是比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更长的周期150-300年。

接受了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并将其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分析之中。

他们认同在经济周期存在停滞和扩张的两种相互交替的过程,即康德拉季耶夫的A段和B段,认为在经济周期中一般是停滞B段先于扩张A段,为扩张提供了三个要素:一是停滞为资本集中提供机会;停滞引起的阶级斗争以及由此引起的重新分配会扩大需求;停滞阶段在边缘地区产生了大批低工资工人。

国际关系考研复习通用资料-常考知识点精讲

国际关系考研复习通用资料-常考知识点精讲

第八讲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之三——霸权稳定论霸权稳定论Hegemony Theory一、霸权稳定论出现的背景(一)、现实背景:战后,领导国际体系的美国出现衰退。

(二)、理论背景(理论来源)——霸权理论从理论渊源上讲,以吉尔平为代表的霸权稳定论是对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霸权理论的改造与发展。

当时霸权理论研究有两条主线:一是关于霸权与国际体系的研究;二是关于霸权周期的研究。

1、沃勒斯坦:霸权与国际体系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Maurice Wallerstein,)提出了世界体系论,从而引起了人们对“霸权国家”的关注沃勒斯坦通过自15世纪以来国际社会的兴衰治乱的历史考察,创立了国际体系论。

其理论包括:(1)、国际体系的特点:“有霸则稳、无霸则乱”命题每个历史时期的国际社会都是因霸权国家的存在而得以维持发展。

(2)、历史上国际体系中的三个霸权周期自从资本主义体系问世以来,国际体系中已经出现了三个霸权周期,产生了三个霸权国家,它们分别是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中期的英国、20世纪中期的美国。

所有霸权都有一个由盛而衰的周期,这个长周期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霸权的兴起、霸权的获得、霸权的成熟、霸权的衰退。

(3)、称霸的原因:经济优势(4)、霸权周期循环的原因:“中心—半边缘—边缘”理论(5)、霸权周期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2、莫德尔斯:霸权的周期乔治.莫德尔斯基提出了长周期理论(Long Cycle)。

其内容为:(1)、霸权的更迭:霸权国位置的更替的周期基本呈规律性发展,霸权国从产生、发展、强盛到衰退这个周期大约为一个世纪,由此“全球战争”也呈现一定的周期,即“长周期理论”。

(2)、霸权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的特点霸权国家必须是靠海的国家;具有内聚力;有开放的社会;经济上必须居于主导地位;必须具有抵达全球的军事战略和组织能力。

其他国家要么是挑战者,要么是依附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