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详解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人间词话是其中一本经典的文学著作,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晚唐诗人的生活,人情世态和文学修养的种种经历和感悟,整个书中体现出的是一种沉静、含蓄和婉约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人间词话十则:首则:“唯有读书人,可以不开口而说出真话。
”人生中的学习极其重要,只有通过毫无保留的学习实践,才能够在生活中变得更加成熟,因为千万别忘了,真正的大智慧并不是在书本中,而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
读书人以精神为贵,敬重人才,入世之深,出世之高,读书人之所以能够不开口就能诉说真话,正是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和真理观念获得了深刻的认识和洞察。
第二则:“雅俗共赏才,诗家清韵徽。
”在中国这个文化的家园,雅俗共赏是我们一直尊崇的传统,诗歌和美好的艺术氛围紧密相连。
诗歌除了表达个人意象独特的文化和人文内蕴,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积淀和美学价值的积累。
一个成功的诗人既要有婉约的词藻,也要有深刻的思想和理念,雅俗共赏不仅仅是人们对诗歌文学的所爱同情,更是对文化及艺术自由创造的支持和鼓励。
第三则:“去者日以疏,存者年因亲。
”生命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一波三折,在生老病死中,它会像油渍般在人的心中发霉,日复一日的磨损,就像细小的车辙,慢慢地留下痕迹。
一个人的价值在其生命的意义中,常常体现在离别的痛苦与重归的欢喜之间。
有生命护卫在身,我便迎风而行;有爱一生相随,我便勇攀人生巅峰。
第四则:“未立志者,显孔廉之群庶;既立志,便不群庶。
”一个立志者再怎么平凡,起码有一份理想的追求,无论它多么遥远遮住的群体,或者它有多么微不足道。
没有人可以铭记过去的纪念,也没有人能如愿地把握未来,对未来的希望只能在平凡工作中一步一步地挑战自己,只有把每天的努力积累起来,才能找到进一步追求的空间。
第五则:“水精未醒山鬼眠,月穴初分圣辇先。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无法言喻的经历,好像在朦胧不清之间,就能听到身体和心灵的私语。
在艺术、音乐和文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把身体和心灵带入到一种状态,那种状态可以是深思、驻足、沉静、宽慰、惊奇或迷惘。
人间词话第十则解读

人间词话第十则解读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编写的一部词话理论文章集,共分为十则。
第十则是《非节》一则,本则主要阐述了词的创作要追求情感真实,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规范,强调“人与物之不可不触也”。
这则文章给词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后世的词坛影响深远。
首先,本则指出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应该追求情感的真实性。
文章开头就提到:“人间词话者,以长于心尤也。
”这句话强调了词的创作要围绕着人的内心世界展开,要表达人的真实感受。
词的主题可以涉及到爱情、离别、思乡等等,但关键是要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所传达的情感。
这与之前的传统词作有所不同,传统词作多注重形式、格律,追求言辞华丽,而不太注重情感的真实性。
杨慎的观点使得词的创作更加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给了后来词人更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
其次,本则强调了词的创作要注意情感和物象的结合。
“人与物之不可不触也。
”这句话意味着词的创作不仅要传达人的情感,还要通过描写物象的方式来表达。
词的创作要追求真实感受,要通过对物象的描写来增强感染力。
这一点在后来的词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巧妙地运用物象描写,使得词的语言更加具体、生动。
例如杨慎自己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就充满了对江水的描绘,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将情感与物象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
再次,本则主张打破传统词的格律和规范。
“往往强得佳人词令之,反觉拘谨者是。
”杨慎认为词的创作要自由随意,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规范。
他认为这种自由的创作方式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也更能够契合词这种文体的特点。
这一点也与当时的传统观点有所不同。
传统词人往往要遵守特定的格律和韵律规则,要符合特定的格式要求。
而杨慎的观点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使得词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个性和创新。
本则的观点对后世的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以后的词人们在创作上更加注重个性和真实感受的表达,他们不再拘泥于格律和规范,而是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人间词话十则原文与翻译

译文:
诗有有我的境界,有无我的境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的境界。“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的境界。有 我的境界,是以我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外物都著上我的主观色彩。无我 的境界,以物为主体观察外物,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物。古人写 词,写有我之境的为多,然而并不是不能写无我之境,对于这个问题有才 华的诗人是能够自己有所建树的。
第八节原文: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 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译文:
苏东坡的词旷达,辛稼轩的词豪迈。没有二 人的胸襟而学他们的词,犹如东施效仿西施 捧心啊。
第九节原文: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 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 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第一则原文: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崇 高的格调),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 以独绝者在此。
译文:
词以有境界为高。有境界就自然成就崇高的 格调,自然有名句。五代、北宋的词独成绝 妙的原因就在这里。
第二则原文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 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 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 故也。
译文:
有的作品是艺术家通过创造想象而缔造文学境界,有的 作品是摹写、概括与提炼生活而形成境界,这就是理想 和写实两派的区别。然而二者很难区别开来。因为大诗 人所创造想象出的境界,一定会合于自然,所摹写的境 界,也一定与理想的境界相近的缘故啊。
第三则原文: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 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 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 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 树立耳。
《人间词话》全赏析

《人间词话》全赏析(一)1《诗?蒹葭》①一篇,最得风人②深致。
晏同叔③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④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注解:①《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风人,即诗人。
《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其作者被称为为风人,后成为诗人的代称。
③晏同叔,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少年时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的时候,官至宰相。
死后谥号元献,因又被称为晏元献。
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著名词人或出其门下,或为其幕僚,因此晏殊又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晏殊工于造语,其一生安逸富贵,故而他的词作雍容和缓,温润秀洁。
虽然内容多是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含情凄婉,但是忧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深为后人称许。
④《鹊踏枝》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天长水阔知何处。
词牌解:《鹊踏枝》:本唐教坊曲,玄宗开元、天宝间人作。
唐人以鹊声报喜,乃命为曲名。
又作“雀踏枝”。
在敦煌曲子词中还保留有《鹊踏枝》的原貌:“叵耐灵鹊多满(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
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
”此词七言八句,多加衬字,自五代起则完全演为杂言(如晏殊词)。
入宋以后,则易名为《凤栖梧》、《卷珠帘》、《蝶恋花》、《黄金缕》等十余种。
其中以《蝶恋花》之名最为通行。
晏殊所作此词,实际上即宋人所谓《蝶恋花》。
)今译:《诗经?蒹葭》一篇最能体现诗人深远的情致。
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
《人间词话》十则ppt解读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屡应乡试 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22岁,结识 “东文学社”主持人罗振玉,在其资助下于赴日本留 学。
1902年因病归国,执教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 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埋头文学研究,开始 “独学”阶段。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 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 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第八则
这句话告诉我们
8.东坡 什么?
之词旷,稼
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例,
轩之词豪。 指出苏词之所以好,在于超旷
无二人之胸 的襟怀;辛词之所以好,在于
襟而学其词, 豪放激荡的气度。从中肯定了
犹东施之效 创作者内在的胸襟气度对诗词
捧心也。
境界的决定作用。
第九则
9.大家之作,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其言情也含义。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情人约 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 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 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 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 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 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和学 术上做出了独有的贡献。这是第三阶段。
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
寒凉。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5.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
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 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 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人间词话》十则(丰富实用)

冯延巳《鹊踏枝》
秦观《踏莎行》 “孤馆”“闭”,春寒袭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 无限凄婉——因了饱受羁 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 逢春寒,感孤独,听杜鹃 悲鸣,见夕阳西下。凄厉 的气氛,“可堪”二字刻 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 之恨到凄厉之景上。)一 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 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 是“有我之境”。
•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 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 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 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王国维先生实在又无法把自己为之而死的文化与清廷 分割开来。在他的书架里,《古今图书集成》、《康熙 字典》、《四库全书》、《红楼梦》、《桃花扇》、 《长生殿》、乾嘉学派、纳兰性德等等都把两者连在一 起了,于是对他来说衣冠举止,生态心态,也莫不两相 混同。我们记得,在康熙手下,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 剧烈的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 想到的是,当康熙的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已经破败之后, 文化认同竟还未消散。为此,宏才多学的王国维先生要 以生命来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 可惜又死得必然。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 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 了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 后是这样,清末以后也是这样。但清末又是整个中国封 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国维先生祭奠的该是整个中国传 统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脚点。 《一个王朝的背影》余秋雨
齐读第二则,讨论一下你是怎样理解“造境” 和“写境”的?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人间词话》十则第一则:词的起源与演变1.1 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词的不同流派及其特点1.3 词的演变与时代变迁的关系第二则:词的艺术特点2.1 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2.2 词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3 词的语言特色与创意表达第三则:词的题材与内容3.1 唐诗宋词与词的区别3.2 词的题材分类及其特点3.3 词的内容表达和意义解读第四则:名家与经典词作4.1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南唐五代的草堂词4.2 苏轼与晚唐辛弃疾的词风比较4.3 宋词中的名篇及其创作背景第五则:词的传承与创新5.1 古代词人的影响与传承5.2 现代词人的创新与突破5.3 词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第六则:文化传统与词的表现6.1 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6.2 词在表达情感和修身养性中的作用6.3 词在文学教育和文化交流中的传承与创新第七则:词与音乐的结合7.1 词曲搭配与曲风变化7.2 词与音乐传播的影响力7.3 词曲创作与艺术形式的发展第八则:现代社会中的词8.1 词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2 当代词人的创作风格和社会关注8.3 词在媒体和网络时代的传播与发展第九则:词的创作与鉴赏9.1 词的创作技巧和方法9.2 词的欣赏要点和品味9.3 词的评价标准及鉴赏心得第十则:词与人的心灵触动10.1 词作品在催人奋进中的鼓舞作用10.2 词作品在爱情与情感表达中的触动10.3 词作品在传统与现代观念交融中的启示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一、唐诗宋词选集附件二、词人作品及评论选附件三、相关词学研究论文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2、文学作品:指以文字、语言表达的艺术创作作品。
3、版权法:规范著作权的法律法规。
《人间词话》十则

《人间词话》十则人间词话十则第一则:词的定义与发展历史⑴词的定义: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辞章清丽、婉约动人、情感真挚为特点,多用于表达爱情、离别、思乡等主题。
⑵发展历史:词起源于宋代,兴盛于南宋及元代,经过明代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大小令、小令、杂剧等不同形式。
第二则:词的体裁分类⑴宫词:以宫廷生活为题材,以宫女、官员等身份的思情感怀为主。
⑵山水词:以山水自然景观为写作对象,抒发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冀望。
⑶秋词:主题围绕秋天的景物、情感和意境,表达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⑷江南词:以江南地区的风景、人情、音乐等为创作素材,较多体现出柔媚雅丽的情感。
⑸边塞词:以北方边塞地区的军旅生活、边塞景物为主题,表达士兵的豪情和思乡之情。
第三则:词的创作技巧⑴押韵技巧:词中常用平仄、押韵、对偶等手法来增强诗意和美感。
⑵纵横并用:运用对仗、借用典故、运用象征和晓得等手法,丰富作品内容和形式。
⑶意境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自然、人物、情感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则:名家名篇赏析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佳节、团圆之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⑵杨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以长江东逝水为象征,表达了边塞军人的壮志和对家乡的思念。
第五则:词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关系⑴与诗的关系:词和诗都属于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二者在形式、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一定的区别。
⑵与曲的关系:词也常用于歌曲、戏曲等表演艺术中,为其增添情感、提升艺术效果。
第六则:词的影响和传承⑴影响:词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人的创作和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⑵传承:虽然现代文学形式多样,但词的影响在当代诗词中仍能找到一些共通之处。
第七则:词的审美价值⑴表达情感:词通过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描写,能够深入人心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绪。
⑵传递文化: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中有真意, 的主观感情及个性
欲辨已忘言。
特征
精品课件
元好问《颖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精品课件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的根本区别
“有我之境”偏重情感的外 显,主观性强; “无我之境”偏重理性的描 述,客观性较强。
精品课件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AD
()
BC
属“无我之境”的是:
()
A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精品课件
王国维认为这两种境界那种更高明? 为什么? (为什么创作“无我之境”更难?)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 有主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 表现为“有我之境”;相对而言,灭 绝掉主观情思,超然物外,达到物我 浑然的境地,写出“无我之境”就比 较难了。
精品课件
第五、六则从作者感受、作品表现 的角度谈“境界”。包含三层含义:
1.写真景、真情:景真,写出自然神韵 ,不只求形似;情真,发自肺腑,诚挚深 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精品课件
拟题3、“那人”是个怎 样的人?作者塑造这样 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8ˊ
精品课件
• 参考:
•
①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独
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
孤独、寂寞。
•
②她既是作者志同道合者,也是作者一
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
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
——《傅雷家书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
号观堂。他“体素羸弱,性复忧郁”。幼年
接爱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5岁考中秀才。
青年时代在进步思潮影响下,努力学习西方
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把西方美学和文
艺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思想融合起来,
成就了他主要的美学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
话》
精品课件
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
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
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沈恨
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
精品课件
• 老年纳妾 • 张先一生安享富贵,诗酒风流,颇多佳话。
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 燕忙”为其生活写照。据传张先在八十岁时仍 娶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一次家宴上,张先春风 得意赋诗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 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也即兴附上了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 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 压海棠。”后来此小妾八年为他生了两男两女, 其中一个儿子就是宋朝著名的宰相张升。张先 一生共有十子两女,年纪最大的大儿子和年纪 最小的小女儿相差六十精品岁课件。
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 人的经验,独辟蹊径;
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无怨无 悔;
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 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般豁然 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 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 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 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韧不拔,百 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 精竭虑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这是第 二阶段。精品课件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精品课件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 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 知沈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 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 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 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这首词中有两句为千古名句, 请找出并加以赏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并非有意要忘却“春 愁”,他甚至“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心甘情愿 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 悴,瘦骨伶仃,也是值得的,这 种“春愁”就是对伊人的刻骨铭
心的相思之情。精品课件
青玉案 元夕
人物轶事
•
私会尼姑
• 传说张先年轻时, 与一小尼姑相好, 但庵 中老尼十分严厉,把小尼姑关在池塘中一小岛的
阁楼上。为了相见, 每当夜深人静,张先偷偷
划船过去,小尼姑悄悄放下梯子,让张先上楼。
后二人被迫分手,临别时, 张先不胜眷恋,于
是写下《一丛花》寄意。“伤高怀远几时穷,
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
精品课件
富家女子的 观灯情态
苦觅的意 中人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下阕:万人丛中觅情人
精品课件
拟题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ˊ
参考: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 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 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 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辛弃疾
精品课件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灯火璀璨 富貴人家出游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欢闹场面
上阕:元宵佳节空前盛况
精品课件
拟题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5ˊ
参考: 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
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 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 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 喜庆景象。
精品课件
3.仔细体会“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 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所表达的情感。
• “送春春去几时回”, 表面上是问自然界的春天 ,实际上是问自己生命中的青春几时再回来,字 里行间充满对生命之春的留恋。所以才会对着明 镜,为流水般消逝的光景伤心(“临晚镜,伤流 景”)。作者回首过去,则往事成空,瞻望将来, 则后期无定,流光堪悲,人事就更堪悲了。“空记 省”,想也无益。
• 官妓索词 • 张先老年寓居杭州,多为官妓作词,却把同
为官妓的龙靓忽略了。于是龙靓给张先写了一首 诗索词:“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 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张先于是 作《望江南》回赠: 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 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 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 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
“造境”即是“虚构之境”, “写境”即是写实之境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精品课件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嘉兴)判官。皇祐二年,晏殊知永兴军(
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
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
称张安陆。治平元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
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
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
语言工巧。
精品课件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精品课件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 提“移情”)。你还读过哪些这样的句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 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 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 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 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 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精品课件
第一则,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 才能产生名句。 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造境”与 “写境”。
精品课件
5.“沙上并禽池上暝”为什么要写 “并禽”。
• “沙上并禽”,用以对照自己的独处。
精品课件
6.王国维《人间词话》说:“ ‘云破月 来花弄影’ 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 请大家赏析“弄”字的妙处。
•
与上句动静结合,用拟 人手法,既写出了月下 花儿被风吹时的舞动之 态,也写出了花儿似乎 顾影自怜的人性美。
•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无宵节,情 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 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 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 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 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 实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这是第三阶 段。
精品课件
第七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 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说”与人生体验 结合起来
精品课件
本词小结
• 时光易逝,青春难再,人生失 意,偏逢月照花影,落红满径。借 酒浇愁,愁何能消?酒醉易醒,愁 何能醒?这首词深刻的表达了作者 无奈、感伤、失意的情怀。
精品课件
蝶恋花
晏殊
精品课件
全文诵读
精品课件
一、炼字析文,感悟意象
上片描绘了哪些的景物?
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离别 苦的特点?
拟人、烘托:赋予菊、兰人的情感,它们似与词中主人 公同病相怜,以悲景写愁,烘托出一个凄清的氛围。 对比、反衬:“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 恼恨之物,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