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的应用解剖修改稿-讲义
合集下载
鼻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

鼻的生理功能
1、鼻腔的生理功能 (1)呼吸功能 鼻阻力、清洁功能、调温功能、 湿润功能 (2)嗅觉功能 (3)共鸣功能 (4)反射功能 2、鼻窦的功能 对鼻腔的辅助作用,减轻头颅重量,缓冲外力, 对重要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鼻的应用解剖生理
鼻的应用解剖
一、外鼻
鼻的支架
由骨和软骨组成 1、鼻骨 2、软骨(隔背软骨、大翼软骨)
皮 肤
鼻根和鼻背皮肤薄而松弛,可以移动。
鼻尖和鼻翼皮肤厚,与深部组织粘着较紧, 富于大量皮脂腺和汗腺,并以鼻缘向内翻 折移入到鼻前庭,为痤疮、酒渣鼻和鼻疖 的好发部位。
静脉回流
主要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 眦静脉又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 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正逆向流动,故 在鼻或上唇患疖肿时,如误加挤压或治疗 不当,则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的危 险。故外鼻至上唇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为一骨性结构,菲薄而脆,易因外伤或手 术误伤导致脑脊液鼻漏或颅内感染。
底 壁
即硬腭的鼻腔面,与口腔相通。
前、后鼻孔
前鼻孔:由鼻翼的游离缘、鼻小柱和上唇 围绕而成。
后鼻孔:主要由蝶骨体、蝶骨翼突内侧板、 颚骨水平部后缘、犁骨后缘围绕而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鼻腔的粘膜
嗅区黏膜:中鼻甲内侧面游离缘以上及相对 的鼻中隔部分。有嗅神经末梢分布。
二、鼻腔
鼻前庭 由皮肤覆盖,富于皮脂腺,汗腺, 并长有鼻毛。缺乏皮下组织,皮肤与软骨 膜紧密贴合,发生疖肿时,疼痛较重。
固有鼻腔
内侧壁:鼻中隔 前下方粘膜动脉汇聚成 丛,成为利特尔氏区,又称易出血区。 外侧壁:三个隆起及三个凹陷 下鼻甲及下鼻道 中鼻甲及中鼻道 上鼻甲及上鼻道
鼻的应用解剖学

鼻前庭特点:
鼻毛 富有皮脂腺、汗腺 易发生疖肿且疼痛剧烈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
固有鼻腔
由内、外、顶、底四个壁组成
筛板
顶壁 呈穹窿状,分三段 前段倾斜向上,中段水平,后段倾斜向下 中段即为筛骨水平板(又称筛板),分隔颅前窝与鼻腔。
4/12/2021 筛板薄而脆,在外伤或手术时易发生损伤,导致脑脊液鼻漏
4/12/2021
梨状孔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
外鼻的支架
骨性支架: 额骨鼻部 上颌骨额突 鼻骨
软骨支架: 鼻外侧软骨 鼻中隔软骨
大翼软骨
小翼软骨
4/12/2021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
外鼻的静脉回流
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 汇入颈内静脉
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 下静脉与颅内海绵窦 相通
4/12/2021
呼吸功能→
2.温度调节作用 3.湿度调节作用
4.过滤及清洁作用
功 嗅觉功能→ 起到识别、报警、增加食欲和影响情绪的作用
能
发声共鸣功能→ 鼻腔阻塞出现鼻塞性鼻音,腭裂出现开放性鼻音
鼻的反射功能
鼻肺反射:是鼻部疾病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喷嚏反射:清除鼻腔中的异物和刺激物
免疫功能
吸收功能
排泄泪液功能→泪液通过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达到下鼻
上壁:眼眶底,外伤可引起眼球活 动障碍、复视、眼球内陷
底壁:牙槽突,牙根尖感染时可引 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前壁:中央薄而凹陷,行上颌窦手 术时经此进入
后外壁:毗邻翼腭窝,上颌窦肿瘤 破坏此壁时,致张口受限
内壁:为中鼻道和下鼻道外侧壁的 大部分,在接近鼻腔底部处骨质较 厚,愈向上愈薄,在下鼻甲附着处 最4/12薄/202,1 是经下鼻道上颌窦穿刺的最
鼻毛 富有皮脂腺、汗腺 易发生疖肿且疼痛剧烈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
固有鼻腔
由内、外、顶、底四个壁组成
筛板
顶壁 呈穹窿状,分三段 前段倾斜向上,中段水平,后段倾斜向下 中段即为筛骨水平板(又称筛板),分隔颅前窝与鼻腔。
4/12/2021 筛板薄而脆,在外伤或手术时易发生损伤,导致脑脊液鼻漏
4/12/2021
梨状孔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
外鼻的支架
骨性支架: 额骨鼻部 上颌骨额突 鼻骨
软骨支架: 鼻外侧软骨 鼻中隔软骨
大翼软骨
小翼软骨
4/12/2021
第一节 鼻的应用解剖学
外鼻的静脉回流
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 汇入颈内静脉
内眦静脉又可经眼上、 下静脉与颅内海绵窦 相通
4/12/2021
呼吸功能→
2.温度调节作用 3.湿度调节作用
4.过滤及清洁作用
功 嗅觉功能→ 起到识别、报警、增加食欲和影响情绪的作用
能
发声共鸣功能→ 鼻腔阻塞出现鼻塞性鼻音,腭裂出现开放性鼻音
鼻的反射功能
鼻肺反射:是鼻部疾病引起支气管病变的原因之一 喷嚏反射:清除鼻腔中的异物和刺激物
免疫功能
吸收功能
排泄泪液功能→泪液通过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达到下鼻
上壁:眼眶底,外伤可引起眼球活 动障碍、复视、眼球内陷
底壁:牙槽突,牙根尖感染时可引 起牙源性上颌窦炎
前壁:中央薄而凹陷,行上颌窦手 术时经此进入
后外壁:毗邻翼腭窝,上颌窦肿瘤 破坏此壁时,致张口受限
内壁:为中鼻道和下鼻道外侧壁的 大部分,在接近鼻腔底部处骨质较 厚,愈向上愈薄,在下鼻甲附着处 最4/12薄/202,1 是经下鼻道上颌窦穿刺的最
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课件

(1)内眦静脉 面静脉— 颈内静脉 (2)内眦静脉 眼上、下静脉 海绵窦
❖ 面部静脉无瓣膜,故当鼻及上唇(危险三角区)患疖时, 若挤压或治疗不当,则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可能。
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 二、鼻腔解剖
❖ 1.鼻前庭:
位于鼻腔前部,前界即前鼻孔,后界为鼻阈。 富有皮脂腺,汗腺,布有鼻毛,皮肤与软骨粘合紧密。 鼻前庭最狭窄之处,亦称鼻内孔(鼻阈-分界,skin, mucosa)。
(1)嗅区(olfactory region) 粘膜
分布在鼻腔顶中部,向下至鼻中隔上部和鼻 腔外侧壁上部等嗅裂区域。由假复层无纤 毛柱状上皮构成,其由支持细胞、基底细 胞和嗅细胞组成,嗅细胞为具有嗅毛的双 极神经细胞,其细长的轴突,形成无髓鞘 神经纤维,通过筛骨水平板进入颅内,止 于嗅球。
❖ (2)呼吸区粘膜 ❖鼻腔前1/3:鳞状上皮、移形上皮、假复 层柱状
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 complex,OMC)
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解剖结构的异常和 病理改变与鼻窦炎的发病最为密切,这一区域称 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它是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 钩突、筛泡、半月裂、中鼻道、中鼻甲、前组筛 房、额窦口及上颌窦自然口等一系列结构。这一 区域的解剖发生异常,均会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 和引流,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 上鼻甲:属筛骨一部分。位置最高,其内后上方 有一凹陷—蝶筛隐窝— 蝶窦开口。
❖ 三个鼻甲从下向上依次缩小1/3,并依次后退1/3。 三个鼻甲的外下方均有一裂隙样空间,称为鼻道, 因此有上、中、下三鼻道,各鼻道与鼻中隔之间 的共同狭窄腔称总鼻道 (另:嗅裂)。
❖ 下鼻道:鼻泪管开口,距前鼻孔约3~3.5cm;上颌 窦穿刺部位(距离下鼻甲前端约1~2cm处骨质较 簿)。
❖ 面部静脉无瓣膜,故当鼻及上唇(危险三角区)患疖时, 若挤压或治疗不当,则有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可能。
鼻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 二、鼻腔解剖
❖ 1.鼻前庭:
位于鼻腔前部,前界即前鼻孔,后界为鼻阈。 富有皮脂腺,汗腺,布有鼻毛,皮肤与软骨粘合紧密。 鼻前庭最狭窄之处,亦称鼻内孔(鼻阈-分界,skin, mucosa)。
(1)嗅区(olfactory region) 粘膜
分布在鼻腔顶中部,向下至鼻中隔上部和鼻 腔外侧壁上部等嗅裂区域。由假复层无纤 毛柱状上皮构成,其由支持细胞、基底细 胞和嗅细胞组成,嗅细胞为具有嗅毛的双 极神经细胞,其细长的轴突,形成无髓鞘 神经纤维,通过筛骨水平板进入颅内,止 于嗅球。
❖ (2)呼吸区粘膜 ❖鼻腔前1/3:鳞状上皮、移形上皮、假复 层柱状
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 complex,OMC)
中鼻甲、中鼻道及其附近区域解剖结构的异常和 病理改变与鼻窦炎的发病最为密切,这一区域称 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它是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区域,包括:筛漏斗、 钩突、筛泡、半月裂、中鼻道、中鼻甲、前组筛 房、额窦口及上颌窦自然口等一系列结构。这一 区域的解剖发生异常,均会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 和引流,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 上鼻甲:属筛骨一部分。位置最高,其内后上方 有一凹陷—蝶筛隐窝— 蝶窦开口。
❖ 三个鼻甲从下向上依次缩小1/3,并依次后退1/3。 三个鼻甲的外下方均有一裂隙样空间,称为鼻道, 因此有上、中、下三鼻道,各鼻道与鼻中隔之间 的共同狭窄腔称总鼻道 (另:嗅裂)。
❖ 下鼻道:鼻泪管开口,距前鼻孔约3~3.5cm;上颌 窦穿刺部位(距离下鼻甲前端约1~2cm处骨质较 簿)。
鼻应用解剖学培训课件

鼻前庭
为前鼻孔与固有鼻腔之间的间隙。鼻前 庭前界为鼻孔,后界为鼻内孔(鼻域), 表面皮肤覆盖。皮肤长有鼻毛,并富含皮 脂腺和汗腺,故易发生疖肿。皮肤与软骨 紧密连接,一旦发生疖肿,疼痛剧烈。
鼻应用解剖学
11
固有鼻腔(鼻腔)
• 固有鼻腔前界为鼻内孔,后界为后鼻 • 孔,有内、外、顶、底四壁。
• 1.内壁:即鼻中隔,由软骨部(鼻中 • 隔软骨和大翼软骨内侧脚)和骨部 • (筛骨垂直板、上颌骨鼻嵴、犁骨) • 组成。
鼻应用解剖学
24
鼻窦的解剖位置和窦口所在部位
• 按照位置,鼻窦分为两组: • 前组: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 • 后组:后组筛窦、蝶窦。 • 按照窦口开口位置也分两组: • 低位开口组:额窦、前组筛窦。 • 高位开口组:上颌窦、蝶窦、后组筛
窦。
鼻应用解剖学
25
四个鼻窦的位置关系
鼻应用解剖学
26
四组鼻窦开口位置
鼻应用解剖学
27
鼻窦开口部位示意图
鼻应用解剖学
28
第二节 鼻的生理学
• 一、鼻腔的生理
• ㈠呼吸功能
• 1.气体交换作用
• 2.温度调节作用
• 3.湿度调节作用
• 4.过滤及清洁作用
• 5.粘膜纤毛系统的作用
鼻应用解剖学
29
• ㈠呼吸功能 • 1.气体交换作用 • ㈡嗅觉功能 • 1.识别、 • 2.报警、 • 3.增进食欲、 • 4.影响情绪的作用
鼻应用解剖学
15
固有鼻腔-外侧壁手绘骨结构图
• 外侧壁:由上颌骨、泪骨、下鼻甲骨、 筛骨迷路、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 成。
鼻应用解剖学
16
固有鼻腔-外侧壁结构影像图
鼻应用解剖学

嗅区粘膜面积10cm2 嗅丝感受气体微粒至嗅 神经中枢产生嗅觉 嗅觉可增食欲促消化色 -视觉 香-嗅觉味-味 觉 品-搭配
耳鼻咽喉科医院
三、共鸣功能
鼻和鼻窦为含气腔-共鸣使声音变得宏亮、悦耳 鼻塞,声音混浊-鼻塞性鼻音 软腭麻痹-开放性鼻音
耳鼻咽喉科医院
四、反射功能
鼻腔神经分布极为丰富,受刺激- 喷嚏反射 鼻肺反射-以鼻粘膜三叉神经末梢 为传入支,支气管平滑肌的迷走神 经为传出支,三叉神经核及迷走神 经核为中枢核团,形成反射弧。是 鼻腔局部刺激和病变引起支气管病 变的原因之一。 眼受刺激,鼻粘膜水肿,分泌物增 多-鼻睫反射-同样,鼻粘膜受刺 激,引起流泪,球结膜充血等源自耳鼻咽喉科医院4.腺体
●黏液来源:丰富的杯状细胞、粘液腺、浆液腺 ●粘液毯构成:外层的粘蛋白层、内层的水样层
耳鼻咽喉科医院
5.鼻腔的神经支配
●嗅神经:
来源于嗅球,经筛孔分布于嗅区粘膜。 ●感觉神经:来源于三叉神经 (1)眼神经:分成筛前神经、筛后神经,分布于鼻中 隔和鼻腔外侧壁前、上部。 (2)上颌神经:经蝶腭孔进入鼻腔分成鼻后上外侧支 和鼻后上内侧支,分布于鼻腔外侧壁后部、鼻腔 顶和鼻中隔。 ●自主神经 (1)交感神经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主管鼻粘膜 血管收缩 (2)副交感神经来自面神经分出的岩浅大神经,主管 鼻粘膜血管扩张和腺体分泌。
耳鼻咽喉科医院
4.鼻腔外壁(鼻腔最重要的区域)
构成:上颌窦和筛窦的内壁构成骨性支 架 特征:三个鼻甲和三个鼻道(上、中、下鼻
甲,上、中、下鼻道)
耳鼻咽喉科医院
4.鼻腔外壁(鼻腔最重要的区域)
耳鼻咽喉科医院
4.鼻腔外壁(鼻腔最重要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