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理想信念

合集下载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PPT课件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PPT课件

政治制度和设施等一系列政治问题的看法。
②科学信念。是指对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
等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的信服。
③道德信念。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 道德规范体系所持的信奉态度。 ④生活信念。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和未 来生活前途的坚信态度。
(三)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在人的 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 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 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 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 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 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 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 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 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 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P23 (1)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2)信念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 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
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坚定信念,使其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个人理 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化理想为现实。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 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 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 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 成长、成就事业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象。请试想一下吧,如果牛顿没有丰富的物理知识,
那么他看到苹果掉下来就会联想到地球有吸引力,从 而创立万有引力学说吗?躺在床上云里雾里胡思乱想, 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 肉吗?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标】本章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并将其付诸人生实践,从知识和情感两个层面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人生意义。

在知识层面:明确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含义,弄清什么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在情感层面:确立积极乐观的生活理想、崇高美好的道德理想和正确高尚的职业理想,并且通过升华自身的情感,匡正人生信仰,确立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心。

【教学重点】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依据;确立和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关于理想信念的几种认识误区;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教学课时】2个课时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人们从孩童时起,就开始憧憬未来,开始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个性的成熟,识别事物能力的增强,这幅蓝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充实坚定,从而成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理想。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

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因而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上,刘翔以12秒91,平由 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的纪录夺得了金牌,创造了中国人在短道项目上的 奇迹和神话!
★ 2005年8月12日,在第十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刘翔以13秒08夺得亚军, 创造了中国男选手在世锦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
★ 2006年7月12日,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金 牌,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1的世 界纪录。
★ 2001年5月28日,刘翔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世界大学生 运动会110米栏冠军。
★ 2002年7月,瑞士国际田联大奖赛,刘翔跑出13秒12的成绩,打破 了13秒23的世界青年纪录。
★ 2004年5月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上,刘翔以13秒06的 成绩战胜了约翰逊的13秒13。第一次面对面地战胜了约翰逊,也是战胜 了刘翔心目中的偶像,也是第二个对手。 ★ 2004年7月2日,国际田联 大奖赛罗马站上,刘翔以13秒11,比阿兰·约翰逊快千分之一秒的速度再 次获胜。两次战胜阿兰·约翰逊的经历,为刘翔决战雅典注入了无穷的信 心。
★ 1999年3月,在孙海平的全力争取下,刘翔回到了二少体练习跨栏, 并进入一线队伍。从此刘翔与师傅孙海平结缘,最终创造了12秒88的 神话。
★ 2001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系列大奖赛上,刘翔 以13秒32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在这次新老跨栏王“争霸赛”上,刘翔 战胜了他心目中的第一个跨栏对手陈雁浩。也是从这一次开始,刘翔 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超越。
电影院中的道德
楼道里的道德
树立求实的 职业理想
•职职业理想 人们对未
来的合乎自己意愿的职业 及获取成就的追求和向往 。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015版讲稿[五篇范文]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015版讲稿[五篇范文]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015版讲稿[五篇范文]第一篇: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2015版讲稿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大学生掌握理想、新年的含义与特征,明确理想和信念对于人生具有重要作用,自觉地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教学重点1.理想与信念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教学难点厘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教学时数教学内容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长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导入——名人说理想列夫·托尔斯泰:“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维克多·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

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生活。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当代诗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城厢镇槐树街老家。

自幼习古文,做文言文。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就应当全面了解理想信念的涵义、类型、特征及其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理想植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使人生具有坚强的精神支柱。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长远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更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标】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坚定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信念,用实际行动把美好理想化为现实。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树立最高理想,坚信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引言同学们,我们已经上了大学,可以说理想已经实现了,那么在大学阶段我们是否还需要什么理想信念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理想信念问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追求,确实应该祝贺你们,时代的幸运儿。

但是当上大学已不再是你们的理想,而是摆在你们面前的一个真实目标。

那么我们该如何读大学,读完大学以后干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也可以说仍然需要理想信念的支撑,因为大学是你们人生新的起点,未来在你们不断的思索中,展开了腾飞的翅膀。

名言:“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我国诗人流沙河这样写道。

的确,理想是人生不竭动力的源泉,而信念又给追求理想提供了认识和情感的基础。

理想和信念共同构成人的动力系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信念的确立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自觉努力的结果。

青年大学生要确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首先必须对理想信念本身有所了解、有所选择。

(一)理想的义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在中国古代,理想叫做“志”,即志向。

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今天,理想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包含三层含义:实践,追求和目标体现。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生活理想是对未来的 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 消费性生活的向往。它包 括人们对吃穿住用的构想 以及对爱情婚姻家庭方面 的追求目标。
职业理想是对未来的工 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业绩 的追求与向往。职业理想在 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 位,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道德理想是指对自己道 德人格的向往。道德理想有 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定 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 括和结晶;二是指一定社会 或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的道 德品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社会理 想是:把祖国建设成富强、 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达到共同富裕,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种共同理想,既有振 兴中华的社会理想的内容, 又有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 道德理想内容,还包括了以 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职 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内容。
“昨夜西风雕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
其次,理想高于现实, 是对现实的扬弃。理想来源 于现实,但又不等于现实, 而是现实的一种升华,是集 中了现实中美的、善的、有 前途的东西加以整合而形成 的,是优于现实的。
再次,理想可以转化为 现实。理想的合规律性、实 践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可以转 化为现实。从现实中产生理 想是一个过程,而把理想转 化为现实也是一个循环往复、 逐步上升的过程。
2、树立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最高层次的社会理想是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产党宣言》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 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 的,将是这样一种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 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
“一切民族,不管他们 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 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 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力 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 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 经济形态”。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 流沙河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第五,政治性。任何一个社会历史阶段,人们追求 的理想无不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根本制度相 联系,而他们的种种理想追求又无不是从每个人特定 的社会地位、根本利益、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出发的。
柏拉图
马克思
第六, 目标性。对自身实践行为的价值 方向进行选择.
(3)理想的类型
从主体上:个人理想、社会理想 从时序上:近期理想、长远理想 从性质上:崇高理想、庸俗理想 从内容上:社会政治理想、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课程导入
孩提时代,我们都听说过“理想”一词,甚至从小 我们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四有”新人第一有就是 “有理想”,可见理想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 青年学生,更是与理想作伴。
理想与信念密不可们本章所解决问题。
理想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指人们向往的理想人格、 做人的楷模和标准,是 人们道德生活中所期望 达到的目标。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12亿人奔小康
生活理想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15版教案、课件)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15版教案、课件)

对思想或事物的一般认识由于认同而内化 为信念,经历了情感的深入,不仅具有了理智
上的坚信不移,而且得到了情感上的强烈支持,
因此,信念具有高于一般认识的稳定性,人们 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不论是正确与错误、科 学与非科学,都不易改变。
20世纪初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
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 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厦,原子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最小单位——宇 宙之砖。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一理论。然而,科学上的一系 列发现,如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 里夫妇铀的发现等,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 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 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对于这些新的发现,用原子论的观 点是无法解释的,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了彷徨、苦闷之

第三,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 能性,那就不能是理想。

第四,理想不是现在,而是对未来的预测、设想, 现实与理想是存在差距的。

第五,理想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向往和追求,二是对个 体人生发展的规划与设计。

第六,理想是以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 指导的,是建立在对世界、对人生、对价值问题的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念的作用 ●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 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 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 托尔斯泰 (俄,1828-1910)
第二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明白理想、信念的基本含义,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确立并坚定地追求科学的理想信念。 重点与难点: ●理想信念的涵义、特点及作用。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涵。 ●理想信念的确立、实现与追找 手段与方法:讲授与课堂讨论结合

导入:1、以课堂提问形式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想,并回答理想

产生的原因和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 2、根据学生的回答,分析理想的特点、分类以及为学生如何实现个人理想提出建议。 第一节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深层核心。有无理想信念,就像是一道分水岭,既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又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正是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成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 一、什么是理想 (一)理想的含义及特点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超越性。 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一方面,理想作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具有完美性,它是对现实生活的缺陷和不完满性的超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对现状有所不满足,并设想和追求着更加美好的生活。理想正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最集中最直观的表达,理想也因而对人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另一方面,理想作为未来图景具有超前性,是对现在的超越。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对世界的认识,形成本来的理想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理想的超越性体现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2、现实可能性。 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其本身包含着现实的要素,尤其是反 2

映着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这就决定了理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可能性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可能性。它不是被推到无限未来的渺茫的目标,而是经过或长或短时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当然,现实的可能性不等于直接的现实性,要想使理想真正变成现实,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努力,否则常常会因为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当而不能实现理想 。 3、实践性。 理想作为一种现象,不只是指对未未目标的一种想象,而且是一个包括理想的形成和确立、理想的追求和实现的完整过程。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生实践以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是由于它具有实践性。它不是停留于主观领域,而是进入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化为人们行动的热情和意志,成为一种实践的力量。因此,不能仅仅把理想看作一种纯粹的认识现象,同时还要看到它也是一种与人们的信念、意志和行为联系着的实践现象。 4、差异性。 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理想的差异性。理想的差异性首先在于它的时代性。人不能超越于自己的时代,理想是循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不同的时代会有反映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条件的不同的理想。甚至人们对理想的想象也受着时代条件的限制。理想的差异性还表现为它的阶级性。特别是社会政治理想,不同的阶级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根本利益出发,会提出不同的目标和图景。资产阶级把维护和推广资本主义制度作为自己的理想,而无产阶级则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理想 (二)理想的基本类型 人们对理想的追求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贯穿于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因而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概括地说,理想大体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等。 1、 1、 生活理想 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想象和向往,它涉及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在建构生活理想方面,要把富裕的物质生活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结合起来,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共同构筑美好的未来。 2、职业理想 是关于工作、职业方面的理想。在职业日益分化,就业岗位日益多样化和变动不居的现代社会中,重要的不在于一生中只选取某一种最理想的工作,而在于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将其当作一种理想来追求,并努力争取达到理想的境界。并非只有热门职业才有资格成为人们的理想职业,多样化的平凡工作岗位也可以成为人们的理想所寄。只要认定某种为社会所需要、为自己所喜爱的工作,并努力把它做好,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他人,这就是在职业方面有理想有抱负的表现。当代青年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优秀人才,更有条件在造福社会、造福他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关键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3

3、道德理想 是人们在做人方面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道德不只是规范人们日常生活的具体规则,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一个人认为自己应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形象,学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这是人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理想追求。由于道德理想是一种内在目标的追求,它的追求和实现具有明显的超功利特征,因而有人并不把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自己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联系起来,从而对道德理想缺少热情。其实,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富有人格的魅力,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既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又是生活幸福的根本。 4、社会政治理想 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对于理想的社会和制度的向往与追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和政治集团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理想。封建地主阶级的社会政治理想往往是建立等级制封建国家,或建立统一强大的封建帝国;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理想往往是建立以“民主”、“自由”相标榜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及用这一政治理念来改造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社会政治理想,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由于社会政治理想具有阶级性,因而不同的社会政治理想之间往往发生尖锐的冲突。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不论是否对政治感兴趣,其理想的追求都不可能完全与社会政治理想无关。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不仅应该有美好的个人理想,而且也要自觉地确立起正确的社会政治理想。 二、什么是信念 理想与信念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状态。信念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信念的复合性 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信念中包含一定的认识,如果没有这些认识或观念,人们就没有所相信的对象,从而也就不会有信念。但信念不是冷冰冰的认识现象,它作为人们所强烈认同的观念,是与人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也正因为如此,信念也总是在感情的驱使下导致相应的行动。信念不是仅仅深藏于人的内心的东西,而是总要向外表现出来,表现为行为和实践意志。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是坚强的,行为是坚决的,对目标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二)信念的稳定性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信念是在人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生活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一定的思想观点之成为他的信念,除了经过理智上的反复认识和深刻认同外,还有感情上的强烈支持。信念与人格密切相关,信念的稳定是人格可靠的表现。一个随意改变自己信念的人,是没有原则的、不可信赖的人。当然,信念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信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对现实的反映,它必然会随着客 4

观实际的改变而有所变化。信念的变化并不可怕,只要信念能不断调整和完善,与时俱进,它就能从现实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从而更有活力。信念正是在现实不断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强的。僵化不变、脱离现实的信念往往是脆弱的,它经不起现实变化的冲击。因此,坚定自己信念的过程是一个与现实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三)信念的执著性 执着性不只是指信念的稳定性,而且更多地是指具有坚定信念的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态的稳定性。坚定的信念会使人全身心投入到信念所要求的事业中去,精神上高度集中,对自己相信和追求的事情全神贯注,态度上对于自己的事业充满高度的热情,而且在行为上坚定不移、始终不渝。当然,信念的执著性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排外,并不意味着迷信、盲从、狂热以至失去正常的理智,而是应该保持比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倾听现实的声音,并保持判断是非的能力。另外,信念的执著是人们对于人生大本大源,对于社会事业的执著,而不是对个人名利的执著。事实上,当一个人执著于高尚的人生信念和理想时,就会超脱个人名利,成为心胸宽阔、精神自由的人。 (四)信念的多样性 信念和理想一样是多样化的。不同的人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信念。比如在政治、经济、科学、道德。审美、事业、学业、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一些信念。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强求信念一律;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有相同之处,从而形成共同信念。而且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也往往有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信念的体系。其中,有的处于最高层次,有的处于中间层次,还有的处于最低层次,形成有序的信念系统。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同时,由于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往往它就代表了这个人的信仰。 三、人生需要理想和信念 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理想和信念的立命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之所以需要并形成理想信念,是由于人们需要在现实生洁的不确定性中为自己寻找一种确定性,作为自己安身立命和安心立命之所在,以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获取更幸福美满的生活。有了这种确定性,人们内心就会感到安全、踏实,也会感到充实和愉悦。信仰能给人生一种非凡的力量,一种坚定的精神和执著的态度。具有这样的力量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因为坚定就是执著,执著就是投入,投入就是寄托,寄托就使人生变得有意义。在生活的海洋上,一个人如果缺少一份立命的力量,就像船没有锚一样,随波逐流。特别是现代生活的多样化和快节奏容易使人心浮躁,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若缺乏坚定的力量,就会浅尝辄止、碌碌无为,甚至会走上人生的歧途和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