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案例
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经验案例

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经验案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融资租赁公司之一。
该集团通过引入先进的固废资源利用技术,不仅有效减少了固废排放量,还实现了固废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中,该集团利用高炉炉渣制备水泥、钢渣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将废弃轮胎、废旧金属等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通过这些措施,宝武钢铁集团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美国西门子公司
西门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该公司重视工业固废资源的利用,通过应用传感器、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的智能化管理。
例如,西门子公司在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提高了回收率和利用率,降低了电池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
丰田汽车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也是一个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该公司注重固废资源的再利用,通过回收再制造废弃零件和材料,实现了有效资源的再利用。
丰田汽车同时推动废物减量化和可持续材料的使用,通过优化设计和生产流程,减少了废物的产生。
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持续改进。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企业可以实现废物减量化、废物资源化的目标,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固废处理三化案例

固废处理三化案例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备受关注。
为了有效解决固废污染问题,许多地区和企业都采取了"三化"的处理策略,即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下面就以几个典型案例来阐述固废处理三化的具体做法和效果。
1.工业固废减量化案例
某造纸厂通过生产工艺优化和末端治理措施,大幅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固废排放量。
比如采用无氯漂白技术,可避免产生含氯有毒污染物;利用纤维回收技术,将原料浆中的未利用纤维回收再利用,减少了浆渣的产生量等。
通过这些措施,该厂每年可减少近10万吨固废的排放。
2.生活垃圾资源化案例
某城市在垃圾填埋场附近建立了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对收集的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如废塑料、玻璃、金属等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有机质垃圾通过好氧发酵制成有机肥料;不可回收垃圾才被卫生填埋。
该中心每年可回收利用约20%的生活垃圾,大幅减少了垃圾填埋量。
3.危险固废无害化案例
某化工企业产生大量含重金属和有机毒物的危险废渣,若直接填埋将导致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该企业引进焚烧炉和稳定化/固化预
处理设备,对危废进行高温焚烧或固化处理,使之无害化后填埋。
经无害化处理后,残渣中重金属含量可降至国家标准以下,有机污染物也基本被分解。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固废处理三化战略具有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确保环境安全的多重效益。
相信在未来,固废处理三化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固体废物污染典型案例

固体废物污染典型案例—沈桂芳(1)1、江苏仪征固废污染事件2011年春节以来,在仪征市的古井、谢集、大仪等乡镇,接连发生了倾倒化工危险废渣的污染事件。
一些不法之徒,乘借夜幕掩护和旷野人烟稀少之际,动用机动车辆将绿豆里面的粒状、黑色焦油状的化工危险废渣,倾倒在乡村的公路两侧和荒坡上,引起了当地群众极大的恐慌。
一堆堆的化工危险废渣,散发出强烈的刺鼻气味,造成周围土壤严重污染,农作物和草木纷纷被灼烧死亡。
先后有6棵10多米高的杨树,被废渣散发的强烈气体蒸死,而行人或耕作的农民接近废渣后,立刻会感到头昏眼花,皮肤上则有一种强烈的刺痛感。
2、上海市嘉定县盐铁河和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固废污染1991年8月30日,在上海市嘉定县盐铁河和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内,发生了一起因运输船舶投放含氰化钠废渣,严重污染水域致使水生生物死亡的特大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210余万元。
因水域污染,当地自来水厂停止供水,造成部分企业停产的利润损失20余万元。
此起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向阳化工承包厂长曹保章,为牟取暴利,明知本厂没有处理含氰废渣的能力,仍于1989年1月伙同陆恒福与上海钢锯厂签订了处理含氰废渣的协议,并于1989年1月至1991年8月,指使陈祥兴等,租用张氏父子的机轮船,到上海宝山云岭东路码头装运含氰废渣(含氰化钠13.3%),共25次,计294吨,后因无法处理,将含氰废渣直接抛入途经的嘉定县盐铁河和江苏省太仓县浏河。
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2年8月17日,以投毒罪判处主犯曹保章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兰州饮用水源污染事件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在1987年物理爆破事故以及2002年车间泵管线开裂着火导致产生的未经处置的渣油,在地下埋了23年和12年后,在地下缓慢渗出,导致污染物扩散,最终入侵管网从而污染饮用水,造成兰州全城断水,市民恐慌,引发公众危机事件,省长出面协调,兰州市市长向社会道歉。
固体废物污染典型案例

固体废物污染典型案例—沈桂芳(1、江苏仪征固废污染事件2011年春节以来,在仪征市的古井、谢集、大仪等乡镇,接连发生了倾倒化工危险废渣的污染事件。
一些不法之徒,乘借夜幕掩护和旷野人烟稀少之际,动用机动车辆将绿豆里面的粒状、黑色焦油状的化工危险废渣,倾倒在乡村的公路两侧和荒坡上,引起了当地群众极大的恐慌。
一堆堆的化工危险废渣,散发出强烈的刺鼻气味,造成周围土壤严重污染,农作物和草木纷纷被灼烧死亡。
先后有6棵10多米高的杨树,被废渣散发的强烈气体蒸死,而行人或耕作的农民接近废渣后,立刻会感到头昏眼花,皮肤上则有一种强烈的刺痛感。
2、上海市嘉定县盐铁河和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固废污染1991年8月30日,在上海市嘉定县盐铁河和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内,发生了一起因运输船舶投放含氰化钠废渣,严重污染水域致使水生生物死亡的特大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210余万元。
因水域污染,当地自来水厂停止供水,造成部分企业停产的利润损失20余万元。
此起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向阳化工承包厂长曹保章,为牟取暴利,明知本厂没有处理含氰废渣的能力,仍于1989年1月伙同陆恒福与上海钢锯厂签订了处理含氰废渣的协议,并于1989年1月至1991年8月,指使陈祥兴等,租用张氏父子的机轮船,到上海宝山云岭东路码头装运含氰废渣(含氰化钠13.3%),共25次,计294吨,后因无法处理,将含氰废渣直接抛入途经的嘉定县盐铁河和江苏省太仓县浏河。
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92年8月17日,以投毒罪判处主犯曹保章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兰州饮用水源污染事件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在1987年物理爆破事故以及2002年车间泵管线开裂着火导致产生的未经处置的渣油,在地下埋了23年和12年后,在地下缓慢渗出,导致污染物扩散,最终入侵管网从而污染饮用水,造成兰州全城断水,市民恐慌,引发公众危机事件,省长出面协调,兰州市市长向社会道歉。
4、北京宋家庄固体废物污染治理2004年,宋家庄地铁工程建筑工地三名工人在探井时,由于地处农药厂污染地段,未处理的土壤中的废气导致工人中毒。
环境保护案例:固体废物处理创新技术

环境保护案例:固体废物处理创新技术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创新技术在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固体废物处理创新技术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案例一: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提高,在城市中产生大量的垃圾。
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处理方法无法有效解决垃圾问题。
因此,一些地区开始引入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通过将垃圾进行分类,如可回收、有害、易腐等,使得不同种类的垃圾能够得到相应的处理,如再生利用、安全处置等。
这种系统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能有效地回收和利用资源。
案例二:生物降解材料的应用传统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分解的速度非常缓慢,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生物降解材料被提出并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等。
这些生物降解材料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迅速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并对环境造成较小的污染。
例如,可降解塑料袋取代了传统塑料袋,在使用完毕后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迅速分解。
案例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将固体废物进行焚烧处理,并通过蒸汽产生电力的技术。
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固体废物数量,还能以固废发电形式利用其中所含的能源。
通过高温燃烧,可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灰渣和二氧化碳排放,在合理规划下对环境影响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案例四:无害化处理技术固体废物中存在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无害化处理技术被开发出来。
例如,通过化学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在废物中加入细菌进行降解等。
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将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的形式,并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结论固体废物处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引入创新技术,我们能够有效地处理固体废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浙江法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浙江法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8.06.05•【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浙江法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1、被告人张某二、张某生、罗某明、任某芳、任某刚、张某污染环境案【基本案情】张某二经罗某明介绍,与浙江鑫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设的污泥处理中心负责人任某芳签订协议,约定将该污泥处理中心的污泥有偿交由张某二制砖处置利用。
此后,任某芳与任某刚在明知污泥未经有效处理的情况下,运送给张某二。
张某二、罗某明与张某生谈妥由张某生提供给长兴县泗安新型墙体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制砖使用。
张某二安排张某与罗某明一同前往高速路口接收运输污泥的货车以及污泥利用处置转移联单,张某生负责接收污泥并在现场指挥倾倒。
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间,张某二、张某生、罗某明在长兴县泗安新型墙体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无法继续接收污泥的情况下,将从鑫晟污泥处理中心运输出的污泥倾倒在该厂外的土坑中,共计32619.76吨。
经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鉴定,倾倒污泥行为导致倾倒点附近水体、土壤的监测指标远高于基线值,造成环境污染,每吨污染物清理费用为223.52409元,上述污泥的清理费用共为729.13万元。
案发后,由省环保厅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后续处理问题会议并形成纪要,要求绍兴市环保局和柯桥区分局负责对涉案的印染污泥进行清运处理,清运工作自9月8日开始,至10月25日完成。
最终在2016年10月31日前由鑫晟公司基本完成了基坑倾倒污泥的清理处置工作,总计清理污泥31864.06吨。
【裁判结果】长兴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张某二、张某生、罗某明、任某芳、任某刚、张某违反国家规定,倾倒、处置有毒有害物质,后果特别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污染环境罪,根据各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案发后的自首、立功等情节,判决:被告人张某二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被告人张某生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十万元;被告人罗某明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被告人任某芳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被告人任某刚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被告人张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万元。
固废烧结制砖案例

固废烧结制砖案例今天我要给你讲个超酷的事儿,就是固废烧结制砖的案例。
咱们先说说啥是固废。
你看啊,咱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里,会产生好多没用的固体垃圾,像建筑垃圾里的碎砖头、混凝土块,还有一些工厂里产生的废渣之类的。
这些东西要是随便扔,那可就成大麻烦了,占地方不说,还污染环境。
就有这么一个聪明的地方,他们就想啊,怎么把这些讨厌的固废变成有用的东西呢?然后就盯上了制砖这个事儿。
他们先把收集来的固废进行分类处理。
这就像是给一群调皮捣蛋的小怪兽分类一样。
把那些太大块的建筑垃圾用破碎机弄成小块,废渣呢,也进行筛选,把里面不符合要求的杂质挑出来。
这一步就像是给食材洗菜摘菜,得把脏东西去掉,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哦不,是好砖。
然后把处理好的固废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起来。
这比例可就讲究了,就像厨师做菜放调料,盐多了太咸,少了没味。
这里面各种固废的比例要是没调好,那制出来的砖质量可就不行了。
比如说,建筑垃圾放多了可能会让砖的强度不够,废渣放多了也许会影响砖的颜色或者其他性能。
接着,把混合好的材料放进专门的制砖机里。
这制砖机就像是一个魔法盒子,材料进去,经过各种挤压、塑形,就慢慢有了砖的模样。
不过这时候的砖坯还比较脆弱,就像刚出生的小婴儿,需要小心呵护。
最后就是烧结这个关键步骤啦。
把砖坯送进窑里高温烧制。
这个过程就像是给砖坯做一场烈火中的洗礼。
在高温下,砖坯里的各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变得更加坚固耐用。
这时候的窑就像一个大熔炉,把那些原本是垃圾的固废彻底变成了结实的砖块。
这些用固废烧结制成的砖啊,质量还真不错。
用在建筑上,盖房子、砌墙都没问题。
而且这样做有好多好处呢。
当然是解决了固废处理的难题,那些原本让人头疼的垃圾有了好去处。
节省了制砖的原材料,像黏土这些传统制砖材料就可以少用很多,保护了土地资源。
这就像是一举多得的魔法,把麻烦变成了宝贝。
比如说有个小村子,以前周围到处都是建筑垃圾堆,又脏又乱。
后来他们搞了这个固废烧结制砖项目。
新《固废法》实施以来典型案例

新《固废法》实施以来典型案例近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固废法》”)正式实施一周年。
在这一年中,各地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新《固废法》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新《固废法》实施以来,国内一些典型的案例。
1. 福建龙岩市:全面铲除“黑恶势力”控制的垃圾填埋场福建龙岩市是全国最早实施新《固废法》的城市之一。
由于此前存在“黑恶势力”控制的垃圾填埋场,对于新《固废法》的实施和推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但是,当地政府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全面铲除这些“黑恶势力”,推进了新《固废法》的实施。
同时,当地政府还建立了一套健全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 安徽阜阳市:大幅度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安徽阜阳市是新《固废法》实施以来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较为出色的城市之一。
该市不断加大对垃圾分类、分类收集、分类转运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据统计,2019年,该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4.9%。
3. 重庆市:严格规范垃圾分类行为重庆市是新《固废法》实施以来全国垃圾分类工作较早、较出色的城市之一。
该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严格规范垃圾分类行为,如在社区设置垃圾分类提示牌、派发垃圾袋等。
同时,该市还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全面提升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
4. 上海市:全方位加强垃圾分类上海市是新《固废法》实施以来垃圾分类工作最出色的城市之一。
自2019年7月起,上海市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新规,全方位加强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工作。
据统计,2020年1-8月,上海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已经实现了100%的分类收集,同时,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也逐步提升。
以上就是在新《固废法》实施以来国内一些典型的案例。
可以看出,各地政府在新《固废法》实施过程中,都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不断加强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希望未来各地政府能够继续加大投入,全面推进新《固废法》的实施和推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法转移剧毒固体废物案——析论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和申报登记制[案情简介]1997年以来,江苏省昆山市石浦镇多次发生养殖鱼死亡事件。
尤其是2000年6月至12月期间,二十余户渔民的3 000亩养殖水面,经常发现不明原因的大量死鱼。
接到广大渔民的投诉,江苏省环保厅、苏州市环保局和昆山市环保局多次行动,赶赴现场进行取证调查。
并对周围污染企业进行拉网式突击检查。
但是,取证和监测结果都表明,频繁死鱼与周围企业达标排放情况显然没有关联。
于是,频繁死鱼成为谜团。
广大渔民接二连三地强烈申诉,给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面对这一死鱼谜团,昆山市环保局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造成死鱼的成因深入排查。
排查结果认为,接二连三的死鱼可能是外来的污染物所致。
为早日揭开死鱼谜团,昆山市环保、渔政等部门执法人员深入到广大渔民中间,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发动大家组成群联群防网络,发现可疑情况,随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2001年5月30日中午11点左右,昆山市石浦镇为民村渔民潘某正在养殖棚里忙活。
突然,他发现有一条水泥船驶进了附近的花园村闸,船上装有二十几只大铁桶。
深受死鱼之害的潘某顿时提高了警惕。
船上的三个人,潘某都认识,为防止暴露目标,他隐蔽在棚里,悄悄观察水泥船上的动静。
下午2点左右,这条水泥船驶出花园村闸,潘某立即上岸骑着自行车尾随观察。
在一个河湾兜里,船上的三人从岸边的一辆外省汽车上卸下了十几桶废料,装上了水泥船。
此时,船上共有三十多桶废料和九只塑料桶。
装完从汽车上卸下的大桶之后,水泥船又驶往花园村北面的水面上。
为盯住这条水泥船,潘某又把他的亲戚们喊来,轮流观察水泥船上的动静。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潘某等人突然听到水泥船附近有响声,便立即赶了过去,看到九只塑料桶里的废料已全部倒在河里,周围散发出强烈的呛人气味。
潘某立即把这一情况用电话告诉了为民村党支部书记郁某。
随后,环保、渔政、公安等部门执法人员相继赶到,对倾倒化工废料的金某等三名肇事者作了陈述笔录,并当场扣留封存了剩余化工废料。
倾倒化工废料的案件破获之后,广大受害渔民群情激愤,强烈要求严惩肇事者。
江苏省三级环保部门深入现场,赶赴外省,开展了艰苦、细致、缜密的调查取证,历时两个多月,终于使案件真相大白。
自1996年以来,昆山市千灯镇景泽村三组村民汤某,在未向环保部门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活动,并将从省外一家化工企业收集来的化工废料倒卖给石浦镇的金某等三名村民。
为了“蝇头小利”,金某等三人多次将委托处置的化工废料,向石浦镇的多处渔业水域倾倒,导致广大渔民养殖的成鱼频频死亡。
调查取证显示,自1997年以来,汤某等人已先后非法向石浦镇转移碳酸氢钾、氯化钾、氟化钾、碳酸钾等化工废料200吨左右,仅2001年有记录可查的就达28吨左右,给当地渔业水域造成极其严重的污染。
2001年5月30日,汤某又一次以每吨600元“处置费”的价格,从省外一家化工企业接收了两车约六吨的化工废料,运至昆山市石浦镇花园村,再以每车350元的价格交给金某等三人处理。
全部废料装在35只大铁桶和9只塑料桶内,陆续卸到一条水泥船上。
当夜幕降临之际,金某等三人便实施了倾倒化工废料的行动。
案件破获之后,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对这批尚未倾倒完的化工废料取样监测,结果显示,化工废料浸出液中的铜超标4.16倍,浸出液的毒性级别为剧毒。
根据案件破获情况,公安部门对本案定性为非法转移剧毒固体废物案。
①[法律问题](1)危险废物名录制。
(2)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和申报登记制。
(3)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
(4)危险废物的处置。
[法律依据](1)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5、49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8条。
[法理和法律分析]本案是一起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危险特性主要是指毒害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疾病性、放射性等。
危险废物比其他固体废物更具有危险性,因此,对于危险废物的管理,国家规定了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
1.实行危险废物名录制危险废物名录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并公布的载有各种危险废物类别、废物来源以及常见危害组成部分或废物名称的文书。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和公安部于1998年1月4日颁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该名录于1998年7月1日实施。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列举的危险废物共47类,名录列出了废物类别、废物来源和常见危害组成部分或废物名称三部分。
凡列入名录的危险废物将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危险废物管理规定进行管理,与之相配套,国家还将制定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方法和识别标志。
本案中涉及的两家化工企业排放的废物均为危险废物。
2.实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和申报登记制为了便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危险废物的经营状况,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报登记。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9条第1款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
本案汤某未向环保部门申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收集、贮存、处置危险废物活动,并将从省外化工企业收集来的化工废料倒卖给石浦镇的金某等三名村民,违反了该法第49条第2款规定,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
本案中的两家化工企业应当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有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处置的经营活动,而他们却卖给不具有处置危险废弃物的设备技术条件也无经营许可证的汤某,它们的行为已构成违法,因此也要承担赔偿责任。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5条还规定,凡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对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申报登记。
申报登记的内容包括47类危险废物的产生、废物来源以及利用、贮存、处置、排放量、处置和利用实施等。
每年还将进行动态申报。
3;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为了防止危险废物转移造成环境污染,转移危险废物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4.关于危险废物处置的规定处置危险废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进行。
对于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的,还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
由于危险废物的处置结果事关处置设施附近居民的人身、财产的安全,为此<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对危险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的设施。
本案中金某等三人擅自将危险废物倒进河里,造成广大渔民养殖的成鱼频频死亡,给广大渔民造成重大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8·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该规定,金某等人的行为已符合“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罪” 的构成要件,因此环保部门将该案转移到公安部门处理是正确的。
[学者建议]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危险废物管理作了严格的规定,但是随意处置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因此应该加强管理,增强执法力度,提高公民意识,还要加强“源头控制”,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固废走私要案在南通判决近日,由国家海关总署缉私局挂牌督办的固体废物走私要案,在江苏省南通市进行了判决。
该固体废物走私要案的主要犯罪嫌疑人龚建昌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100万元;另一主要犯罪嫌疑人张相武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30万元,其他涉案的责任公司也分别被判处罚金30~50万元。
据有关部门透露,代号为“43.08”的固体废物走私要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固体废物走私要案。
2004年3月8日,由江苏省南通市海关缉私分局立案侦办。
经调查得知,从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主要犯罪嫌疑人龚建昌先后以湖南溆浦北方金属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北源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北浦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名义,与境外固体废物供货商签订订货合同后,分别委托上海几家公司为经营单位、南通某货运有限公司为代理报关单位,在明知废“钼催化剂”是国家禁止进境废物的情况下,仍然采用伪报品名的手段,先后共走私进口废“钼催化剂”达3400余吨。
其中,福州富源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在明知该批废“钼催化剂”是走私货物的情况下,仍然购买了990余吨。
据海关有关人士介绍,被国家列为禁止进境固体废物名单的废“钼催化剂”,在回收利用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属我国已加入的《巴塞尔公约》中列明的23种危险固体废物之一。
由于废“钼催化剂”有较高含量的有价元素,能够提炼相关的产品材料,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导致国内市场废“钼催化剂”交易市场十分红火,走私活动极为猖獗。
上海长愿再生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因违法转卖进口废物被暂停废物进口资格因违法转卖进口废物,上海长愿再生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日前被国家环保总局暂停进口废物资格。
2003年3月,上海长愿再生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持国家环保总局核发的第3358号、第3359号、第16184—2号三份《进口废物批准证书》(证书确定废物利用单位为上海长愿再生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从美国进口了内部混装废铝、废铜、废五金杂件等废物的集装箱(净重17897公斤)。
2003年5月20日,该公司与翁永明签订购销合同,将这些废物转卖给翁永明,并于6月1日将该批废物运到翁永明在苏州的废物加工场地。
经国家环保总局认定,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环保总局在1998年11月2日在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物进口单位变更进口废物利用单位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1998]25号)中关于“未经我局同意,不允许变更《进口废物批准证书》载明的废物利用单位”,“擅自变更《进口废物批准证书》载明的废物利用单位,并将进口废物转让或者倒卖给未经批准的单位利用的,应当认定为转让或者倒卖《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的行为”的规定,属于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转卖进口废物。
而《关于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环控制[1996]629号)第十一条规定“转让或者倒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的,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吊销《进口废物批准证书》,并暂停或取消其废物进口、加工利用的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