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活动、居住条件和文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地形的高低、起伏以及地表的水文条件直接决定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在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农业生产,农民可以种植粮食作物、果树和蔬菜。
而在山地地区,地形陡峭、土地贫瘠,农业生产受限,人们更多从事畜牧业或其他非农产业。
另外,地理环境还影响着工业的发展。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工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而其他地区则因资源匮乏而无法发展重工业。
此外,地理环境还对交通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山区、河流和海洋等地理要素的存在,决定了人们在交通运输上的选择。
山区的崎岖地形使得道路建设困难,人们更多依赖水路或空中交通。
而海洋河流的存在则使得水路交通成为主要的运输方式。
其次,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居住条件有着直接影响。
气候和水文条件是人们选择居住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宜人、水源丰富的地方,人们更愿意居住和发展。
例如,亚马逊雨林地区拥有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丰富,土壤肥沃,这里的居民可以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活。
相比之下,沙漠地区的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人们的居住条件艰苦。
此外,地理环境还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例如,地质构造活跃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
而地理环境中存在的疾病媒介生物,如蚊子传播的疟疾和蜱传播的莱姆病,也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文化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地理环境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
例如,沿海地区的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外来文化,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而山区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人们更注重守望相助、团结互助的传统价值观。
另外,地理环境也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服饰风格。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各种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所处的空间背景。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对农业、工业、定居和交通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等方面。
下面将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具体影响。
一、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1. 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气候条件差异大,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和种植季节都会受到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适宜种植稻米、香蕉等作物,而温带气候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因此,地理环境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地形地貌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对农业的发展和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
平原地区适宜大规模农业生产,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适宜发展山地农业和果园种植。
地理环境的地形地貌决定了不同地区农业的特色和优势。
3. 水资源的影响:地理环境中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农田灌溉和农作物生长,而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则需要依靠雨水灌溉或者发展节水农业。
因此,地理环境中的水资源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地理环境对工业的影响1. 能源资源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能源资源分布状况对工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煤炭等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可以发展煤炭工业和重工业,而油田资源富集的地区可以发展石油工业和化工业。
地理环境中的能源资源决定了不同地区工业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2. 交通运输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
河流、海洋和铁路等交通要素的分布状况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
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原材料的运输和工业品的销售,因此地理环境对工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环境污染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自然条件对工业污染的扩散和治理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山区地理环境中地势高低的差异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速度;海洋地理环境中的海流和潮汐会影响污染物的传播路径。
因此,地理环境对工业污染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三、地理环境对定居的影响1. 自然资源的影响:地理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定居起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地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从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到地理地貌的差异,这些自然因素都对我们的生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多个方面,包括农业、交通、经济、文化和城市化等。
在探讨这些方面时,我们将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人类社会,并提出一些案例和证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H1 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当谈到农业时,首先要考虑到气候和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将直接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收成的丰收程度。
例如,温带地区通常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农民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
而热带地区则气候条件相对稳定,可以种植一年四季的作物。
此外,地理地貌也对农业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的很多地区都有丘陵或山地的地形,这使得农业面临着种植和灌溉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需要利用土地的形状和高低差来设计有效的灌溉系统,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对其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
只有充分了解和适应环境,农民才能获得更好的收成,确保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
H2 自然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交通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也有着直接影响。
不同的地理地貌会对交通路线和运输方式产生不同的要求。
例如,山岭和河流的存在会对道路和桥梁的建设提出挑战。
在崎岖的山区,建设平坦的道路可能会非常困难,限制了交通的发展。
此外,河流的存在可能需要建造桥梁或渡船以实现交通连通性。
这些都需要考虑到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时,海洋和湖泊也对交通系统和海上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
沿海地区可以通过海洋航运和港口来实现贸易和文化交流,而内陆地区通常依赖于湖泊和河流作为交通通道。
地理环境的不同将决定着不同地区的交通方式和发展水平。
地理环境不仅对交通系统的建设有影响,也对交通网络的效率产生影响。
1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水资源
东部季风区多 耕地,西北内 土地资源 陆多草地,东 北、西南多林 地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森林 资源
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
南美洲、非洲等热 带雨林气候区和亚 欧大陆北部、北美 北部的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区
既要重视其经 济效益,也要 重视其环境效 益;利用时要 做到采育结合; 同时要延长产 业链,提高经 济效益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 保证运输安全,减 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少受灾害的影响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线网密度
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 山地、丘陵地区密 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 对运输的需求量不大;修 度较小 建线路成本高 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 密、经济发达,需运输的 平原地区密度较大 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 自然障碍少
生物 资源
草场 资源
野生 动植 物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基 本 特 点
①世界上用途广、产值大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镍、铜、 锌、磷、铝土、黄金、锡、锰、铝等。②世界上的矿产 资源的分布和开采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量最多的 是发达国家
矿 产 资 源
①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 印度等国。②欧洲有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洛林铁 铁 矿(法国)、基律纳铁矿(瑞典)和英国奔宁山脉附近 矿 的铁矿;美国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五大湖西部;印度的铁 矿主要集中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带:世界最大煤带是在亚欧大陆中 部,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 到英国;北美大陆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煤 和南非。②欧洲的主要煤矿有: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田, 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英国的奔宁山 脉附近。③美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 附近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的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球上的各种地理条件,如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传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是地理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热带气候的地区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香蕉等作物;而寒带气候的地区则适合发展畜牧业。
气候的变化也会导致农作物产量的波动,如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二、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形对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影响。
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特征,决定了地区的交通条件。
山脉的存在会制约交通的便利性,增加运输成本;而河流和海洋则为水上交通提供了便利。
例如,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路交通干线,极大地促进了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活动。
一些城市如纽约、东京等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壮大,与其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密切相关。
相反,一些缺水地区的城市则面临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限制。
四、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理条件的多样性孕育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
例如,沙漠地区的居民发展了独特的沙漠文化,以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而海洋地区的居民则形成了与海洋相关的海洋文化。
地理环境还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服饰习俗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五、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地理特征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例如,世界自然遗产地黄山的壮丽山水、巴厘岛的美丽海滩等都成为了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地理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发展、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地理学中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学中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面的学科,致力于探究地球各个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各种要素,它们与人类的居住、农业、工业、交通、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部分:居住环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居住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在选择居住地时通常会考虑地貌、气候和水文等自然要素。
首先,富饶的平原往往是人们理想的农业区域,因为平原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山区和丘陵地区常常因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而不适合大规模的农业开发。
其次,气候是人们选择居住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人们倾向于居住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因为这种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人类的生活。
最后,水文条件也对居住地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水源充沛的地区,人类更容易在此定居,因为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农业与地理环境农业是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紧密联系的领域。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具有不同的影响。
首先,土地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肥沃的土地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其次,降水和气候条件也对农业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适度的降水和适宜的气温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缺水或极端气候条件会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农业还受到地形和水文条件的制约。
在山区和丘陵地区,由于土地缺乏、水分容易流失,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在河流流域,河流的水文特征对农业灌溉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工业与地理环境工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地理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工业的发展方式。
首先,地质条件对资源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由于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其次,交通条件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理环境影响着交通网络的建设,交通密集的地区通常更有利于工业发展。
此外,工业生产也受到能源供应的制约。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们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历史阶段农业协会工业社会后工业时代资源依赖程度坚强的较强削弱主要资源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资源获得的资源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只有在自然条件比较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能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
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本旅游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下降,获得资本的地位上升,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自然资本咨询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影响日益减弱举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江流域、印度河谷和尼罗河流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大庆、克拉玛依、东营等石油工业城市,鞍山、本溪、攀枝花等钢铁工业城市,金昌、铜陵、个旧等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都靠近矿产资源富集的地区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新兴电子产业主要分布在高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也可以说自然资源是直接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属性:有限性、完整性、地域性、多样性和社会性分类:1.按自然属性分为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2、按自我再生性质分为: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除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如下图所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互相关系图:高中地理相关知识点:世界主要资源问题自然资源: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生产和生活所能利用的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它们是支持人类生存、支持社会可持续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高中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①聚落的含义和分类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化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5.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①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②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9.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10.中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等的影响。
3.了解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分类:按照性质与规模聚落,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表现案例: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谷阶地上: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还有防御作用。
地形类型:P89图4-4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耕地广阔,便于(大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使聚落(的位置选择比较自由,)规模较大,形态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多,聚落密度较大;宜发展成城市。
P89图4-3丘陵、山地:由于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有利地形位置选择比较有限),只在山间缓坡、山间盆地、河谷谷地,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接近水源,便于小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但规模较小不易扩大,形态多呈点状或带状;人口较少,相对分散,密度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①聚落的含义和分类②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化①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②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与图示▲4.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5.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6.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①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②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及图示▲7.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历史阶段,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利用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含义和分类▲9.自然灾害的危害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10.中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等的影响。
3.了解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分类:按照性质与规模聚落,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表现案例:半坡村落遗址,大多分布在河谷阶地上: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还有防御作用。
地形类型:P89图4-4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耕地广阔,便于(大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使聚落(的位置选择比较自由,)规模较大,形态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多,聚落密度较大;宜发展成城市。
P89图4-3丘陵、山地:由于地形崎岖,耕地面积小而分散,(有利地形位置选择比较有限),只在山间缓坡、山间盆地、河谷谷地,地形较平缓,土壤肥沃,接近水源,便于小规模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
但规模较小不易扩大,形态多呈点状或带状;人口较少,相对分散,密度较小。
地形阻隔不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高原:热带高原的墨西哥城、巴伐利亚(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温带高原(昆明、丽江古城;拉萨<高寒区的河谷气温较高>)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的关系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中学地理复习图册060-061.JPG从图文资料中可知,丽江古城有利的自然条件是:选择在云贵高原地势平坦开阔的山间盆地(坝子)中,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顺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分成多股干流穿越城区。
在这种特殊的地形、水源条件和独特的纳西族民族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落特征。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纬度较低和地形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又因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夏无酷暑。
(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持的自然条件是:周边山高谷深,地形闭塞,交通不便;当地水热条件好,生物资源丰富。
)3.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和主要交通线上,(在盆地边缘的绿洲----表示景观,不表示地形类型)。
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对城镇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交通线也大多从这里穿过。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4.除地形之外,还有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和交通、社会生产方式、传统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社会经济因素。
分析影响聚落分布因素的方法一般有两种(1)主导因素分析法。
在影响聚落分布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因素,在分析时要紧紧抓住它。
例如武汉位于河流交汇处,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就是河流。
(2)综合因素分析法。
即对聚落分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力求全面彻底。
分析时一般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根据实际情况再把这两方面细化为各种因素。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如图所示:列表比较识记法高原、山区和平原等地形使聚落的分布产生明显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区 聚落地形位置 原因分析 聚落形态高原地区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深切河谷,地势低、气候温暖,两岸泥沙淤积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呈狭长的条带状山区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土壤,适宜聚落发展明显的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平原地区 聚落分布最密集区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发展①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②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 地区 聚落规模 分布特征 聚居人口 北方平原地区 较大相对集中,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较小相对分散,多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较少直接 影响 聚落分布位置 规模 类型 形态 密度 发展 地形 直接或间接 耕地、农业、交通、 直接或间接地形 聚落区位分析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2.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地区地形特征分布特点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多分布在绿洲上青藏高原高原波状起伏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云贵高原山河相间,地形崎岖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北方平原地区平坦广阔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南方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2010海南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屋顶坡度较小:地处内陆,降水少。
不设北窗、墙体厚:冬季严寒且漫长,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以防风、保温。
南面窗户较大:以便采光和冬季接受更多阳光,提高屋内温度。
根据古罗马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
地形平坦;草原辽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城镇分布、资源、交通、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
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对交通建设限制少(但在水网密集区比水网稀疏区需造桥梁多,工程造价升高,如南方与北方),工程造价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生物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人口城镇密集,交通需求量大;方式多样,线路密集,呈网状分布。
选线时要注意少占耕地、避开沼泽,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丘陵、山地:聚落较分散稀疏,交通需求量小;由于地形崎岖/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避开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带,如断层、地震带、滑坡、泥石流,岩溶地貌区,高寒冻土区,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避开陡坡,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线路曲折,在山坡呈“之”字形(沿等高线修建盘山公路),工程造价高;(有利地形位置选择比较有限),只在山间沿谷地/沿山麓、缓坡、山间盆地、河谷谷地,沿等高线,地形较平缓,工程造价低。
在进行交通线路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可总结如图所示:案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交通线路分布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征。
-----说明中国交通线与地形的关系存在明显区域差异。
四川盆地 布局特点形态特征 方式 东部平原 稠密呈网状分布 方式多样 西部川西高原 稀疏、沿河分布成因:降低工程造价。
呈“之”字形 =沿等高线 方式单一、公路为主呈环状分布:塔里木盆地边缘、台湾岛 交通运区位因先进的科术是保证,使不利因素影响变弱 政治军生态自然社会 经济 劳动力、政策 选线原●形成网络,提高运达度 ●带动两点、沿线经济自然资源、 工农业、市场 经济效益、经地形、地质、气候、水文、 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 自然条件:趋利避害、降低工程造价; (需穿越山地、河流,修建隧道桥梁成本高) 主导因素:兰州市:交通线沿河谷东西走向为主、城市形态呈带状----主导因素是地形;兰州市区位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P93活动题:A.最短。
跨山顶、坡度大、修建成本高、运营不安全,工程造价高;B较长。
沿山谷修建,要穿越鞍部、坡度较大;C较长。
坡度最小、相对而言较合理。
隧道选择背斜、避开向斜:无法避开可或隧道。
3.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
如下表所示:平原山区限制因素较少较多线路密度大小线路形态网状分布,线路较直呈“之”字形,线路曲折工程造价较低较高图4-16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据图回答:这两幅图反映了影响交通线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案:这两幅图形象地反映了科技因素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能,能够在崇山峻岭中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线路,说明了科技进步使地形因素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不断减小。
教材第89~90页活动答案:1.(1)图4-3为山区聚落,图4-4为平原地区的聚落5.略。
二、教材第91页活动答案:1.第三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大,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依次减小。
2.我国东部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交通线路稠密;而西部地势较高,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线路稀疏。
三、教材第93页活动答案:1.(1)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而黄河谷地较宽阔,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充足,因此兰州市沿黄河谷地分布。
(2)以东西走向为主。
(3)兰州城区的分布说明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影响很大。
在高原、山区河谷地带往往因为地势相对较低、平坦,水源充足,而成为聚落分布区和交通线路密集区。
2.C理由:A方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附近,地形坡度大,给铁路的修建和运营带来很大困难,工程造价高;B方案线路较长,且穿越山地的鞍部,地形坡度也较大;C方案线路也较长,但所经地区地形坡度最小,工程造价低,故C方案比较合理。
四、教材第94页活动答案:四川盆地周围山地环绕,地形闭塞,山地阻隔了其对外交通联系,因此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先后修建了宝成、成昆、襄渝、成渝、川黔等铁路以及一系列公路,改变了以往川渝地区对外交通联系困难的封闭格局。
6.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考察公路选线方案,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思考完成。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合理,理由是什么(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什么(3)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