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防水抗渗要求与混凝土抗渗

合集下载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要求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要求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要求1.引言1.1 概述概述地下室防水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许多建筑项目中,地下室被广泛用于储存、办公、商业和住宅等多种用途。

然而,由于地下环境的特殊性,地下室防水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程要求。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地下室结构的材料,它具有优异的抗渗性能。

它通过控制水分的渗透,防止地下室被液态水侵入,从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内部空间免受湿气、水分和霉菌等问题的困扰。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要求是确保地下室结构在面对不同水压和水位条件时能够有效地抵御水的渗透。

按照相关标准规定,抗渗等级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

其中Ⅰ级为最高等级,Ⅲ级为最低等级。

不同等级要求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不同的防水方法和材料。

因此,了解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要求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要求,分析不同等级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方法,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介绍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分析不同等级的防水技术和材料,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最后,我们将提出对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要求的建议,以期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重要性,包括其对建筑结构和室内环境的保护作用。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要求,包括各等级的定义、要求和实际应用。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对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要求。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要求:1.2.1 前期准备在本部分中,将介绍进行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要求之前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了解地下室结构和设计要求、确定地下室用途、分析地下水位和土壤条件等。

1.2.2 抗渗等级分类在本部分中,将详细介绍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分类。

混凝土抗渗施工技术与防水措施

混凝土抗渗施工技术与防水措施

混凝土抗渗施工技术与防水措施一、混凝土抗渗施工技术1. 环境准备与材料选择在开始混凝土抗渗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施工现场周围没有积水或渗漏点,以防止外部水分侵入。

其次,对于地下室等地下空间,要预先进行蓄水试验,确保地下水位低于施工区域,避免施工期间水压过大。

在施工过程中,正确选择抗渗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常用的抗渗材料包括高效减水剂、液体硬化剂、抗渗剂等。

根据具体工程的需求和设计要求,合理选择不同材料,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2. 施工工艺控制混凝土抗渗施工的关键是控制施工工艺。

首先,要注意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其次,要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厚度,避免过快或过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

同时,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变化过大或湿度过高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3. 预防措施在混凝土抗渗施工中,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渗水的风险。

首先,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施加适当的压力,以增加其抗渗性能。

其次,可以使用密封剂或防渗涂料覆盖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阻止水分渗透。

此外,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防水剂,在混凝土内部形成防水层,提高抗渗性能。

二、防水措施1. 地下室防水地下室是常见的需要进行防水处理的区域。

在地下室防水中,首先要进行地面的防水处理。

可以采用特殊的防水涂料或防渗膜进行施工,确保地面不受外部水分渗透。

其次,要对墙体进行防水处理。

可以采用防水胶粘剂或防渗材料,对墙体进行涂覆或喷涂,形成一层牢固的防水层。

另外,要对地下室的管道和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水分渗漏。

2. 屋面防水在屋面防水中,一般采用防水卷材或涂料进行施工。

防水卷材可以分为柔性卷材和刚性卷材两种。

柔性卷材可以适应屋面的变化,防水效果较好;刚性卷材则适用于平整的屋面。

在选择卷材时,要考虑其耐老化性能、抗渗性能和施工方便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卷材的铺贴牢固性和接缝处理,确保整个屋面的防水性能。

防水混凝土VS.抗渗混凝土?P8还是S8?

防水混凝土VS.抗渗混凝土?P8还是S8?

防水混凝土VS.抗渗混凝土?
P8还是S8?
工程上常听到两种名词“防水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二者有什么关系、区别吗,哪个才是正确的叫法?还经常听到抗渗等级有两种说法“S8”和“P8”,二者有什么关系、区别吗,哪个才是正确的叫法?
经笔者深入查阅资料,寻得答案,做知识分享。

首先,明确如下:
1、防水混凝土,是正统称谓,是官方说法,是学名,而所谓的“抗渗混泥土”是野路子的叫法,是不正确。

2、P8是现行的、正统的、官方的表示方法,而S8是作废了的、旧的表示方法。

其次,分析和说明如下:
根据国家规范《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正确叫法是“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正确表示方式是P而非S。

规范正文引用如下:
规范条文说明引用如下:
笔者按:P8或S8,都是混凝土抗渗的指标,是渗透压力的级别,其值为0.8N/mm²。

过去用S8表示为8㎏/cm²级。

含义是28天龄期的标准混凝土试块,在标准试验下能抵抗的静水压力Mpa。

现在,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用P来表示,分p4、p6、p8、p10、p12五个等级,即表示标准试件能抵抗的静水压力≧0.4、0.6、0.8、1.0、1.2Mpa。

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水抗渗等级选用探讨

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水抗渗等级选用探讨

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水抗渗等级选用探讨(此文按作者发表于《PKPM新天地》2003年第4期《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一点质疑》修订而成)在我国现行的多种结构设计规范中,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水抗渗等级的选用有多种规定。

有的规定甚至比较混乱,使得设计人员在应用时感到无所适从。

本文对多本有关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了探讨,试图对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水抗渗等级的选用找到比较合理的途径。

首先我们来看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⑴。

该规范的第8.4.3条是这样写的:“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当有地下室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与防渗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选用,但不应小于0.6Mp a。

……”翻开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⑵第4.1.3条,它是黑体字,强制性条文,这样写道:“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 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可见,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⑵(以下简称新防水规范)已经将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 108—87⑶(以下简称旧防水规范)规定的按最大水头与防水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来确定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改为按工程的埋置深度来确定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

旧防水规范第3.1.1条是这样的:“防水混凝土的抗渗能力,不应小于0.6Mpa。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防水混凝土的设计壁厚及地下水的最大水头的比值,按表3.1.1规定选用。

”表3.1.1 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让我们再翻开《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⑷,第12.1.9条:“……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最大水头与防水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表12.1.9采用,但不应小于0.6Mp a……”。

而高规的表12.1.9即是旧防水规范的表3.1.1,这里不再详细列出。

你能分清防水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区别吗

你能分清防水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区别吗

引言:防水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是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两种特殊混凝土。

它们在构造和性能上有所不同,能够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水混凝土和抗渗混凝土的区别,包括构造材料、施工技术、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概述:防水混凝土是一种能有效阻止水分通过的混凝土,通常采用特殊的防水材料和掺合剂进行加工。

抗渗混凝土则是一种具有抗渗透性能的混凝土,采用添加剂和密实工艺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尽管它们在名称上有所不同,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们往往起到相似的作用。

正文内容:一、防水混凝土的特点1. 防水材料的使用:防水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种特殊的防水材料,如聚合物、沥青、硅酸盐等,以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性能。

2. 抗渗性能:防水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渗性能,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渗入结构内部,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

3. 施工工艺: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需要严格的工艺要求,其中包括基底的处理、防水材料的添加、表面涂层的施工等。

4. 防水层的维护:防水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的防水性能。

二、抗渗混凝土的特点1. 添加剂的使用:抗渗混凝土中通常会添加一种特殊的添加剂,如液体聚合物、硅酸盐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2. 密实工艺:抗渗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密实技术,如振捣、压实等,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3. 抗渗性能:抗渗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能够有效阻止水分的渗透,减少结构的损坏。

4. 施工工艺:抗渗混凝土的施工比较复杂,需要注意材料的比例、搅拌时间、浇筑温度等因素。

5. 应用领域:抗渗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等需要抗渗的场所。

三、防水混凝土与抗渗混凝土的区别1. 构造材料:防水混凝土主要通过特殊的防水材料来实现防水效果,而抗渗混凝土则是通过添加剂和密实工艺来提高抗渗性。

2. 施工工艺:防水混凝土需要采用防水层的施工工艺,而抗渗混凝土则需要进行特殊的密实工艺。

3. 抗渗性能:防水混凝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分的渗透,而抗渗混凝土侧重于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地下工程防水抗渗要求与混凝土抗渗问题研究与探讨

地下工程防水抗渗要求与混凝土抗渗问题研究与探讨

Re a c n S r t a m pe m e bi t qu r m e t f s r h o t uc ur lI r a l y Re i e n so i பைடு நூலகம்n r r un o ksa nc e e I pe m e bi t de g o d W r nd Co r t m r a ly i
■ 与坛 综论 述
地 下 工 程 防 水 抗 渗 要 求 与 混 凝 土
抗 渗问 题 研 究 与 探 讨
胡 骏 , 映 , 江 陈金友 。 郭淼 江 ,
(. 1 浙江金汤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 浙江 杭州 3 0 2 ;. 10 0 2宁波市建材产品质量检验 站 , 浙江 宁波 3 5 1 ; 10 6 3 州市铁路投资有 限公 司, 航 浙江 杭州 30 2 ) 10 1 摘要 : 下建筑工程 结构防水性能的要求 , 地 应该 以使用需求来确定 。本 文从确定地下建筑工程允许渗水量入手 , 分析混 凝土强度 、 水胶比等对渗透 系数的影响 ; 对比我 国地 下工程 防水规 范的要求 , 参考国外相应规 定, 认为我 国采用逐级加 压法确定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 方法值得 改进 , 地下工程混凝土抗渗要 求可以简化 , 应将地下工程的防水重点转移到减
少混 凝 土 开 裂和 设 置 防 水层 防水 的技 术路 线上 。
关键词 : 渗透 系数 ; 混凝土 ; 抗渗等级 ; 抗渗要 求; 抗渗试验 ; 水胶 比; 强度
文章编号 :0 7 4 7 (0 2 一 6 0 0 — 7 10 — 9 X 2 1 ) 1— 0 4 0 中图分类号 :U T9 文献标识码 : A
v l me i n u d r r u d wok a e iwe a e n t e C i e e s e i c t n An h f c f c n r t c a ia ou n a n e g o n r s w s r ve d b s d o h h n s p cf a i . d t e ef t o o c ee me h n c l i o e sr n t n tr b n e a i d sg n t ep r a i t o f ce t e e a ay e n t e p p r r t . C mp r g w t h te gh a d wae — i d rr t e in o h e me b l y c e in r n lz d i h a e sl - o i i w i f y o a n i te i h r lt d fr i n s e i c t n , e iv h ts me i r v me t mih e u e o i n v t r d ae o r si n meh d eae oe g p cf a i s we b l e t a o mp o e n s g tb s d t n o ae g a u t d c mp e so t o , i o e t e u r n n o h s e s n o o c ee mp r a i t .Me n i , atr t e r c r d cn tc n l ge a d h c re t o e t t e a s s me t f c n r t i eme bl y i a wh l e f h c a k- e u i g e h oo is n e w t r r o y ri o i v a e o f a e n p st e& n g t e s ewe e a p id te i e e bl y rq ie n o l b c me ls r ia. p l i e ai i r p l . h mp r a i t e u r me tw u d e o e sc t 1 v d e m i i c Ke r s p r e b l y c e ce t o c ee mp r e b l y l v l mp r a i t e ur me t mp r e b l y t sig y wo d : e m a i t o f in ;c n rt ;i e i i m a i t e e;i e me b l y r q ie n ;i e i i m a i t e t ; i n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的选用依据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的选用依据

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的选用依据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下室作为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水工作至关重要。

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渗要求

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渗要求

0.14
0.38
2.2
0.455
5.61
0.18
0.64
1.9
0.526
26.60
0.39
0.70
30
1.6
0.625
234.00
6.89
1.03
》 1.3
0.769
3130.00
130.00
6.89
2.5
0.400
43.40
0.11
0.54
2.2
0.455
15.20
0.24
0.22
m 1.9
0.526
《 . 表 3 乌江渡大坝工程测得的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w 水灰比
0.65
0.70
龄期(d) 28 90
7
14
28
90 180
w 抗渗等级 W7 W21 W1 W2 W4 W17 W25
w 注 :1. 摘自电力工业部第八工程局试验室《乌江渡工程混凝土质量及其检验成
果分析》1981 年 9 月 ;
5.0.12 条混凝土抗渗性试验(一次加压法),测得不同水灰比、 了混凝土孔隙,相对渗透系数显著降低,掺量为 15%、30%、 不同粉煤灰掺量、不同龄期混凝土的相对渗透系数,结果录 45% 时 为 0.70×10-10~0.86×10-10cm/s, 数 值 基 本 相 同, 分
于表 5、表 6 和表 7。相对渗透系数 K' 与按《水工混凝土试验 别 仅 为 28d 的 1/9、1/19、1/97, 也 仅 为 90d 不 掺 粉 煤 灰 的
③ 水灰比≥ 0.526,掺加 30% 粉煤灰,龄期 90d 的混凝 土相对渗透系数,比龄期 28d 显著降低,水灰比越大,降低 越显著。说明粉煤灰在龄期 90d 时,经比较充分的水化,能有 效填充混凝土的孔隙,增加密实性,从而显著提高其抗渗性, 弥 补了水灰比 较 大 混 凝 土 抗 渗 性 偏 低的 缺 陷。 水灰比 增大 至 0.769,90d 的相对渗透系数为 5.61×10-10cm/s,相应的抗渗等 级仍可达到 W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The Waterproof properties of underground works should meet the in site usage demands.
The maximum leakage water volume in an underground works was reviewed based on the Chinese specifi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concret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water/binder ratio design on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we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firstly. Comparing with the related foreign specification, we believe that some improvement might be used to innovate graduated compression method, the current one to the assessment of concrete impermeability. Meanwhile, after the crack-reducing technologies and waterproof layer in positive & negative side were applied, the impermeability requirement will become less critical. Key word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concrete; impermeability level; impermeability requirement; impermeability testing; water to binder ratio; strength
头,相同水头和相同混凝土厚度,各规范的设计抗渗等级相差 2~3 级(表 2) 。 从表 1 中可以发现,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10 m 埋深的结构,对不同混凝土厚度的 抗渗等级要求是一样的,而其他 3 个规范,抗渗等级与混凝土厚度相关,相同水头,混凝土厚度越 薄,抗渗等级要求越高。图 1—4 表示了各规范对抗渗等级的使用范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说明了我 国对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抗渗要求未进行基础性研究,其规定缺乏完整的科学理论依据。 表1
关键词:渗透系数;混凝土;抗渗等级;抗渗要求;抗渗试验;水胶比;强度
Structural impermeability requirement of underground works and concrete impermeability
Hu Jun (Zhejiang Jintang Waterproof Materials Co.,Ltd., Hangzhou,Zhejiang 310020,China)
3) 《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要求: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 250 mm,而大部分非人防地 下工程的顶板结构混凝土厚度为 200 mm 或更薄,某些小型地下工程或半地下工程,结构混凝土厚 度也达不到 250 mm。所以,规范中对结构混凝土厚度的要求不合适,事实上也没有完全执行。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水应将结构厚度、抗渗要求、水头压力等问题进行关联 后,通过计算与试验,得出技术数据,提出合理、简便的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水设计要求。如果以小 于 10 m 埋深,混凝土 250 mm 的渗透水量为合格标准,通过达西定律(Darcy's Law)可以确定同等 渗透水量的水头厚度比与抗渗等级的关系,见表 3。 表3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mm)
P10-地下工程
P12-地下工程
30 (m) 0 厚度 100 水头 (埋深) 10 2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mm)
30 (m) 0 厚度 100 水头 (埋深) 10 2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mm)
P8-构筑物
30 (m) 0 厚度 100 水头 (埋深) 10 20
P6-构筑物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mm)
30 (m) 0 厚度 100 水头 (埋深) 10 2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mm)
3. 依据结构埋深深度来选用混凝土抗渗等级的方法不科学
1) 抗渗是混凝土抵抗水头压的一种性能, 结构埋深大不代表水压就高, 西北地区地下水位很低, 20 m 的地下工程可能没有地下水, 或只有几米水头, 按规范要求, 还要设计 P10 的混凝土抗渗等级, 显然是不合理的。 2)12 m 埋深的地下结构,墙板厚度为 250 mm,按规范要求混凝土抗渗等级为 P8。如果混凝土 墙板的厚度增加到 400 mm,结构混凝土的抗渗能力提高了,而按目前的规范要求,抗渗设计等级还 是 P8。这种抗渗等级设计与混凝土厚度不关联的防水设计方案不科学,以“水力坡降”——最大作 用水头与混凝土厚度之比,确定混凝土抗渗等级更加合理。
1. 各建设行业对混凝土抗渗要求的差异
我国建设工程各行业对混凝土的抗渗要求与评定方法不尽相同,主要的规范与标准有:针对建 筑工程的 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以下图表中简称“地下工程” ) 、针对构筑物 的 GB 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以下图表中简称“构筑物” ) 、针对公路桥 涵的 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以下图表中简称 “公路工程” ) 和针对水运工程的 JTS 202—2—2011 《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以下图表中简称 “水运工程” ) 。 这几个规范中,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是以结构埋深确定混凝土抗渗等级,而其他 3 个规范是按 最大作用水头与混凝土厚度之比(水力坡降)来确定抗渗等级(表 1) 。假定以结构埋深作为作用水
地下工程防水抗渗要求与混凝土抗渗
胡 骏
(浙江金汤建筑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 )
摘要:地下建筑工程结构防水性能的要求,应该以使用需求来确定。本文从确定地下建筑工程允许渗水量入手,
分析混凝土强度、水胶比等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对比我国地下工程防水规范的要求,参考国外相应规定,认为我 国采用逐级加压法确定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方法可以改进,地下工程混凝土抗渗要求可以简化,将地下工程的防 水重点,转移到减少混凝土开裂和设置防水层防水的技术路线上。
900
1000 (mm)
30 (m) 0 厚度 100 水头 (埋深) 10 20
P6-地下工程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mm)
30 (m) 0 厚度 100 水头 (埋深) 10 20 200
P8-地下工程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mm)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是一受力构件,在满足结构受力要求的同时也起到了围护、挡土、防水的 作用。抗渗性是混凝土耐久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同时这种抗渗性能对地下工程的防水起到了重要 作用。混凝土需要多大的抗渗透能力才能满足地下工程的需要,抗渗性能指标用何种方法表示更为 方便合理,这关系到我国地下工程防水方案设计与混凝土抗渗试验的方法问题。目前我国 GB 50108 —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对地下工程混凝土抗渗设计的要求,采用了根据结构埋深选择混 凝土抗渗等级的方法。但规范没有就抗渗等级的确定方法作出说明,同时也没有将抗渗等级与混凝 土结构厚度相关联,因此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本文通过对地下建筑工程抗渗要求的研究分析,探 索如何采用更合理的方法进行地下工程的防水抗渗设计。
GB 50108—2008 《地下工
国内四项规范标准抗渗等级设计取值
JTG D 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
GB 50069—2002《给水排水工
程防水技术规范》 埋深 H(m) H<10 10≤H<20 20≤H<30 H≥30 抗渗等级 P6 P8 P10 P12
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最大作用水头与 混凝土厚度之比 <10 10~30 >30 抗渗等级 S4 S6 S8
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S 202—2—
2011《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最大作用水头与混 凝土厚度之比 <5 5~10 11~15 16~20 >20
抗渗等级 P4 P6 P8 P10 P12
表2
水头/埋深 4.8 m 9.8 m 混凝土厚度 1000 mm 250 mm
同一条件各规范抗渗设计等级差异
水头与厚度比 4.8 39.2 地下工程 P6 P6 构筑物结构 S4 S8 公路、水运工程 P4 P12
0 厚度 100 水头 (埋深) 10 20
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mm)
0 厚度 100 水头 (埋深) 10 2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30 (m)
P10-公路、水运工程
30 (m)
P12-公路、 水运工程
图 3 各规范 P10 抗渗范围
图 4 各规范 P12 抗渗范围
2. 由逐级加压法确定的混凝土抗渗等级,不能正确表示抗渗性能
P6 并不表示混凝土在 0.6 MPa 静水压力下不透水。 我国对混凝土抗水渗透试验方法有“渗水高度法”和较为普遍采用的“逐级加压法” 。逐级加压 法采用 6 个上底为Ф 185 mm、下底为Ф 175 mm、高 150 mm 的圆台形试件,从 0.1 MPa 开始施加 水压,每隔 8 h 水压增加 0.1 MPa,当 6 个试件中有 3 个被压力水穿透时,或加至设计抗渗等级在 8 h 内 6 个试件中渗水少于 3 个时停止试验,记录此时的水压力值。混凝土抗渗等级(P)以每组 6 个试件中有 4 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乘以 10 来确定, P=10H-1,H 为 6 个试件中有 3 个试件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 抗渗等级判定为 P6 的混凝土,是因为有多于 2 个试件在 0.7 MPa 水压力下,8 h 内出现了渗水, 而在 0.6 MPa 水压力下,8 h 内有 4 个未出现渗水,所以判定为 P6。假设这组试件在 0.6 MPa 水压力 下恒压更长时间,最终还是会出现渗水,也许只是渗水的水量会少一些或流速慢一些。所以,P6 抗 渗混凝土不表示混凝土结构在 0.6 MPa 水压力下不会渗水。 逐级加压法确定的抗渗等级,是沿袭了原苏联的试验体系,它的优点是比较直观方便,但存在 不能正确反映混凝土结构抗渗能力的问题。从严格意义来说,采用渗透系数评定混凝土抗渗性能是 最为科学的,但检测试验要求高、时间长,不适合工程应用。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采用渗水高度 法判定混凝土的抗透水性能。欧洲标准 EN 12390—8: 2000 Testing hardened concrete—Part8: Depth of penetration of water under pressure( 《硬化混凝土检验方法 第 8 部分—水压渗透深度检测》 )为欧 盟各国如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引用,作为国家标准。该标准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给 定水压力 0.5 MPa,经过连续加压 72 h 后,劈开试件测量渗透深度。我国 GB/T 50082—2009《普通 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同样也有采用渗水高度法进行抗水渗透试验的方法, 以 24 h、1.2 MPa 恒压检测混凝土试件的渗水高度。通过测试混凝土的渗水高度,计算出“相对渗透 系数” ,设计师可以用“相对渗透系数”要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以替换抗渗等级的设计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