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生儿窒息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全(儿研所)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路径

全(儿研所)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路径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路径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ICD-10:P22.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早产儿或糖尿病母亲婴儿及剖宫产儿。

生后1-3小时出现呼吸困难。

进行性加重并伴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青紫,严重者呼吸减慢,节律不整.呼吸暂停。

由于严重缺氧和酸中毒。

患儿可出现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体温不升,心功能衰竭,休克等。

病情于24-48小时达顶峰。

死亡多发生于生后3天内,3天后病情可逐渐恢复。

2. 体征: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青紫,两肺呼吸音减弱。

严重者呼吸减慢,节律不整.呼吸暂停。

3. 辅助检查:1) X线表现:有持征性改变,分四级。

I级:两肺细小颗粒网状阴影,分布较均匀,心影清楚,支气管充气征不明显。

Ⅱ级:两肺见较大密集的粒网状阴影,胸廓小,呈钟形,肺透光度减低,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Ⅲ级:全肺透光度丧失,呈磨玻璃样,横膈及心影模糊,支气管充气征明显。

Ⅳ级:全肺野一致性密度增高,完全变白,膈面和心影看不见,支气管充气征不明显。

2) 泡沫稳定试验:对怀疑可能发生的病人生后3分钟之内取胃液0.5-1ml,加等量95%酒精,用力振荡15秒钟,静立15分钟后观察试管内泡沫多少。

(-)无泡沫。

(+)试管液面周边1/3有小泡沫。

(++)试管液面周边>1/3至整个管周有一层泡沫。

(+++)试管周边有泡沫层。

(-)支持HMD诊断,(+)或(++)可疑、(+++)可排除HMD。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支持治疗及护理:应按早产儿加强护理。

手术室新生儿窒息抢救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

手术室新生儿窒息抢救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

手术室新生儿窒息抢救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新生儿窒息是产科最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对窒息新生儿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儿复苏常采用的给药途径经常包括:脐静脉、外周静脉、气管内灌注。

新生儿头皮针穿刺存在:穿刺难度大,要求技术水平高,不易保留,易堵塞针头,易液体外渗,操作费时,反复穿刺易并发穿刺部位感染,皮下积血等缺点,不适宜抢救时应用。

由于新生儿血管管径细,皮下脂肪相对多,传统的静脉穿刺困难、费时,同时反复穿刺易并发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等,,再加上窒息和危重儿血管塌陷和痉挛导致穿刺困难,技术要求高,易延误抢救时机。

从脐静脉给药是用于抢救新生儿窒息的重要途径。

而新生儿断脐后,脐静脉宽大明显,脐静脉插管非常简单、准确、及时、方便。

在产房或手术室行新生儿脐静脉插管最大限度的为新生儿抢救赢得了时间。

新生儿窒息分两种:1、青紫窒息:其窒息的程度较轻,由于新生儿血氧降低,血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周身皮肤呈青紫色,脐血管充盈,有搏动,心跳规律有力,皮肤黏膜反射存在肌肉张力好,无呼吸道梗阻,刺激皮肤可出现正常呼吸。

2、苍白窒息:窒息严重,新生儿外周血循环障碍,皮肤苍白,四肢厥冷,昏迷休克,脐带变细,心音慢弱或不规律,头颈、四肢松软无力,皮肤黏膜反射消失,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而这类新生儿的外周浅静脉很难建立通路,在临床上用得最多的一般是经脐静脉穿刺。

脐静脉管腔较头皮静脉粗大,推药时阻力小,可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地进入体内,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主要给药途径之一。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

妊娠足月的脐带长30-70cm,平均约55cm,直径0.8-2.0cm,表面有羊膜覆盖。

脐带内有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动脉壁厚,孔小,通常位于4点和7点的位置。

静脉壁薄,腔大,通常位于11点—1点处。

血管周围为含水量丰富的胶样胚胎结缔组织,称为华通胶,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脐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脐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最全版)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最全版)

新生儿呼吸窖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最全版)一、新生儿呼吸奢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

符合新生儿呼吸脅迫综合症诊断(ICD -10: P22.001 )且无其他严重疾患的早产儿。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2016年欧洲RDS防治指南。

1 •病史:早产、剖宫产、糖尿病母亲及其他RDS高危因素。

2. 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呻吟、双肺呼吸音低。

3•肺部X线变化:I级-毛玻璃样改变;II级-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m级-透亮度更低,心缘/膈缘模糊;IV级-白肺。

(三) 迸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新生儿呼吸脅迫综合症(ICD - 10: P22.001 )。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不同胎龄差异较大,平均21-28天。

(五)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培养;(2 )定期监测血气分析、血生化、电解质、血糖,监测频率随胎龄、 病情严重程度而定;(3)胸部X 线片,并复查;(4 )心脏超声。

)标准住院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需要与肺部感染相鉴别,检查痰培养、血培养、TORCH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邵肖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2016年欧洲RDS防治指南。

1.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诊断明确后尽早给药,每次100 - 200mg/kg ;胎龄<26W或< 1000g可以预防性使用;或26w - 32w需氧浓度较高者(FiO2 > 0.4 )在拍片确诊前尽早给药;部分病人需重复给药者,间隔时间10-12K2•呼吸支持(1) CPAP :尽早应用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

临床路径清单(1)

临床路径清单(1)

儿科 儿科 内科 内科 口腔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骨科 急诊科 内科 眼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内科 内科 内科 儿科 骨科 骨科 眼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 外科 外科 骨科 妇产折 类风湿性关节炎(县医院适用版) 颅骨骨折(手术) 慢性鼻窦炎 慢性扁桃腺炎(手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结肠炎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支气管炎(县医院适用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脑出血 脑出血后遗症 脑梗塞 脑梗死后遗症 脓胸 帕金森症 疱疹性咽炎(小儿) 脾破裂 剖宫产 前列腺增生症(手术) 鞘膜积液 去除骨折内固定装置 缺血性心肌病(县医院适用版) 乳腺脓肿(手术) 乳腺纤维瘤1(手术) 乳腺纤维瘤2(手术) 上消化道出血 烧伤(一度、浅二度) 神经官能症 肾结石(含体外碎石)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输尿管结石 水痘 四肢骨折 锁骨骨折 糖尿病 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突发性耳聋 退行性脊柱炎 胃溃疡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膝关节置换术(单侧) 膝关节置换术(双侧)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 先兆早产 小儿肠炎 心力衰竭(县医院适用版)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起搏除外) 新生儿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县医院适用版)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 胸膜炎(县医院适用版)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牙龈炎 咽峡炎(小儿) 腰椎骨折(县医院适用版) 腰椎管狭窄(非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 一氧化碳中毒 医院获得性肺炎(县医院适用版) 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婴幼儿腹泻病 营养不良性贫血 硬膜外血肿 硬膜下血肿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晕厥(心源性除外) 早产儿(不含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合并症的) 掌腱膜挛缩症 掌指骨骨折 真菌性角膜溃疡(县医院适用) 正常分娩 支气管肺炎(儿科) 支气管哮喘 脂肪瘤(体表) 直肠息肉 跖趾骨骨折 子宫肌瘤(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 子宫内膜炎 子宫脱垂(手术) 自发性气胸(呼吸内科)

全(儿研所)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路径

全(儿研所)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路径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路径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ICD-10:P22.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早产儿或糖尿病母亲婴儿及剖宫产儿。

生后1-3小时出现呼吸困难。

进行性加重并伴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青紫,严重者呼吸减慢,节律不整.呼吸暂停。

由于严重缺氧和酸中毒。

患儿可出现反应迟钝,肌张力低下,体温不升,心功能衰竭,休克等。

病情于24-48小时达顶峰。

死亡多发生于生后3天内,3天后病情可逐渐恢复。

2. 体征: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青紫,两肺呼吸音减弱。

严重者呼吸减慢,节律不整.呼吸暂停。

3. 辅助检查:1) X线表现:有持征性改变,分四级。

I级:两肺细小颗粒网状阴影,分布较均匀,心影清楚,支气管充气征不明显。

Ⅱ级:两肺见较大密集的粒网状阴影,胸廓小,呈钟形,肺透光度减低,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Ⅲ级:全肺透光度丧失,呈磨玻璃样,横膈及心影模糊,支气管充气征明显。

Ⅳ级:全肺野一致性密度增高,完全变白,膈面和心影看不见,支气管充气征不明显。

2) 泡沫稳定试验:对怀疑可能发生的病人生后3分钟之内取胃液0.5-1ml,加等量95%酒精,用力振荡15秒钟,静立15分钟后观察试管内泡沫多少。

(-)无泡沫。

(+)试管液面周边1/3有小泡沫。

(++)试管液面周边>1/3至整个管周有一层泡沫。

(+++)试管周边有泡沫层。

(-)支持HMD诊断,(+)或(++)可疑、(+++)可排除HMD。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支持治疗及护理:应按早产儿加强护理。

新生儿窒息抢救步骤标准

新生儿窒息抢救步骤标准

新生儿窒息抢救步骤标准引言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心跳停止或呼吸不足的状况。

这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抢救措施来挽救婴儿的生命。

本文档旨在提供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标准步骤,以帮助医务人员在窒息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

抢救步骤1. 判断婴儿呼吸状态判断婴儿呼吸状态- 观察婴儿是否有呼吸运动。

- 听婴儿鼻部或口部是否有呼吸声音。

如果婴儿没有呼吸或呼吸非常微弱、不规则,那么可以判断婴儿处于窒息状态。

2. 通知医务人员通知医务人员- 立即通知急救医生或儿科医生,告知窒息情况。

- 在等待医务人员的到来之前,可以同时进行后续的抢救步骤。

3. 采取头部倾斜和下颚抬高的姿势采取头部倾斜和下颚抬高的姿势- 将婴儿平放在坚硬的平面上,一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另一手托住婴儿的颏部。

- 同时将婴儿的头部向后仰,下颚抬高,使气道畅通。

4. 进行人工呼吸进行人工呼吸- 将嘴对准婴儿的口部,用力吹气2次,每次时间约为1秒钟,确保婴儿的胸腔膨胀。

- 观察婴儿的胸腔是否抬起,确认呼吸有没有开始。

注意:不要过多用力,以免伤害到婴儿。

5.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将两手掌叠放在婴儿胸骨位置上,用力按压胸部。

- 每次按压的深度约为1.5-2厘米,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注意:按压时应用力均匀、节奏一致。

6. 循环呼吸和按压循环呼吸和按压按照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顺序交替进行,每5个呼吸进行一次按压,直至婴儿恢复正常呼吸或医务人员到达为止。

结论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需要及时、正确的抢救步骤来保证婴儿的生命安全。

本文档提供了新生儿窒息抢救的标准步骤,希望对医务人员在窒息事件发生时有所帮助。

请医务人员务必按照相关指导和培训进行抢救,以确保抢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路径清单1010个路径分类

临床路径清单1010个路径分类

备注 县医院适用
公示年份
2016 2016 2016
2016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县医院适用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42 婴儿型先天性膈疝或膈膨升
43 先天性漏斗胸
44 先天性脐膨出
45 小儿隐匿性阴茎
46 小儿鞘膜积液
47 小儿腹股沟斜疝
48 肾母细胞瘤术后化疗
49 儿童颅骨凹陷性骨折
50 儿童房间膈缺损
51 儿童室间膈缺损
52 单侧隐睾(腹股沟型)
公示年份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病种名称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2016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临床路径(全)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临床路径(全)

新生儿呼吸窘迫症临床路径(全)引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RDS)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困难的一种临床表现。

RDS常见于早产儿,其发病机制与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有关。

本文档旨在介绍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路径。

临床表现- 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急促- 呼吸鼻翼扇动- 呼吸时伴有哮鸣音- 呼吸困难,呼吸肌使用明显- 皮肤发绀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上述临床表现之一或多项出现- 影像学检查:X射线胸片示双肺透明度降低,肺野纹理模糊- 血气分析:低氧血症、低二氧化碳血症临床路径1. 评估- 收集病史,了解孩子出生背景、孕期并发症等信息- 观察孩子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频率、鼻翼扇动、哮鸣音等- 进行X射线胸片检查,评估肺部情况- 进行血气分析,确定血气指标2. 治疗-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足够的氧供- 给予呼吸支持,可使用无创通气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保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 纠正酸碱失衡,维持正常血气指标- 心电监测及血压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3. 病情观察与管理- 持续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注意病情变化- 定期进行X射线胸片检查,评估病情进展- 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包括呼吸支持和营养支持等- 配合家属进行心理支持,解答其疑虑4. 出院评估与随访- 评估孩子的病情稳定程度,包括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制定出院计划,向家属提供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 安排随访计划,定期复诊,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呼吸功能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患儿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临床路径可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管理指南,帮助医生系统地评估和治疗患儿,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儿的病情变化,并与家属积极合作,共同关注患儿的康复和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新生儿窒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窒息(ICD-10: P21.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导致窒息的高危因素;
2. 出生时有严重呼吸抑制、至生后1min仍不能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评分≤7分;包括持续至出生后5min 仍未建立有效自主呼吸且Apgar评分≤7分或出生时Apgar 评分不低、但至出生后5min降至≤7分者;
3.脐动脉血气分析:pH<7.15;
4. 除外其他引起低Apgar评分的病因。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窒息复苏治疗:根据出生窒息情况进行合理复苏,包括气管插管。

依照具体流程图进行。

2.基础治疗:维持适中环境温度、合理给氧、呼吸支持;
3.多器官功能损害的治疗:改善脑、心、肾、肺、胃肠、肝等组织脏器损伤,并对症支持治疗。

4.控制并减轻脑水肿;
5.维持血糖正常水平;
6.预防或治疗DIC;
7.评估及随访组织脏器损伤程度及预后,尤其神经系统。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窒息ICD-10: P21.900疾病编码。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监测动脉血气、电解质和血糖;
(3)血生化全套、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头颅超声。

2.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脑电图、头颅MRI、脑功能监测、腹部超声。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及用氧浓度;
2.维持良好的循环,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维持血糖正常高值;维持电解质平衡;
4.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为20 mg/kg, 静脉缓慢注射或肌注,负荷量最大可达30 mg/kg,12 h后予维持
量5 mg/ kg/d, 一般用到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停药。

5.降低颅内压:适当限制静脉输液量,必要时应用药物降低颅内压;
6.胎龄≥35周,出生6小时内的中重度窒息建议亚低温治疗;
7.评估及随访组织脏器损伤程度及预后,尤其神经系统。

(八)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各组织脏器损害好转;
2.能自行完成奶量,体重增长良好。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体重<2500g;
2.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二、新生儿窒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窒息(ICD-10: P21.90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出生时间:年月日时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