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考名著阅读:《西游记》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名著导读《西游记》考点及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名著导读《西游记》考点及练习No.1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No.2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
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这个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No.3艺术特色1.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2.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刻画得栩栩如生。
3.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
精彩名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No.4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1.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
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
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
(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选择题1.下面有关《西游记》的章节,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心猿归正六贼无踪①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①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①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
“心猿归正六贼无踪”出自《西游记》第十四回:孙悟空被唐僧所救,并跟随唐僧一路去西天取经。
途中孙悟空打死了六贼,被唐僧说教,一气之下撇下唐僧一走了之。
随后,观音传授了唐僧紧箍咒,并以此来控制孙悟空。
孙悟空也因龙王的劝说回到了唐僧身边,并被唐僧哄骗带上了紧箍咒,从此,死心塌地的跟随唐僧去西天取经;“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出自《西游记》第十五回:途径蛇盘山,马匹被鹰愁涧中之龙吞食。
观音召出恶龙,将其变为白马赐给唐僧当座骑;“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二回: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
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叉与悟空同去。
木叉叫出妖怪悟净。
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出自《西游记》第十八回:三藏师徒重拾袈裟后赶路,来到乌斯藏国界之地高老庄。
得知高太公的三女儿翠兰被妖怪女婿霸占,高太公家要降妖除魔。
孙行者毛遂自荐,变作翠兰模样,戏耍妖怪,并成功套出妖怪住所,现真身,吓跑妖怪。
由此可得出,正确顺序为:①①①①。
故选C。
2.对《西游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C.孙悟空本领高强,爱憎分明,但不够忠心,还好吃懒做。
D.这部小说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一个励志故事:人生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披荆斩棘,不畏艰险,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C.“不够忠心,还好吃懒做”的是猪八戒,不是孙悟空;故选C。
西游记中考真题含答案

西游记中考真题含答案一. 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经典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西天为故事主线,描绘了他们历经困难和危险的探险之旅。
由于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悲欢离合的情节以及蕴含着深刻的宗教哲理,使得《西游记》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文学经典。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几道关于《西游记》的常见考题,同时包含题目的答案和解析。
希望通过这些题目的解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二. 考题1. 请问,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身份是什么?答案: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身份是猢狲怪。
解析:孙悟空原本是一只猢狲怪,后被称为孙悟空。
他秉性聪明机智,勇敢无畏,拥有神奇的武术和变化的能力,是唐僧的首席护法,也是《西游记》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2. 唐僧师徒为何要去西天取经?答案:唐僧师徒要去西天取经是为了取得佛经,救度世人。
解析:佛经是对人类智慧的总结,能够解救众生于苦难之中。
唐僧作为一位高僧,受命于上,希望能够亲自前往西天取得佛经,以使世人受益,摆脱苦难。
3. 请问,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和危险?答案: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了诸多困难和危险,如妖怪魔兽、恶势力等。
解析:《西游记》中描述了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危险。
其中包括了妖怪魔兽的袭击、恶势力的追捕等等。
这些困难和危险考验着唐僧师徒的毅力和勇气,同时也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团结精神。
4. 请问,沙和尚的法力来自哪里?答案:沙和尚的法力来自他自己炼制的九转熊脑丸。
解析:沙和尚原本是猴精,后被称为沙和尚。
他通过炼制九转熊脑丸,获得了强大的法力。
这种丹药不仅增强了沙和尚的武功,还让他拥有了驱使妖魔的能力。
5. 请问,孙悟空是如何收服红孩儿的?答案:孙悟空通过变成大圣的形象和红孩儿比试,并最终战胜了他,使其心悦诚服。
解析:红孩儿是妖怪孩子,被孙悟空收服是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
中考语文必备手册 专题24 名著《西游记》知识点

名著《西游记》知识梳理【作者简介】吴承恩(1499~1582),明代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世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
【故事梗概】本书主要记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小说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他们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
全书共100回,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7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重点是“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集中表现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为后来随唐僧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
第二部分(8~12回):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
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代取经的缘由。
这部分主要起过渡和连接的作用。
第三部分(13~100回):写孙悟空在猪八戒、沙僧的协助下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一路克服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这部分是全书的重点。
全书的精彩章节:大闹天宫、观音劝三徒拜师唐僧、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高老庄招亲、智激美猴王、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二仙收人事等。
【情节导图】【内容精要】东胜神洲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
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
他盗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
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
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
中考语文《西游记》名著阅读真题汇编(2022-2023)

中考语文《西游记》名著阅读真题汇编(2022-2023)第一部分:阅读理解短文阅读1.(2022年真题)以下关于《西游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作的一部小说B.《西游记》记载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路程C.《西游记》以描写孙悟空为主线D.《西游记》包含了丰富的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2.(2023年真题)《西游记》的题材有多方面,其中涉及()。
①神话传说②历史典故③道家思想④故事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长篇阅读(2022-2023年真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尽管《西游记》属于小说的范畴,但它与普通的小说大不相同。
小说由于是假想的故事,作者往往只注重内部逻辑的完整和紧密,但《西游记》却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制约,必须符合历史的实际,也必须贴近文化的内涵。
因而,在构思和创作中,吴承恩不仅注重故事情节的连贯完整和环环相扣,而且要求语言文字使用地道,文化内涵有深度,以达到情文并茂、意蕴深远的艺术效果。
问题:1.《西游记》与普通小说大不相同的原因是什么?2.在构思和创作中,吴承恩要求《西游记》使用的语言文字应该具备哪些特点?第二部分:作文(2022-2023年真题)《西游记》是一部不朽的名著,你已经读过了此书,请以《西游记》为题,简述你的阅读感受,不少于8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部分)第一部分1. C。
题干要求不正确的是,因此选项C错误,其他三个选项均为正确叙述。
2. B。
选项①、③、④用框线表示,因此正确选项为B。
问题1答案:《西游记》受历史和文化的制约,不仅要符合历史的实际,还必须贴近文化的内涵,而普通小说往往只注重内部逻辑的完整和紧密。
问题2答案:在构思和创作中,吴承恩要求《西游记》使用的语言文字必须地道,文化内涵有深度,以达到情文并茂、意蕴深远的艺术效果。
第二部分本题略。
建议同学们在写作时注意段落结构和文气,使用相关的修辞方法,有助于提升作品质量。
2024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名著阅读《西游记》

《西游记》名著阅读(2024届宁夏中考题)2、名著阅读。
(6分)《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它构思巧妙,内容深刻,形象鲜明,细节生动。
请你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节选1:【无心纵火】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
忽一日,开炉取丹。
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第七回)节选2:【无奈遇火】土地道:“是你也认不得我了。
此间原无这座山,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被显圣擒了,压赴老君,将大圣安于八卦炉内,煅炼之后开鼎,被你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第六十回)节选3:【有心灭火】行者道:“我当时问着乡人说:‘这山扇息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
’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道:“要是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
”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
(第六十一回)(1)任务1:“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古代白话小说常用的手法,请结合节选内容具体说明其妙处。
(3分)(2)任务2:孙悟空为什么要“断绝火根”?结合《西游记》整本书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案:2.(1)孙悟空蹬倒八卦炉,落了几块砖,内有余火,化为火焰山,在后文成为取经路上的障碍,火由悟空起,须由悟空灭。
这样的写法使文章有呼应,情节有起伏,故事有勾连,让读者了解前因后果,使故事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2)断绝火根,体现了孙悟空对百姓生灵的慈悲之心,体现了他的善恶之分。
这也正是取经的意义所在。
也暗含着他对过去无心过失的一种弥补,与结尾能修成正果遥相呼应。
名著阅读(2024年福建省中考题)3.名著阅读交流。
(6分)圈点批注法用于阅读传统文学名著很有效,但名著还有纪实类、科普类等其他多种类型,只会这一种方法,不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很难实现“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的学习目标。
中考语文名著《西游记》知识点梳理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悟空的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黑暗不言而喻。
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吴承恩( 1501 年— 1582 年) 字汝忠。
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 (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汉族,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大约 40 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 81 岁左右时去世。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西游记》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三、十三至九十九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勇闹水帘洞,闹龙宫,闹地府,大闹天宫,囚禁五行山,大闹黑风山,云栈洞收八戒,神化引婴儿,大闹五庄观,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留名三清观,显法车迟国,大闹金兜洞,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计盗紫金铃,三探无底洞,大战青龙山无所畏惧,除恶务尽,重情重义,机智过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喜欢“戴高帽” ,好胜心强,喜欢搞恶作剧。
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阅读】 西游记

六耳猕猴精趁机变做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 做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悟空从 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 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 死。
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协力,赶奔西天。在火焰山欲 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悟空把她的孩子 红孩儿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 王几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扑灭了大火。比 丘国王受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 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了婴儿,打退妖邪。
反面评价: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 喜欢搞恶作剧
典型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智取红孩儿、车 情节 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正面评价:忠勇善战、知错能改、淳
朴憨厚、不失聪明机智
人 物 形 象
猪 性格特点 反面评价: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
八
恋女色、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爱挑拨
戒
是非
典型情节
智激美猴王、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 心、天庭戏嫦娥、高老庄招亲
重点情节——真假美猴王(第五十六至五十八回) 六耳猕猴欲往西天取经获名声;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
悟空求助观音;六耳猕猴与悟空恶斗,玉皇大帝命停止,六 耳猕猴不听;如来辩真伪,六耳猕猴自食其果
重点情节——三借芭蕉扇(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 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
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 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 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西 游 记
艺术特色 ①运用了人们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显得新鲜而有生命力、活 泼而又准确。②人物语言个性化,使性格更加鲜明。③开了 浪漫主义先河,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④ 梦幻与现实相结合,常常借神魔世界的事情曲折地反映着现 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必考名著阅读:《西游记》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西游记》
1.《西游记》全书共100回.第1-7回的内容是: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夹败的悲剧;第8~100回的内容是: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情节.
2.《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情节是:大闹天宫.
3.《西游记》所反映的主题大致为:讽刺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歌颂孙悟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畏强权,乐观顽强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与成功.
4.猪八戒的主要性格特点是:性情憨直,资质愚钝,好懒馋猾,常怀退缩之心,又专能奉承谄媚.
5.沙僧的主要性格特点是:忠厚诚恳,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6.列举《西游记》中几个唐僧师徒路过的国名:乌鸡国,车迟国,女儿国,比丘国.
7.列举《西游记》中几个神仙的名字:如来佛祖,观音菩萨,菩提祖师,太白金星.
8.分别写出《西游记》中悟空,八戒,沙僧使用的兵器名称:孙悟空:如意金箍棒;猪八戒:钉耙;沙僧:月牙铲.
9.《西游记》中以猪八戒为核心展开故事的情节是:高老庄娶亲.
10.《西游记》中以沙僧为核心展开故事的情节是;大闹流沙河.
11.列举《西游记》中两个师徒取经路上遭逢的磨难:大战红孩儿,黑松林遭遇黄袍怪.
12.列出《西游记》中几个妖怪名字:白骨精,蝎子精,黄风怪,红孩儿.
13.《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除\”大闹天宫\”外,还有:三打白骨精.
14.《西游记》中,花果山水帘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15.《西游记》中有一位占山为王,擅长火攻,自称是牛魔王孩儿的妖怪是:圣婴大王,又称红孩儿.
16.《西游记》中,猪八戒与沙僧各自曾做过:天蓬元帅,卷帘大将.
17.《西游记》中唐僧要去的寺庙名为:大雷音寺.
18.写出《西游记》中的任意两难:火焰山受阻;车迟国斗法.
19.《西游记》的体裁是: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
20.《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具有的主要性格特点是:昏庸无能,不辨愚忠.
21.作者塑造玉皇大帝这一形象的目的是: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与蔑视,是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22.《西游记》中唐僧的主要性格特点是:迂腐,虔诚.
2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孙悟空是
一个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权威,蔑视传统,反抗封建统治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歌颂.向世人展示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
24.《西游记》中孙悟空第二次返回\”蟠桃盛会\”的目的是:偷些上天的仙酒,回花果山做一个\”仙酒会\”,与众猴们快乐.
25.《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山下,其山名为:五行山.
26.《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其蕴含之意是: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与成功.
27.在\”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是:西游记.
28.《西游记》这部作品有着历史真实的原型,即:唐贞观年间玄奘去西域取经的事件.
29.《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
30,在《西游记》中,由于孙悟空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31.\”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日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这段话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