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名著选读与欣赏》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课程学时:32学时课程学分:2学分一、课程性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鉴赏》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旨在培养阅读、欣赏与审美能力的课程。
本课程要使学生通过中国四大名著的学习,了解名著的社会背景、思想意义、审美特点以及作家的创作心理。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的常识,特别是四大名著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学艺术水平,达到能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水平。
培养学生实际鉴赏能力和对文学的领悟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三、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牢固掌握中国四大名著的基本知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意蕴、艺术特色、作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鉴赏方法等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四、教学内容重点讲析一些四大名著的人物形象、作品的思想意蕴、艺术特色、作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一些经典片段,点面结合,以求对四大名著的作家作品能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坚持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术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中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同时兼顾使用讨论法和练习法。
六、课程内容、重难点、课后作业与学时分配(一)理论教学部分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学时分配] 7学时[教学目的]了解:《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主旨与政治倾向。
掌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析及《三国演义》的影响。
[重点难点]《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析及《三国演义》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三国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二、《三国演义》的主旨与政治倾向。
三、品读易中天的《三国演义》研究。
四、《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分析。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前言绪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创造活动、社会现象,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具有认知功能、教化功能、美育功能。
那么,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就是一个审美认识的过程,一个审美再创造的过程,一个融阅读、思考、践行的综合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把握中外文化背景的概貌,无疑是重要的。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浩如烟海。
文学名著是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中外文学名著是环绕在缪司女神颈项上的一串璀璨夺目、光照古今的思想与艺术的明珠,它们曾经照亮过本民族的和时代的文化星空与艺术苑圃,又延续和扩大其魅力于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它们培育过一代又一代、一个民族又一个民族的广大人民的真善美的心灵,启开了他们审美的天地和创造的灵性。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名著则是汲取精华的学习方式,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
因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十分必要。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是公共选修课。
该课程将系统地讲解文学作品的各种体裁与文本特点,并结合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掌握基本的赏析技巧,目的在于培养阅读、欣赏、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培养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文素质。
同时,也给那些有文学兴趣的学生提供创作方面的帮助。
课程目的:文学名著阅读与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以审美享受为根本标志,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为基础目标。
培养学生文学阅读的想象力与再认识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使之成为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的人。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欣赏》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文学名
著欣赏》全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并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学名著的主要内
容和文学特点,并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
想和感受。
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并将其应
用于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当中。
3.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阅读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多种
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4. 教学内容和步骤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名著的欣赏和分析,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作品。
具体步骤如下:
- 介绍课程主题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
- 分组阅读文学作品,并根据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 课堂展示和讨论,集中交流不同分组的阅读和分析成果。
- 总结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人思考和表达。
5. 教学评估
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来完成,包括课堂发言、作业表现、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
同时,评估结果
也将成为下一阶段教学的重要参考。
高中语文古典小说阅读指导与鉴赏教学

高中语文古典小说阅读指导与鉴赏教学古典小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古典小说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其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然而,由于古典小说的语言、时代背景等因素,学生在阅读和鉴赏时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
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与鉴赏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古典小说的兴趣是开展阅读指导与鉴赏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讲述有趣的小说故事片段。
在课堂导入环节,选取一些生动有趣、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片段,如《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等,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
其次,利用多媒体资源。
播放与古典小说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同时,还可以展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图片、音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感知。
此外,开展读书分享活动。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读过的古典小说,交流阅读心得和感受,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有效的阅读方法是读懂古典小说的关键。
1、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小说的大致内容和结构,把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精读则侧重于对精彩段落、关键语句的深入分析和品味,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内涵。
2、做读书笔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重要的人物、情节、语言描写等,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这有助于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和记忆。
3、对比阅读可以将同一作者不同作品或者不同作者同类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其风格、主题、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引导学生理解时代背景古典小说大多创作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因此,理解时代背景对于准确把握小说的内涵至关重要。
《文学名著与阅读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名著与阅读赏析》课程教学大纲文学名著与阅读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名著的内涵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使他们具备更深层次的阅读和赏析能力。
通过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 能够运用相关文学批评理论分析文学作品;3. 发展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思维;4.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素材和思想开展文学论证和写作的能力;5.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经典名著选读与分析1. 名著概述: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 作者解读:了解名著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意义;3. 情节分析:深入分析名著的情节,探讨其中的智慧和思想;4. 人物塑造:探究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剖析其性格和命运;5. 主题探讨:通过讨论和辩论,深入挖掘名著的主题和价值。
第二单元:文学批评与赏析方法1. 文学批评理论简介:介绍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如新批评、传统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2. 批评方法:教授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如形式主义、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3. 批评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和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批评理论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赏析;4. 艺术与美学:探讨文学作品与艺术美学之间的联系和特点;5. 批评实践与文学写作:通过批评实践,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第三单元: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1. 文学与历史:探讨文学作品和时代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2. 文学与社会:分析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和反映;3. 文学与文化:研究文学作品与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4. 文学与价值观:探究文学作品与人类价值观念的对话和冲突;5. 当代文学:介绍一些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学发展和趋势。
《中国古典小说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小说导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002424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classical masterpiece apprecia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门课程是普通高校面积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之一,目的是通过中国古典文学名篇的赏析,增加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学生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脉络。
通过中国古典小说名篇名著的讲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意识,以达到丰富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性情,增加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类型及著名作家作品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增强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中国古典小说导读》这门选修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大前提下所开设的。
这门课的特点是内容广泛,而且趣味性较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文学基础知识,了解更多的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塑造、文本分析等方面,力图全面提升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希望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我们的学生能成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即具有“科技脑、人文心”的全能型人才。
1.基本知识:基本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中国古典小说的基本流派及各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分析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思想内涵及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代码:050306T1923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授课对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些名篇名作的分析鉴赏,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中国文学代表性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创作特色,并进一步了解不同文学体裁的创作特色和艺术风貌。
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对于陶冶情操、升华性灵,提升大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上编先秦两汉文学作品选读第一章先秦文学作品选读一、神话传说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逐日》三篇,了解上古神话传说所反映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意蕴,掌握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基本要求:了解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领会神话的思维方式。
重点与难点:神话中所表现出的对自然的征服意识,象征性、隐喻性的神话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三篇均选自《山海经》,《精卫填海》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鲧禹治水》中表现了鲧禹前仆后继与洪水作斗争的精神以及古代先民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朴素认识,《夸父逐日》展现了夸父悲壮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了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奥秘的雄心壮志。
二、《诗经》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生民》、《硕鼠》、《关雎》、《氓》、《七月》、《采薇》等篇,了解《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掌握其主要的艺术特征。
基本要求:理解《诗经》时代的社会状况、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领会《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诗经》的抒情艺术,品味《诗经》的语言和形式。
重点与难点: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诗经》的抒情艺术;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重章迭句的结构特点;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讨论相结合主要内容:1.《关雎》关于《关雎》的主题:本诗为《国风》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是一首爱情诗;关于抒情主人公;《关雎》艺术特点:双声叠韵的修辞手法;重章迭句的结构特点;清晰的情感历程;巧妙的比兴手法;动人的情感描写。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读说课稿[修改版]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读说课稿[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81a3e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6.png)
第一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读说课稿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读说课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语文综合素质,并进而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实践目标:加深对于历史与现实,社会和人生等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取新知的良好品质;培养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探究学习的成果。
(三)情感目标: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了解文化的历史脉络,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开阔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形态;在阅读中受到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熏陶,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濡染,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逐渐培植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进而搭建学生整体的精神构架,培养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兴趣和探索。
四、课时计划:集零为整,把课程标准建议的每周三课时集中到一个时段进行;化整为零,把每个主题单元,每个研究或者探讨专题分散渗透到具体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同时可以在假期以及周末适当延展。
五、教学形式:授课之前向学生广泛收集问题,综合学生的兴趣所在,最终确定每次开课讲授的选题。
主要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设置自由开放的课堂。
由本年级的语文组数位老师担任主讲,同时开设讲座,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题。
六、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分工合作。
主要集中在文学与书法,现代经典散文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写作与阅读等几个专题。
七、组织形式与实施过程:在班内以开展兴趣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组长并合理分工,同时聘请校内文学修养较高的教师,以及部分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的家长做指导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小说名著选读与欣赏》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名称古典小说名著选读与欣赏
2总学时32学时
3课程水平适用于全校各专业
4撰写人李明军
5审核人李明军
6课程介绍
《古典小说名著选读与欣赏》是一门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融于文学欣赏的创新课程,不同于单纯的文学欣赏,既在文学作品的选读和欣赏中了解古代的社会历史文化,同时又在文学欣赏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古典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其中熔铸了古代贤哲对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解悟,其中的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开设这门选修课,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又可让学生在欣赏古典作品中获得古代文化知识,获得人生感悟。
7课程模式
课堂讲解、邀请校外专家举行研讨课、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等。
8教学方法
(1)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自学和讨论为辅。
(2)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当中使用或者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复杂的事件叙述简单化,将相关的背景材料图像化,将含蓄的意境意象直观化,增加教学的启发性和趣味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通过网上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3)组织研讨式教学、写小论文和学习札记。
注意课堂讨论的开展,以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及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正确处理教材和讲课的关系。
突出重点、难点和新知识点。
讲课具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5)提供必读书目、参考文献和课外参考书,强化学生阅读作品的能力。
9每周课程方案
第一周(2学时)
第一讲神话和传说:这个世界的起源
1.盘古神话
2.女娲神话
3.西王母神话
4.后羿神话
必读书目:
《古神话选译》,袁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中国神话史》,袁珂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中国神话哲学》,叶舒宪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第二周(2学时)
第二讲《搜神记》:另外的世界
1、死后世界
2、长生的可能
3、奇幻人间
必读书目:
《搜神记》,干宝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通论》,张庆民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三周(2学时)
第三讲《世说新语》:乱世风流乱世情
1.魏晋风度
2.酒、五石散及其他
必读书目:
《世说新语研究》,王能宪著,凤凰出版社,1992
第四周(2学时)
第四讲唐传奇: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1、一梦黄粱
2、爱情与欲望
3、剑侠传奇
必读书目:
《唐宋传奇选》,张友鹤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第五周(2学时)
第五讲《水浒传》:快意恩仇与江湖规则(一)
一、宋江的故事
二、侠义江湖
必读书目:
《水浒传》名家汇评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第六周(2学时)
第六讲《水浒传》:快意恩仇与江湖规则(二)
一、快意恩仇
二、女人们
必读书目:
《水浒戏与中国侠义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第七周(2学时)
第七讲《水浒传》:快意恩仇与江湖规则(三)
一、武松
二、李逵
三、鲁智深
必读书目:
《〈水浒传〉新论》,曲家源著,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
第八周(2学时)
第八讲《三国演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
一、三国故事
二、浪花淘金英雄
必读书目:
《三国演义》名家汇评本(上下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三国演义源流研究》,关爱平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9 第九周(2学时)
第九讲《三国演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二)
一、历史的反思
二、道德的悲剧
三、义气的局限
必读书目:
《〈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郭瑞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第十周(2学时)
第十讲《三国演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
一、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二、曹操:身后是非谁管得
三、关羽:神圣化的历程
必读书目:
《〈三国志演义〉艺术新论》,刘博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第十一周(2学时)
第十一讲《西游记》:孙悟空的故事(一)
一、孙悟空的诞生
二、唐三藏的故事
必读书目:
《〈西游记〉的前世今生》,蔡铁鹰著,新华出版社,2008
第十二周(2学时)
第十二讲《西游记》:孙悟空的故事(二)
一、《心经》
二、五行
三、斗战胜佛
四、自由
必读书目:
《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竺洪波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第十三周(2学时)
第十三讲《红楼梦》:石头的传说(一)
一、“红学”
二、石头的故事
必读书目:
《红学》,刘梦溪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12月
第十四周(2学时)
第十四讲《红楼梦》:石头的传说(二)
一、追忆与忏悔
二、《好了歌》
三、《葬花吟》
四、色与空
必读书目: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刘梦溪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红楼梦研究史论》,白盾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第十五周(2学时)
第十五讲《红楼梦》:石头的传说(三)
一、爱情与意淫
二、水与泥
三、背后的故事
必读书目:
《红楼梦艺术论》,徐迟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5月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胡晓明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周汝昌著,华艺出版社,1998年7月
10课程评价标准
出勤和课堂参与20%
作业成绩20%
期末考试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