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设备》课程教学大纲讲解
《通信设备安装与维护》教学大纲

简要介绍当前通信领域的新技术 和新应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
识面。
02
通信设备基础知识
通信设备概述
通信设备的定义和作用
通信设备是用于实现信息传递和交换 的设备,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设备的组成结构
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传输设备、 控制设备等组成部分。
通信设备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模拟通信设备到现代的数字 通信设备,以及未来通信设备的发展 趋势。
维护工具使用与保养方法
常用维护工具介绍
了解并熟练使用各类维护工具, 如万用表、示波器、光功率计等,
以辅助故障排查和维修工作。
工具保养与管理
定期对维护工具进行清洁、校准和 保养,确保其性能和精度;同时建 立完善的工具管理制度,防止工具 丢失或损坏。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在使用维护工具时,严格遵守安全 操作规程,避免触电、短路等危险 情况的发生。
设备安装与维护需求
分析当前通信行业对设备安装与维护人 才的需求,强调本课程对于培养相关技 能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01
掌握通信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功能和性能指标,了解相关
标准和规范。
技能目标
02
能够独立完成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故障排除,具备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03
根据网络规划和现场环境,确定设备 的安装位置和朝向,确保设备能够正 常接收信号和散热。
安装设备机架或机柜
按照设备安装要求,安装设备机架或 机柜,并确保其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连接电源线和信号线
根据设备接线图,正确连接电源线和 信号线,确保连接牢固、接触良好。
固定设备和线缆
落叶清扫机课程设计

落叶清扫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落叶清扫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构成要素;2. 学生能掌握落叶清扫机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3. 学生了解落叶清扫机在环保和城市绿化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落叶清扫机的工作原理;2. 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熟练操作落叶清扫机,并解决操作过程中的简单问题;3. 学生具备运用落叶清扫机进行环境清洁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新知,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物理知识、环保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落叶清扫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理解动力传递、齿轮传动、皮带传动等机械原理;- 认识并描述落叶清扫机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2. 落叶清扫机的操作流程与使用方法:- 学习启动、行驶、清扫、倾倒等操作步骤;- 掌握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简易故障排除。
3. 落叶清扫机的环保意义与应用:- 介绍落叶清扫机在提高城市环境清洁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方面的作用;- 探讨落叶清扫机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介绍落叶清扫机的基本原理与结构,让学生对设备有整体认识;第二课时:详细讲解落叶清扫机的操作流程与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第三课时:分析落叶清扫机的环保意义与应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课程教学大纲-武汉轻工大学教务处

目录课程教学大纲1.《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2.《企业清洁生产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3.《环境质量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14)4.《噪音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0)5.《环境友好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24)6.《环境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8)7.《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33)8.《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37)9.《环境工程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42)10.《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46)11.《环保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49)12.《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学大纲 (53)13.《给排水工程(给水工程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57)14.《废水生物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62)15.《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66)16.《ISO环境管理体系与认证》课程教学大纲 (73)17.《化工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 (77)18.《清洁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83)19.《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86)20.《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92)2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大纲 (97)22.《环境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02)23.《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105)24.《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1)25.《工程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19)26.《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27)27.《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39)29.《无机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52)30.《化学与社会》课程教学大纲 (161)31.《风味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66)32.《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教学大纲 (170)33.《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73)34.《绿色化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78)35.《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81)36.《胶体与界面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87)37.《化学化工进展》课程教学大纲 (192)38.《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94)39.《化工原理I》课程教学大纲 (204)40.《化工科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210)41.《工业催化》课程教学大纲 (223)4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227)43.《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30)44.《材料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234)45.《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37)46.《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242)47.《涂料化学及防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46)48.《化妆品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49)49.《化工工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53)50.《波谱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258)51.《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1)52.《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69)53.《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74)54.《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277)55.《应用电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87)56.《有机化学II》课程教学大纲 (294)57.《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310)58.《化工原理II》课程教学大纲 (314)60.《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21)61.《绿色化学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25)62.《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328)实践教学大纲63.《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33)64.《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356)65.《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 (359)66.《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366)67.《化工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376)68.《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81)69.《工程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88)70.《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395)71.《综合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405)72.《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411)73.《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417)74.《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3)75.《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5)7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7)77.《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29)78.《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430)79.《生产实习(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432)80.《生产实习(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434)81.《毕业实习(环境工程)》教学大纲 (436)82.《毕业实习(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大纲 (438)《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3130112课程英文名称: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开课部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环境教研室课程面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类型:必修课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分析化学》、《流体力学》学分:4总学时:68 (其中理论学时:68)二、课程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属必修课程。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环境科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涵盖了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内容。
环境科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 掌握环境科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3. 培养环境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三、课程内容1. 环境科学概论1.1 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1.2 环境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3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
2. 大气环境科学2.1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2.2 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2.3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控制。
3. 水环境科学3.1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3.2 水污染的来源和影响;3.3 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技术。
4. 土壤环境科学4.1 土壤的形成和分类;4.2 土壤污染的类型和治理方法;4.3 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
5. 生物环境科学5.1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5.2 生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5.3 生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开展环境科学实验和调查活动;3. 讨论研究:引导学生围绕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加环境调研和考察活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等;2. 作业考核: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等;3. 期中期末考试: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4.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的报告。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科学导论、环境保护法律、环境监测技术等;2. 实验设备:大气环境监测仪器、水质分析设备等;3. 参考资料:环境科学期刊、学术论文等。
七、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将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教学大纲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制药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课程代码:27E03527学时分配:32赋予学分:1.5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后续课程:毕业综合训练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根据现代制药生产的特点,结合典型实例,比较完整、系统而又简明地介绍了制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篇化工环境保护技术,重点介绍了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及环境质量评价等;第二篇化工安全生产技术,重点介绍了化工防火防爆、防职业中毒、压力容器和化工检修等安全技术。
此外,还以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化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化工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等内容。
本教材着眼于新世纪高素质制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兼顾理论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特别强调了“源头解决、以防为主”的思想。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观念,掌握化工环境保护和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工程设计中、技术开发中、生产管理中,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评价和控制危险,促进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生产顺利进行。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概论 2课时1.1现代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1.2 典型化工污染与安全事故的危害1.3 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安全事业第二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4课时2.1 化工废水及其处理原则2.2 物理处理法2.3 化学处理方法2.4 物理化学处理法2.5 生化处理法2.6 污泥的处理第三章化工废气处理技术 4课时3.1 化工废气及其处理原则3.2 除尘技术3.3气态污染的一般处理技术3.4二氧化硫废气治理技术3.5 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第四章化工废渣处理技术4 课时4.1 化工废渣及其防治对策4.2 化工废渣的一般处理技术4.3 典型化工废渣的回收利用技术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2 课时5.1 环境质量评价概况5.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3 环境影响评价第六章化工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 2 课时6.1 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6.2 化工安全设计6.3 安全生产管理与人的因素第七章化工防火防爆技术2课时7.1 燃烧与爆炸7.2 化工物料的火灾危险性评估7.3 防火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7.4 消防设施及措施第八章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护技术2课时8.1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评价8.2 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8.3 防毒、防尘技术措施8.4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原则第九章压力容器和化工检修的安全技术4课时9.1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9.2 化工检修安全技术第十章化工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2课时10.1 安全系统工程简介10.2 安全检查表法10.3 事故树分析法10.4 化工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10.5 事件树分析法五、教学设备和设施教室,黑板,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环境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综合实验课程标准目录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 1 -二、编写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 1 -三、课程的性质............................................................................ - 2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 - 3 -五、课程的教学任务.................................................................... - 4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 4 -七、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 - 10 -八、教学活动要求..................................................................... - 20 -九、课堂教学安排..................................................................... - 21 -十、教学方法............................................................................. - 24 - 十一、课程考核......................................................................... - 25 - 十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与分工 ............................... - 27 -十三、教材与参考资料 ............................................................ - 27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综合实验课程属性:专业课课程类型:实验课所属学科: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环保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技术开课学期:5总学时/自学学时:56/112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环境工程设备、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统计。
建筑设备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前言建筑设备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消防等系统。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设备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制定本实践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建筑设备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掌握建筑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暖通空调系统- 暖通空调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冷热源设备、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空调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2. 给排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给水设备、排水设备、中水处理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给排水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3. 电气系统- 电气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变配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照明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电气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4. 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消防报警设备、消防喷淋设备、疏散指示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消防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5. 建筑设备施工图识读- 施工图识读基本知识- 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消防施工图识读- 施工图识读在实践中的应用四、实践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使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提高实践效果。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设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模拟操作利用模拟操作平台,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5. 考核与评价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以检验教学效果。
五、实践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 暖通空调系统实践(2周)- 暖通空调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冷热源设备、空调设备、通风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空调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2. 给排水系统实践(2周)- 给排水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给水设备、排水设备、中水处理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给排水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3. 电气系统实践(2周)- 电气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变配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照明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电气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4. 消防系统实践(1周)- 消防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消防报警设备、消防喷淋设备、疏散指示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消防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5. 建筑设备施工图识读实践(1周)- 施工图识读基本知识- 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消防施工图识读- 施工图识读在实践中的应用六、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1. 考核方式- 实践操作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各项操作任务,考核其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饮用水卫生标准
阐述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指标、限值及 监测方法等,保障饮用水安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 混凝法:投加混凝剂,使废水中胶体物质和悬浮物凝聚成较大 颗粒而分离。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膜法
利用附着在固体介质表面的生物膜降解废水中的 有机物。
自然处理法
利用自然水体中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净化废水。
工业废水回用途径和案例
了解紫外线消毒原理及设备结构特点,掌握 紫外线剂量计算及影响因素。
臭氧消毒技术
熟悉臭氧消毒原理、设备选型及运行管理要 求,了解臭氧消毒优缺点。
其他消毒技术
简要介绍其他消毒技术如二氧化氯、高锰酸 钾等。
05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工业废水特点及分类方法
成分复杂
含有多种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 等污染物。
氧化还原
通过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使废水 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 毒物质。
生物法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膜法
使废水与生物膜接触,通过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自然生物处理法
利用天然水体或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如稳定塘、 土地处理等。
04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沉淀法
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淀分离。
过滤法
利用过滤介质截留悬浮物。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方法
• 蒸发法:通过加热使水分蒸发,达到浓缩和分离的 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处理设备设计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33302 课程中文名称:水处理设备设计与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 appliction for equipment of water treat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 学 时:76 实验学时:10 总 学 分:5 适用专业:环保设备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环保设备专业(专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 识: 1.使学生了解水污染控制的环保设备在环境保护领域科研、设计、运行、管理等环节中所起的 关键作用,提高学生对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2.使学生建立水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的宏观概念,掌握水污染防治方面环保设备的原理与设计、 运行与管理等基本知识。 3.使学生对国内外先进的水污染治理的环保工艺及其设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了解适合我国 国情的常用工艺设备及其发展方向。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环水污染控制环保设备在环境保护科研、设计、运行、管理等环节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2.掌握水污染防治方面环保设备的原理与设计、运行与管理等知识。 3.对国内外先进的水污染控制环保设备有大致了解,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愿望; 能够设计一些典型的水污染控制环保过程设备。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先修课程为先修课程:《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等。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一)第一章 物理法污水处理设备 教学内容:预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沉砂池、调节池)、沉淀池(平流式深沉池、竖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气浮装置、过滤装置、离心设备、磁分离设备等。 基本要求:掌握预处理设备中的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的设计计算方法;熟悉沉淀池的类型, 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沉淀池,并进行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了解常见的气浮的方法,熟悉气浮 法的基本原理,熟悉常用的气浮装置;了解常用的过滤装置、离心设备和磁分离设备,了解这些设 备的基本构造和处理对象。 重点:预处理设备、沉淀池的类型,能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 难点:预处理设备、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学时:12h
(二)第二章 化学法污水处理设备 教学内容:混凝设备、电解槽、氯氧化设备、臭氧氧化设备 基本要求:掌握混凝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设备运行的特点,能进行混凝设备的初步设计;了 解电解槽的种类和处理对象;熟悉氯氧化设备的特点;对臭氧氧化设备做初步的了解,分析氯氧设 备和臭氧氧化的优点和缺点。 重点:混凝处理系统、氯氧化设备的特点 难点:混凝处理系统的设计计算 学时:8h
(三)第三章 生化法污水处理设备 教学内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厌氧法污水处理设备、生 物脱氮除磷工艺及设备、污泥处理设备 基本要求:熟悉传统活性污泥法最基本的设备及构造;掌握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厌氧法污 水处理设备、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设备的基本组成,并能进行设备的计算和设计;了解生物脱氮除 磷工艺及设备、污泥处理设备的基本组成和运行特点。 重点:掌握曝气池池型,普通曝气池的基本计算公式,熟悉不同运行方式的曝气池的设计与计 算原理、方法,熟悉曝气设施的类型、特点及选择;掌握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装置,生物滤池、生物 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及生物流化床的设计原理,设计与计算方法、实例。 难点:脱氮除确磷系统的设计计算 学时:24h
(四)第四章 物理化学法污水处理装置 教学内容: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污水处理、膜分离法等常用的 物理化学处理装置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基本要求: 掌握中和法、氧化还原法、膜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对处理构造物有基本的了解; 熟悉吸附法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常用的吸附剂,对吸附装置有初步的了解;了解离子交换法的特 点。 重点:中和法、氧化还原法、吸附法 难点:吸附法中的等温吸附方程 学时:6h
(五)第五章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教学内容:污水处理厂址选择;污水处理厂(站)处理方法和流程的选择;污水处理厂(站) 设计、计算 基本要求:了解厂址选择的有关规定;掌握厂(站)高程、阻力的设计计算方法,会看、会画污 水处理厂高程图、平面图。 重点:厂(站)高程、阻力的设计 难点:厂(站)高程、阻力的设计 学时:6h
(六)第六章 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 教学内容:主要讲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 料的基本性能、分类、作用等内容 基本要求: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基本性能,了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 基本分类、性能 重点: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基本性能 难点:无 学时:4h
五、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讨论、习题、答疑、期末考试等。理论教学与案 例教学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生必须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作业需要学生查阅课外文献,综合地运用已学到的知识,独立思 考解决问题。本课程考核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成绩占 30%,期末试卷成绩占 70%。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考试 3.主要考核内容:本课程所讲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分析方法、措施等。 4.考核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或论述题等。 5.成绩评定:本课程考核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作业成绩占 30%,期末试卷成绩占 70%。
八、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郑铭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主要参考教材: 《水处理手册》、《水污染控制工程》、《环保设备原理-设计-应用》、《排水工程》等课程 《水处理设备设计与应用》考试大纲 课程编码:3033302 课程中文名称:水处理设备设计与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 appliction for equipment of water treat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 学 时:76 实验学时:10 总 学 分:5 适用专业:环保设备
一、考核目的 《水污染控制设备设计与应用》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环保设备方向)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是一门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不可分,该门 考试成绩主要由笔试组成。考试主要目的为: (1)使学生对水污染控制设备设计与应用这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各种控制方法的基本理论 有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解,能基本掌握各种控制方法所涉及的设备;对设备可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
(2)学生能应用本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控制方法,配合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确定一般 水污染控制工程所涉及的设备,并进行设计计算
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两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 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熟悉/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且 能正确地使用它们,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进行有关工程设计和计算,以及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 二、考核形式 闭卷笔试。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 物理法污水处理设备 (1)掌握预处理设备(包括格栅、沉砂池、调节池)、沉淀池(平流式深沉池、竖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的类型,运行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 (2)熟悉气浮装置、过滤装置的基本构成和运行特点 (3)了解离心设备、磁分离设备运行特点 第二章 化学法污水处理设备 (1)掌握混凝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设备运行的特点,能进行混凝设备的初步设计; (2)熟悉氯氧化设备的特点和相关的设计计算; (3)了解电解槽的种类和处理对象; 第三章 生化法污水处理设备 (1)掌握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厌氧法污水处理设备、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设备的基本组 成,并能进行设备的计算和设计; (2)熟悉传统活性污泥法最基本的设备及构造; (3)了解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设备、污泥处理设备的基本组成和运行特点。 第四章 物理化学法污水处理装置 (1)掌握中和法、氧化还原法、膜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2)熟悉吸附法污水处理的原理,以及常用的吸附剂; (3)了解中和法、吸附法、离子交换等处理构造物基本组成。 第五章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1)掌握厂(站)高程、阻力的设计计算方法,会看、会画污水处理厂高程图、平面图; (2)了解厂址选择的有关规定。 (六)第六章 水工艺设备常用材料 (1)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基本性能; (2)了解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的基本分类、性能 四、考核题型 考核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并改错、问答、计算等。 五、成绩评定 学期成绩由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 20%,,实验成绩 20%,期 末考试成绩占 60%。采用百分制计分。 《水处理设备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33302 课程中文名称:水处理设备设计与应用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 appliction for equipment of water treatment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 学 时:76 实验学时:10 总 学 分:5 适用专业:环保设备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 《水污染控制设备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是配合机械设计与制造(环保设备方向)主要专业课 程而单独设立的设计性实践课程,在机械设计与制造(环保设备方向)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其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教学 环节,掌握水处理工艺选择、工艺计算方法,掌握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及主要构筑物的绘制方法, 掌握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规范。 本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熟悉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查阅技 术资料的能力、计算能力、绘图能力和设计说明书的撰写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水处理工程技术 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执行毕业设计和日后从事水处理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二、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依据具体设计课题所确定的水质,理论联系实际,比选并确定适宜的工艺流程, 进行主体设备设计(选型和计算)。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废水处理厂的设计方案制定、 单体构筑物的设计、平面布置图和高程图的绘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教学内容应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综合运用,实用方法与技术的应用,使学生 能够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1、根据原始资料,计算进出口的设计流量和水质污染浓度; 2、根据水质情况、地形和上述计算结果,比选并确定处理工艺,包括污水、污泥处理流程以